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215 做個人品牌該不該找夥伴?如何用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Olea & Fig 穩扎穩打的品牌經營學 / Annie

知道你是不是曾經考慮過找人一起來經營自媒體?也許有夥伴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最聰明的投資方式?Olea & Fig 是專門在協助女性創業者成為她們領域的首選品牌,這是由姐姐 Annie 和妹妹 Terrie 共同打造的用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的事業。

今天我們請到 Annie 來分享他是如何與家人夥伴一起共事,彼此之間的工作如何分配、怎麼磨合?尤其 Annie 在心法上分享了很多我認為很重要的心態與關鍵,相信這些都會是幫助你邁向成長的重要元素。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Olea & Fig:官網 (中文版)FB粉絲專頁Instagram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15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Olea & Fig 是我跟妹妹 Terrie 一起開始的品牌,幫助女性創業者和自由工作者成為客人的第一選擇,教她們如何建立品牌和線上行銷來吸引她們自己的忠實客群,我們透過講座還有內容創作的方式,來提供免費的價值,試著用口語化的方式讓她們瞭解行銷和品牌。

 

我大學化工畢業以後開始在矽谷工作,壓力一直很大,工作很忙停不下來,我就像那種看到燈就有反應的小蟲,手機只要一亮,真的沒有辦法不去 check,2015 年我跟我先生一直覺得沒有好好時間跟彼此相處,所以我們就決定去歐洲旅行。

但一下飛機就發現有近 30 則留言,原來是有一個大客戶出問題,然後我就在電話中講了 6 個小時,覺得沒有好好享受旅行,也讓我重新思考人生到底要怎麼過?所以回國不久後我就決定離職,在 2018 以前的那段時間我就盡可能去嘗試所有機會。

只要能夠讓我找到課程的東西我都會去接觸,也在不知不覺接觸到好多自由業者和創業者,越跟他們接觸,就越發現他們的專業都做得很好,只是缺少有效的行銷還有發展的策略,當時因為 Terrie 做行銷好多年了,所以我常常會跟她分享我發現的這些事情。

此時 Terrie 也不想再 cover 工作了,我們兩個就一起開始 Olea & Fig,因為我們在美國就學的時間比在臺灣長,所以很自然的從英文的群眾開始,之後會突然想到中文是我們回臺灣放假,一邊玩也一邊跟業者搭上線,就發現他們也有這樣子的需求,就覺得可以試試看。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衝突一定會有,我反而覺得如果不是家人的話,說不定還會忍得比較久,因為我們從小感情很好,有不開心就會直接講,就是因為我們這麼 close,所以什麼都可以表達,不但可以知道怎麼跟彼此溝通,還可以看到彼此的優劣勢,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在半年一次的 meeting 中,我們要重新檢視自己的優劣勢有沒有變?才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決定公司要怎麼運作,我主要做 marketing & sales,Terrie 主要做 operations & finance。

因為我人在美國,所以講英文的人會比較常看到我,講中文的人會比較常看到 Terrie,可是在內容上幾乎沒什麼差別,我們很常會把各自做得好或喜歡做的事情重新寫下來,這也是常常幫助我們兩個有效合作的方式,也很推薦給其他有 partner 的人可以 go through the exercise。

 

我覺得很多時候人沒有辦法前進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總覺得那些做了對的賭注的人的直覺好像一直都很準,但直覺不是無中生有,都是很多的經驗跟資訊堆積起來的推測,只是當下你覺得這是直覺。

當自己知道自己有經驗,直覺就不會是這麼虛的東西,這個想法在當初做每個決定時給了我很多的力量,再來是因為我們害怕這個決定不會產出我想要的那個結果,會跟當初想的有落差,當然事情不是永遠都能夠跟你想要的一樣。

但如果你有想到 Plan B 當做 backup ,就可以很有自信的去做,因為你早就把下一步想好了,當我已經有 Plan B ,就會讓我覺得做這個決定很 OK,如果結果不是我想要的,我也沒什麼好怕的。

建立死忠鐵粉

金錢方面我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可不可以在 1 年甚至 2、3 年內都沒有任何收入還活得下去?OK 我才辭職,這是比較極端的,你想要經濟穩定後再辭職也 OK,很多人會問我們:「我現在覺得我可以離職,但是我害怕 3、5 年後回去職場沒有人要我。

如果你問任何有創業過的人,他們真的都會說:「我覺得我在做自己的事業,一個月內學到的東西,比當初在公司上班 3-5 個月學到的東西多太多了」,如果今天我要回去公司上班,我有好多經驗可以放在履歷表上,有多少人可以說我曾經試著創業?不管成功和失敗?

大家常常忘記大公司在徵人,其實期待看到的是應徵者的特質,他們想要的是你其他的 quality,這些想要創業的 personality 和經驗對大公司來講其實是很有價值的,所以我覺得履歷不是問題。

如果心理上、財務上我都 OK 了,就是給自己這麼多的時間大膽放手去試,因為這是我唯一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下個出路的方式,我們也不是看到這個機會就馬上跳進去做,也是做了很多 testing,才慢慢覺得這個方向好像可行。

應該經過了 5、6 場的教學加上市場調查,才真正決定要做這件事情,如果你還是在初期階段的話,我覺得網路真的有好多資訊,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我們一開始就知道要從線上開始做品牌,我剛剛說的那種講座就是特別 focus 在行銷的講座,我們飛到澳洲舉行,在澳洲的群眾看到我們,就有 partner 跟我們一起做這場課程,因為對方是澳洲人,在澳洲比較有 network ,合作起來就很 OK。

也因為那個機會讓我們接到一個攝影師,他是來參加的學員,有自己的工作,但不知道怎麼做這件事情,之後他就變成 1 on 1 的客人,因為他很努力,所以他在 6 個月的時間,就把自己的線上品牌做出來了,那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客戶,感覺真的很好。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我們內部也常會討論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大的應該是我的行動力,我比較少覺得害怕,但也不是因為我不害怕,應該是因為我好想做這個事情,所以害怕自然而然會比較小,就是我這麼想要做這件事情,所以就做下去了。

第二個應該是我的恢復力,挫折當然都會有,特別是一開始的時候,但是久而久之就習慣了,人家說不要也沒關係,因為我真的沒有損失,因為這樣子的訓練讓我的恢復力比較強,可以提醒自己每天都是新的開始,就算今天有些挫折,睡起來後明天還是可以繼續。

 

nothing changes, nothing changes (如果沒有改變,就沒有改變)」以及「move, your not tree (你可以動,你不是一棵樹)。」

因為我剛生完寶寶不久,所以生活上有很大的改變,我還在尋找自己的重心,原本我覺得很有掌握的東西,現在就是會亂,我會一直回想這些話,讓我更有勇氣去追求我想做的事。

 

我有時間去創作、玩樂,我說的玩樂是可以做我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是聽音樂、學習想學的東西,天天有跟自己相處的時間,然後還有足夠的休息跟睡眠,不被自己的工作束縛,我覺得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可以讓工作 take over 我的人生。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重點整理】#215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1 如何跟家人共事

Annie & Terrie 兩姐妹因為關係親密,所以有什麼不開心也習慣直接講,早點討論,早點找到解決方式,讓彼此在工作上可以更有效率,而 Annie 也說,因為跟對方很熟,所以很了解彼此的做事方式,更知道彼此的優點和缺點。

每半年,他們都會習慣做一個 Review ,一起檢視彼此的優劣勢有沒有改變,然後針對這些改變,去思考在公司的角色跟職位是否需要調整。對現階段的他們來說,Annie 的角色比較像是對外處理行銷和內容類,並負責英語市場。

而 Terrie 的角色則是對內處理營運和行政類的,並負責中文市場,在角色分配上,彼此各攻長才,達成一個良好的平衡,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改變, Annie 也提醒,做 Review 是一件決定我們工作成就感和能量表現的重要指標,因此更要保有彈性,隨時調整。

 

#2 為什麼人總是無法前進

Annie 提到,讓你無法前進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你對自己不夠有自信,你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或直覺是正確的,所以遲遲踏不出確定的那一步。但直覺並不是無中生有的,這些都是你過往經驗與故事的累積。這些累積會形成推測。

而這個推測雖然也無法完全保證,但至少你知道,這個推測是有根據、有歷練且有背書的,當你有了這個想法,就能更有力量,也更願意給自己一個嘗試、驗證的機會。

Annie 說,想要讓品牌持續成長,那個勇於前進的勇氣來自於充足的 Plan B 和風險評估,我們很常怕自己做的決定會帶來失望,但如果有實際的後路和安全網,你就會發現堅持下去,或試著去做的風險其實沒那麼大,總而言之,試試看吧!

 

#3 「害怕不成功」的思維轉換

許多人會覺得自己做個人品牌一年,到頭來不成功,這三、五年的時光會不會很浪費?重新投入職場會不會像中年轉職一樣有困難?但 Annie 說,在創業的過程中,每天學到的知識和資訊量,可能都比在公司還要來得多三、五倍。

而且,有多少人可以在面試的時候說:「我曾經試著創過業」,這其實就是你專屬的特殊經歷,也是讓你脫穎而出的加分條件,不要將心眼放在「肯定是創業不成功,才回職場當員工」,而是去看你認識了多少人、經歷了多少事、學到了多少寶貴的人生哲學。

我覺得這個其實和去國外打工度假很像,許多聽眾會來問我說:「我到國外打工度假一、兩年,會不會專業停留原地?回台灣找工作反而變得更困難?」,但我們去國外打工,從來都不是為了加強專業能力吧?

你一定是希望能夠體驗他國文化,賺到一輩子可能就一次的人生體驗,那才是你真正獲得的禮物,而不是回台灣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我們通常也不會為了想要下一份工作更好找的這個理由去創業,它不是你的出發點。

但你在創業歷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勇於嘗試的精神和特質,對於一間企業來說,絕對是有價值的。

 

📍【本集結語】#215 雙語經營內容行銷  

我覺得 Annie 的分享真的是非常紮實,我也很喜歡 Annie 說 「If nothing changes, nothing changes」 的比喻,創業這條路不是一步登天,而是越走越明確,你說是吧。

Brand Your Life 一年一度的的獎學金計畫登場囉!Brand Your Life 是 Zoey 所創建的個人品牌線上課程,教你如何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建立你的獲利模式,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一邊工作、一邊旅行的工作與生活。

我們每年都會開放一些名額,給經濟上有需要協助的你來申請獎學金計畫,今年的獎學金計畫沒有資格限制,但我們會優先將獎學金的名額頒發給學生、身心障礙、低收入戶、單親家長與其他類似的資格條件。

而獲選獎學金的你,將可以獲得價值台幣將近一萬五千元的全套的 Brand Your Life 課程,如果你對於這個計畫感興趣,可以點這個網址查到更詳細的計畫簡介與申請方式,今年申請的時程為 2022/8/30 – 9/9,請一定要把握時間!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需要這個計畫的協助,也希望你可以幫忙分享出去,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獲得獎學金計畫的獲獎機會。

👉👉了解更多獎學金計畫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品牌獨特賣點

#205 理念型創業者必聽:「你在乎的小細節,就是你的 品牌獨特賣點 !」/ 女力世代 – Tina

其實一直滿喜歡創業這個主題,因為我認為創業是一種可以一次達成很多事情的工具,它可以為你賺錢、發揮創意和影響力、幫助他人、創造就業機會,也能夠讓你完成某種理念、改變世界,但是做創業和品牌,到底要如何做出你的 品牌獨特賣點 呢?

我們今天邀請的來賓 Tina,目前是臺灣女性創業支持暨發展協會理事長,過去有多年輔導創業家創業的經驗,因此各式各樣創業時會遇到的問題,他都經歷過,我們會來聊聊創業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克服創業難關的心法,以及怎麼用不一樣的切入點,來打造出更理想的品牌或企業。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女力世代 – Tina:官網FB粉絲專頁Podcast

品牌獨特賣點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05 品牌獨特賣點 

我做蠻多跟女性創業者社群有關的事情,我大學的時候是念金屬工藝設計,那時還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但念了四年要畢業的時候,我就直接跟老師說:「我覺得我不太適合做設計師,但是我願意做設計師的推動者,從事跟文化工作有關的事情。

所以一畢業就在一個基金會工作長達 8 年的時間,都在同一個單位,但是執行不同的案子,包含跟地方產業發展有關的,或是讓大專青年可以投入地方發展的,一路上以來,我都很喜歡發現別人的獨特優點,並讓他們的優點盡可能的被更多人知道。

後來做臺灣唯一的女性創業計畫,當時我是這個計畫的經理,後期是這個計畫的督導,每年大概要服務 1000 位以上的預備創業者,服務階段就會從「非常前期 → 創業初期 → 創業中 → 已經成熟的菁英」,有很多不同的層次。

當時我會想要跟這群人更接近,因為我真的欣賞他們展現出來的生命狀態,思考有沒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跟他們更接近?所以我就離開職場,用社群的形式來跟這些人互動,一直做到現在。

最早的時候,我做得是兩岸的女性創業社群,所以跟大陸很多城市的夥伴都有連結,在兩年前成立了臺灣女性創業支持暨發展協會, 用 Her Attitude 的名義,讓臺灣的女性創業者的資源可以互相連接,為他們發聲,也因為這兩年的探索,在定位和資源上面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我覺得念設計的好處是,設計的老師和同學都是非常自由的,對我來說,我知道自己在設計的發想、創造跟美感這件事情上面,做得沒有其他同學突出,但是四年來的經驗培養了我欣賞美的眼光以及對審美的見解。

但是你要我去創造出一個非常獨特、具有美感的東西,對我來說相對是困難的,所以當時要畢業的時候有考慮念研究所,就想我是不是要去念博物館系?這些可能跟文化推動相對有關的。

因緣際會下發現原來我的企劃能力不錯,所以後來我就先到職場工作一段時間,那時候開始接觸管理工作,覺得好像自己一直會自然做出一些跟管理有關的舉動,就想要瞭解真正的管理學是什麼樣子,所以後來又去念了管理碩士,從設計切到管理。

畢業時我跟我妹組隊參加一個行銷計畫競賽,我就發現我在撰寫計畫,想細節上面其實是蠻擅長的,我第一次的求職經驗也很特別,那時候從地方競賽一直進到全國決賽,我就跟主辦單位說:「這個比賽結束以後我就要失業,我要開始找工作。

結果承辦人就跑去跟老闆講,老闆就說:「不然我們有個工作你要不要來試試?」,就這樣子得到那份工作,我們大概一、兩年就會換專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階段,我也覺得說這份工作可以帶給我的差不多就是這樣,我想要有不同的體驗跟創造,所以我就跑出來做社群。

品牌獨特賣點

Her Attitude 想要強調的是一個共用、共好跟實驗性質的社群,它是一個同理度很高、非常有溫度的,另外我們認為新創事業在初期,需要透過很多小行動跟小實驗,去跨界測試不同的可能性,快速找到你可以延伸的項目或市場目標,我覺得這些非常重要。

初期大家的資源都很少,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社群的形式去加速這個事情的發生?因為我們在同一個組織裡面,有共同的價值觀跟信念,也因為已經有篩選過了,就比較容易發生好的互動跟合作。

 

我們一開始想要做的事情是為這些女性創業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嘗試,比如說異業合作、推動跟數據應用有關的討論,或是導入政府資源的補助,以及許多線上、線下的活動或企業參訪,都是想要服務這群女性創業者。

我覺得協會畢竟是一個公益型的組織,我們又是很前期的協會,所以在資源、時間跟精力上,很難照顧到所有人,我們又沒有分產業或是明顯的階段,但我們的夥伴大部分是集中在創業 5 年內,前期的夥伴比較多。

後來我發現,如果我們一直在思考他們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去提供相應的服務,對於我們自己想要推動這件事情的人來說,是比較疲憊和消耗的,後來我們就想實驗一個出版計畫,剛好有一個出版社夥伴就提議我們來出版一本跟女性創業有關的書。

所以我們開始號召大家提供內容,中間還經歷一個大改版,花了很多的心力,其實就女性創業協會這個角色來說,我們應該跟這些創業夥伴是互補的,所以出版計畫推出以後,我們也跟很多單位連結,把其中的作者推上臺當分享人,或者是用音頻採訪的方式,讓女性創業者可以說更多。

協會的角色是讓這些女性創業者有機會透過分享,發出自己的聲音,去推動想做的事情。

品牌獨特賣點

對,每一個人的階段、產業不同,我雖然很擅長政府的補助資源,但也確實並不是所有的產業類別、創業屬性、政府資源都很欣賞,他們有各自比較聚焦的類型,這一塊就沒有辦法支持到很多夥伴,但他們對這一塊會有期待。

我發現大家的服務其實是很客製化的,如果我們有機會能做到的話就協助,但如果是我協會的主要任務跟服務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做得很吃力,沒有辦法滿足他們。

 

我認識的大部分女性創業者,起心動念都是從想要照顧自己身邊的人事物開始,看見一個需要被改善的問題,從社會層面出發,更長期地去思考經營的過程,例如包裝有沒有辦法更環保?客戶打開的瞬間是否覺得感動?這是他們所在意的細節。

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超級適合理念型的創業,因為現在很常談到永續投資的概念,你要更注重這個事業的發展是否可以永續發生,或者是聯合國的 17 項有序指標裡面,女性創業者非常容易觸及性別平等、照顧好女性員工或者是終身學習等等。

很多女性投入跟終身學習有關的事業,他會在意永續增長,意思是會捨棄很多短期的利益去換得長期的結果,也會在意永續消費,意思是在跟消費者互動的過程裡面,會在意消費過程是否能更環保?現在又是自媒體的時代,非常在意價值觀。

所以我覺得很適合女生在這個時候大膽說出自己想要創造的那個理念跟結果,也許就會有一個美好的發生。

建立死忠鐵粉

第一個是跟勇敢站出來成為你真正想要成為的人,有一部 Netflix 的劇叫創造安娜,它在描述一個千禧世代的新興女性,相信自己會站到某個位置上,也非常勇敢的說出來,勇敢去追求,所有在身邊支持他的人都相信他會成功。

我覺得這是大部分的女性比較大的挑戰,我們對自己都會比較嚴格一點,通常女生遇到一件事情,自己明明有 100 分,但會覺得自己大概只有 70、80 分 ,但是男性如果今天是 70、80 分,他就會覺得自己做得非常棒,我覺得這是很不同的角度。

我覺得女生很需要去鍛煉自己,勇敢說出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人,我們在協會能夠做的,是讓女性創業者發聲,不斷堅定地陳述出自己的價值理念,這樣的對的消費者和資源才會來,你才會真正做成你想要做到的事情。

 

我之前做兩岸女性創業社群的過程中,做了很多兩岸的商務考察,我帶著大陸不同地區的創業者來到臺灣,他們就會很想要知道臺灣的服務是怎麼樣做到感動人心的,所以我一定會帶他們去參訪薰衣草森林,我跟薰衣草森林這個品牌有非常深度的合作,也有開發系列的課程。

這個組織的創辦人是兩個女生,現在是剩下庭妃一個,庭妃非常清楚自己能夠扮演什麼角色,跟公司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他們的組織設計很特別,他們知道客戶的體驗很重要,所以有體驗設計處,也知道傳遞企業的核心理念很重要,所以有夥伴關係室,來照顧團隊夥伴的關係。

他們也很在意是否能夠傳遞正確的企業價值觀,所以願意跟核心團隊去分享股權分配,尤其這兩、三年在疫情的影響下,休閒產業非常的辛苦,但核心團隊會願意一起共同度過這段時間,我覺得這都是女性在經營一個產業時很重要的一環。

我覺得他們的企業文化的傳遞和設計做得非常特別跟極致,能夠讓所有的團隊夥伴,傳遞出相同的訊息跟感覺,也讓他的客戶感受到,客戶就會自動的為他傳播。

品牌獨特賣點

我自己也是一個會想很久的人,但我又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很多事情都會想要去嘗試看看,老實說我是很順流的,事情來到眼前,有機會可以讓它發生,我就會去嘗試去做。

我記得 11 月的時候, Zoey 寄信給我,我就覺得 12 月是不是要發生一個活動,然後就非常著急地在一個月裡讓這件事情發生,對我來講,很多事情緣分來了,我就會想要去 try 看看,看看是不是有機會可以做得到。

剛開始雖然會很興奮,但真正做下去就覺得怎麼那麼難!當我這麼覺得的時候,就會問自己:「雖然這件事情很難,但這個結果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還是要回到內在去問自己,如果這件事情是我真正想要的,那它就會有動力去達成,在大部分事情展開前,我都會預見它會有美好的結果,願意去試試看,就比較樂觀一點。

 

我覺得找人聊聊蠻重要的,我覺得女生很多時候可以透過陳述去釐清自己的想法,我在這中間也有經歷幾次難題,會受到很多外在的因素干擾,對外在有很多的擔心。

但是在跟其他人的談話過程裡,可以幫助我回到內在,如果我相信這件事情是我想要的,再困難我都願意去試試看,也許最後不會達成超級完美的結果,但它終究會完成,只要完成了就一定會更進一步。

在真的遇到挑戰時,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問自己:「我現在做得事情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要堅持嗎?如果堅持的話結果會是什麼?」,如果都是我真心想要的,該溝通的就去溝通,該放下的情緒就放下,專心做好自己真正想要做得事。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可以看見每一個人的獨特性,比如說做節目採訪,或是協助他們去找出這些企業的特點,它一定跟個人有關,品牌會展現出個人的狀態或態度,那我們在訪問的時候就需要去看見不同的受訪者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在協會的發展過程裡面,有經歷一個價值觀的調整,也會面臨到不同的選擇,後來我選擇的方法是我覺得這件事情做起來我擅長、喜歡、能帶給別人價值,對我來講這件事情就是重要的。

時機點是創業成功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就算最後沒有成功也不用太自責,有可能就是時機點不對,跟你是否努力根本沒有關係,創業社群的好處是你會知道你做得很多選擇跟擔憂,其實都是正常的。

 

我是一個好奇、正向、樂觀的人,我希望自己永遠都有追求自我實現的勇氣,但我也很喜歡現在隨時能夠跟自己欣賞的好朋友或是自己很愛的家人在一起,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就是理想生活。

 

📍【重點整理】#205 品牌獨特賣點 

#1 怎麼發現自己的特點

你可能對目前選擇的科系或職涯感到有點迷惘,好像就是依照著社會的期待選擇了工作,或者依照放榜分數選擇了一個科系,未來也不見得想要繼續在同個領域深耕發展,但你一樣可以從校園和職場中去挖掘自己的特長。

Tina 提到,他發現自己並不擅長製作或執行,但他卻很能夠發現別人的特質與優點,我個人覺得這就是一個 leader 的特質,你可以將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上,協助他人發光,又能使品牌推進、發揮效益,而我也在過去求學的生涯中,發現我是一個臨場反應滿好的人。

儘管我現在已經沒有再從事服裝設計,這個發現依舊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或科系,你未來有沒有走同一條路都沒關係,重點是這趟歷程可以帶給你的啟發、人脈、經歷與故事,在未來都有機會派上用場。

品牌獨特賣點

#2 現在超級適合理念型的創業

講到個人品牌創業,大部分的人下意識都是一人公司,用內容創作的方式來建立獲利模式,我自己也是一位 maker,我也非常喜歡自己動手做或從零打造的感覺。

不過,我近幾年來有一個滿深的體悟,只要你知道如何利用他人的所長跟優勢,你就不用什麼事情都自己來,現代創造價值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社群連結、幫助其他人一起發光,從賦予他人權利和機會中來推進自己的理念,都是很有創意也很可行的創業方式。

Tina 也提到,現在超級適合理念型的創業,因為消費者買東西越來越以心理需求為導向,你也可以從你在乎的小細節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品牌魅力或賣點。

 

#3 怎麼知道創業的結果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結果是我們想要的?又要如何戰勝跨不出那一步的心魔?」

Tina 提到,找人聊聊是一個很棒的方式,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透過陳述來釐清自己的想法,只要畫面越來越清楚,問題或擔憂越來越明確,你就更能確定自己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該忽略的就忽略,該溝通就溝通,該處理就處理,一步一步來。

但也要確定自己有一步一步在前進,而不是因為完美主義停留在原地,完美就是進步最大的敵人,你可以不斷追求那個永遠到不了的完美境界,也可以穩紮穩打,形塑出自己的理想事業。

 

📍【本集結語】#205 品牌獨特賣點 

我個人其實非常喜歡 Tina 所提的時機點,創業的確很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事情不如預期,或許跟你努不努力沒有關係,可能是地點不對,時機點不好,因此不用太責怪自己。

我的想法是,隨時隨地做好準備,這樣就萬事俱全,只欠東風,東風就是一股趨勢、一股潮流,或者,自己去創造東風,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哲學心態。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