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顛覆標準答案

#214【風傳媒 x 華爾街日報】 顛覆標準答案 ,你想要的人生都是可以「研究」出來的! / 研究生 – Keith

個人都希望能夠打造出自己夢想中的人生,但說到具體執行時,可能又會覺得缺乏資源、缺少資訊,而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邀請到 Podcast 創作者說 的主持人 Keith 來到茶水間,和你聊聊他是怎麼樣 顛覆標準答案 ,打造出他自己的理想生活。

Keith 的綽號叫做研究生,他相信理想生活就像是做研究,你想要達成的事情,幾乎都是能夠透過研究而得到答案的,而他這樣的人生哲學也顯示在自己過去的經歷當中,對於自己的人生, Keith 從來都不想要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常,我們今天會聊聊他的人生觀和心法。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研究生 – Keith:Podcast官網粉絲專頁Instagram

顛覆標準答案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14 顛覆標準答案   

有一個比較大的轉捩點是我在念 UC DAVIS 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程是 MBA 開的,每年招收 8 個學生,而且一定要是 UC DAVIS 博士班的學生才能參加,如果上了就會跟 MBA 的學生一起修一整年的創業課,那個對我來講算是一個蠻大的契機。

一整年大概就是 4、5 堂課的時間,從財務到如何 pitch 各式各樣的東西,一整年訓練下來也認識了很多人、老師,或是矽谷的投資人,更有趣的是,因為整個課程是以矽谷的投資生態在上課的,所以我當下的想法是:「就試試看吧!」,研究生這個名字就是那時候來的。

2012 年我開始寫了一個部落格叫「研究生的點數旅行筆記」,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沒在更新了,之後應該會吧 XD,那個時候我開始研究美國的信用卡跟里程數,一篇接著一篇寫,也找了幾個朋友討論是不是可以把題目擴大,變成一個有規模,可以用創業實踐出來的方式。

做這件事情的同時也一邊在念書,博士班畢業之後,就開始 full time 在做這件事情。

 

我自己覺得比較大的困難反而不是題目本身,可能是在推美國市場的時候,沒有辦法完全抓住整個美國市場的每一件事,比方說美東、美西的旅遊習慣都不太一樣,你要怎麼跟每個使用者有更深入地交流,這一塊其實是非常花時間的。

因為設定在美國市場,所以整個 team 要去跑活動、找使用者、找廠商,在美國談生意的方法跟我傳統想像中的不太一樣,我自己的發現是美國人好像都會飛過去見面,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必須要跟他換一張名片,做為好的開始,這些是我在創業過程中花比較多時間在琢磨的部分。

顛覆標準答案

有一次要去葡萄牙的一個小島開會,從美國要過去,我想說從波士頓直接飛到葡萄牙最近,過程中忽然發現有一張轉機的票可以到,還只要多一個小時,我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想說這個轉機怎麼可能發生,我對於旅遊非常有興趣,這件事情絕對不能錯過!

我一到那個島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怎麼搬過來?因為太漂亮了!後來我到了里斯本,對里斯本也特別有感覺,小時候玩大航海時代玩出感情來,覺得里斯本真的是非常適合旅人居住的地方,當天晚上我就開始在思考:「如果住在這裡我要怎麼生活?

也不是每個地方我都有這種感覺,像是到了瑞士就是從頭到尾都沒有萌生過這個想法,所以如果真的要說習慣可能也沒有,但如果碰到一個喜歡的地方的話,我就會開始感受一下在當地生活的感覺。

 

在 UC DAVIS 的時候認識了一些美國人,就會感覺到身為留學生其實是很不一樣的,因為留學生是一群從很遙遠的地方特地跑過來的人,但當地的學生是一群不想離開家,在家裡附近找學校念的人,在討論事情的時候就會發現真的就是兩群完全不同的人。

我不太懂為什麼他們會想要待在一個地方不動,每件事情都很順利不會覺得太無聊嗎?絕對會有人跑過來質疑我追夢,我自己也常常會質疑這些人,那些人會這樣想我,我覺得也無可厚非,因為有不同的價值觀跟想法,我沒有特別覺得痛苦,或要有很堅持才能撐下去的想法。

我反而會用另外一個想法想這件事情,每個人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可能會挑某個專業一直念下去,但也有些人想要把世界上所有不同的領域的課都修過一點點,我覺得我會屬於後者,我也覺得蠻多人是這樣子的個性,只是在求學的過程中,身邊沒有這樣的朋友,所以就不覺得好像可以這麼做。

當我提出不太一樣的想法時,都會碰到蠻支持我的老師或是長官,可能一開始我就讓他們覺得我是這樣的人,他們也在這樣子的情況之下選擇我進入他的研究室或是學校,所以當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的時候,他們也覺得理所當然。

回到原本的問題,如果說有什麼東西讓我堅持下去,我覺得就是身邊有很多支持我的人,可能是老師、長官或家人,讓我覺得做些不太一樣的事情應該也不會怎麼樣。

建立死忠鐵粉

我覺得蠻重要的,年輕的時候,後盾可能會是一個摔跤了會接住你的人,但是年紀越來越大,那個後盾應該就會是自己了,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沒有辦法做下去,那我要靠什麼吃飯?我覺得這個對我自己來說蠻關鍵的。

我想要確認現在做的事情是我喜歡的,但不會因此讓我在經濟上面就斷掉了,我覺得我在嘗試挑戰不同東西的時候,第一個放進腦袋的事情就是錢要怎麼辦?我有一條自己的線,如果說我真的抓不到了,隨時都要有往後退的心理準備。

很多人都會說:「做不到我大不了就回去幹嘛幹嘛」,但真的發生的時候你會回去做嗎?這是一個蠻有趣的一個問題,如果大不了真的發生的時候,我真的能去做那件事情,它會讓我明確知道如果失敗了,到底什麼事情能夠補貼經濟上的資源,不會因為沒有錢而不斷煩惱要怎麼辦。

 

我第一個做的事情是會告訴身邊所有人,當身邊愈多人知道你現在要做這件事情,你愈有辦法找到可以同行或是扶你一把的人,這些事情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說你沒有這樣的習慣,可以多利用 Google ,現在只要打對關鍵字,都可以找到很明確的方向。

再來就是交朋友,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會需要在過那樣生活方式的朋友,怎樣都要想辦法找到,不敢說建議大家,我會讓自己在出現「怎麼機會都找不上我」的思考的時候多想一下:

真的要把這件事情做功課做到 80 分,或是要外來的力量自己聚過來,聚到了 80 分我才能去做嗎?如果我現在只有 2、30 分不行嗎?」,如果只是因為一直等,所以就不做的話,我覺得 OK 嗎?我會這樣子問自己。

當然也可能想一想就覺得無所謂,但有些事情真的問了自己之後就會覺得不 OK ,應該要去試試看,我真的想做的事情,絕對不會讓它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我覺得自己有動力去做的時候,我會看不到其他事情,無心插柳的事情就不是一個真的我非做不可的事情。

絕對不可以去想說這件事情我只是沒做而已,如果要做的話我一定可以做的很好,我絕對禁止自己去想這件事,如果這件事情我沒有去做,我怎麼知道我會做得好還是不好呢?不要去想這個,反正你就是沒做,只是花更多的時間想自己沒做的事情。

 

我有我希望的生活方式,比方說旅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不想要停止自己去探索世界上還沒有看過的地方,但疫情之後我就開始有不一樣的想法,以前覺得工作賺錢是為了旅遊,那旅遊沒了我為什麼要工作?在疫情當中我慢慢的在想這件事情。

如果我腦中有一個很理想的生活方式,但沒有辦法做到的話,是不是就沒辦法過一個很好的生活呢?我有沒有辦法每天看到自己有點成長,如果可以做到這件事情,而且我也可以享受前面為了今天的這個享受而鋪的梗的話,我覺得這就是我現在所看到的理想生活。

顛覆標準答案

📍【重點整理】#214 顛覆標準答案 

#1 不要擔心自己「還不夠好」

Keith 分享自己過往在日本做留學生的觀察,他發現留學生與本地生是完完全全的兩類人,留學生是一群從很遙遠的地方特地來的人,而本地人則是想要待在離家裡近一點且環境也熟悉的一群人,這兩類人在討論民生、世界或各種人生觀的切點幾乎完全不一樣。

這個觀察也讓 Keith 聯想到在念大學時,有些人可能會遇到自己喜歡的教授,跟著同個教授一直針對專一領域不斷的做研究,而有些人則會想要每個專業都接觸一點,嘗試不同的領域、多聽聽看不一樣的故事。而我們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這兩類人。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付出行動的表現,針對你熱愛、感興趣的事物,我真心覺得無論你想要走廣還是走深都很棒,只要願意付出一點行動,不要停留在原地,其實你的理想生活就是在逐漸塑形。

不要覺得自己某些領域不專精,生活就不理想,也不要覺得自己生活不夠豐富多元,人生就很單薄,你自己想要怎麼過生活,只有你能決定,也只有你能定義。

 

#2 怎麼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

為什麼有一些人總是對於資訊很敏銳?總是知道要去哪裡找資料、找人脈、找資源呢?Keith 提到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掌握這三個關鍵要素,你就能夠更 resourceful 且加速理想生活的生成。

關鍵一:當你有一件想做的事情,建議先告知身邊的親朋好友,當身邊越多人知道,你就越有機會找到同伴、越有機會認識有經驗或有資源的人,你的資訊量就會因此而擴大,資源多,接下來就會更省力。

關鍵二:多關注相關的消息,無論是國際新聞、追蹤相關的資訊平台、論壇、追蹤同領域的 KOL 或業界人士,這些都是絕佳的資訊來源,比別人更早掌握資訊,你就能更早掌握機會,環境要靠自己主動創造。

關鍵三:如果身邊沒有資源、沒有環境也沒有人脈,那你能做且一定要做的,就是勤勞,例如勤勞交友、搜尋關鍵字、到圖書館尋找資料,或者打聽。

 

#3 你要有心的插柳

最後 Keith 提到,如果你想要過不一樣的生活,你身邊一定要有正在過不一樣生活的朋友,或者要開始去追蹤一些過著不同 Lifestyle 的人,其實就是增廣見聞,針對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要只是說說而已,如果你認為不去做會留下遺憾,就不要用無心插柳的心態,而是一定要很有心的插柳,創造你理想的生活方式。

 

📍【本集結語】#214 顛覆標準答案 

假如你對拓展自己的國際觀感興趣,也歡迎你來參考我們與風傳媒還有華爾街文化的 VVIP 訂閱方案,訂閱之後,你可以獲得:

  • 風傳媒零廣告的精選文章
  • 華爾街日報的中、英、日三語獨家授權內容
  • 免費參加美國華爾街日報所舉辦的線上趨勢論壇、菁英沙龍等線上活動
  • Zoey 的親筆簽名書和手寫明信片或是 AHC 保養品

華爾街日報是一個專門為菁英決策階層的人所設計的內容,從國際經濟脈動、世界政局、投資動向到科技趨勢、企業管理等資訊,都是華爾街日報最主要在分享的題材,這次的訂閱方案非常超值。

我們從原價一年將近 14,000 的價格,談到一年訂閱方案只要 4,000 元台幣有找,等於一天不到 15 元台幣,就能夠享有華爾街日本的精選授權內容,如果你對這個訂閱方案感興趣,請點下面的連結到方案介紹頁來看詳細內容,一起來提升自己的國際觀與競爭力,朝你的理想生活越來越近。

👉👉 立即了解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異類矽谷

#213【風傳媒 x 華爾街日報】老派工程師揭開矽谷神秘面紗,絕對和你想的不一樣!/ 異類矽谷 – 鱸魚

天我們要為你揭開矽谷的神秘面紗,也許你想像中的矽谷,真實卻是一個 異類矽谷 !我們邀請到在美國生活三十多年的鱸魚大哥,鱸魚大哥很像是一個博學多聞的長輩,聽他娓娓道來美國的改變,真的會非常像是在聽故事一般,很有趣、很好笑,又很有啟發性。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異類矽谷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鱸魚:方格子

異類矽谷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13 異類矽谷  

第 1 個是 curious ,對什麼事我都很好奇,好奇心不管到什麼年紀都有幫助,第 2 個是 hungry ,就是要隨時都保持饑餓,去找新的東西。

第 3 個是 humble,因為我在矽谷看到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最好的帶來這裡,跟人家一比我才發現原來這個我輸給他們,所以我願意變得更好,這是我一個基本的人生觀。

 

臺灣養出來的孩子即使到今天可能都有這個問題,就是不知道怎麼計畫自己的人生,只是跟著社會需要而走,如果說這一步走對了,也是因為「我以為這樣走是對的」,那不是一個知性的選擇。

而美國人或者歐洲人,他們走的路大部分都是自己決定好或喜歡走的路,我們對於人生一直都沒有計畫,所以你問我怎麼走到這一步?其實就是瞎走,到了中年以後才開始思發現這個不是我要過的日子?不是我要過的人生?才慢慢開始調整。

當然你已經上了這條船,也不可能跳下去,更糟糕是這條船其實還不錯,如果這條船很多問題你早就跳了,有時候那反而是一個 trigger ,是一個讓你改變的激發點,比較麻煩的是你日子過得還可以,可是時間繼續在燒。

 

那時我有一個安穩的工作、收入不錯,公司也需要你留著,就把這個當做是成就或成就感,成就未必能變為成就感,我覺得這是兩回事,假設你在學業、事業上有一點成就,請不要忘記繼續去找你的成就感,我現在正在努力做這些東西。

異類矽谷

Steve Jobs 在史丹佛演講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我聽了以後覺得起雞皮疙瘩,大意是說不要過別人要你過的日子,不要過社會期望你過的日子,當場聽覺得沒什麼,他死了以後回頭看這個錄影帶,只能說 oh my god !

當時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了,事後回頭去對應這句話會讓我毛骨悚然,我們每個人過的日子其實都是社會的期望,你在 google 做工程師很成功,大家都覺得這是對的,如果那是你要過的日子,那非常好。

可是如果你要過得比這個還要多,那是不是要去追求那個你還沒有拿到的?大家都過得還不錯,那在這個不錯之外有沒有你想要的?那句話對我影響還蠻大的。

 

主要困難還是生活跟生計,因為我要去追生命,當你要追生命的時候,其實不在乎生活跟生計,我們都被生活綁住了,後來我放手以後,就花很多時間照顧自己,我發現反而我工作做得更好,這是蠻奇妙的一個感覺。

前面 10 年 20 年也是跟大家一樣,做工程師就是忙著付帳單,忙著賺錢,賺了錢也忙著繼續付帳單,收入很高開銷更大,最後我發現我把時間都用在付帳單上面,就在想我可不可以拿點時間出來做我想做的?剛開始你拿不出來,因為工作和生活把你綁得死死的。

後來我就發現,有時候跳出來做,問題其實都會自動解決,從那以後我發現其實我過得比以前快樂,我嗜好已經多到反而變成上班是一個解脫,但是我每個都玩得很精,做得很深入,這是我發現的回報。

 

我從高中就開始玩樂團,我以前彈貝斯,原本想用貝斯當名字,但發現沒有人在用,當我來美國念書,一開始先用臺灣護照上的中文名字,到美國以後我常在想:「我不願意用中文名字」,現在回頭想也許我會用,但剛來的時候就希望美式,就是用美國名字。

可是我也不願意用很通俗的名字,直到有一天我在菜市場看到鱸魚,就覺得這個名字不錯,那個也是 bass,但不是念「貝斯」,然後我就問一個美國同學,他說這是 very cool name,我就正式去改名,學校的學籍上、申請綠卡等等,全部都改成鱸魚 bass。

我現在在美國官方檔案上名字就叫鱸魚,要改也改不了,鱸魚其實很營養、價錢又貴、又沒有魚腥味,真的還不錯,我朋友家的小孩都記得我。

建立死忠鐵粉

異類矽谷是 5 年前在方格子就取好的專欄名字,最近幾年常回臺灣,發現臺灣人對矽谷,看到的都是完全正面的,例如科技、創新、高收入,這是沒有錯的,但就像一個花瓶,花瓶後面一定有陰影沒有人看到,我就在想:「我不要寫大家都看到的。

我在矽谷住那麼久,我能看到一般人不會去看的,雖然未必是黑暗的,但是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的,我希望讓人看到一個全盤的、真正的矽谷,這是當初的構想。

 

想像一下,如果哪天你在矽谷的自行車道上,沿著河邊騎,突然看到幾百隻羊在前面穿過馬路,你一定會非常困惑想說:「我是在矽谷誒!距離 Apple 總部開車也不過 15 分鐘,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羊?

然後更酷的是後面有一個牛仔騎著馬跑過去,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看錯了,後面還有幾隻牧羊犬在趕羊,你會以為你是在內華達州的沙漠,我回來之後就開始做一些 study,發現背後有很多故事。

這些羊是來打工的,而牧羊人是個很有名的秘魯人,上過媒體,但是他不懂英文,所以我跟他很難溝通,他是拿特殊行業的簽證,那些羊是來把乾掉的草吃掉,在秋末和春出就會看到他們,那為什麼要吃那個草呢?

因為那些枯草在山坡上,不可能用人工或化學方式去除,春天的草就是綠油油的很漂亮,大概過了 3 月底,滿山就變成是一片枯草,因為矽谷比撒哈拉沙漠還要乾燥,所以就要除草,不然很容易失火,這些羊算是打火弟兄。

異類矽谷

我最喜歡的是它的包容,矽谷會這麼成功不是因為科技,是它對文化還有一切都包容,例如你的英文我聽不懂,但只要你有能力我還是用你,而且我可以讓你做我的老闆來管理我,我相信在世界上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矽谷在這方面非常開放,這是我最欣賞的。

我最不欣賞的是它的科技,因為它把科技和利潤掛勾,沒有一個公司能夠倖免,因為你要這麼成功,就必須犧牲很多人性、環保,這是我最不欣賞的。

 

那時我的第一份工作,公司 70% 都是白人,我明顯知道我是外國人,我是來這裡替人家打工,這是別人的公司、別人的國家、別人的文化,現在來的人就沒有這個感覺了,同樣是剛來矽谷,現在任何一個公司 70% 都不是美國人或白人,而且英文南腔北調,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當時管理階層清一色都是白人男性,就覺得他們是權威,我要聽他們的,那時矽谷還是採用傳統的管理方式,leadership is everything,這幾年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因為 Google 的介入,他們為了要打造帝國,就有很多文化需要突破,他們也知道美國傳統文化的問題出在哪裡。

還有一個是科技,科技本身更新越來越快,大概 3 年就翻一輪,這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進步的更快,不好的是被淘汰的也快,最早在矽谷壓力沒有這麼大,當然還是有,可是我發現這幾年,即使我有這麼多的歷練,能力已經超越以前很多,卻還是會有跟不上的感覺。

現在的矽谷失敗是沒有理由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就是矽谷的殘酷,想過以前那種逍遙自在的生活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當然我因為有人生的歷練,所以還能 handle,但年輕人可能就沒有辦法。

 

剛開始的確是滿頭包,畢竟有文化、語言的差異,而且那個時代,美國人期望你說一口字正腔圓的英文,這是傳統美式自大的文化,就是你來美國就要跟美國人一樣,差不多最近 10 年才真正翻盤,我在大學是英文系的,所以壓力稍微少一點,可是還是我最大的一個障礙。

前面 10 年基本上是在為打入美國主流社會掙扎,後來發現那都不是問題了,你不必打入美國主流,因為主流就是矽谷共和國,但你要加強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才是真正表達自己最好的方法,這只能說是從 fade in 的角度來看,當然實際還要更複雜。

 

我感觸其實蠻深的,書裡面有提到,剛來美國的時候很年輕,不知道自己是誰,到了美國看到大家都是這樣子,覺得他們好像比較優越,國家這麼有錢,就會變得很想去配合他們,講難聽點是討好,不只是我自己,很多人都說臺灣來的都這樣,這一迎合下來就走了 10 年。

在工作上我儘量美式,就跟美國人在一起,除了我這張臉不是美國人,我常常覺得自己就是美國人,當然我也覺得:「為什麼我要去迎合他們?」,後來受到李安的啟示,李安拍完臥虎藏龍後有記者訪問他,說他把中國的武俠精神原封不動地搬到好萊塢,不怕美國人會不懂嗎?

李安說:「為什麼我要怕他不懂?那是他的損失啊!

我也慢慢發現其他國家的人,尤其歐洲人也是這種想法,矽谷的文化提醒我,每個國家的人來到這裡就是原汁原味,這幾年這個意識大大抬頭,我覺得非常榮幸、很高興,我不必再委曲求全做一個假的美國人。

 

我最羡慕那些可以不要花成本在生計與生活上的人,真正最高檔的是投資在生命上,其他的東西都只是數字,我希望努力去做到 invest in your your passion 的這個理想,做你想做的事,而且把它做好。

異類矽谷

📍【重點整理】#213 異類矽谷  

#1 走你自己想走的路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真的非常幸運,因為過去你的人生和職涯發展,基本上就是跟著社會需要而走,你心裡可能從來不會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如果真的朝這個方向前進,也只是因為你「以為」這樣走是對的,是一個可以被認可的成功路徑,但卻不是知性的選擇。

在美國生活超過三十年的鱸魚大哥表示,歐洲、美國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意識地選擇自己要走什麼職涯道路,鱸魚當年跟著別人瞎走,中年才開始思考理想生活的樣貌,鱸魚感嘆,最糟糕的就是這條船還不錯,因為生活過得去,就沒有一個非得要改變的理由。

如果職涯不順遂、生活不快樂,或許你早就會起步開始改變,最怕的就是一切都還可以,就這樣過了十幾二十年,讓鱸魚大哥很受啟發的,是賈伯斯曾經講過的一句話,他的原文是: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 Steve Jobs

我們活在世界上的時間真的是有限的,現在不去追求,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2 鱸魚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矽谷的地方

鱸魚大哥說,最不喜歡的是它的科技,因為現在許多的科技都與利潤掛勾,因此犧牲了許多人性、環保、道德的牽扯,但他最欣賞矽谷的地方,則是它對於文化的「包容」,例如現在 Google 、IBM、微軟、推特的 CEO 都是印度人。

台灣的台積電或知名國產企業,是否能夠這麼有包容心,把機會讓給越南人、印度人呢?我相信,儘管實力再堅強,這或許也不是一時之間就可以很快做到的事情,整個世界,都有著對於自己國家種族的偏袒性。

我們去看日本、看德國,其實全世界都是這樣,只有矽谷這麼開放,能在產業與科技面前放下成見、放下文化差異,努力看見彼此的優點,互相學習,這就是鱸魚大哥最欣賞矽谷的地方。

 

#3 矽谷文化的重要提醒

鱸魚大哥說,過去在矽谷工作時,管理階層清一色都是美國白人男性,現在則變成 70% 都不是當地美國人,英文南腔北調非常正常,他的觀察是從 Google 開始改變的,當 Google 把多元文化帶進矽谷,聘請更多女性領導和海外菁英,矽谷的人種與膚色也越來越複雜。

從過去美國人期待你講英文字正腔圓,到現在變成你的老闆可能英文比你還爛!在過去的前二十年,鱸魚大哥認為每一個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都在為語言、文化,為打入美國主流社會掙扎,現在則是整個意識形態大轉變,大家都努力在保存自己的文化。

以前不知道自己是誰,對自己的身份也不認同,總覺得白人比較優越、比較有錢,想要去討好迎合他們,而鱸魚也受到李安的啟發,發現真正的大師級智慧,就是要原汁原味的呈現,這也是矽谷文化給我們最重要的提醒。

 

📍【本集結語】#213 異類矽谷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讓你更了解美國矽谷的文化,我其實在聽鱸魚大哥分享時特別有感覺,美國近幾年很流行一種文化叫做 WOKE ,woke 本身是醒來的意思,現在則被翻譯成覺醒,所以你可能會聽到有人說他很 Progressive、很 woke 。

意思就是說他是覺醒派、進步派,比起買高檔名車或豪華別墅,這群人更喜歡買環保腳踏車,使用永續建材蓋出來的房子,甚至可以說買名車已經落伍了,現在正夯的,是更天然、環境友善、自然,且進步的生活方式。

我個人也覺得這種意識形態滿有機會在台灣流行起來的,與你分享,假如你對拓展自己的國際觀感興趣,也歡迎你來參考我們與風傳媒還有華爾街文化的 VVIP 訂閱方案,訂閱之後,你可以獲得:

  • 風傳媒零廣告的精選文章
  • 華爾街日報的中、英、日三語獨家授權內容
  • 免費參加美國華爾街日報所舉辦的線上趨勢論壇、菁英沙龍等線上活動
  • Zoey 的親筆簽名書和手寫明信片或是 AHC 保養品

華爾街日報是一個專門為菁英決策階層的人所設計的內容,從國際經濟脈動、世界政局、投資動向到科技趨勢、企業管理等資訊,都是華爾街日報最主要在分享的題材,這次的訂閱方案非常超值。

我們從原價一年將近 14,000 的價格,談到一年訂閱方案只要 4,000 元台幣有找,等於一天不到 15 元台幣,就能夠享有華爾街日本的精選授權內容,如果你對這個訂閱方案感興趣,請點下面的連結到方案介紹頁來看詳細內容,一起來提升自己的國際觀與競爭力,朝你的理想生活越來越近。

👉👉 立即了解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異國職場生活

#212【風傳媒 x 華爾街日報】這是一個跨文化世代!解鎖 異國職場生活 、文化與婚姻 / 讀者太太

處在 2022 年,世界已經是一個地球村,我們已經存在在一個跨文化的世代當中,文化、職場或婚姻的碰撞與磨合,時時刻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究竟要怎麼樣拓展自己的國際觀,讓你更好適應 異國職場生活 的文化差異?

今天我們邀請到在英國生活十多年的讀者太太來分享他在大不列顛帝國這幾年的觀察,如果你是一位想要在國外生活,在海外的公司工作,或有異國戀愛和婚姻的人,相信這一集的節目會讓你非常有感覺!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異國職場生活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讀者太太:FB粉絲專頁

異國職場生活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12 異國職場生活 

很久以前我就想要寫這本書,真的開始寫是我即將結婚滿 10 年的時候,現在的異國戀其實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可是異國婚姻可以撐 10 年好像就有一點稀奇,好像我有一點點話語權,竟然撐了 10 年還沒離婚!可能有點東西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因為我是一個很 positive 的人,可是就連我都想要告訴大家異國婚姻真的不是大家幻想的那樣子,很多人覺得結婚嫁到美國、英國就是當貴婦,但其實一個人在異鄉生活是很辛苦的,所以就寫這本書跟大家分享這份心路歷程,以及我後來是怎麼克服的。

我在寫第一本書時就打定主意,我的書一定要幽默,不管是講什麼主題,因為我先生跟我說,大部分西方的教育會讓學生在一個很輕鬆、很開心的環境下學習,這樣他才學得起來、記得起來,回想我們以前在當學生的過程其實也是這樣。

 

有一篇在講怎麼樣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婚姻,我自己蠻喜歡的,我覺得一般在講這種兩性關係的書,好像比較少用這樣子的思維去看待,因為我是做 marketing 的,常常要跟外國客戶交流,也需要跟國外的同事跨部門協調。

Marketing 也是一個很講究團隊合作的行業,這 10 幾年下來,我覺得這些道理應用在婚姻也是說的通的,而我在工作裡學到的寶貴經驗是,沒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如果可以彼此互補的話,就是一個完美的 team ,也就會有好的表現。

而且當你這樣子跳出來看的時候,就比較不會被那些很小的東西糾結住,例如生活瑣事,如果你用一個經營公司的立場去看的話,有些吵架就可以避免。

 

CCR 本來沒有在我的 outline 裡面,可是在寫書的過程我就覺得好像要談一下 CCR,這是臺灣很獨特的現象,可是我好像沒有看過有人在討論,CCR ( cross culture relationship ) 是從 PTT 裡面出來的,幫異國戀的女生貼標籤的一個名詞。

直翻的話感覺好像是中性的名詞,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它被使用的時候,很多情況都是有點負面的,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 CCR 會有崇洋媚外的意思?我好像也沒有看到被貼上 CCR 標籤的人出來澄清,就想說既然寫了這本書,就來寫一章講這個事情。

政治正確這件事情在美國非常的主流,如果你是公眾人物,不小心犯了這個錯就可能會被消失,就是 cancel culture,所以大家都很小心,而 CCR 這個詞其實就有點歧視的意味在裡面。

一個國際化社會本來就應該要追求 equality 跟 diversity ,既然都主張多元了,幹嘛還要幫這個團體貼一個標籤?就好像很倒退的感覺,尤其如果你有計劃要在西方世界生活的話,這種歧視的觀念最好是越早消失越好,我是從這個角度去寫。

異國職場生活

國外公司都有培訓制度,他們非常鼓勵員工參加培訓計畫,有些是公司裡面自己會安排,有些是員工要自己去找你想要加強的部分,只要在預算範圍內,公司都是可以投資你的,某一年被人資提醒今年還沒有用掉培訓費,要我趕快想一下要做什麼。

我就想了半天,後來突然想到,雖然我在英國住很久,溝通都沒有問題,可是還是有一個「腔」,所以就想說不然去上正音班好了,就跟主管討論,主管當時很驚訝。

主管想很久之後就說:「我從來不覺得你需要去上正音班,因為你講什麼我都聽得懂,我也知道你的口音跟我們不一樣,可是我不覺得這是需要改的地方,可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去學的話,就要讓我想一下。

後來他覺得我真的不用上,去做別的事還比較有意義,他說:「雖然你有口音,可是我們的客戶很多也不是英國而是歐洲,歐洲人的口音也是一堆,然後還有日本、南美洲的客戶等等,大家都有口音,所以我覺得團隊裡面有人有口音其實會讓客戶覺得很親切。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跟英國人不一樣的地方竟然變成團隊裡的優點,這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我到現在也一直還記得主管的表情,在英國工作這麼多年之後,我真的發現,你不需要強迫自己變成英國腔,那樣子反而更彆扭。

建立死忠鐵粉

靠肢體語言或是圖像去呈現,然後還有用 google ,一下就知道要怎麼樣去表達,儘量用你懂的話去解釋,不要覺得這個好像是很辛苦的過程,我反而覺得這是很有趣的過程,不管任何不方便都用一個正面的眼光去看,其實它都有某種意義在後面。

 

最嚴重應該是剛到的時候,因為你還沒有建立你的社交圈,沒有認識的朋友,就很容易孤單、想家,尤其我們有時差,也不可能像在臺灣隨時拿起電話就跟臺灣的家人朋友聊天,我通常都是靠吃來克服,吃一些家鄉味,這個是比較快的方式。

如果從長期來看,你已經註定要生活在國外,就要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想一下你想要怎麼樣的生活和職涯,我覺得到國外很需要有自己的理想,這樣人生才有動力,不然你在國外會很容易感覺孤單,想起以前在臺灣的生活,就會活得很不開心。

可是如果把整個注意力轉移到怎麼樣在海外、在現在自己人生這個新的階段讓生活變得更好,就沒有時間去想那些容易讓自己難過的事情,另外我也覺得要有自己的 support group ,找來自跟你一樣 Background 的人一起聊聊天。

 

我有權利和自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我現在已經很接近了,但還不是百分之百,畢竟還是常常要面對我不想要面對的客戶,每天生活時為了不要讓自己太憂鬱,會看一下自己目前擁有的,然後訂一個小目標,不用很大,但可以看到自己在進步,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很幸福、很完美的。

異國職場生活

📍【重點整理】#212 異國職場生活 

#1 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婚姻

經營婚姻就像經營公司,你的另一半就像公司裡的隊友,團隊要有共識、有一樣的願景與目標,整個團隊運營起來才會順暢,在這之間,溝通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在跨文化的婚姻與職場中,一定會有詞不達意或溝通障礙的時候。

讀者太太說,這時臉皮可以厚一點,有什麼不懂的就大方承認,直接提問,就是融入和化解文化差異的不二法則,除此之外,善用一些譬喻、多舉生活中的例子,也能夠減少溝通障礙,讓你在職場或家庭生活中都更加順暢。

 

#2 Cross culture relationship

你到日商公司就職,會有一些日本主管或同事,或者你有位來自韓國的好友、來自歐洲的另一半,CCR 這個詞本質上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元素,雖然過去這個詞彙可能有點被污名化,不過我個人認為跨文化關係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了。

例如你吃日式料理、用來自義大利的咖啡豆、德國的家電等等,這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關係,因此,擁抱這個關係,也許就是培養國際觀的第一步唷!

 

#3 缺點也可以變成優點

讀者太太分享自己在英國職場工作時所發生的趣事:當時的他覺得自己的口音沒有像道地英國人那麼的純正,想要去上正音班,卻被主管說這其實是他的「優勢」,不需要改掉。事實上,我覺得很多台灣人會覺得自己的口音不標準是一種缺陷。

但也許,你認為的缺點,其實也可以變成是一種優點,它顯示著你來自不同的國家、熟悉另外一種語言文化,跨文化當然不是要你全部捨棄自己的文化,不然就變成取代文化了,怎麼在兩者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之間保有你的與對方的,其實就是從了解、尊重、讓步和融合開始。

 

📍【本集結語】#212 異國職場生活 

如果你聽完這集的節目,覺得對國外的文化和生活滿嚮往的,也想要鍛鍊自己的英語能力、增加自己在國際趨勢和金融科技這方面的資訊,也歡迎你來參考我們與風傳媒還有華爾街文化的 VVIP 訂閱方案,訂閱之後,你可以獲得:

  • 風傳媒零廣告的精選文章
  • 華爾街日報的中、英、日三語獨家授權內容
  • 免費參加美國華爾街日報所舉辦的線上趨勢論壇、菁英沙龍等線上活動
  • Zoey 的親筆簽名書和手寫明信片或是 AHC 保養品

華爾街日報是一個專門為菁英決策階層的人所設計的內容,從國際經濟脈動、世界政局、投資動向到科技趨勢、企業管理等資訊,都是華爾街日報最主要在分享的題材,這次的訂閱方案非常超值。

我們從原價一年將近 14,000 的價格,談到一年訂閱方案只要 4,000 元台幣有找,等於一天不到 15 元台幣,就能夠享有華爾街日本的精選授權內容,如果你對這個訂閱方案感興趣,請點下面的連結到方案介紹頁來看詳細內容,一起來提升自己的國際觀與競爭力,朝你的理想生活越來越近。

👉👉 立即了解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負能量週記

#211 從娛樂記者到人氣Youtuber:「不要羨慕別人花開得早,要努力讓自己花開得好」/ 負能量週記 – 關韶文

天我們邀請到 負能量週記 的共同主持人關韶文,關關過去是《完全娛樂》、《 ETtoday 星光雲》網路媒體娛樂線的記者,現在轉職成為主持人、 YouTuber 及通告藝人。曾經出過單曲,更在 2020 年被評選為爆紅 YouTuber 第 6 名。

我一直都認為關韶文是一位超適合在演藝圈工作的綜藝咖,如果你也是一位很有表演慾,且渴望有觀眾、有舞台的人,我相信今天這一集會非常適合你,我們不只會聊關韶文過去的故事,也會和你分享關關的新書《不要羨慕別人花開得早,要努力讓自己花開得好》。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負能量週記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關韶文:PodcastYouTubeFB 粉絲專頁Instagram

負能量週記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11 負能量週記 

這句話是小時候我媽留給我的,後來變成我的座右銘,沒想到在網路上分享之後大家那麼喜歡,後來想說雖然太長了,但還是可以當成書名,這句話一直都記在我心中,可是我一直都不太知道是什麼意思,是大學畢業 2~3 年後我才明白。

我們當年很流行打工留學,想盡辦法要去澳洲 1、2 年再回來,我很羡慕這些能去打工留學的人,雖然我的人生也有這個規劃,可是我連頭期款都沒有,因為去澳洲要先有一筆補習班、辦證件之類的費用,我第一次領悟到這句話是因為他們陸陸續續回來之後開始找工作。

發現有些人可能因為能力的關係,在台灣求職並沒有那麼順利,那時候我已經換了 1、2 個工作,薪水也變高了,我才發現不要羡慕別人花開的早,要努力讓自己花開的好,到那一刻才比較有感受到這件事情的發生。

 

先來講 Podcast,我不太知道每個人做 Podcast 的原因,當時的我們坦白說有一點是硬要做,覺得全部人都在做,不然我也做做看好了,也不知道做這個能幹嘛,雖然也有準備,但不像別人可能是準備好大量的錢要投入,做到現在快一年半真的都還是純興趣。

包含 Podcast 和 YouTuber 都不在我的規劃內,可是我知道這個世界在幹嘛,因為我從電視臺到新媒體都是做娛樂產業,我一直有覺得時代在變,電視開始沒有人看了,大家都開始去看 YouTube 或是聽 Podcast,我才覺得好像要做點什麼改變。

剛好在大學的時候我是會剪片和拍片的,所以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不難,我一直希望我做的事情是有觀眾的,所以才想說:「不然就做做看吧!」,然後就莫名其妙爆紅了 XD,剛好在一個對的時間點吧。

很多人會問我們現在還適不適合拍 YouTube,我們都會說現在市場真的很飽和,除非你做的事很特別,不然現在的演算法對大家來說沒有那麼好。

負能量週記

一方面因為我以前在補習班打工,會面對到很多機車的家長或學生,必須要從他們的對話之中找出盲點,才能說服他們來這邊補習,或是不要退錢,不要去別的補習班上課等等,可能是因為這樣累積出我能聽懂別人字裡行間意思的能力。

再加上我本來就很愛看電視節目,也算是從小做了很多功課,所以每次在訪問明星藝人的時候,如果他們回的答案是以前講過的,我就能立刻發現並繼續做追問,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做的訪問跟別人不一樣,我覺得是因為做的功課比較多,所以訪出來的東西也比較有火花吧。

 

我現在回頭看以前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覺得當時好迷糊、太單純、太青春了吧!可是每個當下我都超清楚我在幹嘛,主要還是因為我把喜歡的事情當成工作,不求賺大錢或是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就覺得我要拍出一個好笑的影片,逗樂這些明星們,這是我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應該是國高中,嚴格來說也不算我成立的,那個年代就是喜歡一個明星,然後在奇摩家族 ( 例如現在的粉專 ) 會聚集很多粉絲,當時只是覺得裡面的新聞報導或是活動行程整理得很亂,但我本身很要求排版跟美感,所以就會幫忙整理。

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分享跟排版,直到有一天有 1、2 個前輩問我說要不要當幹部,而且沒有錢,就只是一個榮譽感。

負能量週記

我當了快 6 年的時間,比想像中還要累蠻多的,以前大家可能覺得今天採訪完截稿,然後慢慢的去求證、排版,隔天印成報紙,這是我們在學校學的事情,可是當年轉變成即時新聞,前輩就形容當時很像每個記者都在參加快問快答的選秀節目。

誰先看到誰的臉書,就可以去立刻截圖發一條即時新聞,例如今天誰生小孩、誰確診之類的,有時候你慢 1 分鐘就會被主管約談,覺得為什麼你動作比別人慢?所以有時候真的是逼不得已,先出再說,我們必須要學會這樣的戰鬥模式才可以在這一行求生存。

可能是因為我的個性,通常他們叫我幹嘛我都做得到,只是我要不要做而已,我在書裡面有分享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

手上每一件不喜歡的事情,都是為了要做以後更喜歡的事情。

工作一定有很討厭的時候,可是我知道身為一個很大的媒體,有一定的流量壓力,這也是我自己的選擇,有些看似清流的媒體因為流量不夠,可能很快就收掉了,所以我覺得我必須要承擔。

以前我是每個通知都要點進去看的人,我記得上班第一天我看到我的主管的手機一直在震動,我以為有人打電話來,後來發現是因為要下載各家新聞的 APP,無時無刻都要看這些新聞,看哪一條跟誰有關係,假設有別人沒寫到的,我們就要立刻跳起來處理相關的後續。

即便人在腳底按摩或是吃麻辣鍋,都要立刻開電腦,我認為這樣的 lifestyle 絕對不適合每一個人,記者的工作也曾經讓我很累、不想做,這時我就會請一個禮拜的假,出國去玩什麼的,現在改做 YouTuber 壓力也很大。

可是硬要講的話,以前的工作真的是最累的,因為以前的時間是被別人控制的,現在至少時間上我比較能夠調配,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比較不像是職業,而是一個身份,這個身份沒有下班的一天,你無時無刻都要好好經營自己的形象,這個有時候真的壓力會比較大。

 

現在可能會種種植物、追劇、煮飯來吃,開始慢慢去練習一些比較生活的事情。

30 歲以前我都住在家裡,家人都會打理好,我每天回家就是工作、剪片,我現在為了工作搬來我自己的工作室住,發現自己要打理的生活蠻多的,我又是個行程控,要寫上「我要拖地」我才會拖地,我覺得蠻好笑的。

建立死忠鐵粉

那時我剛離職,算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在辦公室裡面,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賺最多的、最有成就的,但離職發現在整個 YouTube 圈裡你可能是最不紅的,你抱持著一個闖闖看的心情,幾個月後就發現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我當然也覺得拍影片是有難度的,可是我除了影片之外,更希望自己有一個作品,在離職的時候就去找認識的出版社談,後面因為工作比較多,這本書就延遲出版,我一年半以前就已經寫完,只是後來覺得好像沒空整理,所以到 2021 年底才出這本書。

去年發完書時,覺得我把我所有人生都寫在書裡面,上了各大通告還有很多專訪後,就發現我沒有事情想跟大家講了,覺得已經分享完畢了,以前訪問過很多大明星,他們都會跟我們說:「我這部戲殺青我要休息 3 個月。

那時候我們市井小民都在 OS :「有錢不賺休息個屁啊!」,可是現在我知道人類好需要休息誒!當你整個人被掏空的時候,是需要充電的,我以前是那種每 1、2 個月都會出國一次的人。

不管是出差或是自己出去玩,只要搭飛機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心情就會比較好,或是好好的把錢花完 XD,就是一筆紓壓的費用,過去會有個壓力是不斷追要賺多少錢、存多少錢,可是忘了怎麼去花錢,我覺得適當地消費或紓壓是很重要的,把錢花完之後就會想要重新開始賺錢。

除了買東西之外也追了一些劇、把以前比較難約到的朋友們都約回來,人在衝刺的時候都會很封閉,覺得當時蠻緊繃的,後來才學會應該要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 可是也因為經歷過那一兩年衝刺的時期,現在才可以讓自己週休二日。

負能量週記

我覺得很適合找不到方向的人,我希望可以成為新鮮人的指南針,我最近走非常多的校園演講,演講就是一個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除了錢很少,地點也幾乎都在中南部,我要一整天全部空下來,每次都要當天來回。

可是每一次演講完他們都會舉手發問,甚至還有學生會問到一半講到哭,其實我蠻感動的,有時候我們到某一個瓶頸時,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要接觸這些人群才發現自己在做的事情其實是有意義的、有影響力的。

不管是創業或者是入行,開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我自己初衷蠻明顯就是要賺錢 XD,可是確實因為這個工作獲得了很多影響力,我覺得也蠻好的。

 

這部分我還蠻幸運的,剛開始被認識就一直是記者的身份,比較沒有所謂的人設,在影片裡面呈現的樣子都是我很自然的去提問,也真的很好奇的問題,比較沒有壓力。

我覺得現在時代比較喜歡自然的樣子,親民一點好像更討喜,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真人,比較難包裝了,但是聽眾還是要清楚一件事情:

他們不是你的朋友,不能覺得什麼話都可以跟他們講。

當然我知道距離越近,大家對你的熟悉度會更好,可是偶爾還是會有些包袱和壓力,畢竟你沒有辦法真正的休息。

 

想到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會覺得快樂,我覺得我目前還在這條路上,雖然中間偶爾會覺得走錯路了,但冷靜想想會發現還是正在這條路上邁進,我在書的最後有寫一句話:

夢想並不是一個終點,它是一條路,這整條路都叫做夢想,當你開始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圓夢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目標設得太遠了,誰不想要財富自由?可是有錢人只會想賺更多錢,他們根本沒有真的財富自由的一天,所以我如果你一直在這條軌道上,雖然不確定終點是哪裡,但是很開心、很快樂地享受每一天,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重點整理】#211 負能量週記 

#1 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

關關表示,自己過去是位追星族,從小就愛看電視、愛跟風,Follow 明星藝人的生活與八卦,大約在國高中時,加入了奇摩家族的王心凌粉絲後援會,因為覺得裡面的排版跟資訊很亂,所以自告奮勇開始幫忙整理消息,也奠定了自己對於媒體、傳播和演藝事業的興趣。

有許多學生或聽眾會來問我說:「我要怎麼找到自己的熱情?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想做也不感興趣。

其實,我們就是要從這種簡單的小地方開始觀察,那些你願意自告奮勇、甚至做到廢寢忘食也不計回報的事情,就是你最應該投入的主題,只要你堅持下去,就能做出心得和成績,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嗜好,都有機會發展成職涯和事業。

Free 使用相機拍照的女人 Stock Photo

#2 適應產業的變化

提到產業的變化,關關說道,他從電視台轉戰到網路新聞平台,再從網路新聞平台換到個人品牌,從素人變網紅,從網紅變藝人,他真的感受到時代在改變。

關關說,自己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夠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在當記者的時候,的確經常要面對一些不想做、不認同的事情,也比想像中累很多,但他始終相信「手上每一件不喜歡的事情,都是為了做以後更喜歡的事情。

其實,能不能夠達成自己的夢想,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願不願意去做,關關說,回頭看過去的自己很迷糊,覺得當時很單純、為了夢想很傻的拼命著,但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才能讓他離自己的理想生活越來越接近。

 

#3 如何排解壓力

最後,我們聊到排解壓力的方式,關關提到他喜歡犒賞自己,適當的消費對他來說很有用,我自己也覺得這是蠻中肯的建議,就像我們在做財務規劃時,都應該要把娛樂費規劃進去,除此之外,和很久沒見面的老朋友敘敘舊,或者出門旅行,都是很實際的紓壓方式。

關關說,無論做什麼職業,一定都會有壓力很大的時候,在這種時候更要提醒自己「你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問問看自己,你現在做的事情,有沒有讓你感到興奮或快樂?有的話,這就是理想生活的指標,夢想其實是一整條路,而不是一個點,當你開始走,就已經在圓夢了。

 

📍【本集結語】#211 負能量週記 

我從關關身上得到了蠻好的靈感,我們經常在講怎麼樣去找到熱情、找到意義,而我在教導個人品牌設計的課程時,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釐清你的品牌核心。

  • 你究竟想做什麼?
  • 你對什麼感興趣?

某方面來說,尋找品牌主題或市場商機就是要找到那個對你而言有意義,有熱情的事情,而活在功利主義之下的我們,如果經常因為懶散或覺得沒什麼回報而不想浪費時間,因而什麼都沒做,就會失去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也就是成就感

我們還是可能會廢寢忘食地為了一件沒有錢的事情拼命上網查資料,花自己業餘的時間來研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看似什麼都沒獲得,有時候還要花自己的時間金錢,但你在追求的,其實就是成就感,而成就感就是在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什麼熱情,不太知道自己要什麼,可以先檢視你是否從來都沒有主動去追求成就感?唯有主動追求,你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熱情、自己的使命。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季度報告2022 Q3 】在家創業滿四年,邁入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檢討這一季的失誤與接納

【季度報告2022 Q3 】 在家創業 滿四年,邁入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這一季的挫折與接納

Hello,我是Zoey,理想生活設計(此網站)的創辦人和佐編茶水間主持人,同時也是《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的作者,目前是一位全職經營個人品牌的 在家創業 者,自 2018 創立自媒體以來,不斷地探討「 如何設計理想生活 」。

每一季,我都會寫一篇季度報告與自己對話一下,而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 2022 Q3 的計畫與上一季的目標檢討,以及在家創業滿四年的心得,還有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

這篇文章比較像是我個人的碎碎念,雖然無法保證看完能夠乾貨滿滿、受益良多,但假如你是一位正在經營或開始要經營自媒體的人,相信這篇文章(以及過往的所有季度報告)在某種程度上都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在家創業

👇每一季,我都會做個季度總結與檢討,如果你對我的經營規劃和心得感興趣,你也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展開所有過去紀錄的報告內容唷 🙂

 

在家創業

在家創業 :2022 Q2 成績檢討大會

在每一季的季度報告中,我都會先 Review 上一季所設定的幾個重點事項是否都有達成。所以老樣子,我們就先來個檢討大會,看看 2022 Q2 表現的如何吧。

 

#1 品牌魅力攻心術 – 全新課程即將上架 ★★★★★

品牌魅力攻心術是我與個人風格分析師 VanessaOlea & Fig 的品牌策略師 Terrie 一起合力設計的課程。這套課程是專門在教授「品牌定位」、「品牌特色」、「品牌魅力」與「行銷策略」的課程。大約五月初,我們終於成功地將嘔心瀝血好幾個月的結晶誕生了~~

我們這套課程目前第一期的招募時間已經結束,後續的招生時程尚未決定,而我對於這個專案的完成度與最後的 Turn out 都很滿意,儘管過程中比我想像中還要繁複和辛苦,我還是從與他人合作中學到很多。包含 Vanessa 的細心、Terrie 的謹慎,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成長的養分,因此給了滿分五分 🙂

 

#2 Brand Your Life Mentorship Program ☆☆☆

上一季,最讓我忙碌的事情大概就是 Brand Your Life 與佐編茶水間的的四歲生日,我們辦了許多活動,包含特別直播、免費講座、抽獎活動等等,都擠在六月的時候盛大舉辦,而與此同時,應該要推進的 Brand Your Life Mentorship Program 卻不斷地擱置,也讓我在心中出現了不同的看法與聲音。

我有一套開辦超過三年的線上課程 Brand Your Life,宗旨是在輔導學生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把熱愛的事情變成事業,為自己創造多元的收入模式。在 2022 的年初,我突然很想要設計一套全新的教練輔導計畫,作為 Brand Your Life 課程的 Level up,輔導程度比較進階的學生。而我們的團隊也在 2022 的上半年做了很多市場調查與模型企劃,就是為了可以在原先定好的時程(Q3)上架這套新的產品。

然而,我們在設計這套產品的過程中,其實遇到許多瓶頸,例如產品的定位、定價和我們調查出的學生期待難以 match,以及我對於這個服務的訴求和同學對於這個服務的渴望點好像也有出入,當然並不是說完全沒有交集,只是比平常設計產品時還多了一些挑戰而已。

說老實話,在我過去設計產品的經驗中,多少一定都會遇到問題,而產品設計其實在做的就是一步一步解決那個「matching」的問題,可是,我卻一直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很無力,每次想到要在做更多的研究、測試、調查和發想時,都會感覺提不起勁!老實說,這個狀況我幾乎是沒有在這份工作中遇過(其他工作有XD),而這也讓我對於「如期將這個產品上架」感到很掙扎。

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考慮,我也決定先將這個企劃暫緩,我認為,比起倉促地按照時程推出一套沒有很完整的產品,更重要的,應該是傾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去尋找這種「抗拒、不想做」的念頭究竟是來自哪裡?而不是推出一套不怎麼樣,或是自己沒有到超滿意的產品,只因為要遵守給自己的交件日期。

話雖如此,我還是只給自己一分,因為這個專案確實沒有推進。而我也錄製了一集茶水間的節目來分享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在家創業 :2022 Q3 目標與計畫

接下來,我想花一點時間分享今年第三季我們團隊內部主要會忙什麼比較大型的專案:

 

#1 Brand Your Life 獎學金計畫

每一年,我的線上課程 Brand Your Life 都會開放獎學金計畫,讓經濟需要協助的同學來申請課程的全額補助。我們的獎學金計畫會將名額優先讓身心障礙、低收入戶,但也會開放名額給學生、有經濟壓力或在疫情期間工作受到影響的同學來參賽。

目前已經和團隊緊鑼密鼓的開始籌備整個企劃,預計於九月上線開放徵件~如果你感興趣,歡迎鎖定我們的計畫頁面:https://zoeyk.co/獎學金

 

#2 長期合作廠商確認與官網重整完成

第二個比較大型的專案就是長期合作的廠商清單。創業四年,我其實累積了滿多自己很喜歡的合作廠商,而我的個性也是那種如果喜歡這個品牌,就會想要一直使用同類產品,不喜歡換來換去的人(就是一個很不適合做美妝開箱的人哈哈哈)

所以我們從上一季就開始與各家廠商接洽,希望可以為理想生活設計的觀眾談到最棒的優惠~也因此,我也會順道做一個完整的官網更新。其實這幾個月來,我有很緩慢的更新網站的設計,但我也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壓上一個日期,希望能在Q2的上半正式完成!

 

#3 台灣樂天集團企業內訓 & 救國團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工作坊

我在上一季接到了滿多企業內訓和演講的邀訪,其中兩個比較大的專案是樂天集團為期四周的企業內訓,以及與救國團和影響力教育基金會一起合作的線上工作坊

這幾個月,團隊很辛苦的洽談內訓與工作坊的各種細節,我自己也忙於準備課綱,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其實我們私底下真的很忙碌 XD 真心希望這些內訓與活動都能夠順利進行,我自己也超級期待的~

 

【季度報告2022 Q3 】在家創業滿四年,邁入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檢討這一季的失誤與接納

在家創業 :聊聊這一季的挫折與接納

其實從上一季開始,我就隱隱約約地感受到自己的重心開始轉移,我開始沒那麼想要工作,每天都想著出去爬山、玩水、登山、騎車,不然就是想要在家研究新的食譜、在家畫畫,做這個做那個。實話實說,我覺得這樣不想上班的自己非常開心、非常快樂(哈哈),但是,對於「上班不認真」與「待辦事項拖延」,我還是存在著一種說不上來的罪惡和挫折感。

我大概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漸漸接納這種挫折感與罪惡感,因為我發現它讓我不上不下,工作的時候無法專注,玩得時候又無法盡興,真的挺討人厭的。我馬上開始檢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有這種不情願的感覺?而我發現,這似乎是對於「成就感」的轉換。

四年了,我感覺自己似乎從某一個階段畢了業,自己也已經過上五年前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我一直是一個很需要成就感的人,現在回想,當初希望能夠開啟 Mentorship Program 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希望可以在工作上有新的挑戰,用新的切角為這份熟悉的工作帶來新的成就感。

但或許是受到了新城市、新朋友的啟發,我的私人興趣開始拓展,我開始從下廚和騎車中發現新的成就感,而我的心也非常誠實的往那個方向不斷地接近,這其實也是我暫緩 Mentorship Program 的最主要原因,我意識到 —— 我的人生成就感不必,也不該全都來自於「工作」,發現自己對於工作成就感的過度依賴,我的罪惡與挫折感就逐漸消失,我也發現自己開始接納那個不想上班的自己。

回過頭來,我覺得自己所糾結的是:「那個對工作滿腔熱血、充滿事業心的自己去哪裡了?」但,其實那樣的自己一直都在,一直都沒變,我還是熱愛活著、熱愛生活,甚至可以說是更熱愛生活了。

 

在家創業

在家創業 滿四年,邁入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

走過了上述這段歷程,覺得自己無論是看生活、看工作,都更加的坦然暢快,仔細想想,我似乎一直都是每四、五年都會轉職、換工作或換環境生活,因此在心境上發生了這番轉變,似乎也是預料內的事情。尤其自己在這一季開始忙買房子的人生大事,總感覺接下來也勢必會想花更多時間研究裝修裝潢,或者學習種菜養雞(Not joking!)

而我也非常幸運,在這幾個月來,明顯感受到團隊協作越來越成熟,自己也好像越來越能離開方向盤,讓船隻自動駕駛。當然,這之間還有許多細節需要溝通處理,但一切似乎都在往理想的航道邁進,一切都會很好的!

共勉之,一起加油 🙂

Zoey

 

免費1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