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時常覺得要設計一套產品時,總是大概知道要怎麼做,但具體細節卻很模糊?我以前也經常會有一樣的困擾,今天我會用比較特別的方式和你公開我們 數位產品的具體設計流程 長什麼樣子,也會來和你聊聊我們近期遇到的瓶頸,以及這些日子的啟發。
今天的內容很特別,因為我想要花滿多時間來和你分享我近期的一些關卡和瓶頸,不過今天的內容一樣很乾貨、很紮實,我們會帶你走一遍設計思考、產品設計的真實流程,也讓你聽一下創作者或創業家會遇到的關卡。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10 數位產品的具體設計流程
去年蠻幸運的是,我剛好有機會回臺灣,所以遇到了蠻多 Brand Your Life 的學生,我們辦了蠻多場的同樂會、簽書會,等於我有機會去真正面對我們的受眾和學生,其實 Brand Your Life 從頭到尾都是在講從 0 – 10 這個階段的課程。
讓你從完全不會,到開始有自己的個人品牌,這就是我們最一開始的設定,可是很多同學會私底下一起討論,我也會問問大家對於課程的想法或優化的建議,我就收到很多學生跟我說:「希望可以有更客製化、更 LEVEL UP 的內容。」
隨著 Brand Your Life 已經讓蠻多的學生有一些成績,對於那些已經有成績的同學,我們開始看到他們有更多的需求,我心裡就突然想要來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可能是比較高端或小班制的路線。
我們在設計思考裡面總共有 5 個環節,我每次都是用這樣的邏輯跟概念,來去告訴你要怎麼設計產品或是人生,它們分別是:
- 發現問題 ( empathy )
- 定義問題 ( define )
- 市場調查 ( ideal )
- 製作模型 ( prototype )
- 測試執行 ( test )
第一個環節是發現問題,或者說看見商機,我回臺灣時聽到了一些聲音,跟我的學生也有諮詢、互動、見面,因為我自己以前的品牌經歷好像也沒有辦法帶這群客戶更上一層樓,可是現在我更有經驗了,好像更有準備了一點,算是說天時地利人和,就覺得好像可以來試試看。
發現問題的環節會如何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我覺得不一定,很多時候可能只是跟一位好朋友聊天,然後在聊天的過程中有了靈感,也很有可能是你做了很多的調查,慢慢累積出的痛點,無論如何,發現問題有時候就是很單純的發生了。
下一個環節是定義問題,也就是當我發現問題的時候,我應該要來看一下我們明年更具體的品牌規劃,我記得我在 2021 年底或者是 2022 年 1 月的時候,我就告訴團隊想要做比較大型的專案,設計一個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這一步就是開始定義問題了。
發現不足,就要開始行動,定義問題其實就是真正開始要去行動了,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跟我的團隊討論,我們會先有很多很多的方向要去釐清,例如:
- 誰會是這個產品的主要受眾?
- 這個受眾佔了多少的學生比例?
- 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這個地方就有好多好多東西需要去調查,例如:同學是卡在產品設計嗎?是撰寫課綱嗎?是課程影片錄製嗎?是撰寫課程腳本嗎?還是後續的產品優化呢?
LEVEL UP 有很多種層面,例如可以走團隊,你要怎麼樣找人?什麼樣叫做好的領導?團隊要怎麼樣找到對的人?要怎麼樣做團隊裡面的溝通?甚至是開公司需要有哪些程序或是合約等等,各式各樣的小細節要怎麼樣去處理?
就等於說我們從一人公司開始 LEVEL UP,可能會遇到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哪個方向是我們想要對焦的?當你要做產品設計的時候,無論你在講什麼樣的主題,你可能都會發現它有很多種面向是可以去 cover 的。
但你想要 cover 哪一個,以及你的受眾最需要的是哪一個面向,這些其實就是在定義問題,確切來說它到底長什麼樣子呢?我們會邀很多學生來做一系列的訪問,這些學生就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是一個未來可能會對這個新的商業模式有興趣的人,我們會問他們:
- 目前在個人品牌上面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 什麼時間點開始覺得好像想要 LEVEL UP 了?
- 整個營運的狀況是什麼樣子?
- 成本上可能有什麼樣的費用?
- 目前的瓶頸是什麼?
- 對這樣的產品的期待是什麼?
你就是問問題讓他們回答,然後自己做筆記,接著跟你的團隊去分析,定義問題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去了解,如果要設計一套產品,我們要講的重點究竟是什麼?做完這一系列的市場調查,我們團隊可能會決定,我們沒有要幫人家去處理申辦公司、團隊招聘或者是領導力這一塊。
我們最想要 focus 的是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的規劃,還有後續的行銷策略,就這 3 件事情,除了這些內容之外我們就一概不講,我們也花了大概 1~2 個月的時間進行邀訪和討論,才慢慢地進到第三個環節: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也是很多人會很卡的地方,我究竟要調查什麼?
剛才我們在定義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有點在做市場調查,我們現在進到市場調查的另一個更廣泛的階段,也就是我現在調查的對象不會只是學生了,我還要調查同樣類型的創作者,或是有同樣商品的競爭對手是怎麼樣去製作他們的產品?
因為你已經有一個雛形,所以你知道要調查的競爭對手大概是哪些,像我可能就會選例如 S 編、小船,或是有做過訂閱制產品的人,我們可能私底下請教 S 編可不可以講一通電話,或者是問好葉可不可以私訊問幾個商品開發的問題。
在我剛開始要做 Brand Your Life 的時候,其實我也是素人,沒有任何好友可以請教,所以我花很多時間看書以及上課,唯有你去變成你競爭對手的使用者,才有辦法真正走過他們的產品設計,知道他們整個產品的體驗流程長什麼樣子。
如果沒有人問的話,那就去當使用者,雖然可能會花你一點時間和錢,但這個就是所謂的 spy ,你進到人家的領域裡面當一個小間諜,抄一些筆記,再回到團隊裡面不斷地去調整和測試。
當我們說想要來做這個 level up program 的時候呢,我們一開始想的其實是 VIP ,那時的出發點是認為,我們的學生已經超過 2000 人,在這 2000 人當中,我當然不可能會能記住所有的人,可是有些人你會發現他跟我們的品牌關聯是很密切的,可以說是我們的鐵粉。
所以我們一開始是想說,我們有沒有辦法服務這一群鐵粉,特別幫助這一群人,給他額外的一些協助,並用 VIP 的形式來包裝,類似只要你是我們 VIP的會員,你到臺灣的某些錄音室去錄音可以免費、免費幫你設計一次網站這種額外的福利。
然後還有深度一對一,就是比較私密的一些輔導,原先是想要走這樣的一個方向,有了這個小小的雛形後,我們就用這個雛形去問一些學生,但是大部分的學生好像都沒有很感興趣,我們也設計很多問卷給同學,有時候填一次可能就要 20 分鐘以上,蠻仔細的一個個去問。
所以除了自己想像有什麼樣的模型可以丟給學生做測試之外,還要調查你的競爭對手,找到一些可以用的 insight ,我自己在市場調查還會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去請教前輩,這些前輩都是我認為在這個領域有經驗,或者他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我可以跟他分享一下我近期遇到的狀況,問問看他:「如果我想要設計這個商品,有沒有什麼東西是需要注意的?」,我記得我那時候問了好多人,例如劉軒,以前佐編茶水間的來賓、我私底下的朋友、我們以前的社群助理等等。
我的名單大概列了 2、30 個人,我就一個一個約,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我花了很多時間,每天就是一直開會,當然開會的時候我也會把問題先列下來,錄音、做筆記,然後再把這些東西分享給我的團隊,看看是不是有可以借鑒或需要修改的。
市場調查就是去詢問很多人的意見,調查很多的面向,思考可能會需要注意的事情,如果說你身邊並沒有合適的人可以讓你請教,也可以去看書、參加相關的社團、讀書會,現在臺灣可能也蠻流行一些商會,我相信這些東西對你都會非常的有幫助。
因為其他人,尤其是有經驗的人,他能夠看到一些你沒看到的盲點,市場調查對我來說是最困難,但也是最好玩的階段,市場調查做得差不多的話,就會進到第 4 個步驟:製作模型。
當我們在做市場調查的時候,我自己是會盡可能發散,只要想到誰有一點點關聯或可能性,我都會不惜花很多時間去請教他們,有些人分享的內容並不是 100% 受用,可是很有可能你會聽到那個 1% 是有含金量、有幫助的。
當你在做產品設計,開始製作 prototype 的時候,第一個步驟應該是「先刪」,標準可能會是時機點不太對、技術太困難、自己不想做、成本太高、觀眾可能沒有想要這樣的 feature 等等。
我們要先留下必須要涵蓋的專案跟內容,真正在執行的時候,我們也會開一個 note 的頁面,把整個 program 大概會有的形式寫下來,所以你可能會聽到,我們在佐編私塾殿之前的內容,都會分享我們在 Q3 的時候,想要開一個 mentorship 的 program 。
之所以會說出來,就是因為我們差不多決定就是這個方向了,你也會聽到我說這個 program 主要是偏向產品設計、商業模式還有行銷策略的規劃,是比較進階的內容,而不是前面連個人品牌都還沒有雛形的,這些人可能就不會是我們新的 program 的受眾。
這些宣傳最重要在做的事情就是先預熱,預熱是在你要 launch一個產品時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讓受眾有心理準備,知道這件事情要發生,除非你是碧昂絲,不然預熱是有必要也很有幫助的。
在預熱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包名單磁鐵,跟聽眾說:「如果你對這個 program 感興趣的話,請你先加入 waiting list」,我們團隊也可以大概知道感興趣的人有多少,以及觀眾現在的狀況。
例如這個人開始品牌可能已經超過 6 個月,但是卡在獲利模式,當你知道這些東西,就會有更明確的 student 等著你,回到製作模型的環節,我那時候請我的助理 claire 給我一個 proposal,例如:
- 時間要多長?
- 要不要限制人數?
- 要不要請其他的導師?
- 導師的資格是什麼?
- 導師的資歷是什麼?
- 導師 focus 的專業的內容是什麼?
- 假設時間是 90 天,在這 90 天裡面同學到底要做什麼東西?
- 要以月分還是要以禮拜來分任務嗎?
- 要分組嗎?
- 分組要由誰來管理?
就是非常地鉅細靡遺,在製作模型的這個環節,你要去真的寫出來要規劃的內容,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定價」跟「成本」,你也要在這個環節裡面去做設定,因為我們會走到最後一個流程:測試,測試了才知道這個定價合不合學生的預期。
那個時候我們開了很多的導師名單,也有請我們自己的學生許願或投票希望誰來當你的導師,我們也另外開了一個名單是請畢業的學長姐回來,在 Brand Your Life 裡面教授課程,需要調查這些人有沒有興趣?時程上有沒有辦法配合?合作細節長什麼樣子?期待的報價等等。
當我們收集完資料,我們也要把這些資料同時放回製作模型裡面當參考值,如果導師普遍是比較沒有時間的,可能小組討論或是一對一的時間就要拉短,但是時間拉短的話,售價可能就要變低,那又要怎麼在不賣那麼貴的前提下,給到講師他所預期的金額跟報酬呢?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市場調查、製作模型還有測試執行的這 3 個階段不斷來回跑,知道了什麼回去修改,什麼東西不符合又回去修改,當我們第一版雛形出來的時候,我內心的第一個感受是:「哇!這個 program 比我想像的還要大好多!」
我下意識的想法是:「我們應該要先刪,這個最小可行產品不夠小」,如果真的只是要先做測試,看看市場上的反應的話,我們應該要砍 mentorship 的長度或是人數,無論如何都要讓這個最小可行產品變得更小一點!
我們就開始砍砍砍,砍到後來我心裡又有一個擔憂:「同學如果加入,他能不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得到他真正想要獲得的目的跟收穫?」,不然就是期望值不能拉太高,可是這樣又跟我們最一開始的期待是相符的嗎?
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腦中突然冒出很多不同的聲音跟想法,這時大概是 5 月還是 6 月初。
我心裡面就在想:「我要怎麼樣堅持原先的設定,又不會把這個 program 設計得太大?」,所以我就開始卡關了。
卡關後我下意識的動作就是又去找人聊,請教一些前輩,聊著聊著我又有一個感覺:「其實我們現在一直沒有辦法推出這個產品,就是因為我當初對它的期待跟學生最終可能希望的 pricing point 是不一致的。」
這又讓我回去想我整個品牌的初衷,我一直都是那種跟我理念不合的事情,我就不會想要花時間去做的人,所以我覺得說我是不是需要回去檢視一下,成立佐編茶水間這個品牌的初衷究竟是什麼?想了一想,我突然感受到,大概從去年開始,我心裡面其實一直很想要釋放自己更多的時間在家庭或是興趣上面。
那個時候訪問的學生幾乎清一色,都是希望可以有更客製化,甚至是更多一對一的諮詢,我當然也知道,但一對一就是一件我要販售時間才會獲得薪水的事情,所以我每個月都會限制名額,但我們訪問過的學生就會覺得這個也不錯,那個也不錯。
但是再怎麼不錯,都不比一對一顧問的形式來得更加適合,所以同學想要的,跟我想做的就開始出現了差距,我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可是同學可能會希望他可以受到更高度的專注,以及更客製化的協助,我們就在這個地方卡了好久好久。
我心裡在想,如果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急迫,或者我真的很想做,那儘管是再難的關卡,我認為我都一定能想到辦法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卻在過程中發現,我越來越不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生活上面也有各式各樣讓我非常分心的事情。
像是我近期開始很迷煮菜,也買了一台越野單車,每天都在騎,買了一台空拍機,每天都在練習要怎麼飛,我突然之間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分心以及拖延,過去的我一直是以超級不會拖延、超級不會分心這樣的品牌精神來自居,非常地驕傲。
可是近期我發現我的整個身心靈重心都在轉移,我都跟我的觀眾還有學生說:「我感覺近期的我就是心不在焉地工作,但是全神貫注的生活」,我花很大的注意力在生活,工作就是我遲早要面對,但又一直沒有去動作的事情,可是我又過得蠻開心的 XD 。
我一直不斷在這種有點錯亂的情緒裡面糾結,可是這個情緒走到現在,從一開始的否定、不想面對,會跟自己說應該要遵守承諾,所以要趕快忽略心裡面的感覺,到後來開始漸漸地去正視,到現在比較坦然的接受,我突然發現好像是時機未到。
如果說我心裡面一直沒有那種想要去 follow up 的聲音,或許真的就是時機未到,可能是我心裡面的時機,或者是我對於整個品牌,還有人生規劃上面的一個時機,我知道有很多同學加入我們 mentorship program 的 waiting list,已經有超過 500 位同學加入了。
在這邊跟你說聲抱歉,我們可能會暫緩一下,時程也不太確定,我覺得真的就是要等到一切都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才會真正推出 beta 版的 program ,如果你還是感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加入我們的 waiting list,如果真的有推出,第一批可以測試的也一定都是先加入 waiting list 的人。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本集結語】#210 數位產品的具體設計流程
以上就是我們設計一個產品很真實、很具體的流程,以及我近期的一些困擾跟瓶頸,雖然還有很多東西想要分享,但或許這些心情我們就擺在下次,我先簡單的跟你 recap 一下,設計產品的流程長什麼樣子。
第一步是發現問題,它可能是你在生活中找到的痛點,在定義問題的時候,你開始要去聚焦,開始知道說哪些方向是你要的,哪些方向是不要的,再來我們會進到第 3 個環節也就是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其實就是邀請很多人來訪談、調查你的競爭對手,參加讀書會、商會、請教一些前輩,把你的想法講給他們聽聽看,看看有沒有一些你遺漏的地方,你可能也要跟團隊或是身邊的夥伴討論一下,整個具體執行的過程可以長什麼樣子。
有了這些,我們就可以進到製作模型,把那些收集到的資料先刪掉,去除比較沒有關聯,或是沒有要馬上使用的細節,有點像整理成一個 proposal,把內容鉅細靡遺地描述出來,然後開始去尋找潛在的試用者,可能是學生或觀眾,問問他們對產品的期待是什麼?
你可能會發現你不斷地在市場調查、製作模型還有測試執行這幾個環節裡面不斷來來回回走動,不斷的修改、優化,eventually 希望可以 launch 正式的產品或者是服務。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0 Comments
Trackbacks/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