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Wing Chen | Oct 27, 2022 | 有錢
過往我們聊了很多 沒有靈感怎麼辦 的解決方法,但大多都是在教你要如何尋找創作靈感,以致於很多人雖然有很多靈感,卻總是無法落地成自己的內容,今天我們就要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跟你分享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什麼?以及要怎麼透過「記錄」來留住你的寫作靈感。

沒有靈感怎麼辦 :核心問題出在哪
講到靈感怎麼來,大部分的教學都是在告訴你要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等等,的確,建立穩定的靈感來源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但是如果這些靈感通通都稍縱即逝,那即使想到再多也是空談,人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可能現在你想到的靈感,等等吃完飯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最常出現靈感的時刻是到學校附近慢跑的時候,我會拿起無線耳機聽聽 Podcast,過程中就容易因為主持人或來賓的一句話,腦中開始出現超級多的靈感,可能是當下衍生的想法,或是跟過去學過的知識、有過的體驗產生連結,讓我迫不及待地要寫成一篇內容。
但我正在外面跑步,沒辦法立即創作,也不想直接回家,所以我就必須帶著這樣的想法繼續跑步,等我終於回到家、洗好澡,重新坐在電腦桌前時,剛剛想到的靈感就所剩無幾了,所以核心問題出在哪裡?就在於你太依靠記憶力,卻沒有及時把靈感「記錄」下來。
靈感只要不記錄下來就沒有意義,不論我當下在做什麼,我都會盡量把腦中的想法記錄在某個地方,只要能夠把靈感先記下來,等到之後真的要創作的時候就有足夠的思考材料可以用,那時候再來構思完整的內容就好。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拿來給你放想法的。
靈感要記錄得多詳細
在記錄靈感時我習慣至少要包含 2 個東西,只要想到什麼就先記下來,之後有時間再慢慢整理:
如果你當下的想法很長,也是通通把它記下來,總比之後想不起來還要好,例如我曾經寫過一篇「前輩的建議聽聽就好?」的文章,在一開始有這個主題的想法時,我寫的靈感草稿如下:
通常建議都不太會聽,還是要自己走過才知道,也許你不會走別人的歪路,但你依舊會有你的歪路,流浪者之歌標題(知識可以傳遞,但智慧不能,你必須親自走過)。
前半部就是我當下的想法,後半部看似跟前面沒有關聯,但其實這是我曾經看過的一本書的標題,我覺得很適合放在這篇內容裡,所以我也把它放上來,只要寫下來的東西可以提醒未來的自已要寫什麼,草稿的長短並沒有那麼重要。

沒有靈感怎麼辦 :如何記錄靈感
以下我把靈感類型大致分為 3 類,並提供我自己記錄的工具和原則給你參考,我會希望你著重在「如何記」,而不是「用什麼記」,只要掌握原則,用什麼工具記錄都可以,不要成為工具的奴隸了。
靈感類型一:速記型
顧名思義就是在日常突然有靈感的時候立刻記下來的方式,上面提到的慢跑就屬於速記型,我會用 Google Keep 這個線上軟體來記錄,它有電腦版和 APP 版,可以在路上快速建立新的筆記,幫我把剛剛想到的想法記錄下來,也可以使用標籤功能將內容做分類。
這是文字的部分,如果你覺得常常要打字很麻煩,也可以用手機內建的錄音功能來記錄,看你方便。速記型是我認為一般人最常出現的靈感,別小看這個記錄的動作,當你培養了速記的習慣,之後要創作時你會發現有好多東西可以寫。
靈感類型二:大綱型
適合用在書籍或是課程這類資訊量較多的學習媒介上,要看完一本書或上完一堂課程,往往都要花上許多時間,而且有些內容不把它看到最後還真的很難看出整體的架構,面對大綱型的靈感,我會使用心智圖來記錄在每個小節學到的內容。
等全部都記錄完畢後,再用一個宏觀的角度重新回顧心智圖的架構,找出每個主題間的連結,或是針對某個小節做詳細的複習,並在這整個過程之中去思考是否有我可以採用、延伸、激發我靈感的部分。
靈感類型三:整合型
當你記錄完前兩種類型的靈感後,可能會發現這些靈感都太過零碎,無法組合成一份完整的內容,這時候就會用到整合型靈感,也就是要把所有的靈感重新歸類、組合,去找出最後到底要寫成什麼內容、前後邏輯要怎麼安排,而我使用的工具是 Notion。
Notion 可以使用資料庫的不同屬性來將不同的內容做連結,你就可以使用這種機制來整理靈感,下面我會解釋我整理靈感的邏輯,基本上只要能夠包含兩個元素,不一定要用 Notion 也可以做。
因為最後我們是要寫出一篇完整的內容,所以第一個要寫的就是該篇內容的「暫定標題」,例如你看了一本跟時間管理有關的書,你就可以先寫下「時間管理的 5 個關鍵思維」這樣的標題,最後是不是真的用這個標題不重要,只要先讓自己知道這篇內容的核心主軸是什麼就好。
第二件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前面做過的筆記做個分類,只要是你認為可以加進這篇時間管理文章的內容,都可以把相關的靈感歸類在這邊,這樣你就完成一次靈感記錄的流程了,之後只要你有任何靈感,就先看看適合速記型還是大綱型,先把它記錄下來,等有空的時候再把這些靈感用整合型的方式做整理。
久了你就會有很多內容主題可以寫,而這些內容也都有相應的材料可以讓你去發想,就會大幅減少要創作時沒有靈感、沒有材料的情況,剩下就是如何寫作的問題了。

沒有靈感怎麼辦 :記下來就不怕
有位奉行日更主義的資深創作者就曾經分享,他每天都要看一大堆的東西,只要覺得可以寫成文章的就會用不同的形式記錄下來並歸類,形成一份份的清單,要寫相關的內容時,就把清單裡的內容挑出來整理一下,或是做延伸發想,也因此日更對他來說就跟吃飯一樣簡單。
一位專業的創作者是不會沒有東西寫的,因為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成為你的靈感,即使那個問題再小,只要有人提出,或者只是你自己想要解決,就值得去寫,但就算有這麼多靈感,也都要記下來才有意義。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Wing Chen | Sep 24, 2022 | 有愛
會點進來這篇文章的你,可能正面臨龐大的負面情緒,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完全不知道要 如何面對人生低潮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也才剛脫離一段屬於我自己的低潮期。
今天我會跟你分享我在低潮期的故事、聊聊負面情緒對我自己的影響,以及我是如何走出人生低潮的 3 個步驟,希望能夠給正在經歷人生低谷的你一點安慰和啟發,幫助你走出你的低潮。

我人生遇到低潮期的故事
至今為止我經營個人品牌也一段時間了,總會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突破,讓更多的人認識我的品牌,甚至是得到合作的機會,所以在 2022 年的 3-5 月這段時間,我參加了一些商會活動,遇到了很多所謂的大企業家,瞬間像一隻小白兔闖進象群裡。
每個企業家的成就講出來都會嚇死人,例如全台的 POS 機都是他們做的,收入也都是用千萬、億在算的,在跟這些企業家交涉的過程中,我總有種底氣不夠的感覺,即使我的確有靠個人品牌獲利,一些商業的問題我也都回答得出來,但還是覺得自己在成就上遠遠不及這些大老闆。
在推薦人的鼓勵之下,我鼓起勇氣申請加入商會,填完申請表,繳完費用後,我從推薦人那邊事先知道可能會被問哪些問題,所以我也熬夜趕工,把這些答案都生出來,在當天的時候展現最好的自己給評審看,但很可惜的,我還是落選了。
以長期發展來說,我一直都有開公司的打算,而落選這件事情瞬間加強了我想開公司的念頭,但現實情況是我還不到那個等級,就算開了也不划算,期望與現實的矛盾頓時令我感到有點想哭,這也是我陷入這次人生低潮的開始。
負面情緒對我的影響
落選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很焦慮、睡不著,到了白天也是每隔幾秒就需要大嘆氣一下,才能維持我的正常呼吸,以往遇到低潮,大概一個禮拜內我就可以自我修復,但這次不一樣,已經快要一個月了,狀況依舊沒有改善,我還是不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
即使我還有一些年初訂下的目標可以執行,但這次的結果讓那些目標似乎都變得微不足道,做什麼都怪怪的,也不確定到底先做哪個會最有效益,我第一次,完全不知道怎麼辦?
這樣的負面情緒讓我開始否定自己,甚至旁人話語中只要提到幾個關鍵字都會讓我耿耿於懷,想要躺平去追劇、打遊戲,也找不到其中的快樂,有的就只是一種「我沒在努力進步」的罪惡感。
後來因為我真的是受不了了,我在 FB 上發文問大家:「遇到低潮的時候該怎麼辦?」,下面就有很多熱心的朋友留下他們的經驗談,我也靠著這些建議慢慢走出這次的低潮,接下來就繼續跟你分享我當時是如何擺脫低潮、克服負面情緒的 3 個步驟。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如何面對人生低潮 :認知情緒
我們常說要先意識到問題才能夠開始解決問題,情緒也是一樣,我們的低潮起源於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要擺脫低潮,第一步就是要能夠認知到自己現在的情緒狀態,通常在第一步,我會把認知情緒分為 4 個階段:
- 意識
- 冷靜
- 接受
- 休息
首先就是要意識到你正在處於低潮,查覺到自己現在的狀態是不好的,有些人明明已經壓力山大了,卻還是覺得自己什麼事都沒有,旁人也不知道他背後隱藏的情緒,而意識到情緒,就是讓它有機會出來透透氣,而不是被關在心門裡,愈來愈嚴重。
當你意識到情緒,短時間內可能會讓你難以承受,但愈是這種時候,愈要冷靜面對,這是你本來就要預期會發生的事情,冷靜下來之後,你需要「接受」這些情緒,不要妄想要消除它,沒錯,你不該嘗試消除你的情緒,而是應該接受它。

我常用酸民來比喻負面情緒,當酸民讓你不開心,如果你跟他正面對抗,酸民只會愈興奮,然後讓你更不開心,但如果你對酸民冷處理,酸民反而會不知所措,沒有了酸民的激將法,你也比較不會受影響,但酸民依舊存在,你只是接受了酸民的存在。
人本來就會有七情六慾,這些情緒構成了我們是誰,如果你嘗試消除情緒,就像是把你身上的一塊肉給割下來一樣,你需要這些情緒,就算它在某些方面看似阻礙了你,但也在其他方面給你進步、改善的動力,用不同的角度看待情緒,處理方式和其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接受情緒後就是我個人覺得比較快樂的環節了,也就是大量的休息,我自己的話可能會休息一個禮拜左右,盡情的追劇、旅遊等等,做我想做的事,什麼都先不要想,讓你的身心靈完全的放鬆一下。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如何面對人生低潮 :找人聊聊
放鬆完之後,我們還是要面對問題,這時你的狀態應該都恢復得差不多了,也比較能夠客觀、冷靜的看待你原本的低潮。為了讓我們能有更多的參考資料,你會需要找人聊聊,給自己一些新的刺激,那你該找誰聊呢?我覺得以下 3 種人可以優先去找他們:
- 有你想要獲得的成果,關係也不錯的前輩
- 了解你狀況,正從事相關領域的同事或朋友
- 完全不了解你在幹嘛,但你極度信任的摯友
找前輩是可以用過來人的經驗給你較明確的指引;找了解你狀況的同事或朋友則可以從平輩的角度給你比較符合需求的建議;而摯友雖然不知道你在幹嘛,但正因為他不了解,也就可以天馬行空,搞不好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發。
這 3 種人我都找過,我認為最有用的反而是介在第一種和第二種之間的人,也就是他不太算前輩,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就是比你有經驗,像我自己找的那位,他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點,瞬間讓我茅塞頓開。
上面提到我本來就有開公司的打算,而落選加強了這個念頭,但其實我自己對於這些外在成就一直都按照我自己的步調在走,我只專注在自己身上,不太會跟別人比較,但因為這次的經驗,讓我又再度陷入世俗的價值觀,覺得要在很年輕就有錢有名才叫成功,卻忘了自己的理想生活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個發現成為了我擺脫這次低潮的關鍵,找人聊聊是我過往沒有嘗試過的方式,就結果來說我覺得很有效,也推薦你可以試試看。
如何面對人生低潮 :重新出發
走過「認知情緒」和「找人聊聊」這 2 個步驟之後,再加上你自己的深思熟慮,應該都會找到一個模糊的方向,我認為只要有模糊就夠了,未來本來就不可能完全清楚,你最後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重新出發!
經過了自己對自己的靈魂拷問,我也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暫時的答案,現在的我已經走出低潮,繼續努力過我自己的生活,持續做著我當初想好的下一步,但是未來會怎麼發展,現在的我可能會比較寬心,走一步算一步吧。
就算做了決定後,不清楚對不對也沒關係,就先做做看吧!搞不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誰知道呢?路是人走出來的,但如果不真的踏出腳步去走,眼前就永遠只會是一片荒蕪的草地。

結語:低潮都有固定的週期
以上就是我如何面對人生低潮的 3 個步驟,我們再簡單複習一下。
第一步是認知情緒,你會經歷「意識、冷靜、接受、休息」 4 個階段,要先意識到問題,才能開始解決問題;第二步是找人聊聊,可以找前輩、同事、朋友,每個人都會給你不同的觀點;最後經過深思熟慮後你會得到模糊的方向,剩下的就是打起精神,重新出發!
人生會有許多的低潮和高潮,我覺得它們就像一個不斷循環、有完整週期的正弦波,波峰就是人生的高潮,波谷就是人生的低潮,而中間的上下坡就是我們每天的生活,即使你現在脫離了波谷,開始往波峰前進,總有一天還是會回到波谷,再次陷入低潮,因為這是正常的循環。
此時的你經歷過低潮,再次遇到時就不會那麼慌張,雖然當下可能還是會很痛苦,但你會知道這都只是週期的循環,現在的痛苦都只是一個過渡期,你已經知道要怎麼調適自己,走出低潮,也就可以更積極的去面對人生的困難。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Wing Chen | Aug 23, 2022 | 有錢
現在愈來愈多人都想開始經營個人品牌來打造自己的理想生活,創造副業收入,但實際經營才發現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講白了就是技能不足,究竟有哪些 個人品牌需要的技能 是一開始要優先培養的呢?
這篇文章我會介紹 10 種個人品牌新手一定要先學會的通用技能,並分成基本款和加分款,讓你可以去分配接下來的學習時間,你不需要每個都學到專精,只要堪用就好,最好還能互相影響,其實這樣就能做出很不錯的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需要的技能:基本款
基本款就是不管你在做什麼主題,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它們會在個人品牌的路上不斷被用到,另外你的專業,或者說你的個人品牌主題也算在基本款,畢竟你要有專業才會讓人想追隨,不過那就是每個人的課題了,這邊先不談。
內容創作的能力
網路行銷大神 GaryVee 說:「這個時代你不創作,你就不存在。」
身為個人品牌經營者,就需要源源不絕的產出內容,有內容才有機會讓觀眾看到你、記住你,甚至喜歡你。目前內容創作的形式主要以寫作和影片為最大宗,你可以先選一個學習就好,而我個人會建議優先學習寫作。
寫作的能力
延續上面講的,我會建議優先學習寫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內容形式或載體,絕對都會牽扯到文字,例如:
- 部落格文章
- 影片的腳本
- Podcast 的腳本
- 銷售的文案
- 社群貼文的文案
- 以後要寫書的書稿
- E-mail 行銷的內容
幾乎所有的形式都可以由文字轉變而成,或是把已經產出的內容轉變成文字,也就是說,只要你先做好內容的文字版本,之後想怎麼做內容再製都會容易、方便許多,所謂內容再製就是把你曾經做好的內容,用不同形式重複發佈在其他平台上。
雖然你可能認為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人有耐心看文字了,但其實真正有深度和精華的知識還是用文字呈現會更好,如果你寫了很多文字都沒人看,要不是還沒被看到,不然就是你的內容還需要加強。
影片製作的能力
寫腳本、拍攝、剪輯、上字卡、上字幕等等都算在做影片的範疇,進階一點的可能還要會調音、調色、影片節奏怎麼抓等等,相對於寫作,做出一部影片要花費的時間成本都高上許多,這也是為什麼我推薦新手先從寫作開始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你真的很討厭靜態的文字,先從影片開始經營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現在短影音愈來愈盛行,要製作影片的技術門檻也愈來愈低,許多軟體或平台都有提供很豐富的預設功能給你使用,只要按幾個鍵套一套就能做出很不錯的短影片,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內容創作的本質:「傳遞價值給觀眾」,即使技術門檻再低,只要你的內容不好,還是難以建立觀眾對你主題的信任感。
彙整資訊的能力
經營個人品牌,你除了創作內容,可能還需要製作簡報、懶人包、電子書、圖表等等來幫助觀眾更好理解你的內容,例如下面這張是我們曾經做過的一張圖,內容是在說明要做出一篇爆紅的內容需要哪些元素,以及各自的重要程度,那你能不能將你的資訊作成類似這樣的圖表讓人一目了然呢?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演講的能力
看到演講兩個字你可能會覺得很害怕,想說:「我不敢在一堆人面前講話,我也不太會講話」,但我這邊指的演講不是要你當職業講師,除非你本來就有雄厚的經歷,是某間公司的高階經理人,不然你不太可能剛開始經營就去大場合演講,你可以簡單把演講理解成「用說話來傳遞訊息」的能力。
假設你要拍影片,你要怎麼面對鏡頭,把內容用說的讓觀眾理解?又或是現在有很多的讀書會可以參加,每個人都會分享讀書心得,你能不能把這本書講得讓人很想閱讀?甚至你可能想要開直播跟觀眾互動,你是否也能像在現實中聊天一樣,自然地跟觀眾分享經驗呢?
只要你能透過說話把訊息清楚傳遞給你的觀眾,我覺得你就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演講能力,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再去進修相關的課程來加強。
行銷的能力
如果你想讓你的個人品牌被看見,行銷也是必須具備的能力,這邊我們先不討論各種行銷的技巧,但就行銷管道而言,以台灣來說就有下面幾種:
- Facebook
- Instagram
- Tiktok
- Discord
- Facebook 社團
- 網站 SEO
- E-mail 行銷
- 自己找合作對象
- 媒體平台投稿(如風傳媒)
- 將內容放到不同的創作平台(如方格子)
行銷說難很難,說不難也不難,難的是要能真正讓觀眾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動作,例如點擊連結、留言互動,不難的是只要你願意在這些管道「主動」去曝光,其實就已經做到最基本的行銷了。
但曝光不是要你不斷在各個地方亂打廣告,而是要先幫助別人,再順勢宣傳你的內容,這樣的曝光才會是好的。
自學的能力
上面提到的這些能力通通都需要經過學習才能學會,但沒有一個學校有開設這些課程,列好課表跟你說每天要上什麼,所以如果你想具備這些技能,大部分時間都需要自學,那要怎麼開始自學呢?你可以照著下面的步驟嘗試看看:
- 決定好你想自學的技能和目標是什麼
- 找出該技能中能最快達到目標的小技能
- 上網搜尋已經學會的前輩的經驗分享
- 大量學習相關知識並實作
- 檢討自己學到了哪些東西
自學能力不只在經營個人品牌上很重要,更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你才能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持續強化自己,不被世界淘汰。

個人品牌需要的技能:加分款
加分款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忽略,甚至不學也沒關係,因為大部分都有更專業的人士在接案,有需要再請他們幫忙就好,但如果沒有要到很專業,自己會做、有基本 SENSE 的話,會幫你在初期省下很多時間和金錢。
設計的能力
現在幾乎發什麼內容都要配一張圖,當然你可以使用一些無版權的圖庫來代替,但就是跟別人做不出差別,如果你會設計,就可以做出有自身品牌風格和特色的主視覺,例如這個網站的創辦人 Zoey 本身就有設計師的經歷,也有許多觀眾會說這個網站設計得很好看。
數據分析的能力
部落格、Podcast、YouTube 等都有各自的工具在幫忙分析內容發佈後的成效,部落格主要使用 Google Analytics、Google Search Console;Podcast 就看你是託管在哪個平台;YouTube 則是有自己的官方後台可以看。
如果你能看懂這些數據,就能夠知道觀眾喜歡什麼樣的主題,做內容規劃也能更有方向。
架網站的能力
經營個人品牌大多都會建議要有自己的網站,而現在最多人用的平台是 WordPress,如果你想開始架網站,網站上也有很多免費教學,另外一個是你可能會需要依照特定需求(例如銷售產品)來製作「一頁式網站。」
通常一個簡單的網站自己摸索一下就可以做出來,但如果想要一些特效或功能,還是跟專業的設計師討論會比較好。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個人品牌需要的技能 :學習順序
最後來總結一下這些技能的學習順序,但也只是我自己的順序,每個人起步的平台和經營方式不同,需求自然就不同,但如果你完全沒有想法,可以先參考我的版本,以下是如果我重新來過,在沒有任何技能的情況下會嘗試的作法。
首先我會培養「寫作的能力」,可以先隨便找個你覺得最多人看的平台公開創作,累積內容基底,接下來我會培養「彙整資訊的能力」,來讓我的內容更好理解,然後是「行銷的能力」,來讓我的內容能被更多人看見。
累積一些信任和內容後,我會開始嘗試不同形式的創作,或是做內容再製,所以我會培養「做影片的能力」以及「演講的能力」,最後再依照我的需求,去培養「設計、數據分析、架網站」的能力,去加倍行銷我的個人品牌,讓它發展得更穩固,而在整個培養的過程中,我也不斷在訓練「自學的能力」。
個人品牌需要的技能 :慢慢累積就好
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一個擅長的,開始冒出:「我是不是不適合經營個人品牌?」的想法,沒有人一出生就會這些技能,都是經過不斷的學習和試錯才慢慢累積起來的,我們大多都只有一個人經營,速度慢是正常的,可以給自己寬鬆一點的時間來培養這些技能。
你也會發現,基本款都跟內容創作有關,加分款都跟外在形象有關,因為內容才是個人品牌的命脈,這個時代你不創作,你就不存在,在培養這些技能的同時,也別忘了持續精進自身專業,持續提供觀眾好的內容,才能讓你的個人品牌經營的長長久久。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Wing Chen | Aug 9, 2022 | 有錢
你是否常常想要開始練習寫作,學習 寫作技巧 ,但卻老是覺得自己文筆不好、產出斷斷續續 ; 或是腦中有很多想法,不知從哪裡開始下筆 ; 又或是有完美主義,永遠覺得自己的文章不夠好就不敢發佈呢?
這不是一篇教你如何寫出爆款文的爆紅秘笈,而是帶你穩紮穩打,從零開始建立寫作思維和學習實戰技巧的完整新手教學,如果你有以上任何一種狀況,相信今天這篇文章會很適合你。

對於 寫作技巧 的迷思
如果有人問我:「要怎麼開始練習寫作?」,我總是一言以蔽之:「大量寫就對了!」,因為這真的就是寫作要變厲害的底層邏輯,但仍舊有許多人靜靜地站在起跑點上,始終不敢踏出寫作的第一步,也就是真的寫出第一個字。
據我的觀察,這些人大多不是不知道怎麼寫,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而是卡在自己的心魔,心中不斷有些聲音告訴自己不該去寫作,其中最明顯的聲音就是:「我文筆不夠好,我寫出來的東西真的有人要看嗎?」
我們必須要先破除這些迷思,不然後面分享再多技巧對你也不會有太大用處。
我寫的東西真的有人看嗎?
在 2021 年的時候我給我自己一個挑戰,叫做「每日書寫 100 天」,我會在我的個人 FB 上每天分享一則學習心得或生活體悟,雖然後面沒有真的維持日更,但最後還是有寫滿 100 篇的每日書寫。
一開始寫得時候下面的留言數根本乏人問津,真的就是自己寫爽的而已,大概寫超過 50 篇之後,下面的留言數就慢慢增加,每篇留言都針對我寫的內容給了很多的評論,或是另外激起了很多的討論。
即使一開始只是自己寫爽的,只要堅持寫下去,終究還是會吸引一些喜歡,或者說認同你內容的人,我覺得這邊可以思考的一個重點是:「你究竟為什麼要寫作?」,是為了整理和抒發自己的想法嗎?還是只是為了搏得一個名聲?通常理由是後者的人放棄得也是最快的。
「我寫的東西真的有人要看嗎?」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絕對有!前提是你寫的內容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我上網隨便搜都能搜到的農場文,有些人也許不會公開留言給反饋,卻始終默默地在觀察你、認同你,可能只是差了一個極度跟他自身有共鳴的內容,當這個東西補齊了,你就會發現很多潛水員上浮了 XD。
文筆一定要很好才能寫?
再來談談文筆,有些人會認為要懂很多成語、修辭,用很多華麗的形容詞才叫文筆好,前面說到,我寫到愈後面留言數愈多,也就是覺得我文章寫得好的人也愈多,而那 100 天內容的寫法就跟你目前為止看到我在這篇文章中的寫法差不多。
我不知道你覺得我的文筆怎麼樣,至少我自認還不錯,假設你也同意,那你可以觀察一下,我到目前為止有用很多的成語、修辭,或是看起來很華麗的形容詞來寫作嗎?應該沒有吧?我只是像一位朋友一樣,用聊天的方式把我想傳達的寫出來給你看,頂多在用詞上做一點點修飾。
網路上的寫作不是在學校寫作文,也不是古人寫詩歌,重點不在於你用什麼詞語去寫,而是你是否能透過寫作,把你的想法、觀點、感觸傳達給讀者,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它清楚說明了現代寫作的重點在哪裡,如果你去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關於機車的罰則,你可能會找到下面這句話:
機車駕駛人行駛於道路時,以手持方式使用行動電話、電腦或其他相類功能裝置進行撥接、通話、數據通訊或其他有礙駕駛安全之行為者,處新臺幣一千元罰鍰。
講得落落長,其實就是告訴你:「騎機車滑手機要罰 1000 塊」,如果你要寫一篇跟機車罰則相關的文章,你覺得哪一句話對於讀者來說會更好懂?所以,只要你能把資訊清楚傳達給讀者,寫出來的東西就不會太差,其他的都只是輔助。

寫作技巧 :靈感哪裡來
迷思解除了,接下來就正式進入實戰技巧的環節,不過在開始寫之前,你總要知道你要寫什麼,對吧?如果你平常就天天靈感爆棚,這段可以跳過,但如果你常常缺乏靈感,下面是兩個你可以嘗試並慢慢練習的方式。
大量輸入
輸入不僅限於書,Youtube、Podcast、線上課程、文章,甚至社群貼文都算,當然,這些輸入必須是要有高含金量的,不然就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罷了,對你的寫作沒太大幫助,大量輸入主要在輸入兩個東西:
我們常說:「輸入什麼就會輸出什麼」,以書為例,當你在看書的時候,你會知道別人如何闡述一件事情或一個技巧,久而久之你自己在寫作的時候也會慢慢傾向那種寫法,寫出來的內容就會慢慢有一定的水準。
另外,當你輸入的領域愈來愈多,可能同時橫跨投資、心理學、哲學等,你就會累積龐大的知識庫,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會慢慢在你腦中產生許多的連結,慢慢建構出你自己的知識宇宙,當你寫作需要某個知識的時候,就能夠馬上找出來,而如何寫出有深度的文章,就取決於你的知識宇宙有多大。
大量觀察
有句話說:「人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觀察」,套用在寫作上,我覺得:「寫作不是缺乏靈感,而是缺少觀察。」
我產生最多靈感的時刻都是我在逛百貨公司,在校園裡跑步時觀察周圍的環境而突然蹦出來的一個想法,為了不讓這些想法消失,不管我當時在做什麼,我都會馬上記錄下來,等之後有更多的素材來支撐這個想法時,再把它寫成完整的內容。
只要平常習慣觀察和記錄,就永遠不怕沒有靈感,反而是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寫完這些靈感,如果說你觀察了還是不知道要寫什麼,很可能是你的輸入不夠,沒有辦法把觀察到的東西跟你的知識宇宙做連結,所以輸入還是最根本的東西。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寫作技巧 :建立自己的流程
接下來我會和你分享我寫出一篇文章的完整流程,如果你還不清楚,可以先參考我的去做,然後再依照你的需求作修改,慢慢訓練你的寫作技巧。
#1 選擇主題
第一步要先選擇你這篇文章的主題,也就是你寫這篇文章要寫哪些重點,如果你想在網路上透過寫作累積知名度,勢必要以利他的角度去寫,幫助到人,人們才會信任你,才會更想看你寫的其他東西,我在選擇主題的時候,都會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 這篇文章的受眾(讀者)是誰?
- 讀者對該主題的需求 or 問題是什麼?
- 我要如何解決讀者的這些問題或需求?
- 想要讀者看完後的收穫或行動是什麼?
在寫任何文章之前都可以先問自己這 5 個問題,這會幫助你更加清楚整篇文章要聚焦哪些內容?以及標題要怎麼下?
#2 蒐集資料
有了主題之後就是要開始找資料了,這時會需要你上各大平台去搜尋跟你這篇文章相關的關鍵字,我的話會把 GOOGLE 搜尋前 3 頁覺得值得參考的資料都看過一遍,看看別人都寫了些什麼?有哪些內容是可以加進我的文章裡的。
但這邊要注意!千萬不要單純把擷取別人的內容,如果真要這麼做也要附上來源,我自己在查資料的時候,大多都只看標題,不會看內文,然後自己針對標題去創作,盡量避免抄襲,找資料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文章面向和深度,而不是把不同地方的資料拼接在一起!
#3 列出大綱
第三步需要你把蒐集來的零散資料做整理,寫出這篇文章的架構,我曾經在社群上問過大家寫作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出現的回答不意外都是下面幾個:
- 想法過度發散,收不了尾
- 腦子有很多思緒,每次要開始時都不知如何下筆
- 一開始想認真寫,最後都會變成根據自己情緒亂寫
只要你能在一開始詳細列出文章的架構,就等於一個人有了骨架,接下來就是要把各個器官和肌肉組織放到對應的位置,也就是這些你蒐集來的資料,起承轉合要怎麼安排你都會非常的清楚,剩下的就是把每段該寫的寫進去,就不容易節外生枝或過度發散。

#4 開始寫作
前置作業都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正式寫作了,其實「寫」這件事本身並不難,我觀察到比較多人在這個階段會有的問題是:
- 看著電腦螢幕很久還是不知道怎麼開頭,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
- 總是有完美主義,寫一小段就狂修那一段,導致寫作進度很慢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會建議什麼都不要想,先開始動手寫個 5-10 分鐘,就會發現那個感覺慢慢上來了,另外,我們都會說寫作是加法,不管你當下想到的是什麼,就先把所有想法全部倒出來,把文章都全部寫完,然後再從頭開始慢慢修。
#5 優化文章
基本上就是第四步我所講的「先寫完,再修稿」,這時你已經寫完了,完成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也可以更有餘裕的重新審視整篇文章的用詞、邏輯、是否有贅詞需要刪減等等,優化完就可以準備正式發佈了。
優化這件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再怎麼修,當下你的知識宇宙就是那麼大,你能想到的最好修改也就是這樣,就接受它吧!即使現在你覺得這篇文章再怎麼完美,過段時間後再回來看還是會覺得很爛,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你進步了。
#6 行銷文章
寫完文章後就是要盡全力的公開給大眾知道你寫了這篇文章,有公開才能知道自己寫得如何?別人對你內容的看法是什麼?甚至是慢慢累積你個人品牌的知名度,看你有什麼平台可以發佈,例如:部落格、FB、IG 都可以,就盡量去宣傳你自己吧!

關於寫作技巧,你還要知道
如何培養寫作習慣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寫一點,先求有,再求好」,就連在 FB 上發 3 行的讀書心得文都算是寫作,不要一開始就想寫出什麼長篇大論,那不實際,在一開始的時候我會建議你可以安排固定的寫文時間,在那個時間內,絕對不排寫作以外的事情。
另外也可以給自已創造一點儀式感,只要完成這個儀式,就代表要開始寫作了,可以是冥想、洗澡、聽歌等等,搭配固定的寫文時間,慢慢讓寫作成為跟吃飯睡覺一樣的例行工作。
一篇文章要寫多久
最後來聊聊一篇文章應該要寫多久?這篇文章約 4000 字,包含找資料和上架的時間,前前後後大概花了 7 個小時,但這真的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有時剛好是你拿手的主題,或是當天感覺對了,就有可能寫得更快。
一開始寫慢很正常,因為你正在培養習慣和感覺,你的所有流程都亂七八糟,寫了幾段之後發現忘記放圖片,放了圖片又想到這邊好像可以多補充一點,切換的過程又不知不覺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慢慢的,你會找到自己的一套 SOP,就像我前面寫的一樣。
當你建立了一套 SOP,就可以開啟「半自動導航」,寫作的速度就會加快,不需要再擔心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忘記了,可以把原本用來處理這些瑣事的時間拿來思考,寫出更出色的內容。
結語:大量寫就對了!
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了這句話,我覺得寫作就跟練肌肉一樣,一開始寫得時候沒什麼感覺,看不到什麼改變,但當你日復一日的寫作,就會發現能寫的主題愈來愈廣 ; 內容愈來愈豐富 ; 回饋也愈來愈多,此時如果你回頭看過去乏人問津的內容,才會真正感覺到你的肌肉已經練起來了。
當初所害怕的、無法突破的,都會在此刻煙消雲散,如果幸運的話,也許你還會從此愛上寫作,真正為自己而寫,並持續吸引喜歡你的人,不是因為寫作重要才開始寫,而是開始寫了,寫作才會變得重要,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Wing Chen | Jun 27, 2022 | 有錢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分享了很多在家工作的相關知識和需要的技能,但一直沒有系統性的講過究竟要 如何培養在家工作的技能 ?今天這篇文章,我統整了 9 個在家工作的硬技能和軟技能,除了會跟你介紹為什麼要學這些技能,也會跟你分享要如何培養這些技能。
如果你也想開始在家工作,卻不知道需要哪些能力,要怎麼學?或是你已經在家工作,但老是覺得工作起來有哪裡不足,相信這篇文章會很適合你。
硬技能 VS 軟技能
首先我們來區分什麼是硬技能和軟技能。
硬技能主要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是想從事這份工作的必備技能,例如工程師要懂程式語言、業務員要懂銷售技巧,會使用某個軟體也算是硬技能,例如平面設計師要會用繪圖軟體,硬技能是可以透過訓練學會的,也是可以被評估的,但也很有可能離開了這份工作,硬技能就再也派不上用場了。
軟技能則是可以應用在所有工作上的能力,很難透過訓練來學會,也很難有量化的標準,大多是從每個人的經驗累積而來,這類技能就像是人際關係、溝通能力、思考能力等。
至於哪個更重要?我個人認為軟技能會比硬技能更重要,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都免不了要跟「人」接觸,就算是在家工作,也還是需要透過視訊、文字跟人做溝通,這些過程都會需要用到軟技能,而硬技能影響的幾乎只有你自己,只要熟練到能做出成果,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硬技能只要花點時間學幾乎都一定學得起來,也有很多的實作機會,但軟技能會受每個人的個性、經歷影響,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只能靠自己去慢慢摸索出來,而摸索的時間通常都會比學習硬技能還要長很多。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如何培養在家工作的技能 :硬技能
接下來我會來跟你分享我認為在家工作必學的硬技能和軟技能有哪些?如何培養?我們先來講硬技能。
#1 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是你要從事一份工作的核心技能,不學會的話基本上無法勝任這份工作,下面是幾個職業和對應的專業能力給你參考,當然,一份工作可能同時需要多個專業能力,反之亦然。
- 口譯官:特定語言能力
- 工程師:程式設計能力
- 會計師:財報相關的知識
- 設計師:會用特定繪圖軟體
- 剪輯師:會用特定剪輯軟體
如何培養
專業能力是我認為所有能力中最容易培養的,幾乎工作需求很大的專業技能都有課程可以上,還有為了特定領域所開設的主題學院,例如專門教程式語言的六角學院。
你要做得就是先調查你想從事的工作需要哪些特定技能,然後去找該技能的相關課程來上,上完之後可以做一些公司會想看到的成品來練習,例如某個 APP 或是影片,將它們整理成作品集呈現給公司,來證明你會這個專業技能,而且是進入公司後就可以馬上上工的,相信會很有說服力。
#2 寫作能力
寫作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是只有作家才需要的專業能力,但其實在家工作,大部分的溝通都會透過信件、通訊軟體來溝通,如果你需要向老闆提案、寫計畫書,這些通通都會需要好的寫作能力,才能讓溝通順暢、提案被接受。
好的寫作能力就包括用字遣詞、文字呈現出來的語氣、每句話的前後邏輯,甚至是標點符號有沒有用對,你不一定要像作家一樣寫出長篇大論,每個字都要詞藻華麗、意境非凡,但最起碼,你寫出來的東西要讓人「看得懂。」
如何培養
首先,一定要多閱讀,除了各種課外讀物外,看看其他你認為寫作或溝通能力很好的同事或前輩都是怎麼寫的也是閱讀。
寫作很大一部份取決於你的思維邏輯清不清晰,而大量閱讀可以讓你慢慢培養起這種能力,例如去觀察別人用了哪些連接詞,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是怎麼呈現的,並思考為什麼要這樣用?
接下來就是要多寫作,可以在社群上簡單分享自己學到的東西、生活感想,這也是在訓練邏輯能力,至於在文字溝通方面如果你還不熟悉,只要記住一個重點,把該有的資訊說明清楚就好。

#3 專案管理的能力
相信有待過職場的人都經手過大大小小的專案,即使你不是該專案的主要負責人,也一定經歷過專案的執行流程,但千萬不要認為專案管理只有在公司,或是當主管的人才需要學。
一般人的生活如果也能運用專案管理的思維,會發現很多事情處理起來會清楚很多,專案管理包括訂定專案目標、評估專案風險、指定每個人要負責的角色,以及什麼時間內要完成哪些事等等。
如何培養
先去網路上搜尋什麼是專案管理,大概了解專案管理的流程,然後找出最能應用在自己身上或自己所負責的專案上的部份,如果你目前沒有負責任何專案,可以嘗試把採買日常用品、出去旅遊都當成小專案當作練習,熟悉流程之後再慢慢去操作更大的專案。
專案管理其實很吃經驗,因為每個專案在執行的過程中通常都會發生很多意外需要臨機應變,所以比起專案管理的理論,我會更建議你要優先培養專案管理的思維。
#4 使用數位工具的能力
既然都在家工作了,就不能用以往公司提供的實體工具,所有東西都變成線上,為了維持同等的工作成果,每個人都必須要開始學著使用數位工具,來提升在家工作的效率, Zoey 的團隊都是全遠距工作,跟你分享一下我們團隊目前都用了哪些數位工具。
- 檔案管理:Google Drive
- 通訊軟體:FB Messenger
- 視訊會議:ZOOM
- 商業溝通:Gmail
- 專案管理:Notion
其中 Notion 是我們團隊最主要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很強大,除了郵件、視訊這類需求必須要用特定工具外,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協作幾乎都是在 Notion 上進行,也推薦給你。
如何培養
如果你是出生在網路世代的人,除了 Notion 這種比較花點時間熟悉的工具外,對你來說應該都不是什麼問題,你只是需要找到適合的工具而已。
如果你是較年長的長輩,被迫要踏入在家工作和使用數位工具,我會建議你虛心請教你信任的年輕人,或是自己花點時間上網 Google 、看影片做功課,再不然現在也不乏教這些操作的實體書,但是要注意出版的時間是否過時。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如何培養在家工作的技能:軟技能
#1 線上溝通的能力
一旦開始在家工作,遇到問題已經不是轉個頭或走幾步路就可以找到同事討論,所有溝通全部都在線上「非同步」進行,傳了訊息不一定馬上就會得到回覆,可能都要至少快一天或以上才可以繼續把工作進行下去,溝通起來就會花更多時間。
這時你所傳達出去的訊息是否足夠精確就很重要了,你是否能夠快速切入主題?講話是否有重點?能不能明確提出具體地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在線上溝通時必須注意的地方。
如何培養
線上跟實體溝通的差別之一,就是你可以事先準備,不管是要回覆對方的訊息,還是要向老闆報告,都可以先好好整理、思考過後再給出最適合的答案,準備的過程也可以好好檢視你的表達方式是否適當?重點是否有講清楚?
另外,因為文字本身是沒有情緒的,所以在用文字溝通時,記得多讀幾遍自己寫的內容,看看會不會不舒服,如果會,適當地把文字換掉,寫得溫柔一點,也是提升溝通能力的好辦法喔!
#2 時間管理的能力
在家工作後,工作和生活的界線會變得很模糊,別人在工作的時候你在工作,別人在吃飯、追劇、旅遊的時候,你還是在工作,好像事情永遠做不完,比在公司上班時還累,如果你有這種狀況,代表你的時間管理不太好。
如何培養
在家工作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安排,雖然自由,但也要知道如何安排,在安排時間管理的時候,不管你是要每天規劃還是每週規劃,我認為有 3 件事是你一定要做的:
- 列入所有你接下來要做得所有事情
- 安排每件事的優先順序
- 每天只做 3 件最重要的事
時間管理真的是個大議題,每個人的習慣都不一樣,但這 3 件事是我覺得任何時間管理新手都可以立即開始執行,且可以很快看到效果的步驟。

#3 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是不是常常遇到問題,第一個想法就是去找某某某幫你解決問題,但對方卻總是跟你說沒空?你也不知道怎麼處理,索性就把問題擱著,結果愈拖愈大,大到無法收拾呢?
現在每個人都很忙,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完了,更何況是幫你解決問題,所以你必須要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不會在工作上常常卡關。
如何培養
很多人會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是因為從小到大都有家人保護你,出問題都有人會幫你解決,所以你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經驗,當家人從你的工作中消失,剩你一個人面對的時候,自然就不知道怎麼處理,既然沒有經驗,我們就是要去重新累積,也就是從小問題開始累積信心。
下次你遇到任何問題時,先嘗試自己解決看看,可以是 Google 、看影片,或是用自己的假設去解決看看,如果成功了,你就累積了經驗和自信,再慢慢學著去處理更大的問題。
#4 適應變化的能力
這個世界每天都會有新知識、新科技、新資訊,世界變化得太快,我們學的東西保鮮期也愈來愈短,這時就需要有適應變化的能力,例如最近出現的加密貨幣,你是否能夠快速學習相關的知識,並嘗試將新的變化來應用在現有的工作上?
如何培養
首先我們要能夠知道自己所待的產業正在發生什麼事,你可以去追蹤這個產業的 KOL 帳號,或是有權威性的媒體,最好國內外的都追蹤一下,當你看到特別明顯,大家都在講得事情時,那件事可能就是未來的趨勢,你就可以開始研究相關的資料,學習相關的知識,並思考如何去適應這個即將或正在發生的變化。
#5 自學的能力
最後一個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自學的能力,幾乎涵蓋了上面講得所有東西,當你擁有自學的能力,基本上不用擔心你會被時代淘汰,也不怕找不到工作,如果有什麼不會的,你不會感到焦慮,因為你知道,只要學就好了,你也知道你一定學得會。
如何培養
自學大致上可以分成 3 個環節,輸入、輸出和回饋,要學習一個新技能,就是這 3 個不斷在循環,首先你需要大量輸入相關的知識,不管是看書、上課都行,輸入完後就是大量的輸出,找方法實作你學到的知識,至於輸入和輸出的比例要佔多少?我個人是建議約 3:7 ,甚至是 2:8 。
輸出之後你一定會得到一些回饋,可能是你自己發現的,也可能是別人給你的,你需要去思考這些回饋能否幫助你把這個技能學得更好,並持續輸入不足的知識,再輸出,再回饋,然後再輸入,無限循環。

結語: 如何培養在家工作的技能 ?重點在累積
看完這 9 個在家工作的必備技能,你可能會覺得:「也太多了吧!這樣我要學到什麼時候,根本學不完」,對,技能這東西真的學不完,即使你某個技能已經學到不錯的程度,你還是不算學完,頂多到一個中繼站而已。
對我來說,學習新技能是不斷累積的過程,就像你想買一個昂貴的奢侈品,你會不斷存錢直到足夠的金額才把商品買下來,我們也是需要不斷累積技能才能有一天自由自在的在家工作,但跟花錢不一樣的是,這些技能不會消失,即使你哪一天不想在家工作了,這些技能還是會在人生各方面給你帶來很大的好處。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