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May 1, 2022 | Podcast, 有意義
佐編茶水間 歡慶兩百集 囉!我就這樣一週一集的默默做了四年的 Podcast ,個人品牌創業也榮登我這輩子目前做最久的工作了,今天我準備了一些有料的乾貨,和一些好笑溫馨的內容,來和你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
我邀請了四位在我生命中很親密的好友,來場閨蜜悄悄話,聊聊他們眼中的我,以及茶水間這個節目讓我的人生和我這個人,產生了什麼改變,我有點難言喻這一路走來的感覺,因為我真的親身經歷了 Podcast 的崛起,或許,我也會看見這個產業的衰落,但無論如何,我都非常喜歡 Podcast 這個媒介。
它讓我有個出口可以跟你說說話,有個管道可以聽聽你的想法,也讓我克服物理距離,交到很多好友、認識許多優秀的來賓。這個節目改變我很多,改變了我的思維、我做事的方式,帶給我全新的觀點和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我也特別整理了「Podcast 經營工具箱」,幫你談到了佐編茶水間聽眾的專屬優惠,如果 2022 年,你還想要開始經營 Podcast 節目,這些免費資源和優惠,就當作我送給你的特別禮物,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個人品牌特色,不知道如何做出差異化,歡迎報名我們在 5/4 舉辦的免費線上直播講座,在這場講座中,我們會帶你打破經營個人品牌的迷思,了解 Brand identity 的概念,幫助你找到品牌定位、優化品牌辨識度,從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 立即報名參加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本集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00 歡慶兩百集
isyuan tarot 一仙塔羅相談室的創辦人,擔任心靈塔羅諮詢師,曾出現在「 #7 如何強化傾聽內心的能力,找到真實的自己?」
Zoey:我對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他在我的哪個方位,然後我記得第一次見到你,你在我的左手邊。
isyuan:我對你的第一印象也是你在我右手邊,而且我們有身高差,我的視角是往下看,因為大部分在學生時代交的朋友都是因為座位近或是剛好連號,就會因為地域性漸漸變熟悉。
isyuan:Zoey 是一個平常看起來蠻隨和,什麼事情都不是很在乎,但其實很精明、很會自己維護自己利益的人,我那時候的交友標準就是喜歡一些比較聰明,然後有點小狡猾的人。
isyuan:因為認識 Zoey 太久,所以要很簡短描述你有點難,我覺得大概有兩個面向:
- 理智:不太會因為情感的關係,做出愚蠢的決定,讓 Zoey 在工作方面就會是很有效益、效率的形象。
- 好玩: Zoey 很喜歡找樂子,而且總是很活力充沛,喜歡去做任何感興趣的事情。
isyuan:我會覺得世界對 Zoey 來說就是用一個「這個世界可以帶給我什麼好玩的?」的心情在過生活的感覺,也很多精力可以用在去做這些事情上。
你記不記得你當初聽到我說要做 Podcast 的時候是什麼場景?
isyuan:我知道你在做 Podcast 之前已經做過很多不一樣的創作類的嘗試,所以我比較有印象的反而是之前那些嘗試的過程,對我來說 Zoey 做 Podcast 就是又開啟了另外一項嘗試的感覺,就覺得:「喔!很好啊!」
isyuan:其實也蠻多人是從 Zoey 那邊認識我的,他們會跟我回饋是因為聽了這個節目,發現塔羅牌跟他們想得不一樣。我覺得大家對塔羅牌或是占卜都有一個偏算命類的既定印象,不會把他跟心理探索連在一起,也因為那集的分享,讓觀眾比較能夠接受。
Zoey:我也覺得你很適合這個職業,原先我也以為你會成為室內設計師,然後默默地就轉彎開始做身心靈的領域,我就覺得:「對欸!這應該才是最適合你的」,我們怎麼以前都沒有想過,你就是一個適合來做身心靈主題的人。

isyuan:以前不會有未來我要做一個塔羅師的想法,那 Zoey 會覺得現在的工作帶給你壓力或束縛嗎?
Zoey:某種程度上會,尤其是你會擔心這個月沒有賺這麼多,你會影響到員工的生計,這件事情有時候的確是一個心理上的重擔。
isyuan:你對於這種轉變感覺怎麼樣?你會渴望大家看到更多的你嗎?
Zoey:我覺得聽眾認識的是很小一部分的我,像是很正能量,這的確是我,但我私底下其實也蠻搞笑、白癡的,聽眾就沒辦法看到這一面,但至少我沒有覺得戴上茶水間主持人的帽子,變身成 Zoey 是一件難事,我也沒有覺得這是個面具,但也不會渴望讓大家看到更多 XD。
isyuan:我覺得這個也是 Zoey 還蠻核心的特質,我突然想起來訪談前我想描述的 Zoey 是一個「自我很健全的人」,因為我覺得你剛剛說得就是一個很明確的界線感,那就是一個自我。
我們的節目 200 集了,有沒有什麼想要給聽眾的話呢?
isyuan:祝福收聽佐編茶水間的大家,在為自己理想生活奮鬥的路上辛苦了,也祝各位在 2022 年繼續往理想生活邁進!
以前是社團裡面的小老師,也是 Zoey 很多年的好朋友,也是 Zoey 的第一任助理,當時實在忙不過來,討救兵的對象。
Yayi:我是唯一一個有去員工旅遊的吧?之後就疫情了吧?
Zoey:因為你就是到 2019 年底,聊一下我們怎麼認識的。
Yayi:第一次長談應該是在即時通上面,但第一次認識是在奇摩聊天室,然後我們留了即時通。
Zoey:你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的房間主題是什麼?
Yayi:MVP 情人吧。
Zoey:我跟聽眾分享一下,這個概念就像是現在的 Clubhouse,你就選喜歡的主題進去跟不認識的人聊天,在我們那個年代叫做奇摩家族、奇摩聊天室,而且我們那時候大概小學五年級,剛會用網路的年紀。
Zoey:我真的是瞬間著迷!覺得真的太新奇了!也是那時候開始學會用網路、MSN、即時通,開始玩奇摩家族認識網友,所以我們兩個其實是網友。
Yayi:現在講網友大家可能就會覺得很正常,可是我們是在大概快 20 年前,你是台北人,我就去台北找 Zoey,見完 Zoey 不久後,換她下來屏東一趟,我們就變成從網路到現實的朋友。
Zoey:我記得那時候我們還用家用電話聊天,我還不知道你的本名叫什麼,但就在那時候知道你也是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比較頻繁地聊即時通。
Yayi:我們算很聊得來,而且我們兩個都很能夠接受跟自己不一樣的個性,我們會分享彼此的生活,求學時我們一起面臨考試的壓力、選學校的困難,所以我覺得我們就是從以前就很好,我們也很常在深夜聊秘密。

因為你認識 Zoey 很久,你會怎麼形容 Zoey 這個人?
Yayi:我很篤定地覺得你就是像「風」一樣的人,而且是一陣怪風,溫柔而有力量的那種,多變、反骨、適應能力極強,不管風吹到哪裡,都能夠順應著環境,帶領著一個風潮的感覺。
Zoey:你記得我當初要做佐編茶水間有跟你說嗎?還是我做了才說?
Yayi:一開始要做之前就有講,我記得那時候你想了很多東西,後來不曉得哪根筋不對,你說這邊很多人在用 Podcast ,你也想來錄看看,我那時候聽了也覺得蠻有趣的,我就想說:「你就做做看啊!」
Yayi:,你好像也錄得真的還不錯,還會叫我試聽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改進的,後來你就越做越有興趣,我也覺得聽了蠻有收穫的。
你記不記得 Zoey 請你來幫忙的時空背景?
Yayi:好像就聊天時你就說做得有點忙,我就說需要幫忙嗎,你就說你會剪輯、做圖對不對?我就想說來試試看,就開始接下這些工作了,Zoey 每次都是自己計畫好了,發現有些東西不行,然後我會說我可以幫你。
Yayi:就像是護照辦好了,結果沒有錢,我就說我先借你,這種小事情就可以證明 Zoey 有多任性,但好處就是你的行動力超強,我相信你是好的,以前我們常聊很多觀念上的事情,你就會跟我講很多你的想法,我也蠻能夠支持的。
Zoey:我是真的覺得我們蠻聊得來的,是精神層面的那種。
Yayi:我好像真的也是有難過,一定會第一個跟 Zoey 講,而且我們以前聊過心有靈犀這件事情,比方說我很難過的時候, Zoey 就會剛好在我很難過的那天,突然問一個:「還好嗎?」
Yayi:那時候我剛失戀,已經很久沒聊天了,我就想說:「天啊!怎麼這時候來私訊我,我的感覺和眼淚已經滿到心頭快哭出來,一看到你的訊息就整個垮了!」
Zoey: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某種宇宙的力量,我有時候會做夢,夢到某一個人,心裡就會覺得我應該要聯絡一下這個人。
你覺得這四年 Zoey 有沒有因為這份工作產生什麼改變?
Yayi:性格上沉穩很多,以前你是一個「玩 > 工作」的人,現在你不知不覺就把工作變得很重。
Yayi:以前覺得你很任性、像小女孩,不太想負責任,但現在你必須扛起一個團隊,在責任感上面變化很大,Zoey 不是那種真的會傷害人,只是講話比較直、做自己,可是你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事情。
Yayi:幫你做遠距工作之後,我自己也開始習慣這個工作模式,以至於我現在在彰化也是朝這個方向去找工作,我也接觸很多關於行銷之類的事物。
Yayi:也是因為聽了你的節目,覺得遠距工作確實可以幫助很多不想待在台北的遊子,包括我自己是因為結婚才來彰化,我開始不會擔心自己離開城市後找不到工作,希望 Zoey 可以繼續把這個節目做下去,希望還有下一個200集,希望 Zoey 可以帶更多好的內容給大家。

曾出現在「 #3 如何將興趣變成職業?興趣到底能不能當飯吃?」
明月:我跟你本來應該不會認識,是因為我喜歡一個國中同學,他後來變成你高中隔壁班的同學,因為這樣才認識。
Zoey:我並沒有對你特別有印象,不過印象很深刻的是高三要考大學時,我考得非常差,原本想去得幾間都申請不到,那時候處在非常不想唸書,甚至開始找家裡附近的小店開始打工的狀態。
Zoey:有一天我就跟你聊 MSN ,問你要去哪間大學,你說要去實踐大學的服裝設計系,我就說:「這個世界上有服裝設計系唷?」,我就問你是怎麼進行的,你那時候也很大方,我覺得你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轉捩點。
Zoey:我後來去考獨招,穿著一雙高跟鞋,你就在捷運站等我,一直催我趕快來,我好不容易到了,但我跟你說我覺得我們進不去,你就說:「不行,我們一定要進去」,總路程大概十分鐘,但我們就是五分鐘以內跑完,因為穿著高跟鞋,我中途還停下來說:「我跑不動了、算了。」
Zoey:你就拉著我說:「不行!我們一定要跑到禮堂」,抽放榜的志願要趕快填,我記得那棟樓超高,進校園還要爬樓梯,我真的是跑到快死了,幸好在最後一刻趕上,我記得我就是跌進去的那種,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就是那一天改變了我往後的人生。」
Zoey:我如果沒有去實踐大學,就可能不會跟你有更深入的緣分,也不會有去紐約實習的機會,也不會認識我先生,也不會搬到美國。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變成朋友?
明月:我大部分認識的人都是安於生活中的樣貌,或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選擇權,但是我生活中的女生沒有人像你這樣,要就要,不要就不要,沒有什麼理由,我記得我曾經跟你聊過一個話題,我東西買比較多,我就禮讓買比較少的人先結帳,你就跟我討論為什麼要禮讓他?
明月:你就跟我說:「不需要啊,這是你的權益」,我覺得這個人好不仁慈,即使我知道這件事之後,我永遠還是禮讓給東西比我少的人先結帳,但我會記得我有一個權益:「我可以先結帳」,我不需要因為不禮讓就感覺自己沒文化。
明月:從那之後,我對我生活上很多事情就有「這其實才是我要的」或是「我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我願意,並不是屈服或是折衷自己的想法,甚至是選擇。」
明月:我曾經聽過一首歌,歌詞說:「你就像是候鳥,天暖了你就飛去」,我覺得 Zoey 很難駐足一個地方太久,當資源充足,就是直接飛得很遙遠,去尋找世界另一端的狀態。

當初聽到 Zoey 說要做 Podcast 時你有什麼反應嗎?
明月:我好像是超級支持,還跟 Zoey 一起想節目名稱和企劃,我們以前很常聊天,時常討論如何生活、生存,如何把日子過得好玩、又可以感到滿足,那時候當你要做這件事,我就覺得超級適合。
明月:我記得高中我們認識時,Zoey 也是跟講超多東西,其他同學有給 Zoey 「猛女人」的稱號,做決定都可以非常快,會有讓大家覺得:「哇!這是什麼想法」的感覺,
明月:我們很多同學會說:「你可不可以問一下 Zoey ,她覺得怎麼樣?」,就好像是跟靈媒問事的感覺,那些思考或討論,對我或大家其實都有蠻多心靈上的幫助,所以當 Zoey 說要做這件事情時,我覺得非常 OK 。
明月:我也覺得 Zoey 因為做了節目有非常大的改變,整個人變得更飽滿,以前很像是一個沒有經過打磨的礦石,雖然很有料,但是有些東西太鋒利了,變化上是差蠻多的。
我們的節目 200 集了,有沒有什麼想要給聽眾的話呢?
明月:不管你們現在覺得你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我覺得真的不用去煩惱,只要想清楚那個是你確定的價值觀,我覺得你就去做,再過個五年,現在的你跟未來的你,絕對是不同階段,從 Zoey 身上就可以看得出這個過程, 200 集,恭喜!
Zoey:我們先聊聊我們是怎麼認識的,你記不記得我們第一次講話或認識的場景?
怜儀:我們是高中同學,我只記得你很呆,戴著紅色框的眼鏡,都坐在老師前面的那一排,最奇妙的是,你已經坐在第一個了,但還是會在上課時做很奇怪的事,例如突然夾起睫毛。
怜儀:我那時候就覺得:「這個女的到底怎麼回事啊?」,可是另一方面又會覺得這個人好真喔,好像也沒有在管外面的世界。
怜儀:還有另一個契機,你有天突然對班上的另一個同學看著他說:「你的頭好大喔!」,你應該沒有別的意思,但是他本人應該是愣了蠻多下的 XD ,我就覺得這個人也太真實了吧,感覺你在我人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怜儀:雖然我們高中才認識,但是以前的大小事情,我們大概也都知道。
你記不記得當初 Zoey 說要開始做節目時,你有什麼反應?
怜儀:那時候對我來說很抽象,我覺得每個人理想生活不是自己找的嗎?要怎麼有一個教練?當時也不知道真的有個市場,也不知道其實你有很周全的準備,但我記得我的回應是說:「喔,我不太懂這個東西,但只要你去做,我都會支持你。」
Zoey:對!這就是你每次一貫的答案,我就會想說:「好,沒有什麼方法或建議,但是有 emotional support.」,那你覺得我自從開始做了這個節目之後有什麼改變嗎?
怜儀:有,最大的改變是內在的涵養,或是其他知識面的東西,包含你上課的題材和內容,有些很專業的術語,我們不見得會了解,可是知道你很認真去進修、提升自己。
怜儀:我從以前就覺得 Zoey 是一個很懂事的人,心裡有想法就真的會去做,不是說說而已,最重要的是我覺得 Zoey 是一個情緒和內心感覺都很平穩的人。
怜儀:我曾經看過一句話:「只要你內在平靜,外在就不會有風波」,這句話每次都讓我想到 Zoey ,因為我個性很急躁,感覺 Zoey 就是站在我旁邊我就會一直感覺到很 peaceful 的感覺。

我們的節目 200 集了,有沒有什麼想要給聽眾的話呢?
怜儀:堅持做對的事情,就一定不會錯,很開心 Zoey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感受到 Zoey 這一路上的成長,看著自己很好的朋友一路走過來,不管什麼事情都可以參與到,想一想就覺得很感動。
怜儀:我真的覺得 Zoey 真的很棒,或許這條路也有一些挫折是我們看不到的,但當 Zoey 遇到的時候,想想我們這些朋友和聽眾,我們一直陪伴著你,或許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稍微停下來,但是絕對不要放棄這件事,因為你做得很好了。

📍【本集結語】#200 歡慶兩百集
無論你是超級元老、起飛時的粉絲、元年夥伴、還是新來的朋友,我都很開心你願意收聽這一集的節目。
我一直覺得緣份很不可思議,它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珍貴、很難得的事情,如果可以跟 2018 年的自己說些什麼,我會說,我這輩子在職涯上面做的最對的一件事情,真的就是開始 Podcast 、開始自己的個人品牌了。
謝謝你幫我一起圓我的夢想,也謝謝你這一路以來的鼓勵與支持,「it means a lot a lot to me.」,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你一起參與佐編茶水間的下一個三百、五百集,你現在或許會說我是看小魔女 dorami 長大的,或是會說我是看麻辣鮮師渡過學生時期的歲月的。
或許有那麼一天,佐編茶水間也能夠成為那個陪伴你度過某一段歲月的經典痕跡,謝謝你的參與,讓這件事變得更有意義。
別忘了,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真正熱愛的人生,只要你想做,你就會擁有 upstoppable 的 superpower,幫助你自己塑造出一個你每天都迫不及待起床的理想人生。我們未來的路上見囉!
我也特別整理了「Podcast 經營工具箱」,幫你談到了佐編茶水間聽眾的專屬優惠,如果 2022 年,你還想要開始經營 Podcast 節目,這些免費資源和優惠,就當作我送給你的特別禮物,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Feb 27, 2022 | Podcast, 有錢
佐編私塾殿是一個在分享品牌經營、商業思維、遠距工作、設計思考和個人成長的節目,我是你的品牌教練 Zoey,今天我要來跟你分享 ica是什麼 ?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如果你現在很忙,我們也有幫你做了一份重點整理的講義,你會比較好消化,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191 ica是什麼
有些聽眾跟我反應說,我們推廣課程的頻率太多很煩,但我必須要說,這個節目是免費的,而既然我是全職的創業者,我每週至少更新一集,有時候兩集,我也幾乎不在節目中接業配打其他廣告,這就代表我的品牌商業模式就是我的最主要收入來源。
這也代表,我的課程就是我們最主要的贊助商,so shot out to BYL and if you want free content, you will take the commercial, this is the deal.
我在這邊也想要呼籲一些剛起步的創作者,有時候你可能會收到聽眾跟你反應廣告太多,而身為創作者你必須知道有些東西的確是有建設性,有時候推廣力道可以小一點或是把廣告長度簡短,但是身為創作者你絕對要有自己的原則,這是維持你生意的事情,所以你不能不做廣告。
相反地我們現在所做的內容叫做內容行銷,行銷本身就是廣告的一種形式,所以如果你的聽眾一直叫你不要再打廣告,你可能就要思考一下:「他是否是一個對的 ICA ?」
ICA 是一個簡稱,他的全稱叫做 「Ideal Customer Avatar」,中文可以翻譯成「理想的受眾樣貌」。
那你可能會想說,這跟 TA 有什麼差別? TA是 「Target Audience」 的簡稱,大部分被翻譯為「目標客群」,它是指一個廣泛的受眾樣貌,例如這群觀眾的男女比例、居住地點、薪資水平、教育程度、可能感興趣的類型等等,這些都是對於群體的平均值。
但是 ICA 它比較像是一個人,在美國我們經常會把 ICA 放在客戶 Profile 裡面,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去找到這群 TA 裡面最優秀、最最最理想的那一位觀眾的樣貌,如果你問我:「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常聽到 ICA?」,我認為是因為過去競爭沒有這麼激烈,我們講 TA 就講一群受眾就好,在市場上有平均樣貌就可以。
但因為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都在競爭同一塊市場,如果你的觀眾設定得越精準、你在做廣告時就會越輕鬆,我猜這也是為什麼 ICA 在近幾年越來越流行的原因,說穿了就是因為只有 TA 是不夠精準的。
我們要去設定一位最理想的受眾樣貌,並且去研究這位觀眾可能會有的行為模式、出沒地帶、喜歡的社群媒體、吸收資訊的方式、平常關注的議題,然後把你的內容、產品圍繞在滿足這一位 ICA 的核心上去做產品設計。
在繼續講 ICA 之前,我必須要先帶到一個市場定位的概念,這個概念叫做 Multi-passion Market or Niche Market,我先解釋 Multi-passion Market,把這個字拆開來看:
所以 Multi-passion 就是由多種熱情、多種興趣所組織而成的市場定位,你在美國、歐洲應該會很常聽到有些創業家說:「Oh, I’m multipassionate Entrepreneur.」,或者他可能會說:「I’m multipassionate.」
我經常聽到我的學生說他有許多興趣,所以很難在一開始時有一個明確的個人品牌主題,來問我應該怎麼做設定,我現在有兩個角度可以分析給你,如果我是朋友,我當然會說你想要怎麼做都可以,因為這是你的品牌,你開心是最重要的。

但如果我今天是你的教練,我可能就會建議你先把熱情聚焦在一個、頂多兩個的定位點,也就是 niche down,或是 narrow down ( 窄化、聚焦 ),因為這件事情在我自己的身上,是非常有感的,我最一開始也很難找到我想要講什麼,不是因為我沒有題材,而是因為我想要講的事情太多了。
講旅遊好像也可以、講美國生活好像也可以、講國外職場、講自我成長、講心靈上面都可以,我都很想講,所以我很難去取捨、很難知道以什麼為主軸,因此我最後選了大概三個左右的主題,也就是個人品牌、遠距工作、還有個人成長。
對我而言,我並不後悔這件事情,我自己做得開心還是很重要,可是我也感受到它的確在機會成本上讓我慢了下來,也就是說我並不是很專精只講個人品牌、自我成長或遠距工作,我有點是三個主題混在一起,有什麼就講什麼。
那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你的力量、資源、注意力、金錢、時間通通都分散掉了,也就不是每一個都可以這麽快的成長。
當然我現在會這麼說,是因為我有了一些體悟,所以我會給我的學生建議,如果你真的是想要用個人品牌來賺錢,變成全職、打造被動收入、甚至早一點財富自由、早一點退休,你應該要找到 Niche Market,這會是比較適合你的方向。
因為聚焦市場 Niche 指的就是縫隙、有些人也稱它為利基市場,當你能夠把你的利基市場找出來,儘管它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市場,也因為你可以把它講得很深、很細、很專精,而養起一群對這個小市場感興趣的受眾,你的事業也能更事半功倍。
因此無論你今天是想要做 Multi-passion Market or Niche Market,我覺得它都沒有對錯,首先要判斷你的目標和目的是什麼?你為什麼要來做個人品牌?
如果你今天想要做的原因是想要有個日記紀錄你的生活、過得開開心心,像以前無名小站那樣,那你不用取捨,走 Multi-passion Market 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你今天是真的想要利用個人品牌創業,Niche 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而且更加快速、有效的策略。
同樣的,ICA 就是應用 Niche Market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不只要找到專精的品牌主題,我們也要找到對這麼一個專精主題感興趣的理想受眾到底是什麼人?他長什麼樣子?現在你知道什麼是 ICA 以及為什麼要設定ICA,接下來我來跟你講一下,ICA 有什麼樣的好處?
我個人認為,當你找到一個很「對」的觀眾,你就可以知道他們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出現在哪裡,這樣也可以讓你知道你的廣告究竟要投放在 IG 還是 FB 上面,讓你的廣告效益事半功倍。
至於在 IG 上究竟要使用貼文廣告、還是限動上的廣告,也會跟研究你的使用者、理想受眾的行為模式有關,你要很了解他們究竟比較常滑貼文、還是比較常滑限動。
再來,有一個理想的 ICA 也可以知道他們平常都在追蹤誰,假設你今天在講有關美妝的主題,你要去思考觀眾除了你的主題之外,他還喜歡其他什麼主題、追蹤了其他哪些跟美妝有關的創作者,從中去找出他們的喜好和風格。
像有人比較喜歡歐美濃妝、或是日系、韓系那種清新的感覺,再來是風格、內容呈現上的方式,你可以去觀察他們追蹤的創作者,他們比較喜歡講話快、切入重點、節目不長的,還是他們比較喜歡看 Vlog、比較輕鬆、閒聊,也許節目沒有太大重點,但是很有陪伴感的?
你可以從觀察客戶喜好,去參考你自己可以怎麼做,我在我自己的 BYL 課程中,也有教導同學們藍海策略詳細的具體步驟,也就是說我有給我學生的功課是,你要去調查市場上面,跟你相似的自媒體、公司、品牌有哪些,這是你必須做的功課,你做完這個功課後,還要去調查。
- 他們有什麼優缺點?
- 哪些可以效法?
- 哪些是你認為是他們做不好、可以改進的地方?
- 你又可以怎麼樣去避免?
很多人跟我說不知道怎麼做市場定位、不知道自己的主題要選什麼,通常你只要做個市場調查,這關就可以克服了,所以你現在擔心,很可能是因為你功課做得不夠,市場調查跟研究做得還不夠,所以你沒辦法知道你的 ICA 應該怎麼樣做設計,自然也會不知道自己的內容、風格要如何呈現。

除了知道他們會出沒的管道、廣告可以怎麼打、內容怎麼設計以外,你也可以用對他們的語言,也就是說你會發現,我自己在經營佐編茶水間時,有一些用字遣詞我是不會說的,例如我非常少、幾乎沒有在我的節目裡面罵過髒話。
我可能也會盡量避免像是屌這之類的字,我可能會說厲害,有些節目他們可能會走輕鬆、可愛、青春洋溢的感覺,他們可能會把「我們」講成「偶們、偶棉」,或是他們可能會說「窩們」,但是我就是不太會用這樣的形式來講話。
就是因為我知道,這不是我要投放的受眾的用語,不是我拒絕這樣的人,而是我只想要專精在吸引一個人,當我能夠吸引到這個人,我就能夠在慢慢地擴散到跟這個人類似的人。
除了我們講到的廣告、文案、呈現方式、風格、觀眾對你的親密程度、黏著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 ICA 永遠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判斷,你的內容究竟要把注意力放在「哪一群人」身上,同樣一份內容發布出去,你的 ICA 就會買單,不是你的 ICA 就可能沒辦法感受和 appriciated 其中的價值。
例如我找來了三個在 iTune Store 上面的聽眾評論,第一個是一個負評,他在一年前留下一顆星的評論說:

這個可能會比較難知道他說的是哪一集,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都會請你幫我留言是哪一集,這樣我會比較好判斷、考察和優化,不過我也覺得這個聽眾非常可愛,他雖然覺得煩還是聽到最後,而且還特地留下這麼長的評論。
可能是被氣到,或是真的很失望,總體來說我覺得這個行動有點可愛,我也覺得有參考的必要,另外差不多在同時間又有兩個不一樣的留言,第一個說:

第二位留言說:

也就是說,當我在做一個節目的訪綱時,通常我都會跟我的 Team 討論訪綱怎麼設計。
除了我們自己想要挖掘來賓的故事之外,我們也會調查一下聽眾想要問這位來賓什麼問題,我們有時候會在我們臉書的免費私密社團詢問大家針對來賓想要的提問,我們也會把這些問題穿插在訪綱裡面。
當我們在設計訪綱時,我們通常是會站在 ICA 的角度來思考,如果我是我的觀眾,我會想聽什麼內容?什麼內容對我有幫助?我是用這樣的邏輯去思考我要問我的來賓什麼問題。
也就是說,同樣的內容有些觀眾會覺得「你實在是太會問問題了!你問的都是我想知道的問題!」,但是也有些聽眾就會覺得「你為什麼都問這些問題?這些我聽了都覺得好沒有感覺、好無趣、生硬、無聊」,可是你是一位創作者:
你不能因為每個人給你不一樣的意見,你就沒有自己的原則。
就像我們一開始說到的,很多人會說我的廣告打得太多,但這個並不影響我要繼續打廣告的事實,我會繼續做這件事情,可是我可能力道會減輕、或是頻率會降低,所以你今天在思考自己可以怎麼改善、調整時,你必須要先知道說「我是以什麼樣的出發點在做節目?」
你的出發點會攸關到你的節目呈現方式,而你的出發點也就是 ICA 的出發點,身為創作者,你絕對不能花時間去討好非你 ICA 的所有人!這就跟你要討好所有人一樣,是不可能、而且非常累的。
所以你在最一開始就要知道自己的主軸、核心,究竟要打什麼市場。然後要抓住主軸、去放大市場,也就是說以剛才那兩個給好評的留言來說,他們可能也全部聽完了節目,可能也沒有抱怨廣告太多。
因為如果他是你對的 ICA ,他會知道他今天要聽這免費的節目內容,就會有廣告,不喜歡就跳過就好了,因此你自己也要很清楚地知道,你的出發點、這些內容是做給誰看的,以及你的 ICA 究竟是誰。
現在你大概已經知道了設定 ICA 的重要性,以及他可以帶給你的好處,我現在就來跟你分享非常非常之有效的四個跟 ICA 對話的方式:
一、站在 ICA 的立場,去想你要寫什麼
你應該是站在你的 ICA(理想受眾)的角度,去思考他可能會想看什麼樣的內容。其實很多人包含我自己在內,我在寫旅遊部落格時,我也是按照我自己的心情,去想說我想要寫什麼,但對於你的 ICA 來說,並沒有一定要看的理由。
對他而言,沒有能夠說服他這個東西跟他有關的核心價值。所以當你在設計內容時,一定要站在你的 ICA 角度去思考,這個是 ICA 對話法的第一法則:「站在你的ICA的立場,去想你要寫什麼,而不是去問自己想要寫什麼。」
二、Clarity over creativity.
美國有句俗諺說::「Clarity over creativity.」
意思是說內容清晰程度要在你的創意程度之上,你可能會想說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不有創意一點怎麼脫穎而出?可是你要聽清楚是「over」,也就是說你要有創意,但是確保在創意之上,你有明確地傳達出你想要傳達的重點訊息。
這個技巧在廣告、公關規劃上都非常重要,不能因為創意而淡化了主要訊息,這個就會被歸類成失敗的廣告,你的觀眾可能只會注意到「哇!這個特效好酷喔!」或是「這個 Podcast 節目有好多好有趣、好好笑的地方」,但是卻完全沒有 Get 到你想要傳達的主要訊息。
所以當你想要製作一份內容,尤其是以商業角度來看,我們的重點、目的就是希望賺到錢,也希望你的品牌可以繼續營運下去,所以你勢必有一些希望觀眾可以採取的行動,你要知道你到底在為什麼打廣告、主要訊息究竟是什麼,這幾個重點一定要抓好。
你還是可以去想想有什麼有趣的呈現方式,像是縮圖、短影片、動畫都可以,但是在這之前,你要先抓到你到底要傳達什麼內容,再決定要怎麼有創意地發揮它,所以主要訊息很重要,「Clarity over creativity.」
三、使用 ICA 的語言來跟他們溝通
假設你今天的主要訊息是說「可不可以幫我把桌上的杯子拿給我?」,就這麼簡單的訊息,你跟兩個不同年齡層的人說話時,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你可以從頭到尾都用你習慣的說話方式講話,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是訊息的傳達與接收。
也就是說對接收者來說,他有沒有辦法「有效地接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改變說話方式的原因。因此今天當你知道你的 ICA 樣貌為何,我們就要試著用他們的語言來跟他們溝通,說他們聽得懂、有感覺、有共鳴、又能夠打中他們的用字遣詞的文案。
這就是 ICA 對話法很厲害的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我的 BYL 課程中,我把 ICA 排在很前面做講解,我認為你要先搞清楚你要投放的受眾是誰,才能決定你要用什麼平台、要設計什麼內容。搞不好你的主題和觀看者會出現的平台其實是抖音,結果你一直做 Podcast、或是寫文章,效益可能都不好。
四、一人對話法
當我們在 Podcast、Blog、Youtube 上面傳達訊息時,你要知道他們接收訊息時都是孤零零一個人,頂多兩個人,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個人,但是很多創作者一開始很容易會在傳遞訊息時,很像是對台下 100 人,或是 1000 人講話。
你現在可以想像一下,你私底下跟別人講話,還有你站在台上教課、演講,你的呈現風格、語氣、速度都會不一樣,對吧?很多人可能因為想對很多人講話,而把內容呈現得太生硬。
但就我自己的觀察,有 ICA 對話法,除了剛才說到的好處之外,也可以增加觀眾跟你的親密感、黏著度,他可以更有陪伴感,讓觀眾看了你的文案後,覺得就是一個朋友在跟我說話,而不是一個公告欄。
當你用 ICA 一人對話法,他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特別的感覺,會有一種好像真的站在你旁邊、跟你對話的親密感,當那種親密感逐漸堆疊,他就會對你產生依賴,因此喜歡上你的節目、文字、風格,漸漸地喜歡上你這個人,對品牌的認同感就會提高。
📍【本集結語】#191 ica是什麼
以上就是今天佐編私塾殿的教學內容,希望你有學到一些東西,如果你覺得講得太發散的話,你可以回到這集原文,下載我整理好的懶人包
我們接下來其實也正在企劃要做一個 Mentorship Program ,主要就是像佐編私塾殿這樣,用一個比較一對一輔導方式,帶領你一步一步從 1 走到 100,讓你不只作出個人品牌,還可以靠個人品牌找到獲利模式,然後持續在每個月建立你期待的現金流。
這個 Mentorship Program 現在還在計畫中,還在市場調查階段,所以你要知道儘管我們品牌已經做了四年,但是我們要開啟一個新的項目,還是一樣要花超多時間做市場調查。
所以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剛開始要經營個人品牌的人,市場調查環節絕對不能少、而且不能偷懶,如果你對這種一對一 Mentorship Program 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在這篇文章底下、或是到 IG 上跟我說。
我這裡會搜集一個waiting list ,如果接下來真的要 Launch,我會先把名額給這些有來報名等待清單的人,如果你有任何想法,你也可以在 IG 或是網站上找到我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Jun 16, 2018 | Podcast, 有意義
節目的第一集,我會跟你做個自我介紹和描繪節目大綱,告訴你為什麼會有 佐編茶水間 的誕生,以及你可以在這個節目裡期待什麼內容,我們會討論那些在辦公室不能說的事、長輩遲遲不來的教育、慣老闆的八卦,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怎麼打擊負能量,創造你理想的生活。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本集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1 佐編茶水間
歡迎來到節目的第一集,今天我會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以及節目大綱,並告訴你可以在這個節目裡期待什麼樣的內容。
我是 Zoey,佐編茶水間的主持人,一位出生在台北的城市小孩,也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和內容創作者,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都不是特別乖,並不是說我很愛耍廢或不上進,相反的,我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也有很多想做也喜歡做的事情,只是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環境下,這些事都顯得沒什麼用。
我以前超喜歡在課本上畫畫,小學四年級就開始研究網頁設計,輕輕鬆鬆就能打出一篇無名小站的長文,但學校的成績就是那種數學都考 28 分,課堂上一直睡著,但是下課去參加熱舞社的學生,我的爸媽雖然一直很尊重我,但是也很為我擔心:「這小朋友長大 O 不 OK 啊?」
大概是大二的時候,有一堂很無聊的通識課來了一位講師,名字叫什麼我忘了,但我記得他說了一句話:「天阿,現在的小朋友都無憂無慮,我大二就要開始擔心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找不找得到工作」,當時的我腦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叮」的聲音,好像什麼腦迴路啟動了。
我突然發現自己從來都沒有想過未來要幹嘛,反正就是念什麼系,出來就走什麼職業吧,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我選的系也還算是自己感興趣的學系,然後又有一個聲音在我腦裡說:「但如果我嘗試了之後,發現不喜歡,該怎麼辦?我還可以做什麼?如果我不討厭的話,難道我要做這個職業一輩子嗎?」
大二總是最混的時候,喜歡到處跟朋友出去玩、喜歡去酒吧、去夜店、談談戀愛,也不是特別在乎成績,不過,講師的那段話,在我腦裡迴盪了好幾天,我開始想:「不行,我應該要先去相關產業實習看看,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那樣的環境。」
如果喜歡,那很好,在學生時期就有實習經驗,未來進入職場就會更容易,如果不喜歡,我至少還有一兩年的時間,去摸索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好險我嘗試了,因為我還真是不喜歡啊!那我到底喜歡什麼?

我知道自己很喜歡旅行,又很喜歡寫作,那我也許可以當旅遊作家囉?於是我開始到處旅行,拼命寫文章、經營粉絲專頁、學攝影、學剪輯,我也很幸運,出了社會後真的找到了旅遊編輯的工作,開始體驗用創作內容來賺錢的日子。
我以為那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職業,可以經常到處走,不用待在辦公室,但後來我發現事情好像沒有那麼簡單,隨著旅遊生意越來越好,我為了工作去旅行的次數也越來越密集,有時要下南部,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趕車,有時候為了要拍夜景,就得守著崗位到晚上十一點多。
你可能在想:「能夠這樣工作已經很棒了好不好,就像是在玩一樣啊」,我以前也這麼認為,不過當工作越來越忙,我開始有種沒有辦法決定個人生活的感覺,我的腦子裡開始出現:「天啊!我又要去找新店家採訪,我又要構思這個景點該怎麼拍、該寫什麼。」
這也讓我發現我要的不是環遊世界,而是工作與私生活的平衡,我不一定要一年 365 天都在旅行,但我想要拿回自己生活的主導權,我想要決定自己可以幾點回家;決定自己幾點需要休息;決定想要在哪工作。
所以我該創業嗎?我要創什麼業?還是有什麼樣的工作型態,能讓我賺到錢、養活自己、又能兼顧我的理想日常生活?在這迷惘的期間,我因為錢不夠用,也兼了另一份一樣是內容創作的兼差,因為是外商公司,所以我們沒有辦公室,於是我開始在假日的時候在家工作,我一直都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雖然依舊迷惘,但我內心也知道:「我不能每天過著不太開心的日子,然後只用旅行去排解,不管是什麼行業,我都必須要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我也不能再抱怨社會、抱怨老闆,但是完全沒有嘗試去改變。」
有天,我終於到達了工作與私生活失衡的臨界點,我辭掉了旅遊編輯的職位,然後鼓氣勇氣問我的外商公司:「我可以轉成正職嗎?」,我提起勇氣告訴主管我可以為這間公司做什麼,還有之後的工作規劃。
除了要有飯吃,也想放手一博的試試這種「完全不用進辦公室」的工作型態,是否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我現在也很感謝自己當時的勇氣,我也因此得到了正式職員的機會。
我開始學習如何兼顧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每天又安排七到八小時給工作,雖然一開始很不習慣也很容易怠惰,但我發現這樣的生活型態,比起以前待在辦公室上班快樂很多,我內心也越來越確定:「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喜歡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因為在這樣的工作上得到私生活上的滿足,我也更有力氣去為公司付出,當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快樂,我也發現自己好像更願意幫助人,比起每天想著自己想要什麼,我更開始想著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每個人都像我一樣,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
讓更多人去幫助更多人,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這就是佐編茶水間誕生的原因,我希望能夠透過 Podcast 和大家討論厭世代的煩惱;討論朝九晚五的心酸血淚;討論慣老闆以及長輩的各種情緒勒索,怎麼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依然活出自己、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我也知道很多人可能連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不太知道,所以節目裡也會有自我成長和技能提升的相關內容,畢竟想要過理想的生活,你得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吧?
節目中也會邀請來自不同產業、追尋夢想生活的人,和你聊聊他們是如何在工作與理想之間取得平衡?當然也會提供實用的方法讓你可以快速展開行動,我也想告訴許多還沒進入職場的新鮮人,多多嘗試不同工作是很棒的,轉換跑道也是沒問題的。
你沒有必要死守著一個產業做一輩子,這是很累的一件事,儘管你有金錢考量,還是要好好想想,你每個月、每年賺到這些錢,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都不開心,更不享受工作的過程,這樣值不值得?
📍【本集結語】#1 佐編茶水間
這個 Podcast 希望以比較幽默的方式來勸世,我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一步一步都在朝我理想的生活邁進,我也很認真地希望,我可以給出一些正能量或實用的方法,讓和我一樣有夢想的人,找到打造理想生活的方式。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