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81【女力專題:感受力】《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聊性、聊愛、聊哲學 / Abby Chao

December 12, 2021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覺得你是一個感受力比較強的人嗎?如果你對於週遭事物比較敏銳、敏感,那你對於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也可能會與一般人多出更細緻的解讀。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感受力,我們邀請到文字作家 Abby 趙又萱來和你分享,身為一位無微不至的生活觀察家,要如何把這些感受化為文字,讓我們細膩的咀嚼、沈浸在其中。

我們會和你分享 Abby 的新書《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假設你對文字工作、生活哲學或者是散文詩集感興趣,想要知道作家怎麼樣把生活的片刻轉化成生動的文字與故事,請你一定要聽完這一集的節目,那假設你身邊有朋友對文字創作感興趣,也請你把這一集分享給你的朋友聽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 作家 Abby Chao 趙又萱 :個人網站FB粉絲專頁Instagram

🔸《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實體書連結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181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1. 心胸開放:我對每件事情比較不會有成見,會以他的元貌去認識他
  2. 厚臉皮:被人家批評,當下可能會有點難過,可是隔天就好了
  3. 好奇:會想知道事情會發生的原因,會一直想要知道「為什麼」?

 

《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收錄39篇散文故事,分為愛情、慾望、生活、力量四個主題,主要用人文和哲學的眼光去看待各種生活現象,探討現代男女在人際關係、自我認識、還有本身的存在處境上感到的疏離感與焦慮感。

會在這時間點寫這本書,其實跟我過去的興趣與職業背景相關,它是我的經驗到目前的集合體,當時出版社和我討論想要寫一本什麼樣的書的時候,我就把截至目前為止,比較在意的一些題目寫下來,去想生活中有沒有什麼實際故事、例子、經驗可以變成這些題目的血肉。

雖然這本書中表面上都是故事,但其實每一篇我都會去談論一些我在意的議題,例如女性主義、家庭的關係等等。

 

這篇我講述的是我為什麼不喜歡《 Eat, Pray, love 》(中文翻譯為《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覺得它會給人一種追求正能量常常會有的錯覺。

比如說,我有寫到一句:「我們不知道怎麼追求快樂,所以常常會去追求快樂的樣子。」

是因為我觀察過我和身邊的人,常常會透過去做瑜伽、去旅遊、去冥想,這種好像很在乎身心靈、或是放鬆身心的事情去轉移目標,但卻沒有去改變底層的問題、面對自己真實的缺點並且改變。

《 Eat, Pray, love 》講述的是一個有錢又很成功的白人女性,因為心裡產生一個「我人生就這樣了嗎?」的想法而開始旅行尋找自己,我不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我覺得他是樣板化的成功模式,很多時候現實生活不是這樣,很多人沒有這樣的餘裕去「找自己」。

很多人可能在看這種作品時會覺得「噢!我只是個平凡人,沒有辦法做這樣的事情,那我是不是沒有希望了?」,但我覺得雖然身心靈會跟外在環境有關,但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身上。

 

我曾經覺得內向代表的是比較弱、比較不敢表現自己,而外向的人就是比較強勢、比較勇於表現自己,但慢慢覺得這是錯的,只是這個社會可能外向者普遍比較吃香一點,以前會一直想要放大我外向的部分,但沒有接納比較內向的自己。

我喜歡跳舞、也喜歡音樂,年輕時有蠻多派對的經驗,但是當時沒有什麼個人標準、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再加上覺得外向是有優勢的人格特質,就慢慢有表演型的特質出現。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適合外向者的社群生態

現在的網路時代,就是鼓勵外向特質的出現,社群就是你過得好就要表現出來,讓人看到你的光鮮亮麗,沒有說出來的話好像就會讓人以為你沒有在幹嘛,但事實上我遇過很多生活很精彩的人,就沒在使用 IG。

Zoey 回應:在美國蠻多人跟社群媒體是有蠻明確的界線,例如我老公,他一週可能開一次,一次可能不到五分鐘,然後就關掉了。

以前我想要去表現、或是全副武裝地去表現自己,就是因爲很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才會很想要證明自己,我後來發現,每個人其實在某個當下都是生活在一個小圈子裡,會依照這個小圈子去改變自己的作為,但可能過了一年,當初那麼在意的小圈子已經散了,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這時候你又要用什麼標準來生活?

重點還是回到你的身上,認識自己,才會產生自己的標準和想法。

 

我覺得獨處蠻重要的,我寫作時的靈感很多是來自於獨處,另外一些是莫名其妙的時刻,例如散步、騎腳踏車、洗澡。

獨處會讓你比較沒有旁邊會分心的事物干擾,會讓你的潛意識多了運作空間去合成、發酵一些事物。

大學後我就離開家唸書,也因此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之後也去新加坡、義大利唸書,很多時候都真的是自己一個人完全地獨處,因為在義大利的時候語言是不通的,就會一直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也會邊散步邊去思考。

而外界的刺激會輸入自己的腦袋。甚至語言不通時也會有點被孤立的感覺,覺得很多以前的價值觀被挑戰了。因為沒有人了解你的事情,就會讓我重新思考說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

 

蠻多創作者在創作時會有創作角色的過程,我們可以創造角色,但我們能不能創造自己?

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如何創造自己,好像自己就是生來就應該如此,會變成現在這樣都是被動被塑造的,可能是因為爸媽、社會期待我們是怎麼樣,但其實我們是有自由,去選擇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只是可能害怕別人的眼光、或單純沒有勇氣、不敢做這件事情。

所以就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固定的角色,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沒辦法創造自己」,但其實旅行或是獨處,會讓你放開束縛,會讓你看見其實你是有自由去創造自己的。

 

 

最基本的就是要大量閱讀很多書,不見得要看文學經典,大量閱讀後你就會逐漸累積自己的品味,你會開始主動去找書,而不是書來找你,看了很多書後你的品味會漸漸固定下來,從那邊再往外伸出突觸。

其實每一本書都是一位老師,你在看書時會學到很多,會發現原來這個東西可以這樣寫、這樣形容,這也連接到下一個我要講的練習方法:抄寫文字。

利用抄寫文字訓練文字力

有時候看書時你就會對某一個句子感到很驚艷,我有一個檔案,我就會把這些句子打下來,你在抄寫時和看得當下,感覺是不一樣的。

看的時候只是被動的感動,但在抄寫的時候,會有種進到作者的意識裡面的感覺,你每打下來一個字,都會感覺到「為什麼他選這個字、這個詞?」,慢慢地你就會培養起這方面的敏感度。

 

 

第一個建議

剛開始創粉專時,按讚的一定就是親朋好友,就算認真寫還是會沒有流量,你需要主動投稿到比較大的媒體上,再從媒體導流到自己的粉專和社群。

至於要投稿到哪個媒體,就需要平常大量地閱讀、觀察這個網路媒體的風格、走向、立場,覺得他適合自己,才會去投稿這個媒體。我會寫信毛遂自薦,跟他們說:「我會寫這些東西,你們有沒有興趣刊登呢?」

 

第二個建議

現在網路上的 Tag 很方便,例如書評,你就去 Tag 這本書的作者、出版社,盡量讓你的粉絲、接觸的人擴大,不要埋頭苦幹,你寫了之後,要讓其他人知道你有寫這個東西。

 

第三個建議

回到內容本身,內容本身不好,做再多曝光也沒有用,所以每篇文章在寫時,一定要去思考「我寫這篇文章對別人有什麼用處?」,這很重要

雖然創作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好的創作要從比較廣、人性的角度去考量,你寫這個東西能為別人帶來什麼生活上的改變?啟發?療癒作用?一位好的創作者,無論是有沒有意識在做這件事情,他的作品對別人來說都是有用的,無論是什麼樣的用處都可以。

我寫這篇文章對別人有什麼用處?

像我在寫社會議題時,就是從自己娛樂自己的小範圍跨出去,變成去思考「我的創作對別人有什麼用?」,這樣就可以看到你的粉專會開始有明顯的成長。

我有觀察過一個 IG 帳號,是一位香港的創作者,他說一開始創作時也有人質疑「現在沒有人要看文章」,可是他說他就是想要挑戰這件事情,他覺得不是沒有人想要看,只是沒有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因為這樣開始創作長篇文章,用 IG 去實驗這件事情,最後也反映出他的理論是正確的。

 

你有自由選擇你想成為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去怪很多事情,例如我們出身的家庭等等,但很多時候只是我們不夠勇敢、太擔心別人的看法而動彈不得,或是不敢去承擔後果、不敢為自己負責任

我們忘記自己是自由的,只是需要轉個念而已,我們應該要在深度地認識自己後,知道哪些路對自己其實是開放的,哪些對自己只是好高騖遠而已,至於是否這條是還可以走的路,或是還不能走的路也是持續變動的

但這句話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更積極、主動,也會比較敢去追求自己心裡真的想要做的事情,對後果也能負責,就算失敗我也不會去怪別人

 

自由地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雖然我覺得很難達到 100% 完美的理想,可是確定自己不是因為恐懼而做事情,這樣就好了。

 

📍【重點整理】#181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1 什麼是 Spiritual asshole

在國外有一個特殊的專有名詞,意思就是指假藉身心靈性和平之名,去批評和嫌棄不夠高尚、不夠有靈性的生活方式。

我自己是覺得,我們的確可以有個人對於生活應該要怎麼過的一個價值偏好,但是,真正心胸開闊且 Mindful 的人,是能夠去寬容對待和接受其他人的選擇的。

很多時候,社會灌輸我們一種「只要開始冥想做瑜伽、只要來一趟世紀壯遊,整個人就會受到啟發,生活就會從此變好」,但,如果我們沒有從心態本質面去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缺點,那外在的那些瑜伽、冥想、呼吸練習都幫助不了你,別被樣板化的成功模式給牽制了,修身養性,方法百百種。

 

最重要的是去學著由內而外,而不是由外而內。

 

#2 試著去創造自己

這個社會不斷著鼓勵我們成為一位外向、願意表現、願意發聲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我們可能也不知不覺出現了不適合自己的表演型人格。

我個人認為,適度的表演型人格可以挑戰我們去做一些跨出舒適圈的事情,但假設你是一位高敏感族群,了解到自己不必只能照著社會的規則走,或許是更適合你的生存之道。

我們可以多多獨處、多多與自己對話,反正這社會也沒有在迎合你呀,不如就試著創造自己,創造屬於你的帝國、你的世界吧。

 

#3 利用抄寫文字來練習文字力

Abby 提到,在文字力的鍛鍊上,他很推薦你試著去「抄寫文字」,當你能夠把你看到的喜歡的句子抄寫在筆記本上,你就能從被動的感動跳脫到作者的意識裡,強化自己選擇詞彙與敘述故事的能力。

想要做一位文字創作者,把自己的文章投稿到大型的平台上、多利用社群媒體的 Tag 功能,以及思考你能夠帶給讀者什麼樣的用處、反思、娛樂與啟發,會對文字創作的職涯非常有幫助唷。

 

📍【本集結語】#181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今天的主題,我們聚焦在感受力上面,老實說,我覺得我並不是一個天生感受力就很強的人,我比較沒有很離奇的天馬行空能力,我對待大部分的事情也都是比較後知後覺,比較遲鈍的那種人,這個特質的好處就是我對於別人講的話比較不會往心裡去

但可惜的地方,就是我有的時候在看一些人能夠有這麼多層次的感受,這麼豐富的心理體驗,其實也真的是挺羨慕的,長大後的我變得比較實事求是,而小時候的我們,對於世界的感受力可能真的高上好幾倍

所以如果你想要找回那種情緒澎湃悸動的感覺,第一步或許就是去學著和小朋友一樣,純粹的感受,純粹的體驗。當我們能夠用不帶批判、不帶功利、不帶目的的眼光去看待更多事情,我們的感官力或許就能夠被放大最大,到頭來,受益的也會是我們自己唷。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免費線上培訓課程

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但總覺得自己的品牌定位不清晰,找不到精準的主題嗎?邀請你來參加我們的免費線上培訓課程,在此工作坊中,我們將會帶你去挖掘你的「品牌願景、品牌核心、品牌方向」,建立你的品牌黃金架構,找到品牌精準定位點,幫助你擬定更適合的品牌成長策略!

品牌創辦人 Zoey

Zoey 是位斜槓創業家,身兼設計師、講師、顧問、內容創作者、作家等角色,同時也是台灣熱門 Podcast「佐編茶水間」創辦人,著有《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等書。目前與另一半住在美國,致力於數位遊牧、思維啟發、內在成長等內容,幫助讀者邁向有錢、有愛、有意義的工作與人生。

關於本站

Zoey – 你的生涯設計好閨蜜,專注於分享各類關於生涯設計與思維啟發等內容,透過線上課程、音頻節目、文字作品、教練服務等方式,啟發想要用熱愛事物賺錢、打造理想生活的你。我們的中心思想是「人生可以有錢、有愛、有意義」因此分享題材環繞在創業故事、品牌經營、身心靈平衡、內在覺察、使命探索等議題。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Zoey 的第一本書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是 Zoey 於 2021 年出版的第一本書。內容撰寫自我成長與品牌經營的心路歷程、技術分享和啟發人心的個人故事。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Zoey 第二本書

《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是 Zoey 出版的第二本書。內容撰寫遠距工作需要鍛鍊的軟硬實力、求職資源、與老闆協商、面試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個人品牌來實現遠距工作。

好用資源

好奇 Zoey 是用什麼軟體架設網站、使用什麼電子行銷軟件服務嗎?我們將所使用的工具和軟件都列下來提供給你,趕快來看看有什麼好用的資源吧!

你適合在哪裡遠距工作?

你最適合在哪遠距工作?

你好奇自己的性格和特質適合在哪裡工作嗎?是海邊、旅館、旅途中、咖啡廳還是在家裡呢?這是一個趣味心理測驗,10 道小題目,約花 120 秒,馬上測出最適合你的工作地點!

你適合在哪裡遠距工作?

訂閱精選獨家電子報內容

我們不定期寄出會員限定的電子報內容,包含佐編茶水間更新節目、個人品牌經營資源、相關活動與推薦工具/活動,以及Zoey 的近況 Update、生涯設計心得啟發 🙂

#77 別尋找自己,學會 創造自己 :我如何從非本科系轉職,踏上遠距工作之路 / feat.女力心聲

陪跑教練服務

Zoey 提供為期三到六個月不等的教練陪跑服務,協助你在自媒體經營、品牌定位、生涯設計、使命探索等議題上持續推進並有人可一起討論、規劃、照亮理想生活。

線上一對一諮詢

Zoey 提供線上視訊一對一的諮詢服務,諮詢項目以設計思考、人生規劃、職涯規劃、個人品牌經營、自媒體行銷與商業策略為主,此服務會利用一小時的時間,盡可能地回答你所列下的具體疑問。

Brand Your Life

Brand Your Life 個人品牌設計課是一套為期八週的線上課程,教導學生從零開始做市場定位、內容規劃與獲利模式發想,幫助學生用自己熱愛的事物建立個人品牌。

Dream To Goal

Dream To Goal 人生設計思考課是一套為期五週的線上課程,此課程教導學生利用設計思考原型來找出核心價值、製作規劃人生與專案、目標設定,於每年年底開放申請。

閱讀熱門文章

遠距職缺平台推薦

和你分享我找到遠距工作的方式以及尋找遠距工作前的四個求職準備。此文章裡收錄了亞洲和歐美地區的遠距工作求職平台,讓你工作更好上手。

開始自己的 Podcast

你也想要建立自己的Podcast節目嗎?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我使用的麥克風和剪輯軟體,同時也會分享Hosting &上傳到 iTunes 的小技巧。

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做什麼和適合什麼呢?此文章分析 3 種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原因和 4 種可馬上操作的解決方法。

遠距工作者的準備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從辦公室員工轉職成自由接案設計師,再變成穩定的遠距工作者的故事。其中也會分享遠距工作者的必備心態與軟技能。

找到品牌獲利模式

若想用自媒體與個人品牌打造線上事業,商業模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六種線上獲利模式,讓你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Ikigai 使命探索

Ikigai 是日本沖繩廣為人知的哲學理念,透過享受的事、擅長的事、別人付錢請你做的事與世界需要的是等元素,組織成人們早上起床的理由。

/5

你最適合在哪裡遠距工作?

 

你是否也嚮往著在家辦公、每天嘗試不同的咖啡廳,甚至邊旅行邊工作呢?我們已經進入遠距工作與自媒體年代,每個人都有機會依自己的專業和特色,打造出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與生活。

根據你的人格喜好,能測出最適合你的工作場域,快來看看你適合在哪裡工作吧!

心理測驗 總共十題,約需 120 秒作答

1 / 5

你最不喜歡以下哪種狀況?

2 / 5

你覺得現階段的自己最缺乏的是什麼?

3 / 5

在職場中,什麼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4 / 5

如果你是酒,你覺得自己會是⋯⋯?

5 / 5

現在讓你覺得最苦惱的是什麼?

馬上查看你的結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