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Sep 12, 2021 | Podcast , 有意義
當 我們聽到有關創業、開公司的故事時,我們通常都只能聽到片面的結論或光鮮亮麗的結果,這些結果可能會是多少的營收、多大的市場、多成功的人脈、多厲害的成長等等,但是,在整個創業起起落落的過程中,那些讓我們跌跤、受挫、感到沮喪的經歷,或許才是最滋養我們,使我們 心靈富足 的禮物。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會和你分享來賓 Jason 他在成功和失敗的創業與求職過程中,所悟出的心得點滴。我們這一集也有做一個精簡的影片版本,如果想要看有字幕的影片內容,也歡迎你下滑觀看。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個人品牌,或是你對自媒體經營感興趣,我現在開放了一套四天的免費線上課程,在這四天裡面,我每天會用約十分鐘的影片,和你分享經營品牌常見的錯誤、品牌變現的方式,以及如何打造熱情、創造價值,如果你想要領取課程內容,請立刻點選此連結 ,那麼我們課程裡見囉!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 :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 Jason 賴俊龍:Facebook 粉絲專頁 、Instagram 、Podcast節目《高維修男女》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168 心靈富足
馬上開始 >> 00:00 – 節目開場與單集概要
Jason 賴俊龍目前是一位創業家、演講者、Podcaster、鐵人三項運動員,也曾經是三立電視台 《 週三愛玩客 》 旅遊 行腳節目的 主持人。Jason 經歷過與夥伴創業的呼風喚雨,也嚐過週轉不靈而必須收掉生意的苦澀;在人生的低潮期,他回到自己最舒服的安全港重新做回辦公室職員,但又在信心再次累積起來之後,再次開始一場全新的創業。在這段歷程中,Jason 在自己創業、回家接手家族企業,以及到其他的公司做職員這三者之間來回轉換,而在我們今天的節目中,我們也會用聊天的形式,和你分享 Jason 有趣的人生甘苦談,歡迎你一邊做家事、一邊通勤、一邊將這一集的內容放在背景音樂陪伴你。
馬上開始 >> 03:51 – 請 Jason 和我們簡述一下你的經歷,以及你現在在做些什麼呢?
大部分人會是從公眾角度認識我,因為曾經主持過外景節目,也上過一些節目,平常也會受邀演講或是參與像這樣的訪談,正職的話,我目前創業的公司是做產品設計與企業顧問。另外一部分人認識我是透過我的社群媒體,社群有比較多我運動、戶外活動的分享。我真的算是一個蠻多斜槓的人,大部分參與的事情都跟人有關,不論是專業或是私人領域,都跟人脫不了關係。
馬上開始 >> 05:22 – 能不能跟我們聊聊你之前在國外唸書,決定去中國創業的這個歷程?
我從小在多倫多唸書,求學過程中跟大部分留學生一樣平淡,不過大學畢業時有個小插曲,我本來想留在北美工作,不過不太干涉我人生的爸爸,建議我先回台灣服兵役,以免未來兵役問題變得麻煩,所以後來我就真的先回台灣了,雖然最後發現因為法律更改,我當時是不用服兵役的,不過之後我也就留在亞洲工作與發展。
至於為什麼去中國創業呢?我最初其實是在中國工作,剛好一個長輩在中國有些生意,認識我後就邀請、鼓勵我可以投入另一個生意,我覺得我以前是個 Yes Man,對幾乎所有的 Proposal(提議)我都會說 Yes,所以這個我就說了 Yes。
我的想法是,當你無法深入地了解某件事情你有什麼選項,或是他的底層資訊,我就會順從心裡的聲音,一旦確定要,我就會盡快投入,並覺察我喜不喜歡、可不可以、能不能承受接下來要付出的代價,因此我就離開了上海的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在這邊我稍微回饋了一下,覺得年輕的時候都像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其實蠻好也蠻懷念的。)Jason 則回應我,「我們就像是一台空拍機,高度越高看得就越廣,不過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Say No 不代表害怕或懦弱,越長大越懂得拒絕,其實是代表我們越能集中資源在值得花的領域。」
在這邊也跟你分享 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說過的話:
「成功人士與超級成功人士的差別在於,超級成功人士懂得對絕大多數的事說不。」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ful people and really successful people is that really successful people say no to almost everything.”
創業初期我就找個朋友一起,我們整天窩在小公寓中,我們的服務是管路設計,所以客戶通常是化學公司、實驗室這些企業,生意其實不錯,也有談到幾個大的企業客戶,台灣人在中國那時候還有優勢,各個城市也還在建設中。那為什麼最後會收掉呢?背景說明一下,在公司中我朋友負責設計,我負責營運與銷售,我犯的最大錯誤是,我很不擅長、不願意,甚至是很抗拒去收「應收帳款」,跟我的性格和經驗都有關係,這讓我們公司逐漸面臨週轉不靈的問題,我後來花越來越多時間去籌錢,一直到真的見底情況,我才會去跟客人收款項。
但是因為這些客戶企業規模都很大,而且他們畢竟還是客戶,所以經驗不足的我,不知道如何在談判桌上踩穩立場、為自家公司爭取最大利益等等,我在這些談判過程中,都在一開始就讓自己趨於劣勢。最後擊垮我的是,這些事情一點一滴完全消磨耗盡了我的熱情、我的精力,當時也不曉得如何以及該向誰求助。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去看這件事情,我發現我內心的聲音是「我想回到台灣」,我之前在多倫多唸書、畢業後短暫回台灣,後來又到上海創業,我沒有給自己足夠多的時間留在家鄉,這後來也許在潛意識中,成為我抗拒留在上海的一個原因。
隨著年紀增長,我現在會覺得,所有的事情真的都是你想不想要,跟你願意花多大的力氣去做而已,外在的條件都只是參考,當初如果我真的想繼續把公司做起來,我依然可以去找方法、找資源,但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不想要而已。
馬上開始 >> 20:08 – 對於曾經創過業的人,要再次回到職場似乎會覺得有點困難,而你卻願意做出這個像是降級的決定,跟我們聊聊當時的心境轉換
我那時候的狀態就是身心俱疲、燃燒殆盡,並且對於自己是否合適創業感到非常懷疑,所以我就決定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有固定收入,當其中一個小職員。我還記得剛得到這份工作的安全與滿足感,這份工作也帶給我兩種慰藉:(1) 讓我留在家鄉,可以隨時與家人、朋友相聚 (2) 這份工作帶給我一種安穩、安定的感覺。
馬上開始 >> 24:22 – 離開職場後你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和我們聊聊這段故事。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沒有選擇馬上接手家業?
成為職員的這份工作待了兩年後,我的老闆離開了,我則被升為台灣區 Head,他離開的這件事情,讓我萌生了再次創業的念頭。
會選擇再次創業是因為,我那時剛好買了一棟房子,發現自己把所有錢去付了頭期款後,手上的現金不夠裝潢與入住,所以驅動我開公司的其一原因是,我意識到當別人員工賺錢可能對我而言太慢了,不過我心裡也是真的想再次創業,算是重新預備好我的狀態了,於是就第二次創業了。
我爸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分開,爸爸後來有再組一個家庭,我明白這些是我的家人,可是這個地方不一定是我的家,所以當初就沒有考慮馬上繼承家業。即便後來回到我爸爸的公司幫忙,我也是以一個「專業經理人」的定位在這裡任職。
馬上開始 >> 38:56 – 對於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刻板印象和標籤,你如何調適?
我其實沒有不喜歡別人幫我貼標籤,我認為標籤是中性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的時候別人幫我貼上「人生勝利組」的標籤,會覺得我的意見更重要,因為我是一個重要人士,這是標籤帶給我的幫助。就我而言,貼標籤本身就是一種 trade off(交易)行為,會有好處,但也會需要付出一些代價。
這跟我的成長背景有關,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觀察到,很多人看我的眼光跟我經常跟我自己的認知有很大的落差,所以我已經習慣了這件事情,我不會被別人想像中的我不一樣時,覺得被冒犯、不尊重或是委屈,我只單純覺得你就是還沒有看到,或是你永遠也不會看到,但是你是你、我是我,別人看到的你也許也是幫你拼出更完整的你。與其想要修正別人看你的眼光,不如去把這一切更囊括在你的整體形象,會更自在。
馬上開始 >> 42:57 – 你有許多不一樣的身份及工作,能不能分享你在日常中是如何平衡與切換的呢?
我目前除了手上兩家公司,另外也有擔任兩家公司的企業顧問,時間大致上是一週兩天給擔任顧問的公司,其他三天是給我自己的事業。在這當中身份與角色不斷切換的兩大重點:
1.我從 Yes Man 變成了 No Man,現在對許多事情預設的回應通常都是 No。
2.我需要更多時間 for myself,我需要思考、休息、放空與彈性的時間,因為每種角色都可能會有意外的事情,需要預留 buffer。
時間安排還是回到「優先順序」這件事情上,大部分的人很不習慣改變,包含選項或是模式等等,但對我來說,不斷思考「優先順序」已經成為我的習慣,我已經很習慣思考行事曆、待辦事項,不斷問自己重要性是什麼,什麼是我想要的、什麼是我可以不要的。
馬上開始 >> 46:13 – 你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呢?
我認為的理想生活是包含三種層面的自由:財務自由、健康自由、心靈自由,我也是一直在追求這三種自由的平衡,擁有很好的身心靈的狀況,同時有足夠的資源去做想做的事情,去幫助你想要幫助的人事物。
📍【重點整理】 #168 心靈富足
#1 隨著年紀增長,Say No 代表我們能把時間與資源放在更值得的地方,懂得篩選也是一件美事。
很多人會說,年紀越大越怕事,年紀越大越怕死,其實,這只是因為當我們看得多、當我們人生歷練更豐富之後,我們有更多的 Data、更多的線索去判斷自己是否喜歡一件事情,以及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去投入。所以,Say No 不一定代表是害怕或者懦弱,而是我們會有更好的評估,想要把時間和資源放在更好的地方。這就像是一台空拍機的高度變高時,你看到的角度更廣、更遠,你對於醜陋、美麗、對錯好壞的觀點可能也會有所改變,因此,不要害怕去「說不」,懂得挑惕、懂得為自己篩選,也是一件很美麗的事情。
#2 創業的隱藏成本:催收應收帳款消磨熱情與信心。需要的時候,回到職場受僱兼休息也沒問題。
Jason 提到,在他自己初期的創業經驗中,他做錯的一件事情,就是抗拒去談錢、要錢,很多時候,倒不是因為公司做不好、生意不穩定而必須關閉,反倒因為這些人情壓力消磨了自己對於創業的熱情,所以當你在創業的時候,千萬別忘了這些隱藏在細節中的成本,他或許不會是立即出現在帳面上的數字,而是精神上的消耗。Jason說,後來的他其實非常開心能夠回去做辦公室職員,那種安穩、踏實的感覺,反而讓他重建自己的自信,再次回到創業的領域。因此,如果你自己出來做個人品牌、做微型創業不是很成功,其實我認為不用硬撐,回去公司上班或許也是一種休息,亦能夠排解你內心對於經濟的焦慮,你不一定要把它想成一種降級的選擇,休息,就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呀。
#3 接手家族企業不為人知的 trade off:主管即長輩,談福利傷感情或是難以啟齒。
Jason 自己也有家族企業的接手經驗,雖然我們一般人不太有這樣的機會去接家業,我們可能也會很羨慕有些人可以不用出去工作,只要幫忙家裡就不用擔心錢,但其實,與家人工作也有一些外人看不見的隱形成本,例如你難以去跟其他的同業或競爭對手合作,與長輩談到薪水、假期、福利都是難以啟齒的話題,甚至在休假、加薪等條件上都有各種無解的限制。其實我以前也是一個會羨慕有家族事業的人,但在整個對談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拿自己的條件跟其他人比較,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才是讓自己內心富足最好的方式。
📍 【本集結語】 #168 心靈富足
非常感謝你收聽這一集的節目,雖然我們今天的結構比較鬆散一點,但我覺得這次的訪談就像是兩位朋友在聊天,也可以揭開我們對於「人生勝利組」的迷思,不知道你或你身邊的朋友是否也在創業、接家業、或者在外面上班之間游移不定呢?歡迎你在底下留言,和我分享你聽完這一集的心得跟想法。
📍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Sep 5, 2021 | Podcast , 有錢
我 們現在身處在一個非常有趣的極端時代,也就是資訊爆炸與注意力稀缺同時並存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和微網紅在網路上發聲,但大眾對於資訊的吸收和負荷卻越來越有難度。因此今天,我們邀請到《 極度吸睛 》的作者曾培祐來與你聊聊抓住眼球的精準表達力。
曾培祐是一位資深講師,除了長期做企業、校園演講之外,也曾獲得電視節目「我是好講師」的獎項,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會跟你聊聊說故事的要領,包含怎麼去找到成就感、如何使用角色切換和轉換資訊來源抓住眼球,以及如何去衡量資訊負荷量的多寡。無論你是要求職面試、上台做簡報、和客戶 Present idea、直播銷售或做線上演講,開場吸睛和持續吸睛一直都是個蠻有難度的技巧,而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對於這個技能的需求也日漸劇增,相信今天這一集不只能讓你學到許多實用技巧,更可以讓你立即使用、立即練習!
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由於這集內容乾貨滿滿,特別是關於台上吸睛技巧來賓有非常多精彩分享,全部收錄在文章中會太多內容,因此我們特別協助整理了一份 PDF 講義彙整這些部分,包含來賓受訪中提到的吸睛四招技巧與金句整理,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 :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 曾培祐:Facebook 粉絲專頁 、Instagram 、Youtube 頻道
🔸 《極度吸睛》實體書連結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167 極度吸睛
馬上開始 >> 00:00 – 節目開場與單集概要
馬上開始 >> 02:36 – 如果要為自己下三個關鍵字,你會選哪三個關鍵詞(Hashtag)?
愛古人:每一年都會找一位古人作為學習的重點人物、榜樣,因為跟古人學習,時代相差久遠,不會去跟他比較或是自我批評。
說書人:連續五年,每個月都開一場讀書會說一本書,在全台灣北中南到處跑。
一個人:因為成為個人工作者已經很久了,也蠻喜歡這樣的模式。
馬上開始 >> 06:14 – 老師你是在什麼時候發覺自己對於「說故事」情有獨鍾?背後有什麼啟蒙故事可以跟聽眾分享的嗎?
由於我家中是務農的,父母都很忙碌、早出晚歸,回到家也已經很累,但我從國小時期就很喜歡跟他們分享學校發生什麼事情,但他們都眼神放空、看著電視,根本沒在聽。 因此為了讓我爸媽願意聽我分享,我開始培養說故事的能力,練習換一種方式說,讓我爸媽有共鳴,把一件事情說得有趣、吸睛,讓父母專注聽我說話。
馬上開始 >> 11:36 – 你從「愛說故事」到「演講講師」其實也是把興趣變成事業的一種轉化,能不能與我們分享這之間的歷程?
我認為能不能把興趣轉化成事業很重要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從你做的這件事情中得到「成就感」,沒有的話就很容易放棄。
我的運氣還不錯,因為我國小就發現我很喜歡講故事,所以大學我就讀歷史系,每到寒暑假我都有機會去帶國高中生的營會,教國高中生歷史,我看著那些國高中生,從一開始兩眼無神到後來兩眼發光,就讓我在站講台這件事情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也有動力持續走下去。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情時,別想著以後會變得多厲害、有多大的願景;而是先思考:
我可不可以趕快有一個小舞台,讓我去實驗看看、面對我的受眾、得到他們的回饋,並且從中觀察我會不會得到成就感?
如果不會有成就感的話,可能是我能力還不夠,但也有可能我得到了成就感,卻發現這不是自己喜歡的,這也是一種收穫。但不試試看你不會知道,因為同一件事情對一個人可能會有成就感,對另一個人卻不會有。
我鼓勵你對某件事情有興趣後,就趕緊在小範圍中試驗能否轉化成事業,因為我們寧願後悔也不要遺憾。所謂後悔,是做完後後續可能方法或是時間點等等,但遺憾卻是沒做某一件事,讓自己往後不斷回想如果當初選擇不同,結果是否會不同,這是遺憾。
馬上開始 >> 20:54 – 和我們聊聊《極度吸睛》這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為什麼選擇現在出版這本書?
這本書除了收錄52招吸睛招式,後半段我還收錄許多原理與元素,你只要掌握後,就可以自己創造520招吸睛招式。
至於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出這本書?因為現在課堂、會議、工作中,使用電腦、手機等3C科技產品已經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這個時代是一個分心是稀鬆平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很多老師對於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其實是很徬徨、沒有方法的。
所以我在書中就統整了我自己摸索出來、或是曾經上課學習過的教學/吸睛技巧,提供給讀者們學習使用。
(我們特別幫你準備了一份整理好的 PDF 講義,包含講師受訪中提到的吸睛四招式與金句整理,歡迎你立刻下載搭配節目觀看唷!)
馬上開始 >> 27:43 – 與我們聊聊「持續吸睛」的這個主題。在一個時程比較長的演講教學或會議之中,我們要如何讓聽者持續有興趣?請分享你最喜歡的一到三種方式
我先以演唱會現場舉個例子,連演唱會這麼熱鬧的場合,如果曲風都很一致,又是比較偏慢版、抒情類的歌,我就有遇過我朋友都在現場睡著,所以通常演唱會會安排一些橋段像是:找神秘嘉賓來串場/合唱、播影片,或是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橋段、丟丟海報、跟歌迷們聊聊天,這個方法就叫做
轉換資訊來源:每轉換一次,就可以把聽者的注意力重新集中一次。
至於台下專注力持續多久是極限呢?這可能沒有一個固定值,根據不同族群有不一樣的答案,比方說 TED 認為是18分鐘,國小教師認為是8-15分鐘,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都不一樣,所以不管在什麼產業、什麼樣的上台情況,你應該要去觀察大概間隔多久,你的聽眾會把做筆記的筆放下來,把手機拿出來看,開始分心了,那個時間點大概是幾分鐘?你開始要去記錄,每到這個時間,你開始就要 轉換資訊來源 。
我也分享假設現在是商業簡報的場合,不太適合太活潑、也不能點其他人起來發言,你可以讓聽眾他們在自己內心進行自我對話,有以下幾種轉換資訊來源可以使用的方法:
#1 投票 :「各位,這五個產品,如果是你,你比較 prefer 哪一個?為什麼?如果你五個都沒有要選,會議結束,你可以來找我聊一聊。」
#2 表態 :「關於某議題,五分是非常認同、一分是非常不認同,1-5分你會打幾分?」也可以給他一張紙條,請他寫在紙上,再回收回來,隨機抽一個出來分享。
#3 懸疑 :「第一季、第二季營收表現都非常亮眼;但第三季表現更勝從前,你知道是多少嗎?」
若是教學現場還可以再加入更輕鬆的:
#4 討論 :「現在請大家兩兩一組進行討論。」
不同的情境,可以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回到本節重點就是:適時地轉換資訊來源 。
馬上開始 >> 35:57 – 我想特別與你聊聊「認知負荷」這個議題。如何拿捏受眾的負荷和內容的豐富度?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不犧牲質量,同時又讓觀眾好吸收消化?
我們可以邀請聽眾用一句話、寫下一到三個重點,或是評分 1-10 分,來總結剛剛前面的分享內容。
如果你的聽眾都只聽到你的故事,可能沒有聽到你真正想傳達的重點,也許下一次你就知道這個故事不適合分享,太重口味了,哈哈。或是如果你講了七個重點,聽眾都只回饋前兩個,那有可能他們後面都恍神了,也許下一次你就要試著早一點轉換資訊來源,讓他們注意力可以重新集中。所以,每一次上台,講者都要去蒐集聽眾回饋,觀察聽眾是否有 catch 到你的重點。
另外講師可以把握一個重點:利用「結構化」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分享,你可以試著: (1) 善用分類 (2) 萃取出一句話的重點,善用這兩種方法,聽眾的大腦就比較能夠順利接受你的內容。如果不太會使用結構化,你可以想像一個樹狀圖,把訊息網樹狀圖的分支裡頭丟就可以。
馬上開始 >> 42:38 – 我發現老師是一個很會善用比喻或故事來讓聽眾「身歷其境」的人。對於比較不擅長做譬喻或把概念具象化的同學而言,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讓他鍛鍊這樣的能力?
比喻有兩個關鍵:
(1) 要使用聽者也熟悉的比喻,例如對不熟悉動漫的長輩,講鬼滅之刃來做比喻就不適合。你需要先問自己「這個比喻對我的聽者來說是否熟悉?」
(2) 如何想出比喻呢?使用「濾鏡」用全世界的東西來做比喻太廣了,像我這個人做比喻,原則上就專攻兩區塊歷史和食物。創意來自於限制,有限制其實比較容易發想出來比喻。
馬上開始 >> 45:54 – 有沒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講或教學經驗?當時發生了什麼事?你又是如何把危機化為轉機?
有一次去某大學的夜間部對學生演講,地點在大禮堂,他們坐在地上,有些人是躺在地上、有些人在聊天、有些人帶著小孩來,小孩還在睡覺,教官介紹我後,也沒有人掌聲,我一開始先當主持人,不過也沒人要理我,躺著的人依然躺著,還越來越多人躺下來,另外也有人開始在玩牌。
我非常在乎聽者的狀態,很在乎聽者是否要聽我的演講,所以我就跟大家說:
各位,你們白天都要上班,比起日間部的人來說,你們更知道今天我來這一場演講,如果你在公司找我去,付出的錢絕對不只如此,任何的時間都是有價值的,你們其實是有付錢坐在這裡的,這樣好不好,我倒數十秒鐘,倒數十秒後,如果還有人躺著、玩牌的話,那我不囉唆,我就先走了,把時間還給你,讓你玩牌玩得更自在、躺著躺得更舒服,我走了我也不拿錢。
當我開始倒數,大家開始慢慢回到位置了,倒數到零的時候,全場只剩下一個人還躺著,我就走過去跟他說:「同學,你就聽十分鐘,十分鐘沒有收穫,你要躺就繼續躺。」後來我開始講後十分鐘,他就沒有在躺下去了,到三十分鐘後才躺下去。
演講結束當天晚上,我收到一封信,是當天在現場聽我演講的同學,他說他想要轉學到日間部的大學,鼓起勇氣問我如果想要去那間學校,有沒有什麼方法,我就幫他轉介另外一位相關的老師。
那場演講讓我意識到「講師,要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國王。」有些原則/底線我們必須要堅持,有些東西我們要改,但有些能讓我們繼續講下去的元素,是我們必須要守住的。
馬上開始 >> 53:18 – 你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每天都有時間跟自己對話、問自己問題、思考。
📍【重點整理】 #167 極度吸睛
#1 使用極端對比,能把故事說得更吸引人。善用聽眾熟悉的比喻,也能更多引起共鳴。
想要把故事說得吸引人,第一個要掌握的要領,就是使用極端對比,例如古今對比、好壞對比,或適度賣關子,都可以挑起觀眾的好奇心,好奇心一被挑起,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培祐老師也提到,多多善用生活周遭的比喻,能讓聽者更有共鳴,在做比喻的時候,記得要選擇聽眾也熟悉的比喻,如果想不到能做什麼比喻,可以試著先將素材的範圍縮小,找到一兩個你自己有感覺的生活元素,或許在一定條件的限制下,你更能夠激發不一樣的創意,講出更生動的故事。
#2 不急著做講師,先轉換一下角色,化身主持人開場吸睛,先讓觀眾你與他們「同在」。
培祐老師提醒,當我們在台上演講或做任何 Presentation 的時候,不要急著進入專業、馬上開始講課,而是試著做角色轉換,與觀眾「同在」。其實你去看像是 TED 的演講,他們都會先用幾句話或一小段故事做開場,或者你也可以像主持人一樣轉播現場的情況,找一些話題來與台下的觀眾互動,這個就叫做開場吸睛,當我們成功的抓住大家的眼球之後,我們通常能夠有 8 -18 分鐘不等的時間來傳達你想說的重點資訊,所以好好把握聽眾注意力最集中的這個黃金時段。
#3 適時轉換資訊來源,透過投票、討論、添加懸疑元素,延續現場聽眾的注意力。
當一段演講過了10幾分鐘之後,聽眾開始疲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可以適時的「轉換資訊來源」來重新取得觀眾的注意力,例如你可以使用投票和表態,邀請台下的觀眾做出任何與「輸出」有關的行動,既然他必須要輸出,他就比須在腦中與自己對話,與自己對話其實也是從「聽別人說話」的這個資訊來源,轉換到「自己」成為資訊來源,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試著加入一些懸疑元素,或者把你要講的資訊結構化,例如說先講結論、把內容分類、萃取重點、重複重點,都是結構化的好方式。我們人類在短時間內記住三到四個重點其實已經是極限,雖然你可能會想要給觀眾滿滿的資訊,但別忘了,質量其實是更重要的。
📍 【本集結語】 #167 極度吸睛
非常感謝你收聽這一集的內容,其實我自己很認同培祐老師提到的「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舞台」然後再來看看自己對於回饋有沒有成就感,如果沒有,這件事或許就真的不是你的 Calling ,但如果有,就請你想盡辦法投資自己,寧可後悔,也不要有遺憾。而對於自己真的有熱情的事情,也要謹記自己的堅持,哪些東西是你的底線,當你有一個明確邊界,你才能夠堅持出自己的個人風格。
那也再一次的提醒你,我們特別幫你準備了一份整理好的 PDF 講義,包含講師受訪中提到的吸睛四大招式與金句整理,歡迎你立刻下載作為收聽後的總複習唷!
📍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ug 29, 2021 | Podcast , 有錢
今 天又再一次要來跟你分享我個人最喜歡的主題之一:時間管理,其實我們以前分享過非常多的 time management tips,不過今天要講的方法 Eisenhower Matrix (有些人也稱之為 艾森豪矩陣)算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時間管理法,我除了會在節目中和你解釋一下這個方法是什麼、使用的方式之外,也會用實際的例子和你講解我是如何去拆解我的工作項目,讓我的生產力更高效。
這集節目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我設計了一點互動性的元素,因此建議你邊收聽音頻節目的同時,可以一邊準備紙筆在旁邊,寫下你的答案,實際操作演練看看,這集節目除了介紹 Eisenhower Matrix 時間管理法之外,我也會和你分享如何安排與分類你的工作,讓你能夠在同一個時間段,處理同一種性質的工作。
今天我事先準備了一份 PDF 講義,裡頭幫你做好重點整理、圖表和案例練習,填寫下方表單免費下載你的講義吧!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個人品牌,或是你對自媒體經營感興趣,我現在開放了一套四天的免費線上課程,在這四天裡面,我每天會用約十分鐘的影片,和你分享經營品牌常見的錯誤、品牌變現的方式,以及如何打造熱情、創造價值,如果你想要領取課程內容,請立刻點選此連結 ,那麼我們課程裡見囉!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 :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166 艾森豪矩陣
馬上開始 >> 00:00 – 節目開場與單集概要
今天之所以想分享這個時間管理的方法,是因為我前陣子的生活又變得不太一樣,所以我又試了不一樣的時間管理法來幫助我提升工作效率,你記不記得大約在年初的時候,我也分享過幾種不一樣的時間管理工具?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點選下方連結,回去聽佐編茶水間的第 135 集內容。
馬上開始 >> 03:24 – 簡介艾森豪矩陣:適用對象,以及是誰發明這個方法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時間管理法叫做 Eisenhower Matrix 艾森豪矩陣 ,也就是很經典的重要與緊急四象限的時間管理方式,這個方式我認為特別適合給斜槓工作者、一人公司的自媒體創業者做使用,也就是說,我覺得他可以跳脫你的工作領域,連你的私人家事都一併管理,非常的實用。
首先我們簡單科普一下,這個時間管理法的創辦人 Eisenhower 其實是美國第34任總統,而在二戰期間,他更是美國的五星上將,統領許多重要戰事,不難想像這個人的工作既多又複雜,因此艾森豪便發明這個舉世聞名的管理學方法,幫助許多人在緊急或是重要的事情上面,排列清楚的優先順序。
馬上開始 >> 04:38 – 定義艾森豪矩陣四個象限的事情分類準則
(歡迎下載我為你準備好的 PDF 講義,裡頭有我已畫好的表格,直接搭配著節目使用就不需要自行繪製唷!)
這個方法需要準備紙筆,並在紙上先畫好一個十字架,讓紙上呈現四個方格,左上角的方格,我們稱它為 緊急又重要,右上角的方格,我們稱它為 不緊急但很重要,左下角的方格,我們稱它為 緊急但不重要,右下角的最後一個格子,則是 既不緊急又不重要。
#1 左上角 :又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我給它的定義是,這件事情有非常明確的 Deadline , 而且如果沒有在期限內完成,你可能得承受一些後果,或者會影響到其他人,造成別人的麻煩,不然就是這件事情沒有去做,會出現更多的衍生工作項目。
#2 右上角 :不緊急但很重要的事情,我對它的定義是,這種事情通常沒有明確的截止日期,而且很可能不會有所謂完成或完美的一天,就有點像刷牙一樣,不是說你一天刷三次牙明天就不用刷,它是一件必須會需要用時間累積且不斷循環的事情,這件事情極有可能是那種需要花一年以上,或甚至是一輩子來堆疊的事情,所以會被歸類在這個象限的事情,通常是一些長期規劃 或個人習慣 。
#3 左下角 :我們稱之為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這一類的事情我個人覺得可以統稱為庶務 或雜項 ,我對它的定義是,它雖然可能有明確期限,但是不太能夠累積你的個人專業,也不是個會有效提升你工作技能的事情。它極有可能是勞力工作,或是未來可能會由機器人取代的工作,例如大部分的家事,像最近台灣開始很流行洗碗機,因此洗碗,就可能是這類的事情。
#4 右下角 :我們稱為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情,我覺得可能像是一些你有點想做,但沒做又沒差的事情。例如說,找時間幫自己染頭髮、換一台新的腳踏車、整理臉書好友名單、或是看一部你一直想看又沒時間看的影集等等。這一類的事情,我通常會覺得如果可以不做,那就把它從代辦事項中刪掉不要做,或者就乾脆等到自己有空再做也可以。
馬上開始 >> 07:59 – 艾森豪矩陣實際演練
現在,我會唸出一系列的待辦清單,然後給你一點時間,請你試試看自己分類在四個象限中:
⚡本週代辦事項:
開家庭會議
完成英文作業
查看台北的房市趨勢
把禮服送去乾洗店
準備星期五的公司會議簡報
冥想二十分鐘
繳停車費
思考下一季的自媒體目標與規劃
整理衣櫃
準備下個月英文檢定
讀完《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買一雙新拖鞋
上完 Brand Your Life 線上課程第八單元
上網找參加婚禮的化妝教學影片
打電話約 Nancy 討論投資計畫
你在這裡可以暫停一下,花一點時間想一想,以上這十五件事情,你會怎麼把他們安排進這四個象限裡呢?
當你在分類工作項目的過程裡,你可能會發現,每一個人對於每一件事情的判斷基準點都不太一樣。
例如以上述的待辦清單中,你應該聽得出來這個人好像接下來要出席一場婚禮、他好像要準備英文檢定,但這些事情究竟距離現在有多近?代表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準備,這些因素都會大幅影響這件事情的緊急程度,再來,你可能也會發現這個人他需要一雙新的拖鞋,不過究竟是他拖鞋壞了,所以需要買一雙新的?還是他其實有其他的拖鞋,但想要買不一樣款式的呢?這些元素其實都會影響到我們決定一件事的輕重緩急,所以,我相信當你做完這個小練習,你的答案可能跟其他人的答案都會有差距,如果你想要看看我是怎麼去分類這些代辦事項的話,你可以下載這一集的補充講義,就可以看到我的分類囉!
馬上開始 >> 10:57 – 艾森豪矩陣的規劃策略
講完四個象限的定義與實際操作過一遍後,我們來聊聊規劃策略,左上角的事情通常包含:會議、考試、檢定、繳費、活動、表演、簽約。既然是又重要又緊急,最直觀的策略就是「優先處理」,在艾森豪矩陣上的官方建議是,只要出現在左上角的事項,就應該要立刻去做。但就如同我剛才所說到的,每一個人對於一件事的輕重緩急的分辨方式皆有不同,而在我們有超多雜事,且從來沒有真正執行過任何時間管理工具之前,我們看每一件事,都會覺得他是緊急的事情。沒錯,所以你可能會發現,你不自覺把很多事情都放在又重要又緊急的區塊,如果你按照艾森豪的原先策略來立刻去做,你很有可能一整天都在做左上角的事,反而其他部分的事情一直被耽擱。
因此一般我們來做時間管理時,處理左上角又重要又緊急的策略就是優先處理沒問題,這是最簡單的執行方式,但如果你想要更進階一點,我建議你把這塊的事情擺在第二順位,為什麼呢?因為第一順位我們要先做「不緊急、但很重要的事情」 。
在我的認知中,我認爲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很有可能是決定我們長遠 Lifestyle 的關鍵要事,例如說運動、冥想、學習、看書、存錢、投資、陪伴家人、持續進修、跟朋友聯繫、寵愛自己、這些是我們真的都知道他重要,但卻因為不緊急而不斷被忽略的事情。
這類的事情通常需要靠累積才能看到一些進展或結果,所以每一次的錯過,都將為我們的未來帶來無法彌補的沈沒成本,越是累積就越難開始,越是延後,就離夢想、目標或理想生活越來越遙遠。
我覺得右上角的象限,有點像人體的肝臟 ,平常是最安靜最沒事的器官,但當一出現警訊,通常都是大事,變成要花一整天甚至是好幾個月來處理的危機。因此我覺得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反而是一天開始時要優先做的事情。當然,你可能會有一系列又重要又緊急的事情等著你,別緊張,又重要又緊急的我們一定會做,但他是第二順位,第一順位是不怎麼緊急但很重要的事情。
請你早上撥一點額外的時間來投身這個象限。例如早起半小時或一小時,把這個象限裡面的事情做一點點,不用做完,不用一定要達到什麼目標,但就是每天都有一點點進度,才不會累積那個沈默成本,儘管只有十五分鐘或五分鐘也好,請你嘗試看看!
右上角的事情我建議不要追求完美、不要過分要求,比完美更重要的是進度與進步,進步永遠是可以持續發生的,而完美卻是一個有極限的事情,但對於健康、對於個人成長,或甚至是累積個人的身心靈財富,我想你應該不會希望它有極限吧?大部分人的很容易就掉入先處理又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這個象限中,從現在開始換個方式,你的人生絕對會在一兩個月後有很大幅度的變化,當你真的這麼嘗試一段時間後,也期待你跟我分享你這段時間的觀察與改變☺️
馬上開始 >> 17:53 – 左下角:緊急但不重要的規劃策略
接下來聊左下角緊急但不重要的象限,艾森豪提供的策略是只要落在這個象限的事情,都交辦給其他人。我想提供兩個判斷準則,幫助你更知道哪些事情是屬於這個象限的。
第一個判斷準則是,這件事情不是非你做不可的事。
例如你現在是新手媽媽,你的新生兒需要喝母奶,像是親餵母乳這種事情就不能代理,但如果是換尿布或煮菜,沒有非你不可,也許你做得比較好、比較快,但如果你不願意把任務交付給他人,你會獲得的就只有更多的任務而已。
第二個判斷準則是:這些事情是沒有累積效益的。
也就是說你不管花多少時間做,都不會累積出什麼關鍵的成就,或者是就算有技能上的累積,但這個技能並不在你長遠的人生規劃中,這類的事情就可以放到左下角的象限中。
以我個人舉例,我偶爾會想要自己剪輯影片,剪影片很有趣、我也有一些 idea 想貢獻,所以在一個樂觀的氛圍下,我會不小心去購買一些剪影片的線上課程,或者是一些網路素材,這些事情做起來滿開心的,但很快地我就發現自己花太多時間在這件事情上,而再理性一些思考,我會發現自己未來其實並沒有想要成為一位專職的影片剪接師,這些技能雖然能夠累積,或許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也可以讓我去接案,但它依然不在我的職涯規劃中,所以遇到影片剪輯的事務,我最好還是請其他人代勞,不然就是把它放在右下角的象限,等真的有空再做比較合適。
再來,也有一些會經常覺得很多事情都得自己來做的人,我覺得這個時間管理法其實是一個很棒的練習,可以讓你在每一次拖曳、每一次分配象限時,都再次與自己對話,問問自己:
「為什麼這件事情不能交給其他人做?」
「我會想要繼續累積這件事帶給我的經驗值嗎?」
「 這件事情未來是否會像洗碗或翻譯一樣,用機器或軟體就可以解決了呢?」
「這件事情如果持續累積,能夠為我的人生添加我想要的深度跟厚度嗎?」
請你重複地把這幾個問題在腦中梳理梳理,把你的代辦事項放到這個象限中,不僅能讓你的生活更加輕鬆,也能讓你離自己的理想生活越來越近,所以能夠把很多事情放到左下角這個象限,其實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唷!
馬上開始 >> 21:24 – 右下角: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規劃策略
最後來到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象限,艾森豪的建議是,這些事情請你直接 delete 不要去做,不過,我自己覺得這類的事項還是可以留著,只是它就變成你的 Fun list,或者是當你假日在家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事的時候,就可以拿出這個清單裡的選項,挑幾件出來做。
什麼樣的事情會被分到這個象限呢?我覺得像是娛樂、消遣、嗜好、慾望類的事情,都可以放到這個象限中。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不娛樂或完全沒有其他慾望,不過比起下班後總是在家追劇耍廢,其實你真的可以預備一個「消遣清單」,這個習慣我大概也是一年多前才養成的,因為疫情都被關在家,我發現我們的業餘消遣就變成一直看電影或打電動,後來我開始把一些不是那麼重要、也不是那麼緊急的事情,放在所謂「下了班之後」來做的清單,因此可能就會出現像是醃泡菜、學Salsa舞、烤餅乾、做指甲、或是讀小說。
因此我不認為這類的事情需要完全刪除,當然,這類的事情如果真的超沒必要,那就算有閒暇時間,大多數人還是會建議不要去做。但我認為,我們有時候工作還滿辛苦的,因此如果能制訂出一個明確的時間區段,例如每週五的晚上兩個小時,讓你就做這些看似沒意義、沒目的的事情,或許會轉變成一種另類的抒發,和心靈上的休息、運動也不一定,因此也歡迎你自行斟酌,但有一個小叮嚀,建議每天或每週花最少的時間在做右下角這個象限的事情,不然你花了很多時間一直耗在這個象限,可能會耽擱了其他真正重要、或真正緊急的事。因此,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做規劃,不如就直接把這個象限規劃到你的行事曆中,讓你有一個專屬的耍廢時光,或許也是很不錯的時間管理或效率提升方法唷!
馬上開始 >> 24:01 – 簡介 Worklog 時間戳
接下來我們要更上一層樓,和你分享什麼叫做 Worklog 時間戳,以及要如何把你的工作事項做整理,讓你的效率能發揮到淋漓盡致。許多研究都顯示,
當我們在不同的任務中不斷地切換,每被打斷一次或切換一次,人的效率就會下降 20%
這件事情我自己是非常有感覺的,以前試過番茄鐘工作法,但我個人覺得25分鐘實在是太短了,鬧鐘一響又不小心會打斷整個工作節奏,所以我比較喜歡一次至少超過一小時的專注時間,當我們用完艾森豪矩陣去歸納哪些事情應該要先做之後,我們就要去分析在這些所有的工作項目中,又有哪一些是同質性的工作,可以被排在同一天,甚至是同一個時段一起進行呢?因為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一氣呵成,不要在工作項目中換來換去,最好還能超前部署,對吧?所以又來囉!我現在呢會唸出十項我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內容,聽完之後也可以暫停一下,花一點時間想想假設這是你接下來下一週要完成的所有工作,你會怎麼安排他們呢?
⚡本週工作項目:
寫一篇新文章
準備一對一諮詢內容
寫信給某廠商洽談合作提案
與團隊開內部會議
製作講座的Presentation
採訪某某來賓
撰寫某某書的推薦序
與出版社討論行銷內容
和學生做一對一的線上教練諮詢
發想與企劃下個月規劃與提案
好,這裡你可以暫停一下,把我剛才念到的東西寫下來,花一點時間去判斷與分類工作項目。也別忘了下載講義,參考我的案例與解說,但我在這邊就先公布一下我安排工作的邏輯:分別是創作 / 文書 / 發想 / 會議 / 會談五種類別。
寫一篇新文章(創作)
製作講座的Presentation(創作)
準備一對一諮詢內容(文書)
撰寫某某書的推薦序(文書)
寫信給某廠商洽談合作提案(發想)
發想與企劃下個月規劃與提案(發想)
與團隊開內部會議(會議)
與出版社討論行銷內容(會議)
採訪某某來賓(會談)
和學生做一對一的線上教練諮詢(會談)
當這些事情被標記完之後,我就會用主題日 (點我連結 至主題日單集節目)的方式去規劃,例如所有的會議我都會盡量規劃在星期一,星期二我想要專心創作,所以當天就會把寫文章,跟做簡報排在星期二,星期三的主題可能是文書處理,星期四是做訪談會談,星期五拿來作發想等等。
當然,這是非常理想的規劃方式,我們通常還需要看一對一諮詢、跟廠商的會議是哪一天,有些事情不太能是自己決定的,但這就是喬時間的重要性,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有討論空間的,這是你的工作效率、你的生產能力,你應該要更鼓勵自己把工作的時間更客製化成適合自己的版本,因為如果你的時間管理做得好,受益的人不只有你,還有身邊的其他人唷!
到了這邊,你可能在想說,天啊我工作上的事情都超級瑣碎,通常都是眼下出現什麼事,我就處理什麼事,好難像這樣事前規劃,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就請你一定要開始做你的 Worklog!
這是前陣子我跟我助理開始使用的一種時間紀錄法,因為我們想要明確地檢查出我們到底把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如果你沒有做記錄通常是很難知道的,因此我們會寫下自己幾點到幾點在做什麼事,然後把這些事情做一個類別的標籤,例如剛才說的到營運或行銷,一週之後,再來去檢視就近哪一個標籤被使用最多次。
當你有了 Worklog 標籤之後,你不只能夠大概知道自己做某件事情至少要花多少時間,你更可以預先安排下一週的 Worklog 想要長什麼樣子。時間管理其實非常像是記帳,透過盤點、分析,我們更能夠知道自己在時間的運用上以怎麼優化、怎麼調整,那一樣參考這集的 PDF 講義也可以看到圖片,如果你是視覺化的學習者,相信看圖片會更好理解 Worklog 和我所謂標籤分類的意思。
📍【重點整理】 #166 艾森豪矩陣
#1 通常處理又重要又緊急的策略是優先處理,但進階一點建議你放在第二順位,因為第一順位我們要優先完成不緊急卻很重要的事情。
#2 兩種準則判斷何為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一,這件事情不是非你做不可的事;第二,這些事情對你而言沒有累積效益。
#3 如果你的工作很瑣碎,總是無法事先規劃,建議你先試試看紀錄你的工作 Worklog,檢查你一天的時間分配,慢慢再來盤點、分析與規劃你的明天、下一週甚至下個月的時間配置。
📍 【本集結語】 #166 艾森豪矩陣
以上就是我的微調版艾森豪矩陣,以及設計 Worklog 的時間管理法,我知道今天的內容稍微瑣碎了一點,但講這類的議題真的是我的興趣,可以滿足我這規劃控的慾望,也希望這樣的內容有帶給你一些幫助!
其實我這幾年來有一個滿大的體悟,以前的我是一個很隨性,去旅遊也不會做任何計畫的人。雖然現在出遊還是不太會規劃很多,但我開始發現,規律的生活其實是一件滿迷人的事情,而且也並不是說規律就等於無趣或沒有驚喜,而是能夠用知道什麼時候需要面對無聊的工作瑣事,什麼時候可以放鬆的大肆享樂。那當這些事情出現在你眼前,就去做吧,就照著你給自己的規劃,活在當下!該做的事情出現了,安排它、完成它,練習變成一個自律的人,做完了之後,放假的時間、下班的時間到了,那就關上電腦,去玩、去休息、好好享樂吧!
📍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ug 22, 2021 | Podcast , 有意義
你 有聽過廣播電台嗎? 大學時我也非常喜歡聽廣播節目,然而隨著產業開始轉型,平台與不同趨勢的興起,廣播這個產業逐漸沒落,而個人品牌、自媒體和 Podcast 開始展露頭角。此時此刻是 2021 年的中旬,算是自媒體和微網紅的一個黃金巔峰,未來它會走向哪?會不會變成夕陽產業?這一點我們無法確定。但是在今天的節目,我邀請到一位真正當過電台 DJ 主持人的來賓,來和你分享過去的廣播產業,和自媒體產業有什麼不同之處,以及身為個人品牌創業者,可以如何利用這一波趨勢順水推舟,享受這段期間的產業紅利,並且 拓展個人影響力 。
今天的來賓 JR 是一位 Youtube 平台的全職創作者、作家和演說家,他今天除了會和你分享他以前在 ICRT 電台工作的有趣經驗之外,也會跟你分享走過兩種完全不同廣播產業中他的細微觀察,包含 Youtube 和 Podcast 的特性、Youtube 的演算法,以及 Youtuber 要如何處理自己的 Burn out,如何防止過勞、如何調節個人狀態,用正向思維拓展個人影響力。另外,JR 也有在他的頻道中採訪我,想要收聽的話請參考文章中的來賓資訊。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個人品牌,或是你對自媒體經營感興趣,我現在開放了一套四天的免費線上課程,在這四天裡面,我每天會用約十分鐘的影片,和你分享經營品牌常見的錯誤、品牌變現的方式,以及如何打造熱情、創造價值,如果你想要領取課程內容,請立刻點選此連結 ,那麼我們課程裡見囉!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 :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 JR Lee: Youtube主頻道 、 Youtube副頻道 、Facebook粉專 、Instagram 、BLOG
🔸 JR 在他的頻道《JR Lee Radio》 也有訪問我:高職肄業不想讀大學,結果在紐約實習走出自己的路 ft. 佐編茶水間Zoey
影片版點此連結
音頻版點此連結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165 拓展個人影響力
馬上開始 >> 00:00 – 節目開場與單集概要
今天這一集的節目我真的覺得滿好聽的,不只是因為 JR 本身就是專業主持人,也因為他的幽默、他的真誠還有那些有趣的故事,讓我跟他聊了超過一個半小時都停不下來,雖然我們後續有做剪輯,但我們這一集的節目其實還是滿長的,所以也歡迎你到網站或者在 IG 上跟我說,你喜不喜歡這種超過一小時的訪談節目呢?希望你可以給我一些 Feedback,讓我知道你的喜好唷!
馬上開始 >> 04:28 – 如果要為自己下三個關鍵字,你會為 JR 下哪三個關鍵詞(Hashtag)?
目標導向 :我是會專注往目標衝刺的人。
Energy :當初初次進到廣播產業時,我主管的回覆是「因為我們很喜歡你的 Energy」。
老靈魂
馬上開始 >> 06:45 – 請和聽眾分享一下你的故事
我在台灣出生,兩歲到十歲和父母在美國生活,因此英文幾乎是我的第一語言,回台灣後才開始學習中文,回顧後我蠻感謝這段成長的歷程,因為我受到東西方兩邊的文化影響,兩邊文化都各有優點和特色,對我的人格特質養成有很大的幫助。
大學時我讀商學院 International Bussiness (國際企業) 我的外語能力很吃香,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也運用語言優勢進入外商,不過做了幾年後開始覺得有點空虛,所以我開始找尋「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待業了18個月後進入了 ICRT 廣播電台。
ICRT 廣播 DJ 這份工作其實面試了我三次,第一次題目回答得很不好就回家了,第二次他們請我運用現場的設備,錄製一個要求格式的 Demo 帶,之後第三次再做一次同樣的事,我其實非常緊張所以錄得都不好,後來跟我的節目製作人聊天,他說我能錄取也是奇蹟。之後就如同我先前說到,我老闆說會錄取我是因為「我們很喜歡你當初那個 Demo 帶的 Energy」。
感謝上帝,即便我的條件不比別人好,但是祂讓我想到我還可以多做什麼別人不會做的事情,才幫我爭取到了額外的機會和這份工作。
馬上開始 >> 09:55 – 當初是如何找到 ICRT 電台主持人的這份工作?
我本身就很愛聽廣播,美國回來的關係也特別喜歡聽全英文的 ICRT 頻道,當時找工作時正好聽到 ICRT 在徵新 DJ 的消息,我就決定試試看。
其他應徵者幾乎都是外國人或是 ABC,相較之下我則是回到台灣10年以上,在語言上可以說完全沒有優勢,而且回到台灣後我也一直待在中文為主體的教育體系中,所以我很擔憂自己各方面資歷都比不上其他應徵者,因此決定除了前往面試以外,我再額外多錄了一個 Demo 帶給他們,希望藉此增加我的優勢,最後也真的是這個 Demo 帶幫我錄取了這份夢寐以求的工作。
馬上開始 >> 16:42 – 你曾做過傳統電台,現在也是職業級的 Youtuber,更開始做自己的 Podcast 節目,你覺得以前傳統廣播和現在的有聲節目最大的差別在哪,以及「影響力」傳遞的不同。
先聊聊過去的廣播節目與產業,廣播 DJ 是一個 multitasking 的職位,在我主持時,你會看到我身邊有 main console (主控制台)、麥克風、電腦、LIVE CAM,旁邊可能還會坐著一個來賓,所以隨時就要看很多不同地方、調整播音盤等等,是非常好玩、有趣的一個工作。
ICRT 有三間錄音室,分別是第一間 LIVE Studio,所有的廣播節目就是從這裡發送出去,還有第二間 News Room (新聞室) 也是 LIVE 的,另外還有第三間 Production House 專做 Pre-recorded (預錄型) 的節目,這些錄音室幾乎有 100% 的隔音設備,旁邊全部都是吸音棉,因為我們使用的麥克風收音是非常高敏感的。廣播電台在你進公司的時候,就會採集你的聲紋,分析你的聲音可能哪邊需要重音、哪邊需要低音等等,把你的聲紋記錄在你的聲卡裡頭,每一個 DJ 都有自己的聲卡,當你要上節目的時候就讀取你的聲卡,電腦就會自動去調整 Equalizer (等化器),讓你的聲音透過訊號發送出去時更舒服、悅耳。
在我正式開始參與 ICRT 節目期間,有一段幾個月的訓練期間,要錄十幾個 Demo 帶給主管聽,一直到夠成熟、穩定後才可以開始做節目,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非常欣賞、當時訓練我的 DJ Joseph Lin 在聽完我的 Demo 帶後跟我說
“You don’t sound like yourself. The first rule being a DJ, is you have to be yourself. Don’t try to be others.”
他說身為一個 DJ 有三個必備要素:
#1 具備自己的風格
#2 具備關於音樂產業的知識素養
#3 具備主持能力
Podcast 入門門檻是低的,但也不能說 Podcast 不專業,因為你也可以做得非常專業,但廣播產業與廣播 DJ 的入門門檻是非常高的。2015 年大概是自媒體開始在台灣起飛、2017 年產業相對比較成熟,廣播媒體、自媒體的差異:
1. 趨勢 :時代趨勢造就產業興衰,廣播媒體客觀來說確實在走下坡,而自媒體正在蓬勃發展。
2. 自媒體各平台間的差異 :各平台之間是很不一樣的世界,Podcast 比較去中心化、Youtube 則是很中心化,必須要滿足演算法的機制,內容才會大量地被曝光出去,但是 Podcast 只要有被聽眾訂閱,就會密集收到通知,當你開始收聽,也會直接看到過往所有單集節目。
馬上開始 >> 32:49 – JR是個充滿活力又溫暖的人,但你也曾經低潮、待業、迷惘。是否能和聽眾分享當時的經歷,以及當你在逆境的時候,如何讓自己保持正能量?
當我今天真的是狀態很低落的時候,我不會逼自己硬要講一些正能量,因為會變得很假,所以你偶爾會看到我頻道出現 Heart to Heart 影片,通常我會跟觀眾們談心,但也有時候你低落到連上鏡頭的力氣都沒有,在這種時候我會建議:
#1 我們可以有負能量,試著去坦然地承認它、擁抱它,實際地去面對,用一個正向的思維去面對它。
#2 面對的過程中,有內在與外在的兩種應對方式:
外在的部分可以透過改變環境,由外而內影響你的心境,我最常做得就是去運動,運動時身體會產生「腦內啡」,是最強大、最棒的抗憂鬱藥物,對身體和心靈都有正面的幫助。如果疫情期間不能外出,我會改成整理房間,上班族也可以試試整理你的桌面,通常整理後我的心情也整頓好了,如果沒有時間整理房間,去沖個澡、換個乾淨的衣服也可以幫助轉換心境。
內在的部分需要我們訓練 Self-awareness (自我意識) ,例如在我過去待業18個月的期間,雖然我充滿迷惘,但我也清楚知道我的迷惘根本上來自於「我沒有辦法找到一份符合我人生目標的工作 」而不是沒有工作,釐清背後的原因能夠幫助你不落入茫然的焦慮感裡。
馬上開始 >> 40:14 – 其實「正能量」並不是一個特別在娛樂圈或自媒體界特別吃香的主題,你是如何在「自己想做」與「觀眾想看」的內容之間取得平衡的呢?
我現在會先說服自己:即便正能量、正向思維的影片瀏覽數只有兩萬上下、不高,但是和我的外部演講相比,人數已經非常多了,能夠接觸這麼多人還是一件職得開心的事情。
再來,每個創作者必須要在「觀眾廣度」和「觀眾深度」之間去做抉擇。
廣度可以增加你的知名度、瀏覽數,再影響你的廣告分潤、廠商案件數與收入。
我曾嘗試做了一些自己想做與觀眾想看的影片間的交集影片:明星人物(像是小賈斯汀、泰勒絲、Stephen Curry)的新聞,最後再帶入我自己的正向觀點,確實為我帶來一票新的觀眾,他們也因此接觸到我的正向思維影片,似乎一切發展得很好。但我卻發現我不開心,因為這些影片下方經常會有些網友在吵架,這不是我的用意,此外我在做這些影片的時候,我也知道我心裡面不是真的對這些新聞有興趣,當觀眾停留在表面的新聞議題時,我就發現自己沒有真的很想做這些議題,因此我現在對議題本身也很挑剔,這類型的影片更新也比較慢了一點。
馬上開始 >> 48:10 – 你接下來一到三年對於創作、對於品牌、對於生活有什麼規劃呢?
接下來三到五年,我會繼續嘗試、找尋替代的收入來源,支持我繼續把有意義的事情長遠地做下去。
馬上開始 >> 54:44 – 你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一開始就先想清楚,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再回推去做我夢想做的事情,最下方則是有財富自由的基底支撐我。
📍【重點整理】 #165 拓展個人影響力
#1 做廣播節目,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你的個人風格,成為獨一無二的你與你的節目。
JR 分享他在 ICRT 面試的過程中提到,他覺得自己的致勝關鍵就是願意多走一哩路,例如他擔心自己的履歷不夠亮眼,他特別做了一個 Demo 帶(有點像是我們現在的作品集),在面試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活力與特色,儘管內心緊張到不行,還是努力地為自己爭取一些表演的機會或活潑的氛圍,對面試官來說,這或許也是他們看你怎麼做危機處理的小考驗。而 JR 也特別提到,做廣播節目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你自己的個人風格,不要總想著想要成為別人,而是利用這個平台去探索自己的人格,但除了個人風格的展現之外,當然也要鍛鍊硬實力,強化你的專業能力和主持技巧,這些都是做為一位主持人應該要去培養的能力。
#2 自媒體平台間的差異:Podcast 以創作者為主、Youtube 以觀眾為主。
Podcast 是一個以創作者為主的平台,它雖然封閉也卻乏互動,但卻是一個培養鐵粉和忠實聽眾的好管道。而 Youtube 則是以平台為主,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中心化導向,因此比起創作者,他們更 Focus 在整個企業的整體營運,而他們的主要營運要素就是市場&觀眾,所以他是一個以觀眾導向,希望觀看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待越久越好的媒體。例如說他們一年會改將近兩百次的演算法,讓觀眾待在平台的時間加長。當然,也不是說 Youtube 完全不在乎創作者,畢竟內容創作也是平台生存的重要元素,因此像 Youtube 或抖音,當你的頻道做到某個程度之後,都會有專人來給你一些經營上的意見跟方向,這些事情或許都是傳統廣播或傳統企業不會出現的額外服務唷。
#3 如何調節自己的狀態與能量?試試看去運動、整理房間、沖個澡;以及向內自我覺察「我怎麼了?」
自媒體和網紅的過勞問題在這幾年頻繁被討論,我們究竟該怎麼調節自己的狀態和能量呢? JR 說,他喜歡內外兼攻,用兩種不同的 Approch 找回平衡,以外部來說,他會去運動、整理房間,而上班族可以整理桌面,不只是實體的辦公桌,像是手機桌面、手機裡的照片都可以做個整理,或者去沖個冷水澡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以內部來說,JR 分享你要去鍛鍊高度的自我覺察力,清楚地了解現在的心理狀態是什麼狀態?明白自己的迷惘來自於哪裡?這個部分就如同左邊茶水間經常分享的,可以透過冥想、散步、書寫、內觀、甚至是禱告來探索答案。
📍 【本集結語】 #165 拓展個人影響力
今天的內容精實度超高的,非常感謝 JR 分享這些有料的 Insights ,像是我們要怎麼去選擇廣度或深度內容,這之間要怎麼去做取捨?我覺得都是非常好的思考要點。當然,我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覺得廣度比深度重要的人。我覺得在網紅世界中,大部分的人都是過度地追求廣度而非深度,但我覺得,這就有點像是交朋友,到底是很多淺交的好朋友比較好呢?還是一點點深交的閨蜜就足夠了?我是選後者的那個,可是我覺得這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喜好與價值觀之分,只要是你的決定,都會是最好的、最適合你的決定。不過既然這是我的節目,我當然可以大肆地宣揚和推廣我個人的價值觀嘛,所以我認為,我們都花那麼多力氣來打造一個自己想要做、開心的事業,如果還做得不開心,那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但同樣的,這也會回應到 JR 說的,如何在這之間去找到備案或替代性收入,也是重要的人生課題,就讓我們持續在佐編茶水間的節目中探索這個議題吧!
📍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ug 15, 2021 | Podcast , 有意義
其 實, 我在三年前策劃佐編茶水間這個節目時,原本聽眾樣貌預期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職場新鮮人,但隨著節目播出與內容累積,有越來越多媽媽們開始成為我們的忠實聽眾,而且這些媽媽大部分都是邊在公司上班邊照顧新生兒,又想要建立自己個人事業的狀態 。而 在美國有一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這群人 – Momtreprenuer ,Mom 這個字就是媽媽, Entreprenuer 則是指企業家、創業家,因此 Momtreprenuer 所 指的就是 – 媽媽創業家。
今天的節目中我就邀請到一位 Super mom 兼 Momtreprenuer 來與你分享如何兼顧工作、家庭與個人事業,這集的來賓 Jossy 除了會和你聊聊一年前當美國疫情重創時,他如何在家工作、照顧兩個幼兒,同時兼顧寫書與創作。這一集的內容非常的精彩,就算你不是媽媽,你也可以聽一聽這位厲害的神人是如何和團隊做協調,團隊成員可能包含你的另一半、孩子,也可能是你主管、同事、合作夥伴等等。如果你身邊有媽媽或爸爸創業家,也請你一定要把這一集的內容分享給他,因為這可能會為他帶來非常大的幫助唷!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個人品牌,或是你對自媒體經營感興趣,我現在開放了一套四天的免費線上課程,在這四天裡面,我每天會用約十分鐘的影片,和你分享經營品牌常見的錯誤、品牌變現的方式,以及如何打造熱情、創造價值,如果你想要領取課程內容,請立刻點選此連結 ,那麼我們課程裡見囉!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 :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 :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 Jossy Lee:Facebook粉專 、Linkedin 、Woom Facebook粉專 、《Mommy Goes to Work》官方網站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164 Momtrepreneur
馬上開始 >> 00:00 – 節目開場與單集概要
馬上開始 >> 03:39 – 如果要為自己下三個關鍵字,你會為 Jossy Lee 下哪三個關鍵詞(Hashtag)?
Create :喜歡創造各樣事物,喜歡做夢,我的內在動能在一件事物被推進的 0%-60% 的時候是最充沛的。
Next Step :在工作上我總是喜歡去想下一步我們可以做什麼,有點急性子,也因此會一直把事情往前推進。
Fun :做有熱情的事情、做得開心與享受,讓周圍的人也覺得很有趣。
馬上開始 >> 06:08 – 和聽眾分享一下你的背景與故事,你是誰?你現在在做什麼?
我是台灣人,過去在台北長大,十年前來到美國 MIT(麻省理工學院) 念MBA,畢業後就留在波士頓工作,工作的領域包含社會創新與教育相關創新,目前我正在波士頓一個團隊,我們準備在 2021 年九月開辦一個新的學校,叫做 New England Innovation Academy(官網連結 );除此之外,我也有一個個人的 Passion project,我創作了一本童書,要給所有的職場媽媽和他的家庭,書名叫做《Mommy goes to work》(官網連結 )預計也會在 2021 年九月全球在 Kickstarter 上啟動募資,並在全球發行。
馬上開始 >> 11:05 – 請你跟聽眾分享一下當初美國疫情開始爆發時的你們的情況
我們家是雙薪家庭,我和我先生當時都在忙碌又快節奏的新創領域工作,我先生是在一個 IoT(物聯網)的科技公司擔任 Product Director,我則是在剛剛提到的這個學校新創的團隊。當時我們的工作狀態大概就是:一把小孩送到學校,就一路忙到下班,甚至因為我們的工作都跟亞洲有聯繫,有的時候晚上也還要熬夜和亞洲團隊開會。
當時我記得疫情爆發之快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從爆發到學校關閉,大概只花了不到一週的時間,突然之間家裡就多了一個兩歲和一個五歲的孩子,必須要跟我們朝夕相處,哪都不能去。
2020 年三月,我的工作經常要到學校開會,學校正計畫要找校長、做學校品牌設計、策略願景規劃、學校建築物正要開始蓋了,我先生則是產品設計如火如荼,正在規劃要量產的階段,我們兩個工作上的 Deadline 都是沒有辦法延後的 Hard deadline,因此工作量不減反增,再加上要照顧兩個孩子的 Loading,大家應該可以想像起初有多混亂。
疫情剛爆發的前一兩週非常混亂,大概到了三、四週我們有逐漸找到一個 Pattern,漸入佳境,但到了第五週,我和我先生有一個很大的 Crash ,因為我們一開始還是想要兼顧所有層面並做得好,這讓我們身心俱疲,終於 Burn-out,這之後我們又調整了一次作法,接下來就是用另一種模式來維持防疫的日常生活。
我記得第一二個禮拜我們是一直靠「希望」在活著,我先生還找了一個 Youtube 上有一個人在逛迪士尼的影片,從頭到尾一兩個小時,沒有講話、就是收環境音,我們就在電視上重複播放這個影片,靠著不斷「想像」我們在迪士尼裡而度過最初的那段日子。
馬上開始 >> 18:10 – 請你和聽眾簡單描述一下,當你與另一半找到協調方式之後,你們的 Day to day and Week to week 的生活樣貌長什麼樣子?
週間我和先生採輪流責任制,兩天由我擔任主要照顧者、另外兩天則是他擔任主要照顧者,這樣的規律確定後,讓我們兩人在和安排和團隊聯繫、會議的時間就能夠更明確有依據,剩下的一天則是先搶先贏,我們會 as a team 地坐下來開會,檢視彼此這週的工作進度,誰的 Deadline 比較趕,另一個人就 Cover 剩下那天的照顧責任,讓他可以專注工作。
可以跟聽眾們分享由我擔任主要照顧者,以及由我先生擔任主要照顧者的兩種時段,我的 Day to day life 樣貌:
如果現在是我主要工作的時段,我稱之為高度專注黃金時段 ,例如我先生負責家庭事務的早晨、 弟弟每天下午的午睡時間,我會安排一些不能被打斷的會議,舉例像是要高度投入的內部討論會議,或是跟外部初次洽談合作的會議,或是我必須要非常專注才能完成的工作內容。
反之如果現在由我主要照顧孩子,我稱為分飾數角多工時段 ,例如孩子自己在高腳椅上吃飯的15分鐘、在浴缸泡澡的20分鐘,我會把握這些片段、零碎的時間收聽一些 Podcast、醞釀工作上的 ideas、用手機快速收發郵件,或是跟團隊內部討論事情。
這兩個時段需要相輔相成、配合運用,具體來說,就是把一件任務拆開成不同 Tasks,塞進需要不同專注程度的時間區段裡,是一個蠻有幫助的方法。
舉例來說:要製作一份簡報,我會利用陪孩子畫畫、玩積木的分飾數角多工時段,先把我腦袋中構思的簡報邏輯和排版、資訊畫在紙上,等到高度專注黃金時段時,我再用電腦製做成簡報,或正式撰寫成信件。
馬上開始 >> 27:43 – 我們的聽眾當中,有許多 Momtrepreneur,除了平日要上班,下班顧小孩之外,又想利用自己的時間來創業。你是否有什麼提升效率或優化工作流程的好方法呢?
哈哈,我的狀況可能恰好相反,因為我太喜歡這件事情,所以我反而會花太多時間在做這件事情,因此我要提醒自己,記得花時間在我其他也應該要完成的事情上。
所以我給媽媽們的建議是,先瞭解你是哪種類型的人,第一種是跟我一樣花太多時間在 Passion Project 上的人,就可能要跟我一樣提醒自己時間需要平衡分配,那如果是第二種是日常生活太忙沒時間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那可能你就要去思考一下,你在做這些事情,想要得到的是什麼?刻意安排加入一些會讓自己感到期待、興奮的元素,小小的計畫或專案也很好,不要太苛求自己,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
另外還可以分享一個優化工作流程的方法是:Involve 你的孩子在你的工作或你的 Passion Project 中,這樣也比較不會有所謂的“Mom Guilt”,覺得好像自己忽略了孩子。其實我們不要小看孩子的學習能力與智商,大概從他三、四歲甚至更小開始,就可以把它當作夥伴來對待,他們也可以給予很棒的建議或靈感。
像是我一開始會開始做《Mommy goes to work》這本書,也是從我和我兒子的一段對話開始。
馬上開始 >> 35:36 – 請孩子勝任某些工作或家務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責任感與自主性,能不能請你分享這一點具體而言要怎麼做?怎麼與孩子溝通?
1. 培養孩子的 Ownership :其實從還懷著弟弟開始,我們就開始跟哥哥說「爸爸媽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你教好,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弟弟教好。」所以他從很小就有 我對弟弟的照顧也有責任 的這種意識。
2. 獎勵機制明確 :每當弟弟做得很棒,或學習到新知識時,我們就會立刻說:「哥哥教得超好!你們兩個都超級棒的!」明確的獎勵措施是成功的關鍵。
3. 創造一個開心讓孩子主動想要幫忙的氛圍,並且尊重他個人的意願 :在疫情爆發時,我們在家裡有做 Team Building,我們就把哥哥找過來,跟他説: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很困難的狀況,接下來我們全家是一個 Mission Team,爸爸有爸爸的工作、媽媽也有媽媽的工作,那可不可以請他也多幫一點忙?他就像個小英雄神氣地說「當然可以!」
4. 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 :當孩子學習一件新的事情時,不見得每次都能做得很好,這時候我會建議父母放輕鬆一點、思考更正面,並不要吝嗇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和稱讚,因為有的時候他也會覺得自己做不好而感到挫折,但如果有你的支持與鼓勵,他就更願意持續做這件事情。
馬上開始 >> 41:59 – 我也想與你聊聊「Mom Guilt」這一塊。包含你當初經歷時的感覺,以及你調適心態的方式。
因為我媽媽是一個超級完美的家庭主婦,所以其實滿早就知道我是一個熱愛工作的人,我需要工作這塊 Energy 在我的生活中,但是我也很想要家庭,所以我常常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太高、就會很拉扯,後來我的學習是:
每個人的熱情、動力來源,以及對幸福的定義都不同,你要做的是「找到一個讓你和你的 Family 可以更快樂的生活方式」maybe 是介於工作和家庭之間,你必須要先認識你自己,如果你沒有辦法讓自己幸福的話,其實你也很難有能力帶給你身邊的人幸福。
我在 Me Time 很享受的事情是去給人家洗頭和按摩,一方面你不能用手機、一方面 you get something done,又讓自己可以專注獨處,讓腦袋安靜下來,但搬來美國後比較沒有這種 luxury experience,現在的話可能是要去接小孩放學的時間、或是邊煮菜邊聽 Podcast 的時間。
最後,也鼓勵媽媽們找幾個 Moms 組成 Power Chat Moms’ Group,把握一些零碎的時間,只有20分鐘也好,就聊聊天、互相關心、互相支持與打氣。
馬上開始 >> 48:06 – What’s your super power:你覺得自己的哪些優點、優勢或性格在逐夢的過程中助你一臂之力?
樂觀 :讓我 Focus 在這件事情做好時會發生的事情,過程中的挫折與焦慮就會比較容易去克服。
好奇 :我很願意去學習,對很多事情都有探索的熱情。
幸運 :成長的路上有很多貴人相助,我非常感謝他們。
馬上開始 >> 53:27 – 你即將在九月出版一本新書,能否請你和聽眾分享一下這本書的主軸和你為什麼會想出這本書呢?
《Mommy goes to work》是一本給職場媽媽以及身邊愛他的人的圖畫書,創作這本書的動機是我的孩子上學時都會有分離焦慮症,不知道媽媽上班在做什麼、不確定媽媽會不會回來、不確定媽媽是愛工作比較多、或是愛自己比較多,這些其實全部都是我自己經驗的 inspiration。
故事一開始就是媽媽和孩子一起準備出門,媽媽喝咖啡、他喝牛奶,媽媽上班、他上學,接著他們分開的時間,他和媽媽也是在做類似的事情,媽媽在做 Project、他在做拼圖,媽媽在做簡報、他在做 show & tell,最後媽媽去接他回家。
我和我的團隊其實做了非常多的測試,才完成了這本書,希望小朋友讀完這本書後,可以對媽媽跟他分開後所做的事情有更多理解,所以他在拼拼圖時他就會想到媽媽在做什麼,他會多一點 Comfort。
這本書適讀年齡是 0-7 歲,因此也很適合當作 baby shower 的贈禮,我們的願景是希望這本書可以帶給職場媽媽和他們的家更多的幸福。
這本書將在 2021 年九月於 Kickstarter 上進行全球募資,到時候所有參與募資的人都可以得到我們的第一本《Mommy goes to work》,募集到的資金則會協助我們去創作一系列 Mommy goes to work 的 Series,接下來 Mommy 的辦公場域就可能會換成 hospital, lab, White House, outer-space 等等。
馬上開始 >> 57:14 – 你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發揮自己的熱情與專長,和很棒的人一起完成會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事。
📍【重點整理】 #164 Momtrepreneur
#1 WFH期間,和另一半輪流擔負照顧責任,將時段按照專注程度區分與運用。
Jossy 建議,如果接下來的你依然要在家上班,小朋友也要在家自學,其實你可以試著和另外一半在週間輪流分配責任,例如一週七天,其中兩天你是主要工作者、另外兩天是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剩下的週間一天可以採先搶先贏或自由分配,假日的時間把它留給家庭或個人的Project 。當你是主要工作者時,這會是你的高度專注黃金時段,所以你可以安排不能被打斷的會議,或需要創意發想的時光,或需要專心趕工的工作。那當你是當主要照顧者的時候,他就會是你的多工多角色的碎片時光,並不是說那兩天你就完全不能工作,而是可以去處理一些不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透過這樣的分配,其實你真的能夠更有效率地去完成大部分的事情,而這段期間過了之後,你很可能也會練就了一身超厲害的時間管理能力唷!
#2 賦予孩子家務事的 Ownership,並尊重孩子的自主權與意願,用管理團隊夥伴的方式管理孩子。
再來 Jossy 分享,學著賦予孩子權力,讓小朋友有參與感,會是一個提高家庭效能和家庭氣氛的好方法,你可以讓小朋友有 Ownership ,有 Owership 的小孩不只可以提高他的自我價值感,他會覺得他被需要、有用處、被重視,進而可以給小孩提升他的自信和自主能力,不只你可以更輕鬆地處理家務事,你還可能有更多的時間花在自己的 Passion Project 上,甚至讓小朋友在你旁邊坐他自己的創作,你坐在小孩旁邊做你自己的創業,這些其實都是有機會達成的。不過 Jossy 也特別提醒,不要逼小孩,就算還小,也要尊重他的意願,可以像對待成人或利用商業思維的方式來對待職場的團隊合作,有什麼事情就好好溝通,不用吼叫、不用謾罵,反而是讓他有機會自己思考與學習,然後在這個過程中透過新技能的累積去建立生活成就感,其實好的團隊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唷!
#3 Relax! 你不需要逼自己一定要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因為你先幸福,你的家庭也會跟著幸福!
最後,聊到媽媽內疚感,Jossy 提到其實很多媽媽對自己的自我要求都很高,凡事都想要盡善盡美。Jossy 說,其實爸爸媽媽可以 Relax 一點、擺脫內疚感,就從轉換心態開始。假設你擔心小朋友電視看太多,你可以試著去找一些有教育性質的優質節目,不一定要覺得只要是網路或電視節目,就是沒營養的節目。我知道許多媽媽可能都會覺得自己想要工作或者對事業的野心太強,可能會影響家庭的幸福感,但是我真實的認為,每一個人的幸福感來源都不一樣,像是我先生的幸福感很大來源都是人際關係,但我的幸福感很大程度,甚至可以說是最大來源,就是工作上的成就感,如果你也是這樣類型的 Momtrepreneur ,就算你成為一位全職的家庭主婦,你也不一定有這樣的動力、能力和興趣去提供這麼全面的家庭服務,而且因為你工作上的成就感這一塊無法透過家庭生活來滿足,你還可能變得不快樂,最後也不一定有能力帶給他人幸福。反過來說,如果你把心力花在事業上,你的身心靈獲得能量,你反而能夠更全心全意地在下了班之後,把百分之百的你自己投入在家庭中。因此,每個人創造快樂讓家庭的方式都不同,比起配合主流社會的價值觀然後不斷的內疚,不如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才更加實際。
📍 【本集結語】 #164 Momtrepreneur
非常感謝你的收聽,今天這一集真的很精彩!而且 Jossy 的聲音很溫柔、很好聽,聊起來也好順暢,我自己也非常喜歡 Jossy 說的「不要試著去找到 Work Life Balance 」因為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就是把 Work 和 Life 做了對等劃分,你的一舉一動都像是站在蹺蹺板上,這就意味著只要你將心力投入在 work 或 life 的其中一個,你心裡馬上就會直覺性的覺得你在犧牲另外一個項目。因此,盡量不要用蹺蹺板或圓餅圖的形式去切割工作和生活,工作和生活應該要是一個「Happy mix」 ,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加法公式,例如工作加上生活等於幸福,用這樣的方式來想,偶爾花了多一點時間在工作或多一點時間在家庭,最後得到的結果都有助於你的人生更幸福,這樣也挺不錯的!
📍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 ),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