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38 如何成為一位 旅遊作家 ?揭開旅行創作者的獲利模式、出版機會、創作過程 / 謎卡 Mika

#138 如何成為一位 旅遊作家 ?揭開旅行創作者的獲利模式、出版機會、創作過程 / 謎卡 Mika

新年快樂!情人節快樂!今天,我們邀請到 旅遊作家 謎卡 Mika,來和你分享身為一位旅遊作家,他是如何與出版社合作、如何兼顧旅行與創作,以及怎麼去面對和調整大眾對這個職業的迷思。

這次的來賓謎卡目前是一位全職的旅遊作家,著有《在遠方醒來》、《路上慢慢想》與《留下來生活》三本旅遊散文,我們除了會在節目中和你揭開他的出書歷程之外,也會與你分享他的獲利方式、創作過程與寫作心境。這集的內容其實並沒有很多乾貨,比較偏向雞湯和啟發人心的內容,我跟謎卡因為聊得太開心,所以聊了許多不在訪綱裡的內容,甚至聊到酸民文化與社會刻板印象,因此,這集的內容非常適合你邊做家事邊當背景故事來聽。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 謎卡 Mika:部落格Facebook 粉絲專頁InstagramYoutube 頻道
🔸《留下來生活》實體書連結

旅遊作家 

(more…)

#137 怎麼修補家人關係?如何利用自我覺察來調節身心壓力? / 《尋找復原力》留佩萱

#137 怎麼修補家人關係?如何利用自我覺察來調節身心壓力? / 《尋找復原力》留佩萱

這個禮拜就要過農曆新年了,因此我特別為你準備一個你也許不想面對,但又很需要聊聊的話題: 怎麼修補家人關係 ?今天我們邀請到心理諮商師留佩萱,來和我們分享怎麼去用實際的例子,練習察覺自己的壓力情緒、怎麼面對破裂的家庭與人際關係?以及怎麼鍛鍊在逆境中彈回的復原能力,同時也會和你分享佩萱的新書《尋找復原力》。

我知道這一集的節目主題或許比較沈重一些,也知道許多人面對家庭關係或許都會有種無力感,但是新年一直都是一家人團圓相聚相伴且相知相惜的一年,或許今年的你,願意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不一樣的機會,試試看不一樣的相處方式。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觀看精簡版Youtube影片:只喜歡聽乾貨嗎?沒問題!點擊觀看簡化版的Youtube版本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本集來賓資訊:

🔸 佩萱的部落格-ABOUT COUNSELING
🔸《尋找復原力》實體書連結

怎麼修補家人關係

(more…)

#136 當代藝術家 都在做些什麼?如何將藝術思維運用在品牌與生活中? / Keno  藝術家製造公司

#136 當代藝術家 都在做些什麼?如何將藝術思維運用在品牌與生活中? / Keno 藝術家製造公司

你有沒有好奇過 當代藝術家 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職業?以及他的日常都在做些什麼?獲利的方式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請到藝術家製造公司的 Keno 來和我們聊聊他的故事,以及怎麼把藝術的思維套用在你的個人品牌、工作和生活中,讓你可以用不一樣的切入點去帶出自己獨特的特色。

今天我們還會和你分享國外的藝術教育是怎麼去做思想啟蒙的,怎麼樣把藝術融入進食衣住行育樂裡?如果你對這樣的產業特別感興趣,我相信今天的內容可以讓你更具象的了解藝術家是一個怎麼樣的職業,帶你聽聽看不同職涯的 Lifestyle!

同時間,我有一個大大大消息要跟你分享!那就是:

✨ 我要出書啦!✨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書名是「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這是一本分享個人品牌經營、設計思考和我個人故事的著作。我也想在這邊感謝你一路上的支持與收聽~要不是有你的參與,我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與可能,真的~真的~非常謝謝你 🙂

延伸閱讀:#84 聲音療癒 :如何用聽覺的力量來穩定身心、舒緩壓力? / Leaf 葉穎

當代藝術家

收聽本集音頻: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當代藝術家

 當代藝術家 訪談綱要:

4:19 Keno 簡單自我介紹,聊聊現在在做什麼?

Keno 的 Podcast 頻道:藝術家製造公司,在紐約藝術家就有像部落客一樣是很多人的其中一個身分。

5:46 選擇去紐約深造的起心動念為何?當時帶給你的衝擊有哪些?能否和我們分享背後的故事?

Keno 以前是念電影的,畢業後從事電影產業、錄音師並創業,卻發現這些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於是出國去追尋自己的理想生活而跑去紐約。在美國上課後,原本以為從小看美劇會很適應美國生活,但第一天上課就發現老師其實不太教學,而且學生甚至講得話比老師還多,而且很明顯亞洲學生普遍很沉默,有點跟不上大家的話題,而歐美國家學生都很習慣這種討論的上課方式,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差別,而這樣的教育下,讓歐美國家有更多人更勇於發揮自己的創意,這也是藝術家很普遍的原因。

12:40 Keno 曾經說,在美國讓他從工匠變成一位藝術家?美國真的比較多在教導思維和創意嗎?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這跟社會背景和教育模式有很大的關聯,在出國前 Keno 的想法是他要當藝術家,他要去參考很賺錢的當代藝術家是怎麼辦到的,或是從事主流或當代時事,但在學期末的時候,學校邀請很多藝術家來評審,大家卻認為 Keno 的作品很完美,卻沒有啟發性,而其他同學的作品都很有趣。Keno 後來反省,發現自己太專注於技術層面的問題,而其他同學都是先發想自己的創作理念。

對應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會想要去追尋自己會什麼、懂什麼,卻沒有想清楚學會這些技術後想要做什麼,思維反而被限制住。

反觀其他同學,他們很清楚自己的愛在哪,他們只需要找工具去實現,這種情況下作品不管多不成熟,都還是會有自己的亮點。所以第二年 Keno 花很多時間去想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作品才漸漸有自己的靈魂。

#136 當代藝術家 都在做些什麼?如何將藝術思維運用在品牌與生活中? / Keno  藝術家製造公司

23:50 能不能和我們解釋一下「當代藝術家」都在做些什麼?當代藝術家的日常是什麼模樣?

當代藝術家沒有任何框架的,只是單純去展現美和愛的部分, Keno 每個同學都會展現出自己熱愛的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並把感受最強烈的部分放大出來,例如有位歐洲同學喜歡喝咖啡,他的作品就是用咖啡杯漬做成一幅畫。當代藝術就是一切,只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每個人都能成為當代藝術家。

26:34 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當代藝術家的獲利模式?

一個厲害的當代藝術家,他們知道怎麼把自己經營成一個企業家,例如行為藝術教母 Marina Abramović ,他把自己的藝術行為延伸到學院,同時又讓很多人一起參與藝術。當藝術家找到自己喜歡做什麼,他們就會不停去展現自己的風格,之後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畫廊、服飾業等不同產業,邀請藝術家聯名創作,這就是委託案,接下來就會談創作費、材料費、吃住費用,這時候既不會被侷限創作內容,又可以被包下一段時間包含你所需要的預算。

29:11 跟我們聊聊 Keno 曾經參與過的有趣專案,他們是怎麼把藝術融合進日常中的呢?

在紐約異業結合是非常普遍的合作,例如有一間服飾店與聲音藝術合作,把整間店打造的像畫廊,他們限制人流量進到店裡參觀,會讓人感覺逛衣服是在逛畫廊,可以帶耳機去聽到這一批衣服被製造出來的聲音,所以買的是一個情境和感受,他把價值提升到不只是物質的層面,而是強調體驗,體驗過後獲得的產品,就成為消費者的珍貴回憶。

天賦+興趣+專業,就能發展出當代藝術

33:19 對於沒有藝術教育背景的人,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學習藝術思維呢?

37:30 身為一位個人品牌經營者或 Podcaster,我們要怎麼將藝術思維融合到我們的事業裡?

43:14 你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Stay In Touch:Keno-藝術家製造公司

當代藝術家

 當代藝術家 重點整理 

#1我們聽到藝術家這個詞,總會覺得它是一個很不一樣的身份或職業,而它究竟不一樣在哪裡呢?

我覺得差別就在「起心動念」的不同,對於一般的職業來說,我們總是強調以終為始,鼓勵大家先去找到做這件事的目的、想要達到的專業指標、收入或成就,然後再一一計劃你的學習、求職或創業歷程,而藝術家則是先從「感覺」開始,找出這些元素帶給你的愛和感動,然後再去想要用什麼方式和工具來呈現和傳達這種感覺。而我也認為,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擁有功成名就後感到空虛,可能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動,到頭來,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還是不曉得自己想要用這些工具來述說什麼故事。

因此,如果你卡在一個沒有愛,也感受不到意義的工作和生活中,建議先像藝術家一樣去探索自己的感覺,找到你想要為何而忙,從這裡開始做出發。

#2我們到底要怎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假設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相關的概念,又要如何去找到自己有靈魂、有愛的事物呢?

Keno 說,那就從正念療法開始吧,正念療法有點像是冥想靜坐,但你會在腦中細數和感受你生命中值得感謝的事物,透過幾個月的練習,你有機會去調整自己的量子頻率,意思是你可以變得比較敏感,比較容易去感受,也更容易察覺感動。

大部分的我們不曉得怎麼去觀察自己,其實都是因為你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沒有被打通,如果你能透過正念療法把自己調整成比較容易被感動的體質,你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同理心都會提高,你自然能更容易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什麼事情觸動著你,就算沒有要成為一位全職的藝術家,你一樣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找出你獨特的特色,例如你喜歡的表演方式、你喜歡的互動方式、你喜歡的合作方式等等,一切,都是從「你」開始。

#3許多人會覺得作為一位藝術家,就是很做自己、堅持風格,不管市場和俗氣的商業模式,或是必須譁眾取寵,找到客戶和觀眾喜歡的方向並拼命獲利,捨棄掉自己原先對藝術的堅持。

但 Keno 說,一位藝術家的腦袋其實是很靈活的,他們也可以像企業家一樣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識別和自己在乎的議題,而透過品牌聯名、展覽、周邊產品、教育機構等方式,就能衍生出合作預算和相關委託的收入來源。

當代藝術家

堅持做自己

所以,藝術家不一定只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而是一種思維與一種選擇,也沒有科學證據表示堅持做自己就等於賺不了錢。因此,如果你卡在這中間游移不定,可以先去觀察一下自己比較接近光譜的哪一端?他不一定要是二選一的的選擇題,但它可以是兩種百分比的佔比,你可以自行調配他們的比例,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夠從自己的框架中跳出,你就能夠換個角度去想:「我要怎麼讓社會大眾感受到我對藝術的感動?我要怎麼幫助他們從我的視角看到這些美好?」

畢竟,做一位藝術家應該還是很希望能夠傳遞藝術帶給你的喜悅,你可以想一想要怎麼讓別人也感受到這份喜悅,或許就不會有種「我得放下我對藝術的堅持來讓你買單」的矛盾感,這樣不僅能讓你的角色和思維切換得更快,也可以讓你變得更柔軟,而我相信只要一個人越有彈性,就越能跳脫二選一單選題的限制喔!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Hey,這是你想看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135 我的「 2021時間管理法 」:面對重複性高的大專案,你可以這麼做!

#135 我的「 2021時間管理法 」:面對重複性高的大專案,你可以這麼做!

今天我會和你分享四種我的 2021時間管理法 ,這四種會是比較不一樣的類別,而這些方法也是我這半年來有實際操作且都很喜歡的做法,如果說你日常中有每天都要做且為期比較長的專案,這些方法或許能夠讓你做參考唷!

同時間,我有一個大大大消息要跟你分享!那就是:

✨ 我要出書啦!✨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書名是「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這是一本分享個人品牌經營、設計思考和我個人故事的著作。我也想在這邊感謝你一路上的支持與收聽~要不是有你的參與,我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與可能,真的~真的~非常謝謝你 🙂

延伸閱讀:#18 有正職還有時間創業嗎? 5個你要知道的時間管理秘訣

2021時間管理法

收聽本集音頻: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2021時間管理法

我的四種 2021時間管理法 

哈囉我是 Zoey ,歡迎你回到佐編茶水間,今天這一集要分享我非常喜歡的內容:時間管理。大約從 2020 年的五月開始,我就一直被不斷湧現的工作給忙到焦頭爛額,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事情總是做不完、時間總是不夠用,我去年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被為期較長的大專案給綁著,例如:第一本書寫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第二本書也至少花了八個月。除此之外,生活之中也有許多進行中的瑣事跟計畫,這些事情並不是說你善用時間或不分心就一定能加速完成,很多時候他還會考驗你的環境、你當下的心理狀態、你昨天有沒有睡飽,或者你有沒有在心煩其他事情,而我也覺得自己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在嘗試新的管理法,以下四種方式是我最喜歡的新方法,我們先從第一個開始吧!

一、90/90/1法則

90/90/1法則是我從一位叫做 Robin Sharma 的作家身上聽來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指從現在開始接下來的九十天,你一早醒來的第一個九十分鐘,專注的做一件事情。

我大約是在去年的五月聽到這個方法的,那時我就覺得這個方法實在太適合我當時的需求了,我覺得對於寫書或者任何需要創意發想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就會覺得「我今天沒感覺」、「我今天沒靈感」或者「I don’t feel like it!」,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在運動、冥想、做瑜伽的時候都會發生。我們是人類,只要是人類都會有惰性,但拖延症從來都不等於你不用去面對這件事情,只是晚一點才面對而已。 當時我寫一本書的時間軸大概是一年,我可以繼續拖延,我可以拖兩年、拖三年,但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拖延對我的品牌、我的事業根本就沒有助益,搞不好還會打擊我對自己的自信和尊嚴,所以 90/90/1 法則有點像是自律練習,哪怕你那天沒有做事的感覺,或狀況不佳,就是九十天就好,接下來的九十天,第一個九十分鐘,專心做好一件事。

實際操作方法

我會事先設定鬧鐘,起床之後,我會先拉筋、喝水、上廁所、冥想,吃點小東西。所以我並不是一起床就超級嚴格的去執行,因為對我來說,我一定要吃早餐,不然我的狀態跟脾氣都會不太好,對有些人來說,他可能會需要動一動,所以先運動或許是比較適合他的方式,準備好後,我會先前置一下周邊環境,例如我會跟我先生說我要進行九十分鐘的書寫,所以我會鎖門,我會把網路關掉,反正寫書不用網路,我也會把所有在電腦上的分頁都關掉,應用程式關掉,如果想聽個音樂,我也會先放好白噪音,然後設定九十分鐘的鬧鐘,開始做寫書這件事情。

我覺得這個方法真的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而這件事情可能也很適合用在開始經營 Podcast 、經營社群、學習電商、練習畫畫、學語言,或者成就某一項新的技術上。現代人總是非常的忙碌,但又很想要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學習新東西,可是很多事情等到下了班再來做,時常會更容易遇到突發狀況而導致事情的拖延,因此,你或許可以在接下來的九十天試著提早一個半小時起床,你會發現,早起的時間真的能完成超多事情。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還是會遇到身體不適或必須打亂計劃的時候,因此,遇到身體不佳的狀況,我通常會在床上再多躺一下,多喝個水,或早上做一點緩和的運動再開始執行,有的時候,我也會把九十分鐘調整成一小時或半小時,但我會建議盡量減少這個情形的發生,如果你早上只有半小時,你就接下來九十天進行半小時的專注工作就好,不要有時候九十分鐘、有時候三十分鐘,這樣可能會影響到你的睡眠作息和工作心流狀態。

二、三/九/三 深度工作法

這是90/90/1法則的延伸方法,這個方法大約是到了去年八月、九月的時候,我除了第一本書還沒寫完之外,我又太貪心的接下了第二本書,同一時間,我們品牌內部又有課程的新內容要做準備,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沒有辦法去選擇哪一件事情最重要,因為每一件事好像都很重要,而且他們都有期限,所以每一天都需要有一些進度。

我創立了這個三/九/三深度工作法,讓我一天可以選擇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次執行至少90分鐘,做完一次九十分鐘,休息三十分鐘。

其實這個方式有一點像是番茄工作法,但我個人很不喜歡工作到一半被打斷,每二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的方式對我來說就有一點太短了,因此,如果你的工作是可以自行調配內容的,而這陣子你又遇到一些不是一天花八個小時就能把他們做完的工作,那或許我們用進度表的方式,讓每一件事都能夠前進,會是對現階段而言對你最有利的工作模式。

實際操作方法

在新的一年,有許多人會購買新的線上課程、買很多書、想要學很多新技能,或許你也可以用三/九/三深度工作法去選擇你一天要投資的三堂課或三本書,一次閱讀九十分鐘,然後休息三十分鐘,當然,這個數字絕對是可以自由調配的,你可以選三件事,一次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但我會建議無論你有多上進、有多想要學習,最好不要一次做超過三件事情,而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一次一件就好,就是第一個 90/90/1 法則。

但如果說你就是最近剛好有一些專案或有一些特別的課程是有時效性的或真的很重要,那或許你就能用三/九/三深度工作法來試試。另外我也小提醒一下,說是深度工作法,就表示他跟第一個方法一樣,是需要先去排除環境與事件的干擾的,你當下一樣就只能做這一件事情,不然特別去挑三件重要的事來做就沒有意義了。

#135 我的「 2021時間管理法 」:面對重複性高的大專案,你可以這麼做!

三、做二休一法:三天的份量花兩天做

意思是每做兩天工作,放一天的假。

分享一下這個工作法的前情提要,不然你可能會覺得說「我在公司上班,哪能做二休一」。大概從去年十月到一月初為止,我的生活出現許多除了工作以外的瑣碎雜事,例如幾個月前我們因為要搬家於是開始找房子、找完房子聯繫仲介,然後去看房,前陣子我們因為想要買車而也有去看車、試車、做功課,找到房子之後我們也花了好多時間整理、打掃、搬家,接下來搬到舊金山,我們又花了好多時間安置、到了聖誕節因為有一些家族聚會和活動,我們也必須挪出時間來配合生活上的待辦事項。因此,那時候我就發現,如果我繼續使用上面說到的三/九/三法則,我一天就至少會有六個小時都在工作,前前後後扣掉吃飯或休息的時間,就會變成生活上的任務無法好好完成,因此,我便開始嘗試用比較暴力的手法來用工作配合生活,那他就是做二休一的由來。

而這個做二休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我會用兩天的時間來做三天份的工作量。我覺得人類也是挺奇怪的生物,有時候用比較激進的手段,你會發現自己還是挺有爆發力的,時間或許硬擠還是會有,而工作效率也是,當你真的被很多事情壓到喘不過氣時,適時給自己一些刺激,也許你會發現這些事情真的能用更短的時間去完成。

實際操作方法

首先我會把接下來三天或接下來一週要做的所有事情先寫下來,假設我在星期三和星期六是必須要被迫“休假”的,那我會在第一個工作日,也就是星期一與星期四的時候,打開我的待辦清單,挑選我這兩天要做的幾件大事,將這幾件大事分解成一小件可以執行的項目,然後用星期一、星期二與星期四、星期五或星期日的時間將這些內容給做完。

所以這時候的我是沒有在使用三/九/三法則的,因為到了這個時期我的重要工作算是告了一個段落了,而工作的細節也越變越瑣碎,因此就適合用這樣的方式,如果你接下來幾週開始要忙過年的事情,例如準備年菜、約餐廳、打掃家裡等雜事,而你又還有自己的個人品牌需要經營,或許就可以試試看用這個做二休一法來挑戰一下自己的爆發力。但我必須說老實話,這個方式不一定適合長期使用,因為對於有工作的那兩天,至少我的情況是比較激烈的,工時通常也比較長,所以比較適合非常時期來執行。但是,我以前也有聽說過有一些人或有季節性的工作者,會選擇工作六個月然後去度假六個月,在有工作的那六個月就是很密集且強度也很強的工作著,而這個方式我直到現在都還沒嘗試過,或許未來有機會試試看再來跟你分享心得感想喔!

四、三道審核法

時間管理有分兩種,一種是管使用時間的方式,另一種是管時間用在哪些事。

以上的三種方法都是不同的時間使用方式,第四個則是去管理哪些事情真的值得花時間來執行,畢竟,無論你再怎麼會使用時間,事情很多就是事情很多,但在這麼多事情上,每一件事情都真的很重要或都有投資報酬率嗎?這就是需要你去檢視和篩選的。

三道審核法是我給自己的三個問題,他們分別是:

  1. 這件事一定要做嗎?
  2. 這件事情一定要明天做嗎?
  3. 這件事情一定要我做嗎?

當我在使用做二休一法的時候,看到很多代辦事項,就覺得要在兩天內完成這麼多事情,好想吐喔!那與其硬著頭皮逼自己衝刺,不如退一步斷捨離,謹慎的篩選你的代辦事項。

1. 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嗎?

這是一個會攸關到你的精神信仰、心態和價值觀的事情。

例如我們當時要從森林小木屋搬到舊金山,房子退租的時候就要掃乾淨再歸還,但老實說,屋主給我們房子的時候,因為已經很久沒有人住,所以積了很多灰塵也不是很乾淨,所以基本上我們只要把東西清空或吸個灰塵就好,但後來我跟我先生就覺得應該要清理得非常乾淨,這樣屋主對我們會留下好印象,如果我們保持聯繫或許未來可以再回去住,因此我們就把每一片玻璃和窗戶都特別擦乾淨,連紗窗都幫他清洗。不過這件事情我們之後和其他朋友提起,他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做到這個程度,我後來想一想也覺得我們有一點沒事找事做。

因此,有的時候這種原則跟心態或許會變成你的盲點,例如:你一定要架網站嗎?你一定要重新美化每一張照片嗎?這或許都不是必要的,換個角度想或者問問其他朋友,也許能幫你突破盲點,簡化工作量。

2. 這件事一定要明天做嗎?或者一定要今天、這個禮拜或這個月來做嗎?

這個問題是當我們越忙的時候就越要多問自己,尤其某些事情是沒有時效性的,有些事情他如果暫時先略過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可能也無傷大雅。

因此,這道問題會考驗我們的判斷能力,那我在判斷這件事情時,我會有幾個判斷準則,如果這件事是有時效性的,那當然他就必須要在明天或這週做完,如果這件事情是你不去做,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話,我也會把他分在應該要先做的事情裡,再來有時候幾件類似的事情一起做可以更省時,我就也會拉過來一塊做,例如我今天要錄音,那器材都架設好了,我就也會順便錄影,就算錄影這件事不一定要今天做,可是一起做比較方便就會拉在同一個分類。

3. 這件事情一定要我做嗎?

這是一個滿有趣的問題,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我,我們每一個人或許在某方面都會覺得說:但是我做這件事做得比較好、比較快、比較美,可是我覺得這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領導力課題,我們一定要學著將權力下放,試著讓員工或家人有更多的決定權,或許也能讓他們感到更有責任感或更有參與感,久而久之,他們或許就能做到你的期望值,甚至做得比你更好。

和你分享一個好笑的例子,之前聖誕節的時候我們就有準備禮物和卡片給身邊的親友,在包裝的時候我就一直覺得我先生很不會包包裝紙,就包得很醜,所以我就一直說這些禮物給我來包,後來我就一直看到自己的代辦事項有包禮物這件事,我就捫心自問,這件事雖然一定要做也一定要明天做,但是怎麼說,我都找不到一個一定要我來做的理由,因此在非常時期,或許其他人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完成這件事,或許其他人沒有比你更熟悉這件事的做法,但如果你不願意為這些堅持做通融,你會獲得的就是更多的代辦事項和更少的時間。

2021時間管理法

 2021時間管理法 重點整理

  • 90/90/1法則:適合讓你用在有一件需要你全心全意投入的大事上
  • 三/九/三深度工作法:適合有多個重要專案必須同時都有進度的時候、有多項課程和技能想要學習的時候,或者你也可以把這三件事情分類成工作、個人、家庭,每天花九十分鐘來各別投資這三件重要的人生基石上。
  • 做二休一法:適合用在工作繁忙但同時又有許多生活雜事的時候,尤其快要過年了,可能更容易碰到蠟燭兩頭燒的情況。
  • 三道審核法:當你事情多到忙不完的時候,可以退一步想想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做?為什麼一定要明天做?以及為什麼要你做?

其實今天做完這一集的內容,我心理突然很感慨,因為覺得當現代人其實滿累的,我們一直尋找可以讓我們做更多事情並把事情做得更快的方法,但是,我們真的需要做這麼多、做這麼快嗎?這也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議題,在接下來這一年裡,我也希望你能時常提醒自己或詢問自己:

你不斷提高效率和學著破解方程式,究竟是為了什麼?

也許你能發現一些你遺忘已久的答案也不一定唷!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Hey,這是你想看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季度報告2021 Q1】個人品牌經營技巧: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

【季度報告2021 Q1】個人品牌經營技巧: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

Hello,我是Zoey,理想生活設計的創辦人和佐編茶水間主持人,目前是一位全職經營個人品牌的在家創業者。又到了我們的季度報告時間了,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我經營個人品牌快三年的心得感想、我這一季與上一季給自己的目標檢視、2020年的目標檢視和未來規劃重點。如果你是一位自媒體經營者,或者想知道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相信今天的內容可以為你帶來一些參考價值唷 ☃

延伸閱讀:想擁有個人線上事業?首先,你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品牌Idea(影片教學)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如果你對我的經營規劃和心得感興趣,每一季我都會做個總結與檢討,看看我設定的目標是否都有達成。這裡也幫你做了統整,紀錄我先前寫過的所有內容:

【2018 Q4】創業三個月的REVIEW&Q4的計畫
【2019 Q1】 創業半年的心得 & 2019年的整體計畫
【2019 Q2】從一無所有到穩定持平,創業9個月給我的感悟
【2019 Q3】從不離職創業到七位數營收:創業一年的心得感想
【2019 Q4】 全職經營自媒體 :真的出來吃自己,離職創業後的心得
【2020 Q1】為什麼做「自媒體」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2020 Q2】經營自媒體 邁向2年,個人品牌為我人生帶來的3大轉變
【2020 Q3】自媒體順利活兩年,5個必須要掌握的 個人品牌經營之道
【2020 Q4】自媒體經營者如何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季度報告2021 Q1】個人品牌經營技巧: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

2020 Q4 的目標是否都有達成?

老樣子,我們來核對一下上一季的目標是否都有達成。

#1  Dream To Goal 人生設計思考課 ★★★★★

上一季,我們大約從九月開始就重新調整 Dream To Goal 線上課程的內容,並且在十一月與十二月做完銷售和授課,這段時間真是感謝團隊的支持和協助,這套課程賣得很成功,我們一樣有非常棒的銷售成績,而這次也嘗試用了比較不一樣的模式(例如請客座講師授課、洽談廠商贊助⋯⋯等)都是加入一點新的元素到舊課程裡,讓新學生覺得有賣點,也讓舊學生覺得很新鮮,因此這個目標我給五顆星,非常的滿意 <3

 

#2 Brand Your Life 線上同樂會 ★★★★★

我們另一套課程 Brand Your Life 原本應該是每年都要有一場現下的實體同學會,然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我們便將這個活動轉為線上進行,並成功地舉辦了一場為期四小時的線上活動(小崩潰~)

這是我第一次主持與舉辦線上活動,因為有涉及到餐飲、報名機制、獎品寄送、流程安排、講師邀約等細節,所以整個專案也是超出我意料的大QQQ,但是!這個活動最後因為團隊夥伴的幫忙,也讓我關關難過關關過,我們克服的技術型障礙(Zoom會議室、臉書視訊圈)以及廠商物流障礙(出貨出包,緊急配送),一切都感謝老天和小夥伴們,真是太愛你們了,這個專案我自己也大滿意,給五顆星!不過今年,我們一定要辦實體的啦 >_____<

 

#3 寫完第二本書 ★★★★★

我寫完第二本書了,真心覺得自己很棒,嗯。(哈哈哈)

其實我一直都是一個做事滿快也很有效率的人,不過,我也從寫書這件事情上發覺,有些事情是快不來的。雖然第二本書順利在截稿日前寫完了,但我之後應該還是會花很多時間修改和調整,也希望能夠在今年五月與你分享我的第二本關於遠距工作的書 💜

延伸閱讀:五本讓我在2020年 改變人生的必讀好書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2021 Q1 目標

現在,我想花一點時間分享2021年第一季我最主要的幾個 Focus:

一、重建團隊,尋找新夥伴

非常難過的消息~我們的社群行銷兼助教班長 Kuma 因為來想要往新創圈的領域做嘗試,所以未來決定變成偶爾Case by Case的顧問,往好的方面想,其實我自己也很祝福員工夥伴能夠因為我的影響而更知道自己的理想生活為何。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男友,有些人或許被這樣的樣貌和文化給吸引了,但真正交往後,才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亞洲的人文與價值觀(這什麼奇怪的比喻啦!)而無論如何,一個人有明確的目標和對未來的期許,我們就應該要盡全力支持和協助他達成他理想生活,畢竟這就是我們品牌的 Theme。

因此,這一季我們哀傷地與夥伴道別,但同一時間,我們其實也有在釋出徵人的消息,如果你有行銷或創業相關的背景,並且對個人品牌的營運感興趣,也很歡迎你來申請這個職缺。我相信Q1的一大重點就是找到合適的夥伴並順利On Board和培養默契囉!

 

二、養精蓄銳

對於上一季的目標和檢核,我都簡單表示滿意並輕描淡寫的帶過,但說實話,我覺得自己真的是超累而且已經被榨乾了(😭)每年年底其實都是我們的銷售旺季和課程活動很滿的時候,在處理這些重量級專案的同一時間,我又因為趕書而不斷的輸出,這讓我覺得很像是小孩生完,體力和元氣都尚未復原,(講得好像自己生過小孩一樣?)且一直有種還沒回血的感覺。

對於像我這種工作狂而言,「放假」都是嘴上說想要,身體卻不聽使喚一直持續工作著,而這也讓我決定,我必須在Q1的某一個月讓自己放空放假並重新補血,因此我特地把這件事情放成「事業上」的目標,若不補血,事業的成效也不會好到哪去,所以接下來這一季,請讓我放大假吧!

延伸閱讀:突然沒動力什麼都不想做?試試我的終極四部曲 — 改善倦怠低潮&重新上軌

 

三、調整內部技術系統

再來第三個Q1的目標算是一個(對我來說)羽量級的目標。我決定在休閒養身之於,把那些不斷 Pending 的小事情做一做,例如說網頁文章裡的某個 Bug 一直說要改但都沒有改啊,或者是官網的關於我要重新更新,Podcast 的 Apple摘要需要微調,臉書粉專的介紹需要更改等等,以上這些都是非大專案的小Task,讓我能夠在休養時感覺到自己好像也不是完全耍廢,但工作量又不會太重,順便把這些日子累積下來的工作項目清空。

延伸閱讀:社群行銷:何謂高含金量的內容炸彈&如何使用?6個臉書吸粉秘方

2020 Business Plan Review

再來,我想要非常赤裸的討論我在2020給自己的事業規劃並為自己做檢討。2020的規劃出現了一種「過了半年好像就完全忘記」的現象,當我從五、六月開始把寫書作為目標之後,我幾乎是完全忘記自己曾經寫下了這些重要的目標,而這也讓我重新思考做目標規劃的意義和需要注意的重點,這個我們待會兒會聊到。

一、年營業額成長2倍 ★★★☆☆

算了算 2019 年的總收入和 2020 年的總收入,我其實有做到幾近於兩倍的業績,然而,我對這個目標非常不滿意。我一直在回想:「那個時後寫下營業額想要成長兩倍,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啊?」然而,我怎麼想都想不起來那時到底在想什麼,而這也讓我發現,自己在一年前還停留在「結果型」的目標設定思維裡。

「今年的業績是這個數字,那明年至少要翻倍,後年要三倍,接下來就要指數型成長!」這樣的目標設定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或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許心裡只是覺得:「就是要不斷追求進步啊!」但追求進步的背後或許也有一個你看不見的盲點或沒察覺的恐懼。

老實說,我覺得今年在演算法大肆虐的前提之下,我們在後半年的銷售業績明顯下降,還能夠做到將近兩倍並且沒有退步,已經非常棒了。但是我就一直回頭問自己:「Zoey,你當初在想什麼?兩倍這個基準點到底是哪來的?後續也沒有任何仔細擬定的商業計劃,那這不就跟追求讚數、追求訂閱數是一模一樣的行為嗎?」

因此,我會回去好好檢討自己做 KPI 的方式,而今年的我在設定年度計畫時,也會仔細避免「結果型目標」,並聚焦於「可行動目標」。結果型目標有許多外在因素的牽制(如市場波動、演算法)有時候,你得到的結果跟你到底有沒有好好努力,其實並沒有直接性的關聯,但你很可能因為看見自己沒有達標就不斷譴責自己,也打擊了自信心,或許,我們都應該將目標聚焦在「可以由你掌控」的行動上,行動能帶出什麼樣的結果?沒有人曉得,但或許就是因為這些行動,你就能意外獲得超乎預期的結果。

 

二、從2C進到2B ★★☆☆☆

同樣的,這個目標也在開始寫書之後就有點不了了之了 😢 原先希望能夠以 C:B 四比一的比例前進,但後來因為沒有持續關注,我就也沒有追蹤是否有成功進軍到2B的世界裡,雖然最近開始有受到商業雜誌的採訪,也有接到一些企業內訓、校園演講的邀約,但很多機會都因為疫情無法回台而婉拒了,因此,很直觀地說,我覺得這個目標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今年在這個目標上,或許還是會持續努力,但也保持著順其自然的心,重新問自己設定這個目標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塊拼圖究竟是否是我未來想要前往的方向?現在的我還沒有非常肯定的答案,因此就靜觀其變等待最適合的機運吧。

 

三、影響力的擴大 ★★★★☆

去年的我希望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希望有機會到 TEDx上演講,或者有出書、上電視等機會,而非常開心的是,我的確在去年寫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因此達成了這個目標,給了四顆星。

而只給四顆非五顆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覺得自己去年的運勢還滿好的,我有乘上 Podcast、自媒體、個人品牌的浪潮,因此對我來說,我會覺得這個情況比較像是「因為這個產業紅,所以我也跟著紅」的感覺,而不是因為我自己的某一項專業或研究有成果,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什麼的。

當然,我覺得很多成名的契機都會與當代潮流和時機有關,不過我還是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在沒有任何市場助力的情況下得到肯定,這或許也會成為我接下來的期許吧。

延伸閱讀:我如何創造自己的第一份被動收入?在網路上創造個人資產的3種管道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2021 年度目標

有了上一年度的目標檢討後,現在一樣要來訂製今年的 KPI 了。但是在制定目標之前,我想要把 KPI 改成像是「Theme」的主題概念,我個人認為,有關鍵績效指標表示你有衡量自己做的好不好的一套制度,在某方面來說,的確是一件好事,尤其以企業來說,一間營運好且健康的企業,勢必有穩定且向上成長的營收,滿意度提高的消費者回饋,或者組織文化討人喜歡⋯⋯等等,但在一人公司的自媒體經營中,你可以為自己設定營業額目標、滿意度百分比,可是回過頭來,假設你沒有賺到理想中的數字、沒有達到你期望的客戶滿意度,你就是一個不好的自媒體經營者嗎?你就是在做一個失敗的個人品牌嗎?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

關於個人品牌,因為主軸都會以「你」為核心來營運,因此,你到底做得如何?我相信只要你捫心自問,都會有明確答案。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覺得用字面上的數字或硬是開出指標來做樣子,就會出現一種「騙得了觀眾,騙不了自己」的情況,如同我一樣,如果2020年的年度目標對我來說真的真的很重要,我相信我不會在上半年過完就將其忘的一乾二凈。

因此,對我來說,我覺得與其設定關鍵指標,不如設定年度主題,有了你覺得好玩、合適的主題,那你做每一件事情時,似乎都會停下來稍作思考:「這個合作案或新專案跟這個主題有沒有一致、有沒有對齊?」,在如此 Mindful 的前提下,我相信你一定會更潛移默化地朝你想要的關鍵指標前進,但又不會被關鍵指標給限制了可能性。

現在,拉回來分享我的 2021 年度主題,我將它分為三個方向,分別是向內、向下、向外。

第一主題:【向內】重新學習,補充知識

除了寫完兩本書覺得自己的 Know-How 快要被榨乾了之外,經營自媒體快要三年,我其實也明顯的感受到我的輸出(Output)是多於輸入(Input)的,因此,今年我真心想要放慢腳步,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學習新知識,或者重返校園,讓我能內化更多養分。

也因為向內和學習會變成今年的最重要主題,我覺得在未來的任何合作或任何機會上,我會先思考「這件事能不能夠讓我學到東西?」再來思考這件事能不能為我的品牌帶來流量、帶來金錢、帶來機會。而這其實也可以成為未來的關鍵績效指標,它雖然不是一個有數字基準的結果,但它也可以被判斷、被衡量,重點是符合核心願景。

 

第二主題:【向下】內容深化,深度輔導

隨著 Podcast 和個人品牌在台灣的蓬勃盛行,我也明顯感受到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品牌的曝光都不如從前容易。但,這就如同 Facebook 廣告一樣,雖然競爭激烈,可是產業的興起也能帶起大眾化市場,也絕對不是說競爭激烈就不要競爭,而是要換個聰明一點的方式競爭。

因此,今年的第二個主題,我決定將整個品牌的定位更深化,並且對學員做更深度的輔導。例如說,我以前認為自己的品牌在講「理想生活設計」,而生活要理想,個人財務也會是一個重要議題,因此雖然我個人是沒有特別鑽研理財知識,但我會邀請相關的講者來做分享,但今年,我可能會把更多的重點放在品牌經營與人生設計這兩大種類上,把這兩塊做得更精,並放掉一些只能蜻蜓點水的主題。

另外,在這幾個月的品牌經營過程裡,我發現自己非常享受做一對一品牌健檢報告的服務,這套服務是一個專門為 Brand Your Life 學生所設計的品牌分析,可以更細節的看到學生的品牌狀況,用像是醫生的角度一一檢視每一塊品牌細節。所以,今年我其實也有在思考或許會花更多力氣(或對外向大眾開放)這種品牌健檢的報告服務,讓我可以站在第一線更直接的輔導學生,也或許,我們會開始嘗試這種學院制或集訓制(八週自媒體集訓工作坊)等形式,只要符合「內容深化、深度輔導」的這個主題,都有可能是我今年想要嘗試的方向。

 

第三主題:【向外】拓展渠道,跨界領域

第三重要的主題是向外拓展曝光的渠道並且嘗試跨領域的合作。我個人認為,個人品牌和自媒體一定肯定絕對會是未來的趨勢,每一個人或許在未來基本上都會有三份斜槓工作,而個人品牌也變成國民的一種基本標配(例如你自我介紹時不會再使用自傳,反而是為自己下三個Hashtag),而你去求職時,面試官第一個也是看你自營的粉專和 IG 做得怎麼樣。

基於這個原因,再回頭來看我的品牌,我認為自己這兩年確實都在針對「已經有自覺且想要改變」的觀眾們。這些觀眾就是因為察覺對生活的不滿、對於時間空間的渴望,才會來主動尋找遠距工作、自我成長等內容,但對於大部分的民眾,他們會許都還是卡在僵化的固定思維中,生活不上不下但也沒有特別想要改變的動力,直到產業巨變(例如工作被機器或被後輩取代)或突發狀況(疫情而被裁員、身體出狀況)才發現這時候要做轉職或要做其他的人生規劃,真的是難上加難。

因此,我期許接下來的一年能夠花更多時間尋找對外演講的機會,這些機會如果能夠跨領域、跨產業是最理想的,在未來,或許一位書法老師、驗屍官、清潔人員都需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來為他的生涯與職涯做更好的記錄和規劃,而我也希望「理想生活設計」這個理念可以更廣為人知,廣泛使用,突破同溫層。

延伸閱讀:寫給不想坐辦公室的社會新鮮人 – 成為遠距工作者必備的5個軟實力

所以, 一人公司如何為自己設定KPI ?

如上述所說,我認為無論是一人公司、把個人品牌當副業或者是企業制定目標,我們都需要避免把 KPI 當作「終點線」。對員工來說,也許他有實力做到一個月 100萬的業績,但因為公司只訂 80萬,他就不會去挑戰超過 80 萬的數字,這個現象也可能會發生在自媒體經營的身上,如果我們給自己定「每週都要產新文章、每個月都要有100個以上的新訂閱」,那到後來,我們可能就是為做而做,騙的了別人,真的騙不了自己。

因此,2021年我給自己的課題就會向內探索。數字、成就、名聲都是結果,有好的結果的確能 Cheer you up,但如果你每做的一個決定和每踏出的一步,都能非常踏實且明確的知道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那結果或許就只是附加價值,若是如此,花決大部分的精力盯著附加價值,是否是最聰明的方式呢?

2020 帶給我非常多的感悟,也難以在三言兩語之間道盡,這段時間我會好好休息的,也期待未來能利用自己的小力量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收穫。

讓我們一起為新的一年努力吧!

Zoey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