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May 15, 2022 | Podcast, 有意義
在網路時代生存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在網路上看到,甚至參與激進討論的經驗,這一集我們要來聊聊如何去 培養社群素養 ,並且幫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整體網路禮儀。
雖然我們經常會說網路是虛擬世界,但是在虛擬世界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會真真實實地影響我們的感受和心情,因此,今天我會分享幾個方法和經驗,來一起探討這個很重要的議題。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02 培養社群素養
自從 2022 開始,團隊內部試了滿多種新的行銷方式,例如我們開了 Tiktok ,YouTube 開始做 Shorts,當然 IG 也做了 Reels ,反正這種新的功能,平台都會很大方地幫你推高觸及,我們當然也享有了滿多流量紅利,我感覺無論是追蹤或銷售成績,在這幾季來都有很不錯的成長。
然而伴隨而來的,當然就是陌生觀眾,其中當然也包含了酸民,是的!沒錯,酸民就是啟發我來做這一集節目,討論網路素養的原因,老實說,我覺得我自己非常的幸運,做個人品牌這四年來,可以說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很負面的經驗,我相信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我在討論的內容本身就比較中立、正向,不是那麼具有爭議,所以你分享什麼,自然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所以我的聽眾們,包含你,我覺得都是素養很高、很善良且很正向的人,再來我認為我的 ICA 設定也很明確,記不記得我們在 191 集所提到的 ICA 定位法?
這個方式幫助我找到適合的語言,用適合的方式包裝和傳遞我要說的內容,所以就比較少會有不符合期待的狀況出現,在我們大力討論這個主題之前,假設你覺得自己怎麼很常遇到酸民,可以先看看自己的ICA 設定得精不精準,因為很多時候,如果你創造了一些不符合觀眾的期待,他們就會失望,自然更容易有負面情緒。
因為我們現在嘗試一大堆新的行銷手法跟平台,吸引了滿多新觀眾,我其實不太知道這些觀眾是從哪來的,或者官方是怎麼推演算法,讓他們看到我的內容,但很明顯的,我們開始吸引到有一些觀眾不太喜歡我分享的主題。
跟你小八卦一下,我之前就收到有觀眾跟我說:「你是哪位?你的追蹤數這麼少?憑什麼講個人品牌獲利?」或是「一直講行銷技巧,不如先救救自己的訂閱數」等等,很顯然,這些人不認識我,所以會用很表象的數據來做判斷,不過我也想要跟你很誠實地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當我開始看到這些沒有素質的留言時,第一個反應當然很錯愕,一樣會覺得:「痾…真是招誰惹誰啊?莫名其妙,他是誰呀?」
好奇點開來看一看,看不出個所以然,對方可能也沒什麼資料,甚至就直接是專門攻擊人家的小帳哈哈,當這個情緒過了之後,我開始進入一個比較理性的狀態,我會開始產生同理心,想說:
- 這個人是發生什麼事情?
- 他幹嘛那麼在意?
- 他為什麼要這麼生氣?
- 到底是哪個點踩到他?
- 我到底要不要回覆?
- 我要怎麼回覆?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我幾乎沒有回覆過這種留言,有時候可能就是放著,有時候會是團隊的助理幫我回覆,因為我滿知道要怎麼做課題分離的,對方怎麼講都不是事實,所以我無需為此向他解釋,他有他需要做得功課、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是我沒有教他的義務,也沒有教他的意願。
只要能夠這樣想,心情就會舒坦很多,不過這件事情反覆發生了幾次,我想了想之後決定檢舉,通常檢舉完就會恢復正常,後來又發生了幾次,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同一個人哈哈,至少近期的狀況越來越少,然而,我卻發現後來當我看到小鈴鐺有亮紅色、有新的通知時,我心裡其實會有一點抗拒點開。
這個時候,我才發現這似乎就是一種陰影、一種後遺症,你擔心點開之後又看到讓你不舒服、不想看的東西,也因為如此,這整件事開始讓我不斷思考螢幕後面的那個人究竟是怎麼了?是什麼原因會讓他特別花時間看、花時間留言?以及我自己可以如何調適,走出陰影。
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從底層邏輯開始思考,所以我開始追溯動機,例如攻擊者的動機是什麼?他的目的是什麼?我也順便在網路上查了一些資料,觀察了一些網路貼文,我的總結是:
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和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情緒需求。
例如對於正義、理念發表想法,這些都是想要被肯定、想要被認同的需求,另一種則是單純的舒壓需求,像是有一些人會專門創假帳號、小帳號,就是為了可以在一個 lawless 、無政府、無約束的時空背景中,匿名的去做不必負責任的事情。
是的,在網路上亂罵人是發洩情緒的方式和管道,而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舒壓,需要去做那些很輕鬆,不需要用腦袋的事情,但如果你的紓壓方式是讓其他人痛苦,那你真的是一個沒有素養的人。
我現在講沒素養的人,並不是故意帶刺,而是我們可以很平靜地去看看素養背後的意思,「沒素養=缺乏素質和教養」,那在什麼樣的前提之下,你會沒有素養?
素質,指的是我們原生、樸素的資質,或是本身的一些思想素養,如果一個人沒有社群素養,就代表他其實沒什麼社群和群體的經驗,或至少不是很深刻或是很正向的經驗,他可能沒有一個環境、模範、榜樣、前輩、師長或家人,去帶他理解所謂「社會」的概念。
因此他沒有集體或共生意識,他無法同感這麼做會為其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困擾,就很有可能很自然,但可能不是故意的,做出一些沒有素養的行為,其實,當我從這個底層邏輯開始思考,一般心中有愛的人應該就會產生一種慈悲或同情心。
因為你會感受到,他可能沒有真正的愛過一個人,品嚐愛的美好,也可能沒有被好好的愛過,當你有這個體悟之後心裡其實會有一種酸楚,那種酸楚可能就會蓋過對方對你做的一些事,也讓你更有可能原諒或諒解整件事,至少,這是 how i work it out,是我讓自己心情比較好的方法,也分享給你。
再來,我想要分享幾個讓網路禮儀和社群素質低下的原因,以及怎麼反向思考來改變和提升這個狀況,在開始之前呢,我想要順便分享幾個新的英文單字:
- Netiquette = internet etiquette:意指網路禮儀。
- Cyber :跟 Internet 一樣指網路。
- Cyberbullying :意指網路霸凌。
如果你想要尋找相關的數據或法條,都可以用這些關鍵字去找看看,我個人認為,我們也是從 1% – 50% 進入所謂的虛擬網路世界中,當我們 involve 越多,就會有越多新的法律、條件跟規範出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幾個調整的方式。
這在英文稱為 Dehumanised ,就如字面上的意思:「你忘了這些都是人」,因此你沒辦法跟這個帳號、這個人物產生連結,自然就沒有同理心,也比較難去意識到你說這些話、做這些行為,其實是很傷人的。
我相信你應該有聽過納粹的例子,納粹就是利用 dehumanised 的手段來讓納粹士兵對猶太人降低同理心,例如他們不會叫猶太人的名字,而是直接幫他們編號,例如一號、二號、三號這樣,但反過來說,取名字其實就是一種 humanised 擬人化的方式,就像是你幫你的寵物取名字一樣。
不曉得你會不會幫你的植物或玩偶取名字?你是不是能夠感受到,當你為物品取了名字,似乎就賦予了它情感和生命?我認為當我們有那種想要在網路上面宣洩情緒的時刻,都是因為我們將重點放在「事件」,而非與這事件有關聯的人身上。
也就是說,你會覺得:「我是在對事不對人」,所以可能會更放肆的大力批評或使用激進字眼,因為我們感覺自己是在針對事情發表自己的意見,當然,我相信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都會需要我們對事不對人,不過,到底為什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你在網路上需要對事不對人地發表你的看法?
假設你發現,這可能只是為了滿足你對於正確或正義的虛榮心,那你其實只是在假對事不對人之名,行去除人性化之實,來滿足個人的利益而已。
我覺得網路上有太多人濫用對事不對人或矯正社會的名義,來砲轟或攻擊一件事的情況,我們其實可以在這時候暫停一下,腦中想一下這個事件裡的人、他的名字、他的生活、他的一天,你或許就會發現其實不必用這麼銳利的字眼來評論一件與你不太相干的事情。
因此,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哪天你看到某個人的作品,覺得想批評、產生忌妒心,你可以在腦中想想這個人的長相,想一想這個人的名字,就能稍稍走出 dehumanized 的狀況。
你經常會忘了你在網路上所做的決定和選擇,可能也會堆疊出不一樣的人生航道,在網路上發生的事情,因為都是透過人與機器的互動而產生,所以我們通常會感到比較自在一點。
我們可以匿名、藏匿身份,這會讓我們一個不小心就開始濫用自己的權力,例如言語暴力和網路霸凌就是一個例子,你或許會認為反正這些都是虛擬世界,與我私底下的生活無關,我可以切得乾乾淨淨,這些東西或許沒有真實地用物質的方式呈現在你的生活中,但是感覺和感受是真真實實的。
你那生氣、被激怒、被鄙視、冤枉、無助和焦慮的感覺,都是貨真價實且赤裸裸地呈現在你的真實生活中,所以不要濫用你的權力,我相信我們都知道,只要你有權力,你就有責任,做一位有素養網路社會公民,這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正常人都會選擇做一位守法、善良的公民,如果你選擇做一位犯罪份子,造成他人的困擾,一定也是有什麼特別的原因,這是我們可以從底層去探討的,如同我稍早提到的,當我們慢慢地進到越來越元宇宙化的世界中,就會有越多清楚的規範,而在網路上犯法、冒犯他人也會有更嚴謹的處置方式。
但現階段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這是一種選擇,而能夠做選擇是一件多麽可貴、多麽幸福的事情?你永遠都掌握著自己的人生選擇權,你究竟是選擇良善?善意?寬容?還是選擇我執?傷害?
別忘了,你的人生樣貌,就是你過往選擇的累積與總和,網路世界也是一樣,你這個人就是不斷地被自己的決定塑造出某一種模樣、行為或人生,而你究竟會怎麼做選擇呢?
我們忘了文字是有力量的,文字本身就可以讓我們產生情感、陷入情網,也可以讓我們心碎,因為我們將文字賦予了意涵、意義,而同樣的,符號也是能夠被賦予意義,例如,我之前就看到朋友提到說他很討厭看到人家打 … 、???、等於等於。
我就看到那篇貼文底下大家就在吵說什麼樣的文字符號會讓人有什麼感覺,例如有人說提到說:「一個問號感覺就比較溫和,兩個問號就感覺比較激動,三個問號就有種嗤之以鼻的感覺」,開始帶有諷刺地問說:「你在想什麼?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也有人討論一個驚嘆號到三個驚嘆號,各自在感受上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又被我們賦予了什麼意義?你會發現這些文字可以很好玩、很 Playful,語言的智慧能夠讓我們產生情緒,意思就是說,它是一種工具,一種可以為你所用的工具,為什麼不好好使用它,讓你開心、舒服愉悅呢?
別忘了,此時此刻,言論自由在某些國家都是不存在的,像是俄羅斯近期跟烏克蘭的戰亂,俄羅斯就有提出說如果你散布謠言、在網路上發表不實言論,是可以處 15 年徒刑的,這就是剝奪言論自由的例子。
因此,我們可以反向思考一下,未來遇到一些想讓你在網路上開罵的事情時,請你先問一下自己:「文字是一個可以讓我使用的工具,我要怎麼使用它呢?」,其實這就是正念練習,把意識拉回自己的身上,重新思考使用工具的方式、策略,就會讓你產生不一樣的判斷標準。
最後我們來聊聊禮儀,如果連這個都要教導,就代表你覺得這件事情並不重要,你感受不到它的價值,所以也覺得沒必要尊敬或 ackwonledge 這件事情,因此,它又再次的回扣到社會連結,就是無法感知到這件事情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沒有禮貌的事情像是已讀不回、超久才回、回得隨便、回得不清楚、回得心不甘情不願等等。
當這些場景搬到現實生活中,你都會覺得非常的古怪吧?就是怎麼問你話都不回話?像是我之前聽了一場唐鳳在女力學院的演講講到時間管理,唐鳳政委就說他會用番茄鐘工作法來工作,所以他會有一個非常專注的時間,也不會回訊息。
那主持人就問他說:「但是政府機構很忙碌,不會有一直要回訊息的狀況嗎?」
唐鳳就說:「所以一定要事先溝通,或者事後說明。」
事先溝通就是告訴那些長期跟你一起工作或生活的夥伴們,告訴他說我通常上班時間每半個小時會回一次訊息,或者每兩個小時會回一次訊息,而事後說明就是,你過了一段時間都沒回,你至少也要講一下說:「抱歉!我上個週末跑去露營沒有收訊,或抱歉我上個禮拜在忙一個專案,一時漏看了訊息等等。」
我覺得唐鳳講的這個方法非常棒,這麼做就是讓對方知道你是有在重視他的時間的,你的時間很重要,但別人的時間也很重要,我覺得禮貌這件事情,其實就是一種覺察意識,有些人沒禮貌、比較輕率、粗神經,就是因為他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對他人的影響,或者儘管知曉了,還是沒有體會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在這裡,我想插播一個算是滿有趣的小故事,就是我的助理是一個比較容易粗心、不拘小節的個性,也因為如此,可能就經常會犯一些小錯,後來,我們開始討論獎懲制度,當他犯錯時我就會有相關的懲罰,但進行了幾個月之後,我們都覺得成效很普通,沒有變好。
因此,在某一次會議時,我就提出說:「我觀察你可能對於現在這種懲罰制度沒什麼感覺,還是我換一種方式,就是每次你粗心犯一個錯,我都會把你為我造成的困擾寫下來,順便也打上我的心情,你覺得這樣會不會更有效?」
然後他馬上就說:「有耶!我覺得這樣可以讓我更直接的感受到愧疚感,我下次應該會更小心」,於是我們就開始換成這個奇怪的方法,我也從這個過程中意識到,其實提升素養、禮儀,都是從強化意識開始,可是就是得用對方式,而方法就像這個例子一樣,因人而異。
或許,我們現階段能做的,就是將你的感受說給對方聽聽,有可能是:「你過了兩小時才回,因為我不確定你有沒有要赴約,所以我花了多少時間、多少車錢,在那裡等了多久,心情上覺得怎樣怎樣。」
又或是:「我知道你已經讀了我的訊息,但是我不確定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想跟你簡單文字再次確認一下是 OK 還是不 OK ?未來是否也可以請你簡單的說明一下,讓我不用花時間猜測或確認呢?」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是故意想要沒禮貌,單純完全沒有意識到他這麼做是一種造成他人困擾的行為,因此,我們如果持續縱容,它就會變成惡性循環,但是社群的素養,本身就是建立在社群之上,我們都有責任盡一份力,對吧?
📍【重點整理】#202 培養社群素養
#1 如何面對負面言論
當你的在網路上遇到一些比較具有攻擊性或是讓你不太舒服的言論時,你可以先從底層邏輯去思考一下,對方的動機跟他想要達成的目的,也許經過這種設計思考的剖析之後,你的心裡面就會比較有寬容心和慈悲心,也會比較能夠諒解這一整個事件跟他的行為。
#2 造成網路素質不好的原因跟調整方式
網路具有去人性化的效應,就是 dehumanised ,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去想一想對方其實是一個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人,想想他的名字、長相,以及他的一天,我們就可以稍微從 dehumanised 的狀況中走出來。
再來是我們要去理解我們在網路上做的所有選擇,都可能會堆疊出完完全全不一樣的人生航道,所以,你到底要怎麼樣做選擇?你想要過怎麼樣的一生?其實就取決於你怎麼過你的每一天。
我們可能也經常忽略言論自由的寶貴,並濫用語言的工具,你可以利用正念的練習把意識拉回自己的身上,然後重新去思考你要怎麼使用語言、使用符號。
最後一個網路禮儀,其實就是我們一直講到的 Netiquette ,例如不要在網路上已讀不回、超久才回等等,這種隨隨便便、不清不楚,都是造成人家等待,心中胡思亂想等等,是一件蠻困擾的事情,這可能也在訴說著你沒有重視人家的時間。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你遇到其他人對你做這件事情,你應該也要很理智、友善地告訴對方,有的時候對方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沒人告訴他,所以他也不知道,既然我們都是網路公民,就應該要能比較寬容的看待這件事情,然後一起培養跟教育這整個文化。
📍【本集結語】#202 培養社群素養
我們究竟要如何去提升網路禮儀和打造社群素養呢?我覺得就是從有意識的覺察和做出正面的決定開始,當我們的行為都是建立在正面的決定上,這個文化就會慢慢的被形塑出來,其實,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從這種小地方開始的。
例如你現在會對某些國家的人有刻板印象,像是法國人很浪漫,日本人很團結,這些都一樣是從有意識的覺察,然後做出相對應的決定而形塑出來的文化,網路上的文化也是這樣慢慢被塑造的,我也希望我們都可以攜手建立一個比較永續且正向的文化,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一點。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May 8, 2022 | Podcast, 有錢
母親節快樂~我一直都知道我有滿多媽媽聽眾的,很多人可能跟我年紀相仿,雖然已經邁入家庭,但也從來都沒有想要停止自我成長,甚至是因為步入家庭,更想要了解個人品牌,為自己開創更多的無限可能。而今天的來賓珊迪兔要來特別分享 給媽媽的理財觀
珊迪兔是一位媽媽創業家,過去長年在家族企業裡打理各式各樣的企業大小事,直到發生家族財務危機,才讓他開始正視「理財」對於女性,對於媽媽的重要性,她同時身兼非常多身分,例如:
- 精算媽咪的家計簿的 Podccast 創辦人
- MomPower 精算媽咪幸福商學院的共同創辦人
- 台灣女性創業支持暨發展協會的發起人
- 媽媽寶寶雜誌的專欄作家
我們會聊聊媽媽和男性們在創業時切入角度的不同,財務安全的定義是什麼?財務豐盛的定義又是什麼?以及面對財務危機時,要怎麼要調整躁鬱的心靈狀態?顧好家庭,也顧好自己。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珊迪兔:Podcast、FB粉絲專頁、Instagram、官方網站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01 給媽媽的理財觀
我的背景比較特別,從來沒當過一般的上班族,一直都在創業圈,家族也有經營企業,我如果要做一個上班族,可能比較沒辦法 fit in 在一個技術職位,所以我自己成立一個品牌叫做 Mom power 精算媽咪幸福商學院,集結一些媽媽老師在我平台上授課。
老師會教例如家庭整理、兒童繪本閱讀,我覺得大家都非常有能力,所以希望大家在我音頻節目《 精算媽咪家計簿 》裡把優點展現出來,大家對彼此也是有信任度的,經營 Podcast 也免不了要經營社群,另外我也有在公司裡做策略長,但是兼職的策略顧問,在媽媽寶寶上面每個月也定期會有理財專欄。
另外還有跟朋友一起建立女性創業家支持協會,因為我們發現,通常提到育兒,女性創業家不會把帶孩子的責任交給老公,媽媽在經營事業上的目標、追求的幸福感都和男性不一樣,所以我在做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是面向女性的,主要是把女性會遇到的困難統合在一起,建立互相支持的群體。
我真正開始管好自己的錢,是因為家族遇到生意的低谷,那時候我就自嘲自己是負二代,就想先從解決債務開始,那時候我情緒其實不太穩定,感覺都快要躁鬱症了。
我前幾天在廚房煮泡麵給我爸媽吃,突然就感動得掉淚,我想到以前要取得我家人的認可,要讓公司年營收兩億三千萬,現在出了一本書,賺得收入沒有以前高,就夠用而已,但是我爸說很棒,整個家庭生活是不一樣的。
當家族經濟低谷時,我開始學習算我的每一分錢,從記帳開始,我記帳記到一塊錢都不差,連信用卡都對得起來,我也看了非常多的書,就發現講投資理財的好像都差不多,但裡頭有些觀念是適合我自己的,我就把它拿出來應用。
大概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我的財務就變成正向的現金流,每個月是有盈餘也有存錢的,當時只要有老師願意教我理財,我都願意去上課,現在我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把這本書寫完了,我在寫的時候就跟編輯說:「我好感動,如果六、七年前有這本書,我可能就不用走這麼多冤枉路,所以我很想把它寫出來。」
我把所有家庭會遇到的狀況幾乎都寫進去了,例如我們的心理狀態,還有夫妻要怎麼做理財上的溝通都有涵蓋,也都是一般小資族可以做到的,只是我們在規劃上會不太一樣,就像我講到投資,家庭就會趨向保守,小資族則是一人保全家保,所以可以分配在高比例、高報酬的工具上面。
其他目標、記帳、風險規避也是差不多的觀念,所以小資族也很適合,另外我也推薦新婚夫妻,結婚前一起看再決定要不要結婚 XD ,婚姻會遇到很多狀況需要去磨合,例如講到金錢就可能產生很多誤會,如果可以談好就沒有問題。
而有些雙薪家庭會覺得自己管好自己就好,但是我書中也有寫到:「你可以自己管好自己,但你也要留意對方的狀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只要你是想要好好整理你的家庭財務狀況都可以看,不限媽媽,只是我想要溝通得是媽媽比較多。
書裡面理財講得比較多,投資講得比較少,你剛剛說到的章節有很多媽媽會告訴我:「我在家裡是領先生的錢,所以我只有買菜錢可以用」,我就告訴大家,買菜錢怎麼生出錢來,其實保險只要夠就好,不用多,其他錢就鼓勵大家拿去投資。
我特別喜歡的是我畫了一張圖,講到財務跟心理狀態可能做出的行動方案,我有講到例如財務自由、財務安全的定義,一般人只要追求財務安全就可以了,財務安全就是我的被動收入可以支付我 30% 以上的生活開銷, 70% 是靠我的主動收入、資產累積。
但是我已經可以選擇我想要的工作,因為我不用 100% 倚靠我的工作、主動收入來生存,我在那張圖就有講到你的行動方案跟你的狀態,到底會有什麼不同層級,例如在你生理需求時,可能財務上入不敷出,這樣的比對可以讓你看清楚你現在的狀態,以及你要追求哪方面的成長。
很多人會講:「我就是沒有時間、我就是無法改變」,可是我會認為,你現在沒有動力改變的話,其實是你還沒有到谷底,所以有很多藉口和理由你可以去找,當你到谷底時,你會知道每天起床就要解決問題,你沒有時間等待、傷心,我只有在半夜睡覺時會哭,早上起來就已經要開始解決所有問題、面對困難。
所以大家在這段時間很容易得憂鬱症、躁鬱症,尤其你在財務上有困難時,不只是財務,可能還有法律上的問題,你的心情會很糟糕,所以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我覺得先知道你有可能面對到的「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這是我當時的財務顧問告訴我的。
我們先為最糟糕的狀況去想解決方法,就會發現最糟的情況其實都有解法,你就不會再害怕了,我那時候看一本書叫做《情緒之書》,讓我去了解我正在遭遇什麼,我就知道要怎麼應對,我療癒的方法反而不是外在給的,而是先認識自己、自我覺察,所以分享給大家這兩個方法:
- 先想最糟的狀況是什麼,我能不能解決?能的話就不用怕了。
- 先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用對應的方法來療癒自己。
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人,唯獨認識你自己,才會知道什麼方法最適合你。
可能就是我比較不認輸,以及我從小到大遇到問題都不是先哭,第一個想法都是:「好,問題來了,現在我要怎麼解決?我可以做些什麼事?」
我不會回頭,我也會告訴我孩子哭沒有用,但有情緒是正常的、健康的,如果你都不哭,心裡也會生病,有情緒和你有沒有解決問題是兩件事情,你可以邊哭邊解決問題,我那時候做節目的初衷,是因為我的朋友,也就是剛剛說到的財務顧問,以及我在家我創業的 Carol 給我的啟發。
我就覺得,我以後也想成為說一句話,就能改變別人一生的人,我覺得成為這種人是很有福份的,我覺得這樣的生命會很有意義,也是因為工作太無聊,就開始經營有的沒的,哈哈。
我覺得會欸,因爲做 Podcast 有很多 output,常常要看書、聽別人說話、吸收別人的話,我在做 Podcast 後我覺得我越活越輕鬆,因為我的目標越來越趨近於我想要的生活感。
在這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我的心態有很多轉變,蠻鼓勵大家設定目標時,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滾動式改變的,價值觀不變,但是生活樣態是不斷改變的,目標設定完記得要去檢視目標,才有辦法達成理想生活。
帶著我兒子到處去旅行,但是我後來發現上學是一件非常值得克服的事情,我的理想狀態是不論去哪心裡都是自由的,我現在越來越喜歡鄉下的生活,也希望無論我走到哪裡,都能夠開放我自己的心態,不需要過多包裝,帶著我的孩子到處去旅行。
📍【重點整理】#201 給媽媽的理財觀
#1 男女在創業上的差異
其實,我一直都不習慣將女性和男性做一個很對比的劃分,但我有觀察到女性和男性在創業上一個很明顯的差異,就是我發現男性創業比較著重那個 What ,也就是所謂的結果,因此男性創業是比較目標導向且結果明確的,他可能相較之下比較不在乎你是用什麼方法或什麼形式去達成這個目標的。
目的就是目標,目標就是目的,這確實是一個比較雄性的特質,相反的,我發現女性創業很在乎手法,就是說比起究竟要達成什麼結果,女性比較在乎是不是用我喜歡的方式、我認同的方法去體現和推進。
也就是說,如果女性確實達成了某一個結果,但不是用他喜歡或舒服的方式和手段去達成的話,他也會覺得那有什麼意思?有了結果又代表了什麼?當然,這是相對而不是絕對論,所以你一定可以找到例外,但我是真心發現女性比較在乎那個 How 以及 Why ,而不是 What 。
或許在結果呈現上速度會比較慢,因為女性很喜歡確保一步一腳印,每一步都是用自己自在和舒心的方式在進行,不過我覺得這樣也滿好的,像我就很喜歡用這樣舒舒服服、自由自在的理念去推進我想要達成的結果,你覺得自己比較像是偏向哪一種類型的創業模式呢?
#2 財務安全的定義
珊迪兔提到,我們經常在講的財務自由的定義,或者說我們對它的認知都是財務豐盛,也就是你要有充裕的開銷,以及 100% 的被動收入,但如果你仔細去想一想,或許會發現你渴望的那種隨心所欲的生活,其實真的不貴喔!
或許你只要先去了解你的夢想需要多少錢,認認真真的算出來,或許,達到財務安全其實就能過得迎刃有餘。珊迪兔對於財務安全的定義是你的被動收入可以支付 30% 以上的生活開銷,但你 70% 的收入依然可以是主動收入。
這時候你就可以更有餘裕去選擇喜歡的工作來做,或許你就會發現自己很知足,過得挺幸福的,或許財務安全其實就夠你過得很豐盛了。
#3 如何調適財務危機的焦慮
正在經歷財務危機,應該要怎麼去做調整、緩解焦慮與躁鬱的心情呢?
珊迪兔說,你可以先問最糟糕的狀況是什麼?仔細列下來之後認真做拆解,了解每一個環節你會面對到的事情有哪些,透過透徹的了解,就能夠緩解內心的不安,因為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你也就是做好心理準備了。
以破產來說,我們可能聽到破產兩個字都嚇個半死,但其實你仔細去了解一下宣告破產的流程,你會發現你真的不會死,只是有一連串的文件和雜事需要處理,坊間也有很多債務協商的機構,都是可以關關難過關關過的。
再來,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會是撐過那段低潮的最好良藥。當然,每一個人的療癒方式都不同,有人是寫日記、找人談心、有人則是運動或創作,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解讀自己情緒的方式,並且了解對應的解決之道,會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也很喜歡珊迪說的:「如果你還沒有動力改變,是因為你還沒到谷底,真正在谷底的人,是沒有時間傷心的,你早上起床就得開始解決問題」,所以誠實的面對自己,理智地想出解決之道,並且溫柔且用心地傾聽自己的內心,會是渡過這個階段的不二法則。
📍【本集結語】#201 給媽媽的理財觀
今天因為是母親節特輯,所以聊了比較多有關媽媽和家庭理財的議題,但我認真覺得很多內容就算是單身者也適用。尤其我認為現代人已經開始把創業作為達成理想生活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現在的你有超級多方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透過理財、投資、個人品牌、創業、斜槓,這些或許都是過去沒有或有所限制的選項,因此,無論你想要達成什麼,無論你的角色是媽媽、是學生,我都認為如果你不為自己爭取,真的是太可惜太浪費了,這是你的人生,一定要讓它精彩、讓它燦爛,讓你不枉此生。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May 1, 2022 | Podcast, 有意義
佐編茶水間 歡慶兩百集 囉!我就這樣一週一集的默默做了四年的 Podcast ,個人品牌創業也榮登我這輩子目前做最久的工作了,今天我準備了一些有料的乾貨,和一些好笑溫馨的內容,來和你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
我邀請了四位在我生命中很親密的好友,來場閨蜜悄悄話,聊聊他們眼中的我,以及茶水間這個節目讓我的人生和我這個人,產生了什麼改變,我有點難言喻這一路走來的感覺,因為我真的親身經歷了 Podcast 的崛起,或許,我也會看見這個產業的衰落,但無論如何,我都非常喜歡 Podcast 這個媒介。
它讓我有個出口可以跟你說說話,有個管道可以聽聽你的想法,也讓我克服物理距離,交到很多好友、認識許多優秀的來賓。這個節目改變我很多,改變了我的思維、我做事的方式,帶給我全新的觀點和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我也特別整理了「Podcast 經營工具箱」,幫你談到了佐編茶水間聽眾的專屬優惠,如果 2022 年,你還想要開始經營 Podcast 節目,這些免費資源和優惠,就當作我送給你的特別禮物,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個人品牌特色,不知道如何做出差異化,歡迎報名我們在 5/4 舉辦的免費線上直播講座,在這場講座中,我們會帶你打破經營個人品牌的迷思,了解 Brand identity 的概念,幫助你找到品牌定位、優化品牌辨識度,從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 立即報名參加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本集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00 歡慶兩百集
isyuan tarot 一仙塔羅相談室的創辦人,擔任心靈塔羅諮詢師,曾出現在「 #7 如何強化傾聽內心的能力,找到真實的自己?」
Zoey:我對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他在我的哪個方位,然後我記得第一次見到你,你在我的左手邊。
isyuan:我對你的第一印象也是你在我右手邊,而且我們有身高差,我的視角是往下看,因為大部分在學生時代交的朋友都是因為座位近或是剛好連號,就會因為地域性漸漸變熟悉。
isyuan:Zoey 是一個平常看起來蠻隨和,什麼事情都不是很在乎,但其實很精明、很會自己維護自己利益的人,我那時候的交友標準就是喜歡一些比較聰明,然後有點小狡猾的人。
isyuan:因為認識 Zoey 太久,所以要很簡短描述你有點難,我覺得大概有兩個面向:
- 理智:不太會因為情感的關係,做出愚蠢的決定,讓 Zoey 在工作方面就會是很有效益、效率的形象。
- 好玩: Zoey 很喜歡找樂子,而且總是很活力充沛,喜歡去做任何感興趣的事情。
isyuan:我會覺得世界對 Zoey 來說就是用一個「這個世界可以帶給我什麼好玩的?」的心情在過生活的感覺,也很多精力可以用在去做這些事情上。
你記不記得你當初聽到我說要做 Podcast 的時候是什麼場景?
isyuan:我知道你在做 Podcast 之前已經做過很多不一樣的創作類的嘗試,所以我比較有印象的反而是之前那些嘗試的過程,對我來說 Zoey 做 Podcast 就是又開啟了另外一項嘗試的感覺,就覺得:「喔!很好啊!」
isyuan:其實也蠻多人是從 Zoey 那邊認識我的,他們會跟我回饋是因為聽了這個節目,發現塔羅牌跟他們想得不一樣。我覺得大家對塔羅牌或是占卜都有一個偏算命類的既定印象,不會把他跟心理探索連在一起,也因為那集的分享,讓觀眾比較能夠接受。
Zoey:我也覺得你很適合這個職業,原先我也以為你會成為室內設計師,然後默默地就轉彎開始做身心靈的領域,我就覺得:「對欸!這應該才是最適合你的」,我們怎麼以前都沒有想過,你就是一個適合來做身心靈主題的人。
isyuan:以前不會有未來我要做一個塔羅師的想法,那 Zoey 會覺得現在的工作帶給你壓力或束縛嗎?
Zoey:某種程度上會,尤其是你會擔心這個月沒有賺這麼多,你會影響到員工的生計,這件事情有時候的確是一個心理上的重擔。
isyuan:你對於這種轉變感覺怎麼樣?你會渴望大家看到更多的你嗎?
Zoey:我覺得聽眾認識的是很小一部分的我,像是很正能量,這的確是我,但我私底下其實也蠻搞笑、白癡的,聽眾就沒辦法看到這一面,但至少我沒有覺得戴上茶水間主持人的帽子,變身成 Zoey 是一件難事,我也沒有覺得這是個面具,但也不會渴望讓大家看到更多 XD。
isyuan:我覺得這個也是 Zoey 還蠻核心的特質,我突然想起來訪談前我想描述的 Zoey 是一個「自我很健全的人」,因為我覺得你剛剛說得就是一個很明確的界線感,那就是一個自我。
我們的節目 200 集了,有沒有什麼想要給聽眾的話呢?
isyuan:祝福收聽佐編茶水間的大家,在為自己理想生活奮鬥的路上辛苦了,也祝各位在 2022 年繼續往理想生活邁進!
以前是社團裡面的小老師,也是 Zoey 很多年的好朋友,也是 Zoey 的第一任助理,當時實在忙不過來,討救兵的對象。
Yayi:我是唯一一個有去員工旅遊的吧?之後就疫情了吧?
Zoey:因為你就是到 2019 年底,聊一下我們怎麼認識的。
Yayi:第一次長談應該是在即時通上面,但第一次認識是在奇摩聊天室,然後我們留了即時通。
Zoey:你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的房間主題是什麼?
Yayi:MVP 情人吧。
Zoey:我跟聽眾分享一下,這個概念就像是現在的 Clubhouse,你就選喜歡的主題進去跟不認識的人聊天,在我們那個年代叫做奇摩家族、奇摩聊天室,而且我們那時候大概小學五年級,剛會用網路的年紀。
Zoey:我真的是瞬間著迷!覺得真的太新奇了!也是那時候開始學會用網路、MSN、即時通,開始玩奇摩家族認識網友,所以我們兩個其實是網友。
Yayi:現在講網友大家可能就會覺得很正常,可是我們是在大概快 20 年前,你是台北人,我就去台北找 Zoey,見完 Zoey 不久後,換她下來屏東一趟,我們就變成從網路到現實的朋友。
Zoey:我記得那時候我們還用家用電話聊天,我還不知道你的本名叫什麼,但就在那時候知道你也是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比較頻繁地聊即時通。
Yayi:我們算很聊得來,而且我們兩個都很能夠接受跟自己不一樣的個性,我們會分享彼此的生活,求學時我們一起面臨考試的壓力、選學校的困難,所以我覺得我們就是從以前就很好,我們也很常在深夜聊秘密。
因為你認識 Zoey 很久,你會怎麼形容 Zoey 這個人?
Yayi:我很篤定地覺得你就是像「風」一樣的人,而且是一陣怪風,溫柔而有力量的那種,多變、反骨、適應能力極強,不管風吹到哪裡,都能夠順應著環境,帶領著一個風潮的感覺。
Zoey:你記得我當初要做佐編茶水間有跟你說嗎?還是我做了才說?
Yayi:一開始要做之前就有講,我記得那時候你想了很多東西,後來不曉得哪根筋不對,你說這邊很多人在用 Podcast ,你也想來錄看看,我那時候聽了也覺得蠻有趣的,我就想說:「你就做做看啊!」
Yayi:,你好像也錄得真的還不錯,還會叫我試聽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改進的,後來你就越做越有興趣,我也覺得聽了蠻有收穫的。
你記不記得 Zoey 請你來幫忙的時空背景?
Yayi:好像就聊天時你就說做得有點忙,我就說需要幫忙嗎,你就說你會剪輯、做圖對不對?我就想說來試試看,就開始接下這些工作了,Zoey 每次都是自己計畫好了,發現有些東西不行,然後我會說我可以幫你。
Yayi:就像是護照辦好了,結果沒有錢,我就說我先借你,這種小事情就可以證明 Zoey 有多任性,但好處就是你的行動力超強,我相信你是好的,以前我們常聊很多觀念上的事情,你就會跟我講很多你的想法,我也蠻能夠支持的。
Zoey:我是真的覺得我們蠻聊得來的,是精神層面的那種。
Yayi:我好像真的也是有難過,一定會第一個跟 Zoey 講,而且我們以前聊過心有靈犀這件事情,比方說我很難過的時候, Zoey 就會剛好在我很難過的那天,突然問一個:「還好嗎?」
Yayi:那時候我剛失戀,已經很久沒聊天了,我就想說:「天啊!怎麼這時候來私訊我,我的感覺和眼淚已經滿到心頭快哭出來,一看到你的訊息就整個垮了!」
Zoey: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某種宇宙的力量,我有時候會做夢,夢到某一個人,心裡就會覺得我應該要聯絡一下這個人。
你覺得這四年 Zoey 有沒有因為這份工作產生什麼改變?
Yayi:性格上沉穩很多,以前你是一個「玩 > 工作」的人,現在你不知不覺就把工作變得很重。
Yayi:以前覺得你很任性、像小女孩,不太想負責任,但現在你必須扛起一個團隊,在責任感上面變化很大,Zoey 不是那種真的會傷害人,只是講話比較直、做自己,可是你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事情。
Yayi:幫你做遠距工作之後,我自己也開始習慣這個工作模式,以至於我現在在彰化也是朝這個方向去找工作,我也接觸很多關於行銷之類的事物。
Yayi:也是因為聽了你的節目,覺得遠距工作確實可以幫助很多不想待在台北的遊子,包括我自己是因為結婚才來彰化,我開始不會擔心自己離開城市後找不到工作,希望 Zoey 可以繼續把這個節目做下去,希望還有下一個200集,希望 Zoey 可以帶更多好的內容給大家。
曾出現在「 #3 如何將興趣變成職業?興趣到底能不能當飯吃?」
明月:我跟你本來應該不會認識,是因為我喜歡一個國中同學,他後來變成你高中隔壁班的同學,因為這樣才認識。
Zoey:我並沒有對你特別有印象,不過印象很深刻的是高三要考大學時,我考得非常差,原本想去得幾間都申請不到,那時候處在非常不想唸書,甚至開始找家裡附近的小店開始打工的狀態。
Zoey:有一天我就跟你聊 MSN ,問你要去哪間大學,你說要去實踐大學的服裝設計系,我就說:「這個世界上有服裝設計系唷?」,我就問你是怎麼進行的,你那時候也很大方,我覺得你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轉捩點。
Zoey:我後來去考獨招,穿著一雙高跟鞋,你就在捷運站等我,一直催我趕快來,我好不容易到了,但我跟你說我覺得我們進不去,你就說:「不行,我們一定要進去」,總路程大概十分鐘,但我們就是五分鐘以內跑完,因為穿著高跟鞋,我中途還停下來說:「我跑不動了、算了。」
Zoey:你就拉著我說:「不行!我們一定要跑到禮堂」,抽放榜的志願要趕快填,我記得那棟樓超高,進校園還要爬樓梯,我真的是跑到快死了,幸好在最後一刻趕上,我記得我就是跌進去的那種,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就是那一天改變了我往後的人生。」
Zoey:我如果沒有去實踐大學,就可能不會跟你有更深入的緣分,也不會有去紐約實習的機會,也不會認識我先生,也不會搬到美國。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變成朋友?
明月:我大部分認識的人都是安於生活中的樣貌,或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選擇權,但是我生活中的女生沒有人像你這樣,要就要,不要就不要,沒有什麼理由,我記得我曾經跟你聊過一個話題,我東西買比較多,我就禮讓買比較少的人先結帳,你就跟我討論為什麼要禮讓他?
明月:你就跟我說:「不需要啊,這是你的權益」,我覺得這個人好不仁慈,即使我知道這件事之後,我永遠還是禮讓給東西比我少的人先結帳,但我會記得我有一個權益:「我可以先結帳」,我不需要因為不禮讓就感覺自己沒文化。
明月:從那之後,我對我生活上很多事情就有「這其實才是我要的」或是「我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我願意,並不是屈服或是折衷自己的想法,甚至是選擇。」
明月:我曾經聽過一首歌,歌詞說:「你就像是候鳥,天暖了你就飛去」,我覺得 Zoey 很難駐足一個地方太久,當資源充足,就是直接飛得很遙遠,去尋找世界另一端的狀態。
當初聽到 Zoey 說要做 Podcast 時你有什麼反應嗎?
明月:我好像是超級支持,還跟 Zoey 一起想節目名稱和企劃,我們以前很常聊天,時常討論如何生活、生存,如何把日子過得好玩、又可以感到滿足,那時候當你要做這件事,我就覺得超級適合。
明月:我記得高中我們認識時,Zoey 也是跟講超多東西,其他同學有給 Zoey 「猛女人」的稱號,做決定都可以非常快,會有讓大家覺得:「哇!這是什麼想法」的感覺,
明月:我們很多同學會說:「你可不可以問一下 Zoey ,她覺得怎麼樣?」,就好像是跟靈媒問事的感覺,那些思考或討論,對我或大家其實都有蠻多心靈上的幫助,所以當 Zoey 說要做這件事情時,我覺得非常 OK 。
明月:我也覺得 Zoey 因為做了節目有非常大的改變,整個人變得更飽滿,以前很像是一個沒有經過打磨的礦石,雖然很有料,但是有些東西太鋒利了,變化上是差蠻多的。
我們的節目 200 集了,有沒有什麼想要給聽眾的話呢?
明月:不管你們現在覺得你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我覺得真的不用去煩惱,只要想清楚那個是你確定的價值觀,我覺得你就去做,再過個五年,現在的你跟未來的你,絕對是不同階段,從 Zoey 身上就可以看得出這個過程, 200 集,恭喜!
Zoey:我們先聊聊我們是怎麼認識的,你記不記得我們第一次講話或認識的場景?
怜儀:我們是高中同學,我只記得你很呆,戴著紅色框的眼鏡,都坐在老師前面的那一排,最奇妙的是,你已經坐在第一個了,但還是會在上課時做很奇怪的事,例如突然夾起睫毛。
怜儀:我那時候就覺得:「這個女的到底怎麼回事啊?」,可是另一方面又會覺得這個人好真喔,好像也沒有在管外面的世界。
怜儀:還有另一個契機,你有天突然對班上的另一個同學看著他說:「你的頭好大喔!」,你應該沒有別的意思,但是他本人應該是愣了蠻多下的 XD ,我就覺得這個人也太真實了吧,感覺你在我人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怜儀:雖然我們高中才認識,但是以前的大小事情,我們大概也都知道。
你記不記得當初 Zoey 說要開始做節目時,你有什麼反應?
怜儀:那時候對我來說很抽象,我覺得每個人理想生活不是自己找的嗎?要怎麼有一個教練?當時也不知道真的有個市場,也不知道其實你有很周全的準備,但我記得我的回應是說:「喔,我不太懂這個東西,但只要你去做,我都會支持你。」
Zoey:對!這就是你每次一貫的答案,我就會想說:「好,沒有什麼方法或建議,但是有 emotional support.」,那你覺得我自從開始做了這個節目之後有什麼改變嗎?
怜儀:有,最大的改變是內在的涵養,或是其他知識面的東西,包含你上課的題材和內容,有些很專業的術語,我們不見得會了解,可是知道你很認真去進修、提升自己。
怜儀:我從以前就覺得 Zoey 是一個很懂事的人,心裡有想法就真的會去做,不是說說而已,最重要的是我覺得 Zoey 是一個情緒和內心感覺都很平穩的人。
怜儀:我曾經看過一句話:「只要你內在平靜,外在就不會有風波」,這句話每次都讓我想到 Zoey ,因為我個性很急躁,感覺 Zoey 就是站在我旁邊我就會一直感覺到很 peaceful 的感覺。
我們的節目 200 集了,有沒有什麼想要給聽眾的話呢?
怜儀:堅持做對的事情,就一定不會錯,很開心 Zoey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感受到 Zoey 這一路上的成長,看著自己很好的朋友一路走過來,不管什麼事情都可以參與到,想一想就覺得很感動。
怜儀:我真的覺得 Zoey 真的很棒,或許這條路也有一些挫折是我們看不到的,但當 Zoey 遇到的時候,想想我們這些朋友和聽眾,我們一直陪伴著你,或許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稍微停下來,但是絕對不要放棄這件事,因為你做得很好了。
📍【本集結語】#200 歡慶兩百集
無論你是超級元老、起飛時的粉絲、元年夥伴、還是新來的朋友,我都很開心你願意收聽這一集的節目。
我一直覺得緣份很不可思議,它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珍貴、很難得的事情,如果可以跟 2018 年的自己說些什麼,我會說,我這輩子在職涯上面做的最對的一件事情,真的就是開始 Podcast 、開始自己的個人品牌了。
謝謝你幫我一起圓我的夢想,也謝謝你這一路以來的鼓勵與支持,「it means a lot a lot to me.」,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你一起參與佐編茶水間的下一個三百、五百集,你現在或許會說我是看小魔女 dorami 長大的,或是會說我是看麻辣鮮師渡過學生時期的歲月的。
或許有那麼一天,佐編茶水間也能夠成為那個陪伴你度過某一段歲月的經典痕跡,謝謝你的參與,讓這件事變得更有意義。
別忘了,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真正熱愛的人生,只要你想做,你就會擁有 upstoppable 的 superpower,幫助你自己塑造出一個你每天都迫不及待起床的理想人生。我們未來的路上見囉!
我也特別整理了「Podcast 經營工具箱」,幫你談到了佐編茶水間聽眾的專屬優惠,如果 2022 年,你還想要開始經營 Podcast 節目,這些免費資源和優惠,就當作我送給你的特別禮物,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pr 24, 2022 | Podcast, 有錢
今天我們要聊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 找到自己的特色 並加以利用?我會跟你分享一些方向,讓你開始去觀察和注意到自己獨特的地方,也會分享一些滿好的起步方式讓你脫穎而出,今天不太有明確的列點,而是有一些不一樣的角度切進來跟你聊聊,讓你有比較多的啟發。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如果你現在很忙,我們也有幫你做了一份重點整理的講義,你會比較好消化,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個人品牌特色,不知道如何做出差異化,歡迎報名我們在 5/4 舉辦的免費線上直播講座,在這場講座中,我們會帶你打破經營個人品牌的迷思,了解 Brand identity 的概念,幫助你找到品牌定位、優化品牌辨識度,從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 立即報名參加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199 找到自己的特色
我們先聊一下我們的起心動念,也就是:「為何我們會想要或需要脫穎而出?」
其實我經常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害怕特立獨行,不喜歡遭受異樣的眼光,在台下聽課的時候也不喜歡舉手,變成班上的鎂光燈焦點,那為什麼說到品牌經營,你就會想要脫穎而出呢?可能是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受到關注,就有機會帶來流量、帶來名氣、帶來轉換,營業額增加,然後迎向成功。
其實這個說法一直都只是一個相對論而不是絕對論,也就是說,當我們越有自己的特色,可能就會受到越多人關注,相對地也可能會更有知名度、曝光和轉換,但它都不是絕對的。
特色跟名聲都是一把雙面刃,有的時候醜聞、桃色風波、八卦新聞反倒是最多人討論、話題度和曝光度都最高的事件,但,我相信你來做個人品牌,一定是希望這些特色點是好的、正向的、長久的、讓人舒服的,所以我今天會排除所有一次性的爆紅作法。
因為如果你真的只是想紅,寫一篇比較激進的文章或者放一張比較裸露的照片可能會更快,這樣的做法雖然能讓你紅,但它稱不上是你的特色。因此你的特色必須要建立在你的核心基礎之上,才是能長久的經營方式,這個核心基礎也就是:
一定要以「你」出發,你才是這件事情最主要的核心,你做得舒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事情。
我知道你可能在想:「我才不會去寫激進的文章或放裸照就只為了蹭人氣哩!」,但,你可能會看到大家都在經營 Podcast 就開始做、看到大家都在吵 NFT 就去研究、看到大家都在做短影片也跟著去做,我個人覺得,跟風其實就是蹭熱度,它有時候會是 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 )。
其實偶爾蹭一蹭熱度取暖也挺好的,但就怕這是一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作為,你可能會覺得 FOMO 和蹭熱度好像跟今天的主題有點偏離,但是,我看到很多人在尋找自己的特色時,都用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策略來譁眾取寵。
這個做法或許有效,不過就會回歸到我們剛才說到的核心基礎,譁眾取寵就是將市場、觀眾的需求,擺在你的需求之上,它是一種有效的經營策略,但我不認為是一種長久的經營策略。
我甚至認為這跟在公司上班沒兩樣,需要看老闆、客戶的臉色,不過你來做個人品牌的目的之一,不就是希望可以依照自己的熱情、依照自己的興趣來呈現你想呈現的、說你想說的、聊你想聊的嗎?講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一個難解的題目。
「我想要照著自己的意思做,但照著自己的想法做,不僅沒人觀看,也沒辦法賺到理想的收入,因此我只好去嘗試那些迎合市場的方式」,有沒有發現?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就不小心離開了你的核心基礎,你不是向下去挖掘更多自身的特色,而是馬上往外去尋找「包裝」的方式。
講了這麼多,我想要讓你釐清的就是這個盲點,包裝的方式非常多而且變化很快,換包裝真的有效,不然那些市面上的商品幹嘛一天到晚換包裝?但如果你從核心底層就沒有自己品牌、產品、服務的主要特色,你能夠做的,就只有不斷的換包裝而已。
因此,我邀請你去思考一下:「有沒有在不考慮包裝的前提之下,找到自身特色點的方式呢?」
我們一樣從核心開始聊,你的自身特色通常會有兩大類別:
第一個是你的專業,也就是你過去的經驗、知識的總結,或是一件你特別熟悉、做起來特別順手的事情,例如你長年有學鋼琴、學小提琴的經驗,或者你長年接觸幼教,因此對兒童的成長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專長。
你可能在想:「這不是很基本的嗎?就是工作技能呀,但假設這個工作技能大家都有,我不就不特別了嗎?」
我經常會收到產品經理或者平面設計師的來信,他們的確有專業技能,但他們卻依然覺得自己沒什麼特別之處,沒什麼特色,這時候,就是我們第二個要素「品牌」能夠派上用場的時候。
什麼是品牌呢?你開始來做個人品牌之前,有想過這個問題嗎?我們可以先來上個歷史課,「品牌 ( Brand ) 」 最早是烙印的意思,有一個說法是早期遊牧民族在管理牲畜的時候,會在這些動物的身上烙一個印子,來辨識這是誰家的雞、誰家的豬。
另外一類的說法是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的人民和小販會將自己砍下來的木頭烙一個印子,其實就是蓋個印章,好讓他們辨識這是誰砍的柴,無論來由是什麼,你都會發現品牌就是辨識和區分訊息用的,因此,我們做品牌,最重要的事情有兩個:
- 降低消費者、觀眾的選擇障礙
- 營造一種獨特的情緒感受給客戶,我們稱之為品牌感覺
很多有在做 Branding 的人都會跟你說:「越是複雜的社會,越是資訊焦慮的社群,就會越需要品牌,因為品牌可以告訴你,來我這裡可以得到什麼,你想要找什麼?來我這邊就對了」,所以它其實就是一種烙印,品牌說了、做了這麼多事情,就是想要在你心中劃上一個符號。
例如吃雞塊、薯條,你第一個聯想到得可能是麥當勞,想要找好看但又不貴的傢俱,你第一個聯想到得可能是 Ikea 、無印良品,品牌在做的,其實就是降低你的選擇障礙,幫助你在消費和生活上都更加便利。
成功營造出品牌感覺,受眾對你的依賴程度就會大幅的增加,例如今天講到啤酒和威士忌,你腦中浮現了什麼感覺?你應該會發現者兩者之間是有差異的,啤酒可能會讓你有一種熱鬧、活潑、輕鬆,穿著拖鞋、坐在板凳上,和朋友一起烤肉的那種很親近的感覺。
而講到威士忌,你可能馬上浮現的是一個中年男子,他可能有身份、有地位、生活優渥,穿著體面,坐在一個光線比較暗的酒吧,和 1、2 位朋友,甚至只有自己一位,小口品嚐著手中的威士忌,而非像啤酒那樣大口暢飲的品味。
營造品牌的感覺對於提升你的特色鮮明度會有明顯的幫助,但究竟要怎麼知道我的品牌要營造什麼樣的感覺?這裡有幾個方向你可以去思考一下:
第一個是人格特質,例如文靜、風騷、諷刺、慢熟、潑辣、厭世、成穩、細心、龜毛、溫暖,無論什麼特質,都可以變成一種討喜或有趣的風格,有些觀眾就是特別喜歡厭世、龜毛的你,因此,不要去壓抑真實的自己,做真實的自己,你才能擁有獨一無二的品牌魅力。
我現在如果提到鍾明軒、黃大謙,你腦中應該也會出現對他們的既有印象,或許你依然是一位產品經理或平面設計師,但因為你本身性格的特質,你或許就是一位溫暖的產品經理,或是厭世的平面設計師,這種人格特質在你經營個人品牌的時候,都有機會讓你與他人拉出一點點差異性。
第二個是角色身份,例如你是媽媽、學生、博士、天主教或基督徒、泰國的交換學生、馬拉松選手、主播、或者你是一位貓奴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你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它自然也可以成為你的特色點以及你的品牌賣點。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就是一位美國媳婦,住在美國是我比較與眾不同的地方,它雖然跟我在講的主題沒有直接關聯,但它依然能夠從你 deliver content 與 service 的過程中,流露出一點獨特性。
營造品牌感受是我們長遠的功課,透過自我探索以及內容的累積,再搭配上你的專業,讓你做起來很舒服、自然的特色,就會慢慢的越來越鮮明、越來越具體,我知道你可能會覺得:「天啊!我的生活真的是平淡無奇,我實在是找不到自己有哪些特質或哪些專業可以成為我的特色?」
我個人覺得這個思維一樣是一種外包裝的思維,你總覺得好像要添加些什麼才能稱作特別,這也表示你否認自己獨一無二,不過我相信光是做你自己就夠特別了,所以別連做自己都略過,很多時候特別的努力也是一種特別,尤其在現在大家都比較輕浮的年代,這樣的人也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同理可證,特別厲害也是一種特別,你不用加上什麼個人特質、個人身份,你就是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厲害很厲害,例如把簡報做得很厲害、剪影片剪得很厲害,用日本職人的精神,一輩子只專注做好一件事,這其實就已經夠成為你的特色了。
你不必去添加額外的吸睛要點,這些都只是加分條件,在本身的技術和產品上做到接近滿分,相較之下,那些外包裝就不會太過影響你,從比較專業的企業層面來講,你的專業可以讓你去做商標、申請專利,它就是你的特別之處、你的護城河,搞不好未來大家在這個領域有相關的需求,也都需要來請教你。
我最近開始看房子,希望可以在今年底入手人生的第一間自宅,於是我開始執行每個禮拜看一間房子的功課,人家都說可以多看看、多了解,所以我現在也大概交手過快要 10 個不同的房屋仲介。
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發現自己有一些偏好,就跟剪頭髮很相似,有些髮型設計師很喜歡跟人聊天,有些人對於髮型沒有太大的想法,傾向於讓設計師自行設計,給設計師很多發揮空間,有些人則喜歡帶著明確的照片,就是指定要剪什麼樣的頭。
上次我回台灣的時候,我就去找了一個比較知名的設計師,這位設計師經常幫一些明星網紅剪頭髮,但是他很安靜,我後來也是自己主動開口跟他聊天,他就很可愛的跟我說:「很多明星喜歡找他,是因為他都不會跟他們聊八卦」,我就覺得很好笑,也滿喜歡的,最後就安安靜靜地剪頭髮。
跟房屋仲介交涉的時候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喜歡很熱情的、很專業的、很幽默的、很木訥的仲介,我也列下了在客戶服務上我很喜歡的 3 個特質:
真誠
仲介就像是銷售員,我們都希望對方真誠可靠,有一些仲介可能會想要假裝真誠,但你可以感受到他是裝出來的,例如有些賣衣服的人會跟你說這個我也有帶一件,你可能一眼就知道他在說謊,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很真誠、很有個性的銷售員。
如果要做真實的你,就別怕冒犯,容易被冒犯的人可能也是因為他自己有很多在意的點,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真誠的品牌,而無禮跟真誠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專業
對於這份工作是否有所準備,例如我去看房子的時候,我有遇過仲介匆匆來遲,手上拿著一份他明顯沒有看過的小抄,問到這間房子屋齡有多老可能都不太確定,但我也遇過有仲介非常熟悉屋子的狀況,他做了充足的準備,而且給的資料是準確的,沒有說謊。
例如這個房子上次裝修屋頂是幾年的時候?這間屋子有沒有曾經加蓋過?後院是從哪裡到哪裡等等,我覺得這些準備對我來說特別的加分,因此我會說,特別的專業絕對也可以成為一種特色。
速度
你可能沒有想過,速度也是一種加分條件,像是 Amazon、或是台灣一些標榜 24 小時到貨的電商平台,他們就是在主打速度市場,我有遇過房仲回覆速度很慢的,也有遇過很快,內容又清楚明確的,你會發現,只要一有比較,就會有明顯的偏好。
不過我認為速度市場會有點像是低價市場,是一個比較危險、容易心累的特色點,只要一有這個特色,就代表你從此之後會需要背負這個名譽,大家為了你的這個特色慕名而來,你需要滿足大家對於速度、專業度、真誠度的期待。
因此我才會說,你應該要把你的特色建立在以自己為出發點的核心基礎上,因為你的特色點就會是你的賣點,這個賣點如果不是真實的你,你就會做的很辛苦。
我私底下並不是一個很常使用 social media 的人,也就是說我不太在我個人的 IG 或臉書上發文,甚至可以說幾乎不用,我平常也並沒有看 YouTube 或閱讀網路文章的習慣,我不會改變我的 Lifestyle ,就只為了符合這個社群的習性或習慣。
我會做的是把工作時間做一個明顯的劃分,把這些事情當作工作來處理,因此我會有一個專門的時間來滑 IG、看臉書、看 YouTube,我也不會刻意去走速度市場,因為我相信,真正的理想生活應該是工作配合我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生活配合工作,或者生活委曲求全,為了成全工作。
但這完全是看個人喜好和 Lifestyle,例如說我們在今天 Q3 即將推出一個 Mentorship program ,策劃一個商品時,我一定會走的流程就是藍海策略的定位設計,這個策略法我在我的 Brand Your Life 課程裡面也有詳細的教學。
它就像是競爭對手的觀察與分析,你可以從中找到獨特的定位點,而我的朋友 S 編思葒他一直都有在做 90 天顧問服務,很符合我們這個計畫的雛形,所以我也去請教她。
而我收到的其中一個 feedback 是很多人誇讚思葒的速度,這件事情不斷地被提出,任何時間私訊 S 編都會很快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好像都沒有在睡覺等等,我聽完之後,心裡馬上就覺得這一點我應該是比不過去 XD
我不但做不來,也不是很想做,這也跟我過去的經驗有關,我曾經在成衣服裝設計業待過,那個產業其實速度很快,我也曾經在新創公司和媒體業待過,覺得自己不是那麼喜歡那種工作和生活模式,我發現自己比較想要過慢活的生活。
而來到美國之後,因為時差的緣故,我看到同事或同學的訊息,也已經是隔天的事情了,雖然我沒有辦法在速度上搶佔商機,但我可以從其他地方去培育出屬於我的特色點,例如公司文化,像是我們團隊已經開始建立明確的週休制度,我會跟團隊說我六日不會回訊息,所以沒事盡量不要找我。
我也跟他們承諾說我不會打擾他們的假日,我也希望我們整個團隊可以慢慢邁進一週工作四天的理想制度,而在達成這個理想的同時,我們也要教育聽眾和學生,很明確的跟學生說我們統一會在什麼時間點或幾天內回答他的問題,也鼓勵學生不要太過依賴助教和我的回覆。
自主性一直都是我很想要訓練和教育聽眾的重要元素,或許不一定迷人,畢竟大家都喜歡一開口就獲得答案,但它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特色,當然,你也可以在招聘團隊的時候去尋找那些能夠與你個性互補的成員。
例如我不會那麼快速的回覆訊息,但是我的團隊成員可能就能夠做到這一點,彌補我的不足,我們也會收到學生跟我說:「助教相銘、Claire 都很用心,回覆速度很快」,我的心裡就可以比較安心,這也一樣是讓工作去對齊生活的好方法。
在做 Mentorship 的市場調查時,我很認真的思考我的特色是什麼?我和我的品牌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地方?而我發現其實有 3 個方向你可以去思考:
你在意的細節
尋找特色是個滿好玩的自我探索遊戲,你可以趁這個機會去觀察一下自己有沒有特別在意什麼樣的小細節?像我就發現自己還滿在意文案的,所以會花很多時間去看團隊寫的文案,其中又分為兩個面向,例如整篇文章的邏輯架構,有沒有連貫?是不是順暢?前後文有沒有互相呼應。
另外我也會花滿多時間去著墨語氣,像是什麼時候用驚嘆號?斷句斷在哪裡?使用什麼詞彙?給人什麼感覺?這個可能會延伸到標題怎麼下、貼文怎麼撰寫等等。
假設你有在做 Podcast 的話,你可能會很在意音質、背景音樂,又或者你在做料理節目,你可能會特別在意食材是不是國產?會盡量避免用進口貨或是不天然的食材等等。
很多時候,你在意什麼,就代表你重視什麼,只要這件事情夠重要,它就會成為你的堅持、你的價值觀,這些東西累積久了,自然有機會成為你的品牌特色。
你享受或願意花時間來優化的事情
經營個人品牌或者在職場工作,你可能或多或少都會發現一些讓你滿享受或滿願意花時間的事情,這些事情是那種就算浪費時間,你還是想堅持的事情。例如我就看過我的學生會很堅持早起打卡,也有一些觀眾很喜歡搶頭香,每當我有直播或新內容,他們可能會很堅持想要當第一個並報數。
我也有一個朋友在網路上賣衣服,每一次出貨都會親自包裝,可能還會親手寫卡片,最重要的是,他還會噴一點香水,他很享受做這件事情,這其實就是一種品牌特色,客人打開包裹,就會聞到獨有的香味,嗅覺記憶也會更讓人難忘、產生依賴,這些都是非常有趣,可以試試看的思考點。
對我而言,我很享受做網頁,把網頁做的漂漂亮亮是我過去當網頁設計師的職業病,很多時候,儘管這件事情看似對於品牌營收好像沒有直接的效益,但因為你享受,所以它依然值得做,而且這些小堅持,最後也終將成為你的特色。
他人給你的回饋
你可以從他人給你的回饋中去挖掘自己的特色,可能是別人隨口提及的讚美,或者聽眾留言時的反饋。例如我就經常收到很多人說我的網站做得滿漂亮的,你就會知道這件事情不只成為了一個特色,也是一個記憶點。
我也滿常收到聽眾問我用什麼軟體調照片的顏色,我是用 lightroom 這個 app,就算沒有聽到人家直接說:「你的照片好漂亮!」,你也會知道顏色是其他人會感興趣的,所以這個問題才會一直被問,其他還有簡報很漂亮的?我們是用 Canva 做得,或是來問我麥克風的牌子、時間管理的工具等等。
因為你這些方面做得不錯,人家才會有興趣,才會來問你,當別人來詢問你問題時,你可以藉機思考一下:「這是不是一個需求?我是不是能從中發展我的特色?」
有時候這些反饋可能也是一些誇讚,例如聽眾說你很溫暖、很細心、很謹慎,這些都是他們喜歡的地方,只要從觀眾喜歡的地方去變本加厲,這些都有機會成為你的特色。
做品牌很用心
我覺得我自己的特色就是我做品牌滿用心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要符合我對於設計思考的理念跟堅持,這可能乍聽之下很詭異,也可能會有很多不便利的地方,但我認為核心概念會是一切的出發點。
例如我做新的商品,我自己一定會走一次設計思考五原型的流程,我不會貿然的覺得什麼東西有商機就來賣一下,這個做法其實很花時間,就代表我會錯失很多賺錢的機會,我絕對不是最快的,但至少,我認為自己可以達成的就是「最理想的」。
在乎小巧思的設計
再來,我也滿在乎一些小巧思的設計,可能是某一個文案裡藏的一個通關密語,有看到通關密語的人可以得到什麼小禮物,或者是網站的某個小角落有則小笑話之類的,這類型的小巧思是我個人覺得滿特別的地方,而我會有這樣的領悟跟作為,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也滿吃這一套的。
例如我看到有人在包裝紙的內層,或者是書封的背面有藏一些小故事,我就會覺得很窩心、滿有好感的,因此,你可以很認真的觀察一下自己有沒有特別吃哪一套,哪一些品牌做了什麼舉動會讓你覺得很貼心?很有好感?以及你是否可以效仿呢?
賞心悅目
我覺得我自己最後一個小小的特色是賞心悅目,對我而言,好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果一個頁面或呈現的方式不太賞心悅目,就沒有辦法過我這一關,這點同樣的也滿礙事的,就是團隊寫完的文章、選擇了什麼圖片,我可能都會滿在意的。
但,可能就是因為你的某些奇怪堅持,成為了你的品牌特色點,讓你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依然可以獨樹一格,我個人是覺得只要你享受,它就值得做。
如果你覺得講得太發散的話,也可以回到這集原文,下載我整理好的懶人包。
📍【本集結語】#199 找到自己的特色
今天的內容比較隨性,我就不特別做重點整理了,我也想問問你,有沒有立刻想到自己可以從什麼地方開始培養自己的品牌特色呢?也許是專業、親民、真誠、幽默感或神秘感,其實都是滿不錯的切入點,但最重要的是,從你自身的需求,觀察自己的渴望,並對齊你的 Lifestyle ,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也正在招募對 Mentorship program 有興趣的人,這個計畫是特別針對「產品設計、商業模式、行銷策略」這三個最主要的項目做指導,輔導你在個人品牌創業上的最後一哩路做爆發性的衝刺。
目前我們已經從市場調查階段移動到模型製作的階段了,預計會在七月的時候上線這套計畫,假設你對這個 mentorship program 感興趣,你可以先加入我們的 waiting list ,到時候也會優先將名額開放給有加入等待清單的你來一起做測試唷。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pr 17, 2022 | Podcast, 有意義, 有錢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嗎?還是你常常會在夜深人靜時,覺得自己的日常過得很盲目,好像就只是為了餬口過日子呢?今天我們邀請到 Microsoft 的資深行銷協理,同時也是 工作生活家 的白慧蘭。
白慧蘭是一位有三份工作的斜槓中年,右手在 Microsoft 消費通路事業群營運 Windows 平台與 Microsoft 365 的訂閱制服務,左手則是經營工作生活家社群,也因為經營社群,認識很多年輕人,看到了 20+ 社會新鮮人對未來的恐懼與迷惘,因此撰寫了一本新書《 職場神獸養成記 》。
今天我們會來聊聊書裡的故事,分享白慧蘭過去在職場被霸凌、被主管當僕人使喚、看到別人被霸凌等經歷,以及她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探索出自己在工作上的使命。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實體書購買連結
本集來賓資訊:
🔸白慧蘭:官方網站、FB粉絲專頁、Instagram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198 工作生活家
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寫這本書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很多人來參加工作生活家舉辦的活動或是社群,會主動來問我有沒有時間可以聊一聊?他覺得自己在職場上受到委屈,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完全被動,人家做什麼,就只能夠被動地反應,動不動就想離職。
不知道多少人問過我:「怎麼辦,我的履歷經歷只有半年、三個月、支離破碎,導致下一份工作很難找。」
我問:「那為什麼要離職?」
對方回答:「因為被霸凌、同事怎樣怎樣、老闆怎樣怎樣…」,他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導致上班上得很沒有使命感,也不是為了自己。
是呀,100%,很少人會寫在職場上曾遭遇過的暗黑經驗,因為可能會帶給生活一些後座力,出版社找我寫書的時候,我就不想寫很雞湯、大家都在寫的那種,我覺得這對讀者沒有意義,也浪費大家的時間,我就想說我如果要寫一本書,我要寫什麼書?
因為經營了工作生活家,才碰到這麼多人,發現這麼多人很痛苦,我就想說如果能夠把我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例如我怎麼面對、處理、放下,我覺得這就很有意思,會不會有後座力?會,但我會不會後悔?不會,我覺得人生就要活得很有使命感。
我發現一般人覺得是瘋子、神經病、 EQ 差的這些人,他們其實非常有策略,他們很清楚面對什麼樣的人要切換成什麼樣子,他所有的人設,都只是要逼迫你退縮,然後得到他要的東西。
這本書其實就是社畜的相反面,很多人說自己是社畜,其實就是自嘲、安慰一下自己,而且告訴自己:「我沒有選擇、我就是一個畜生,月底拿得到薪水就好」,但我個人經驗是,你越覺得自己是畜生,你就越容易被宰掉。
因為人與人的關係永遠是相對的,就像演對手戲一樣,你永遠在演一個悲情的角色,對方就永遠演一個欺負人的角色。
你如果告訴自己你是個畜生,畜生就是養肥然後宰掉,那就是你的選擇。
在 IT 產業有一家 M 社,已經算是極品公司、領導品牌了,剛進去的時候都抱著一個忐忑、要學習的想法,那時候遇到一個主管,我不只是他的公僕、也是私奴,要幫他家裡做很多事情,常常出去外面開會時要被灌酒、陪著聊天到凌晨一、兩點,老實說,職場上不合理的事情太多了。
我聽工作生活家的夥伴有人說他要幫老闆寫 EMBA 的功課,還要幫老闆接小孩、寫外部接案的演講稿,絕對是只有更恐怖,沒有最恐怖,我還聽過一個被主管當著 10 幾個人的面對他說我會逼你去自殺,之後我去安慰那個小男孩,他說:「還好啦、可以啦、我能接受。」
所以這是心理韌性的問題,老實說我很佩服他,他就當是瘋狗在叫、叫完就算了,因為他就是想要這份工作,每個人對於挫折、霸凌的忍耐度是不一樣的,重點不是故事,重點是你要如何管理你的職涯,我要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你一定要在每一段的工作經歷中有非常清楚的目標、使命感。
你到底在這份工作中要得到什麼?
例如有些人是為了累積某種資歷,結果一被欺負就辭職了,資歷也沒有累積到,擔心之後 HR 會不會覺得自己很脆弱,每一次碰到這些事情時,就是要回來 revisit 自己的目標,告訴自己這樣做值不值得。
曾經有個女孩哭著跟我說:「我就是不知道我有什麼目標、怎麼辦?」
後來我發現,會告訴你不知道目標的人,其實是別人給了他太多目標,導致他自己的心裡面在打架:「我想要滿足我的目標,但我又不想讓 A、B、C 失望,D 告訴我的好像也很好」,像台灣很多父母都叫小孩去考醫學院,但你喜歡嗎?
有時候不是你沒有目標,而是你不知道怎麼選擇。
不是,我其實是念廣告系的,我的系主任在一年級通識課講廣告業的生態時,說到你如果要做廣告業就要像妓女一樣服侍客人,客人的要求要 100% fulfill,需要你的時候要隨傳隨到。
我就覺得天阿!我沒辦法做這樣的工作,我覺得眾生平等,所以就開始思考我要做什麼工作,後來之所以選擇科技業,是因為科技業有很多分紅可以領,既然要工作,當然要選單位時間利益最高的,所以我找工作是為了錢,沒有什麼偉大使命感。
但我也要跟聽眾老實說,為了錢也很好,賺了錢可以去學習、支持家庭, 有些年輕人會說我在追尋我的使命與價值觀,我都會問他:「你缺不缺錢啊?」,我覺得思考是一件非常非常奢侈的事情。
在文藝復興時代,達文西是有家族去供養他的,很多哲學家基本上都是有錢人的孩子,他不用做事,只需要負責思考,那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你有辦法過那麼奢侈的生活?沒有的話就賺錢嘛,賺到錢後,就有辦法思考使命感了。
#1 被職場霸凌的時候
我開始問自己,我在我的 career path 上要的是什麼?以前一定是盲目的,年輕朋友千萬不要覺得盲目不好,人都是這樣的,如果今天你要做的事情,需要把自己的性格與思考完全泯滅掉,你的人生就會像一個演員一樣,別人給你不同劇本,你就去演不同的角色,那其實都是別人的人生。
所以那一刻我決定,職場成功並不是攀到最高的位置,我要做我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也是從那個 moment 開始,我花了非常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特別是協商這件事情,人要有自己的專業,上班族其實很可怕,因為沒有自己的專業和 portable skill,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中年失業就開始焦慮的原因。
#2 成立工作生活家的時候
上班族另一個大弊病就是生活圈會越來越窄,你在職場會全心去攀爬那個職場的階梯,下班後還在思考,明天我要怎麼繼續拍老闆馬屁、應付同事案件,你的生活圈就是這樣。
不過做了工作生活家之後,就認識很多各式各樣的人,太多不同的生命樣貌展現在你面前,有很多跨界的資訊在交流,還可以看到很多人需要你的幫助。
於是我開始開課、出書、分享,希望每個人都不需要走一趟才能找到使命,人之所以會進步,就是因為大家會說故事,可以從彼此生命中去學習,這就是我現在幫自己找到的使命。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充滿了壞的意外,心理韌性也都不一樣,像我書裡寫的,同事就是一群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務的人,你們中間有利益,你現在覺得你跟他很好,但有一天你們要競爭同一個位置時,他轉眼就把你賣掉了。
很多人會把同事當成閨蜜,在茶水間抱怨,我認為那是風險非常高的事,我也說過:「把你自己生活圈打開,去參加社群,人不可能不發洩,但要把你的發洩和跟你沒有利益關係的人說,這才健康,也不會有後座力。」
很多人在研究談判時都會講到這個東西,這東西最重要的就是先傾聽,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利益經常會充滿衝突,但今天你不聽只說,對方的抗拒感只會越來越深,所謂的引導行為改變階梯法,就是你聽對方需要什麼,你才能夠反饋給對方他心中期望的價值。
這時對方心裡就會改變,從抗拒變成接受,當他願意接受,他才可能考慮你的提案,當他考慮,才有可能產生你想要他採取的行為。
我昨天看阿德勒心理學,裡面說到很多人喜歡把責任歸咎於他人,例如公司吵架,碰到朋友就開始抱怨,朋友可能會鼓勵你跟他吵到底,覺得這個人怎麼做這樣的事情,但你不是他媽,所以沒有立場教育他,阿德勒這時候就講到「課題分離。」
他做這樣離譜的事情,是他的課題,是他的價值觀、教育、家庭背景導致他這樣,但我們現在處理跟這個人的衝突,我要什麼,我不想在他身上浪費時間,我只想 get things done,我要如何找一個最有效率的方法解決這件事情,這是我的課題。
當你沒辦法做到課題分離時,你就會轉不出來,一直被情緒帶著,陷入被動,越溫良恭儉讓的人,越容易陷入被動。
我最喜歡《職場神獸養成記》的章節是後記結語,是我把書寫完再補的,我發現很多人出於焦慮就不停地輸入,但他就輸入而已,輸入完就沒有了,人的重點其實是選擇,你得要很清楚地知道你要什麼,你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再去制定你的 action plan。
例如我的夢想是嫁給好老公、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那你就不該去看職場書,而應該去看怎麼經營幸福婚姻的書,我最喜歡大家看完書、上完課、聽完 Podcast 後,要靜下來想想這對我有什麼好處與幫助?再去思考我要做什麼,給自己留下任務之間的空白,思考並產生行動計畫,對大家才有意義。
我最近好多朋友過世,所以第一個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個是要追尋 Ikigai,因為 Ikigai 裡最重要的觀念是:「找到這個世界需要的、你愛的、擅長的、他人願意付錢的交集」,其實後三個都很容易,最難的是找到這個世界需要的,為什麼?因為人生到了一個 moment,你真的會想你的生命對世界到底有什麼意義?
人類大命運這本書就講到,人類最困擾的三件事情:瘟疫、饑荒、戰爭,戰爭之後如果大家不夠 care 就很有可能會帶來饑荒,反而這段時間大家更要去思考 Ikigai,到底你要怎樣成為對這個世界有用的人。
📍【重點整理】#198 工作生活家
#1 社畜的思維很危險
很多人往往因為在職場上充當公僕或者主管的私奴,因此開始默默地告訴自己:「也許我就是社畜」,白白提到,這樣的思維非常危險,因為你沒有去設清楚那個界線,這其實跟我們 195 集講冒牌者症候群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沒有明顯的界線,就代表你允許人家毫無止盡的越界。
你的整個工作時間、職場生涯,都是對方可以不斷利用的資源,乍聽之下,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很不合理,但或許在經歷過這麼多不合理的事件中,能夠讓你逐漸明白唯有在工作中有清晰的目標,你才有一個衡量的基準。
能夠讓你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忍耐,什麼事情與你在追尋的目標方向不一致,透過清楚的目標,你才更能感受到工作的使命感,知道自己是為何而忙。
#2 你只是還沒找到完美的選項
白白說,大部分的人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而是別人給他太多目標,你既想要滿足自己的目標,又不想讓他人失望,在這種不知道如何選擇、心裡打架的時候,你無法解決,所以你用迷惘、失去方向來一以概之,但其實,這樣的命題是錯的。
你沒有失去方向,你想去哪你自己心裡一定知道,只是你還沒找到完美的兼得選項,因此產生錯亂,人類是群體動物,也就是說我們的幸福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被同類喜歡、尊敬、愛戴與認同,這些同類很有可能是你的爸媽、你的師長、你的朋友和你的另外一半,更有可能是社會文化和集體意識。
為了達成這種群體幸福感,我們就容易在自己想要的與社會期待的之間打架,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做自己,堅持你想要去的方向,還是說順從他人期待,滿足群體認同,其實都有它美好的地方。
我們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讓自己喘不過氣,其實,不管怎麼做都有他的優點與缺點,每一個人都有一樣的困擾,不如就放寬心,給自己留一點空間。
#3 賺錢可以是階段性的使命
白白提到,自己剛出社會時也沒什麼使命感,只想著要賺錢,但後來也理解到其實賺錢也可以成為階段性的使命,因為有錢可以讓你完成很多事情,讓你有餘裕去做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思考。
因為經歷了職場霸凌,也開始經營社群組織,白白重新定義自己的職場使命、研究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並且從大量學習中再次找到生活的意義,更能防止長年的職場生活讓社交圈窄化。
📍【本集結語】#198 工作生活家
我自己很喜歡小白提到的課題分離法,我也推薦你可以去研究一下,因為它真的可以解決生活與工作中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這一輩子究竟是在追求什麼?這或許的確是需要經歷過一些事情才能夠明朗的,但我認為這天遲早會到來,也不用太心急。
我們就是好好的生活,信任宇宙會在對的時機點,送給你最好的禮物,就是一種理想生活之道。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