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茶室

【老同學回娘家 EP4】一則茶室:用極簡環保概念打造永續生活

迎你來到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這集我們邀請的是 一則茶室

在這個系列當中,我們邀請了 Brand Your Life 的優秀畢業生來分享他們在個人品牌經營上的實戰經驗與歷程,也希望讓你了解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夠透過時間、技術、資源的累積,來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設計出你理想中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迎接這些老朋友們,歡迎回家!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Brand Your Life 課程介紹】

Brand Your Life 是一套教你用自我探索與個人品牌打造獲利模式的線上課程,課程會透過主題選擇、市場差異化、內容產製、商業模式設計到行銷方式等 8 大單元,一步步帶領你從無到有的建立自己的品牌,讓你用熱愛的事物賺錢,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歡迎點擊下方圖片了解完整課程資訊。

Brand Your Life

📍【品牌介紹】 一則茶室 

一則茶室

哈囉~大家好,我叫做 Joyce ,我自己的個人品牌叫做一則茶室,同名 Podcast 節目,我的品牌主要是在分享我對於書籍的觀點,還有我自己在生活上面發生的一些事情或是啟發,以及分享一些極簡、環保、永續的東西。

 

你有沒有不愛吃或完全不吃的食物呢?

香菜,我男朋友他是喜歡吃香菜的,但是我真的沒辦法接受香菜的味道。

 

有沒有自認為蠻特別的或是可以稱得上是超能力的地方?

我很常會跟自己對話,對話的時候我的內在會有一個聲音回答我,那個聲音通常都會給我一個正確的指引方向,我覺得還蠻酷的。

再來就是我只要把我的手放在眉心的地方,眉心這邊就會開始癢癢的,然後開始旋轉,我一直以為這是大家都會有的能力,後來發現說好像全家就只有我會。

 

當初為什麼會開始來做個人品牌?

那時候還是在餐飲業,一天要待在公司 12 個小時,我就覺得我在家裡好像只剩下洗澡跟睡覺,家就只是 1 個旅館,不是一個家,我也發現我的人生好像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也在那時候看到 Zoey 的節目,發現有一種工作叫做不受地點限制的數位遊牧生活方式。

我就很嚮往這種生活,同時也聽到了喬西咖啡沙龍這個 Podcast 節目,她在節目裡就有分享,Podcast 雖然對她來說不賺錢,但她還是持續做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每一次的訪談,她都可以從來賓身上得到一些新的知識或啟發,所以我就開始了自己的節目。

一則茶室

目前個人品牌有哪一些變現的方式?

授課、企業內訓、或是去一些學校教大家如何建立自己的 Podcast 節目,也接到了一些業配的合作,而主要的收入來源都來自於幫其他節目剪輯 Podcast 的內容,但是因為前陣子太過勞累住院了,我可能還要再去調整一下我自己的商業模式。

 

如果回到個人品牌的經營初期,有沒有希望可以早一點知道的事?

原來個人品牌不太賺錢,沒有想像中好像可以一夜致富的那種感覺,那我前期的緊急備用金可能就會想要再儲備更多一點。

 

你通常是如何去收集有關你個人品牌的資料或經營方面的靈感呢?

IG ,我很常滑 IG ,然後在上面去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人,把他列入我自己的拜訪名單裡面,另外看書也是一種方式,我有一些來賓都是直接邀請作者的。

 

如果今天不做個人品牌,也不做餐飲業的話,你覺得你會做什麼樣的工作?

我想要成為一位療癒師,加上我最近就開始學習占星還有催眠,我希望之後我可以利用這樣的一個技能,去服務我自己的聽眾們,或者是去幫助跟療癒更多的人。

 

跟我們推薦一個你近期的愛用好物或者是小物?

我最近的有買了一個療癒噴霧,裡面是檀木玫瑰,噴出來的時候有玫瑰的味道,但是是檀香的,就比較佛系的感覺,只要我在心情很阿雜,或是我想要工作前或是我冥想前的時候就會噴,那會讓我的心情瞬間地平靜下來。

 

有沒有一本改變你人生的書?

我用死薪水賺進千萬」,這本書是一個美國的作者寫的,透過這本書我才更簡單地瞭解到美股是什麼,以及投資的正確觀念,也是因為它的關係,我才開始了解到我自己的財務狀況,改變了我人生後面的一些重大決定。

 

個人品牌創業初期收入不穩定的時候,你是怎麼樣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的呢?

先吃老本,過了好幾個月吃土的日子之後,我真的受不了了,因為我的存款就快要燒完了,所以我就毅然決然的還是去找了一份 Part time 的工作。

 

開始來做個人品牌的時候,身邊有沒有親朋好友或者是家人反對你的?

有,超級大的,我一開始有稍微解釋一下我到底在做什麼? Podcast 到底是什麼樣的平台?甚至我也有把 Zoey 的節目,以及我自己的節目給他們聽,但他們還是不太了解,後來我就選擇不解釋了,我拿我自己的成績幫自己說話,自然而然他們反對的聲音就變少了。

一則茶室

有沒有覺得自己在經營個人品牌期間做對了哪件事情?

不放棄學習。

經營初期的時候,因為我上了 Brand Your Life 這套課程,上完之後,我覺得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我可以再回去複習的一套課程,除此之外,我也去上了很多其他的講座、課程,除了自媒體這塊,我還要再去發展更多自己的斜槓身分。

 

你剛才有提到 Brand Your Life ,能不能分享一下你是在什麼時間點加入的?

我聽了 Zoey 的大概 3 集節目後就加入,大概是 2020 年初。

 

為什麼會加入這套課程?以及你上完之後有沒有什麼覺得最喜歡、蠻特別的地方?

剛好在想說是不是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或平台來拓展自己的個人品牌,所以我就想要加入這套課程,又加上課程的內容非常紮實、豐富,雖然有些內容對當時的我來說不適用,因為可能我還是個新手小白,有些內容太過艱深了。

可是到了經營個人品牌中期的時候,我發現好像又碰到了一些碰撞期,所以我再回去重新複習特定的單元,找出我自己的問題點,我反而發現,以前我聽不懂 Zoey 在講什麼東西,現在聽得懂了,而且可以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很喜歡這套課程的另外一點就是,每 1 年都有新增單元,還有很多的免費講座和直播,讓我們這些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可以有更多的內容去學習,讓我買了這套課程之後有種值回票價的感覺。

 

你有沒有覺得什麼樣的人特別適合來加入 Brand Your Life ?

新手小白就很適合了,因為課程是終身的,不怕你一直重複看,想看幾百萬次都可以,即便你在中間、後期、初期遇到的任何困難,這套課程都可以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就是邊做邊學邊複習,再回來調整。

 

推薦一個你近期最喜歡的中文市場的創作者?

Ada,因為她常常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分享 Body image 的事情,不斷的去觀察自己的身體跟體態,告訴大家,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改變,每一天對自己的想法也都不太一樣,那我們就是要包容以及愛每一個不好、不完美或者是好的自己。

 

有沒有哪一件是你覺得人生一定要完成的事情?

我現在直接想到的是,Sky Diving ( 跳傘 )。

 

 

📍【工商時間】 一則茶室 

大家可以到 Google、Instagram、Podcast 上面搜尋一則茶室,就可以看到相關資訊或是可以聽聽 Joyce 的 Podcast 節目

Joyce 最近也出了自己的茶葉品牌,如果大家想要喝台灣在地好茶的話,都可以到各大平台上面去購買 Joyce 的一則茶室茶葉組 ( 點此了解 )

 

📍【本集結語】

非常感謝你收聽我們這次的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我們這套課程目前已經有超過 2000 位學生,也會在 2022 的 7 月 1 日正式滿三歲。在教導這套課程的路上,我和許多學員變成有私交的好朋友,也看見許多人的人生大轉變。

有人成功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創業,有人終於完成出書的夢想、持續創作,更有同學在這套課程中認識另一半,結識了美妙的緣分,對我來說 Brand Your Life 不只是一套線上課程,更是成就今天的我的重要元素。

我們也即將在 2022 的 Q3 推出全新的教練計畫,帶你一起設計出自己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我這裡會搜集一個 waiting list ,如果接下來真的要 Launch,我會先把名額給這些有來報名等待清單的人。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如果你也能夠加入這個課程的大家庭將會是我的榮幸,只要你相信,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真正熱愛的人生,也許下次回家分享的就是你喔!

Love,

Zoey + Team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免費1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老同學回娘家 EP3】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打造職涯與理想生活

迎你來到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這集我們邀請的是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在這個系列當中,我們邀請了 Brand Your Life 的優秀畢業生來分享他們在個人品牌經營上的實戰經驗與歷程,也希望讓你了解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夠透過時間、技術、資源的累積,來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設計出你理想中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迎接這些老朋友們,歡迎回家!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Brand Your Life 課程介紹】

Brand Your Life 是一套教你用自我探索與個人品牌打造獲利模式的線上課程,課程會透過主題選擇、市場差異化、內容產製、商業模式設計到行銷方式等 8 大單元,一步步帶領你從無到有的建立自己的品牌,讓你用熱愛的事物賺錢,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歡迎點擊下方圖片了解完整課程資訊。

Brand Your Life

📍【品牌介紹】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哈囉~大家好,我是布姐,我的個人品牌是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為什麼是聰明工作呢?因為我過去有 20 幾年的工作經驗,包含 3 年在國外以及在台灣的外商 17 年,所以我很知道怎麼工作,也看過很多聰明人如何工作。

至於創意生活是什麼呢?我覺得在工作之餘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精彩,例如怎麼抗壓?怎麼豐富自己的生活?讓工作跟生活相對比較平衡一點,我有一些 tips 想跟大家分享,因此有了這個粉專和我自己的個人品牌。

 

當初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之下開始做個人品牌的創業呢?

離職之後我因為很想做自己的事業,譬如說一對一的諮詢、教練、職場相關的演講、工作坊、課程等等,我意識到如果要讓很多人認識我,我勢必需要做個人品牌。

 

當初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之下接觸到 Brand Your Life 這套課程?

要離職之前我就開始在尋找有什麼可以去開始去建立自己個人品牌的方法,然後就 Google 到了 Zoey,就好喜歡 Zoey 的文字還有生活的狀態。

 

壓力大的時候都喜歡聽什麼樣的歌呢?

例如 Peaceful Guitar 這種的,它有點像背景音樂,有時候我也會去選例如夏威夷、西班牙、法國、希臘、義大利,找一些比較可以代表這個國家的歌。

雖然我的人、身體是在台灣,或是我被困在家裡,但是我的心情、想像力已經到那個地方了,所以我是靠音樂帶著我去旅行的。

 

最近有沒有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或是影集呢?

我就一次把這些騙局類型的一起看,最近我也蠻期待惡血的。

 

近期有沒有很喜歡或是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的一間餐廳?

Aw cafe,國外的那種很 relax 的風情,它的餐、咖啡、酒都是我很喜歡的。

 

你剛才有提到自己有很多年的職場經驗,能不能夠分享一下你在哪裡工作過呢?

有在紐約工作過,因為我在紐約唸書,還沒有畢業之前,我就非常幸運的有一個工作機會,然後是在廣告公司做媒體的採購跟企劃。

 

近期有沒有想要改掉什麼樣的壞習慣呢?

好多壞習慣想改掉,例如翹腳、吃零食、懶得運動。

 

跟我分享一個最近很喜歡的中文市場的創作者?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曾彥菁 Amazing,她的第一本書就是「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因為我非常喜歡她的文字而認識了她。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開始做個人品牌創業之後最享受的事情是什麼?

充滿了一種彈性的自由、有主導權,你會覺得時間是可以控制的,但並不代表不忙喔,而是你可以 SAY YES 或 SAY NO ,第二點就是我覺得它帶我看到不同的視角,可以去串連好多各種不同領域的人脈。

 

平常做內容行銷的時候都會如何去收集資料和靈感呢?

我現在的靈感其實是從我自己生活的面向出發,去觀察一天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或自己有什麼起心動念,我都會把它記下來,我有一陣子是寫連續 30 天早起,然後每天分享一篇文章。

我會隨便拿一本書,用左手翻一頁,看到喜歡的文字就擷取下來,再用那段文字展開我的想法、心情還有 Action Plan。

 

上完這套課程之後有沒有什麼樣的心得感想或者你最喜歡的地方?

課程架構上的廣度、豐富度、深度,我覺得是有帶來效果的,第二個是我非常喜歡課後服務,因為我覺得整個社群經營的很棒,它就是一個飛輪效應,可以一直去陪著大家一起去成長。

我覺得這件事情是一直在迭代,不會因為這是兩、三年前的 material ,所以現在不能再用,而是 Zoey 會一直給新的東西。

 

你覺得什麼樣的人適合 Brand Your Life 這套課程?

適合開始想要創作的人,這套課程會幫你從零走到一,先從一個架構開始去做,只要你有興趣,我覺得就要參加 Brand Your Life 來當我的學弟妹。

 

疫情結束之後有沒有哪一個最想要去的國家呢?

摩洛哥、突尼西亞,本來是想要離職後,就要去沙漠流浪一下,結果沒想到只能在夢裡面了。

 

改變你人生的書是哪一本呢?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本書裡面都在講我們要活在當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為了追逐結果,卻忘了去享受過程,我也想到另外一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它讓我更了解做自己這件事很重要,因為要去討好任何人是不容易的。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你覺得自己有沒有什麼很特別,真的做得蠻厲害的地方?

很容易讓陌生人跟我聊心事,聊完之後常常對方很容易就哭出來,會打動他的心。

 

你有沒有什麼樣的人生榜樣,或是特別尊敬、崇拜的人?

歐普拉是我很欣賞的人,在企業上我也曾經遇到一個西班牙的女性,她是一位高階主管,她可以用幽默風趣的方式,去呈現女強人的樣子,那是我很喜歡的樣貌。

 

如果今天不做個人品牌的話你覺得你會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

其實這題我很難有答案,因為我覺得當你在做任何工作的同時也可以有自己的個人品牌,因為我們走到哪裡就是在呈現我們的個人品牌,只是看你用什麼方式。

 

隨機抽問

初戀是什麼時候?如果是有點曖昧的話是大學,但是真正變成女朋友已經是大學之後。

有沒有什麼光吃這一個就可以活一輩子的食物?:泡麵,我從小吃到大、然後水餃、牛肉麵。

大學唸什麼校系?:輔大的資管系。

 

你覺得人生一定要完成什麼樣的事情?

太多了,例如開畫展、演舞台劇、去很多國家旅行,我目前最想要做的事就是可以在歐洲的一些地方例如托斯卡尼做一年的 long stay ,偶爾在那邊喝喝紅酒、煮煮菜、跟一群朋友開心地過活,還可以利用線上去做諮詢、上課,或是到處去演講,這是我一直擁有的畫面。

 

📍【工商時間】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布姐最近在一間不動產科技新創公司賣西雅圖的房子,如果有興趣的可以來找布姐,另外也會不定期的有一些跟粉絲的見面會、讀書會、分享會,請關注布姐的粉絲專頁: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就會在裡面發佈近期的活動內容囉!

 

📍【本集結語】

非常感謝你收聽我們這次的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我們這套課程目前已經有超過 2000 位學生,也會在 2022 的 7 月 1 日正式滿三歲。在教導這套課程的路上,我和許多學員變成有私交的好朋友,也看見許多人的人生大轉變。

有人成功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創業,有人終於完成出書的夢想、持續創作,更有同學在這套課程中認識另一半,結識了美妙的緣分,對我來說 Brand Your Life 不只是一套線上課程,更是成就今天的我的重要元素。

我們也即將在 2022 的 Q3 推出全新的教練計畫,帶你一起設計出自己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我這裡會搜集一個 waiting list ,如果接下來真的要 Launch,我會先把名額給這些有來報名等待清單的人。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如果你也能夠加入這個課程的大家庭將會是我的榮幸,只要你相信,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真正熱愛的人生,也許下次回家分享的就是你喔!

Love,

Zoey + Team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免費1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wen吉他誌

【老同學回娘家 EP2】Wen吉他誌:學好吉他,享受到玩音樂的美好

迎你來到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這集我們邀請的是 Wen吉他誌

在這個系列當中,我們邀請了 Brand Your Life 的優秀畢業生來分享他們在個人品牌經營上的實戰經驗與歷程,也希望讓你了解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夠透過時間、技術、資源的累積,來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設計出你理想中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迎接這些老朋友們,歡迎回家!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Brand Your Life 課程介紹】

Brand Your Life 是一套教你用自我探索與個人品牌打造獲利模式的線上課程,課程會透過主題選擇、市場差異化、內容產製、商業模式設計到行銷方式等 8 大單元,一步步帶領你從無到有的建立自己的品牌,讓你用熱愛的事物賺錢,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歡迎點擊下方圖片了解完整課程資訊。

Brand Your Life

📍【品牌介紹】 Wen吉他誌 

wen吉他誌

哈囉~我是 Wen,目前是一名 YouTuber ,我的 YouTube 主要是在做吉他教學,讓初學者從零開始學會到自彈自唱,甚至可以自己編曲、改編曲目跟 Finger Style。

 

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之下接觸到 Brand Your Life 這套課程?

那個時候我經營 YouTube 有點找不太到方向,就發現有一個叫做 Zoey 講個人成長的 Podcast 覺得還蠻好聽的,分享例如怎麼面對父母的壓力,這部分其實蠻吸引我的。

 

你會用哪 3 個形容詞來形容 Wen ?

熱情:我覺得吉他就是要給人家一種熱情的感覺。

創新:我很喜歡挑戰一些新的素材和新的曲目。

耐心:我覺得學音樂、彈吉他、經營個人品牌都是很需要耐心的。

 

你覺得自己有沒有什麼超能力或是特質呢?
  • 圖像思考的能力

我想事情的時候會喜歡在腦海中想它的圖是長什麼樣子,例如它的結構是圓圈或是金字塔的形狀,我就會在頻道中把一些音樂的概念用圖像的方式表達出來,大家就覺得這樣子很棒。

  • 邏輯思考的能力

我要去區分很多概念中哪個是最底層、哪個是中間、哪個是最上面,我很喜歡去想這些事,對於觀眾理解音樂的概念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

  • 傾聽的能力

有時候就算我不講話,也會有人一直想跟我講話,跟我分享他們的秘密,或是學習上遇到的一些挫折,那我就是靜靜的聽,慢慢的消化。

wen吉他誌

當初為什麼會想要開始來做個人品牌和 YouTube 呢?

我想讓更多人去體驗到吉他這個美妙的樂器,樂器這種東西用影片方式是最好傳達出去的,所以就選擇經營 YouTube 讓更多人來學吉他。

 

目前在個人品牌上面變現的商業模式有哪些?

 

上完 Brand Your Life 之後有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地方?

前面可以挖掘自己特質、特色的章節,例如做人格性向測驗,透過那堂課程的環節我就發現我更認識我自己,我覺得個人品牌就是把個人變成品牌的過程,所以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你有沒有覺得 Brand Your Life 特別適合什麼樣的人?

很適合剛開始經營個人品牌,或是說你經營過一段時間後覺得好像有點卡住的人。

一開始一定會找不到方向,而對於經營一段時間卡住的人來說,可能在經營過程中會 miss 掉一些環節,這些環節可能是沒辦法靠自己或是讀書就去想通的,這套課程就會幫你過關。

 

做了個人品牌之後你有沒有最享受什麼樣的事情?

拍片上鏡頭的時候。

 

假設你今天沒有來做個人品牌的話你覺得你會做什麼樣的工作或者你會想要嘗試做什麼?

當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面做實驗。

 

跟我們推薦一個你近期最喜歡的中文市場的創作者?

Cheap,我喜歡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可以把很複雜的歷史整理的很有條理,然後再用一些圖像化的方式讓大家更容易去理解。

 

Wen 的初戀是什麼時候?

10 年前在吉他社認識的。

 

壓力大的時候喜歡聽什麼歌?

Coldplay 的歌,英式搖滾,然後比較抑鬱的氣氛。

 

有沒有什麼特別想要改掉的壞習慣?

賴床的壞習慣。

 

近期有沒有特別喜歡或者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的餐廳?

最喜歡的是屯京拉麵,麵條非常的 Q。

 

跟我們分享一本改變你人生的書?

子彈思考整理術,因我其實是個數位化非常嚴重的人,我幾乎什麼都用電腦打,那本書強調你有些東西其實可以寫在你的筆記本上。

我在寫字的時候也可以抓住生活中的重點,我平常的待辦事項很多,可是當我寫在筆記本上的時候,待辦事項就變很少,就可以抓住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wen吉他誌

大學的時候是唸什麼科系的呢?

Wen:大學時就是念醫學系。

Zoey:所以你就是念醫學系後來開始做 Youtuber 教人家彈吉他?

Wen:因為大學時候就吉他社。

 

父母反對經營個人品牌怎麼辦?

其實我沒有跟他們溝通誒,就是偷偷摸摸地做,雖然一開始沒有跟他們講,但他們後來也慢慢知道了,他們也會因為看到你追逐夢想的樣子而感到驕傲。

 

Wen 做個人品牌做多久的時間?

比較認真經營大概 3 年。

 

經營個人品牌的這段期期間做得最對的一件事?

願意去花錢找人學習,我覺得最困難的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那是一個完全黑暗的區域,連要怎麼跨過去都不知道。

我覺得花錢找一個老師來學或是上一套課程,老師可以直接幫你把後面的地圖打開來,就覺得很棒。

 

覺得什麼樣的人適合來做個人品牌創業?

有熱情然後願意接受挑戰的人。

 

有沒有什麼特別不愛吃的或者是完全不吃的食物呢?

日本的納豆,黏呼呼的很可怕。

 

在空閒的時候除了聽音樂跟彈吉他之外還會做些什麼休閒娛樂呢?
  • 看書
  • 爬山,之後有規劃要去爬玉山

 

跟我們推薦一個你近期非常愛用的小物或者是好物?

Hola ( 和樂居家 ) 有出一個樹懶造型的抱枕,它蠻大隻的。 ( 點此了解 )

我覺得那個真的超棒,冬天很冷的時候抱起來會很舒服,你也可以把它放在椅背當靠墊,重點是它長得很可愛、很療癒,工作累的時候看到它,你的疲憊都忘掉了,非常推薦,而且還蠻便宜的。

 

近期在個人品牌上面有沒有什麼計畫呢?

想要先弄一些實體的線下聚會,我覺得實體跟觀眾直接的互動的感覺是非常好的。

 

📍【工商時間】 Wen吉他誌 

如果你是喜歡吉他或是對吉他有興趣的話,都歡迎到 Wen 吉他誌的頻道來學習吉他,上面有大概 7 集專門準備給初學者的線上影片系列 ( 點此學習 )。

如果你是完全不會吉他,連吉他要去哪裡買都不知道的都可以來學習,透過這些教學你就可以學會自彈自唱,這也是 Wen 設計這系列影片的目標,歡迎你一起來看影片學習吉他,一起體驗吉他跟音樂的美好。

 

📍【本集結語】

非常感謝你收聽我們這次的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我們這套課程目前已經有超過 2000 位學生,也會在 2022 的 7 月 1 日正式滿三歲。在教導這套課程的路上,我和許多學員變成有私交的好朋友,也看見許多人的人生大轉變。

有人成功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創業,有人終於完成出書的夢想、持續創作,更有同學在這套課程中認識另一半,結識了美妙的緣分,對我來說 Brand Your Life 不只是一套線上課程,更是成就今天的我的重要元素。

我們也即將在 2022 的 Q3 推出全新的教練計畫,帶你一起設計出自己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我這裡會搜集一個 waiting list ,如果接下來真的要 Launch,我會先把名額給這些有來報名等待清單的人。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如果你也能夠加入這個課程的大家庭將會是我的榮幸,只要你相信,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真正熱愛的人生,也許下次回家分享的就是你喔!

Love,

Zoey + Team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免費1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你必須學會用 課題分離 來釐清責任歸屬

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你必須學會用 課題分離 來釐清責任歸屬

是否常常跟你身邊的人起衝突,想要別人照著你方法做,對方卻總是不甩你?又或者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好幾天,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對方說得那麼差勁?如果你有這些狀況,那都是因為你沒有做好 課題分離 。

我做事時常講求底層邏輯,換句話說就是事情的本質,搞懂底層邏輯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很多,而課題分離就是讓複雜的人際關係變簡單的底層邏輯,它可以讓你不再因他人的評價而患得患失,把專注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這篇文章會跟你介紹什麼是課題分離?怎麼執行?如果你也想要解決人際關係、甚至是人生的問題,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什麼是 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這個詞出自於阿德勒心理學 (又稱個體心理學),由阿德勒提出,意思是:

所有事情都可以區分為「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當一件事情發生時,無論好壞,都要先區分出「這是誰的課題」,然後每個人只專注於解決自己的課題就好,並不要介入他人的課題。

還是很難懂嗎?沒關係,請你先試想一個情境,假設今天你被主管罵了,直覺反應會是什麼呢?是覺得很生氣、很無辜、想打主管一拳?還是你會覺得主管罵得有道理,下次會再努力改進?主管罵完你之後,他同樣可以去思考要不要再給你一次機會?還是覺得你真的不適任,考慮之後要把你 Fire 掉?

你要怎麼處理你被罵完後的情緒是自己的課題,而主管罵完你後要不要給你機會或把你開除是主管(他人)的課題,主管不能干涉你怎麼處理情緒,而你也不能干涉主管怎麼處理你的去留,你和主管只要處理好自己的課題即可,這就是一個很實際的課題分離的例子。

課題分離

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我們每天起床就在應付各種人際關係,例如親密的家人、職場的同事、麻煩的客戶、久而不見的朋友,甚至是路邊跟你問路的人都算是人際關係的一環。

你會覺得人際關係很複雜、難搞,通常不是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想法」,不然就是想要「控制別人照著自己的意思走」,這兩種都算是干涉別人的課題,或是讓別人干涉你的課題。

不要讓別人干涉你的課題

今天你想來做個人品牌,結果親朋好友都不支持你,以「為你好」的名義給你一些讓你感覺不好的評價或建議。要不要說出這些評價,是親友的課題。

面對這些評價,你可以選擇往心裡去,整天悶悶不樂,或是忽略它,專心發展你的個人品牌,如何處理面對評價的態度,以及接下來要怎麼做,這都是你的課題。

不管你最後個人品牌有沒有成功做起來,都是自己要承擔後果,那為什麼要讓別干涉你的課題,讓別人來決定你該承受什麼樣的結果呢?

 

自己也不要干涉別人的課題

我們常常會希望用「為你好」這句話來控制別人照著我們的意思做,就像是上面的親友們一樣,但每當你有這種想法,換來的往往都是對方的反抗,然後你就會覺得很無奈。

你必須要清楚認知到,你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或決定,無法干涉別人的課題,你能做的,或者說你的課題就只有決定要不要跟對方說,而對方要不要聽、要不要改變,那是只有他才能解決的課題。

你可以把干涉課題想成是某個人想要另一個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但相信你我都很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人的價值觀是自己所不認同的,反之亦然,如果你不希望別人強迫你依照他的價值觀生活,你又有什麼權利要求別人依照你的價值觀生活呢?

課題分離

如何做到 課題分離 

看到這裡,課題分離簡單來說就是當事情發生時,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其他跟自己無關的事情通通不要管,以免惹禍上身,但到底要怎麼分辨怎樣的事情是自己該處理的,怎樣的事情又是該讓別人去處理的呢?你只要思考一個問題就好:

當做了某個決定或行為,最後帶來的結果是由誰來承擔?

不管結果好壞,如果最後是你要為結果負責,那就是你的課題,如果最後的結果怎麼樣都跟你無關,那就是別人的課題,只要是別人的課題,你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義務或資格去幫忙、處理、關心,即使這個人是最親密的家人、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一樣,只要你能釐清這件事,並真正放手,基本上就做到 90% 的課題分離了。

 

課題分離 自私冷血

上面我提到只要不是屬於你的課題,就算要處理該課題的人是你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你也不該插手,這時有些人可能會想:「你這樣會不會太自私、太冷血了?幫一下又不會怎樣」,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代表你產生了課題的混淆。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解決自己課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如果你因為自以為是的熱心而處處幫別人解決他應該要自己解決的課題,久而久之那個人就會喪失解決課題的能力,變成一個廢人,這樣反而是害了對方。

阿德勒認為的課題分離不是完完全全的袖手旁觀,會袖手旁觀是因為我們「信任」別人能做好,所以才不幫忙,但我們會在對方提出需要幫忙的要求的時候,隨時準備好提供協助。

許多父母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不希望讓小孩吃苦而過度保護孩子,這樣的教養方式會讓小孩長大之後缺乏生活常識和抗壓性,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父母以為的為孩子好,實際上是讓小孩喪失解決自身課題的能力。

如果依照課題分離的理論來看,父母應該做得,應該是足夠信任孩子能自己解決他遇到的問題,即使孩子做起事來非常笨拙,讓你看不下去,你依舊要保持距離,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只有當孩子主動提出要求時,父母才從旁協助孩子解決卡關的部分。

Woman With Brown Baby Carrier And Little Kid In White Jacket

其實,我本人就是被這樣保護型的教養方式教出來的孩子,導致我就算到了大學,還是覺得自己很多東西都不會,也不敢問別人,最後當然就是把問題愈拖愈大,一度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辦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這世界太可怕了!

幸好之後做了一些自我修煉,才擺脫了這種自我否定,無法解決自身課題的狀態,如果我之後有小孩,我就會強烈執行課題分離式的教育,當小孩跌倒了就先相信他會自己站起來,而不是像天塌下來一樣馬上去扶他起來。

父母不應該去干涉孩子要怎麼解決他自己的課題,但可以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卡關了,父母永遠在旁邊 stand by,提供自己必要的協助,如果你把父母和孩子換成其他的關係,例如男女朋友、老公老婆、主管下屬也同樣適用。

建立死忠鐵粉

想做好 課題分離 ,就要習慣被討厭

提到阿德勒心理學,大多數人想到的第一本書都會是「被討厭的勇氣」,那為什麼被討厭的勇氣會成為阿德勒心理學的代名詞之一呢?相信你已經知道原因了。

當你開始不管別人的事情,會被別人認為你很自私,當你不讓別人插手你的事情,會被認為你很孤僻,這兩種都是容易讓人討厭的特質,但經由上面的說明我們知道,課題分離並不是讓自己變得冷血無情,而是信任他人能夠處理好自己的課題,自己只需要在對方提出要求時提供協助。

對我來說,課題分離是一種成熟思維的展現,當你學會課題分離,就會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你所願,有些事情就只能讓別人去解決,或是任由它發生,即使你會被別人討厭,你也知道那是為了更好的結果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在查這篇文章的資料時發現了一段很不錯的話跟你分享:「人生三件事」,分別是「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以及「老天的事」。

  • 對於「自己的事」,我們要做到的是「盡力」。
  • 對於「他人的事」,我們要做到的是「尊重」。
  • 對於「老天的事」,我們要做到的是「臣服」。

學會如何管好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也許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最大的課題,也是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決的課題。

以上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遠端工作者也有職業病?5個在家工作常忽略的身心問題&調整方式

遠端工作者也有職業病?5個在家工作常忽略的身心問題&調整方式

們常說工作太久的人都會有職業病,不管什麼職業都會有,遠端工作者也不例外,今天就來跟你聊聊 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有哪些。

這邊指的遠端工作者包括受雇於一間公司,但因為疫情或其他原因可以在家辦公的職員,以及自行找案子的自由接案者,當然還有像我跟 Zoey 一樣的內容創作者。

以下內容大多是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別人的狀況整理出來的,可能有點主觀,但如果你是上面任何一種人,也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患上了這些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本文目錄

▸ 遠端工作的職業病 的定義
▸ 職業病 1 :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線
▸ 職業病 2 :越來越小的社交圈
▸ 職業病 3 :疏於打扮或整理環境
▸ 職業病 4 :對節日和假日無感
▸ 職業病 5 :停不下來的大腦
▸ 怎麼處理 遠端工作的職業病
▸ 結語:面對遠端工作的態度

 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的定義

講到職業病,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呢?可能是過勞、聽力損失、身體機能喪失等等,我們先來看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對職業病的定義:

職業傷病一詞分別為職業「傷害」以及職業「疾病」。

職業傷害:指在執行職務時,受到立即性意外的傷害。例如在工作中於鷹架上摔落地面受傷骨折。

職業疾病:指在執行職務時,因各種原因導致身體產生疾病(經醫師診斷)。例如長期處於強烈噪音的工作環境之中,經由醫師診斷噪音所導致聽力損失。

簡單來說職業病通常指的是因為工作環境上的各種原因,導致身體出現狀況,通常都需要上醫院才能解決,但在這篇文章中,我把職業病定義為遠端工作者因長期在家上班而產生的一些不太好的生活習慣或狀態。

這些習慣很多看起來無傷大雅,但其中有些習慣如果不去正視它,長遠下來還是有可能在生理上、心理上、人際關係上對自己造成很嚴重的傷害,搞不好哪天真的需要去看醫生也說不定喔!那我們就繼續來看看你有沒有這些職業病吧。

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職業病 1 :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線

以前去公司上班,幾乎都是照著朝九晚五的固定時間上下班,就算你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固定(如打工),你至少都知道你今天要工作幾個小時,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自己運用。

2020 年因為 COVID-19 疫情爆發,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開始讓員工遠距工作(直到你看文章的當下可能都還是這樣,甚至更普遍),沒有了可以進去的辦公室、沒有了讓你打卡的打卡鐘,所有的時間突然都回到了自己手上,但不變的是:「你還是需要工作。

根據 Adobe 在 2020 年釋出的報告指出,有 49% 的企業員工和 56% 的中小型企業管理者表示,他們現在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以前的工作時數,為什麼會這樣?

以前可能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換衣服,什麼時候要出發你都一清二楚,時間到了就做什麼事,換成遠距工作後,早上一樣做著例行公事,但你不再需要出門趕打卡,而是整天都待在家面對你的電腦開始工作。

公司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你會比較知道什麼時候你該做完手邊的工作,哪些事情放到明天再做就好,但回到家,沒有所謂的「下班時間」,在醒著的時間內,你不容易知道你該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今天的工作。

永遠會覺得有事情沒做完,一旦閒下來就好像自己在偷懶,就又會想繼續做更多的工作,有些人比較慘,總覺得事情永遠做不完,「覺得自己可以做更多」跟「事情永遠做不完」的人都會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自己的私人生活。

  • 當家人要找你出去旅遊,工作還沒做完
  • 當你想要自己出去逛街,工作還沒做完
  • 當你想要好好看個 Netflix ,工作還沒做完

遠端工作者會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工作,久而久之生活就只剩工作,哪天回過神來才驚覺:「我上次跟身邊的人出去玩、追完一部劇是什麼時候了啊?

 

職業病 2 :越來越小的社交圈

我相信這應該算是目前全人類的通病,但遠端工作者因為工作的性質常常足不出戶,社交圈縮小的速度就會更快,以我自己來說,如果不算網友、廠商、合作夥伴,我的社交圈大概只剩爸爸媽媽、一位很熟的大學朋友、幾位見過面的創作者,根本是一雙手可以數出來的程度。

加上我也不太愛使用社群,工作完之後通常都是打開 YouTube、Netflix 看我喜歡的影片或電影,身邊的人發生什麼事也不太關心,三餐也都是買回家吃,基本上就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如果你也是遠端工作者,也許不會到我這麼邊緣,但我相信你一定或多或少都有發現自己的社交圈正逐漸變小,已經很少認識新朋友,舊的朋友因為疏於聯絡,關係也漸漸變淡。

在公司的時候不管你願不願意,都一定多少要跟人交流,搞不好誤打誤撞就會認識一個新朋友,但現在沒有同事了,房間裡只剩你一個人,唯一會跟你交流的除了比較親密的家人,大概只剩 siri 而已了吧。

人終究還是一個群體的動物,如果這種不社交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對心理上會開始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但我畢竟不是心理學家,有哪些影響你可以自己去研究看看,現在也有很多書或研究在探討這件事情,你可以參考看看「孤獨世紀」以及老高曾經介紹過的一個著名的人類學實驗「25號宇宙。」

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職業病 3 :疏於打扮或整理環境

當你沒有了社交,你就不太需要在乎自己的外表乾不乾淨、漂不漂亮,反正覺得:「又沒有人在看,那我打扮要幹嘛?

看到這邊也許你會發現,到目前為止的職業病順序都有一個遞進的關係,當你因為工作太多而忽略生活,足不出戶,你就容易讓自己的社交圈變小,朋友變少也就漸漸不需要打扮自己給別人好印象,生活就變得越來越隨便。

回到打扮自己,我指的打扮不是要你每天穿得西裝筆挺,或是把自己打扮得像名模一樣 (當然這也是一種打扮),而是指最基本的衛生習慣,例如鬍子有沒有刮、指甲乾不乾淨等等。

相信沒有人會想要讓自己每天都看起來像個沒有工作、做在路邊乞討的流浪漢,但習慣了待在家不需要出門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會開始忽略一些生活細節,這是人之常情(包括我偶爾也會 XD )。

環境也是一樣,如果說打扮自己反映的是你的外在狀態,那也許你所處的環境(通常是自己的房間)就反映了你的內在狀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當想要認真工作時,眼角餘光瞄到剛剛吃完的便當盒還沒收,或是發現地上好像很久沒打掃了,就想要好好整理一下環境,不知不覺 1、2 個小時就過去了,結果卻沒有做完任何工作。

我自己工作的時候,不太喜歡周圍的環境亂亂的,會讓我的心靜不下來,所以我都會在開始工作前先把環境整理乾淨、所有我等等要用到的東西也都會先就定位,這可以讓我接下來幾個小時能更有生產力,如果你發現你工作時也同樣會心神不寧,搞不好就是你的環境太亂了,先去整理一下吧!

 

職業病 4 :對節日和假日無感

寫這篇文章的當下剛好過完新年,今年的過年有 9 天連假,還記得過年前 Zoey 曾經問過所有的團隊成員說過年有沒有什麼計畫,有沒有哪幾天要請假?我很快地回應說:「沒什麼計畫,就跟平常一樣,繼續工作。

一年之中諸如過年、聖誕節、中秋節,甚至是六、日這種國定假日,對於遠端工作者來說就跟平日沒什麼兩樣,在公司你每天辛苦工作就為了放假的那一刻,想著要跟家人、朋友、男女朋友去哪裡 Happy 一下。

遠端工作者因為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每天想幹嘛就幹嘛,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規劃,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也都是自己安排,很容易就會下意識的把時間都排滿,根本不管什麼時候是假日,只要能做完事情就好。

當我在跟很多遠端工作者約要見面或是要處理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也會跟我說:「蛤?最近是 XX 節喔,我沒注意誒 XD ,但那天我沒有什麼事,可以約」,就像第一個職業病所說的,遠端工作者容易分不清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假日、節日這種日子就只是 365 天的其中一天。

如果沒有別人約或是自己特別去規劃,很有可能就會這樣一直工作下去,有空檔就把事情填滿,有些病入膏肓的(例如我 XD ),可能會連今天是幾號星期幾都會忘記,只是完成一個又一個行事曆上的待辦事項,然後繼續思考:「我接下來要幹嘛?

建立死忠鐵粉

 

職業病 5 :停不下來的大腦

什麼叫停不下來的大腦?簡單來說就是大腦中無時無刻都會跑出各種各樣的想法,這些想法有好有壞。

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有很多的想法通常代表有很多的靈感,可以讓你不怕想不到內容可以寫,但也有可能這些想法是來自對外在觀看的焦慮,擔心內容沒人看擔心粉絲數不如別人、有時還要在意酸民的評價。

對於受雇於公司的在家辦公者和自由接案者來說,有很多想法可以提醒自己有哪些事要做,能不能優化工作流程,但也有可能會讓你一直在擔心事情做不完、太過在意老闆或案主給自己的評價,感到很焦慮。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大腦是一種靜不下來,總是動個不停的器官,而操控大腦產生想法的其中一個迴路叫做「 DMN (預設模式網絡)」,據說 DMN 會消耗大腦約 60%-80% 的能量,就算在你睡覺的時候也持續在運轉著。

所以我很常到了要睡覺的時間,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大腦就在這時候冒出一堆點子,讓我一直想要爬起來做點什麼,把這些想法留下來之後我才能繼續睡覺,常常一搞就又是好幾個小時,雖然有靈感很棒,但長久下來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真的都不好。

 

怎麼處理 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講了這麼多遠端工作的職業病,也許你會覺得很恐怖,會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呢?」,下面我會照著上面的順序跟你分享我自己的做法。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解法 1 :給自己明確的下班時間

既然在家沒有下班時間,就給自己訂個下班時間吧,遠端工作者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自己安排時間,我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每天給自己的工作時段大約是早上 10 點到晚上 10 點,中間扣掉吃飯、睡午覺等等的休息時間,一天工作時數平均約 8-10 小時。

只要到了晚上 10 點,我手機的鬧鐘就會告訴我「今天該結尾囉!」,我就知道我要準備把手邊的工作做收尾了,收尾完之後我會再給自己至少 1 小時的時間完全放空,去做我喜歡的事情,讓自己還有在生活的感覺。

如果你老是發現在自訂的下班時間事情還很多沒做完,要不就是你接得事情太多,不然就是你的工作流程需要優化,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做法。

 

解法 2 :多主動出去社交

你可以上網找找看有沒有一些活動、志工、演講活動可以參加,只要能夠出去見到真人,就能增加找到朋友的機會,這也是我目前正在努力改善的部分,我自己是使用「 ACCUPASS 活動通」來找活動,也給你參考。

 

解法 3 :在家裡也要像要出門

如果你把在家裡工作當作在外面工作,只是少了通勤時間,你生活的方式會完全不同!我家人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明明都在家,一天還是可以換很多套衣服?

因為我都會給自己一個「該上班的時間」,通常是在我睡完午覺之後,不管我那天有沒有戶外活動,我都一定會換上一件比較有「工作感」的衣服,其實就是 T-shirt 啦 XD,另外我也會固定刮鬍子和剪指甲,讓我整個人看起來不會太邋遢。

這些都只是一些小動作,但光是這幾個小動作,就會讓我覺得我真的要上工了,一切都取決於認知,當你在家工作也像隨時準備出門時,你的工作狀態都會好很多。

 

解法 4 :刻意規劃行程

你可以先把一些特定的節日或假日標註起來,提醒自己那天有這個節日,你就知道那天該去放鬆一下,不要排事情在上面,並且可以提早開始規劃行程、約想要一起出去的人,既可以好好過節,又可以維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解法 5 :有想法就馬上記下來

為了不要讓晚上睡覺的時候讓過多的靈感妨礙我的睡眠,只要我醒著的時候靈感出現了,我就會馬上拿起手機的記事本 APP 把這些想法記下來,之後有空再處理,我也可以好好地睡覺,有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好跟你分享:

腦袋是拿來思考的,不是拿來存放思緒的

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遠端工作者的職業病 真的需要處理嗎?

最後幫你整理一下這篇文章提到的 5 個職業病

  1. 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線
  2. 越來越小的社交圈
  3. 疏於打扮或整理環境
  4. 對節日和假日無感
  5. 停不下來的大腦

然後是我個人的 5 個解法

  1. 給自己明確的下班時間
  2. 多主動去社交
  3. 在家裡也要像要出門
  4. 刻意規劃行程
  5. 有想法就馬上記下來

對於這些職業病,每個人的嚴重程度和應對方式都不一樣,搞不好有人很享受零社交的生活也說不定,如果你覺得這些問題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那也很好,但如果你覺得需要有些改變,我會建議你早日正視這些問題,然後找出屬於你自己的治療方法。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