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的力量

#183 關於2021,我的觀察與感想、我的成長與體悟:用「 相信的力量 」迎接 2022

是佐編茶水間在2021年的最後一集,我會用閒聊的方式來作為今年的結尾,跟你分享我這一年來的觀察、感想、還有一些我的成長跟體悟,聊聊什麼是 相信的力量 ,所以一樣歡迎你準備一杯茶或咖啡,來聽我一起閒聊。

這一年算是我人生中改變蠻巨大的一年,然後在台灣從11月初到現在的這段期間呢,我也有非常非常多的靈感跟體悟,今天就列了幾點來跟你分享我這段時間的一些咀嚼,我們就一起用比較輕鬆的姿態來迎接2022。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本集綱要】#183 相信的力量

歡迎你回到茶水間,好久沒有像這樣子單口了唷!因為我們好像蠻多都是訪談類型的節目,不知道大家比較想要聽我一個人碎碎念、亂講話,還是比較喜歡我們做得比較長、比較深的訪談型節目呢?也歡迎你在找得到我的地方跟我分享。

我現在左手邊有一杯咖啡、右手邊有一杯金桔茶,現在就是想要像朋友一樣,來跟你分享我這一年多來的一些心得感想,我可以說自己這一年改變很大,是因為我覺得我真的長大了,變得更有智慧了。

第一個讓我覺察到的改變,就是我多了一種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超能力,就是我發現我可以看見一個人的價值。這些東西在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碰見但是我們都沒辦法看到,我就舉幾個實際例子,例如我們有幾個新的剪接師,例如影片的、音頻的,或是我們也有原本是兼職的夥伴變成全職。

在木桌旁的人的照片

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一件事情,尤其是女性,如果你是老闆娘、女創業家的話,我們很容易在找人的時候找到 nice but ineffective people,我不是說這些人不夠好或不夠有效率。

但是我們很容易因為這個人很 nice,因為跟這個人的磁場很對、有共鳴、聊得來,所以在心中對他的分數加了很多分,究竟這個人是否在一個對的位置、是否是你團隊中真正需要的特質的人物,這個倒不一定。

我以前也很容易因為我跟一個人很聊得來,所以找得團隊成員也是往這樣的方向前進,導致我們團隊中所有人的性格都很相似。

 

例如說我可能就是一個有很多 ideas 的人,團隊中又是相同性格的,就會說好啊好啊,你想到什麼我們都可以試試看,結果就會變得整個團隊都累到不行,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踩剎車,因為看到什麼事情都覺得很興奮。

近期呢我們就是來了一位,也不算是新的夥伴,就是相銘,這位男生呢在我們整個團隊裡面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因為他跟我們的個性非常非常地不一樣。

以前我就是很喜歡我們整個團隊都很歡樂,所以我跟我的助理 Claire 總是會有一種「誒~今天很開心、明天怎麼樣怎麼樣」我們經常會呈現一個很 hyper 的狀態。

湖邊的橋上的人

但是相銘的個性比較沉穩,做事也比較謹慎,有的時候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性格比較嚴肅一點,好像比較不能開玩笑、比較正經八百的感覺,我以前在 hire 人的時候,我通常都會喜歡找一些比較活潑、甚至是我們私底下可以有 small talk 可以閒聊的夥伴。

但是可能在一年多前吧,邀請這位男生加入我們團隊的時候,我們就是看見他的一些特別的特質,例如說這個人做事很認真、很細心,永遠都會顧好 deadline、絕對不會遲交,有自己的節奏、頻率。

我就發現像這樣子的人跟我們的 tone 調非常地不一樣,所以跟不一樣 tone 調的人一起工作,其實有蠻多需要克服的地方,包含找到適合跟他溝通的語言、或是了解他、懂他,我就發現我還是可以看見這個人的價值,我可以知道我為什麼需要他。

 

我也可以知道我們團隊為什麼需要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例如說當我們整個團隊都在 high 的時候,他可以說「不行,時程就是趕不過來」或是「這個專案就是要拒絕」,或是這樣排、那樣排,可能會影響到什麼樣的事情,就真的是在我們團隊中有一個互補。

他雖然比較不苟言笑,但是他真的為我們團隊帶來很多加分的作用,這件事情其實也連帶讓我想到我們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關聯,例如跟你的另外一半、團隊,甚至是自己相處的時候。

你能不能夠看見你的價值?或是你另外一半的價值呢?

一群人在牆附近

這一趟來台灣我跟很多朋友、創作者聊天,如果我們有家庭,我們就會聊到另外一半是神隊友或是豬隊友,在這過程中我也發現我們真的要去練習看見其他人的價值。

尤其是你覺得他可能沒有這麼好的一些小缺點,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例如你可能覺得另一半很懶散,但是他的價值所在可能就是它是一個非常懂生活、非常 chill 的人。

又或是你的另一半可能總是忘東忘西,但可能他的價值所在就是他真的很隨和,在想這個議題時,我也回歸到自己身上,想說「對呀!那我自己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尤其現在不論你是做自媒體或是個人品牌,這件事情如此飽和,越來越多人可以開始講相似的主題,越來越多人比你更厲害,你變得沒有那麼特別,需要花更多努力才能維持在現在的位置。

我就一直想說,那我的特別之處到底是什麼?我以前的特別之處在於我講的東西很少人在講,遠距工作很新鮮、個人品牌也才剛開始、自媒體好像也沒有人整理出比較有邏輯性的教學方式。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可以開始講、很多人也講得比我好,我就一直試著要在過程中看見自己到底特別在哪裡,所以一開始絕對會因為市場環境變得更競爭,心裡面有徬徨的感覺。

但因為這趟回台灣我跟非常多人聊天,包含很多創作者,以及你,我的聽眾、讀者們,真的有見到面的人,我就發現很多人不約而同地跟我講「他們因為我開始做什麼事」。

他們可能會說因為你的節目我們開始做自己的節目,例如說我就跟精算媽咪的家計簿的珊迪兔聊,他就說他在2018年一邊餵母奶,第一次收聽了我的節目,也開始想說要轉型、或是做自己的節目。

或是最近跟我合作的個人風格分析師 Vanessa 當時因為工作的關係、身體的緣故,暫停了工作卻反而有很多運動的時間,就一邊健身一邊聽我的節目,也覺得自己好像除了回職場之外,有其他的選擇可以出來、自己創業,還有我也遇到那些學校沒教的事的 Janet、女子健心室的佩佩、以及一則茶室的 Joyce。

私下聊天他們都說在 2019 年最一開始加入我的 Brand Your Life 課程時,都是心裡面開始有一個契機想要去做,也真的去做,所以我好像在這段過程中發現,我可能不是最厲害的人、也不是專業知識講得最好的人,但是我好像是一個蠻有啟發性的人。

我覺得所有人能夠有今天這麼厲害的成就,絕對是因為這個人願意付出行動、堅持下去,所以這些功勞全部都需要感謝你自己,願意為自己的夢想堅持。

但是我的價值所在、我存在的意義,好像就是提醒、開啟這條路,讓更多人看見不同的選擇,這個可能就是在創造一種新型態的生活、創造一種新的職業,也是我自己一直很堅持的事情。

只是當我聽到時還真的蠻意外的,就是好多人真的開始去做,好像我在這邊發送勇氣給大家的感覺。聽到這些回饋的時候,其實我內心是很激動、很感動的。

 

因為我覺得這好像真的就是我獨一無二的地方,現在好像大家都啟程、啟航了,我這個步驟的工作好像也有種告一段落的感覺,大家不用擔心,並不是我之後要停播佐編茶水間。

而是我開始思考如果這一階段的任務差不多有一些成績、成就了,我是不是可以 move on to 什麼其他我更想做的事情,因為最一開始可能三、四年前,我開始做的時候,我的確就是堅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現在把這件事情做成熟了,我現在好像就可以回歸到我身上,去看我自己真的真的真的想做什麼?

 

我的第二個體悟其實就是,大家應該都知道我是規劃狂吧,你一定聽過我是一個計畫計滿滿、所有東西都是表單控,我以前是以這樣的自己為傲的,這樣的特質也幫助我達成很多事情、我做事真的挺快、蠻有效率,我也認為我的時間管理真的蠻厲害的。

但是前陣子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我去做心理諮商,我就跟諮商師聊一聊,也沒有特別想解決什麼事情,只是想更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特質背後的養成原因,諮商師就帶我看了幾件有趣的事。他說:

我確實是一個非常理性、很系統化、做事很有策略的人,但有的時候這種過分理性,可能是一種不相信自己直覺的反應。

我在聽的時候很驚訝,我以為我很相信自己的直覺,但諮商師說通常我們會過度地分析一件事情,就是因為你不太確定自己要不要照著感覺走,我聽得時候就覺得誒?好像真的有一點。

因為旅行時如果毫無計畫,我還是可以玩得很開心,而且我會非常地安心,我不會擔憂趕不上車、錯過什麼景點,我認為任何一切都是風景、沒有排到餐廳也沒關係、街角巷弄也都是美好際遇,但是在事業上我真的是一個規劃狂。

這兩件事情兩相對比之下,好像真的是因為我在旅行時比較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是在事業上我就會覺得,我有我想要的安排、里程碑,我腦子裡也有想法與感覺,但如果他不成為一個計畫,我無法預料它會演變成如何,但同樣地旅行中我也無法預料啊,有些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也會讓人恐慌。

Copyspace, 夏天, 夏季 的 免費圖庫相片

我這種恐慌似乎比較呈現在事業層面上,當我有了這個發現後,也不是說我就再也不要規劃了,全都照直覺走,但我覺得這就是做諮商、算命、塔羅有趣的地方,他可以讓你看見、讓你有所決定,你可以決定改變,或是順著你命運的路接受它。

當我聽到時,我內心是蠻想改變的,我想要試試看更加臣服一點,就像是我跟S編思葒聊到的臣服的實驗,或是我之前一直有在做一個量子跳躍的實驗,但一直沒有時間好好地講。

最近又因為在台灣的行程滿到一個爆炸,我幾乎沒有時間運動跟冥想,有的時候就只是坐車閉眼而已,沒有時間好好繼續做我的量子能量場的穿越。

但我就在想,回美國後想要更加認真地執行這件事情,就是「不要計畫、相信宇宙會給我最好的安排」相信我今天走錯路、遇到的事業上的插曲,都是必然要發生的,我曾聽過一句話說:

Life doesn’t happen to you, it happens for you.

我在聽這句話時就非常有感覺,我其實還是蠻相信我自己的直覺,但真的很挑事件,尤其這是一件你不熟悉、但對它非常有期待、有明確想像,例如事業要做到什麼樣子時,我們好像就會進到過分理性的左腦派,用很邏輯化的方式來建構、打造你的事業。

這也是有好處,像是我現在的確因為很多的計畫,成功地抵達了我想要抵達的位置,可是換過頭來說,我又覺得對呀!我會不會也錯過了一些可能上天安排我要發生的意外和決定。因此我的第二個體悟就是:練習去相信,練習去臣服。

 

第三件所學,其實也是延續我剛剛說到的相信自己的直覺,去覺察為什麼我是這樣,我覺得超級有趣的,我這趟回台灣,有五、六個人都不約而同跟我提到人類圖這件事情。

我就在想人類圖到底是什麼,然後所有人都跟我說,你就是生產者,然後我也不知道生產者是什麼,所以我接下來可能會去看看我到底人類圖長什麼樣子。

但是我又接觸到一個新的東西,我上次跟艾琳、Blaire 還有蕾咪見面時,米薩小姐也在那邊,我們就聊到一個東西 – 阿卡西紀錄,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

聽愛琳說時我也是第一次聽到,簡單說明一下,阿卡西紀錄就是一個靈魂的紀錄,透過一個解讀師,你可以看見一個人過去的靈魂可能發生或做過什麼事情。

那時候再跟艾琳聊時,他就一直跟我說,我因為阿卡西,去學習怎麼閱讀自己的靈魂而有很多見解,但是米薩就在旁邊,他就問我說,我會算阿卡西,你要不要讓我解讀一些事?看你有沒有想要問的?我那時候想來想去,就冒出兩個問題:

第一個:我真的想活在虛擬世界嗎?

3C用品, vr耳機, 人 的 免費圖庫相片

其實我這趟回來,身邊有很多很多朋友,完全浸泡在元宇宙的世界裡,他們狂講NFT、虛擬貨幣的事情,這些都是我非常非常陌生的領域,我也有去請教我的朋友,像是閱部客水丰刀、Ryan,我覺得就算刀刀很認真解釋,我還是聽不懂。

但因為這些朋友在幣圈的活躍,讓我感受到有點壓力,我是不是也要去了解一下,畢竟這是未來的趨勢,我也覺得它勢必會發生,提早進入或許會有一些早期採用者的紅利和優惠。但另一方面我又很猶豫,不太知道究竟想不想要真的活在那麼虛擬的世界中,我有點卡在中間。

有點像是說,我要在美國過著很清幽的鄉村、森林生活,還是我想要大部分的時間在台灣?畢竟我還年輕,我就在這幾年努力一波、好好工作,我就一直在這兩者間游移不定,但是我就發現「天啊,我又一個不小心把自己陷入二選一的課題中了」

像是我在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前面就有說到「不用二選一」,但即便如此,我在生活中還是有一模一樣的擔憂,因此跟大家說不要二選一、人生有很多色階,並不是說我未來就絕對不會遇到或落入這樣的思維中,而是當我落入時,我好像可以抓住、接住這樣的自己,因此我就不斷去想,有沒有可能有第三選擇呢?

我能不能不要選擇左邊就要犧牲右邊?我在看阿卡西紀錄時,我就看到我的某一個前世,是一位男性,是美洲的印第安族群的人,那個時候我曾經歷過,到底要留在部落過原始的生活?還是要去城市裡打拼的兩難抉擇。

會有這樣的抉擇是因為我有一個另一半,他是一位白人女性,當時她算是很前衛,因為她願意跟印地安人交流、交往,我的這樣的行為對於部落的人來說也是很前衛的。

所以看到紀錄的時候,不是說我被部落驅趕,而是部落的人好像會覺得原來還有這個可能性,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男子手持拐杖行走

聽的時候我覺得很有趣,有點像是我現在的掙扎:「我要離鄉背井嗎?我要過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嗎?」,故事的最後我還是去了,去到都市生活,但依舊保有一顆原始的心,我還把家裡打造得很像部落時期的居住環境,我覺得超級有趣。

因為我發現我在舉很多例子時,我可能會說過去我們人類在部落時期時,我們可能會為了取得群體認同,而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我發現我很常舉這樣的例子。

但同樣地,今天如果我們去算命或是求神問佛,並不是我們就要在心裡面覺得噢!好吧,這就是我的人生,而是多了一種選擇,可以去看見我可以接受,或是我可以去改變。

剛才說到我去做諮商,諮商師說我過分理性的這件事情,我是選擇想要去改變的,但是阿卡西紀錄的這段過程,我看了後覺得,我會想要接受。

因為好像我曾經做過,所以我有經驗、有勇氣,再次相信自己,這個苦難、困擾我曾經克服過,或許也得到身邊親朋好友的支持,可以更相信、更勇敢地去做這件事情。

 

第二個:我為什麼對於金錢這麼焦慮?

很有趣的是,我感覺我其實蠻會賺錢的,我們的錢其實也蠻夠用的,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有一種:「經常想說接下來的財務規劃是怎麼樣?未來錢會不會不夠用?」的想法。

這件事情即便每個月都有薪水進帳,我心裡依然有擔憂,但是我先生完全跟我相反,而且我們兩個的錢都是共用的,我就在想他怎麼可以這麼隨和,為什麼每天早上起床都開開心心,不會有煩惱?我就問了這件事情。

米薩就說他看到一個東西是,我最賺錢的時間其實是 33-42 或是 43 歲,然後我現在還沒有 33 歲,所以我會有這樣的一種焦慮,是因為我的靈魂知道我有潛力,如果說我完全不擔心,就不會去想,不去想就不會有新的 idea,沒有新的 idea 就不會有新的商業模式,或是有這種賺錢的慾望。

站在山上的人

所以這樣的焦慮可能是因為「我的靈魂知道我辦得到」。所以我必須要去有這樣的一種 eager,才可以真的 reach my potential。

我聽到時就覺得「哦~原來是這樣,那一切都說得通了」,心裡就變得好像比較踏實的感覺,這件事情你要信不信都可以,但或許這種比較靈性的東西,可能就是給你一個現階段的意義或解答。

你可以接受或是改變,但至少你會比較踏實地理解,我賦予這件事情一個意義,我就知道我的焦慮是為何,變得有很明確的理由,也會比較心安理得一點。

 

如果你對阿卡西靈魂閱讀、星盤、人類圖、心理諮商感興趣,不一定要有生病或是心裡有困擾才去,也可以是因為有趣或好玩去試試看,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就是不想聽到答案,因為不想受影響、心情有起伏。

但別忘了,你的選擇權永遠在你手上,你擁有主控權,你可以接受或是改變,但是你聽了、你知道、你就可以付諸行動、你就可以改變,這完全是你可以決定的。

 

我覺得我先生跟我性格很不一樣,我們兩個早上起床都會很興奮、開心,但是我會想說今天有什麼 meeting , to-do list,今天的工作會如何如何,但是我先生的開心全部都是生活類的,像是早餐要吃什麼、中午要去哪裡散步、晚上要不要玩桌遊、或是一起看一個什麼劇。

你會很明顯發現這個人的 priority 全部都是生活,我們 2020、2021 這兩年,幾乎是 24 小時形影不離、都在一起,我就去看他每天都在做什麼,就是活得很開心,澆花、洗菜、拼拼圖、聽音樂、做做音樂、有一些手做,例如塗一些小公仔,哈哈。

甚至我工作在忙,他還會自己去散步、去街上走走,這個人跟我的生活型態是極大的反差,例如他可能連 FB、IG 貼文要怎麼 tag 人都不知道,是一個極度活在現實中的人。

近期我們搬家到密西根,在一個蠻北邊、蠻小的小鎮,他就會認識一些新的人、有一些新的活動,他們會去打獵、射箭,或是一起去農場裡面,可能是做菜、做一些奇奇怪怪,可能跟現代人、元宇宙有極大的反差。

三名男子坐在陽台上

在防疫旅館隔離的 15 天,我們終於有一段相處上的距離,經過一點咀嚼,我腦中突然有一個想法,我就突然覺得:「我很想要過過看他的生活,我很想要試試看,過得像他那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

每天早上起床就泡一杯抹茶、看書、看漫畫、看小書,每天就是很開心地吃吃喝喝、找很多很多戶外活動,去滑雪、去海邊玩玩水,像是去湖邊游一游泳再回家,你就覺得這個人有夠無敵奇特,跟我成長的環境、跟我長大的方式、我身邊的朋友的生活模式都不太一樣。

在我過去旅行的經驗中,我其實也有看見有些人是這樣、那樣生活,我好像也開啟了一些新的選項,但是當我開始創業,我好像又把我的生活固定化了,大部分的時間,甚至去年幾乎一整年都在寫書中度過。

等於我花很多時間坐在電腦前面、不斷地工作,但他明明跟我相處在同一個屋簷底下,他的生活卻感覺很豐富、很有趣,我就一直在想說,我回美國後真的想試試看不一樣的生活型態。

公民, 共和黨人, 匿名 的 免費圖庫相片

我就跟他聊到這件事情,我就說有元宇宙、NFT,我想要試試看你的生活,我在這之間很猶豫、不知道怎麼選,他就跟我說你不一定要做選擇呀,你可以想想看第三種選擇,例如你還有我呀,如果你不想要研究NFT,我可以去呀!我就想說你連電腦都不會用了,還不如我去研究比較快呢。

但很多時候好像我們都會覺得,對,這是我的決定,我要自己決定怎麼做,可是如果你有另外一半、有家庭,這可能跟團隊中賦權很像,你是不是可以一起討論、賦權、詢問其他人的意見,或是交給其他人來決定呢?

我覺得這個過程中我也學到很多,或許我真的會在這之中取得一個平衡,去過過看鄉村森林生活,但是又跟未來元宇宙的世界有一定程度的連結。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新鮮的,因為我是獨生女,個性是很知道自己要什麼,跟朋友出去吃飯我永遠是決定今天要吃什麼、去哪裡的決定者,像是我這次回台灣,我就跟我朋友吳名月相聚,他就說:「你變了,你怎麼人變得這麼好,你是什麼時候變得?」

我就說:「恩,大概是一年前。」
他就說:「你也不用給我這麼仔細的時間點啦,但是你真的變了。變得更加成熟、有智慧了。」

 

這件事情我覺得要多虧我先生,還有一連串生活中的體悟,包含我小時候就很有個性,我知道我自己這樣,但我也沒有覺得不好,所有過去的交往對象都會跟我說,我有比較自私的一面,例如決定事情我都是用告知的方式,而不是討論的方式。

印象中有一次我好像要去澳洲三個月,或是去蘭嶼打工度假一兩個月,可能那時候我有一個男朋友,對方就很反彈說,這麼大的決定怎麼都沒有事先的討論?而是用已經要去做這樣的口吻來說,那時候我就覺得因為我就是會去呀!所以這件事情是沒有討論空間的,那為什麼要討論呢?

我以前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這樣的性格也被我帶進婚姻,我先生也會跟我說:「你怎麼會這樣呢?」,剛開始交往前幾年,我就會覺得,這就是我呀!你要跟我交往就要接受這是我的一面,但經過在一起五六年的相處,我發現我真的改變了。

我會退讓、犧牲,但我也不覺得我在犧牲,而是我可以看見其中的價值,以往我會覺得我很想要決定,因為這是我的慾望、需求,但是現在我會比較願意去一間我不想去的餐廳,只因為對方喜歡,在看到她很開心的這個過程中,我也很開心,這個東西是否是我想吃的好像就沒這麼重要了。

我又再一次去看見這其中的價值,不會覺得自己有所犧牲、有所埋怨,我就發現,天啊我真的長大了耶!可以比較沒有銳氣的去尊重、接納其他人的一些需求,因為我可以知道在過程中,我還是有獲得的。

這趟回台灣我也有跟風潮音樂的創辦人聰哥一起吃飯,大家可以去聽我跟聰哥的 173 集,這集也是非常精彩,他是一個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但是他還有在學芭蕾、學衝浪、學駕帆船、學冥想、學各式各樣的東西,我見到他時就覺得他能量滿點,你完全看不出他的年紀,說少個20歲我都相信。

他是一個心裡還很赤子之心的人,你就馬上就知道你50、60、70、80歲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完全就是一種選擇。這趟我還有另一個發現是,我已經兩年沒有看到我爸媽,尤其是我爸爸,我看到時就有點嚇到,覺得爸爸比我想像中地老很多,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你可能經常看見他們,不會突然之間有這種感覺。我就有嚇到,我就變得比較囉唆,唸他們說你們平常怎麼都吃這種垃圾食物、都不運動,一直唸、一直唸,我爸就說:「天啊!你怎麼變得這麼愛唸」,我就想說,對呀,我怎麼變得這麼愛唸?

穿著學術服裝的人

這情況有點像是子女和父母情況對調,子女覺得父母很煩、不要再唸了,父母就會說:「我也不想唸啊,但是你又不改。」,所以我們這趟老實說,我有很多的看不慣,覺得他們應該要這樣、那樣,還蠻多爭執的,看看聰哥、看看人家呀,人家多健康、生活多豐富。

但因為自己這段歷程的學習,我就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很像是以前爸媽拿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的感覺,這過程的確是求好心切,一定是在乎才會嘮叨、碎念,可是我好像可以更柔軟、更體諒爸媽,以及身邊一切看不慣的事物,他們或許都已經盡最大努力去做到現階段的呈現了。

我就覺得我的確是應該要更體諒、信任、接納他們,給他們一些機會,不要死板認為只有一種模式最好,雖然我們都還是帶有偏見,但我正在學習這是持續進行的模式,我好像也比較可以退一步說,我相信你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我把權力、負責的掌控權,交回到你手中。

 

📍【本集結語】#183 相信的力量

非常感謝你收聽今天這一集的節目,今天節目真的很閒聊,這是 2021 年的最後一集,非常感謝你這一年的收聽,我知道我們在 Podcast 節目上已經有非常多的選擇,所以你願意選擇這個節目,還願意聽到最後,我真的是非常感謝你。

我知道你很忙碌,我也知道我們節目還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因此我是真的很感謝你願意給我們這個機會。

你真的是你人生的負責人,你現在生活的樣貌,都是你過去選擇的堆疊。

如果說你不喜歡現在的生活,你可以隨時 say no,因為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熱愛的人生。希望你的 2022 可以幸福美滿、事事順心,我們就明年見囉!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證明給其他人看

【你問佐答 EP.11】 來做個人品牌究竟是自己真的有熱情?還是只是想要 證明給其他人看 ?

迎你來到 2021 佐編茶水間 冬季特別企劃【你問佐答】第11集,這是我們倒數第二集的特別節目,而我們也搜集了聽眾們對於生涯規劃、自我成長、個人品牌經營的相關問題,並且在節目中為你解惑、給你方向。這集我們來聊聊:來做個人品牌究竟是自己真的有熱情?還是只是想要 證明給其他人看 ?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今天的提問是來自於喬喬:

嗨嗨佐編,我一開始會接觸花藝是因為前男友的牽線,當時只覺得或許有人帶入門是個不錯的選項,當時的我也有點迷惘要怎麼跨領域。

但現在在著手個人品牌課程時,有時腦袋會冒出疑問,不確定我究竟是是為了自己真心想做這件事?還是想證明給其他人看或前男友看?讓他知道沒有他,我也能做得到的?

雖然我會一直正面暗示自己,因為如果我真的不想做,就不會走到現在,可是這個想法還是會時不時冒出來…   謝謝你的這封信!

By ——喬喬

你對現在的自己滿意嗎?

非常感謝喬喬的提問,你知道嗎?其實,我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疑惑,我曾經在自己的書中提到,我以前書沒有唸好,高中肄業差點被退學,而升上大學之後的成績也沒有很出色,大學畢業之後,想要找遠距工作也不順利。

後來我很認真的去做個人品牌,我也會有一種我很想要向我爸媽,向那些曾經瞧不起我、曾經不看好我的長輩們證明我自己,我想要讓他們知道我有我的辦法,我想要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死守的那些教條規矩是錯的,我想用我的成功證明他們錯了。

因此,雖然這個想法不是說很常在我腦中冒出來,但我確實曾經在腦中有這股聲音,而這股聲音也成為我努力的其中一小點動力,但是,時間快轉至現在,我的確成功地打造了我想要的生活和工作,我現在也可以說我的確過著有錢有愛有意義的人生。

成功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但我也不會因為我已經辦到了就停止這些事情,因為在這過程中,我的確是做得很開心、也很享受,而回過頭來,我當初開始的動機究竟有多少的成分是為了證明自己?我認為討論他的意義並不大,而是你對於現在的結果和成就是不是滿意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促使我們前進的動力有好幾種,可能有愛有夢有憧憬,也可能有淚有恨有委屈,但它們到頭來就只是一種燃料,既然是燃料,它就是中性的。

工具本身沒有對錯,菜刀可做菜也可傷人,重點是你拿它用來做的那件事情,是否是你真的想做的事情?還有你知不知道要怎麼分辨這究竟是你的內在目標,還是你的外在目標?

學會辨認外在目標

在設計思考中,我一定會帶我的學生去認識內在目標與外在目標,學會辨認就是覺察改變的開始,很多人會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追求一件不是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那因為要講外在目標的辨認還滿深的,所以我這裡就先簡單給出三個你可以先辨別的方式:

1. 這個目標是不是一個結果型的目標

所謂結果型的目標就是你直接略過所有過程中所帶來的有趣感,所有的摸索、嘗試都讓你覺得是浪費時間,你有一個很明確的結果,得到這個結果就是你來做這件事情的最主要目的。

你不享受中間的過程,你甚至想要尋找捷徑來速成結果。如果是的話,你可以先檢視一下這個結果對你而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大多時候你會發現,你真正在追求的事情,可能不一定得用你認為的結果來定義喔。

 

2. 這個目標所帶來的成就感持續多久

再來,觀察一下當你做這件事情並且獲得一些小成就的時候,那個快樂和滿足的感覺維持多久?例如有些人會拼命賺錢去買名牌包、有些人喜歡到處去國外旅行,你可以簡單地觀察一下,當你達成那件期待已久的事情時,那種快樂、興奮的感覺是不是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消失?

以及你是不是有胃口默默被養大的現象,會開始追求難度更高、更昂貴、更難求的物品或成就?如果有的話,我們可能就可以從這裡開始思考你在追求的究竟是什麼?什麼時候才是足夠了?一樣,你真正在追求的,是否一定得用這些外在物質或經驗來取得呢?

 

3. 這個目標是不是一定要向他人展示

最後一個判斷的基準就是,你是不是一定要向他人展示這件事情的成就或結果?而且如果他人沒有給你預期中的反應,這件事就變得沒有意義?例如說有些人喜歡去網美咖啡廳打卡拍照,如果是單純喜歡且享受的人,他或許會 PO 在網上和他人分享,但他就只是在記錄生活、單純抒發。

但如果你不止會 PO 在社群上,你還很在意其他人是否有按讚留言,那可能就代表著你需要確保其他人有看到,你需要確保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有傳達出去,因為那就是你做這件事情的意義與主要原因,那這可能就會是我們說的最典型的外在目標,也是一種急於證明自己的象徵。

想 證明給其他人看 並沒有錯

如同喬喬你提到的,要是你不想做、不喜歡,你或許就不會撐到現在,而就算你當初來做這件事情。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向前男友證明自己,那又怎麼樣呢?這是一件你做起來覺得違背自己的事情嗎?以及你現在還有那種如果不能向他人展示你的作品,你就不想要繼續做下去的感覺嗎?

我經常在想,我們為什麼會覺得「證明給他人看」是一件負面的事?

想 證明給其他人看 並沒有錯

大部分的人會覺得這是件政治不正確的事情,是因為證明給他人看,乍聽之下好像會讓你覺得有點逞強,有種你非得為自己澄清,或者花額外時間來建立足跡與證據你的實至名歸,又或者是你一直會有種活在社會期待之下,過著他人期望的生活,好像背叛真實的自己的感覺。

但是,如果你遇到這個問題,你可以很簡單的問問看自己喜不喜歡花藝呀,如果你喜歡,而且享受著這個過程的話,那你究竟是自己真的喜歡這件事,還是想要和他人證明自己?這件事就好像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反正結論是什麼,你都會繼續做、你都願意繼續做,對吧?

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果你花很多時間,想要證明自己的信念與能力定位,那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我們本來就需要群體和社會的相對比較值來判斷自己的所在位置。

同儕的認可、家人的認同也都會幫助我們建立起身而為人所需要的歸屬感,所以花時間去證明自己,這件事就本質意義上來說沒有不對,很多部落民族也都是靠證明自己的體能來取得社會地位的。

但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就只是為了想要證明其他人是錯的,那我覺得這就是不夠有容納之心與自卑的象徵,自卑的人比較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戰,自卑的人也比較難去忍受社會的不認可。

不安全感來自於想證明自己

他們可能會從這邊開始把不安全感轉換成仇恨,接下來花大半輩子的時間用報復式的心態去證明自己,但與其說是證明自己,這其實更像是舉錯他人,他要讓其他人知道他們錯了才能安心,才甘願罷休。

可是就我字面上的觀察,我覺得這不是喬喬你的情況,所以,不用太擔心,堅持做你愛的事情,就把你的這份興趣當作是前男友或其他人給你的禮物和探索自己的機會,不用太鑽牛角尖,好嗎~

 

📍【佐編總結】#11 證明給其他人看

以上的重點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如果你不太知道自己究竟是真的想做這件事情,還是想要向他人證明自己?你可以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 這個目標是不是一個結果型的目標?
  2. 這個目標所帶來的成就感持續多久?
  3. 這個目標是不是一定要向他人展示?

學會辨別自己的動機能夠幫助你去釐清這件事情究竟是不是你的核心動機,以及做這件事情,究竟能不能夠推使你朝你想要的理想生活邁進。祝福你囉喬喬!

 

📍【本集結語】#11 證明給其他人看

非常感謝你收聽這一集的節目。你是不是跟喬喬一樣,有著自我動機或證明自己的困擾呢?呢?聽完這一集的內容,你有什麼 Takeaway 呢?歡迎你留言給我,或是在 Instagram 上發布動態 Tag 我(@zoeyk.co)分享你的收穫和想法,如果你想要參加你問佐答特別企劃,也歡迎你點擊下方按鈕提交你的問題唷!

👉👉 匿名提交你的問題 

記得,你永遠都可以透過選擇的堆疊,設計你的理想生活,因為,你是你人生的負責人,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熱愛的人生。我們下週四見囉!

Love,

Zoey + Team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陷入低潮該如何轉念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只是想賺錢

【你問佐答 EP.2】如果來做個人品牌「 只是想賺錢 」,是否不適合開始自媒體呢?

迎你來到 2021 佐編茶水間冬季特別企劃【你問佐答】第二集!在這一季的特別節目中,我們搜集了聽眾們對於生涯規劃、自我成長、個人品牌經營的相關問題,並且在節目中為你解惑、給你方向。這集我們來聊聊「 只是想賺錢 」,是否不適合開始經營自媒體呢?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今天的提問是來自於 育綺:

我現在想要做自媒體的確想的是自己的未來、怎麼賺錢,並沒有想到觀眾,甚至覺得不在乎,而且「觀眾」對我來說感覺很虛無飄渺,這樣的心態是不是不適合做自媒體?

By —— 育綺

 

我相信這是「許多人埋在內心不好意思說出來的問題」

非常感謝育綺這麼誠懇的提問,我相信這是許多人埋在內心不好意思說出來的問題。我在這邊切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和你分析一下:

#1 先照顧好自己,才有心力照顧其他人

首先,我一直都認為我們要先顧好自己的生存需求,再去照顧其他人。這就像是你坐飛機的安全警示,他們都會叫你自己先戴上氧氣罩,再為其他人戴上氧氣罩,所以,如果你今天是處於經濟狀況很不穩定,或者有一些比較急性的債務問題時,你會有「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受眾之上」的心態,其實是非常能夠理解的。當我們處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且不安心的環境時,我們所做出的決定,都會是相對比較自私的決定,所以一樣,先不要太過自責,至少你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初衷。

那再來,你一定聽過我說「絕對不要為了賺錢來做個人品牌」,這句話我重複過許多遍是有原因的。不是因為個人品牌賺不到錢,事實上,個人品牌如果做得不錯的話,真的能賺到很可觀的收入,但是,它並不是一件容易、也不是一件那麼快速的事情,所以不是說個人品牌賺不到錢,而是如果現階段的你急著需要錢,你會發現,個人品牌會消磨你的耐心,讓你沒有辦法等到收成的時候,相對來說,如果需要調整自己的經濟狀況,你其實有其他更多更快速、更容易、更有保障的賺錢方式,例如去兼差打工、做直銷、做微商等等,都是能夠更快速變現的方式。

 只是想賺錢

#2 個人品牌主題分為 市場主義 v.s. 個人主義

第二個我們來聊聊,假如你現在其實並沒有太嚴重的經濟問題,但是你還是想要增加自己的收入,這時候,我們可以用市場主義和個人主義來解釋。為什麼理財、行銷、健身、娛樂等議題都遠比旅遊、藝術、攝影、手作來的好做呢?答案就是理財行銷那些主題都是市場主義的主題,所謂「市場主義」簡單來說就是「市場導向的內容」,你必須要花許多時間觀察觀眾需要什麼、想看什麼,你也要真心在乎哪些議題是他們感興趣的、哪些問題是他們想要解決的,總的來說,這些主題通常都是「為觀眾量身定做」所設計出來的主題。

而至於像是旅遊、藝術或創作類型的主題,你在分享的內容通常會是以你個人為出發點,而非以觀眾為出發點。這些創作可能是你自己想要把人生記錄下來,它是一個能夠抒發你的創作慾、成就感、同時又能享受人生的事情,所以比起市場主義,藝術主題通常都是以個人主義為 Foundation (基底),這也是為什麼,藝術類的主題通常比較難做的原因,因為你所分享出來的創作,最大的受益者通常是你自己,觀眾對於這件事情的需求遠比你自己對於創作的需求來的低。

生命中的財富,也包含無形的健康、快樂、自由、美麗等元素

你可能會想說:「天啊,那不就傻瓜才選擇做那些很難賺錢的主題嗎?」其實並非如此,因為我們生命中的財富,不是只有金錢而已,舉凡健康、快樂、美麗、自由都是我們同時也在追求的人生財富,這個世界需要藝術家,藝術家質疑社會的框架、藝術家挑戰既有的哲學,這些都是帶領人類進步所需要的元素

創業家或許是在乎人類或社會大眾的未來,但藝術家們在乎自己的未來,並不是什麼大忌,如果你目前是比較在乎自己的未來、把自己的利益擺在前面,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家的執拗而已,為自己而做,為自己而活,So What?很多人都是這麼過日子的呀。

因此,如果你是想要做那種所謂比較吃力不討好的主題,我相信,你在做個人品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或許不是金錢,但他會是一種心靈上的富足,相反的,如果你只是為了賺錢,而去選擇做那些比較好做、比較有市場的主題,那你獲得的或許就只有金錢這樣的財富,反而犧牲了其他讓你感到幸福的元素,時間一久,可能也會讓你覺得很難堅持下去。

 只是想賺錢

你想要追求的是什麼?- It depends on you.

以上這些分析跟賺不賺錢都只是間接關聯而已,重點還是看你怎麼經營、看你多麽投入。世界上也有許多成功的藝術家,就看你用什麼度量衡來定義成功而已。而你到底要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還是要與觀眾同在?這些都只是個人選擇,沒有對與錯之分

但是呢,我個人覺得,觀眾其實都非常聰明,你究竟是真心分享內容、還是只是想要賺錢,這些觀眾都感覺得出來的。我不能說「抱持著這樣的心態絕對不要來做自媒體」,但我認為,抱持這樣的心態來做自媒體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辛苦許多

畢竟,當我們說到品牌變現的時候,我們終究要面對「觀眾為什麼要付錢給你?」的這個問題,如果你真的有好的點子、好的產品、你能夠做出市場需要的內容,那就算你的初衷只是為了賺錢,市場還是會買單的。但是,在自媒體的世界中,我們大部分都是一個人單打獨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得不斷地搜集客戶回饋、修正產品、測試市場,如果你不是真心享受這個過程,而只專注於帳面上的數字結果,那這一連串的道路會讓你感到非常的不耐煩,你也很容易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

 

📍【佐編總結】#2 只是想賺錢 

讓我們在這邊簡單的結論一下:「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然後實際的面對接下來會出現的挑戰,會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想要賺錢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但在踏入自媒體這條路之前,你應該要先評估一下自身狀況,包含你有多需要錢、現在的經濟狀況多警及、你需要多少錢?來做個人品牌是不是一個最聰明的選擇?假設你真的決定利用個人品牌來為自己增加收入的話,你願不願意面對接下來會出現的阻礙?你有沒有耐心等待你的品牌開花結果?以及,為了自己的利益來開始做自媒體並不是什麼禁忌,但這條路或許會更孤單、更辛苦、更不快樂一些,你願意接受嗎?你在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呢?也希望你能夠花一點時間與自己對話,釐清一下你的理想生活唷!祝福你囉!

 只是想賺錢

📍【本集結語】#2 只是想賺錢 

非常感謝你收聽這一集的節目。你是不是跟育綺一樣,有著個人利益與市場需求的困擾呢?聽完這一集的內容,你有什麼 Takeaway 呢?歡迎你在下方留言,或是在 Instagram 上發布動態 Tag 我,如果你想要參加你問佐答特別企劃,也歡迎你點擊下方按鈕提交你的問題唷!

👉👉 匿名提交你的問題 

記得,你永遠都可以透過選擇的堆疊,設計你的理想生活,因為,你是你人生的負責人,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熱愛的人生。我們下週四見囉!

Love,

Zoey + Team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iTunes Store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現在做Podcast還來得及嗎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興趣變成事業

為什麼你的部落格還賺不了錢?想把 興趣變成事業 你必須要做到的 3 個步驟

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可能已經寫了很久的部落格(至少半年),想要開始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並且把 興趣變成事業 ,但是卻一直看不到能夠獲利的跡象,也因此一直不敢辭掉自己的工作,擔心一辭職就沒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這篇文章會來跟你分享為什麼你的部落格到現在都還賺不了錢的 3 個原因,以及讓你開始把 興趣變成事業 的的 3 個步驟,如果你成立部落格只是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那這篇文章可能不太適合你,但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你的生財工具,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興趣變成事業

為什麼你還不能把 興趣變成事業  

#1 你分享的是 Inspiration 還是 Information?

許多人剛開始經營部落格時,都是靠著一股「衝勁」,想要跟社會大眾分享一些自己的興趣、生活,如果你只是把部落格當作紀錄,那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一份事業、一份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是賣保險的業務,你不可能單純跟消費者分享你的生活就能成功賣出保單,是吧?

同樣的,如果你的部落落只是「單純」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很難變成一個 profitable 的事業,要突破這種困境,你就必須要搞清楚「 Inspiration ( 靈感 ) 」 和 「 Information ( 資訊 )」的差別。

先來講 Inspiration ( 靈感 ) ,簡單來說就是你現在正在分享的東西,例如你今天吃了什麼、去哪裡玩,這類的內容大多偏娛樂,實用價值並不高 (但不代表完全沒有,所以才說是「靈感」),大家看完之後也不會記得作者是誰,更別說是付錢給你了。

這時也許你會問:「那些單純分享自己生活的 YouTuber 不也賺了很多錢嗎?為什麼用部落格分享生活就做不到呢?

首先, Inspiration 類的內容在影片本來就比較吃香,影片可以加字卡、音效、 BGM ,讓生活看起來更有趣,而部落格就只有文字,除了某些真的很有耐心的觀眾,不然我想不會有人想看你的流水帳 (如果你能寫得像小說一樣高潮迭起的話那可能有機會 XD 。)

第二,這些 YouTuber 本身就有一定的名氣,自帶流量,有流量才有機會賺錢,假設一樣去花蓮玩的 vlog,你會想看鄧紫棋的,還是一位素人的?,而要單靠部落格闖出名氣就更難了,你會特地去看一個素人的生活札記嗎?

最後,這些 YouTuber 賺錢的方式大多也不是產品,而是廣告、業配,用流量和自己的形象去賺錢,這跟部落格的變現形式比較不一樣,通常在部落格上純 Inspiration 的內容想要靠這兩種方式獲利是比較困難的,就算有也很少。

所以許多部落客選擇的變現模式就會是提供實用的 Information ( 資訊 ),來達到知識變現,對於想要把個人興趣轉成生財工具的你,不能再只是以個人為出發點,不然你的內容只會是心事與小日記,有需要的人並不多。

 

#2 你的 Information 解決不了問題

剛剛提到部落客選擇的變現模式通常是提供實用的 Information ( 資訊 ),來達到知識變現,但就算做到了這一點,還是有可能賺不了錢,為什麼?

因為現在的市場飽和,資訊爆炸,有什麼問題上網 google 一下,幾乎都會有解答,除非你是某個領域裡專業中的專業,或是你有什麼很特殊的冷門知識,市場上沒有其他人能跟你分享同樣的內容,不然要說服觀眾買你的資訊將會越來越難。

要想讓 Information 成功幫你賺錢,你就必須要思考你的資訊能夠幫觀眾解決什麼問題?

比方說有人有不知道怎麼開投資帳戶的問題,你能不能提供完整的教學幫助觀眾成功開戶?有人不知道去到台南要去哪裡玩比較好,你能不能提供完整的旅遊攻略,吃飯、住宿、風景區通通有,讓你的觀眾有一趟愉快的台南行?

許多人知道了 Inspiration 和 Information 的差別,也真的開始做了 Information 的內容,但卻因為沒有把 Information 整理好,無法解決觀眾的問題而錯失了許多變現的機會,我認為是很可惜的。

 

#3 老是用第一人稱

再繼續看下去之前,我想先請你回到你的部落格,檢查一下你自己的文章裡的敘述,你是不是常用「我」今天穿什麼、「我」晚上吃什麼、「我」下禮拜要去哪裡,這類第一人稱的方式在說話呢?

這樣用的敘述方式,很難說到底好還是不好?有人認為用第一人稱會讓人感覺作者很自我中心,但也有人覺得用第一人稱可以展現出對自己分享的內容很有自信,兩方我認為都有其道理,但以我的經驗來說,與其用「我」,還不如多用「你」,會讓讀者感覺到這段話是對他說的,你寫這段內容時是為他著想的。

當然也不是說「我」完全不能用,有時候非得表達立場、或是敘述一段自己的經歷的時候,用「我」還是比較適合,如果你不確定什麼時候要用什麼人稱,用「我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會讓讀者有一種你和我是同一國的感覺。

如果你希望用部落格累積你的專業、吸引讀者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那建議可以多使用「你」來寫作,想想你的觀眾需要什麼、想想他們想看什麼內容,開始為讀者著想。

興趣變成事業

開始把 興趣變成事業 的三步驟

現在你已經知道你可能犯了哪些錯導致你還賺不了錢了,當然原因一定不只這些,你有興趣可以繼續研究別人的案例,或是請教一些前輩,讓他們給你建議,接下來我會繼續跟你分享如何開始把興趣變成事業的 3 個步驟。

我有一個朋友叫小薇,她想要成立專門分享健身與相關健康飲食的個人品牌,但她不太知道要如何開始,我們就直接拿小薇來當例子,告訴你接下來怎麼成為一個「用熱愛的事物賺錢」的知識型網紅。

 

第一步:找到對的客群

既然要用熱愛的事物賺錢進而變成事業,那勢必要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才能說服觀眾購買你的創作或商品,身材顏值之類的永遠都只是加分條件,內涵與才能才是長久之計。小薇想分享的是跟健身、健康飲食相關的主題,那小薇需要的專業可能是跟肌肉生長、營養學相關的知識。

假設小薇確定有了這些知識,接下來小薇就要思考:「我喜歡怎樣的客戶?什麼樣的客戶會需要我的內容?」,這邊就會冒出另一個問題:「你要有多專業?

很多人不敢分享 Information 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擔心自己不夠專業,覺得:「市面上有那麼多健身教練在做同樣的事情,我怎麼比得上他們呢?」,如果你有這種想法,我想先請你看看這張圖。

專業程度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假設你的專業度只有 5 分,你可以教導的對象就是專業度低於 5 分的人,以健身的例子來講,可能就是完全沒有在運動的健身小白,而隨著小薇的經驗增加,專業度可能會提升到 7 分或更高,就又可以教專業度在 5 分的人,以此類推。

不管你在什麼程度,永遠都會有知識比你少的人,這時你就是他們專家,反過來也是一樣,永遠都會有比你強、比你知名的人,他們可能所鎖定的客群可能是 6、7 分,而你的客群是 1、2 分,兩者其實並不衝突。

你永遠都可以提供價值,你只是需要先找到誰需要你的服務。

講到這裡,我假設小薇是個剛入門的健身教練 ( 專業度約 5~6 分 ),那她可以設定的客群,可能會是學生或是完全沒有運動經驗的人 ( 專業度約 1~2 分 ),鎖定好客群之後,小薇還需要繼續思考:

  • 誰需要看到我的內容?
  • 他們大概幾歲?
  • 他們常出現在什麼樣的平台?
  • 他們的經濟能力?
  • 他們現階段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 我可以怎麼幫忙他們?
  • 我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內容,讓他們非我不可?

我知道這不好想,我剛經營個人品牌時也想了好幾個月,但是後來我發現唯有開始做了,才可以比較正確的觀察這一群人是誰,所以有個大概的輪廓後就趕快先開始吧!

 

第二步:加入個人特色

假設小薇的客群設定為沒什麼運動經驗、沒什麼時間運動,平常也不怎麼下廚的人,可以分享的內容可能就是快速又有效的減脂法、有趣而且看起來很漂亮(可打卡拍照)的營養餐,或是手把手的運動教學。

有了大概的方向以後,小薇必須想一想自己有什麼個人特色,能夠運用在這些主題上,畢竟在做同一個主題的人一定也很多,唯有加入自己的特色才能 Stand out。

例如小薇很上鏡、談吐也不錯,那也許可以試試看直播,在 30 分鐘內教觀眾有哪些可以在室內做的運動,用影片做手把手教學,觀眾也可以在直播間和小薇聊天,讓觀眾不僅有運動到,更有一種陪伴的感覺。

或是小薇也很會創意混搭料理,如果她的客群有一部份是喜歡拍美照的女生,在擺盤上也許可以多點設計感,讓觀眾不僅享受做料理的過程,又能吃得健康,更可以上傳到 Instagram 跟朋友炫耀,滿足這些人展現「精彩健康生活」的需求。

最重要的就是去看看你的顧客是誰,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被協助?而自己又可以怎麼樣在服務上加上自己的個人特色,跟其他同主題的個人品牌做出區別?

 

第三步:將資訊變成服務

最後,小薇必須要把這些她分享的健身資訊變成一種服務,達成知識變現的主要目的,把部落格真正從一個興趣變成可營利,讓自己活下去的事業,以小薇的例子來說,經過一陣子的磨練,她的個人經驗值與專業知識都有成長,就可以開始開發自己的商品,例如:

  • 一對一健身教練
  • 營養菜單規劃師
  • 販賣健身周邊商品(如毛巾、手環等)

要想讓人們成功掏錢,就必須向我們上面提到的,你的 Information 要能解決觀眾的某個問題,假設你今天要買睫毛膏,你一定是為了看起來更漂亮而買,如果可以找到比睫毛膏更好的方案(例如種睫毛),那你的錢就會花在種睫毛上面,而不是睫毛膏了。

所以在規劃產品時一定要把為什麼觀眾一定要用這個產品來解決問題的理由給考慮進去,並想辦法去說服觀眾接受這個論述,才會比較容易賣出去,不過把免費資訊變成付費服務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很多人也都卡在這一關,通常是因為:

  • 經驗與資源不足
  • 技能不到
  • 還有沒有足夠的粉絲客群

然而,這三點都是需要靠時間累積的,所以沉住氣,累積粉絲、持續為專業進修,堅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以上的 3 個步驟再幫你複習一次:

找到客群(誰需要你)> 加入個人特色(建立風格與信任感)> 把資訊變成服務(讓客戶非你不可)

 

把 興趣變成事業 的案例分析

Cassey Ho

Cassey Ho by Popsugar

Cassey Ho :皮拉提茲的健身教練

一開始只是基於興趣把影片放到 Youtube 上,但隨著個人特色鮮明、內容品質好,又親力親為的特色,Cassey 開始在實體健身房教課、出書、設計瑜珈墊、瑜珈服、健身筆記本、DVD,最後甚至還登上富比士前百大成功女性。

而 Cassey 最持之以恆的一個創作,就是每一個月都會為觀眾設計「每月運動日曆」,讓想要運動的人,到了健身房可以想都不用想,照著他列下的運動項目,用力執行即可,

Cassey Ho 就是一個典型的把 Spotlight 放到觀眾而非自己身上的例子,他用心觀察粉絲需要什麼,而不是自己想分享什麼就隨意分享什麼。

Tone it up

Tone it up by los angeles times

Tone it up : 透過比基尼販賣夢想

Tone it up 一樣也是從 YouTube 起家的健身品牌,但商業模式和 Cassey Ho 稍有不同,他們精準地把品牌定位鎖定在「陽光、沙灘、比基尼」這一塊族群,視覺效果也呈現的非常好,讓人看了怦然心動,也因此吸引了廣大女性。

除了有一定的知識內容之外,他們也是在販賣一種「夢想」,一種讓女孩們「想要和他們一樣」的夢想。有了基本的粉絲 base 之後,也開始販賣健身器材、營養食品甚至是比基尼,這樣鮮明的品牌形象不只能夠吸引到對的觀眾,未來的商機更是無可限量。

看完這兩個例子,小薇可能會想:「哇~她們都好成功啊!但這樣的目標離我好遙遠。」,但是別忘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小薇如果從現在開始好好經營個人品牌,這有沒有可能是五年後的她呢?我敢說絕對有可能。

 

馬上開始把 興趣變成事業 吧

這些就是我認為把興趣轉成事業的實用方法,雖然只有 3 個步驟,但每一個可能都要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尤其是前期的釐清與定位客群的階段,到底誰需要我的內容呢?這會是很值得花時間思考和著墨的問題。

很多人不敢開始的原因,是因為怕會失敗,怕被批評、怕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但說實在的,我認為這些事情你一定都會遇到,你會在進行的過程中不斷更改,也可能會失敗好幾次,你的擔憂不是平白無故,而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先做好心理準備,會讓你更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但是你真的不必等到自己很厲害了才開始,而是先開始了,才有可能變得很厲害,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你。

Zoey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橋梁工作

橋梁工作 你聽過嗎?橋樑的5個好處,讓你把正職薪水變成你的創業基金!

麼是 橋梁工作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建立個人品牌的世代中,很多人都有夢想追,想要自己開一間咖啡店、成立網拍或者是開始提供線上服務,不過呢,創業一直都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初期要面臨的不只是時間、更多的,是資金的挑戰。

有些比較勇敢的創業家可能會去找人一起合資,或是自己跟銀行貸款,但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敢一次玩這麼大,所以會選擇先用一個穩定的正職來養活自己,再利用業餘的時間來做個人事業。

但也因為你的心思、熱情可能都被那個想創業的思想給佔據,導致每天去工作時,心裡都會有點怨言,覺得那份工作佔據了你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認為它就是讓你的個人品牌事業毫無起色的原因…

這聽起來像你嗎?我今天要跟你分享如何在正職和創業之間搭建一座穩固的「橋梁」,讓你不會再討厭你的正職工作,而是讓它成為你個人品牌事業的大金主!

橋梁工作

什麼是 橋梁工作 ? 

今天要介紹的橋樑工作是翻譯自美國用語 Bridge job,意思是當你開始創業但還沒 「 Make it 」 時,有一份支撐你經濟的工作,讓你不用每天擔心資金的問題,安心的去慢慢建立你的事業,你可能在想:「可是我想趕快創業成功啊!才不想慢慢來呢!」

我懂你的想法,但如果你過於急功近利,為了要快速籌到資金,就去貸款超出自己能負擔的金額,萬一失敗了,你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也還不清貸款,這樣不是失敗得更快嗎?

所以我認為,雖然有一份橋梁工作會佔據掉很多每天你能經營事業的時間,但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支撐,你就不用每天提心吊膽,可以為你的事業做出更多更好的決定,雖然當下你會覺得很慢,但長遠來看,其實這才是更穩健,也更快成功的方式。

橋梁工作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你也可以先去查看這部影片進一步了解什麼是橋梁工作,接下來我會跟你分享有一份橋梁工作會有哪些好處。

擁有橋樑工作的 5 個好處

如果你依然經常覺得白天的正職很煩,剝奪你可以投入 Passion Project 的精力與時間,那其實只是因為你還沒有意識到橋樑工作能夠為你帶來的好處而已!只要你能說服自己「忙得有理,忙得有意義」,那種煩躁的感覺就會減少,心態自然會更平衡。

橋梁工作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好處 1:得到免費的訓練

假設你未來想要當攝影師,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但是前期沒有知名度、沒有作品集,導致案子、收入都很不穩定,你可以先去攝影相關的行業找一份攝影助理的工作,不管是兼差還是全職都可以,去觀察這個業界能賺到錢的人都做了些什麼?他們都具備了哪些技能?

另外有些工作可能會提供員工訓練,你不需要額外付錢,完完全全就等於得到免費的課程來做自我投資!再積極一點,你也可以爭取實際攝影的機會來累積作品集,慢慢訓練自己的能力。

如果比較不幸的,你想做的事情和你在做的工作完全無關,也可以跟著上司與老闆,觀察要怎麼樣去當一個領導者(就算他當的很爛,你也可以知道應該要怎麼做,才不會變成差勁的老闆)。

外面現在有很多職場相關的課程,動輒都需要上千、上萬塊,有一份橋梁工作直接讓你免費上課,不覺得超級划算的嗎 XD 。

 

好處 2:有錢投資自己的腦袋和事業

有了一份穩定的薪水,除了最基本的可以讓你有存款、能吃飽、有地方住、有體力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讓你有餘裕去投資自己的腦袋和事業,「Why do you hate it?」

在腦袋方面,你可以去看你想創業的領域的書籍、參加線上課程和線下講座等,想要當一位成功的創業家,你不只要會自己的專業,還需要學習很多例如行銷、文案、溝通能力等等的軟實力。

在事業方面,你可以投資一個主機、網域來建立自己的網站,或是投資更好的攝影器材、修圖軟體等,提高自己作品的品質,不管是哪一種,通通都要花錢!如果你的創業遲遲沒有獲利,光是想要怎麼活下去就焦頭爛額了,怎麼會有時間去想投資自己的事呢?

創業成功,「學習」是最重要的催化劑。你可以換個方式想,別人想找投資金主都找不到,你的薪水就等於是你的老闆在投資你的事業啊!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得目標時,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累積。
——斜槓青年

 

好處 3:敢在個人事業做不同的嘗試

你知道就算在個人事業的小投資失敗了,天花板也不會塌下來,你還是會有一份穩定的月薪送進你的銀行戶頭,不至於讓你流浪街頭,而在創業的初期,你需要做許多的嘗試和探索,去找到最適合的客戶、最適合的產品,這些都要花錢、花時間。

如果沒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支持你,你可能也不敢做太多嘗試,因為你有賺錢的壓力、能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比較低。但如果創業不去多嘗試,一切都會停留在假設的階段,沒有市場的驗證,頂多就是自嗨而已。

 

好處 4:不會永遠只專注在賺錢

你不會因為想要更快成功而太過度的推銷自己,也不用把重點放在錢錢錢,如果你的目標只鎖定在賺錢,那你的客戶可能一下子就能感覺得出來,也可能會覺得你只是想要他們的鈔票而已。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如果今天你是被推銷的那一方,你會想跟這樣的人購買他的產品或服務嗎?應該不會吧?這樣你也賺不到錢,創業就更不可能成功了!

相反的,一份穩定的橋樑工作可以減少你在經營個人事業時,對錢的渴望,你就可以把重心放在優化產品、做好客戶服務,將目標建立在更充實的架構上。

 

好處 5:能夠認識更多人

創業時,人脈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會在很多時候給你許多的幫助,當你邊工作邊創業,你會讓自己依舊處在一個「隨時都可以認識人」的場合裡面,除了同事,你也會接觸到很多的客戶,這些都是可以認識更多人的好機會。

搞不好,你會發現某些人和你特別投緣,你也因此結交到不錯的朋友?也許你會問:「這些人會對我未來的事業一定有幫助嗎?」,當下可能沒有,但誰知道呢?說不定只是有過一面之交的人,最後反而成為你事業中最重要的貴人。

又或者,因為工作你可以去參加一些聚會,這時就可以好好的推銷自己,當有人問你:「你工作閒暇之餘都在做什麼?」,你就可以很自信地跟對方說:「我在做 Branding,有興趣一起合作嗎?」

 

橋梁工作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 橋梁工作 ?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你的時間沒有比較少。如果說你的橋梁工作的工時很長,讓你真的沒時間去做自己真的想做的事,你可以試試看下面 2 種做法:

1. 找一個工時比較短的工作 

如果你一天要工作 12 小時,就算回家後還有時間,可能你也沒有那個體力了,這就代表需要調整橋梁工作和經營自身事業的比例,你可以找一個工時比較短的工作,就能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事業上。

雖然短期內錢會賺得比較少一點,但夠用就好,如果你覺得你的事業在未來會為你帶來比原本工作更多的收入,我認為這就算是一種長期投資。

 

2. 維持現在的工作,加快做其他事情的時間

你可以好好盤點一下,除了工作以外,有哪些事情其實是你可以做快一點的,例如吃飯吃快一點、洗澡洗快一點,換個交通工具來減少通勤的時間也可以,俗話說:「時間就像乳溝,擠一擠就有了。」

 

橋梁工作

如果你是因為討厭老闆或同事等個人因素,那做法就更簡單了!

首先就是停止抱怨,專心做好自己在這份工作上的任務,跟同事和老闆保持最基本的關係(畢竟某些事情你還是需要跟人合作),只要還能領到那份薪水,你做這份工作的目的就達到了,不然就是找到另一份相似內容的工作,直接換個環境也是一個做法。

 

 

結語:你是你人生的負責人

你的個人品牌毫無起色,不是因為你的正職剝奪了你的生活,而是你沒有為自己的事業負起全部的責任。

反而是因為有一份橋梁工作、有一份穩定的薪水,你才能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繼續做你想做的事情」是你的責任,不是你老闆的,也不是客戶的,你的 Blog、YouTube 發展的怎麼樣都和他們無關。

身為你自己的個人品牌的負責人,你需要花時間去做內容產出、需要花時間去做社群行銷,沒客戶?沒賺錢?也是需要花時間去親力親為的找客戶、找案子。

如果現階段的你的生活,真的都被正職工作給完全佔據,你可以考慮直接辭職,或是繼續工作,然後利用週末來做自己的事業(我都是利用週六一整天來寫這些文章),大家的時間都一樣多,是你沒有去安排時間,沒有為這件事騰出一個時間專心地付出精神與力氣。

如果你用對待興趣的方式對待它,它就只會是個興趣,如果你用對待事業的方式對待它,它才有可能變成事業,我們在說沒有時間做某件事情時,其實只是那件事情的優先順序不夠高而已。

不想要再過著為別人賺錢、看別人臉色的日子?安排時間給你認為真正重要的事,共勉之。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你,如果你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回覆在下方留言區,你也可以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和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做相關的討論。

Zoey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