Hello,我是Zoey,理想生活設計(此網站)的創辦人和佐編茶水間主持人,同時也是《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和《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的作者,目前是一位全職經營個人品牌的在家創業者。每一季,我都會寫一篇季度報告與自己對話一下,而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我作為一位 Digital Nomad 的一些心得感想、我對於 後疫情時代的工作趨勢 的一些淺見,以及在後疫情時代堆疊自我價值的絕佳策略。
今天這篇文章比較像是我個人的碎碎念,雖然無法保證看完能夠乾貨滿滿、受益良多,但假如你是一位正在經營或開始要經營自媒體的人,或者是在後疫情時代想要發展自己的個人事業,相信這篇文章(以及過往的所有季度報告)在某種程度上都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每一季,我都會做個季度總結與檢討,如果你對我的經營規劃和心得感興趣,你也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展開所有過去紀錄的報告內容唷
點擊展開:查看過往的季度報告
【2018 Q4】創業三個月的REVIEW&Q4的計畫
【2019 Q1】 創業半年的心得 & 2019年的整體計畫
【2019 Q2】從一無所有到穩定持平,創業9個月給我的感悟
【2019 Q3】從不離職創業到七位數營收:創業一年的心得感想
【2019 Q4】 全職經營自媒體 :真的出來吃自己,離職創業後的心得
【2020 Q1】為什麼做「自媒體」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2020 Q2】經營自媒體 邁向2年,個人品牌為我人生帶來的3大轉變
【2020 Q3】自媒體順利活兩年,5個必須要掌握的 個人品牌經營之道
【2020 Q4】自媒體經營者如何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2021 Q1】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2021 Q2】關於個人品牌產業的快起快落與商業轉型?
後疫情時代的工作趨勢 :2021 Q2 的目標是否都有達成?
在每一次的季度報告中,我會先 Review 上一季的目標並分享一下心得,我們就先來看看2021的四月到六月,這個品牌都在忙些什麼吧:
#1 籌備 Brand Your Life &佐編茶水間大型活動 ★★★★★
上一季讓我最驕傲也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我們的三歲慶生活動與 Brand Your Life 的擴大招生計劃。這一次我們除了有舉辦一年一度的獎學金計畫、佐編茶水間慶生問與答特輯,以及大型抽獎活動之外,也在六月的時候招到了超過 300 位 Brand Your Life 的新生~~ 這次真的是非常感謝團隊的幫忙和辛苦的加班(汗)也非常歡迎各位新面孔 <3 ,這一次的活動推廣和銷售成績不僅讓我非常滿意,在工作時也很樂在其中,而我想這或許就是做個人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棒的報酬了。五顆星!
#2 整頓內部專案管理方式 ★★★★☆
有感於專案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我一直很想要找時間重新整頓內部的協作方式,而上一季雖然沒有說特別專注的在改善這件事,但三個月下來,我與新上任的助理 Claire 在默契部分也算是有不少的優化。
我們開始設計被動留言板與即時留言板,抓出明確的時程與配合彼此的工作方式,也更加知道要如何分工,會議時的效率也很不錯,唯一幾個或許還可以加強的地方,會是文件的存取(現在才發現就算有公司共用帳號,還是會經常出現權限不一致的問題啊哈哈),以及各夥伴之間的溝通透明度,但除此之外,我自己對於我們一點一滴的小進步是滿滿意的呵呵~
#3 商業模式的發想 ★☆☆☆☆
最後一點,關於商業模式的發想,是我上一季沒有做好的部分。
現在聽起來,會覺得這兩個理由就只是能力不足和自我管理做不好的結果,但在那個當下,無論是興奮或無奈,都會無法好好靜下心來想商模或轉型的這種重要大事。
從四月到五月中旬,我幾乎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貢獻在慶生月的各種銷售活動上,當然,很慶幸這次的活動辦得相當成功,但它也讓我把其他事業上的事情先擱置在一旁。其實平心而論,我覺得這也是滿情有可原的啦,畢竟每個產業都會有淡旺季之分,在旺季時全力以赴也很合理,或許我不用感到這麼自責~
而從五月中旬到六月底,我除了被執行中的慶生專案給綁著,也因為收到台灣三級警戒的消息,讓我覺得我 Q2 的其中一項大目標(回台辦講座、簽書會)就這樣泡湯了。我完全不知道要不要調整計畫,因為你感覺好像有希望,又好像很渺茫。因此, Q2 後半段的我就不斷地被這種「所以我還要做那麼多計畫嗎?」的感覺給糾結著,然後時間就這樣默默來到 Q3了。
後疫情時代的工作趨勢 :2021 Q3 目標
檢討完上一季做得好、做不好的事情之後,我們來聊聊下一季的幾個目標吧:
一、養精蓄銳,放個長假
Let’s try it again… Shall we?
是的~ 八月我給自己最大的一個目標(沒錯,是目標XD)就是讓自己放個一個月的長假,而且這件事已得到助理的支持(?)哇哈哈~
記得在 2021 Q1 的時候,我也將「養精蓄銳」放到自己的季度目標上,但又因為各種變數,導致後來也沒有好好休息到。在理想生活設計這份工作上,每年的年中、年底都是我們的品牌旺季,因此能夠好好休息的時段,或許就是夏秋交接或冬春替換的時候。我原本一直很想要等到自己回台灣時,放自己一個月的假期,所以一直不敢再回台灣之前休息太久。然而現在因為回台灣看起來會變成年底的事,所以, Drum roll please…..***
我們即將在八月初去德州奧斯丁(Austin)度假兩週,後半兩週可能會去紐奧良或夏威夷~
我實在是太興奮了,尤其美國現在終於因為疫苗的普及而逐漸開放旅行,讓我們真的有一種「回到 Good old day」的感覺(希望不要只是短暫的幻覺呵呵~ 如果你在 Austin,趕快來跟我說~)
二、商業模式的發想
Oops… Let’s also try it again… Shall we?
因為八月幾乎是都不會工作,這便意味著七月的我必須要 Double down 我的工作量,提前把八月的份量都先完成,才能確保八月的時候可以真的不工作(或者至少是 Minimal ),這也就代表我必須要實際一點,不要在 Q3 安排太多明知道沒時間去做的目標,因此,上一季沒有做好的,就是商模發想,這一季我們再試一次!
其實,我跟我助理偶爾都會小小的討論一些新的商模點子,但這些談論好像都還在 Idea dumping 的階段。所以在這一季,我覺得我們或許可以找出一到兩個新的點子,嘗試讓它落地測試看看,我們可以的 💪
後疫情時代的工作趨勢 — 我的淺見
這次的疫情讓許多人的世界天翻地覆,而經過了整整一年之後,自媒體的生態也有一些非常劇烈的轉變。這些轉變的源頭,不外乎就是大家發現數位、雲端資料與遠距工作的重要性與普及性,以及「擁有多元的收入管道」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情。
以美國來說,當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失業率馬上飆升至 44%,產業型態也變成一面倒的形式。能夠在家工作的人,便開始學習在家辦公;而不能在家工作的,便面臨失業危機,但同時也開始思考「找到其他保障」的可能性。而以台灣來說,其中一個所謂的「其他保障」,就是用低成本、低門檻的方式,開始做自己的個人品牌,生出自己的線上產品。
後疫情時代,我認為接下來的工作趨勢,就會如同我在《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書中所提到的樣子,我相信在未來,所謂的「正常」會變成一個人至少會有三到五份工作,當然不一定每個都有Pay,可能有一些是實習,有一些是志工性質,但我們對於「投入一份有意義的工作」的定義會有大幅度的改變。我們會更迅速地離開爸媽年代的電扶梯式人生,我們不會只尋求一份一做就做 25 年的職業(我相信這個時代,就連公務員、職業軍人們,可能都會在下班後“默默的”開發自己的觀眾族群)。
另外,還有另一個我們時常忽略但在猛烈匍匐前進的勢力:人工智慧。再過幾年,大部分的勞力與膚淺工作可能都會被機器給取代,因為這個威脅,我認為也會讓「個人品牌」的產業變得更加活躍、飽和。畢竟,當我們的選擇所剩不多,自媒體就變成一個 obvious choice;再者,就連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都有可能會被機器取代,那還不如試著將自己喜歡的事情嘗試變現,好像更合理一些。
總而言之,我覺得微商、一人公司與個人品牌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大爆炸(雖然此時此刻就已是歷史最高峰,但很可能持續飆漲)而這也會意味著自媒體會進入產業紅海,那種「不好做」的感覺也會變得更加明顯,除此之外,品牌的獨特性、商品的價值與質感(想想,現在有多少人來做線上課程?)都會變得更加困難,且要求你要有更實質的技術與更認真、更投入。
當你不再那麼特別,你的價值又該如何堆疊?
因為上述的兩大原因:機器取代我們+所有人都來做個人品牌,我們得面臨一個很殘酷的事實,那就是「你不再那麼特別了。」畢竟以市場的角度來說,它們有更便利、更省錢的方式或工具,他們也可以更輕易地找到更多具有個人特色,同時內容又很有料的創作者。
那,難道我們得就此放棄耕耘嗎?當然也不是。
後疫情時代的價值堆疊,我覺得會取決於「真」。說實話,哪一個時代不是這樣(可能五零年代?),但這個趨勢只會越來顯化。尤其以個人特色來說,完美,已經不是什麼吸引人的特色了,而除了真實之外,我認為受眾對於內容的質感和深度也會有更嚴格的要求,當然,娛樂內容還是會存在,但我猜測,或許不會是「膚淺娛樂」而是「質感娛樂」,至於具體的形式是什麼,我當然也無法未卜先知,但我認為,選擇的多寡或決定觀眾的挑惕程度,這也能帶動整個自媒體生態,朝優化並創新的方向永續發展。
所以,未來究竟會如何?會不會變得更加辛苦呢?我只能說,哪個時代不辛苦呢?我們或許也不用太緊張、太悲觀,隧道盡頭自然有光,生物本能持續成長。
感謝你看完今天沒什麼重點的碎碎念,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者有任何類似的煩惱,也歡迎你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帶給你一點幫助 🙂
Zoey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