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90 你是獨立型人格,還是 依賴型人格 ?行銷學腦 vs. 心理學腦之哲學對談 / 說說心理話 – 安

February 20, 2022
#190 你是獨立型人格,還是 依賴型人格 ?行銷學腦 vs. 心理學腦之哲學對談 / 說說心理話 – 安

覺得自己是 依賴型人格 還是獨立型人格?它們的定義究竟為何?背後的心理學又是什麼?今天呢,我們邀請到說說心理話的 Podcast 節目主持人安來和我們做一個非常具有哲學啟發性的對談。

安過去有四年行銷背景,現在轉換跑道,開始學習心理諮商,而我自己也是一個既熱愛行銷,也對心理學很著迷的人,在本集節目中,我們會和你分享行銷人的思考方式和心理諮商師的思維模式有什麼差異,怎麼轉換,我們也會討論獨立和依賴背後的核心和心理學概念。

這一集是一個雲霄飛車,請你繫好安全帶,因為我們討論的東西滿硬的而且速度有點快,如果你是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聽這一集節目,思緒可能會跟不上這一集的節奏,但是我可以跟你拍胸脯保證,這一集你聽完會非常非常的過癮,So… get ready!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說說心理話-安:PodcastFB粉絲專頁Instagram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190 依賴型人格

  1. 持續成長
  2. 嘗試
  3. 哲學家思考

持續成長、嘗試:我覺得我內心一直有追求成長、變得更好的動力,這個動力就會推進我去嘗試很多的事物,即便會擔心、害怕,但這個動力還是會把我推出去試試看,做了很多方面的嘗試,讓我現在能夠經營 Podcast、累積了一些聽眾,成為現在的自己。

哲學家思考:哲學家會很想要探究或者是翻轉事物的根本,會想去拆解或是詮釋很多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件,我對人事物都充滿好奇,追根究底地想知道核心的本質是什麼,想知道為什麼人會做這件事情?為什麼有些人會、有些人不會?內在動力是怎麼影響我們的。

這些都讓我更探索我自己、認識我自己更多,理解我更多不太清楚的事情,也讓我對心理學很有興趣。

 

本質上來說我是一個還蠻跳躍的人,本身特質也算蠻活潑的、喜歡開玩笑、情緒波動大、語速快,但我覺得行銷就是需要這樣的特質,要很快地去下判斷、做決定、快狠準。

但是諮商,像最近學到的一個學派:「情緒取向」,它就很鼓勵我們要放慢速度說話,很多情緒的東西需要抓得很細膩,但是做專案管理、行銷這種很高壓的生活,你不會特別往內心去問自己你現在很高壓嗎?很挫折、很無助嗎?

依賴型人格

而且心理學完全不能用問題解決導向,心理學非常講求歷程,反而要對於此時此刻正在發生什麼有一定的敏銳度,學得越多就就會發現他們完全是運用不同的能力跟腦袋。

像行銷可能就是我慣用的方式,所以在切換到心理學的時候,我會很不習慣,會跟原本的自己打架,一定要逼著自己慢下來,就算沉默、安靜也沒關係。

 

我之前就會想說,我本質好像不是傳統的諮商師,但是有些同學和老師就說:「你有你的特質,諮商師也不見得就一定要怎麼樣。

我慢慢就知道我不用改變自己,而是習得一個能力與技巧,當需要的時候我可以運用,至於挫折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做行銷時已經很信手捻來,用慣用的方式做就會有一定成果,可是心理學的話要打掉重練、不斷撞牆,重新適應的過程就會有點辛苦。

 

如果有時候有收穫,我會很喜歡有人可以討論,像是看電影有些想法,就會很想分享,可是有些東西是需要往內在自己去挖的議題,類似比較私密的東西,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安靜下來、自己去反思、沈澱。

 

需要先去定義這兩者是指什麼,例如獨立是指解決問題的能力嗎?是傾向喜歡自己解決、還是依靠他人?或是說,在有需要的時候,即便需要別人幫助,還是傾向自己扛、或是找別人求助?會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討論,跟對獨立、依賴的不同定義。

如果以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說,我是 OK 的,因為我是獨生女,從小環境、經驗養成,習慣自己 handle 很多事情。以喜歡自己解決問題,或是依靠他人解決這個面向,我覺得要取決於關係。

像是工作、職場上,能夠自己做就自己做,但如果是親密關係,就會想要當小孩,儘管我會,還是希望能夠依靠對方,這可能是一種被照顧的需求。

依賴型人格

我覺得「願不願意求助」、「怕不怕麻煩其他人」好像是不一樣的東西,像是怕麻煩別人,覺得自己好像會變成別人負擔的這種心態,蠻常出現在亞洲人身上。

另外「願不願意求助」我發現在女性身上常常會出現,我在想會不會是因為,現在會鼓吹一個新時代女性應該要非常獨立自主、要去很多傳統女性的標籤,像是依賴、黏人、控制等等,都被極力地推到不好的面向。

可是我覺得這些有時候是中性的,不是只有壞處,像是「人」這個字就是互相依靠,如果你今天完全沒有對別人依賴的需求,這樣別人真的有辦法跟你親近嗎?我覺得特質是一體兩面的東西,當我們太往反方向推、追求,可能就會壓抑內心的某些需求

 

你剛剛說的就很像是一個管理者會不會想要授權,不願意授權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自己做可以做得更好,可能也包括不信任,自己攬了很多事情在身上,導致壓力爆大。

關於「願不願意求助」這個行為,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無論在哪裡、不管他有沒有需要,他都可以很自在地表達他的需求,例如他跟男友、男友哥哥一群人去山上,老闆問他們要吃炒節瓜、還是炒高麗菜,這時候大家都說炒高麗菜,就只有他一個人說他想吃節瓜,這時候通常就會以多數為主。

但是我朋友就是說「啊~好想吃節瓜」,然後大家就會想說要不要一半節瓜、一半高麗菜。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他不會擔心他表達需求會造成他人困擾,也不是堅持一定要,我就在想說,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一開始就會想配合大家。

依賴型人格

我們就在聊這件事情時會各自推導到我們過去的家庭經驗,就會發現小時候在他成長過程中,他表達需求是很順暢無阻、被鼓勵的,跟爸媽溝通也蠻順暢的。

我也發現,可能我以前想要什麼,提出來就會被罵,因為像我爸爸也是一個很喜歡解決問題的人,在當下他有他的需要,沒辦法滿足我的時候,他就會很有情緒,在小時候我的經驗裡,只要我開口求助,經驗都是被罵的。

所以可能就造成我心裡面覺得:「一旦求助,他們也不會幫助我,或是反而會讓結果更糟。」,這就會讓我認定求助是不好的,求助也不會有好結果,所以你要靠自己。

 

可能真的跟地域文化有關,因為我們人就是這麼多,但是要 share 這麼多空間,可能大家要習慣的是模糊的界線,以和為貴去找到中間共好的概念,需要每個人都委屈一點,拉扯出那個空間。

但是歐美比較重視個體,你個人想要怎樣、大家都很清楚、明確,空間感就會很大,其實也沒有哪個比較好、哪個不好,它就是一種不同的特質。

 

有時候我會去看不同人的觀點,然後再反思自己,就像我們現在兩個人在這裡聊,我會觀察我們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不同?然後把它打在電腦裡面。

建立死忠鐵粉

當一個人能夠接受選擇的有限性,他才能優雅地長大。

每一個選擇都有它的好跟壞,沒有一個選擇你不需要負責,你需要去承擔他的好處和相對應的結果,這也告訴我們不要總是想要每個選擇的好處,卻看不見代價。

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能夠去承擔責任與結果、能夠成熟地去分析優劣,就算長大、是個成熟的大人了。

 

以前會很想站在講師或是舞台,但現在有在辦活動、工作坊,發現不知不覺,已經在小時候想要的那個位置了,不過可能在這過程中也會一直看到更遠的地方,而我現在的理想是:

當下能夠享受在每一個過程、每一步,能夠有目標、也能夠享受現在,不把生活過得太嚴肅。

 

📍【重點整理】#190 依賴型人格  

#1 行銷腦和心理腦

一個會很講求目標導向、判斷速度、決策精準度,在做事的當下可能需要把情緒放一邊,先完成眼前的事情,而另一個則很講究歷程、體驗,在做事的當下可能要先把結果和目的放一邊,放慢說話速度,把情緒用最細膩的方式處理。

你可能在想說:「你既不是學行銷,對心理學也不感興趣,這跟你有什麼關係?」,但我認為,這兩種腦袋能力是極度重要且非常好用的能力,我今天介紹給你,就是希望你可以把這個技術運用在生活中。

你會發現,有些場合就是需要你用行銷腦處理事情,有些事件就是需要你用心理腦面對課題,什麼時候要搬出什麼腦袋?怎麼伸縮自如地做切換?就是我們需要去鍛鍊的技能。

 

#2 獨立和依賴的定義

這可能是我們在生活經常會跟朋友聊到的話題,然而,我們不能在沒有明確定義之前,就草率概括和歸類,我覺得這個跟外向和內向是一樣的道理喔,多活潑是外向?多安靜是內向?不用在沒有明確定義之前,把自己框在某個標籤裡面,那我們在節目中也討論到

  • 獨立:是說你很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還是說你不只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你還會傾向於自己扛起這些責任?
  • 依賴:是指一個人沒有什麼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說他其實是可以自己解決,但偏好依靠他人的協助?

我們可以先去思考你會想要怎麼定義獨立和依賴,再來進一步地思考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

 

#3 獨立和依賴都是中性字

你不要聽到獨立,就認為他是好的,聽到依賴,就認為他是壞的,就像安所說到的,你的獨立可能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框架,例如新時代女性想要跟傳統女性有個區隔,所以想要把女強人的這個 title 詮釋好,因而出現不願意求助的特質。

獨立的人也有可能是怕成為別人的負擔,底層可能存在著害怕被討厭的心理因素,雖然我們聽到依賴,會感覺這個人好像比較沒有能力,都想要依賴他人,但別忘了,人這個字就是兩人互相依靠在一起。

如果沒有任何依賴、依靠,我們是否還能有親密的關係?我覺得這些都是沒有對錯答案的哲學大哉問,邀請你去思考看看。

 

📍【本集結語】#190 依賴型人格

非常感謝你收聽這一集的內容,這一集是不是超有趣、聽了超過癮呢?我自己一直很喜歡這種哲學式的辯論,它是一種可以讓你很痛快、很意猶未盡的體驗。

我現在在 IG 上也有做了一個精選動態,只要你到我的 IG 上找到「許願池」,你就可以留下你想要我們聊的主題、希望我們邀請的來賓,還有節目的建議~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免費線上培訓課程

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但總覺得自己的品牌定位不清晰,找不到精準的主題嗎?邀請你來參加我們的免費線上培訓課程,在此工作坊中,我們將會帶你去挖掘你的「品牌願景、品牌核心、品牌方向」,建立你的品牌黃金架構,找到品牌精準定位點,幫助你擬定更適合的品牌成長策略!

品牌創辦人 Zoey

Zoey 是位斜槓創業家,身兼設計師、講師、顧問、內容創作者、作家等角色,同時也是台灣熱門 Podcast「佐編茶水間」創辦人,著有《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等書。目前與另一半住在美國,致力於數位遊牧、思維啟發、內在成長等內容,幫助讀者邁向有錢、有愛、有意義的工作與人生。

關於本站

Zoey – 你的生涯設計好閨蜜,專注於分享各類關於生涯設計與思維啟發等內容,透過線上課程、音頻節目、文字作品、教練服務等方式,啟發想要用熱愛事物賺錢、打造理想生活的你。我們的中心思想是「人生可以有錢、有愛、有意義」因此分享題材環繞在創業故事、品牌經營、身心靈平衡、內在覺察、使命探索等議題。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Zoey 的第一本書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是 Zoey 於 2021 年出版的第一本書。內容撰寫自我成長與品牌經營的心路歷程、技術分享和啟發人心的個人故事。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Zoey 第二本書

《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是 Zoey 出版的第二本書。內容撰寫遠距工作需要鍛鍊的軟硬實力、求職資源、與老闆協商、面試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個人品牌來實現遠距工作。

好用資源

好奇 Zoey 是用什麼軟體架設網站、使用什麼電子行銷軟件服務嗎?我們將所使用的工具和軟件都列下來提供給你,趕快來看看有什麼好用的資源吧!

你適合在哪裡遠距工作?

你最適合在哪遠距工作?

你好奇自己的性格和特質適合在哪裡工作嗎?是海邊、旅館、旅途中、咖啡廳還是在家裡呢?這是一個趣味心理測驗,10 道小題目,約花 120 秒,馬上測出最適合你的工作地點!

你適合在哪裡遠距工作?

訂閱精選獨家電子報內容

我們不定期寄出會員限定的電子報內容,包含佐編茶水間更新節目、個人品牌經營資源、相關活動與推薦工具/活動,以及Zoey 的近況 Update、生涯設計心得啟發 🙂

#77 別尋找自己,學會 創造自己 :我如何從非本科系轉職,踏上遠距工作之路 / feat.女力心聲

陪跑教練服務

Zoey 提供為期三到六個月不等的教練陪跑服務,協助你在自媒體經營、品牌定位、生涯設計、使命探索等議題上持續推進並有人可一起討論、規劃、照亮理想生活。

線上一對一諮詢

Zoey 提供線上視訊一對一的諮詢服務,諮詢項目以設計思考、人生規劃、職涯規劃、個人品牌經營、自媒體行銷與商業策略為主,此服務會利用一小時的時間,盡可能地回答你所列下的具體疑問。

Brand Your Life

Brand Your Life 個人品牌設計課是一套為期八週的線上課程,教導學生從零開始做市場定位、內容規劃與獲利模式發想,幫助學生用自己熱愛的事物建立個人品牌。

Dream To Goal

Dream To Goal 人生設計思考課是一套為期五週的線上課程,此課程教導學生利用設計思考原型來找出核心價值、製作規劃人生與專案、目標設定,於每年年底開放申請。

閱讀熱門文章

遠距職缺平台推薦

和你分享我找到遠距工作的方式以及尋找遠距工作前的四個求職準備。此文章裡收錄了亞洲和歐美地區的遠距工作求職平台,讓你工作更好上手。

開始自己的 Podcast

你也想要建立自己的Podcast節目嗎?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我使用的麥克風和剪輯軟體,同時也會分享Hosting &上傳到 iTunes 的小技巧。

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做什麼和適合什麼呢?此文章分析 3 種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原因和 4 種可馬上操作的解決方法。

遠距工作者的準備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從辦公室員工轉職成自由接案設計師,再變成穩定的遠距工作者的故事。其中也會分享遠距工作者的必備心態與軟技能。

找到品牌獲利模式

若想用自媒體與個人品牌打造線上事業,商業模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六種線上獲利模式,讓你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Ikigai 使命探索

Ikigai 是日本沖繩廣為人知的哲學理念,透過享受的事、擅長的事、別人付錢請你做的事與世界需要的是等元素,組織成人們早上起床的理由。

/5

你最適合在哪裡遠距工作?

 

你是否也嚮往著在家辦公、每天嘗試不同的咖啡廳,甚至邊旅行邊工作呢?我們已經進入遠距工作與自媒體年代,每個人都有機會依自己的專業和特色,打造出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與生活。

根據你的人格喜好,能測出最適合你的工作場域,快來看看你適合在哪裡工作吧!

心理測驗 總共十題,約需 120 秒作答

1 / 5

你最不喜歡以下哪種狀況?

2 / 5

你覺得現階段的自己最缺乏的是什麼?

3 / 5

在職場中,什麼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4 / 5

如果你是酒,你覺得自己會是⋯⋯?

5 / 5

現在讓你覺得最苦惱的是什麼?

馬上查看你的結果

0%

【 雙11課程超級半價優惠 】Brand Your Life 個人品牌線上課破天荒 5 折(再送台北同樂會免費門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