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Jul 17, 2022 | Podcast , 有意義 , 有錢
今 天我們邀請到 負能量週記 的共同主持人關韶文,關關過去是《完全娛樂》、《 ETtoday 星光雲》網路媒體娛樂線的記者,現在轉職成為主持人、 YouTuber 及通告藝人。曾經出過單曲,更在 2020 年被評選為爆紅 YouTuber 第 6 名。
我一直都認為關韶文是一位超適合在演藝圈工作的綜藝咖,如果你也是一位很有表演慾,且渴望有觀眾、有舞台的人,我相信今天這一集會非常適合你,我們不只會聊關韶文過去的故事,也會和你分享關關的新書《不要羨慕別人花開得早,要努力讓自己花開得好 》。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關韶文:Podcast 、YouTube 、FB 粉絲專頁 、Instagram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11 負能量週記
這句話是小時候我媽留給我的,後來變成我的座右銘,沒想到在網路上分享之後大家那麼喜歡,後來想說雖然太長了,但還是可以當成書名,這句話一直都記在我心中,可是我一直都不太知道是什麼意思,是大學畢業 2~3 年後我才明白。
我們當年很流行打工留學,想盡辦法要去澳洲 1、2 年再回來,我很羡慕這些能去打工留學的人,雖然我的人生也有這個規劃,可是我連頭期款都沒有,因為去澳洲要先有一筆補習班、辦證件之類的費用,我第一次領悟到這句話是因為他們陸陸續續回來之後開始找工作。
發現有些人可能因為能力的關係,在台灣求職並沒有那麼順利,那時候我已經換了 1、2 個工作,薪水也變高了,我才發現不要羡慕別人花開的早,要努力讓自己花開的好,到那一刻才比較有感受到這件事情的發生。
先來講 Podcast,我不太知道每個人做 Podcast 的原因,當時的我們坦白說有一點是硬要做,覺得全部人都在做,不然我也做做看好了,也不知道做這個能幹嘛,雖然也有準備,但不像別人可能是準備好大量的錢要投入,做到現在快一年半真的都還是純興趣。
包含 Podcast 和 YouTuber 都不在我的規劃內,可是我知道這個世界在幹嘛,因為我從電視臺到新媒體都是做娛樂產業,我一直有覺得時代在變,電視開始沒有人看了,大家都開始去看 YouTube 或是聽 Podcast,我才覺得好像要做點什麼改變。
剛好在大學的時候我是會剪片和拍片的,所以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不難,我一直希望我做的事情是有觀眾的,所以才想說:「不然就做做看吧! 」,然後就莫名其妙爆紅了 XD,剛好在一個對的時間點吧。
很多人會問我們現在還適不適合拍 YouTube,我們都會說現在市場真的很飽和,除非你做的事很特別,不然現在的演算法對大家來說沒有那麼好。
一方面因為我以前在補習班打工,會面對到很多機車的家長或學生,必須要從他們的對話之中找出盲點,才能說服他們來這邊補習,或是不要退錢,不要去別的補習班上課等等,可能是因為這樣累積出我能聽懂別人字裡行間意思的能力。
再加上我本來就很愛看電視節目,也算是從小做了很多功課,所以每次在訪問明星藝人的時候,如果他們回的答案是以前講過的,我就能立刻發現並繼續做追問,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做的訪問跟別人不一樣,我覺得是因為做的功課比較多,所以訪出來的東西也比較有火花吧。
我現在回頭看以前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覺得當時好迷糊、太單純、太青春了吧!可是每個當下我都超清楚我在幹嘛,主要還是因為我把喜歡的事情當成工作,不求賺大錢或是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就覺得我要拍出一個好笑的影片,逗樂這些明星們,這是我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應該是國高中,嚴格來說也不算我成立的,那個年代就是喜歡一個明星,然後在奇摩家族 ( 例如現在的粉專 ) 會聚集很多粉絲,當時只是覺得裡面的新聞報導或是活動行程整理得很亂,但我本身很要求排版跟美感,所以就會幫忙整理。
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分享跟排版,直到有一天有 1、2 個前輩問我說要不要當幹部,而且沒有錢,就只是一個榮譽感。
我當了快 6 年的時間,比想像中還要累蠻多的,以前大家可能覺得今天採訪完截稿,然後慢慢的去求證、排版,隔天印成報紙,這是我們在學校學的事情,可是當年轉變成即時新聞,前輩就形容當時很像每個記者都在參加快問快答的選秀節目。
誰先看到誰的臉書,就可以去立刻截圖發一條即時新聞,例如今天誰生小孩、誰確診之類的,有時候你慢 1 分鐘就會被主管約談,覺得為什麼你動作比別人慢?所以有時候真的是逼不得已,先出再說,我們必須要學會這樣的戰鬥模式才可以在這一行求生存。
可能是因為我的個性,通常他們叫我幹嘛我都做得到,只是我要不要做而已,我在書裡面有分享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
手上每一件不喜歡的事情,都是為了要做以後更喜歡的事情。
工作一定有很討厭的時候,可是我知道身為一個很大的媒體,有一定的流量壓力,這也是我自己的選擇,有些看似清流的媒體因為流量不夠,可能很快就收掉了,所以我覺得我必須要承擔。
以前我是每個通知都要點進去看的人,我記得上班第一天我看到我的主管的手機一直在震動,我以為有人打電話來,後來發現是因為要下載各家新聞的 APP,無時無刻都要看這些新聞,看哪一條跟誰有關係,假設有別人沒寫到的,我們就要立刻跳起來處理相關的後續。
即便人在腳底按摩或是吃麻辣鍋,都要立刻開電腦,我認為這樣的 lifestyle 絕對不適合每一個人,記者的工作也曾經讓我很累、不想做,這時我就會請一個禮拜的假,出國去玩什麼的,現在改做 YouTuber 壓力也很大。
可是硬要講的話,以前的工作真的是最累的,因為以前的時間是被別人控制的,現在至少時間上我比較能夠調配,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比較不像是職業,而是一個身份,這個身份沒有下班的一天,你無時無刻都要好好經營自己的形象,這個有時候真的壓力會比較大。
現在可能會種種植物、追劇、煮飯來吃,開始慢慢去練習一些比較生活的事情。
30 歲以前我都住在家裡,家人都會打理好,我每天回家就是工作、剪片,我現在為了工作搬來我自己的工作室住,發現自己要打理的生活蠻多的,我又是個行程控,要寫上「我要拖地」我才會拖地,我覺得蠻好笑的。
那時我剛離職,算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在辦公室裡面,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賺最多的、最有成就的,但離職發現在整個 YouTube 圈裡你可能是最不紅的,你抱持著一個闖闖看的心情,幾個月後就發現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我當然也覺得拍影片是有難度的,可是我除了影片之外,更希望自己有一個作品,在離職的時候就去找認識的出版社談,後面因為工作比較多,這本書就延遲出版,我一年半以前就已經寫完,只是後來覺得好像沒空整理,所以到 2021 年底才出這本書。
去年發完書時,覺得我把我所有人生都寫在書裡面,上了各大通告還有很多專訪後,就發現我沒有事情想跟大家講了,覺得已經分享完畢了,以前訪問過很多大明星,他們都會跟我們說:「我這部戲殺青我要休息 3 個月。 」
那時候我們市井小民都在 OS :「有錢不賺休息個屁啊! 」,可是現在我知道人類好需要休息誒!當你整個人被掏空的時候,是需要充電的 ,我以前是那種每 1、2 個月都會出國一次的人。
不管是出差或是自己出去玩,只要搭飛機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心情就會比較好,或是好好的把錢花完 XD,就是一筆紓壓的費用,過去會有個壓力是不斷追要賺多少錢、存多少錢,可是忘了怎麼去花錢,我覺得適當地消費或紓壓是很重要的,把錢花完之後就會想要重新開始賺錢。
除了買東西之外也追了一些劇、把以前比較難約到的朋友們都約回來,人在衝刺的時候都會很封閉,覺得當時蠻緊繃的,後來才學會應該要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 可是也因為經歷過那一兩年衝刺的時期,現在才可以讓自己週休二日。
我覺得很適合找不到方向的人,我希望可以成為新鮮人的指南針,我最近走非常多的校園演講,演講就是一個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除了錢很少,地點也幾乎都在中南部,我要一整天全部空下來,每次都要當天來回。
可是每一次演講完他們都會舉手發問,甚至還有學生會問到一半講到哭,其實我蠻感動的,有時候我們到某一個瓶頸時,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要接觸這些人群才發現自己在做的事情其實是有意義的、有影響力的。
不管是創業或者是入行,開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的初衷到底是什麼? 」,我自己初衷蠻明顯就是要賺錢 XD,可是確實因為這個工作獲得了很多影響力,我覺得也蠻好的。
這部分我還蠻幸運的,剛開始被認識就一直是記者的身份,比較沒有所謂的人設,在影片裡面呈現的樣子都是我很自然的去提問,也真的很好奇的問題,比較沒有壓力。
我覺得現在時代比較喜歡自然的樣子,親民一點好像更討喜,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真人,比較難包裝了,但是聽眾還是要清楚一件事情:
他們不是你的朋友,不能覺得什麼話都可以跟他們講。
當然我知道距離越近,大家對你的熟悉度會更好,可是偶爾還是會有些包袱和壓力,畢竟你沒有辦法真正的休息。
想到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會覺得快樂, 我覺得我目前還在這條路上,雖然中間偶爾會覺得走錯路了,但冷靜想想會發現還是正在這條路上邁進,我在書的最後有寫一句話:
夢想並不是一個終點,它是一條路,這整條路都叫做夢想,當你開始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圓夢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目標設得太遠了,誰不想要財富自由?可是有錢人只會想賺更多錢,他們根本沒有真的財富自由的一天,所以我如果你一直在這條軌道上,雖然不確定終點是哪裡,但是很開心、很快樂地享受每一天,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重點整理】#211 負能量週記
#1 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
關關表示,自己過去是位追星族,從小就愛看電視、愛跟風,Follow 明星藝人的生活與八卦,大約在國高中時,加入了奇摩家族的王心凌粉絲後援會,因為覺得裡面的排版跟資訊很亂,所以自告奮勇開始幫忙整理消息,也奠定了自己對於媒體、傳播和演藝事業的興趣。
有許多學生或聽眾會來問我說:「我要怎麼找到自己的熱情?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想做也不感興趣。 」
其實,我們就是要從這種簡單的小地方開始觀察,那些你願意自告奮勇、甚至做到廢寢忘食也不計回報的事情,就是你最應該投入的主題,只要你堅持下去,就能做出心得和成績,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嗜好,都有機會發展成職涯和事業。
#2 適應產業的變化
提到產業的變化,關關說道,他從電視台轉戰到網路新聞平台,再從網路新聞平台換到個人品牌,從素人變網紅,從網紅變藝人,他真的感受到時代在改變。
關關說,自己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夠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在當記者的時候,的確經常要面對一些不想做、不認同的事情,也比想像中累很多,但他始終相信「手上每一件不喜歡的事情,都是為了做以後更喜歡的事情。 」
其實,能不能夠達成自己的夢想,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願不願意去做 ,關關說,回頭看過去的自己很迷糊,覺得當時很單純、為了夢想很傻的拼命著,但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才能讓他離自己的理想生活越來越接近。
#3 如何排解壓力
最後,我們聊到排解壓力的方式,關關提到他喜歡犒賞自己,適當的消費對他來說很有用,我自己也覺得這是蠻中肯的建議,就像我們在做財務規劃時,都應該要把娛樂費規劃進去,除此之外,和很久沒見面的老朋友敘敘舊,或者出門旅行,都是很實際的紓壓方式。
關關說,無論做什麼職業,一定都會有壓力很大的時候,在這種時候更要提醒自己「你的初衷到底是什麼? 」,問問看自己,你現在做的事情,有沒有讓你感到興奮或快樂?有的話,這就是理想生活的指標,夢想其實是一整條路,而不是一個點,當你開始走,就已經在圓夢了。
📍【本集結語】 #211 負能量週記
我從關關身上得到了蠻好的靈感,我們經常在講怎麼樣去找到熱情、找到意義,而我在教導個人品牌設計的課程 時,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釐清你的品牌核心。
某方面來說,尋找品牌主題或市場商機就是要找到那個對你而言有意義,有熱情的事情,而活在功利主義之下的我們,如果經常因為懶散或覺得沒什麼回報而不想浪費時間,因而什麼都沒做,就會失去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也就是成就感 。
我們還是可能會廢寢忘食地為了一件沒有錢的事情拼命上網查資料,花自己業餘的時間來研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看似什麼都沒獲得,有時候還要花自己的時間金錢,但你在追求的,其實就是成就感,而成就感就是在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什麼熱情,不太知道自己要什麼,可以先檢視你是否從來都沒有主動去追求成就感? 唯有主動追求,你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熱情、自己的使命。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Jul 16, 2022 | 有意義 , 有愛
H ello,我是Zoey,理想生活設計 (此網站)的創辦人和佐編茶水間 主持人,同時也是《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和《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 的作者,目前是一位全職經營個人品牌的 在家創業 者,自 2018 創立自媒體以來,不斷地探討「 如何設計理想生活 」。
每一季,我都會寫一篇季度報告與自己對話一下,而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 2022 Q3 的計畫與上一季的目標檢討,以及在家創業滿四年的心得,還有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
這篇文章比較像是我個人的碎碎念,雖然無法保證看完能夠乾貨滿滿、受益良多,但假如你是一位正在經營或開始要經營自媒體的人,相信這篇文章(以及過往的所有季度報告) 在某種程度上都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每一季,我都會做個季度總結與檢討,如果你對我的經營規劃和心得感興趣,你也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展開所有過去紀錄的報告內容唷 🙂
在家創業 :2022 Q2 成績檢討大會
在每一季的季度報告中,我都會先 Review 上一季所設定的幾個重點事項是否都有達成。所以老樣子,我們就先來個檢討大會,看看 2022 Q2 表現的如何吧。
#1 品牌魅力攻心術 – 全新課程即將上架 ★★★★★
品牌魅力攻心術是我與個人風格分析師 Vanessa 與 Olea & Fig 的品牌策略師 Terrie 一起合力設計的課程。這套課程是專門在教授「品牌定位」、「品牌特色」、「品牌魅力」與「行銷策略」的課程。大約五月初,我們終於成功地將嘔心瀝血好幾個月的結晶誕生了~~
我們這套課程目前第一期的招募時間已經結束,後續的招生時程尚未決定,而我對於這個專案的完成度與最後的 Turn out 都很滿意,儘管過程中比我想像中還要繁複和辛苦,我還是從與他人合作中學到很多。包含 Vanessa 的細心、Terrie 的謹慎,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成長的養分,因此給了滿分五分 🙂
#2 Brand Your Life Mentorship Program ★ ☆ ☆☆☆
上一季,最讓我忙碌的事情大概就是 Brand Your Life 與佐編茶水間的的四歲生日,我們辦了許多活動,包含特別直播、免費講座、抽獎活動等等,都擠在六月的時候盛大舉辦,而與此同時,應該要推進的 Brand Your Life Mentorship Program 卻不斷地擱置,也讓我在心中出現了不同的看法與聲音。
我有一套開辦超過三年的線上課程 Brand Your Life ,宗旨是在輔導學生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把熱愛的事情變成事業,為自己創造多元的收入模式。在 2022 的年初,我突然很想要設計一套全新的教練輔導計畫,作為 Brand Your Life 課程的 Level up,輔導程度比較進階的學生。而我們的團隊也在 2022 的上半年做了很多市場調查與模型企劃,就是為了可以在原先定好的時程(Q3)上架這套新的產品。
然而,我們在設計這套產品的過程中,其實遇到許多瓶頸,例如產品的定位、定價和我們調查出的學生期待難以 match,以及我對於這個服務的訴求和同學對於這個服務的渴望點好像也有出入,當然並不是說完全沒有交集,只是比平常設計產品時還多了一些挑戰而已。
說老實話,在我過去設計產品的經驗中,多少一定都會遇到問題,而產品設計其實在做的就是一步一步解決那個「matching」的問題,可是,我卻一直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很無力,每次想到要在做更多的研究、測試、調查和發想時,都會感覺提不起勁!老實說,這個狀況我幾乎是沒有在這份工作中遇過(其他工作有XD),而這也讓我對於「如期將這個產品上架」感到很掙扎。
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考慮,我也決定先將這個企劃暫緩,我認為,比起倉促地按照時程推出一套沒有很完整的產品,更重要的,應該是傾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去尋找這種「抗拒、不想做」的念頭究竟是來自哪裡? 而不是推出一套不怎麼樣,或是自己沒有到超滿意的產品,只因為要遵守給自己的交件日期。
話雖如此,我還是只給自己一分,因為這個專案確實沒有推進。而我也錄製了一集茶水間的節目來分享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在家創業 :2022 Q3 目標與計畫
接下來,我想花一點時間分享今年第三季我們團隊內部主要會忙什麼比較大型的專案:
#1 Brand Your Life 獎學金計畫
每一年,我的線上課程 Brand Your Life 都會開放獎學金計畫,讓經濟需要協助的同學來申請課程的全額補助。我們的獎學金計畫會將名額優先讓身心障礙、低收入戶,但也會開放名額給學生、有經濟壓力或在疫情期間工作受到影響的同學來參賽。
目前已經和團隊緊鑼密鼓的開始籌備整個企劃,預計於九月上線開放徵件~如果你感興趣,歡迎鎖定我們的計畫頁面:https://zoeyk.co/獎學金
#2 長期合作廠商確認與官網重整完成
第二個比較大型的專案就是長期合作的廠商清單。創業四年,我其實累積了滿多自己很喜歡的合作廠商,而我的個性也是那種如果喜歡這個品牌,就會想要一直使用同類產品,不喜歡換來換去的人(就是一個很不適合做美妝開箱的人哈哈哈)
所以我們從上一季就開始與各家廠商接洽,希望可以為理想生活設計的觀眾談到最棒的優惠~也因此,我也會順道做一個完整的官網更新。其實這幾個月來,我有很緩慢的更新網站的設計,但我也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壓上一個日期,希望能在Q2的上半正式完成!
#3 台灣樂天集團企業內訓 & 救國團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工作坊
我在上一季接到了滿多企業內訓和演講的邀訪,其中兩個比較大的專案是樂天集團為期四周的企業內訓,以及與救國團和影響力教育基金會一起合作的線上工作坊 。
這幾個月,團隊很辛苦的洽談內訓與工作坊的各種細節,我自己也忙於準備課綱,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其實我們私底下真的很忙碌 XD 真心希望這些內訓與活動都能夠順利進行,我自己也超級期待的~
在家創業 :聊聊這一季的挫折與接納
其實從上一季開始,我就隱隱約約地感受到自己的重心開始轉移,我開始沒那麼想要工作,每天都想著出去爬山、玩水、登山、騎車,不然就是想要在家研究新的食譜、在家畫畫,做這個做那個。實話實說,我覺得這樣不想上班的自己非常開心、非常快樂(哈哈),但是,對於「上班不認真」與「待辦事項拖延」,我還是存在著一種說不上來的罪惡和挫折感。
我大概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漸漸接納這種挫折感與罪惡感,因為我發現它讓我不上不下,工作的時候無法專注,玩得時候又無法盡興,真的挺討人厭的。我馬上開始檢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有這種不情願的感覺?而我發現,這似乎是對於「成就感」的轉換。
四年了,我感覺自己似乎從某一個階段畢了業,自己也已經過上五年前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我一直是一個很需要成就感的人,現在回想,當初希望能夠開啟 Mentorship Program 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希望可以在工作上有新的挑戰,用新的切角為這份熟悉的工作帶來新的成就感。
但或許是受到了新城市、新朋友的啟發,我的私人興趣開始拓展,我開始從下廚和騎車中發現新的成就感,而我的心也非常誠實的往那個方向不斷地接近,這其實也是我暫緩 Mentorship Program 的最主要原因,我意識到 —— 我的人生成就感不必,也不該全都來自於「工作」, 發現自己對於工作成就感的過度依賴,我的罪惡與挫折感就逐漸消失,我也發現自己開始接納那個不想上班的自己。
回過頭來,我覺得自己所糾結的是:「那個對工作滿腔熱血、充滿事業心的自己去哪裡了?」但,其實那樣的自己一直都在,一直都沒變,我還是熱愛活著、熱愛生活,甚至可以說是更熱愛生活了。
在家創業 滿四年,邁入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
走過了上述這段歷程,覺得自己無論是看生活、看工作,都更加的坦然暢快,仔細想想,我似乎一直都是每四、五年都會轉職、換工作或換環境生活,因此在心境上發生了這番轉變,似乎也是預料內的事情。尤其自己在這一季開始忙買房子的人生大事,總感覺接下來也勢必會想花更多時間研究裝修裝潢,或者學習種菜養雞(Not joking!)
而我也非常幸運,在這幾個月來,明顯感受到團隊協作越來越成熟,自己也好像越來越能離開方向盤,讓船隻自動駕駛。當然,這之間還有許多細節需要溝通處理,但一切似乎都在往理想的航道邁進,一切都會很好的!
共勉之,一起加油 🙂
Zoey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Jul 10, 2022 | Podcast , 有錢
你 會不會時常覺得要設計一套產品時,總是大概知道要怎麼做,但具體細節卻很模糊?我以前也經常會有一樣的困擾,今天我會用比較特別的方式和你公開我們 數位產品的具體設計流程 長什麼樣子,也會來和你聊聊我們近期遇到的瓶頸,以及這些日子的啟發。
今天的內容很特別,因為我想要花滿多時間來和你分享我近期的一些關卡和瓶頸,不過今天的內容一樣很乾貨、很紮實,我們會帶你走一遍設計思考、產品設計的真實流程,也讓你聽一下創作者或創業家會遇到的關卡。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10 數位產品的具體設計流程
去年蠻幸運的是,我剛好有機會回臺灣,所以遇到了蠻多 Brand Your Life 的學生,我們辦了蠻多場的同樂會、簽書會,等於我有機會去真正面對我們的受眾和學生,其實 Brand Your Life 從頭到尾都是在講從 0 – 10 這個階段的課程。
讓你從完全不會,到開始有自己的個人品牌,這就是我們最一開始的設定,可是很多同學會私底下一起討論,我也會問問大家對於課程的想法或優化的建議,我就收到很多學生跟我說:「希望可以有更客製化、更 LEVEL UP 的內容。 」
隨著 Brand Your Life 已經讓蠻多的學生有一些成績,對於那些已經有成績的同學,我們開始看到他們有更多的需求,我心裡就突然想要來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可能是比較高端或小班制的路線。
我們在設計思考裡面總共有 5 個環節,我每次都是用這樣的邏輯跟概念,來去告訴你要怎麼設計產品或是人生,它們分別是:
發現問題 ( empathy )
定義問題 ( define )
市場調查 ( ideal )
製作模型 ( prototype )
測試執行 ( test )
第一個環節是發現問題,或者說看見商機,我回臺灣時聽到了一些聲音,跟我的學生也有諮詢、互動、見面,因為我自己以前的品牌經歷好像也沒有辦法帶這群客戶更上一層樓,可是現在我更有經驗了,好像更有準備了一點,算是說天時地利人和,就覺得好像可以來試試看。
發現問題的環節會如何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我覺得不一定,很多時候可能只是跟一位好朋友聊天,然後在聊天的過程中有了靈感,也很有可能是你做了很多的調查,慢慢累積出的痛點,無論如何,發現問題有時候就是很單純的發生了。
下一個環節是定義問題,也就是當我發現問題的時候,我應該要來看一下我們明年更具體的品牌規劃,我記得我在 2021 年底或者是 2022 年 1 月的時候,我就告訴團隊想要做比較大型的專案,設計一個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這一步就是開始定義問題了。
發現不足,就要開始行動,定義問題其實就是真正開始要去行動了,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跟我的團隊討論,我們會先有很多很多的方向要去釐清,例如:
誰會是這個產品的主要受眾?
這個受眾佔了多少的學生比例?
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這個地方就有好多好多東西需要去調查,例如:同學是卡在產品設計嗎?是撰寫課綱嗎?是課程影片錄製嗎?是撰寫課程腳本嗎?還是後續的產品優化呢?
LEVEL UP 有很多種層面,例如可以走團隊,你要怎麼樣找人?什麼樣叫做好的領導?團隊要怎麼樣找到對的人?要怎麼樣做團隊裡面的溝通?甚至是開公司需要有哪些程序或是合約等等,各式各樣的小細節要怎麼樣去處理?
就等於說我們從一人公司開始 LEVEL UP,可能會遇到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哪個方向是我們想要對焦的?當你要做產品設計的時候,無論你在講什麼樣的主題,你可能都會發現它有很多種面向是可以去 cover 的。
但你想要 cover 哪一個,以及你的受眾最需要的是哪一個面向,這些其實就是在定義問題,確切來說它到底長什麼樣子呢?我們會邀很多學生來做一系列的訪問,這些學生就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是一個未來可能會對這個新的商業模式有興趣的人,我們會問他們:
目前在個人品牌上面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什麼時間點開始覺得好像想要 LEVEL UP 了?
整個營運的狀況是什麼樣子?
成本上可能有什麼樣的費用?
目前的瓶頸是什麼?
對這樣的產品的期待是什麼?
你就是問問題讓他們回答,然後自己做筆記,接著跟你的團隊去分析,定義問題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去了解,如果要設計一套產品,我們要講的重點究竟是什麼? 做完這一系列的市場調查,我們團隊可能會決定,我們沒有要幫人家去處理申辦公司、團隊招聘或者是領導力這一塊。
我們最想要 focus 的是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的規劃,還有後續的行銷策略,就這 3 件事情,除了這些內容之外我們就一概不講,我們也花了大概 1~2 個月的時間進行邀訪和討論,才慢慢地進到第三個環節: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也是很多人會很卡的地方,我究竟要調查什麼?
剛才我們在定義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有點在做市場調查,我們現在進到市場調查的另一個更廣泛的階段,也就是我現在調查的對象不會只是學生了,我還要調查同樣類型的創作者,或是有同樣商品的競爭對手是怎麼樣去製作他們的產品?
因為你已經有一個雛形,所以你知道要調查的競爭對手大概是哪些,像我可能就會選例如 S 編、小船,或是有做過訂閱制產品的人,我們可能私底下請教 S 編可不可以講一通電話,或者是問好葉可不可以私訊問幾個商品開發的問題。
在我剛開始要做 Brand Your Life 的時候,其實我也是素人,沒有任何好友可以請教,所以我花很多時間看書以及上課,唯有你去變成你競爭對手的使用者,才有辦法真正走過他們的產品設計,知道他們整個產品的體驗流程長什麼樣子。
如果沒有人問的話,那就去當使用者,雖然可能會花你一點時間和錢,但這個就是所謂的 spy ,你進到人家的領域裡面當一個小間諜,抄一些筆記,再回到團隊裡面不斷地去調整和測試。
當我們說想要來做這個 level up program 的時候呢,我們一開始想的其實是 VIP ,那時的出發點是認為,我們的學生已經超過 2000 人,在這 2000 人當中,我當然不可能會能記住所有的人,可是有些人你會發現他跟我們的品牌關聯是很密切的,可以說是我們的鐵粉。
所以我們一開始是想說,我們有沒有辦法服務這一群鐵粉,特別幫助這一群人,給他額外的一些協助,並用 VIP 的形式來包裝,類似只要你是我們 VIP的會員,你到臺灣的某些錄音室去錄音可以免費、免費幫你設計一次網站這種額外的福利。
然後還有深度一對一,就是比較私密的一些輔導,原先是想要走這樣的一個方向,有了這個小小的雛形後,我們就用這個雛形去問一些學生,但是大部分的學生好像都沒有很感興趣,我們也設計很多問卷給同學,有時候填一次可能就要 20 分鐘以上,蠻仔細的一個個去問。
所以除了自己想像有什麼樣的模型可以丟給學生做測試之外,還要調查你的競爭對手,找到一些可以用的 insight ,我自己在市場調查還會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去請教前輩,這些前輩都是我認為在這個領域有經驗,或者他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我可以跟他分享一下我近期遇到的狀況,問問看他:「如果我想要設計這個商品,有沒有什麼東西是需要注意的? 」,我記得我那時候問了好多人,例如劉軒,以前佐編茶水間的來賓、我私底下的朋友、我們以前的社群助理等等。
我的名單大概列了 2、30 個人,我就一個一個約,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我花了很多時間,每天就是一直開會,當然開會的時候我也會把問題先列下來,錄音、做筆記,然後再把這些東西分享給我的團隊,看看是不是有可以借鑒或需要修改的。
市場調查就是去詢問很多人的意見,調查很多的面向,思考可能會需要注意的事情,如果說你身邊並沒有合適的人可以讓你請教,也可以去看書、參加相關的社團、讀書會,現在臺灣可能也蠻流行一些商會,我相信這些東西對你都會非常的有幫助。
因為其他人,尤其是有經驗的人,他能夠看到一些你沒看到的盲點,市場調查對我來說是最困難,但也是最好玩的階段,市場調查做得差不多的話,就會進到第 4 個步驟:製作模型。
當我們在做市場調查的時候,我自己是會盡可能發散,只要想到誰有一點點關聯或可能性,我都會不惜花很多時間去請教他們,有些人分享的內容並不是 100% 受用,可是很有可能你會聽到那個 1% 是有含金量、有幫助的。
當你在做產品設計,開始製作 prototype 的時候,第一個步驟應該是「先刪」,標準可能會是時機點不太對、技術太困難、自己不想做、成本太高、觀眾可能沒有想要這樣的 feature 等等。
我們要先留下必須要涵蓋的專案跟內容,真正在執行的時候,我們也會開一個 note 的頁面,把整個 program 大概會有的形式寫下來,所以你可能會聽到,我們在佐編私塾殿之前的內容,都會分享我們在 Q3 的時候,想要開一個 mentorship 的 program 。
之所以會說出來,就是因為我們差不多決定就是這個方向了,你也會聽到我說這個 program 主要是偏向產品設計、商業模式還有行銷策略的規劃,是比較進階的內容,而不是前面連個人品牌都還沒有雛形的,這些人可能就不會是我們新的 program 的受眾。
這些宣傳最重要在做的事情就是先預熱 ,預熱是在你要 launch一個產品時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讓受眾有心理準備,知道這件事情要發生,除非你是碧昂絲,不然預熱是有必要也很有幫助的。
在預熱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包名單磁鐵,跟聽眾說:「如果你對這個 program 感興趣的話,請你先加入 waiting list 」,我們團隊也可以大概知道感興趣的人有多少,以及觀眾現在的狀況。
例如這個人開始品牌可能已經超過 6 個月,但是卡在獲利模式,當你知道這些東西,就會有更明確的 student 等著你,回到製作模型的環節,我那時候請我的助理 claire 給我一個 proposal,例如:
時間要多長?
要不要限制人數?
要不要請其他的導師?
導師的資格是什麼?
導師的資歷是什麼?
導師 focus 的專業的內容是什麼?
假設時間是 90 天,在這 90 天裡面同學到底要做什麼東西?
要以月分還是要以禮拜來分任務嗎?
要分組嗎?
分組要由誰來管理?
就是非常地鉅細靡遺,在製作模型的這個環節,你要去真的寫出來要規劃的內容,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定價」跟「成本」,你也要在這個環節裡面去做設定,因為我們會走到最後一個流程:測試 ,測試了才知道這個定價合不合學生的預期。
那個時候我們開了很多的導師名單,也有請我們自己的學生許願或投票希望誰來當你的導師,我們也另外開了一個名單是請畢業的學長姐回來,在 Brand Your Life 裡面教授課程,需要調查這些人有沒有興趣?時程上有沒有辦法配合?合作細節長什麼樣子?期待的報價等等。
當我們收集完資料,我們也要把這些資料同時放回製作模型裡面當參考值,如果導師普遍是比較沒有時間的,可能小組討論或是一對一的時間就要拉短,但是時間拉短的話,售價可能就要變低,那又要怎麼在不賣那麼貴的前提下,給到講師他所預期的金額跟報酬呢?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市場調查、製作模型還有測試執行的這 3 個階段不斷來回跑,知道了什麼回去修改,什麼東西不符合又回去修改,當我們第一版雛形出來的時候,我內心的第一個感受是:「哇!這個 program 比我想像的還要大好多! 」
我下意識的想法是:「我們應該要先刪,這個最小可行產品不夠小 」,如果真的只是要先做測試,看看市場上的反應的話,我們應該要砍 mentorship 的長度或是人數,無論如何都要讓這個最小可行產品變得更小一點!
我們就開始砍砍砍,砍到後來我心裡又有一個擔憂:「同學如果加入,他能不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得到他真正想要獲得的目的跟收穫? 」,不然就是期望值不能拉太高,可是這樣又跟我們最一開始的期待是相符的嗎?
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腦中突然冒出很多不同的聲音跟想法,這時大概是 5 月還是 6 月初。
我心裡面就在想:「我要怎麼樣堅持原先的設定,又不會把這個 program 設計得太大? 」,所以我就開始卡關了。
卡關後我下意識的動作就是又去找人聊,請教一些前輩,聊著聊著我又有一個感覺:「其實我們現在一直沒有辦法推出這個產品,就是因為我當初對它的期待跟學生最終可能希望的 pricing point 是不一致的。 」
這又讓我回去想我整個品牌的初衷,我一直都是那種跟我理念不合的事情,我就不會想要花時間去做的人,所以我覺得說我是不是需要回去檢視一下,成立佐編茶水間這個品牌的初衷究竟是什麼?想了一想,我突然感受到,大概從去年開始,我心裡面其實一直很想要釋放自己更多的時間在家庭或是興趣上面。
那個時候訪問的學生幾乎清一色,都是希望可以有更客製化,甚至是更多一對一的諮詢,我當然也知道,但一對一就是一件我要販售時間才會獲得薪水的事情,所以我每個月都會限制名額,但我們訪問過的學生就會覺得這個也不錯,那個也不錯。
但是再怎麼不錯,都不比一對一顧問的形式來得更加適合,所以同學想要的,跟我想做的就開始出現了差距,我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可是同學可能會希望他可以受到更高度的專注,以及更客製化的協助,我們就在這個地方卡了好久好久。
我心裡在想,如果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急迫,或者我真的很想做,那儘管是再難的關卡,我認為我都一定能想到辦法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卻在過程中發現,我越來越不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生活上面也有各式各樣讓我非常分心的事情。
像是我近期開始很迷煮菜,也買了一台越野單車,每天都在騎,買了一台空拍機,每天都在練習要怎麼飛,我突然之間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分心以及拖延,過去的我一直是以超級不會拖延、超級不會分心這樣的品牌精神來自居,非常地驕傲。
可是近期我發現我的整個身心靈重心都在轉移,我都跟我的觀眾還有學生說:「我感覺近期的我就是心不在焉地工作,但是全神貫注的生活 」,我花很大的注意力在生活,工作就是我遲早要面對,但又一直沒有去動作的事情,可是我又過得蠻開心的 XD 。
我一直不斷在這種有點錯亂的情緒裡面糾結,可是這個情緒走到現在,從一開始的否定、不想面對,會跟自己說應該要遵守承諾,所以要趕快忽略心裡面的感覺,到後來開始漸漸地去正視,到現在比較坦然的接受,我突然發現好像是時機未到。
如果說我心裡面一直沒有那種想要去 follow up 的聲音,或許真的就是時機未到,可能是我心裡面的時機,或者是我對於整個品牌,還有人生規劃上面的一個時機,我知道有很多同學加入我們 mentorship program 的 waiting list,已經有超過 500 位同學加入了。
在這邊跟你說聲抱歉,我們可能會暫緩一下,時程也不太確定,我覺得真的就是要等到一切都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才會真正推出 beta 版的 program ,如果你還是感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加入我們的 waiting list,如果真的有推出,第一批可以測試的也一定都是先加入 waiting list 的人。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本集結語】#210 數位產品的具體設計流程
以上就是我們設計一個產品很真實、 很具體的流程, 以及我近期的一些困擾跟瓶頸, 雖然還有很多東西 想要分享, 但或許這些心情我們就 擺在下次 , 我先簡單的跟你 recap 一下, 設計產品的流程長什麼樣子。
第一步是發現問題 ,它可能是你在生活中 找到的痛點, 在定義問題的時候, 你開始要去聚焦, 開始知道說 哪些方向是你要的, 哪些方向是不要的, 再來我們會進到第 3 個環節 也就是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 其實就是邀請很多人來訪談、 調查你的競爭對手, 參加讀書會、商會、 請教一些前輩, 把你的想法講給他們聽聽看, 看看有沒有一些你遺 漏的地方, 你可能也要跟團隊 或是身邊的 夥伴討論一下, 整個具體執行的過程可以長什麼樣子。
有了這些 ,我們就可以進到製作模型, 把那些收集 到的資料先刪掉, 去除比較沒有關聯 ,或是沒有要馬上使用 的細節, 有點像整理成一個 proposal,把內容鉅細靡遺地 描述出來, 然後 開始去尋找潛在的試用者, 可能是學生或觀眾,問問他們對產品的期待 是什麼?
你可能會發現你不斷地在 市場調查、 製作模型還有測試執行 這幾個環節裡面 不斷來來回回走動, 不斷的修改、 優化, eventually 希望可以 launch 正式的產品或者是服務。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Jul 3, 2022 | Podcast , 有意義 , 有錢
你 現在是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嗎?你喜歡這樣的工作節奏和生活方式嗎?創業這幾年下來,我突然發現當員工真的滿輕鬆,滿自在的,今天我們邀請到一位曾經上過節目的老朋友 Afra ,來和我們分享他的新書《今天的人設是 專業上班族 》
Afra 是一位資深國際新聞記者與口譯員,現在是組織內的內容製作人和影音編導,他 的職涯橫跨翻譯、新聞、業務、教學和行銷五大領域,我們會和 Afra 一起來聊聊或許做一位辦公室的員工,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糟。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Afra:阿發的寫作日常 ( 官網 ) 、FB粉絲專頁 、發聲練習 ( Podcast ) 、Instagram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09 專業上班族
我是阿發,也是「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的作者,我以前在學校念翻譯,出來後進入電視台做記者,做了很久一段時間後,覺得好像工作有點無聊,人生不應該只是這樣,所以我就決定轉行,跑去做業務,也因為業務,因緣際會進入行銷界,就一路到現在。
很多人會害怕朝九晚五,特別是年輕人,他們覺得當上班族就是一種坐牢,可是我覺得不是這樣,上班只是一個起點,你先從一個工作開始,可以換不同的 funtion ,主動挑戰不同的 project ,我覺得工作可以拿來認識自己,但過程不一定總是很快樂。
我本來是很快樂的上班族,那時候我在金融產業的外商公司,我們的老闆非常 supportive 、 open minded ,所以我們所有 staff 都是很互補、很願意互相支持的,可是後來公司組織異動來的老闆就是比較傳統的思維。
他會拉一個他喜歡的人來空降,我們就會覺得:「為什麼是他? 」,結果是因為他最聽話,在那段時間我開始懷疑自己,覺得工作太無趣了,感覺自己內心是枯萎的,當你知道你在工作中有熱忱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你就會知道你在工作中死掉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一般人會覺得換工作就好,可是如果我只是因為不喜歡這樣的文化,不管換到哪邊,同樣的情景都可能會再遇到,我必須要保持一個距離,去看所有人的互動,那時候我開始理解,上班就好像你去不同的劇場,你要知道你在不同的劇場,怎麼拿捏跟別人的分寸。
有時候我們在工作中會有階段性的目標,比如年輕的目標是建立專業能力,到另一個地步的時候,是跟人做人際互動或是對人性的那些洞察,我就開始把這種不舒服、荒謬,當成我的素材來收集。
編輯叫我寫這本書的作者序時,我一開始只想 15 個字:「這本喜樂的作品來自一個受苦的靈魂 」,粉絲或讀者本來以為看了這本書就會離職,但他們沒有,反而說看著看著就不想離職了。
我覺得人設是把一個風格挑出來,人設很重要,我之前在訓練一些業務員做社群上的發言、內容經營時,有一個業務員就說不知道要寫什麼,他就在他的臉書上寫他到處去吃美食,但我們在臉書上發言是希望經營信任資產。
我就跟他說:「你可以是個喜歡吃美食的保險業務員,可是人家要買保險時不會來找你 」,如果你今天 po 的東西是在深夜見完客戶後,習慣去吃的一家美食,就是跟你的核心有掛鉤,那就是你的特色。
回到工作上,人家對你的記憶點是什麼,你在工作中的產出是什麼?我們常說口碑,那你的作品到底是什麼?社會新鮮人我覺得重要的是態度,不是資方、老鳥的那種態度,而是如何讓人家相信我們 ,只要把每件事情做好,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讓信任被滾動起來。
我們常對老闆、團隊有幻想,可是別人也是帶著這樣的期望在跟我們互動,我覺得工作是可以認識自己的方式,像我就發現我在比較 supportive 的環境就會發揮地很好,也會有些人覺得主管太開明了就是沒擔當。
可是看在我眼裡,我就覺得:「你為什麼不自己想一下? 」,這個對我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常常鼓勵人家換工作、換環境,是因為我覺得要有比較值,比如說我曾經有過好老闆,所以碰到不適合我的,我立刻就會知道這個不 OK 。
我在書中也有提到,有個人的老闆是獅子座,老闆給了很多 suffering,我常鼓勵這個人換工作,但他說不行,我還沒有滿兩年我不能換,我說:「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要換工作,才會發現世界上有好的老闆,因為不是所有老闆都是壞老闆。 」
有時候我看著有些人沒有作為,但他可以在職場中待很久,我以前覺得不主動、不積極、沒作為的人好像不是我的菜,但是到現在這個年紀我真心佩服他們,因為一定有適合他們生存的地方,就開始欣賞這樣的人。
我覺得我們在職場的好處就是你在不一樣的專案裡面,必須要扮演很多不一樣的角色,在公司反而可以學到怎麼系統性的思考,有時候事情太多了,只要有點腦子,都會開始想我要怎麼活下去?怎麼去優化我的東西?怎麼好好的跟人家相處?
組織裡面有很多很難相處的人,可是你必須要跟他打交道,所以這本書我會覺得適合 25 ~ 35 歲剛出社會的人,如果你害怕職場就可以看這本書。
有很多的讀者看了這本書以後,就買去送他的主管,我覺得送主管很勇敢,那表示他跟主管的關係很好,也有人覺得要先買起來,以後自己當主管的時候要送給下屬,書裡面有很多故事,有很多上班族共同的 struggle ,我不想要它變成心靈雞湯。
因為我從來沒有意圖要教會任何人任何事情,我只是希望透過故事,讓每個人去對照你自己的經驗,所以我裡面才說沒有夢想、很迷茫的人很適合當上班族,大家一定覺得我在開玩笑,但真的不是,因為我覺得工作就是職場、就是遊樂園。
如果你不知道要什麼,就去裡面玩一趟,你會玩到你不喜歡的,也會玩到你喜歡的,重點是你要如何拋掉你的成見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不喜歡什麼,只是因為沒有好好投入一件事情,我覺得全心投入後才有資格去說,我到底喜不喜歡、擅不擅長一件事情。
我也會很誠實地去觀察自己,以前我只要不舒服或內心害怕我做不來,我就會說:「我不喜歡這件事情 」,可是後來我給自己的功課是,不管來的是什麼都保持平常心,帶著良善的意圖,去把這件事情做好,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在職場上被教育成要委婉、要禮貌,但我覺得委婉這種社會化只會讓我們聽到更多的垃圾話,我覺得怎麼練習討喜的白目還蠻重要的,書中有教很多東西,大家可以去揣摩一下。
我們常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大家會覺得很負面,可是我覺得它是一種基本的生存能力,當我們要好好跟人家溝通,想要被喜歡的時候,就是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它不是一個負面的能力,每個人都值得培養。
很多年輕的上班族會跟我說:「不知道怎麼跟人家溝通 」,覺得要走進人家的心裡就是要很會講話,但我覺得光是觀察人然後注意到對方的優點就是攻心的方法,不用去學很多溝通話術,我覺得這是很好的 tips 。
最近我的主管才跟我說他爸爸以前跟他講過:「在工作裡面的人都是裸體的 」,我覺得上班族全心投入一件事情也是裸體的,如果你持續觀察,就會發現自己的真面目是什麼,上班族自己發現自己的強項,或者 leader 願意去發掘別人的強項,我覺得都一個正向的迴圈。
我覺得書是一份禮物,它就像去咖啡廳喝了一杯好的咖啡,吃了一個美食,讀完後內心就會有種觸動,有個小觀念改變,那就是很好的收穫,而不是說好像一定要達到某個預設的目的,這本書才有幫助。
我最近換的工作讓我內心有很多的不舒服,我就翻自己的書來看,我就發現裡面有很多提醒自己在不舒服想要逃跑的時候,如何把自己拉回來的內容,寫完書對我來說是一個整理自己,在職場這麼多年以後的工作哲學,我不想要讓我講得是一回事,然後我做得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覺得這個階段理想的生活就是,不管什麼東西來到我面前都好好的投入,好好的體驗,體驗後好好做出我的選擇,我覺得這就是理想的生活。
📍【重點整理】#209 專業上班族
#1 全心投入後才知道喜不喜歡
很多人會覺得當上班族就像是在坐牢,想要逃離這種工作模式,趕快出來創業,當自己的老闆,我非常喜歡阿發說到的:
唯有全心投入的人,才有權利去說你適不適合、喜不喜歡。
很多時候,我們是因為害怕努力而不想投入,或害怕努力之後沒有預期中的結果,而逃避投入,但如果你願意,其實公司內的斜槓就是一種挑戰自我、鍛鍊專業的好方法,出來創業之後,你很可能就會是自己一個人,不會再有一個環境給你新挑戰,你得自己判斷和自己尋找新任務。
也不再像學校或公司一樣,一直能有認識新朋友或結識人脈的機會,我經常遇到一些學生會來問我要創業還是進入職場,我會認為你可以先思考:「你所謂的不進辦公室,究竟是一種追求,還是一種逃避? 」
如果是逃避,我相信你只是還沒看到職場可以為你帶來哪些收穫、哪些效益,那你就更需要來看看今天我們在節目中推薦的這本書了。
👉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2 工作其實就像去遊樂園
阿發說,工作其實就像是一個遊樂園,有各種雲霄飛車、海盜船,通通都可以去試試看,有時候你會坐到很喜歡的遊樂設施,有時候會選到不喜歡的,但,喜歡或不喜歡,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積極參與和投入,我聽過一句話:「人生不無趣,是你沒情趣。 」
一個無聊的人看什麼事都覺得無聊,一個不願投入的人看什麼事都覺得沒意思,儘管你在職場上會遇到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事情,像是很扯的老闆、很瞎的同事,但你其實都可以用角色抽離的方式,去觀察和分析這些人的特質甚至是價值。
例如有些人為什麼工作能力那麼差,還是很受主管愛戴?他一定是在某個地方做對了,才能討主管歡心,而這種人性的洞察,其實就是一種攻心術。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其實是一種很厲害的技能,它讓你彈性自如,見招拆招,搞不好你在職場上待了五年,學到最寶貴的技能,就是這種很無形卻也很無價的技能。
#3 職場上的人設很重要
就如同品牌定位,我們在職場上的人設也非常重要,什麼是人設?阿發說可以從你工作的產出、你的口碑作品,或者你的人格特質來發揮,有人設的目的,並不是要違背自己的良心,打腫臉充胖子,而是要讓你把你本來就做得不錯、很自然的事情,放大再放大。
例如我以前在公司工作時,就會知道哪一個主管工作能力非常好,我有什麼專業上的問題都可以去請教他,這位主管也不是面面俱到,例如我就經常覺得他有點兇,可是這並不影響他工作能力非常好的這件事。
同樣的,我也有同事是工作能力還好,但很適合一起吐苦水、偷講老闆壞話,因此這位同事在我心目中的價值就在這裡,儘管他的工作能力還好,也不影響我能從他身上得到心靈撫慰的這件事,我們這幾個月來不斷在討論的價值,其實就是你的優勢。
你的優點可能是做事很快、很細心、讓人很放心,又或者很幽默,是辦公室的開心果,這些都是所謂的人設,也可以說是一種我們的生存機制,讓你在適合的環境、扮演適合的角色,更適應地生存下去。
📍【本集結語】 #209 專業上班族
我一直覺得阿發是非常幽默的人,如果去看他的這本新書,你會更有感覺,我以前也在職場工作滿多年,一直都覺得在職場的我不是那麼開心,我的個性不太能夠勉強自己去做我不是那麼認同的事情。
但如果真要我說,我還是會覺得在職場超過八年的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值得的經歷,它真的讓我的工作能力變好、認識很多很優秀的主管,更知道如何不要那麼銳利,待人處世之道也變得更有彈性。
最重要的是人脈,許多後來變成私交的好朋友都是曾經合作過的夥伴,這些事情也都是我如果馬上出來創業,不會得到的珍貴禮物,如果你正在考慮要踏入職場,還是要自己出來創業,先釐清你是在追求、還是在逃避,然後放寬心,走哪條路都可以,只是沿路的風景不同而已。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Jun 26, 2022 | Podcast , 有意義 , 有愛 , 有錢
相 信有在聽茶水間的你,對於創業或是身心靈的主題應該都挺感興趣的,而我們今天剛好兩個主題都會包到,會和你聊聊創業 15 年是什麼感覺、可能會經歷哪些事情,以及遇到事業上的低谷時,又該 如何度過事業低潮 ?
今天我們邀請到印花樂的共同創辦人 Ama,印花樂是一個台灣的設計品牌,以印花創造美感與共好生活,除了販售印花布料的商品,也有各式各樣的手作印花課,服務過許多大型企業,可以說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品牌之一。
Ama 會來和我們分享他最新的印花牌卡,以及創業 15 年來的心路歷程,提到他們遇過的品牌低谷、事業危機,以及身為創辦人是如何經歷和咀嚼這些壓力,又是怎麼將它們轉化成養份,滋養自己,滋養事業。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馬上了解印花樂X周慕姿《口袋裡的心理師》自我對話牌卡組
於 9/30 前使用佐編茶水間的專屬優惠折扣碼【ZOEY】,每副牌卡可以獲得 $60元折扣
🔸Ama:印花樂官網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08 如何度過事業低潮
大概在 2008 年的時候我大學畢業,從小到大我都是學藝術,畢業後就跟我另外兩位高中的好朋友,一起創了印花樂這個品牌,我們三個都是在臺灣,從小就學藝術,又覺得藝術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可是後來我們出社會之後就發現臺灣好像對於藝術、設計或者生活美感,都覺得很遙遠、很貴,在我不會去的地方,跟我沒有關係,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可惜,如果說有機會可以用我們的方法,讓藝術可以更貼近大眾,我們想做這樣的事。
剛好在那個時間點全球金融海嘯,政府開始鼓勵很多年輕人出來創業,也設立了很多不同的鼓勵創業的獎金,或者說像加速器這種地方,當時我們就去申請了一個創業計畫,想說可以用圖案設計的專長,結合到布料這種生活用品,讓我們的設計可以更容易的被大家所用,是這樣的契機來成立印花樂這個品牌。
很新,我們後來才知道在那個時間點大家談創業,很少有藝術或是設計的題目,創業圈就如大家現在所瞭解的科技、網路創業等等,這樣的題目才是大家會很關注的,像設計這樣的題材還不是非常多,但社會上還是需要不一樣的分眾市場,我一直是用這樣的觀點在看我們的品牌。
我會去區分不同的族群,我們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國外的顧客喜歡,他們覺得這個能夠代表臺灣當代的設計風格,展現臺灣的生活方式等等,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推出了比較熱賣的產品是可以跟外國人溝通臺灣文化的設計品,比較偏禮品類。
我們之前也有很多日本的顧客,日本人對布料近乎癡迷,所以他們會只買布料,然後自己把它做成各式各樣的東西,可是我們現在更 focus 在臺灣本地的市場,對臺灣人來講,大家更重視生活實用的小物,像是手機殼、電腦包這種工作實用的物品。
這幾年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家居生活,很多家居的佈置品都能夠去展現自己想要的生活風格,比如說抱枕、自己訂製的桌巾、窗簾等等,像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多。
其實比較像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有店鋪、有辦公室、有團隊,但那時候其實還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我們都偷偷潛入學校的美術教室去做產品,因為我最熟的就是美術教室,然後工具又不用錢,就自己買材料,做一點東西拿去寄賣。
不過那時候白天三位創辦人各自都還有不同事情,所以我們是用下班、晚上、假日的時間在做我們的產品,直到兩三年之後,產品在市場上也慢慢有一點成績,越來越多顧客問我們下一步是什麼?要去哪裡可以找到你們?
那個時候我們才覺得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要不要現在就跨出最重要的這一步? 」,我們就開始租店面、自己的辦公室、把工作辭掉、把自己微薄的積蓄拿出來,還真的就這樣開始了。
那時候創業四、五年,真的是超級充滿憧憬的時候,覺得最早期要驗證的東西都已經驗證過了,新的東西全都要展開,也確實很多新機會開始。
到現在,我其實有不一樣的心境轉換,差不多在 10 – 11 年的時候,想的事情會開始很複雜,又混合著焦慮,好像已經看到某種天花板,好像想做得通通都做了,還有什麼呢?過了那一段焦慮,就是真的著手在進行我們已經構思好的藍圖。
這邊有個前提,我跟我的創辦人都認為,假如印花樂這個品牌是有價值的、可以不斷成長的,它的年紀應該會比我們三個人都還要老,那我們能夠陪伴這個品牌多久呢?假設 20 年好了,也許我們只剩下五年,接下來有可能就要把它再交給下一個團隊,但是這個品牌還是存在。
這是我們的態度,品牌跟創辦人早晚有一天會分開,可是我們很樂見它可以成為自己的樣子 ,所以我們後來就是在想這段時間內,我們要陪它走到什麼程度?給自己設一個里程碑。
高低起伏一直都是交錯發生的,我們目前為止覺得最困難的是這兩年疫情的這段時間,剛剛有提到,跨過十年之後會開始有點焦慮,好像達成了什麼,又好像有點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客觀來看你都做得很好,可是你老是覺得不太對勁。
我覺得我們並不是完全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應該要怎麼做,心中總有一點點的不安,但外部仍然持續在成長,所以我們選擇忽略掉那個不安,剛好在這個時間點疫情就起來,我們過去仰賴很多國外的顧客,也已經拓展到國外很多不同的地方。
可是幾乎一夕之間,國外的經銷商、通路通通都告訴我們:「這次的貨先不要幫我們出 」,接著臺灣開始封關,人越來越少,砍半再砍半,你會覺得最害怕的那個場景成真了!而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我覺得這應該算是我生涯最大的瓶頸點。
畢竟我們不是剛開始創業,經歷過各式各樣的風險跟挑戰,所以當困難來襲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反應一定是看問題是什麼,然後想盡辦法解決問題,每天都在想應對方案,但事後回來看,就會知道像疫情這種事情,時間其實是很長的,會讓我們有一種好像無論做什麼,都沒有辦法再更好了的那種危機感。
在那個情況下,我有一段時間很迷茫、很焦慮,不曉得要做什麼,蠻不甘心的,再來就是開始做很現實的考量,例如:「我公司還要繼續營運下去,那我應該要怎麼做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 」
接下來可能是我跟我的 co founders 、同事、員工、供應商、通路之間等等的關係要怎麼樣去處理?我白天都在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很實際的問題,但到了晚上我覺得我就陷入了蠻大的自我懷疑的時刻。
我覺得我有一種自我驗證,在這之前我才剛覺得過完十年是不是有點焦慮?是不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因為這樣,現在遇到危機我才會都無法處理,我覺得我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印象最深刻是我有兩週幾乎沒有辦法吃東西,可是我的理智告訴我,時間到就要吃東西,所以我還是會吃,可是我沒有一刻覺得餓,因為我的心思完全不在身體上面,到那樣的狀態時我就覺得好像有點嚴重,就開始想說應該要重新去調適。
我以前很不關注我的心理狀態,頂多會寫管理日記,可是我不會去太在意內心真正的想法,也許這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我是一個高度關注外在的人,所以在這種低潮的時刻,我會被迫問自己很多問題,那個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那麼不瞭解我自己的感覺!
不知道我真正的想法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是從這個過程裡面才開始慢慢去接觸,比如說我在寫日記的時候會問自己更多的問題,試著去回答、去剖析為什麼我認為這是個問題?然後我的回答是什麼?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的神奇。
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天呐!所以我連我問我自己問題的時候都在欺騙我自己嗎?我真實的想法不是這樣子嗎? 」,剛才提到的這些點,大概都是在半年到一年間,為了要瞭解我發生什麼事情?而去快速學習跟瞭解的。
比較像是陷入低潮後,發現說有個方法對我很有用,例如自我對話跟每天寫日記,但也發現其實需要一些比較專業的引導,所以我開始接觸很多心理師或是書籍,當時想說:「假如這個方法對我來講是有用的,也許有很多人也跟我有類似的需求呢?」
因為我本來就是做產品的人,什麼東西只要我覺得好像有用、不錯,就會很快地有 idea 出來,立刻有怎麼把它變成一個產品?這種反射性的想法。
我沒有心理的專業,但是我很懂設計,那如果我找一位很專業的心理師,去結合我擅長的色彩和設計,去開發一套類似牌卡的工具,讓每一個想要理解自己發生什麼事情的這些人有一個陪伴的工具。
當我後來在跟很多人聊我走出來的這個過程,很多人第一個問題是:「你那時候有沒有去找心理師? 」,我沒有,我覺得我當時提不起勇氣,也覺得:「有到要去找心理師的這樣的狀態嗎? 」
但後來知道這可能是某種社會觀感,或是我自己對於心理其實是不瞭解的,那我想要嘗試這樣的方法,可能很多人也有這樣的需要,但是沒有選擇踏入諮商室,我當時跟周老師聊這個想法的時候他其實非常認同。
他說事實上心理師能協助的對象也很有限,僅限於那些願意主動前來尋找他的人 ,所以他很希望可以跟我們一起開發出一套陪伴工具來協助到更多人,我們當時就有一個想法,我們不妨來拆解人們進到諮商室裡面,他跟心理師是怎麼樣開始的?
當時我還蠻天真的,覺得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嘛!那是不是牌卡主要就是問問題,老師又跟我說不是這樣,他說大部分人都覺得我現在有情緒,就要趕快解決這情緒,但事實上:
人在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情緒之前,是不可能解決它的。
所以心理師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叫做陪伴,讓你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樣情況,在這個狀態背後也許還代表什麼意義,先陪伴,接受情緒之後才開始用一些問題去引導你,去思考你現在遇到的這個狀態,可能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切入點,我們也把它設計在牌卡上。
就好像是心理師在引導你,可是你其實是自己在跟自己對話,自己透過牌卡問自己問題,接下來就會進入選擇,我選擇要怎麼面對情緒,你就會需要指引,讓自己去做出選擇,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重點就是感覺跟感受 ,這也是周老師在跟我討論的時候,給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人們很擅長分析事情,可是並不擅長分析這個事情帶給自己什麼樣的感覺,我們想讓大家透過這個牌卡覺察到自己的感覺,所以我們就選了 18 種最常見的負面情緒,成為這個牌卡的基礎,例如憤怒、沮喪、挫折。
有些人會問:「我覺得我當下什麼情緒都有怎麼辦? 」,我們還有一個叫混亂的情緒,從這個情緒開始感受現在你的哪個情緒最強烈,接下來才會透過陪伴卡讓你瞭解這個情緒的成因是什麼?為什麼你會有這個感受?
然後透過提問卡慢慢的去梳理,你這次遇到的這個事情可能是什麼?最後通過指引卡來引導你做出選擇,除了這個好像很理性的梳理過程之外,裡面還有一個叫打氣卡的卡片,就是純粹耍可愛用的,我們設計了兩隻情緒手,手上面的文字都是很正面的、很打氣的。
因為面對問題要解決的人一定是你嘛!可是你還是需要支持的力量,這張牌卡可以幫助你給自己很多打氣的靈感。
我們一開始是設計給個人使用的,因為是自我對話嘛!無論是正在猶豫要不要進行諮商,或者純粹只是想要瞭解自我心理的支持和成長的方法,又或是某些族群離開了諮商所之後,它也可以是一個自我照顧工具。
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使用完的人也會得到一個方法,會忽然覺得看別人的問題特別清楚,甚至還跟別人一起使用牌卡,比如說我有一些朋友會在職場上使用,也有人拿來用在伴侶或是親子之間,我覺得大家都發明了很多自己的用法。
我因為太熟這套牌卡,所以就沒有用自己做測試,不過在開發過程中,周老師是專業心理師,而我就是一個平凡人,會有平凡人的各種情緒、各種不知所措,我跟老師的合作方法是我會把牌卡的內容,先用一個平凡人的想法寫下來,然後給老師看,老師再從裡面去梳理出最適合的文字。
周老師的角色其實是比較超然的,他就是看著我們,然後跟我們說今天的情緒你可以怎麼樣處理,老師也有分享他自己最不擅長處理的情緒是嫉妒,然後我就跟老師說:「嫉妒我很熟,我來告訴你 XD 。 」
我從小就知道我不是一個一開始做一件事就會很上手的那種小孩,可是我發現我的耐力很好,如果說超能力的話,我覺得是配速的能力,就像跑步不會一開始衝太快,那我就刻意練習,我想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就會去分配時間。
比如說我會想要花一個月、一年、兩年的時間去完成這件事,給我自己的進度就是到哪裡就好,我可以因為這個配速的關係,持續不斷的一直做下去。
馬上了解印花樂X周慕姿《口袋裡的心理師》自我對話牌卡組
於 9/30 前使用佐編茶水間的專屬優惠折扣碼【ZOEY】,每副牌卡可以獲得 $60元折扣
我覺得理想生活是對得起自己,對自己的選擇甘之如飴的生活就是最理想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才知道的想選擇的生活方式,雖然我們很多時候會去羡慕別人,覺得那樣過好像也不錯,可是到頭來那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呢?
當你自己很清楚你現在做這件事情,也許別人不見得覺得你是最好的,但這就是你的選擇,對自己的選擇甘之如飴,我覺得這個就是最重要的,我想我是走在這個路上的。
📍【重點整理】 #208 如何度過事業低潮
#1 創業 15 年是什麼感覺
Ama 回憶,五年左右的感覺像是正在起飛,非常有衝勁也非常的開心,但進到了十年這個里程碑,他開始有一些複雜的情緒感受,甚至覺得有點焦慮,不確定品牌還要做什麼?還能做什麼?
而到了品牌邁入 15 年大關時, Ama 認為,只要品牌是有價值的,那這個品牌的年紀應該要比創辦人都還要久 ,所以,一個創辦人能夠陪伴這個品牌有多久?真的不可能是一輩子的,那你會希望你的品牌因為你的退休,就消失嗎?
還是你會選擇像印花樂一樣再交給其他的團隊呢?我覺得這是每一位創辦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一個品牌就像小孩一樣,如果我們的關係健康,品牌也健康,那品牌跟創辦人早晚會分開。
但同樣的,也就像小孩一樣,你看到品牌能夠成為自己的樣子,其實你也會很開心,或許從這樣的反向角度來思考,你的經營模式就會徹底的改變也不一定。
#2 遇到事業危機要如何處理
Ama 回顧,在創業十年左右,一切好像都順順的,但老是覺得好像不太對勁,不是很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心中有不安,但因為外部仍然持續成長,所以選擇去忽略心中的不安。
而自己在創業這幾十年來遇過最大的事業危機,似乎就是 2020 年的新冠疫情,當時一夕之間的出口產業和觀光客源全都消失,那種感覺就像是噩夢成真,每天都快速進入戰鬥模式,而在夜深人靜時,卻也陷入自我責備和自我驗證的輪迴。
到了這個時候, Ama 才發現過去的自己並沒有關注心理狀態的習慣,直到自己的狀況反應到飲食健康,才意識到自己或許需要求助,但心裡一直又會有一種:「我有嚴重到要去找心理醫師嗎? 」的迷思,不過,這也意外開啟了印花樂與周慕姿心理師的一條合作之路。
#3 用陪伴來處理情緒
遇到心理狀況的時候,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包含我在內,第一時間都沒有辦法提起勇氣,走進諮商室,畢竟,去看醫生一直都是一件奢侈且需要勇氣的事情,也因為如此,心理諮商能夠協助到的人一直都只有願意主動來諮詢的人。
而周慕姿老師也提到,當遇到生活或事業上的難關,人們比較擅長的總是分析事件,但不擅長分析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感覺,在沒有接受感覺之前,這樣的情緒或遇到的問題是無法被解決的。
無論是心理師,或者是小道具,或者是你自己,處理和面對情緒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學會「陪伴 」,唯有陪伴,我們才可能接受,唯有接受後才會引導思考與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為,「哭」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具體的例子。
我們傷心的時候,會用哭的這個行為來表示我們的沮喪,哭的時候你也沒有特別在做什麼其他的事,也不太能專心做其他事,你真的就是很專注地來陪伴傷心的自己,也難怪每次哭完之後,情緒就會好很多,因為你的情緒被你看見、被你陪伴,才有機會被你釋放,讓你走出陰霾。
📍【本集結語】 #208 如何度過事業低潮
無論你有沒有在創業,我相信我們都還是有為自己熱愛的事情奮鬥、努力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難關和挑戰,而我們能不能夠學著成熟地看待自己,並溫柔地接住自己,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帶給你一些啟發。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