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Nov 12, 2023 | Podcast , 有愛
歡 迎來到佐編茶水間全新的節目企劃【我,是誰?】,這集要來跟你聊聊如何 看見自己的課題 ,很多人在擁有了頭銜之後,才會發現「我是誰」的這個課題依然存在,好像你又要從頭歸零再來一遍,像我就是這個案例,因而感到很迷惘。
而這個迷惘是一種非常失落的感受,甚至經常會覺得人生沒有方向、沒有意義。不過現在的我終於開始撥雲見日,我看見了一些東西,其實自己的課題就是了解自己究竟是誰的重要里程碑。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 預約 Life Coaching 體驗諮詢 :對生命教練究竟在做什麼很好奇嗎?邀請你體驗一小時的教練談話!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EP3 看見自己的課題
N:在我離開金融業,開始做國際志工,以及之後創立社會企業等等,外在做的事情明明這麼不同,但我卻發現我的緊繃、焦慮全部以一種換湯不換藥的形式回來,那時候我意識到的課題是我非常仰賴外在的肯定來得到一種力量感。
N:我覺得它幾乎是以分鐘為單位,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被我化為一個指標,永遠不曉得下一秒還會不會感覺自己是有力量的。一開始就是一個感覺,感覺到自己狀態起伏很大,然後開始好奇,現在馬上想到的事件是在做國際志工的那段時間。
N:很多人好奇我的故事,有天我回到母校台大演講,我也邀請我媽媽去聽,我講完之後問我媽我講得怎麼樣?他就跟我說我實在太緊張了,那一刻我就 DOWN 到谷底,但同時又理解到我好需要爸媽的肯定。
N:其實那也不是真的否定,但我就完全把我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感丟掉,覺得媽媽講的才是真實的,好像在那一秒鐘再次意識到我 100% 是從外在獲取力量,也在那一刻知道這一切是怎麼樣形成的。
N:我後來慢慢意識到這只是一個表層的呈現,愈往下拉會發現我很需要控制,我必須確定結果是我想要的,因為我太需要那個好的結果來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或力量,而結果呈現出來之前都是在焦慮的狀態。
N:我覺得我在更深層看到的是自己的信念,因為我相信 I’m not worthy,所以需要控制結果、需要成功的樣貌來感受到安全、需要知道自己有把事情做好做完,來感受到至少現在我是有價值的,但那種感覺是一個無底洞,會發現自己是在一個匱乏的狀態,所以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向外抓來填補匱乏感。
N:所有人生的問題也都跟這個根本課題有關,在這種狀態下人就會覺得這一切的問題就是我的生活沒有意義、我還沒有找到我的使命,只要找到了應該就可以解決這一切了,但回頭看才知道那些急著要找到使命的衝動,也就是我最深的課題的果而已。
N:我覺得這是非線性的過程,不是做了 A 就會發生 B,這個過程本身就非常迂迴,我當初做的事情就是不讓每次的不舒服就這樣過去,而是要真的去面對它,如果當場沒辦法好好的沉澱思考,那我會在心裡做個小筆記,等等再回頭來梳理,我覺得那是一種內在的好奇。
N:我當時有個貴人幫我點出我的模式,我第一次聽到時是抗拒的,但我把它記得了,當作未來面對時的參考,後來不斷面對的過程中發現好像真的是這個樣子,現在回想起來,很多事件最後好像全部連在一起,去思考每件事是否都要教導我些什麼?而不是反射性地怪罪他人。
N:它真的就是一個選擇,照原本的樣子過下去也沒有任何好或不好,只是如果當初沒有這樣子有點辛苦的去看,我不會感受到許多現在正在感受跟經歷的美好,而這些美好是當初在舊有模式的我怎麼樣都想像不到的。
N:當你下定決心或者有那個意圖覺得要幫助自己成長,似乎事情就會開始環繞著這個意圖發生並且支持著你。當你願意從 Controlling 控制的模式轉換到 Allowing 的允許模式,放下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控制的信念,或者是對自己的要求,開始願意挪出一些空間讓事情自動開展,成長就得以發生。
📍【本集結語】 EP3 看見自己的課題
不知道這集的節目,是否有帶給你一些悸動,觸動到你的靈魂呢?你不孤單,你在經歷的這些看似沒人懂、沒人能聊、好像是庸人自擾的,我們都能共感,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如果你想要展開更深層的對話,也邀請你與我的生命教練預約談話,體驗 Life-coaching 的魅力,歡迎點下方連結了解更多 Natasha 的資訊與預約方式。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Music Credit –
At This Moment – Infinity Ripple
Astra – Victor Lundberg
Summer Memories – Gavin Luke
by Zoey | Nov 5, 2023 | Podcast , 有愛
歡 迎來到佐編茶水間全新的節目企劃【我,是誰?】,上集分享了我跟 Natasha 各自走上自我探索的旅程跟方式,這一集邀請 Natasha 跟我們一起聊聊常見的 自我成長的迷思 ,以及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錯信?
我一直在想我究竟是誰?後來我發覺,我想要找到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其實一直對這個說法半信半疑,而這個狐疑也讓我發現:其實過去的我,跟大部分的人,嘴上會嚷嚷著想要知道自己是誰,但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尋找的究竟是什麼。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 預約 Life Coaching 體驗諮詢 :對生命教練究竟在做什麼很好奇嗎?邀請你體驗一小時的教練談話!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EP2 自我成長的迷思
N:大家常常以為「我只要找到了要做什麼然後去做,並把它做得很好就好了 」,像是為了拯救自己,這的確是很常見的大家在困惑時的第一個做法,但是這個途徑的根本想法是我在外在得到什麼,就可以換來我內在長久的平靜 ,這個從外往內的方向通常很難被覺察。
N:常常有人說想要知道自己的使命,這件事本身很美也沒有問題,但是我想邀請大家去覺察的是:「這麼急著找到自己的 purpose 可以帶給你什麼呢? 」,如果這個 purpose 是要用來填補什麼的話,那個洞其實永遠都填補不完,而且它本身更底下的假設是覺得我的存在本身是不夠完整的,我需要使命才能變得完整 。
N:但會不會其實我們的存在本身已經夠了?已經有價值了?如果可以認知並且置換這個相信後,做事情還是會努力積極,但是方向跟本質已經完全不同了,你不需要做什麼來覺得自己夠好,每件事情的起點是「我知道我自己夠好 」,而我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表達跟實現我這個人的本質。
N:「一定要覺得自己不夠好我才會努力 」,不能說這完全不好,問題是由這個驅動力去驅動行為跟人生的話,它註定會空虛,走不到長久的平靜、滿足跟快樂,需要先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完整美好的,才真的有可能幫助一個人走到真正的平靜。
N:自我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意識到這個錯信,它是很大的鞭策力量,但其實它是在幫助我,一直想讓我進步,只是用比較激進的方式,但現在的我已經不想要再這樣子被驅動了,那就是去感謝和安撫這個大聲的內在聲音,最後真的跟它和平相處。
N:宇宙有很多我們頭腦沒有辦法理解的善意的安排,而我們只是某個部分跟生命以及其他的人在協作,從這個層次去跟自己這個霸道的聲音和解了之後,才有那個餘裕去看見、去覺察、去感謝。
N:不斷意識自己每個行為底下的意圖,而且很誠實的問自己:「我是想要填補?還是想要表達? 」,這說來簡單,但其實是不容易的,或許困惑跟走投無路都是必然的,如果真的這個當下還是認為可以做更多的是幫助自己的話,那就 go for it。
N:如果你現在真的有深深的疑問:「到底這次的意義是什麼? 」,那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一直以來都是想用做事來填補自己,那我們想提出的是另一個不同的可能性,而那個可能性有可能可以把你帶到真正滿足的地方。
N:挪出一點駕駛的空間讓宇宙跟你共同駕駛這部叫做生命的車,我們常常覺得我是唯一的駕駛人,我的生命就是我來開,結果突然之間不知道往哪邊開,而在接受自己我就是不知道,並且不知道也沒有關係,給自己這樣的一份溫柔,好像就挪出了一些空間迎接不同的可能性。
Z:那份溫柔真的是一個關鍵,但它也不是一觸即發,一開始我心裡面有蠻多感受的,後來相信宇宙是友善的,有時也放鬆一點,換人來開也不錯,相信它會帶你去看一些它認為你會喜歡或你需要看到的風景。
N:從 100% 的控制到可能控制 50%,剩下的 50% 觀察看看有沒有什麼預期之外的好事,但也不代表我只做 50% 的事情,我還是很努力積極,但是有那個放下,很多時候會讓我事半功倍,先認真看到前面的這兩步走完後開展了什麼,然後再走兩步,這個開展的幅度是當時的我完全計畫不來的。
N:用這種方式來看最終事情的結果或是成就完成度,不知道會不會有顯著的不同,但至少在歷程上一邊是焦慮緊張,一邊是感謝跟神奇,那個生命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N:我覺得可以去感受覺察的現在做這件事情它的本質驅動力到底是什麼?是因為怕自己不主動不行嗎?還是怕自己不完成不行?還是真心不計結果地想要這麼做?這可能是第一步。也可以稍微去反思自己人生的大轉折,去看這些轉折跟當初的計畫是一樣的嗎?
N:如果不一樣,這個意想之外的轉折是不是當時以為是不如預期,但是現在看起來是一個祝福?它把你的生命帶到了更適合你的地方。
N:自我覺察的能力的確是需要練習的,它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它需要勇氣,要去面對跟承認自己的狀態其實是不舒服的,一切的成長,自我覺察真的就是第一步,先看見、承認、不逃避,才有可能有不同的選擇。
📍【本集結語】 EP2 自我成長的迷思
不知道這集的節目,是否有帶給你一些悸動,觸動到你的靈魂呢?你不孤單,你在經歷的這些看似沒人懂、沒人能聊、好像是庸人自擾的,我們都能共感,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如果你想要展開更深層的對話,也邀請你與我的生命教練預約談話,體驗 Life-coaching 的魅力,歡迎點下方連結了解更多 Natasha 的資訊與預約方式。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Music Credit –
At This Moment – Infinity Ripple
Astra – Victor Lundberg
Summer Memories – Gavin Luke
by Zoey | Oct 29, 2023 | Podcast , 有愛
歡 迎來到佐編茶水間全新的節目企劃【我,是誰?】,這集要來跟你聊聊,為什麼有人已經成為 人生勝利組卻不快樂 ?2023 的上半年我一直是處於一個非常低潮的狀態,這個狀態讓我陷入痛苦焦慮的無底洞,但也讓我開始向外求助,因而遇到了人生中的一盞明燈:Natasha。
她啟發也幫助了我脫離那股無助的感覺,我甚至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能夠這麼快的就對自己是誰、我的人生使命或生命意義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因此,這一系列的節目,希望可以從自我成長與靈性成長的角度切入,去聊這些人生意義的大哉問。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 預約 Life Coaching 體驗諮詢 :對生命教練究竟在做什麼很好奇嗎?邀請你體驗一小時的教練談話!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EP1 人生勝利組卻不快樂
N:幾個月前我剛做完我的網站,然後就收到我們的共同的好友 Nancy 的訊息說有個很厲害的女生在教別人經營自己的品牌,如果有任何品牌相關的問題問她就對了,然後這個女生有一些關於 coaching 的問題想要請教,我就以一個拜師學藝的角度來跟 Zoey 接洽,就有了第一次的聊天。
Z:我原先也是要向 Natasha 來拜師學藝,可是你在我人生中的幫助跟我原先想的完全不一樣,我是先去詢問 Nancy,那個時間點剛好就是我最低潮的時候,我覺得我遇到了職業倦怠,我傳訊息給 Natasha 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想要更瞭解 life coach 到底在幹嘛?結果沒想到人生有了 180 度的大轉變。
Z:這是我這些日子低潮的總結,今年我剛滿 30 歲,過去十年間二十幾歲的光陰,我一直是用全力奔馳的方式在過生活,找到一個目標,然後為了這個目標我會真的很努力,所以我也會達成目標,然後就再找新的目標,不斷循環,這也是在社會上面被鼓勵的。
Z:大家都會覺得你好有成就,我也幾乎真的都達成了,可是同一時間換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空虛和迷失的感覺,在那一刻我開始去想:「如果我沒有這些成就和頭銜我還是誰呢? 」,面對這些念頭我是非常不平衡的,感覺自己為自己設下了什麼樣的圈套,但唯一清楚的就是我覺得我不快樂。
Z:我開始懷疑接下來的 10 年、20 年,是不是也要不斷的設立目標,然後不斷的達成,是不是這樣子就會更自在、快樂?我覺得這個答案是不會,但也不知道怎麼辦,一直呈現身心靈不和諧的狀態,那一刻我就在思考,我真正在探尋的或許是「我到底是誰? 」,是我開始踏上這個探索旅程的主要原因。
N:我大學時讀的是經濟系,現在回頭看當時的選擇很明顯是為了要取悅爸媽,只要我表現好,爸媽就會愛我,我就會感受到溫暖,找到一個好科系,好工作也會隨之而來,我就朝著那個方向前進,整個大學幾乎都是為了一畢業就可以找到這個科系最好的工作,但做了幾個月就發現我選錯了。
N:當時發現選錯的感覺就是慌張,我不知道自己除了這個之外還能幹嘛,工作本身沒有問題,但我卻有深深的它與我無關的感覺,不過當時的我覺得我喜不喜歡不重要 ,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做的所有的決定跟做的所有的事都是為了證明我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夠好且值得被喜歡的。
N:它會變成一連串為了生存而展開了的行動,然後自己的喜好就被忘記了,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從來沒有好好問過自己到底要什麼?喜歡什麼?後來覺得如果選錯了那就找個對的吧!所以我就嘗試換一份對的工作,找到它並好好的把它做好、做完應該就好了。
N:最後我離開了金融業,這對我來說是很可怕的決定,但我知道我不離開的話也沒辦法繼續下去,這是我當時唯一知道的事情。後來我開始做國際志工,它喚醒了我靈魂的某個部分,我發現我對助人是非常有熱情的,那是我第一次發現並且感受到我發自內心喜歡的東西。
N:那個經驗帶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太好了!就是這個了!那我們之後就繼續做下去 」,但做了幾輪志工之後回到台灣,跟我的好朋友創了一個社會企業,繼續幫助某個柬埔寨的孤兒院做募款,我覺得那是一個分水嶺。
N:我一開始做這件事非常的開心、熱血,充滿了對生命的熱忱,但我也開始覺察到有些以前在金融業的東西全部都跟著我過來了,我一直需要找到競爭的假想敵,開始渴望肯定,我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這個想法有病,我開始好奇怎麼回事,也是從那時開始接觸自我成長的書跟課程。
N:後來我去美國讀了 MBA,我心想既然要有社會影響力,就要在一個夠厲害的組織,雖然就學期間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因為骨子裡是同一套東西,所以需要肯定的想法還是存在,後來認識了現在的老公以及懷孕,野營來了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
N:因為懷孕的關係我沒辦法進入職場,再加上新手媽媽不知道怎麼照顧嬰兒,所有覺得自己能幹、驕傲的那些頭銜一夕之間全被剝掉,很赤裸的只剩下我自己,那個當下我就崩解了,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個廢物,完全沒有辦法喜歡自己,即使後來又找到了工作,但需要肯定的需求還是陰魂不散。
N:這些東西主導了我的日常生活,大部分的狀態跟感受是焦慮的,外在的探索我覺得什麼都做了,也有一份看似完美的工作,理智上已經想不到有什麼其他更適合我的可能,我也沒有真的感覺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足。
Z:我遇到 Natasha 時心裡的感覺是我已經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去鑿我面前的這道牆 ,我覺得我一直很順利,但即便如此好像都有一個點是:「我的外在條件已經沒得嫌棄了,可是我怎麼會不快樂? 」,那對我來說是難以置信的,所以才說今年是我成年以來最不順的一年。
N:我覺得這些都是很美的經歷,只是除了那些之外真的還有很多事情是當時的自己不知道的,我發現裡面的東西要是不扎實或者沒有好好梳理的話,一切的外在事物不管怎麼挪動,最後都可能只是徒勞,或者沒有辦法通往真的想去的地方。
N:之後我開始向外求助了,我也真的遇到一個貴人,他點出一些我當時看不到的自己的模式,幫我指引了一些可以學習的方向,引領我認識這個內在、靈性的世界,到現在大概 7 年了,我會說這幾年我生命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幫助自己成長,那時才真的把心定下來。
N:第一個可以去感受或思考的是如果這個困惑的本質不是一個麻煩,我會邀請大家去歡迎甚至感謝這份困惑,然後換一種跟它相處的方式,你可能就會看到不同的可能性;另外一個我想的到的是求助,其實我們的身邊存在著很多的天使,如果願意求助,天曉得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機遇或開展。
Z:我覺得我也是換了看待困惑的角度,現在才能如此的坦然,這說起來是很抽象的,至於怎麼換,或許可以留到之後的節目再跟大家一起分享。
📍【本集結語】 EP1 人生勝利組卻不快樂
不知道這集的節目,是否有帶給你一些悸動,觸動到你的靈魂呢?你不孤單,你在經歷的這些看似沒人懂、沒人能聊、好像是庸人自擾的,我們都能共感,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如果你想要展開更深層的對話,也邀請你與我的生命教練預約談話,體驗 Life-coaching 的魅力,歡迎點下方連結了解更多 Natasha 的資訊與預約方式。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Music Credit –
At This Moment – Infinity Ripple
Astra – Victor Lundberg
Summer Memories – Gavin Luke
by Zoey | Oct 22, 2023 | Podcast , 有愛
你 聽過 臣服實驗 嗎?何謂臣服實驗?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在實驗些什麼呢?今天除了會有我的近況 Update,也會和分享臣服實驗究竟在做些什麼?以及我在前陣子一百天挑戰中所獲得的一些生命靈感。
如果近期的你覺得,一年又快要過完了,感到很迷惘、不知道自己每年都在追趕些什麼?為了什麼而努力?相信今天這一集能帶給你滿多新的觀看生命的方式。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 :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64 臣服實驗
我想要藉由這個管道,分享三個我收到的聽眾留言,這些留言雖然都短短的,但我深深明白重點是心意 ( Intention ),就像出社會後,會感覺維繫友誼是一件需要主動去做的事情,而主動聯繫發生之前,則是需要先有意願,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意願的產物。
因此我真心感謝願意花時間留言給我,為我加油打氣的你。我知道你的時間很寶貴,我也知道你根本沒必要停下腳步麻煩自己,但當你有這個心意,我就知道對你來說,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我由衷的覺得感恩,也希望你能在這個 Moment 意識到你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第一個是我最近設計了一個全新的線上講座,主題為「終結拖延症,用設計思考打造自律體質 」,這個講座其實是許多聽眾敲碗說非常希望我講的題材。許多人似乎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很自律、沒有拖延症的人,然而,你應該會發現過去的我很少分享怎麼自律的內容。
因為我一直都不覺得我有特別做什麼來讓我自己變自律,這樣分享出去就是有講跟沒講一樣,然後我有時也覺得,我不太會被拖延所苦,因為真的不能拖延的事情,你就不會拖了呀,例如納稅、不然會被罰錢之類的事情,也就是說,你會拖延是因為這件事情還可以拖,還在可以被你接受的範圍內。
那這就是一個接受議題,不是拖延議題,也就是:「我的確沒完成,但是我接受這個事實,而且我不被這個事實所糾結 」,大概是這樣的心情。而終於,我研究出怎麼從設計思考的角度切人,去找到拖延的核心本質,更加的治本,而不是治標而已。
我這陣子也在美國當地加入了朋友的某個非營利組織,當他們的顧問,帶他們做 Podcast 、做行銷,並給他們內容規劃上的指導與建議,而我自己也開啟了全新的教練服務,最近也做得挺開心的,有興趣想了解更多,也歡迎你回到資訊欄來預約免費 30 分鐘諮詢。
另外就是在小酒館之後,我邀請了一位非常特別的來賓,和我錄製下一檔的節目,主題叫【我,是誰?】,主要在討論我們究竟是誰?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來到這世上的使命又是什麼?從下一集開始到 2023 年底,我們會由另為一個新的企劃作為 Podcast 的主軸,和你聊聊生命這回事。
生命奧義大哉問,是我今年滿重要的轉捩點跟啟發,我感覺整個人像是灌了全新的操作系統,我的視野,甚至是我的世界觀都變了!近況交代完畢,接下來繼續來分享一下臣服實驗這回事吧。
你現在所聽到的臣服實驗,決大部分是來自美國作家麥可辛格的書,書名就叫做臣服實驗 ,這本書是在說作者如何走上他自我成長與靈性覺醒之路,如何在生命中練習「臣服」這件事,以及在他這十多年來實驗臣服的日子中,生命這趟旅程是如何開展。
那麼,臣服實驗究竟是在實驗些什麼呢?我想直接 quote 作者的話:「生命將各種人事物帶到我面前,給我修煉和超脫自我的機會;假如我的「自我」開始抱怨,或當我有負面情緒反應時,我會藉這個機會讓自我離開,完全臣服於生命呈現的一切。 」
言下之意,臣服實驗,你可以說他是一種靈性、情緒、認知上的修煉,我在測試我能不能夠放下執著、我實驗著是否能不再對我的人生無限掌控,又或者說,即便生活與我計畫、想像的不同,我仍能欣然接受和歡迎這些意外跟驚喜。
聽起來很困難吧?的確,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很擅長執行、擅長規劃的那一類人,對於生活也享受主導權和掌控感,那麼,踏入臣服實驗會非常不習慣,因此非常不舒服。
我覺得我在臣服實驗中學到了幾個很不錯的課題,而其中最大的主題就是相信 。我要怎麼相信事情跟我計畫偏離,會沒有關係,甚至變成更好的事?我要怎麼相信眼前出現了一件事情,是宇宙的邀請,而非宇宙的試煉?
所以,我想先分享幾個我認為臣服實驗「不是」什麼,然後再聊聊臣服為我的生命帶來的重要啟發。首先,臣服實驗雖然英文叫做「Surrender」,但我覺得它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放棄、投降,你的確是要放下你的執念,但重點是你看待這件事情的感覺 。
你可能覺得臣服、放下是一種很消極、甚至在擺爛的作為,但事實上,臣服一點也不消極,反而是很積極的選擇與決定,為什麼呢?因為這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主動選擇放下,有意識地為自己做這個決定,會讓你在臣服之後,感受到一股平靜、安心、解脫,甚至是很遼闊跟自由的感覺。
反之,如果你所認為的臣服是消極的、被動的、擺爛的,那麼你就是逃避了這個選擇,雖然最終你一樣不會面對它,但是你心中並不會獲得那股怡然自得的感受。再來,許多人也會問我:「我要怎麼知道出現在我眼前的這個人、事、物,是宇宙給的一個邀請、機會?還是我真的不想做?我應該拒絕、順從本心? 」
臣服實驗不是所有來到你面前的機會都要 Say Yes,當你感受到那個你「不知道 」的事實之後,你是否可以不執著、不糾結、不庸人自擾的去煩自己說:「這個出現在我面前的,究竟是什麼?我究竟該 Say yes or say no? 」
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什麼並不重要,它可能是機會,可能不是,你可能會做對決定、可能也會做錯,你可能不知道答案、知道了也可能走錯路,即便如此,你是否還能夠不被這種情緒感受給糾纏,相信什麼都可以,什麼都不錯,放下想控制、想知道答案、想要先確定再踏出下一步的慾望。這才是臣服真正在做的事。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話題,我滿推薦你直接去找臣服實驗來看,或者也可以追我在 YouTube 錄下的 100 天臣服實驗挑戰影片,這個概念和意涵,我一時半解也沒辦法好好解釋,但之後的節目企劃中,也會針對這些議題娓娓道來。
第一個是我體悟到:「迷惘不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件迷人的事 」,這是過去的我腦海中根本沒辦法想像的 Concept,現在從我的嘴裡這樣念出來,感覺超難以置信,以前的我會講一大堆話,說著迷惘是一個不好的、要被解決的、趕快擺脫的事情,如何脫離迷惘、找到方向等等。
我發現,這底下訴說著我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我對於宇宙,或者說未知的不信任,這樣的不信任為我帶來了不舒服,過去的我從來沒有去正視跟面對它,甚至可以說我完全是沒有意識的,我很理所當然的認為,迷惘本來就是不好的啊!
因為迷惘很不舒服,不舒服就要去解決,多麽積極的人生呀!所以才說每個人都有盲點,過去的我在教設計思考時,都會請同學特別注意自己有沒有那個很「理所當然」的點,愈是理所當然的,就愈要注意,不過換到我身上,我也有一些自己真的是完全沒發現的大盲點。
我也不是說過去的我錯了,重點是當迷惘一出現,如果你馬上就為它上標籤,那麼就沒有辦法跟你的迷惘展開對話,沒有辦法看見你的迷惘想對你說什麼、希望你學習什麼,這,才是重點。因此我才說,臣服需要勇氣。
我們真的很難馬上就跟迷惘對話,看看它到底要跟我講什麼,不面對、趕快解決掉,是一種心靈層面更輕易的做法,也是一種逃避的做法,想要正視他、看見他,你需要有勇氣對自己說:「這個迷惘可能不全然是壞事,也許是有些寶貴的洞見想讓我看見,好,我決定待在這裡一陣子。 」
通常它跟你說的東西,一時之間的確會想反駁,但我覺得我在臣服實驗學到最大的一課,大概就是正念冥想裡教的,不批評、不反駁、不指責、不假設,讓自己待在迷惘的狀態中,對它好奇,甚至覺得有魅力,想要撥開它的洋蔥皮,一層層去看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這是我第一個重要的生命體悟。
第二個是我發現:「臣服不是一件理智的,比較像是情緒和感受上的作業系統 」,這也跟我過去生活的方式有天壤之別,我一直以來都是腦袋很發達的那種人,如果你也一樣是邏輯思維派,那麼要進入這個世界,可能也會和我一樣,每天都很 Confused,因為你每天都嘗試著用頭腦去理解它。
過去的我也是陽性能量比較發達的人,所以像是跟伴侶溝通,你會跟他講道理,你會嘗試說服他,但這不是他要聽的,他要的就只是一個擁抱,要你說你愛他,他要的是陰性的能量,而不是陽性的理智。我開始發現,我們過去很常講到的抽離,比較像是認知上、理智上的那種放下。
而臣服則像是感受和情緒上的放下,我可以斷開腦的連結,但我斷不開心的連結。過去的我 滿難理解無為而治的本質含義,現在的我發現,它正是陰性能量的顯化,陽性能量通常很大聲,但無為的陰性能量很安靜、很隱晦,它就是在那裡陪伴著你,看著你。
而它的存在,看似沒做什麼,然而,當它消失時,你卻會感受到天崩地裂,很多自然的東西都不招搖,也不會刻意做什麼去不斷提醒你他的存在,主動去做,只是眾多生活法的其中一種,它是被這個世界和現代社會鼓吹與讚揚的一種,而臣服,則是另外一種你可以說是比較冷門,但卻也很強大的方法。
最後一個是我對「自我 ( 小我 )」的看法,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一開始踏入臣服實驗,也覺得自我好像是不好的事情,好像是一個要 get rid of,不再受這個小我給控制,就連麥可辛格也曾說他早年的冥想,都會想像他把自己的小我關進一個房間,不讓他出來,就是覺得這個小我總是很自私、有很多的意見。
所以要把它變小聲、要忽略它,不再受它影響。我也花了滿長的時間才漸漸看見:「小我其實就是那個膽小怕事且充滿七情六慾的你,它的存在不是來破壞的,而像是過了頭的關切,一個嘮叨、講話難聽的長輩。 」
它很煩沒錯,但是它幹嘛花這些心力跟你講這麼多?不就因為它其實很愛你,就像你的爸爸、媽媽,嘴巴很硬,可是換個角度想,你能想像你的自我對你不聞不問,毫無關切嗎?你能想像那樣的生活,會變得如何嗎?
我逐漸明白,與其說要不再受小我控制,其實你要做的,就是很簡單的感謝他,但不再受控於他,小我就是努力的想要說服你:「你是他傷痛的來源」,但這從來都不是真相,這只是它想要讓你以為的真相,小我是這樣,有毒的關係也是這樣。
如果是生活中的有毒關係,可以藉由離開來得到緩解,但是小我是與自己的關係,斷交與離開其實是更輕鬆的做法,真正難的且真正需要勇氣的是面對及和解,所以,我也走了這一遭,而我真心覺得這條路太精彩,真的走得太值得了。
我絕對不會說這是條舒服或好走的路,所以才有人說,這是一條通往覺醒的路,你真的會覺得我醒了、我看清了,我看清我與自己的關係,我不再糾結,不再執著,我可以放下、可以去看見、去感恩、去愛、去擁抱、可以騰出空間享受生命、可以清醒地活著。
📍【本集結語】#264 臣服實驗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不知道對你來說這一切會不會太玄了呢?我自己也覺得這跟過去在講品牌經營的我差好多,但我想這是最真實的我吧。過去的我也是真真實實地相信只要有問題就能想到解決辦法,現在的我依然相信,只是我多了新的方法。
我開始知道,在解決之前,我們需要聊一聊,就算不解決,也不是個糟糕或完蛋了的人生,你真的沒有辜負誰,不用把生活過得這麼緊張、這麼狼狽,不要覺得自己對世界、對父母、對社會有虧欠,不用這麼腦補的給自己寫這些生存劇本。
如果你聽完這一集滿有感覺的話,我相信這就是宇宙在邀請你,可以去看看認知以外的世界,這些迷惘、不安、不適,都可以是一種邀請,邀請你換種方式過生活,不再按照社會的框架與劇本,相信即便如此,你也能過得很好,甚至過得更好。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ug 11, 2023 | 有錢
H ello,我是Zoey,如果我們是第一次相遇,很開心在這邊見到你,歡迎你來到 理想生活設計 (此網站),我是這個網站的創辦人,也是 佐編茶水間 Podcast 節目的主持人。如果你是老朋友,好久不見了,最近的你還好嗎?最近的我發生了很多事情,整體而言滿低落的,但我非常開心終於提筆寫出這篇遲來的品牌經營心得,來聊聊我最近究竟怎麼了?以及這五年來學到最寶貴的一課。
這篇文章有點長,如果想用聽的,歡迎你付費支持我們製作的 Audio 版本。除了能讓你省下閱讀時間,也可以聽到與這篇文章有點不一樣的語氣與補充唷 ↓
過去,我每一季都會寫一篇文章,來統整我的經營心得,當初在 2018 年創立品牌時有了這個想法,認為這樣的傳統除了是幫助我去制定目標、檢視進度之外,也是一種與自己 Check-in 的好方式。但後來,這個季度報告變得越來越像一種例行公事,好像是對讀者有一個交代、對自己有一個交代,為做而做的感覺大概是在 2022 中旬開始發酵,我發現寫季度報告不僅不會讓我興奮、反而變成了一種壓力,我便意識到有些事情不大對勁。
如果你對我過去寫過的經營規劃感興趣,歡迎你先看一下過往的季度報告,也許能幫助現階段的你找到經營品牌的方向。然而,這卻不是現階段的我最有共鳴的分享方式。所以這篇文章,我們換個口味、換個風格,來點不一樣的形式吧。Shall We?
先從結論說說:30 歲後發生的劇烈轉變
2023 年的五月,我正式滿 30 歲。為什麼 30 總是會被大作文章?因為這的確是一件大事,這可能是你這一輩子第一次真正的回頭看自己的生命,可以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以及人生的哪些重要事件形塑了此刻的你 。
回溯人生,我近十年卯足全力不斷奔馳,爭取我的理想生活。我很幸運,大部分的期望都達成了,在大部分人眼中也是幸福美滿的那一組。然而,就像你聽說的那樣,達成願望後,心中總會出現那個經典問句:「然後呢?」
我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的人生就是不斷設目標、不斷完成、不斷重複,這樣我就能擁有更多成就,這樣我就會更快樂。對吧?對嗎?真的是這樣嗎?我真的要這樣嗎?
隨著 30 歲的到來,我心中一股空虛感也隨之而來,這股空虛是由強烈的迷惘與疑惑所組成,迷惘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要往哪去?疑惑自己是否還要用過去這十年、二十年的活法,來過接下來的人生?
其實,此刻的我很感謝我自己有這種前瞻與質疑的膽量,我知道不斷地達成成就,或許只是虛偽的成功與假性的快樂,但是,在大約一年前的當下,我是真的非常慌,我不知道「除了不斷地達成目標,人生還可以用什麼來衡量成長?」 以及「我這麼一直成長究竟是在追求什麼?」
所以你說,人類是不是很神經!沒有達成社會期待也焦慮,達成了社會期待也煩惱,總而言之,三十而立之年,我的內心也有好多吵雜的聲音,例如:
我想要繼續做個人品牌嗎?我要做這件事一輩子嗎?
如果我不做這件事,那我還可以做什麼?還想做什麼?
我如果沒有特別想創業,又沒特別想生小孩,那我的 35、40 歲會長怎樣?
我就是一直這樣賺錢、存錢、退休、旅行嗎?這樣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嗎?
依照我的聰明才智(哈哈哈)我應該可以達成我想要的目標,但我想要什麼?
總覺得想要為職涯和生命 Level up,但目前都看不到有興趣的選項,為什麼?
我覺得自己渴望更多的可能與多元性,但又不曉得它確切的樣貌究竟長什麼樣,而這些內心話現在能侃侃而談,其實是經過了超過一年的混亂與渾沌。我第一次感到有點迷惘時大約是 2021 年下旬,那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我只覺得自己有點不快樂、生活有點無聊,好像職業倦怠,需要一點新突破?所以,我們將時光倒轉回 2021,來聊聊那時的心境發生了什麼變化吧。
【 時間軸 – 2021下旬 】這是職業倦怠嗎?我到底怎麼了?
2021 下旬是我自從開始做這份工作以來,頭一次感到「某些事情不對勁」,簡單來說,這份工作已不再為我帶來那麼多的成就感、滿足感、挑戰感和各種充實的快感,一開始的我不以為意,心想:「這是職業倦怠吧?職業倦怠很常見呀,你就在工作中找一些新的挑戰就好了,反正你是老闆呀,工作內容都可以自己調整呀,上班不就是這樣嗎?失去了新鮮感那就換換口味呀。」— 可想而知,我也是立即作出了行動。
那些行動包含:嘗試全新的節目企劃、試用實習生、思考是否要擴建團隊、策劃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嘗試在當下其實都挺好玩的,有好幾次,我也以為問題被解決了,心想未來如果再遇到職業倦怠,就按照同個方式這樣解就好啦。然而,過沒多久,同樣的感覺又出現了,且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劇烈。
我感到更加迷惑、更加痛苦,這種痛苦的感受源自於不願接受和不願承認「現在這些已經無法滿足我了」 要我說出這句話,對當時的我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我內心湧上各式各樣的自我譴責:「到底是哪裡不滿意?到底怎麼了?有一份可以在家工作的事業、可以自己決定幾點起床、自己決定幾點下班、決定在哪工作、跟誰工作,到底還有什麼問題?到底還有什麼好挑惕的?」
而這句 OS 也演變成我當時的生活主題:生活好好的,工作好好的,日子好好的,有什麼不對勁的?有什麼好抱怨的? a.k.a “What’s Wrong With Me?”
你以為自我懷疑,只會影響到你覺得自己不夠厲害、不夠專業、不夠會表達、不夠聰明等面向;殊不知,自我懷疑也可能反其道而行,在你覺得自己不快樂、不開心、不滿足的時候,讓你對這種不滿足感到羞愧。我有資格抱怨嗎?我的生活夠苦嗎? 多苦叫夠苦?多苦可以喊苦?我是不是太難搞、是不是不知足?最嚇人的是:我應該沒有理由感到不快樂吧?
快樂需要理由、不快樂也需要理由,這些理由用來說服自己,也用來說服他人。總而言之,我就是一直處於一種「我沒有理由對生活感到不滿,因為我的生活,照理來說,是完美的,是幸福的,是許多人嚮往的」 這種內疚感當中。
【 時間軸 – 2022上旬 】休假究竟是救贖還是逃避?
2022 上旬,這種「不對勁」的感覺再次出現且更勝強烈。直到當時,我都還沒能清楚說明到底哪裡不對勁?我只能說出症狀,我卻無法診斷成因。這些症狀包含:
曾經很喜歡的事情,不再為你帶來同等程度的滿足感受(包含喜悅、成就感、意義感)
曾在乎的細節,不願再花時間與力氣鑽研。處理這些事情,甚至有種無聊、無意義的感覺
回顧過去作品,會有種「好像哪裡怪怪的?好像不正確」的感覺,但又無法說清楚哪裡不太對勁
曾合作或要好夥伴所發表的內容讓你覺得「這觀點不是很完整」,但你知道他們沒變,是你變了
” I don’t care ” 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強烈,過去堅守的承諾,變得不再重要、無所謂,甚至嗤之以鼻
What’s going on?當時的我被這一系列的症狀搞得非常困惑,我問了許多朋友,也請教了許多前輩,很多人都鼓勵我:「你可能需要休息,給自己放個假吧。」 當時的我覺得這是個非常棒的主意,也算是我當下能夠想到的最佳解決辦法,於是,我展開了一系列的休假規劃,這些細節都可以在以下這兩篇文章中詳讀:
總而言之,2022 一整年,我總覺得自己不斷抱持著一種「把工作收個尾,好好的收尾,就能去放假了!」 的想法。這個想法一開始是一種令人期待的動力,到後來卻變成一種苟延殘喘的指望,其實到了 2022 的中旬,我就開始有種「厭倦這一切」 的感覺,而「無聊」 也順利成章地成為 2022 後半年的主題,我做什麼事都覺得好無聊,我的心思開始不在工作上面,然後內心又不斷厭惡這樣的自己。
我實實在在地知道自己已經想要換個口味、換個跑道、換個方向,但我卻完完全全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遐想”
這樣的痛苦完全是自造的。等於我在工作的時候想著不是工作的事,沒工作時,又會非常罪惡的覺得應該要更努力工作。事實上,我直到現在都沒有跟任何人(除了我先生)承認過這個想法,包含我的團隊、讀者。
我說不出口,我怎麼能呢?這不是你夢寐以求的工作嗎?你不是一直想要打造什麼有錢有愛有意義的工作、事業與生活嗎?你現在擁有了,然後你突然說你不要了,誒這太沒義氣了吧?你是無理的、無理取鬧的、不講理的,這些是不可被接受的,為什麼?不曉得,總之,這就是不對的。
【 時間軸 – 2022 中旬 】 負面情緒越演越烈,變成自導自演的顯化
身邊的好友或前輩會跟我說:「其實人就是階段性的,你如果從這個階段畢業了,本就會想要移動到下個階段」 在 2022 一整年中,我向許多人請教指點,也為此特別撥空去上了許多身心靈、情緒密碼、心理諮商等課程,但那段時間的我在理智上接受了這樣的想法,可是情感上卻沒有接受。我似乎一直在尋找一個讓我不愛它的理由 ,我沒辦法接受在「我們明明還好好的」時候,莫名其妙地說 I’m done with it.
當時的我一直認為「因為我無法理解,所以我無法接受。」而現在的我發現「我其實不需要理解,也可以選擇接受。」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當時的我就是因為看不透,所以持續讓自己陷在那個漩渦當中,不斷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持續尋找理由來說服自己,而且不是任何理由,它得是一個夠好 的理由 。
所謂「夠好」的理由,現在看來會覺得是一種政治正確過頭了的虛情假意,我們不想當壞人,我們不想成為那個提分手的人,所以我們製造鬧劇,所以我們創造助於脫身的情境。而這一切,很可能都是在潛意識中推進的,是平日表意識層看不見的活動,這就是所謂 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不得不說,宇宙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你所期待的事情,只要夠強烈,終將會實現。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
【 時間軸 – 2022 下旬 】第一道浪的出現
2022 的下旬可以說是真正走下坡的開始。
第一個負向顯化的是品牌的業績,自從 2018 年經營個人品牌到現在,我每一年的的成績都是正向成長,一年比一年節節高升,而 2022 年是頭一次發生盈利「不如預期」的時刻,當時很錯愕,但好險團隊很幫忙,想了許多新的活動與行銷企劃,在 2022 的年末依然有將品牌的營收救起來,但當時的我心裡很清楚:「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假象,毀滅性的浪才正要開始。」
其實現在回頭看,我也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有這種「毀滅才正要開始」的想法?它就是一種說不上來的直覺,而這也很可能全是我潛意識中的自導自演。
無論如何,我們的線上課程從 2022 年開始,營收成績就每況愈下,我知道這個現象有兩種成因,一種是大市場的變化,許多人都確確實實都受到影響(因為我也和許多同業與前輩朋友聊過,這個時期可能是後疫情的經濟反彈,總而言之,大家都不好受)而第二個成因就是我,I’m the reason,我真的沒興致,我也不想管。我知道,要是以前的我,遇到這種問題肯定能夠打起精神,立即處理,但這個時期的我,做什麼都無法投入,問題也懶得處理。
現在回頭來看,宇宙確實也來幫我,它幫我製造了一些能夠退場、能夠不愛這份工作的理由,就像我期待的那樣。
我可以收拾一切,俐落灑脫地說我決定閉關休息一陣子,可是我都沒有,為什麼呢?可能是拉不下面子,可能是自己也不確定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可能是心中還是存有一絲希望,想要看到改變的可能。反正,當時的情況就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而且我也懶得去做,所以我什麼都沒做」苟延殘喘 也成了 2022 下旬的生活主題。
這篇文章有點長,如果想用聽的,歡迎你付費支持我們製作的 Audio 版本。除了能讓你省下閱讀時間,也可以聽到與這篇文章有點不一樣的語氣與補充唷 ↓
【 時間軸 – 2023 上旬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出現了
2023 年,我帶著這樣的心情,或者說這個沈重的秘密回到台灣。其實那次台灣的行程讓我非常期待,我猜,在我內心非常非常深處的地方,還是期待著能有一些事情的發生,「再次愛上」我的工作,重拾剛創業時的那種未知、驚喜與快樂,而回台灣,或許能夠有足夠的刺激,讓奇蹟再次發生。
於是我們舉辦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我們辦了 Podcast 粉絲見面會、課程的實體同樂會、我錄了很多節目,我跟團隊做了企業內訓,我們甚至還一起去員工旅遊露營。原以為這些實體活動能重溫我與事業的熱情連結,Instead, it took a really weird turn。
或許就是因為這些近距離的相處確實是溫暖、確實快樂,導致我心中的內疚與自責就更加的劇烈。它讓我覺得自己是自私的,只因為自己不再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就不負責任地想離開它;只因為自己想要去探索人生,就想逃離這段關係。你的團隊那麼優秀、聽眾這麼支持、你的 Lifestyle 這麼夢幻,重點是:這些事情(品牌經營、設計思考)你也不討厭呀,那你究竟是哪裡不滿?你是個拋家棄子爛人嗎?
於是,原先以為台灣行能夠療癒我,找回初衷,沒想到卻讓這種自我譴責的情緒開始惡化。
同一時間,宇宙的終極顯化也出現了:2023 的五月,也就是生日完,它給了我重磅一擊,讓我同時遇到了家庭、事業與財務上的困境,可以說是在我回美國之後一夕爆發,我與父母發生了一些事情,我的事業突然很急促性的營收驟降,以及我們突然出現天外飛來一筆的財務問題,讓我需要去動用我的六個月緊急預備金,延後我的休假計畫。
【 時間軸 – 2023 中旬 】 當心沈澱下來,就是撥雲見日的時候了
所以,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老實說,沒什麼事,而或許就是因為沒什麼事,我的心也終於比較認份且冷靜地沈澱下來,讓我慢慢有時間與自己對話。
因為碰到了財務問題,我開始把公司的帳目翻開來大力檢視,刪除不必要的成本,然後挑出真正的 move the needles 的事;因為得持續販售線上課程、推廣活動、與廠商合作,我也開始去檢視哪些事情我真的非常不喜歡,哪些事情其實並不討厭,然後開始把不討厭、還是滿喜歡的事情獨立出來腦力激盪,思考我可以怎麼做,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多做甚至「只做」我喜歡的事情?
也許,這是宇宙要我好好面對現實的方式,總覺得在創業這五年的路上,其實有許多我不怎麼享受的事情,但我總告訴自己:不要太挑剔,不要這麼挑食,什麼都做做看,全能也不錯,這是通才的世界,什麼都可以嘗試一下,最重要的是:你總不能永遠都只做你喜歡的事情,逃避你不想做的事情吧?
當我意識到自己內心有這樣的獨白時,我不禁開始困惑:「『總不能永遠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信念是哪來的?這個信念是誰告訴我的?這是事實嗎?為什麼不行呢?」
看似這麼獨立有主見的我,也毫無意識地被社會框架給綁架著,而這甚至是我給自己的圈套、枷鎖,我說我不想做朝九晚五,所以出來做個人品牌,就是希望可以有主導權、有選擇權,去決定我想要做什麼、想在哪裡做、幾點做、怎麼做,然而,今天給了我這股權力,我卻遲疑:「天底下真有這麼夢幻的事嗎?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是可以的嗎?」
我想,當時的我並沒有 全然地相信 這個可能性,我也活在那個「你應該」 的世界當中。你應該做個知足惜福的人、你今天有點名氣,你就應該要設立好榜樣、你不是一直都在鼓吹自律堅持嗎?你這樣有自律、有堅持嗎?你花了那麼大的力氣創業、走到今天、有這般不可思議的成績,這是你報答的方式嗎?離開?你在開玩笑吧?
那段時期的我經常哭泣,但在這些淚水陪伴的夜晚中,我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做人應該要怎樣」有著許多世俗的標籤:你應該忠誠、你應該善良、你應該堅持、你應該負責、你應該感恩、你應該樹立榜樣、你應該盡忠職守、你應該做個好人,而好人,就是符合上述這些條件標準的人,我想做個好人,因為我的確在乎,我的確想要為社會有所貢獻,最重要的是,因為我是如此的幸運、如此的幸福,如果我不做一個好人,我就不配擁有 這麼精彩的人生。
嗯⋯⋯原來是這樣,原來這是我內心的聲音呀。
【 時間軸 – 此刻 】領悟你過去無法領悟的,允許你過去不願批准的
過得太好也是一種困擾,你相信嗎?
我一直對於冒牌者症候群的這個議題很有共鳴,因為我意識到,冒牌者並不只是指你不夠專業,就要假裝自己有能力教導別人,而是當你獲得豐收之後,能否真正的去享受你為自己創造的豐盛結果?很多時候,人們是無法做到的。
我一開始覺得自己是被迫回到工作崗位,但在這半推半就當中,我也逐漸沈澱、臣服,而我的心也漸漸敞開,那些困擾我超過一年的無解之題也漸漸明朗,並且浮現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發現,我所有的「應該」都來自於我「在乎」,而只要我在乎,我也就 已經是 一個夠好的人了。只有真正的冒牌者,才不會有冒牌者症候群。這一切的糾結,都實實在在的說明著我 本就是 個有責任感、上進心、對自己嚴厲且善良的人,而這樣的我,是否就可以是一個夠好的我?是否就有資格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是否有權利坦誠地說:『 我變了,我也應該要變,而且我其實愛死了自己難以捉摸且不可思議的改變 』 」?
此時此刻的我,腦中出現了S.H.E 《戀人未滿》的歌詞:「不過三個字,別猶豫這麼久,只要你說出口,你就能擁有我」(哈哈哈哈哈哈)我在想,我可能也是有個非常幽默的靈魂(笑)這段歌詞的出現,也是在提醒著我,這三個字叫做「I am enough」 ,只要我說出口,我就能真真實實,全心全意地擁有我想要的人生呀。
我想,我的靈魂是渴望改變、渴望進化、渴望多元、渴望不同、渴望自由的,但我能批准嗎?
這段時間的痛苦,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期待一直無法被這個「小我」大魔王給批准,所以內在的情緒不斷的抗議、不斷地罷工,讓我覺得沒有動力,讓我對未來迷失方向。然而,我真的迷失了嗎?還是,我其實有答案,我只是無法允許、無法批准這些答案呢?
所以,五年了,究竟有什麼心得跟感想呢?
如同 30 歲會被大作文章,五年對於一個從來沒創過業的人來說,也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有時我會覺得其實這一切好像根本沒什麼,創業本就是各種艱辛各種困難,我把這件事看得這麼嚴重,是不是自己太玻璃心?是不是因為從來沒有挫敗,如今在品牌成長下滑時感到挫折,就很草莓的一覺不振?
我也時常在想,這真的是創業,還是只是因為「創業」聽起來比較厲害,所以被我們這種半吊子拿來使用?對於這樣的字眼,也發生在「講師、教練、顧問」等頭銜上。有時我會對這種自稱感到想翻白眼;有時又會覺得,其實我們都不曉得怎麼定義自己。
你似乎不只是網紅,你有一個小團隊,但你又好像不是真的在創業;也許你就一位接案創作者,但說是在做什麼大事業,感覺又不是那麼到位。你到底是誰?我想我們都因為大環境而對於自身的 Identity 有所困惑。
五年了,我累積了一點小成就,然而,我究竟是誰?究竟不是誰?我在做什麼?我是創業家?作家?創作者?講師?也許這些身份都是我,也許這些都不是。
原先以為,五年之後的我會對這些身份標籤更加認同,沒想到,有了這番成就之後,我反而更不想被這些成就給限制與定義。原先也以為,五年的我會在品牌上面有更多的 Clarity,因為站得更高,視野便看得更遠,但此刻的我,終於攀上了這座頂峰,回頭往下看,才突然驚覺:「這⋯⋯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領悟突然打在我臉上,讓我更加措手不及,原本以為自己會更成功、更想往這條路繼續走下去、持續開拓、向下耕耘,但現在卻突然遲疑:我真的想這樣嗎?
這五年來的我有非常多的轉變,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女孩,變成更加成熟、更加做自己的女人,但越是成熟,也越才發現自己不知道的,原來還這麼多!
重新回頭整理這段時間的咀嚼,你會發現,這些東西都很簡單,你也都聽過,但是當他們發生在你身上時,那種感受是很不一樣,並且很深刻的,也只有自己真實體會過,才能知道這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也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的理解與看透。我正在一個過渡期,正處在 No longer 與 Not yet 的中間。
我 No longer 是那個過去的 Zoey,我不再想要不斷地講個人品牌、自媒體,我不再想要給自己貼標籤,限制自己什麼精準的品牌定位;但,我也 Not yet understand this new Zoey,我感覺自己對於品牌顧問、陪跑教練很感興趣,我開始接一些學生封測輔導案,我開始在美國輔導一些新創公司,我好像喜歡,但這就是我未來確定的道路嗎? I’m not sure.
走在「已不是」與「還不是」的中間地帶
也許,你也曾卡在「已不是」與「還不是」之間。已經不是孩子,但又不到成年;已經不是菜鳥,但也不是老鳥;又或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是的沒錯,這一刻我正在 Spotify 收聽戀人未滿哈哈哈)這個中間地帶是曖昧的、是困惑的,很多時候,也是不舒服的。而這段時間,我也不斷地去想要怎麼緩解這種痛苦與難耐?
以我的案例來說,我覺得自己已經滿知道不想用過去的方式來經營品牌與事業,但卻還不曉得那我想怎樣?那我下一步的方向想往哪走?而這樣的感覺讓我把很多的壓力與期待加註在「未來」,你怎麼不給我一點方向呢?怎麼可能一點線索都沒有?努力找的話應該會有蛛絲馬跡吧?
我了解到,我不願面對的是:我不知道,我其實不知道,我其實也有不知道的時候,以及最重要的:我可以不知道,我不必什麼都知道,我不必擁有一切的答案,這也是不可能的。
原來過去的我不斷在懼怕的是:「承認不知道,就表示我沒轍了、沒答案了、沒戲唱了」,於是我努力擠出答案、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就只是為了從已知中拼湊出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內心認為「不知道」是壞事,是一件不被認可、不被允許的事。
當我終於允許與接受這個「不知道」的事實時,我感到全身的細胞都在震動,我知道那是一種釋放感,他在告訴我說:我自由了,我感到很開闊、感到未來很明朗,我不知道,沒關係,這代表有無限的可能性;我不知道,這樣更好,代表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那一刻,我好像也終於從那種曖昧不清的過渡期中解脫了,而現在的我就是靜靜的等待,並且努力相信:最適合我的答案,會在最適合的時機,以最合適的方式,出現在我的面前。
五年帶給我最深刻且最珍貴的禮物,就是 歸零的勇氣
說來諷刺,我這段時間的「被迫工作」,似乎換來身心靈上的「被迫省思」,例如我確實開始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不想做的、不賺錢的、與我核心不對齊的那些,這段時間也都做了斷捨離,離開了我的日常。我總覺得這趟休假之旅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很可能也是宇宙暗中的指引,給了我不同層次與向度的「修行」。誰知道呢?這可能才是我需要的,而不是去夏威夷度假(苦哈哈的笑 ← 自己加旁白)
許多人給我鼓勵,說我非常真誠,非常勇敢。而我也一直在想,我勇敢嗎?我不是也不勇敢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嗎?是什麼讓我願意面對?是什麼讓我願意說出口?是什麼讓我掀開、看見?我發現,是我對於自己的愛,這些勇氣,是來自於我對自己的忠誠。
我意識到,在一個職場環境久了,想要轉換跑道是好的,但你覺得工作很好,你挑不到他出了什麼毛病,所以你應該對公司忠誠、應該留下,因為這些三從四德都是社會讚揚的美德。但為什麼這種心情,你不會套用在自己身上?難道你想要持續進步的渴望,就應該被壓抑、應該被擺在後面嗎?你最應該忠誠的,難道不是自己嗎?
我這段時間與自己最大的和解就是:「我並不是莫名其妙自私自利的人,我是一個對自己極度忠誠且誠實自愛的人;這一切不是來自於我的自私,而是我的自愛。」
這個和解對我來說很重要,我終於放下了,我終於放下對自己的成見跟譴責,我也終於放下那個「應該」要怎樣的想法。我所能走到今天,不是因為我多麽堅持、多麽有動力、有想法、多麽愛計畫、多麽有執行力、多麽自律,這些都是果,這些都不是因。真正的因,是來自於我對自己全然的愛與滿滿的珍惜。
因為有這個領悟與和解,也讓這條辛苦的路變得很值得。它讓我看見我是多麽的愛自己,我是多麽的重視我的價值觀,而我的潛意識比我的表意識還更快知道:「你的某些價值觀被牴觸了、你的某條路走歪了、你應經從這個階段畢業了、你應該去迎接新的自己了。」
我的自愛像是我的北極星跟守護神,不斷的指引我未來可以怎麼走,或是下一步應該要怎麼調整,這段時間的打架跟抗拒,現在看來都有點像是內在小孩在鬧脾氣。
總結一下我這段時間的心境感受變化:迷惘困惑 → 食之無味 → 棄之可惜 → 苟延殘喘 → 現實低谷 → 臣服沈澱 → 撥雲見日 → 全新領悟
有時會覺得很生氣,希望可以直接從迷惘困惑跳級到擁有全新的領悟,要是可以,誰想要花超過一年的時間摸索、疑惑?但或許,沒有走這一遭,我可能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接續的下個五年會長怎樣?我也不曉得,但此刻,我可以很榮幸也很驕傲地說:五年帶給我的最大禮物,就是歸零的勇氣,以及讓我知道我是一個多勇敢的人,而這份勇敢,全都是來自於我對自己的愛,換句話說,我也更加認識我自己了,原來這就是我的模樣呀。
我們努力工作,認真生活,不就是為了更認識自己,進而創造或活出更理想的人生嗎?我想,如果這是這五年的品牌課題或生命課題,我的確是辦到了。此刻的心中只有滿滿的感謝與無法言喻的感動⋯⋯
走了這麼一大遭,五年之後,我還是希望能以相同的精神(理念),搭配不同的姿態(長大一點的 Zoey)再次啟程,持續探索生命,持續設計自己的理想人生。
謝謝你的收看,也謝謝這一路上有你陪伴 🙂
With love,
Zoey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