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創意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 4個 鍛鍊創意 的小技巧

#74 創意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 4個 鍛鍊創意 的小技巧

你覺得創意是天生的?還是是可以後天培養呢?如果本身不熟悉創意發想,但又想 鍛鍊創意 的人,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步驟或方法可以開始上手?在今天的節目裡,我會和你聊聊創意是怎麼一回事?一個人有沒有創意,究竟是與生俱來的天賦?還是後天養成?我也會分享四個訓練創意的關鍵要素,希望能讓你慢慢變成一個有創意的人 🙂

延伸閱讀: 覺得自己沒創意嗎?5個步驟提升你創意「從無到有」的發想能力 / 夏榮慶

鍛鍊創意

收聽本集音頻:

    鍛鍊創意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鍛鍊創意

創意~怎麼會突然想聊這個話題呢?因為我最近在誠品書店閒晃時,意外看到以前曾經讀過的一本書「創造力」。我花了20分鐘快速閱讀後,深深為「創造力」這個單字著迷。

推薦書本:《 創造力:生命中缺乏的不是創意,而是釋放內在寶藏的勇氣》

我覺得人類一直都不是生理構造上最強勢的物種,但我們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擁有創造力。例如說比賽跑步,人類絕對跑不過美洲豹,但我們知道要怎麼發明腳踏車、摩托車、汽車等突破生理極限的工具。這是我們和其他物種最大的區別。

當然~生物學家也有觀察過其他動物有類似的創意行為,但程度上和人類有落差。我們知道怎麼用火、知道怎麼把石頭磨成針,開始縫紉,開始製造更多工具。我相信這些都是創意的展現,我也覺得每個人類生來都是有創造能力的。那為什麼有些人還是覺得自己沒創意呢?

每人生來都有一些不同的天生優勢,無論是性格或生理構造。有些人就比較喜歡與人相處,有些人的骨骼就是比較高大。科學研究指出,我們的性格大約40%是天生的人格特質,而剩下60%則是後天影響 (有些人則認為是50%和50%)。不管如何,後天的培養佔有一定的比例。這也表示,無論你相信與否:你都有創意和創造的潛力,它在你的血液裡真實存在。如果你覺得自己和創意很不熟,那就是開發的問題了。

很多小孩會去上潛能開發課程,猜猜看潛能開發通常是怎麼引導小孩的?答案就是:盡情地探索、盡情地玩耍、盡情的嘗試,這就是潛能開發最簡單的第一步。我們找出原因後,有沒有什麼簡單的訓練,能讓我們為自己做潛能開發、鍛鍊創意呢?

鍛鍊創意

四個 鍛鍊創意 的訓練

#1 增加刺激

潛能開發的第一點,就是要有刺激。刺激怎麼來呢?最簡單的方法是創造環境。當你把自己丟到一個會不斷刺激你的環境,你被開悟的機率就會大幅提升。你可以先從和充滿創意的朋友交流、定時參與相關的聚會開始。你也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觀察一下你每天都把時間和力氣花在哪、觀察你都是如何接收新的資訊。統整出來,把這些管道增加更多創意元素,例如追蹤更多相關領域的大大、加入相關社團、去買不同領域的書來看,這些都是增加刺激的第一步。

我覺得在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刺激的強度和劑量要夠,才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因此在資訊量部分,我認為盡可能地先去大量吸收,東西要看得夠廣、夠多,創意激發的元素才足夠。

#2 嘗試模仿來 鍛鍊創意

我認為每一件事情都是從模仿開始,就算不是模仿,至少也需要有相關的元素讓你推測、聯想,進一步發明。所以,當你開始有了外界的刺激後,我覺得不要怕,先試試模仿。

你會經歷一段覺得自己的內容四不像,或者和別人內容很相似的時期。但我覺得在這個階段的我們,都是因為鍛鍊和經歷還不夠,所以只能從其他人的樣板中來發想。換言之,當你樣板看多了,你的內建範本基數擴大,組合成新Idea的機率也會提升。不要害怕去模仿,先把模仿這件事情學會、學好;不要怕和別人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只怕有些人硬是把模仿說成自己的創作而已。

鍛鍊創意

#3 盡情玩耍

在傳統的硬式教育裡,我們往往有個絕對的答案,不是答對就是答錯,一翻兩瞪眼。可是我相信,創意本身沒有絕對的解答、沒有對錯。當你已經有答案,你就無法盡情發揮,那當然你的創意潛能就沒辦法被開發。

所以,盡可能不用既有的認知或框架來思考。我鼓勵你多去懷疑: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不可以那樣做?有沒有別的方法?誰說一定要這樣?當你跳脫自己的思維去質疑,你就有機會用不同的觀點去看同一件事情。無論是設計圖像、寫文案還是規劃下一場旅行,偶爾來點不一樣的規劃,多繞幾圈,盡情玩耍。不要每次都想走最快的捷徑去衝向目的地,多欣賞沿途的風景,讓你有更多教訓或滋養,你創作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更有味道。

#4 鍛鍊創意 要不斷使用

我相信人類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創造力,那也就說明了,我們創意肌肉是存在的。假設你想要這塊肌肉更有線條、更發達,你要怎麼鍛鍊他呢?答案就是:使用它。你要不斷去運動、去刺激,這塊本身就存在的肌肉才會越來越發達。而持續訓練的方法,就是不斷刺激、不停滋養,然後給予時間消化、修復,再不停重複以上步驟。

事實上,學習任何新的事情都是運用以上的步驟來執行,但如果沒有這個第四步的不斷使用,無論是什麼事情,都無法達到更專精的程度。這就像是堅持下去一樣,一定要做到喔!

鍛鍊創意

主動規劃 鍛鍊創意 的計畫

我們再複習一次訓練創意的方式:增加刺激、嘗試模仿、盡情玩耍、不斷使用。

我相信創意不是只在設計或藝術領域會使用到。你的行銷文案需要創意,你推銷自己也要有創意,甚至你的人際關係調協、家人相處都可以用有創意的方法來溝通或保有新鮮感。所以無論你的職業或身份是什麼,能夠訓練自己的創造力,絕對對你有好處。

我記得當初進設計系時,我們就常常要看雜誌、看國外素材、觀摩學長姐作品,然後一直畫圖、一直創作。做不出來或沒有點子,就回頭找更多素材參考。

平常也會讀讀書、看看電影來找到新的靈感。我想這是最簡單的例子,就像以前在上課的感覺,只是現在,你得自己主動策劃鍛鍊創意的學習目標

保持「好還要更好」的態度,規定自己一些功課:例如每個禮拜都要看一本書、要寫一篇讀書心得,或者每個月和幾個朋友一起舉辦讀書會等。相信透過這樣的方式,你的創造能力絕對會有進步!

最後~如果你跟我一樣想要用個人品牌打造被動收入和網路事業,假設,你又特別想要以「影音」方式發揮自己的特色,我的朋友Yale最近開了一堂新的課程,叫做「Youtube百萬祕技藍圖」。

Yale自己是一位在Youtube上有超越十萬訂閱的理財Youtuber,在他的新課程裡,Yale會教你如何選擇你的利基市場、拍攝技巧、內容行銷以及產品的構思。

「Youtube百萬祕技藍圖」課程 (預售已結束,可先加入等候名單):zoeyk.co/youtuber

Zoey

Hey,這是你想看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31 如何用「產品設計」的概念,來 設計你的人生 ? / Emma Cheng

#31 如何用「產品設計」的概念,來 設計你的人生 ? / Emma Cheng

你是否活了二、三十年,才突然間覺得自己好像都「沒有為自己活過?」好像總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下,但又不知道要怎麼做人生規劃,來 設計你的人生 ?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會由「產品設計」的概念來切入,告訴你如何把設計思考帶入你的生活,讓日常計畫或生涯規劃變得更容易上手。

我們也邀請到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的台灣講師 Emma Cheng,來和大家分享他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所學到的設計理念,內容包含設計思考的步驟,要怎麼樣的將這些步驟轉化到你的人生裡,為你自己找到一個適合的藍圖或方向。

史丹佛設計大學 人生設計課 設計你的人生

點擊收聽:

別忘了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設計你的人生 訪綱段落:

04:04 Emma Chang 自我介紹

06:24 史丹佛的「人生設計」課程是什麼?

07:55 你認為我們不太懂的設計人生的原因為何?該怎麼改善?

12:27「奧德賽計畫」(Odyssey Plan)是什麼?

14:44 工作坊中會有什麼練習?能夠怎麼幫助大家釐清目標?

15:50 如何在日常中運用設計思考來鍛鍊自己?

21:00 如何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與生活?

25:30 史丹佛人生設計課適合怎麼樣的人來上課呢?

26:05 你認為理想的生活是什麼?

Keep in touch:

Emma Cheng Medical Illustration

Man Wearing Eyeglasses Using Drawing Pad

設計你的人生 重點整理:

#1 設計思考的五大步驟:同理心、定義問題、方案發想、做出你的prototype、開始測試

#2 如何察覺自己的情緒與能量?你可以製作你的能量地圖,把你在做某件事情的當下的感覺,畫出你的正能量與負能量評比,藉由這個方法,慢慢觀察自己在做哪些事情會感到開心?哪些事情可能會不開心?

#3 何謂奧德賽計畫?它其實是一個人生發想的方法,人生其實可以有很多種版本,你可以去試試看設計一個不同的人生,例如第一個版本:你現在的人生,五年後的你會變怎樣?第二個版本:你被取代了,你會做什麼?第三個版本:不用擔心金錢,你會做什麼?再將這些計畫拉長到五年,你就能比較知道自己想要或者缺乏的能力、資源是什麼。

書籍推薦:做你生命的設計師 延伸閱讀:人生好迷惘,我到底適合做什麼?試試Ikigai,4步驟找到你生存的價值

Person Holding Head Facing Body of Water

如何將人生設計的五大原則運用在自己的人生上?

1) 同理心

找出你的生活目前哪裡出了狀況?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你理想中的自己是怎麼樣?你應該要改掉哪些壞習慣或者是lifestyle,你才能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呢?

2) 定義問題

什麼元素讓你的生活出了問題?什麼元素在扯著你的後腿?是你的軟性性格?還是實際上的人事時地物呢?把所有元素列下來,開始進行下一步。

3) 方案發想

想要去除這些扯你後腿的元素,你要付出哪樣的行動?是要訓練你的邏輯判斷、強化個人心智?還是要換工作、轉換跑道?還是要開始運動、開始增進相關的技能? 把需要做的事情列下來(包含要看的書、課程、運動的時間、自主學習與訓練⋯⋯等等)

4) prototype

把你需要做的事情,變成計畫,排進你的日常lifestyle裡,設計幾個不同的lifestyle plan,包含早上幾點起床、起床後做什麼、下班後要做什麼進修、想要換工作要有什麼樣的轉職計畫,開始進行下一步。

5) 開始測試

第五步驟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產品設計完畢一定要丟到市場上來測水溫,來得到回饋,進而開始做調整與修改。不然你的人生規劃設計得再好,你都不會看到結果。而我建議依照自己的不同計畫,測試至少一年,再來檢視你是否比一年前,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歡迎和我分享你覺得最有用的方法是哪個?為什麼? 以及你會想用哪一個方法來設計自己的人生?你又會怎麼設計呢?


Hey,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嗎?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你對遠端工作、個人品牌和自我成長的議題感興趣嗎?加入我們,得到第一手的資訊與消息!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 如何幫助你達成新年新希望?做好這 3 點提高目標完成率

一年的尾聲,都會升起一股年度回顧的氛圍,年初的目標是否都達成了呢?根據今周刊的調查,有 80% 的人的新年目標會在 2 月就宣告失敗!要想達成新年目標除了需要強大的毅力,也要懂得運用 設計思考 來好好的作事前規劃。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由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程」的知名教授 Bill Burnett 和 Dave Evans 的共同著作「 Designing your Life」這本書中提到的幾個重要概念,教你如何用設計思維來規劃你的新年目標,讓你的目標能夠撐久一點 XD。

設計思考

什麼是 設計思考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一個從人的需求出發,去解決各種問題的一種方法論,通常用在商業上比較多,而它的步驟大致分為 5 個:

  1. 同理: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2. 定義:把從各處蒐集來的資訊做整理,定義出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3. 發想:透過各種方法發現可能的解決方案。
  4. 模型:製作測試用的模型。
  5. 測試:把模型丟到市場上,根據回饋作修正。

但是我們大多都不是商業人士,訂目標這件事大多是為了自己,沒有什麼市場的干預,那要怎麼把設計思維應用到制定新年目標上呢?我們可以把上面這 5 點稍微修改一下,變成下面這樣:

  1. 同理: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我們自己想達到哪些目標?
  2. 定義:把從各處蒐集來的資訊做整理,定義出我們哪些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3. 發想:透過各種方法發想可以達到目標的方式。
  4. 模型:制定一個初步的執行計畫。
  5. 測試:實際執行這些計畫,並根據實際狀況調整目標。

基本上我都是用這樣的架構去規劃我的新年目標和整個人生,因為每個步驟其實都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但文章的篇幅有限,所以我接下來會著重在大多數在設計的時候常犯的 3 個錯誤,以及要注意的 3 個重點。

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 常犯的3個錯誤

在「Designing your life」書中提到,人們經常會在打造理想的生活的過程中,不小心犯下以下 3 個錯誤,導致朝向不對的方向努力,甚至根本不願意展開行動,究竟是哪 3 個錯誤呢?

#1 一味追求熱情

現在的社會愈來愈鼓吹要追求熱情、找到興趣,如果你還沒找到,那你就是要繼續埋頭苦幹,直到找到它為止,這無形中也造成了許多人的壓力,覺得自己到了某個年紀卻還沒找到熱情,好像就是件很不應該、失敗的事情。

不過事實上,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統計,在美國大約只有 20 % 的人從小就有很明確的熱情,長大成人後依舊在往小時候的方向前進,而剩下的 80% 在人生的大多數時間都處在迷茫的狀態,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更改這個熱情,或是同時想要追求好幾個熱情。

雖然這個統計是在美國做的,但我相信放到台灣來也同樣適用,尤其我們傳統的教育環境總是告訴我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出了社會後又要馬上要我們找到熱情,這豈不是太不合理了嗎?

作者認為,必須先找到人生的熱情,才能找到理想的生活,這個定義只能套用在少數的幸運兒身上,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與其遵循這麼嚴格的規則,不如把重點放在:

我的人生可以有很多興趣,有很多版本,我可以同時擔任很多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享受不同的故事。

 

#2 想找到「最好的自己」

我們總是想要找到一個「最好的自己」,可是你到底該如何定義「最好」?我們常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你在追求最好的同時,其實也拒絕了更好,你的人生好像就已經到了一個終點,不會再進步下去了,但人生是一個階段性,不斷改變的過程。

你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很棒,不代表在小六時也會很棒,你成為全校成績最好的國中生,不代表你也會是個成績最好的大學生,此外,每個人都會同時有很多身分,例如你雖然是最好的員工,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伴侶。

況且,在每個身分、每個階段,你又該如何去定義在那個當下的最好?即使你是你學校成績最好的,但跟其他學校比,可能就又差了一截,考卷的難度也不一樣,永遠會有更高級的學校、更難的考卷,你是比不完的。

人生不管做任何事,都很難有一個共同的基準點,既然沒有基準點,比較就是沒有意義的,既然比較沒有意義,也就沒有所謂的最好。

與其追求最好,不如成就更好。

 

#3 以為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很多人常常會說:「我太年輕了,不適合創業」,或是說:「我年紀太大了,已經過了冒險的年紀」,年輕也不行,老了也不行,那到底什麼時候才是你最好的時機呢?

人是一個群體動物,我們會對「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這件事感到恐懼, 20 幾歲別人都在打拼,你卻待在家吹冷氣、玩遊戲;30 歲身邊的人都結婚了,你卻還是母胎單身,一旦過了某個年齡區間,如果還沒做到,好像我們在這件事上就失敗了,就覺得之後好像也不用做了。

相信大家都有在路上騎車的經驗,當你騎著車前往你的目的地的路上,身邊會有很多車跟你騎在同一條路上,有時甚至別台車會突然加速超過你,或是在某個路口彎向了另一條路,因為它的目的地跟你不一樣,但你從來都不會因為被超過而生氣,或是想要追上別人走的那條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行程表,這份行程表該長成怎麼樣,沒有人有任何權力來幫你定義,今天要認真一點,明天要休息一下,全部都可以由你自己決定,我們應該對生命保有更高的彈性,大家都在 30 歲結婚,不代表你也要跟別人一樣在 30 歲隨便找人結婚。

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速、路線去慢慢到達你的目的地,雖然傳統認為的「好路」看起來安全,但不代表選擇不同道路,導致某些人生成就晚了一點的人就是瘋子,人生很難找到最好的時機,只要當你想做,任何時間點都是好時機。

有句話說:「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此時此刻,就是你人生中最早的時候。

只有更晚,沒有太晚,現在就去做吧!

建立死忠鐵粉

用設計思考規劃目標時的 3 個重點

現在你知道了在用設計思維時要避免的 3 個錯誤,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用設計思考規劃目標時的 3 個重點。

#1 不要寫下不實際的願望

每次要寫下新年目標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會充滿雄心狀志,寫下一些看起來很偉大的目標,例如我要每個禮拜上健身房 3 天,每天讀英文 1 個小時,但就像開頭說的,大概兩個月以內,你就會發現這些目標困難重重,完全不像當初想像的那樣美好。

我們人對一件事不可能永遠都處在 100% 有鬥志的狀態,就算你再怎麼喜歡做那件事,這是你必須要知道,也要接受的事實,當你了解到這一點,執行目標的過程中發生的困難、無聊,就只是達到目標過程中的必經插曲。

不要想著到了新的一年,所有上一年累積的問題就可以全部迎刃而解,在規劃新年目標的時候,記得要用中立的態度去審視過去這一年裡發生了什麼事?今年我可以怎麼做來優化過去不好的部分。

 

#2 不要訂出非真心的願望

你可能在想:「我怎麼可能會訂出自己不想要的願望呢?」,但其實我們都容易不知不覺被外在環境影響,而許下了看似「想要」,但其實根本不「需要」的願望,例如下面這些:

  • 我要變白、變瘦
  • 我想要一台新手機
  • 存錢買一台 Gogoro
  • 練出翹臀與腹肌

這些願望看起來很正常,但你是真心想要變白、變瘦嗎?還是只是你覺得達到這些目標就能「改變他人對我的想法」,如同第二點錯誤提到的,我們很容易被社會所定義的「最好」影響,但這些最好和自己內心所渴望的,常常會不盡相同。

如果想要買 Gogoro,是因為你對這台車的品牌故事、企業理念都非常認同,買了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或是你對它的功能、設計都非常有研究,所以使用它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那這就可能是你發自內心的願望,當你完成了這個心願,就會感受到所謂的「意義」。

反之,如果想買 Gogoro 是因為身邊的人都有,想要透過有 Gogoro 來融入團體,讓別人覺得你跟我們一樣,但你卻對 Gogoro 沒有任何認同感,那就算你真的得到一台 Gogoro ,可能也只會開心一個禮拜,然後又要再尋找下一個能讓你融入團體的媒介。

我們很常會為了「取悅他人」而去做一些非真心的事情,這件事如果沒有做自我覺察,其實是很難發現的,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達成某些願望後,沒有特別興奮的感覺,那很可能這些願望只是在滿足「社群認同感」,而非「自我認同感」。

 

#3 別過度追求時機

時機這個東西我們在上面已經聊過了,這邊就不再贅述,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時機,你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允許,只要你想做,現在就可以開始做些什麼,甚至也不一定要等到跨到新年的這個時刻才要做些什麼。

 

設計思考急不得

在設計思考中,我們最怕著急,著急會讓我們不小心被外在事物誤導,把焦點放在錯誤的問題上,沒有足夠的耐心來體驗過程、享受結果,新年目標會失敗的原因千百種,但就跟設計理想生活一樣,我們要不斷去思考:

  • 如何定義目標?
  • 定義後要怎麼 break down 成執行計畫?
  • 要怎麼追蹤目標的進度?
  • 要怎麼持續對目標有動力?
  • 要怎麼修改計畫與增加目標的彈性?

每年設定目標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每年只要完成一個小目標就好,當每年都有達成,你就會對設定和執行目標愈來愈有自信,完成率也會變高,你也會越來越靠近理想中的自己,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你。

Zoey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74 創意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 4個 鍛鍊創意 的小技巧

#20 如何規劃人生,打造你的理想生活?試試這3個立即見效的方法!

理想生活是什麼?答案不是賺大錢、不是環遊世界、不是成立了一份你的事業;相反的,現代人所追求的,是除了物質以外,同時也有心靈與生活各方面的平衡和滿足。那究竟,該如何 規劃人生 ,才能讓你朝理想生活邁進呢?答案是:強化你的判斷能力。

第18集的節目中,我們稍微提到幾個時間規劃的重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只要你人生中,重要的事情都有做好,那你絕對會離你的理想生活,越來越接近。

收聽完整內容:

記得到iTunes Store幫忙評分唷 🙂

 

高爾夫球、小碎石與沙子的人生哲學

其實,高爾夫球代表重要的事情,包括你的自我成長、你的夢想、你的家庭、健康, 碎石代表其他重要的事情,包括車子、工作、房子、外貌, 沙子就是其他的所有小事。

教授表示:如果先把沙子放進罐子內,就沒有空間放碎石或高爾夫球,「人生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把所有時間精力耗在小事上,就沒有時間去在意真正重要的事。」

因此,專注在那些能讓你真正感到高興的事,也就是真正重要的事,把優先事項列好,因為其他事情都只是沙子而已。

https://www.facebook.com/MeirKay/videos/771228469682457/

 

我發現許多人在這個概念上的缺乏,會導致他們花太多時間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卻渾然不知,你如果有夢想、有個理想的生活想要達成,在「決策力」這一塊,你就必須要善用而且用的聰明。

尤其是篩選你想要把哪些東西放進罐子裡,就需要用到你的設計思考以及判斷力,去判斷出哪些東西對你而言,以長久來看,是重要的。以下有三個技巧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的規劃。

Pink Rose in Vase Centerpiece on Brown Wooden Table

3個方法強化你 規劃人生 的技巧

#1 「自我成長」永遠排第一

很多人缺乏這個觀念,所以運動、看書、學習,這種事情你很容易會犧牲掉,我們總是覺得:「啊太累了明天在運動,啊今天沒有很想看書欸,等我想看的時候再來看。」

自我成長永遠排第一,你就能確保自己有在灌溉和take care自己,一天只有半小時、15分鐘也好,醒了,馬上做。這樣的好處是,你不會有藉口,你不會想說下了班再去運動,到了下班又會覺得今天好累,明天再運動。

最熟悉又最陌生的自己

你想要自己的生活變好,你得先變好,如果這些事你不去做,你不會成長,你只要想像一個人每天做這些事 vs.一個人想到才來做這些事,十年之後他們的差別會有多大?你應該感覺得出來,那你要當哪種人?

另外,承諾好自己的事,要說到做到。不管你今天是在家顧小孩的媽媽,還是剛上大學的學生,你得先有內在,才能帶給別人更豐富的東西,你得先照顧好你自己,無論是肉體、心靈還是知識方面,你才能照顧別人,並給予更多。

認識自己

#2 重新認識自己,重整重要事項

拿一張紙,畫幾個高爾夫球、幾顆碎石,開始把你的人生排序客製化。

哪些事情,是你的高爾夫球?哪些是你想要,但不是一定需要的小碎石項目?接下來,如果沒有被你寫在上面的,你會發現其實它在你人生中,根本沒有那麼重要,你只是慣性地去操作和執行這些事情。

最幸福的國家

舉凡追劇、追偶像、你的手遊、Instagramg上的照片、衣服、飾品,你沒有寫上去,代表真的沒那麼重要。然而,你一天卻花非常多時間在「殺時間」,那你當然沒有辦法找時間來學習、有體力來健身,如果你連重要的foundation都顧不好,你其實也很難有穩健的基底來打造人生其他重要的大事。

不過,當你已經清楚知道哪些事情對你而言很重要,哪些事情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你其實在做決定上可以更加敏銳,也更能夠阻止自己在亂花時間之前,再次的想想自己的願景和初衷。

達成財富自由

#3 安排時間給這些重要的事、重要的人

通常,我們都是等到有空了、有心情了,才會去運動、和朋友約出來吃飯或者是自己來看一點書,但是呢,我在這裡強烈建議你,從現在開始,不要等到「有空」才去做這些事,而是特地「排時間」給那些重要的事情。

現實很殘酷的是,任何珍貴的東西,要花的都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如果你希望自己健康窈窕,你一定要花時間來照顧、保養、運動;如果你希望自己和另一半的感情,一直都很甜蜜,那儘管你們同居了、在一起很久了,你們還是要撥時間給對方約會、談天,或有一些心靈上的交流。

這些東西都是要花時間經營的,你的自我和你所愛的人,在生活中是如此重要的事情,怎麼可以被無限期擱置呢?

找到你的Big why

當你清楚知道自己的重要大事有哪些,就要開始學著每天安排一點時間灌溉這些事情,果你等到開始有感情上的危機,才開始在想說「阿~上一次好好兩個人坐下來對話,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那可能就太晚了。

重要的事情,安排時間來做,把它們當成像工作會議一樣重要。

說好星期六晚上要回家吃飯,就不要因為朋友突然約了就改期;如果已經決定每天睡前要讀一些書,那就不要搞得太晚免得沒體力看書,承諾好的,不要放鳥,只要這些事情你都有做,你的人生就會越來越快樂,你的理想生活也就會越來越近了。

如何 規劃人生 ,打造你的理想生活?試試這3個立即見效的方法!

少做哪些事,人生的遺憾就在哪裡。

我們總是很常看到一些勵志影片,表示人們在死前回憶自己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通常都是自己「沒有去做」什麼樣的事情。

可想而知的是,當「現在的你」沒有花時間做某件事,「未來的你」就會缺乏那件事。理想生活究竟該如何打造?其實非常的簡單,你首先要有個理想生活的藍圖,然後開始去拆解這些藍圖裡有什麼元素,並且去分析這些元素是透過什麼資源、能力而獲得的?在往後的人生裡,你就知道你該在哪個方面用力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有帶給你一些幫助,不要忘了到iTunes幫忙評分唷!

Love,

Zoey


Hey,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嗎?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你對遠端工作、個人品牌和自我成長的議題感興趣嗎?加入我們,得到第一手的資訊與消息!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