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Sep 25, 2022 | Podcast, 有意義, 有錢
今天是我們參與「只要有人聽就好」發起的串聯企劃,邀請許多 Podcast 好朋友一起遠端群聊,這次的主題是「誰沒有過去!我也曾是 職場最糗新鮮人 」,在我的價值觀當中,我認為理想生活應該是要能不被空間和時間給限制的。
本集節目參與「只要有人聽就好」發起的每月串聯企劃,在 Podcast 或 IG 搜尋「 #我也曾是職場最糗新鮮人」,或點選串聯頁 https://portaly.cc/humanosis 查詢,由六位節目主持人血淚分享職場菜雞回憶,祝福每位剛踏進職場的聽眾:犯錯不要怕,我們都曾經這樣!
許多人會覺得我一直在鼓勵大家離職創業、出來做自媒體,但我認為,如果說你能夠在職場中找到符合這樣條件的環境,那麽,何樂而不為?創業這條路很累,如果有一個公司、有一份工作,符合你心目中理想生活的定義,那其實不一定要來做自媒體,也不一定要離職。
事實上,我自己就在職場中學到很多寶貴的 Lesson,今天我想說就用說故事的方式,和你娓娓道來我過去溫馨、好笑又滿扯的職場經驗,最後並總結五個我在辦公室裡學到的事情。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21 職場最糗新鮮人
我一直覺得我的貴人運、長輩運和長官運還滿好的,我總是能遇到願意提拔我、幫助我、指導我的主管,高中剛畢業,我就到一間相機配件公司做官網的視覺美編,那時的我就是個 18 歲的年輕人,很菜、會做圖片、會一點網頁設計。
我原本以為自己的工作大概就是幫忙照相跟去背而已,但是我有很多想法,而且我的老闆都會讓我去嘗試,我每個月都會幫電商平台想主題,然後做首頁的更新,做成是雜誌的風格、俐落簡約的風格、美式動漫的風格,就看當時主打什麼商品。
我當時的老闆是一個超級溫柔、親切的人,他跟所有人的相處都像是家人一樣、風趣又好笑,我在那裡待了一年多,其實我做得很開心,我可以發揮創意、我跟同事相處融洽,而且我的專業技能有很大幅度的成長,我在那份工作裡學到更多設計網頁和攝影的技巧。
但我漸漸發現自己對於進辦公室有種抗拒感,我不想要早上固定時間起床打卡上班,也不喜歡在辦公室工作的限制感,可是我喜歡這份工作,我還會在假日自己在家或到咖啡廳多做一些設計,我明明很喜歡老闆跟同事,怎麼還會有不想上班的感覺?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才開始去追尋和釐清究竟是什麼在困擾自己。
我開始想自己或許是想要比較彈性的辦公環境,或者嘗試其他的業務,那時的我大一還大二,透過朋友的介紹進到一間法商公司,同樣做美術編輯並接觸行銷的業務,還記得我要離開相機行的工作時,非常的不捨。
我的老闆還跟我說:「你的前途無量,本來就應該要多做其他工作、擁抱其他嘗試,所以祝福你」,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傻子,幹嘛要離開一個這麼好、沒得嫌棄的工作?但是,我心裡面一直有個聲音想要追求更多、看見更多的世界。
我知道我應該要跳出舒適圈,現在講起來雖然會覺得是很對的決定,但當時的自己怎麼可能知道這是對的還是不對的?但仔細想一想,我們當下做出的決定,一定都是當下的自己能做出的最好的判斷,或許會後悔,那是因為你知道的更多、經歷的更多了。
但那時的你就是不知道,所以你能判斷的、分析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有些事情需要經過好幾年的淬煉,才看得出究竟是好決定或壞決定,所以別管那麼多,既然此時或短時間內都不會有解答,不如就選一個自己真的想做的選擇吧!
我那時候進到法商公司的原因其實很單純,我想換環境、挑戰新東西,但這份工作有些很吸引我的地方,第一個就是老闆長期在法國,第二個是辦公室很小,而且是很新的公司,除了我以外還有另外一位女員工,所以真的是很輕鬆。
很多時候老闆根本不知道我們幾點進公司、幾點下班離開,我想說:「這不就是另類的遠端工作嗎」,因此我第二份比較正式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我跟同事處得很來,老闆也算 Nice,交代什麼事我們就照做,但當時的我職場經驗不多,如果老闆不告訴我要做什麼,很多時候我真的不曉得,我的同事跟我的職務內容也差很多,所以他也不太知道我能做什麼。
然後老闆因為時差也經常對不到面,所以我就是經常處於一個不知道要幹嘛的狀態,有時候同事不在,辦公室就會只剩我一個人,我就會開始做自己的事,或者跑出去吃很久的午餐,你可能會想說:「這也太讚了吧!就是領薪水不做工。」
一開始當然非常的爽,但是這個狀態過久了,我開始有點想念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讓我跟同事有家人和朋友的感覺,大家午餐還會一起叫外賣吃,下了班還不會馬上離開,會閒聊一下,甚至一起外出烤肉,我覺得那時的我,突然感受到什麼叫向心力和凝聚力。
這些詞我們都聽過,但聽過和感受完全是兩碼子事,我們會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努力,有客人來買相機器材,就算我完全不懂,都還是會很好奇地想要站在老闆旁邊聽到介紹,學東學西,我突然意識到我在法商的工作上,好像都沒有學到東西。
我需要設計文宣、網站、禮盒,也開始接觸粉專經營,但我似乎沒有一位導師、一個主管,尤其對職場新鮮人來說,領導人的角色真的能夠幫助我們更順暢且更有意願的穿越這條路。
我覺得很幸運的是,我在滿早的時候就發現主管的重要性,很多人會覺得:「沒有老闆、沒有長官多好啊!」,但如果你真的很菜,沒有長官其實是件心很慌的事情,我遇過的糟糕主管不算多,當時或許覺得糟糕,可是多年後,也慢慢可以理解與體諒。
我這份工作做沒多久就離開了,不是因為我被 Fire,是老闆突然之間說他想把公司關起來了。我和另一位同事就有種突然失業的感覺,當時心裡有很多的不愉快,覺得很多的溝通都不充分,但現在回頭想想,老闆肯定心也很慌。
他過去沒有開公司的經驗,他有很多的理想、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實際上並沒有創過業、沒有帶領過團隊,所以經常朝令夕改、不把細節交代清楚,因為他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可是對當時 19 歲的我來說會覺得:「老闆是四五十歲的大人,怎麼會不知道要做什麼?」
這也讓我理解到,經驗值跟年齡是相對而不是絕對,有人很早就談戀愛,二十出頭在兩性關係的處理上就很成熟;有人可能一直都沒有交往經驗,四十多歲還是不太會約會,一般我們會想:「活得比較老應該比較有經驗吧?」
但假設你的人生完全沒有在這個領域投資或練習,那你就是這個領域的新手,承認這件事情並不可恥,你一定有其他項目是你花大部分時間在經營的,而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學習新技能,永遠不嫌晚。
總而言之,這份工作只維持了短短的時間,離開後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回去第一份工作,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根筋不對,腦子突然又蹦出一個念頭,想要來挑戰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就是健身產業。
我嘗試了老闆天天不在的自由生活,因為這次嘗試的經驗不怎麼樣,所以我突然覺得:「還是應該要進到很大的公司工作看看?」,我從來都沒有進過國際級的大企業,都是在中小型企業工作或自己接案,是不是應該要挑戰看看,真正的在大團體裡生活呢?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
第二個想法是,我大二的時候迷上健身,之前在法商公司工作時,我還會直接在辦公室運動,所以我想說要不要試試看全新的領域?於是,還真被我找到了!我進到一間全球很知名的健身房,當時有兩種職缺可以選:櫃檯和教練部。
我想說櫃檯也太無聊了!所以我就問面試官:「我不是體育班出身的,但想要試試看在教練部工作可以嗎?」,沒想到主管超阿莎力的說:「只要你有這種精神就可以,我們都會有培訓課程,而且一開始當然會是實習教練,不會真的上場,不過你也要推廣教練部的付費課程,你覺得你可以做到嗎?」
我在這個健身房工作快一年,大部分的時間都還滿快樂的,因為我真的上了超多培訓課、出差去上來自海外的老師的課程,還考到了體適能的證照,很多給教練部專屬的課程都是免費的,福利非常的好,我跟同事的相處也算愉快,同期跟我進去的同事年紀也跟我相仿。
有一幕我真的有被震撼到,就是我去參加春酒還是尾牙,因為是大企業,所以我們是坐遊覽車一起到外縣市的豪華酒店,像是去吃喜酒一樣,正式開始後不誇張,幾千人的場合,千元鈔票直接從天花板灑下來,真的是讓我這個沒有在大公司工作過的鄉巴佬大開眼界!
這時候有一個美國人,就是健身房的創辦人之一,坐在轎子上被抬進場,不過大家都在地上撿錢搶瘋了,沒有人在看創辦人,所以我在這份工作上有滿多有趣、美好的回憶,但是,我也意識到幾件事情。
第一個是公司很大,光是教練部就有超過三十位員工,有幾位主管和資深的前輩,但大部分的人都因為太忙碌,所以並沒有辦法照顧到你的很多細節,這是一個很重業績、不重過程的公司,所以你平常在幹什麼,公司都不會特別干涉,就只有月底要看業績時,大家才會皮皮挫。
這是我自己很無法適應的事情,有一次我突然食物中毒,肚子非常非常的痛,痛到我根本站不直、走不動。有一位同事很好心,攙扶著我到藥局去買藥,五分鐘的路我走了三十分鐘,吃了藥回到辦公室又休息了半個多小時,我原本心裡想:「天啊!一個多小時都沒在工作,不曉得主管會不會很不高興?」
但到了下午,完全沒有人發現我消失,因為健身房有好幾層樓,所有的教練都會在各處走動、忙自己的事情,你在幹什麼,其他人可能都不太曉得,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微不足道,只有業績重要,一直很沒有辦法適應這個世界的殘酷。
你可能會想說:「來工作就是要獨立自主、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呀?」,我認為這絕對沒錯,但當時的我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又不好意思一直去麻煩跟請教主管,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式做事,然後很常踢到鐵板。
踢到的鐵板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專業技能上,我並不是最厲害、最會練的教練,所以要帶學員去健身時經常很尷尬、很彆扭,覺得自己做不好,第二個是業務能力上,我一直很不知道要怎麼推銷教練課程,我總覺得:「為什麼我要說服你來運動?你要不要來運動是你的事。」
所以我的推廣力道很輕,這一點一直被我的主管盯,主管會一直跟我說:「你要找到說服他的理由,讓他看到教練課程的價值」,但我心裡就一直覺得:「可是這應該是他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我大概是在這時候比較深度的接觸到行銷和業務,從一開始發覺自己不在行,慢慢了解到自己不是不在行,而是不在乎。我沒有辦法從看到你變健康、變壯的這件事情中,看見我的付出有所回饋,我覺得那都是你自己運動努力來的,不關我的事。
我開始意識到,作為一位業務,你必須要能夠因為他人的成功感到快樂、喜悅、被肯定,才有辦法真正打從心底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而且不會讓人感到反感。要是沒有這一刻,我現在或許也不會在課程銷售上有這麼好的成績,那時踢到這麼多的鐵板,都為我後面打下良好的基礎,尤其是正確的心態。
綜觀來說,這份工作算是我做的最吃力、踢到最多鐵板、心最慌、最受挫的工作,但同樣的,我也在這份工作上有許多學習,直到現在我都還會跟當時的主管保持聯繫,我對健身有滿多很紮實的基礎概念,那時候的身材也最好。
這份工作大概做了半年,我就開始有離職的念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工作上沒有成就感,這跟有沒有學到東西無關,有時候你學很多,反而會意識到自己原來這麼渺小,沒有發揮的空間,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像一顆螺絲釘,我很少為自己的成績感到驕傲。
再來是,我當時家人的身體發生了狀況,所以我經常蠟燭兩頭燒,應該說是三頭燒,因為我快要大三了,大三有服裝設計系最重要的秀展,所以我大三過得很地獄,每天都超忙超崩潰,而且心裡覺得很沒有歸宿感,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去思考:
- 自己真的熱愛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 我未來想過的生活究竟長怎樣?
我覺得自己繼續待在健身房可能會不快樂,我還有很多其他想做的事情,想來想去,我好像還是熱愛設計,儘管做了半年我就有離職的念頭,但是整整過了一年,才真的離開這份工作。
離開之後我休息了一陣子,自己去斯里蘭卡旅行、澳洲、柬埔寨、新加坡等地旅行,那種快樂、自由的心情又正式被燃起,感覺自己找回了生活的動力,所以我決定試試看成為一位正式的 Freelancer,我想回去做設計師,而且是自由接案設計師。
於是,我開始在數字銀行建立完整的履歷作品集,開始每天刷新案件,先是接到了一些簡單的案子,像是設計 logo、設計網站,後來我跟某一位案主很合得來,他開始介紹案子給我,問我要不要去 Co-working Space 工作,我也是第一次去這種共同工作空間。
我在那邊認識了一些新創公司的負責人,因為那位案主的牽線,我開始接到越來越多的案子,程度也開始越變越難,從一開始的平面到後面的產品設計,甚至有公司問我願不願意成為專職的設計總監兼執行,那個時候的我真的是備受肯定。
我在工作上又重新獲得成就感,那是非常快樂的一年,我經常去 Co-working Space 或是咖啡廳工作,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用自己的步調來做事,而且大部分都是我喜歡的案子,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光真的很開心。
當然也有一些 downside,我當時並不是很會溝通和專案管理,所以經常花很多時間在處理設計以外的雜事,每天回 E-mail 回超久,我也是在這時候意識到溝通技巧、遠距協作技巧的重要性。
我也發現,儘管我的案源穩定,但因為合作有時是兩個月的專案,而我手上的現金並不充裕,就會遇到現金週轉的問題,我也第一次碰到薪水不穩定帶給我的焦慮感,儘管這份工作讓我有時間與地點的自由性,它還是有令人焦慮的一面。
我覺得自己在這個階段學到最寶貴的就是學著與焦慮共存,我不想要因為這一點點不安全感,就和這麼棒的 Lifestyle say byebye,但不可否認的,這個焦慮感就是存在,我每天都要碰到它、面對它。
我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關注心靈層面、自我成長的議題,就只是為了自己的需求,想要去解決工作上的焦慮感。
最後只有緩解這種焦慮感,對當時的我來說,這份工作再怎麼夢幻,都還是參雜著一絲絲的痛苦與不安,也讓我沒有到超確定這就是我未來想要走的路,因為我一直在想:「難道我得一直與這種不安共存嗎?」,所以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游移不定的。
再加上我也即將要大四了,我的主科系是服裝設計,而我一直沒有在服裝產業工作過,所以我也一直有在想要不要去試試看?剛好在大四下學校推出了紐約實習計畫的徵選,我抱持著一個去徵選看看,有徵選上再說的心情參加了這個計畫,最後還真的被甄選上了!
於是,我放下在台灣的一切,認為這就是直接到服裝設計最前端一探究竟的好機會,也確實紐約、時尚產業的一切都被我盡收眼底,那份工作也發生了很多好笑的糗事,例如剛到紐約人生地不熟,地鐵搭錯直接遲到快一小時,或是聽不懂主管要我做什麼、做錯很多事。
但在那個環境中,我突然發現自己很不喜歡時尚產業的某些元素,例如衣服材質的浪費,以及許多前端的交際應酬,覺得自己還是更熱愛數位的平面設計或概念面的產品設計,但至少這一趟沒有白來。
從清單上劃掉一件不適合的事情,也是離理想生活更近的一種方式。
從紐約回來後的生活,我相信你應該比較熟悉,它是我比較近代的職場經歷,例如我一開始很積極的想要找遠距工作,因為在美國接觸到很多這種 Remote working 的 Lifestyle,我發現了它的潛力,我在新創與外商公司看到機會,這都是紐約那一趟所吸收到的資訊。
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找工作,同時還去兼很多差,我找到了台灣的旅遊新創公司,在那裡待了一年,最寶貴的經驗大概就是遇到一位非常優秀的主管,帶我踏入數位行銷的世界,而且給我很多行銷方面的正確知識,讓我再次打穩基礎。
在那間公司裡,老闆也很願意讓我負責產品設計,所以我也有許多發揮的機會。然後我又到了韓國的新創公司,雖然一樣是做設計,但是需要更密切的接觸社群生態,也更加深了我對於現在做自媒體的信心與確認,知道這的確是自己接下來想要嘗試的職涯方向。
在韓國的公司也經常出現很多好笑的狀況,包含跨時差溝通,與不同的人種溝通,常常都讓我一個頭兩個大,但那個時候也有很優秀的主管,他會帶著我去拜訪客戶,我在那時候充分的理解到:
- 什麼是業務開發?
- 業務開發究竟在做什麼?
- BD 究竟在幹嘛?
- 目的是什麼?
- 訴求是什麼?
- 談判怎麼談?
- 條件怎麼設?
- 合約怎麼寫?
- 團隊怎麼管理?
這些都是因為這位優秀的主管親力親為的栽培我。這一段的故事有收錄在我的第二本書裡面,就比較快速的帶過,我相信這也會是你比較熟悉的內容。
📍【本集結語】#221 職場最糗新鮮人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在職場上最大的啟發,真的都是「人」,我現在的工作型態,比較難實際與人面對面,也因為我後來的理想生活是更想要在地點上有更多的彈性與自由,也知道目前台灣的大環境很難達成這個理想,而個人品牌比較有辦法幫助這種不被地點限制的生活誕生。
所以我才會將理想生活用個人品牌來呈現,但我覺得人生這條路,要遇到良師是一件很不容易、很難得的事情,它可遇不可求,如果在你的生命中有遇過良師,我相信你一定會意識到他對你往後的人生,有多巨大的改變。
我記得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是:「找好公司不如挑好老闆」,好老闆就是指好的領導者,有時候你會發現你在追逐知名企業的光環,但是進到大公司裡面,卻發現人事結構太複雜,沒有人員可以培訓你,經常有孤零零的感覺。
但就算這個企業規模小,如果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他真的能夠讓你學到非常多有形、無形,甚至在十多年後都還有參考價值的寶貴經驗。
團購時間
你喜歡看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呢?Zoey 最近跟 Readmoo 一起合作電子書閱讀器的團購專案,主打最新的 Moolink Plus 2 7.8 吋閱讀器和其機殼,團購資訊如下:
- Zoey 聽眾專屬折扣碼:MPS-Zoey88 (結帳時輸入,單筆訂單限用一組)
- 團購優惠價:(機+殼)台幣 $8,387 (原價 $9,580),並享有台灣與離島免運費(可另加運費寄送國外)
- 優惠期間:2022/9/15~9/28
- 閱讀器售完即停,該優惠不得沿用其他商品。
- 一定要機台+殼一起購買,單買閱讀器與電子書套組將無法享用團購折扣
其實我一直都有看書的習慣,過去的我是紙本書派,自從搬來美國之後,因為以前家裡很小,之後又常搬家,我就開始改用電子書,發現買電子書真的是省事很多,這個習慣就一直維持到現在。
這台機型本身有 7.8 吋,跟真實的紙本書大小差不多,也不會比較重,而且它還有左右側上下頁按鍵,非常適合左撇子使用, 如果你對這台閱讀器感興趣,可以在我的臉書上找到我的使用心得。
👉👉 立刻加入團購行列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Sep 24, 2022 | Podcast, 有愛
你覺得直覺是一直都存在的生存機制,還是在必要時候才會靈光乍現的感應呢?今天我跟軒哥主要會探討直覺究竟是什麼?直覺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直覺會怎麼影響我們的行動?哪些時候可以相信 直覺力 ?哪些事情又該比較科學理性的做判斷?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劉軒:Podcast、FB粉絲專頁、Instagram、軒言文創(官網)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20 直覺力
其實還蠻常發生的,但對我來說最常發生的是我會想到某一個人,隔天那個人就寫信過來或打電話給我,每一次我都會想要說:「哎呀!我才剛想到你」
我們都會有直覺,直覺可能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或者潛意識走到 conscious 裡面,我們的感官就會注意到一些東西,就會影響到我們,這些影響就會啟動一個求生機制。
年輕的時候偏理性,希望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有科學的解釋,年紀越大越覺得「 It doesn’t really matter.」,因為你就是在過人生,無論有沒有一個解釋,重點是我們可以怎麼樣去培養更好的直覺。
你可以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解釋,也可以用比較玄學的方法解釋,但重點是有沒有辦法去練出這個直覺,這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才是最有意思的問題。
我們常常會計畫很多事情,但人生不是說想要在這個時候發生就會在這時候發生,此時壓力最大的就是這個 time keeper,我們可以先讓自己像海綿一樣感覺當下的氛圍,讓自己慢下來,讓原本的壓力可以釋放出來。
我看人的時候很相信直覺,就是這個人給我的感覺,我身邊有一些朋友會像評估投資案一樣,去打聽這個人的背景,但到了某個年歲就會發現,社會上有不少人不是他們自己所說的那個樣子,我覺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那我的防人之心很大一部分是靠直覺。
我自己還蠻喜歡跟人深入地交談,在這個過程裡,平常只做表面的人可能就會看到裂痕,因為平常大家不會聊到那麼深入,或者說在某個地方不應該保留的卻突然回避了,你的直覺就會拼拼湊湊的給你一些訊號,當然有些人迴避後馬上就能夠知道 something wrong。
我們每個人都會帶著一輩子的喜怒哀樂、經歷、創傷來到每個交流之中,如果講懸一點就是這個人的光環,但隨著年紀增加,我越來越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光環。
我們會創造自己所看到的現實,如果你有非常強的戒心,那你也會給人這種感覺,別人就會對你有戒心,有些人會有被害傾向,人家對他好他看不見,可是只要有一個人對他壞一點,他就會說:「我就知道人性就是這樣」,我不認為它有很簡單的答案或者說公式。
每個人在人生成熟的過程中,就是在解開這些自己看世界的框架,會發現有哪些東西是來自過去的遭遇,但現在已經不適用了,而哪些是對於世界的新觀察,而且是適用的,從經驗裡吸取教訓,這是理性的判斷,同時把過去的創傷慢慢看清楚,讓自己更客觀地看這個世界,這也是理性的過程。
讓我們能夠變得更感性的過程反而是理性的。
我覺得寫日記是很好的方式,很多人寫日記只會寫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你只寫這些,過了很久再回去看這個日記,就不太會記得當時實際上有什麼感覺,只看到事件,就會忘記當時是什麼感覺導致我們做出這些決定,所以感覺也要寫進去。
理解情緒跟決定的因果關係,就會構成我們的人生軌跡,如果你想要更深入瞭解自己,不妨用這樣子的方法來記日記,回頭再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日記很有價值。
我覺得在很多方面都還蠻像的,我們內心有一個核心的自己,這個自己改變的幅度真的很有限,它會慢慢改變,但裡面有些最核心的東西不太會動搖,或許跟我們自己的韌體有關,有些人對新事物比較好奇,有些人就會回避,或者有些人比較敏感,有些人比較遲鈍。
並不是說這些特質一定好或不好,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所以世界上有百百種人,也因此構成了這個社會可愛的樣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仔細去聽腦袋裡的聲音,就會感覺到有某人的影子在那個聲音裡面,直覺的來源不一定是來自於自己,也有可能是過去很多的事件。
在這 20 多年間,我覺得自己的理想生活變得越來越模糊,因為它是感覺導向,我已經在某種方面達到了我的夢想人生,只不過我還沒有看到、感受到它,唯一阻止我看到我的夢想生活的似乎就是我自己,當我改變心態,就發現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貼近我想要的生活。
我們都應該要有夢想,但不要忘了我們要的東西,我們想像的東西都是個符號,這個符號代表的是「How do I want to feel?」,我們有沒有辦法讓自己停下來去注意到一些小片刻,這是一個功力。
📍【重點整理】#220 直覺力
#1 直覺是什麼
劉軒說,直覺像是腦袋裡的一種感覺跟聲音,每一個宗教對直覺都有不同的解釋,就算你沒有宗教信仰,也會有感應到直覺、內心聲音、潛意識的時候,有些人喜歡稱它為天使或是宇宙的指引,這是比較靈性、靈學的看法,如果你喜歡這樣來看待,直覺的確就像是靈魂的 GPS。
如果你是比較科學派的,直覺可能是能量的交流、頻率的震動,例如你已經聽到很細微的聲音,但意識沒有發覺,所以當有一個念頭來臨時,你認為他是不知道從哪兒來的一種直覺,但可能是你的生理早已感受到的某種震動的求生機制。
無論是哪一派,我覺得都無所謂,我們只要知道直覺是真真實實存在的,而且通常是來幫助或提醒你的,也許這樣就夠了。
#2 何時該傾聽直覺
劉軒提到,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想要更理智、更科學的去找到答案,想要用實事求是的研究精神來找到「有所根據」的依存,但當年紀越來越大,卻開始發現 「It doesn’t really matter」,當你經歷更多、看得更多,你就更願意相信感覺。
你不再需要那麼多科學證據來為自己的行為和感受背書,你不再追求正確與絕對,而是開始善待與理解,都好、都可以、都不錯、都開心。對軒哥來說,尤其在工作上,雖然大部分還是需要理性的用數據來判斷很多事情,但是在「看人」的時候,他很相信自己的直覺。
而對我來說,我也是一個過分理性的人,但在某些時候,尤其是思考未來到底想要往哪走的時候,我也選擇相信自己的感覺,那種感覺可以用一句話來體現:「我知道我做的決定不一定是正確的決定,但是是我認為值得的決定」,在面對這種艱難的選擇時,也是我選擇傾聽直覺的時候。
#3 了解自己看世界的框架
我們都是由不同的性格比例組合而成,加上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不一樣的經歷,所以有些人對直覺比較敏銳;有的人比較遲鈍;有的人選擇不相信,怎麼樣都沒有關係,我們講理想生活設計,或是探討心裡的韌性,都是沒有公式的一種成熟的過程。
重點在於,我們能不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解開自己看世界的框架,了解哪些來自我們過去的遭遇或認知已經不再適用,慢慢看得清楚、客觀、坦然,其實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具,科學與直覺互相合作的過程。
📍【本集結語】#220 直覺力
我很喜歡軒哥提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越變越模糊的這件事情,回想我過去也是一個對理想和夢想定義極度具體和明確的人,小時候,我想過要當漫畫家、鋼琴家、作家,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職涯,後來我的理想生活是一邊工作、一邊旅行,也很具體,而我也達成了。
但後來,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也越來越模糊,我覺得跟喜歡的人,在喜歡的地方用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好像就是很理想的模樣,現在的我對於理想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和一個充滿能量的片刻。
雖然很籠統、很廣泛,但或許,我的理想生活也就不再侷限於一定要做某種工作,在某種地點過某種生活,而是時時刻刻,只要我想要,我就能設計出我理想中的生活。
團購時間
你喜歡看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呢?Zoey 最近跟 Readmoo 一起合作電子書閱讀器的團購專案,主打最新的 Moolink Plus 2 7.8 吋閱讀器和其機殼,團購資訊如下:
- Zoey 聽眾專屬折扣碼:MPS-Zoey88 (結帳時輸入,單筆訂單限用一組)
- 團購優惠價:(機+殼)台幣 $8,387 (原價 $9,580),並享有台灣與離島免運費(可另加運費寄送國外)
- 優惠期間:2022/9/15~9/28
- 閱讀器售完即停,該優惠不得沿用其他商品。
- 一定要機台+殼一起購買,單買閱讀器與電子書套組將無法享用團購折扣
其實我一直都有看書的習慣,過去的我是紙本書派,自從搬來美國之後,因為以前家裡很小,之後又常搬家,我就開始改用電子書,發現買電子書真的是省事很多,這個習慣就一直維持到現在。
這台機型本身有 7.8 吋,跟真實的紙本書大小差不多,也不會比較重,而且它還有左右側上下頁按鍵,非常適合左撇子使用, 如果你對這台閱讀器感興趣,可以在我的臉書上找到我的使用心得。
👉👉 立刻加入團購行列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Sep 11, 2022 | Podcast, 有錢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品牌定位的一種方式,叫做 content-pillar ,我們講過許多有關品牌定位的方法,像是 ICA 定位法、設計品牌感覺、藍海策略等等之類的,這些定位法的宗旨就只有這麼一件事:讓你脫穎而出。
什麼是 Content Pillar 呢?Content 就是內容, Pillar 是支柱,有的人可能會翻成內容支柱,我自己是喜歡叫他內容主軸,而 Content Pillar 在個人品牌上的定義,就是在指「支撐你品牌」的主要內容。
在今天的私塾殿中,我會解釋 Content Pilllar 的概念、並舉例說明其他人的內容主軸,我們一起分析、一起拆解,最後,我會給出一些策略方向,讓你接下來可以開始去思考哪些主題能夠成為你的內容主軸。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如果你現在很忙,我們也有幫你做了一份重點整理的講義,你會比較好消化,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19 content-pillar
Content Pillar 可以想像成是你品牌的系列主題,也就是大主題之下所涵蓋的子主題,這些子主題就是未來搜集題材內容的主要方向,例如你在講理財,可是理財是一個超級廣的方向,必須要挑出主要支柱,例如特別 focus 在小資理財、省錢存錢與理財心態。
你就不會去講股票技術線或是分享房地產,因為這不在你內容支柱所涵蓋的項目裡,再舉一個例子,假設你在說自我成長,這個題材都會讓人有一種不知道特色在哪裡的窘境,因為主題太廣泛,給人的記憶點就不夠深刻。
你可以特別將自我成長鎖定在職涯,例如面對主管、面對同儕、面對下屬,這兩到三個主軸比什麼框架都沒有來得鮮明很多,又或者是戀愛關係、家庭關係,家庭也可以分面對父母、面對孩子,有對象、有方向,就是品牌最基本的定位基礎。
你可能會想:「但是我就真的什麼主題都想講,我不想要受到限制」,這當然沒問題,你的品牌你愛怎麼做都可以,但你可以試想一下,有兩個女生,一個是好好小姐,個性隨和好相處、興趣眾多,什麼事情都有涉略。
日常喜歡追劇、逛街、吃美食、看書、看電影、假日喜歡做做點心、偶爾也會運動、爬山、跟朋友去郊遊,是大家的好朋友;而另一個女生個性鮮明,是一個極度喜歡運動和戶外活動的人,所以他平常不追劇,但他熱愛上健身房,是一個健身狂人。
假日的時候一定會往外跑,最喜歡的是攀岩和潛水,是個非常陽光的女孩,當你要介紹這兩個女孩給朋友認識的時候,你覺得哪一個女孩會比較好介紹呢?想必是第二個吧,因為他有很明顯的關鍵字,例如健身狂人、陽光女孩、極限運動等等。
雖然第一個女孩你可能也可以想到個性隨和、很好相處的形容詞,但就只是在形容這個人的性格,而不是他做的事情,因為這些碎片難以統整和歸類,也就比較難找到鮮明的記憶點,當然,我相信一定有人會非常喜歡第一類的女孩。
你講什麼主題、特色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觀眾的感覺,也不是說特質明顯就比較厲害,但特質明顯可以讓人馬上知道「我跟他有相同的興趣喜好」,或者「我們可能是比較不同類型的夥伴」,經營品牌就是這個道理。
你去看看那種感覺不出來他特別在哪,每個主題好像都會講的 Lifestyle 型網美,他給人的記憶點,肯定不是題材而是感覺,因為這是他吸引人的地方,他讓你覺得很親切、很漂亮、很實在、很可愛、很日常,這些都是感覺。
你喜歡的是這個網紅帶給你的感覺,次要才是他分享的內容與主題,而針對一個有特定主題的內容創作者,尤其是知識型創作者,你分享的內容資訊量通常會大於你的個人色彩,因此找到內容主軸,會是更好的定位方式。
我的品牌叫做「理想生活設計」,我就是想要探討一切跟設計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有關的話題,但這個議題是個世紀大哉問,我可以從理財面下手,因為經濟狀況的穩定很重要,我也可以從人際面下手,畢竟生活中大部分的不理想,都來自於「人」的問題。
我後來選擇以「工作」下手,因為我覺得這是我最感興趣也最好發揮的主題,外加我認為我們一輩子有超過六成以上的時間都在職涯中打轉,如果你能真正喜歡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往理想更邁進了一步。
因此,我當時很確定要講的內容主軸就是「數位遊牧」,先從打造一個能夠不受空間的工作開始,去支撐理想生活設計的這個願景,而我第二個挑選的是個人品牌,因為我認為把自己熱愛的興趣變成事業,其實就是個人品牌的核心。
最後第三個,我選設計思考,除了自己過去有這方面的專業,比較好勝任之外,我也認為設計思考非常能夠套用在理想生活設計的主題上,因此,我的理想生活設計就是由三個最主要的內容來支撐:
當然,我也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包含理財和心理學的主題,我也還在探索理財究竟是理想生活設計上多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心理學是我認為非常有幫助,跟自我成長、設計思考好像也有關聯的主題,所以我一直都滿喜歡探討的。
但你會發現,我從來不會在節目或任何場合說:「我有在分享理財或心理學的主題」,我們有許多來賓是在分享這些主題沒錯,但我知道這不是我的主軸,所以就算這個主題不在你設計的主軸內,你還是可以去 explore 一下。
因為很好玩、因為可能有點關聯,或因為你的觀眾意外很喜歡都可以,我也試了許多不同的形式,才決定繼續以數位遊牧、個人品牌、設計思考這三個作為內容主軸。
我會建議一到三個,四個有點勉強但也不是不行,完全看你怎麼經營。那 Content Pillar 設定完之後就是一次定終身嗎?當然不是,主軸是可以改變的,只是建議兩年內盡量不要變動,但我們都會變,也應該要變,我們會成長,興趣、生活需求也都會改變。
隨著個人的發展,適時調整內容主軸當然是沒問題的,像是我們第 41 集的來賓 Ms. Selena ,他主要是在分享生活理財、小資理財與房地產,但因為幾年前升格成為太太與媽媽,所以也開始 cover 夫妻理財,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內容主軸進化的例子。
你也可以把內容主軸想像成是關鍵字,你是否能夠為你的品牌下兩到三個關鍵字,能夠代表你、有記憶點的關鍵字?我再舉幾個例子,第一個是第 158 集的來賓,「美食家的自學之路」的創辦人 Liz 高琹雯,相信你知道美食是一個非常飽和的主題。
Liz 他的 content Pillar 是落在「主廚故事、料理評論、飲食文化」,其中又以「Fine Dining」為主要路線,所以他非常專注於在米其林摘星類的料理,Liz 不分享食譜、不教你煮菜,也不太寫食記,也不太去評價路邊攤或夜市的美食。
當然,他或許偶爾會這麼做,可是這不是他的內容主軸,他很聰明將自己的定位做出非常明顯的區隔,明明都是在講美食,我認為他的品牌就是跟其他人不太一樣,很有自己的味道。
再來是第 179 集的來賓:個人風格分析師 Vanessa ,Vanessa 主要分享個人風格設計,其中又以個人品牌創業家和職場女性為主,他的內容主軸就是落在「色彩諮詢、形象設計、品牌風格」這幾個類別。
他不會去講最新的流行趨勢、不會教你一種衣服的十種穿法,也不會特別專注在時尚、美妝的風格,比起很多講風格穿搭的品牌,Vanessa 的特色就很鮮明,他講的是更多色彩學概念和應用類的知識。
抓到內容主軸其實不是侷限,而是更加精準地找到對的受眾和客戶,讓別人要向他朋友介紹你的時候,知道要怎麼更精確地介紹你,Content Pillar 除了可以讓品牌更有辨識度,還可以做到以下幾件事情:
- 更好搜集內容上的靈感
- 優化 SEO 與市場關鍵字
- 隨時觀察競爭對手的動向
- 隨時修正未來的航道
如果你有明確的主軸,就有明確的方向,內容主軸其實都是可以被你埋在文章裡的長尾關鍵字,像我就常使用數位遊牧、遠距工作、個人品牌、設計思考這類型的關鍵字,這不只是在讓觀眾知道你在講什麼,也讓演算法 Google 知道你在講什麼。
一個定義與方向清楚的網站,才有可能被排名在第一頁,同一組關鍵字還可以去監測競爭對手,把和你在做類似主題的品牌、部落格、頻道、節目都列下來,去看別人在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這些都是做品牌的必要工具。
最後是隨時修正未來的航道,想像你現在正在駕駛一艘太空船要去一個理想星球,你需要有那個星球的座標,由系統來設定航道,而理想生活其實就像是一顆理想星球,也許你知道座標,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只知道大概座標而不是絕對座標。
我們大概知道要往哪飛,隨著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我們可以慢慢修正航道,不然航道輸入有誤差,只會離最終目的地越來越遠,我們生活上遇到的人事物都是在幫助你修正航道,而在個人品牌上,就是你希望品牌如何幫助你達到未來想要的模樣。
可能是你希望世人以什麼樣的方式記得你,你想要以什麼樣的專業、專長為名,那麼,每一次在製作內容、發布貼文的時候,其實都是修正航道的好機會,而修正的方式就是從檢視你的 Content Pillar 開始。
你還想要繼續講這類型的主題嗎?最近有沒有離題了呢?講得會不會太深、太淺了?這些都是做內容時可以思考的方向,至於要怎麼設計你的內容主軸?以下有幾個思考的方向:
- 你認為最重要或必要的
- 你最喜歡、最有熱忱的
- 你最擅長,原本就有經驗的
- 你認為值得開發,有市場潛力的
第一個,針對你要講的主題,有沒有什麼是一定要 Cover 的呢?例如我今天講美妝就一定要講化妝,不然我就講美容或保養就好了;如果鎖定小資理財,大概是哪個範圍的小資?學生小資跟已經出社會的小資可能會有些落差,這就會是第一個要細想的主軸。
第二個是你很喜歡的方向,例如我在一開始對個人品牌很感興趣,雖然還沒有太多經驗,但我認為它與理想生活有關,所以也將它設計成內容主軸之一,假設你在講自我成長,又特別喜歡正向心理學,儘管你不是特別擅長,也沒有太多的經驗,你還是可以將這個題材羅列在主軸之中。
第三個是你針對這個主題,有沒有其他擅長、有關聯的專長,例如我將設計思考加進理想生活設計的主軸,就是讓我與眾不同的地方,你過去的職涯或業餘的嗜好,有沒有機會貢獻在品牌主題上?例如你喜歡旅遊,講的主題是理財,或許就可以把旅遊時的理財方式當作主軸之一。
最後一個我認為是滿多人會忽略的,就是去觀察有沒有值得開發或具有市場潛力的主題,例如數位遊牧就是在理想生活之下值得開發且具有市場潛力的題材,雖然這需要你具備對市場的敏銳度和研究精神,但反過來說,有研究精神就有機會找到這種值得開發的主題。
近幾年身心靈一直有越來越靈性的趨勢,如果你想講自我成長,或許其中一個主軸就可以落在人類圖、希塔療癒這類的題材,又或者理財可以講 NFT、未來的金錢主義、經濟脈動、世界局勢、虛擬貨幣等等。
你沒有必要四個方向都涵蓋,可以只做你最喜歡的、你最有專長的,或者你覺得最重要的、最有潛力的,這些都只是參考方向,有了這些主軸之後,就可以往下一層做延伸,假設你已經選好基本的內容主軸,可是要講什麼?怎麼講?這邊提供你三個我最常使用的思考方向。
第一個最常見也是最簡單的,就是「How」,例如「如何打造一個理想的生活?、如何在生活上做理財?」,再來是「What」,它比較像是定義,例如「什麼樣的生活叫做理想生活?理財需要什麼樣的心態?什麼風格是適合你的?」這些都是定義上的探討與延伸。
第三個是「Why」,例如「為什麼需要數位游牧?理財心態為什麼重要?為什麼要做設計思考?自媒體為什麼是一種投資?」,這個就可以延伸到故事,一個人為什麼開始?為什麼結束?故事又可以走向訪談對方的創業故事、人生歷程,一直延伸下去。
你可以把內容支柱想像成一張樹狀圖,主題是第一層,內容主軸是第二層,可是我們還可以再延伸下去第三層、第四層,這些都是幫助你釐清定位,讓你的樹根越深越穩固的好方式。
Content Pillar 不只能用在內容主軸的題材選擇,還可以延伸到整個品牌的風格感覺,例如有自信的、有智慧的、聰明的、搞笑的、幽默的、親切的、溫柔的,像是我在設計品牌感覺時,我就想了三個方向,分別是:
很多時候,自信和智慧這兩個形容詞會有過於穩重、沉悶的感覺,但我又希望整體風格比較輕鬆,更多時候是帶有自由的,我個人覺得私底下的我滿好笑、滿有幽默感的,但我不會說我的 Content 是好笑的,同樣的,這類型的東西不用一次定終身,慢慢調整你前進的航道就好了。
如果你覺得講得太發散的話,也可以回到這集原文,下載我整理好的懶人包。
📍【本集結語】#219 content-pillar
以上就是今天佐編私塾殿的教學內容,希望你有學到一些東西,我們再簡單複習一下,Content Pillar 就是內容主軸,是為了幫助觀眾找到你的關鍵字和脫穎而出的錨定點,除了可以幫助品牌更鮮明,還可以讓你:
- 更好搜集內容上的靈感
- 優化 SEO 與市場關鍵字
- 隨時觀察競爭對手的動向
- 隨時修正未來的航道
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 Content Pillar?你可以從以下四點挑選兩到三個最適合的開始下手,再用「Why、How、What」的內容規劃法去向下延伸還有哪些題材可以發揮。
- 你認為最重要或必要的
- 你最喜歡、最有熱忱的
- 你最擅長,原本就有經驗的
- 你認為值得開發,有市場潛力的
我即將跟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合辦一個線上講堂工作坊,這個講堂為期五週,一週一堂課,從 10/6 一路到 11/3,在這五週裡,我們會分別教授五個品牌經營很重要的關鍵技術。
- 第一週:帶你認識個人品牌與基本定位邏輯
- 第二週:帶你認識受眾,聊聊怎麼設計出適合你的受眾和使用者流程
- 第三週:教你設計你的內容主軸與內容行事曆
- 第四週:教你如何去打造你個人品牌的商業模式
- 第五週:帶你去打造一個屬於你的永續行銷策略
假設你一直有在關注我們 Brand Your Life 的課程,這場可以說是 BYL 的迷你版,在 9/30 以前都可以用早鳥優惠價 2999 元來加入,課程是全線上的,五週都會用 Zoom 來上課,歡迎點下面的按鈕了解更多課程資訊。
👉👉 更多課程資訊點這裡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Sep 4, 2022 | Podcast, 有意義
專案管理和時間管理一樣,都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主題,也是我覺得非常實用的一種工作術,有專案管理的能力,更能夠去兼顧你計畫最後的品質、時程與預算,並且減少想像和實際之間的落差,但究竟要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郝旭烈郝哥,來分享他過去在協助學生成為 PMP 專案管理師的過程中,所看到、學到、領悟到的心法及技巧,包含怎麼去面對不可抗力?怎麼溝通時程?怎麼做專案排序?怎麼真正的解決問題?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郝旭烈:FB粉絲專頁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18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前 3 本都是財務書,但是我一個好朋友介紹商周的執行長跟我認識,我以前在大陸做執行副總,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負責所有大陸公司的專案管理,國際間有個叫 PMP 的專案證照,光教、授予這個證照就教了好多年,他們有 CEO 的班級,就請我去當他們的顧問跟教練。
過去在教授專案管理的過程當中,不管是教企業內部或者是教人家拿到證照,很多人看完專案管理的書之後,都會跟我說看不懂、不知道怎麼用,讓我一直反思,後來我想到一定是這本書還沒有到你想要念的那個時間點,可以先放著,去找你喜歡、看得懂的書。
我們說閱讀是種樂趣,是幫助你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你看不懂就在耗時間,閱讀跟學習樂趣不見了,也沒有辦法幫你解決問題,就失去知識的意義了,所以知識的本質是解決問題,任何沒有幫我們解決問題的知識,你就不會拿來用。
後來跟商周和 CEO 在聊天的過程中,他們覺得好像跟以往學到的專業知識不一樣,這本書就是我自己轉換完畢之後整理出的一個親民版、沒有太多專有名詞的專案管理,而且是回到自己生活上面的。
專案管理的目的是「如質、如期、如預算」,如質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當初想像的品質,如期就是符合當初期望的時間,如預算就是符合當初的預算,其實專案就是做事情,做事情有 3 個很重要的要素跟規矩,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做得省,這 3 點也是專案管理的本質。
這本書就是做事情的書,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些規矩、訣竅或秘訣,這就是一開始我想寫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很多人都說專案有開始有結束的,但人生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人活著都在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那不就是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嗎?
我們每一次做事情都希望確定能達到目標,但是過程是永遠不確定的,你只能邊走邊看、邊學邊做,你還是要訂一個確定的目標,可是過程的不確定就一個個克服就好了,所以從不確定到確定就是完成一件事情後累積的結果,這就是人生。
沒有所謂順利達成,也沒有辦法真正解決不可抗力的問題,不確定這件事本身就是問題?我根本不知道不確定是什麼東西,那我需要去面對嗎?不用,關關難過關關過,你唯一最重要的就是往前走就對了。
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過程,關鍵是目標從來不是只為了讓你達成而已,而是讓我們可以開始,這句話希望大家能夠把記在心裡面,郝哥再送大家 6 個字:「先行動再思考」,你沒有辦法做完整的計畫,碰到了才知道怎麼做應對。
為什麼我說關關難過關關過?因為所有的行動都會變成我們未來做判斷的養分,但我們要承認一件事情:「不確定本身就是一個事實」,我們沒有辦法預測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未來會長成什麼樣子,唯一面對不確定性的方式就是行動。
先行動再思考是降低焦慮很好的方式,當你想很多的時候,所有東西就會在腦袋裡面膠著,因為你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做了之後你才知道真的是蠻爛的,那就去找修正方式,做得久才會做得好,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完美,還沒有開始就把自己給搞死了。
在我的書裡面提到設定目標時:「少就是多」,越少、越簡單的越容易開始、越不會抗拒,但是積少成多,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很厲害了。
郝哥從小就是什麼事都要想很多的人,可是我現在的個性跟以前完全不同,不管哪條路都沒有對錯,最後都會殊途同歸的,我的隨遇而安可能不是隨遇而安,而是我知道我過去已經做了這麼多,就算再怎麼準備也不可能百分之百。
就算我真正要做備案,這些備案也是我曾經吃過的虧、受過的傷,我不會一下就準備 Plan ABCDE,我會說:「稍微注意一下,或另外再做什麼事情就好」,不會非常神經質的準備很多,因為準備這麼多也沒有用,這就是成本效益原則了。
你就算很焦慮,不確定的情況也會發生,結果你的焦慮反而讓你真正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如預期,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經歷越來越多之後,你會發現最後真正會發生的意外不過就那幾項,你就比較胸有成竹了,就算都不做準備,栽跟斗的次數多,你也有經驗了。
所以會殊途同歸的原因是:「做了才知道,不做不知道」,到底要隨遇而安還是深思熟慮,在年輕的時候永遠都不知道,隨著你持續不斷的做,就會有非常多的經驗,當你再碰到類似的事情時,就知道大概做好這兩項準備就夠了,多做也沒有用,那就是一種成熟。
不做會想一輩子,但做了可以講一輩子。
專案管理其實就是做事情,老闆並不知道你有多少事情,真正的關鍵不是事情多,而是時間不夠,所以你應該跟老闆討論可不可以給這些事情多點時間去重新做排序,那要怎麼做?排序的本質就是沒有次序,你不會知道怎麼樣的排序是最好的,但是一定得留白。
沒有留白的話是沒有排序的權利的。
忙是被動決定排序的,但當你很閒,你主動把事情放進來,你就在做排序了,我們常常高估一年可以做的事情,卻低估了十年可以完成的工業,把時間拉長,很多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但塞在一起的時候焦慮又來了,把時間拉長就有緩衝、就有選擇權、就可以排序,慢慢做比較快。
雖然專業管理是個很硬的名稱,但是其實我每次演講跟分享時都跟人家講,專案管理其實不是專案管理,它就是人生一連串的事件所組合而成的人生歷程。
很多人跟我說:「你對你現在的生活滿意嗎?」,我說:「其實我還蠻滿意的」,我理想的生活,就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讓自己有自由的感覺,起碼心境上可以自由。
自由跟能力、欲望有關,真正讓我們覺得困擾的從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持續吸收不同的知識,它會讓我們有智慧,讓我們能夠解決問題,你的能力就提升了,自由度就可以比較大一點了。
📍【重點整理】#218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1 專案管理到底在做什麼
郝哥說,其實就是希望想做的事情,能夠如質、如期、如預算,並且做得更快、更好、更省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糾結怎麼面對不確定性,因為,我們連那個「不確定」究竟是什麼都不曉得,又要怎麼去面對它呢?
你連要面對什麼都不知道,或許就不需要為了這個不存在的假設太操心。郝哥也提到:「目標從來都不是只為了達成,而是更為了開始」,在專案管理上,應該要先行動再思考,因為所有的行動都是未來的養分,尤其就算怎麼焦慮,不確定的事情還是可能會發生。
但經歷越多,就會發現以前無論鬆散還是隨遇而安,有了歷練之後,都能更迎刃有餘的調整到一個比較平衡穩定的狀態,最重要的是,「不做會想一輩子,做了可以講一輩子。」
#2 專案管理的時間急迫性
郝哥說,真正關鍵不是事情多,而是事情擠在一起時時間不夠。而會有專案的急迫性,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沒有充分的溝通,因為大部分的老闆通常不知道你有多少事情在忙?像我就會經常要我的團隊去盤點他現在的工作事項,我們也會有 Weekly Aganda 的模板。
為的就是可以讓我遠端就大概知道夥伴們最近在忙些什麼,我們都有各自的 Agenda,非常難時時刻刻都記得對方手上有什麼專案。至於要怎麼排序?郝哥建議就是用開會來決定。除非你是自己一個人做事,不然排序這件事情,就是自己決定就好,就看你怎麼安排,結果自己承擔。
但大部分的專案管理,都要牽連到其他部門、夥伴,所以排序這件事,真的只能靠會議來確認。像是我自己團隊裡面也會有要交辦的事情,有時我的助理 Wing 會跟我說:「我月底會安排休假」,所以我們可能就因為有了這個溝通,而把原本要做的事情提前或往後,專案只要提前準備,彈性其實可以很大。
#3 專案管理如何排序
最後,講到排序,我們就該來聊聊留白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留白,你就沒有排序的權利,例如你一個禮拜的工作都塞滿了,自然怎麼排都還是一樣忙,但如果把專案的時程從原本一週改成兩週,有了空白,排序的權利就浮現了。
人生的意義從來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主動做了多少事,越是主動,你就越有對自己生命的主導權,如果可以做選擇,你也一定會選擇自己心之所向的道路,因此,我們真的要這麼忙碌?為自己塞這麼多事情嗎?還是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就好了?我這裡就留個白,讓你去咀嚼跟思考吧。
📍【本集結語】#218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我自己很喜歡他最後提到:「自由 = 能力 – 慾望」的這個公式,想要讓自己更有自由的感覺,我們要不就提升自己的能力,要不就減少自己的慾望,概念跟開源節流一樣。
如果你對人生有比較高的期望值,那就要確保你也有這股勇氣和決心,在提升能力的這條路上努力拼命,不然就是活得更知足、更簡單,讓你更能夠感受到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我即將跟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合辦一個線上講堂工作坊,這個講堂為期五週,一週一堂課,從 10/6 一路到 11/3,在這五週裡,我們會分別教授五個品牌經營很重要的關鍵技術。
- 第一週:帶你認識個人品牌與基本定位邏輯
- 第二週:帶你認識受眾,聊聊怎麼設計出適合你的受眾和使用者流程
- 第三週:教你設計你的內容主軸與內容行事曆
- 第四週:教你如何去打造你個人品牌的商業模式
- 第五週:帶你去打造一個屬於你的永續行銷策略
假設你一直有在關注我們 Brand Your Life 的課程,這場可以說是 BYL 的迷你版,在 9/30 以前都可以用早鳥優惠價 2999 元來加入,課程是全線上的,五週都會用 Zoom 來上課,歡迎點下面的按鈕了解更多課程資訊。
👉👉 更多課程資訊點這裡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ug 28, 2022 | Podcast, 有錢
要如何在 25歲存到一百萬 ?今天邀請到知名的 Youtuber Shin Li 李勛,李勛將會一一分享過去的他是如何從學生時期開始省錢,再輾轉到自媒體,用很聰明的方式做聯盟行銷,邁入自己的一百萬目標,相信會對很多學生或小資族群非常有啟發。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 Shin Li 李勛:YouTube、FB粉絲專頁、Instagram、官方網站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17 25歲存到一百萬
第一個是小氣,我比較節省,但很多人就會直接定義成小氣,但小氣好像也是大家快速知道我個性的東西,我對於花錢會很心痛,不是那麼喜歡花錢,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做小資理財的原因。
第二個是不安現狀,我很喜歡做不一樣的事情,高中畢業選志願時,我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只想說以後一定不要當上班族,這也是為什麼我大學會讀電影系,畢業之後自己接案子,從大學到現在我都沒有進辦公室上班過,這也算是我完成心願的一種方式。
第三個是愛分享,我不是那種很會找話題或主動跟別人聊天的人,可是透過網路,不管是影像或文字,我就還蠻喜歡跟別人分享我的東西,我覺得分享也是學習的一種,當你可以很完整分享出來你看到或接收到的知識時,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吸收那麼多了。
電影拍了 3、4 年之後,我常會覺得如果不做電影還能做什麼?很常把自己設限,我知道我的個性不適合拍長片,也不是很會開車,因為拍長片都要開車,所以我改拍廣告,但慢慢在工作中消磨了我的熱情,讓我覺得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那時候剛好身旁的朋友在經營 YouTube,也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我就想說反正我也會拍、會剪,不然我來經營看看,另外一個原因是想要讓自己收入穩定一點。
那時候就有一種且作且走的心態,前期在拍的時候不管是畫面呈現、拍攝腳本、人設上面都不是特別鮮明,所以我是兼職在做,也是等到經營一年半之後才幸運轉型成功,把正職的工作辭掉。
我一開始所有的類型都拍過,當時覺得生活影片比較好入門,做下去之後觸及也沒有特別好,如果我要拍開箱、化妝、穿搭都要花錢,就在想有沒有主題是不需要花錢的?那時臺灣剛好在流行數位帳戶,我就想來拍拍看。
一開始觸及不怎麼樣,可是到後面瞬間觸及很高,所以我又嘗試第 2 次,觸及也不錯,就開始分享理財、存錢、信用卡、投資等主題。我很常跟觀眾講一句話:「我在跟你們一起成長」,很多事情就算你沒有很專業也沒關係。
反正觀眾會想看你的影片,尤其是新手入門的,觀眾其實也不是很專業,可是有人願意研究後跟他們分享,就好像有人陪伴在旁邊的感覺,我很幸運地剛好做了這個主題,不需要花錢,觀眾又喜歡看,就有了一個特別的定位,幸運轉型成功。
兩、三個月之後回頭看才發現,可是當時也沒有跑那麼快,有時候要意識到自己是不是在拍長尾型的影片,因為長尾型影片當下不會有馬上的回饋,可是會慢慢讓大家看見你。
那時數位帳戶剛推出,優惠也非常好,又有很多人開始想要理財、存錢,我也發現有些人會把影片分享在社群上面,一個有用的東西,大家就會主動幫你分享。
我一直都喜歡錢,但理財是我成為 YouTuber 並且有找到自己定位之後才開始研究,如果我沒有成為理財型 YouTuber ,我應該也會嘗試,只是可能不會一直去研究,就差在知識量多跟少而已。
當你成為這類型的創作者,反而會有更多資源向你靠近,有更多資源就可以妥善利用,我蠻感謝一路支持的觀眾讓我成為這類型的人。
一開始接案的時候收入非常不穩定,就想說要先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上大學後有第一個自己的帳戶,也開始有零用錢,我是那種會把零用錢花光的人,也不想跟爸媽要錢,就想說多少自己存點錢。
那時候真的走投無路,只能花 150 塊,從那個時候就開始控制自己的消費。大一下我設了存 7 萬塊的目標,我就把打工的錢通通存下來,那時存錢的速度真的很快,就很順利存到 7 萬,大二上開學我接到一通電話,我媽說:「存到 7 萬就先不給你生活費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必須負擔所有的生活開銷,這時就需要計算固定開銷,並且又設定了存到 20 萬的目標,也很幸運地在大四達成,畢業之後開始自己接案,賺 10 萬塊會存 8、9 萬,但存下來的錢要做什麼我其實不知道,只是希望存摺數字慢慢上升,會有一種成就感和安全感。
23 歲的時候我又許下存 100 萬的願望,讓自己努力看看,之後就開始接觸理財的各種方法,那時候同時做兩份工,雖然很累但薪水不錯,兩年後就很幸運剛好存到 100 萬,我自己很喜歡設目標,可是很多都沒達成,就只有存錢有達成,所以我感覺我對錢真的很執著 XD。
業配跟 Google 廣告,我也有在做聯盟行銷,因為那時候很多的數位帳戶都剛推出,所以給的優惠都很好,當時我養成的一個習慣是每次要拍影片推薦時,都一定會先上網找有沒有推薦碼,多得到一些回饋。
我都會跟觀眾說:「如果你想要支持我,可以直接透過申辦的方式,那些回饋金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做聯盟行銷懶人包很重要,我很喜歡做評比類型的東西,在評比的時候要以最中立的立場去做,如果單獨講某樣東西,大家會想說你是不是因為有回饋所以才一直介紹,但是做評比類型每個東西的好壞都會講到,觀眾就會自己去衡量,可以插進去的聯盟行銷也很多。
如果今天真的有一個特別想要推薦的,讓它有很長的曝光也沒關係,但就可能會有一些反彈的聲量,但反過來看,大家想到要申辦某某數位帳戶或者某某信用卡就會想到你,因為每次影片你都會講到這個東西,他就會馬上透過你這邊來申辦,這也是一種品牌的經營。
銀行那邊是最直覺的資料,如果銀行的資訊看不懂,我第一個會先打電話直接問客服,或是問我自己社群的觀眾,因為有時候就是需要有人親自實測,只要有人實測過關我就會分享,另外我也會 Google 相關資訊,或是去官網看一下,資訊屬實我才會在影片裡分享。
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有疏漏或錯誤,但我這邊還是會很努力地去查證和收集資料,我也希望觀眾要培養出媒體識讀的能力,任何資訊出來的時候都先不要 100% 的相信,還是要抱持懷疑的態度去查證。
我不是有什麼遠大夢想的人,我喜歡走一步算一步,把當下所有的事情做好,我覺得當你把事情都做好,機會自然而然會找上你,最近剛好接到一個邀請,要開發記帳 APP ,也正在討論中,我希望大家不要就只是記帳,而是「因為我要理財,所以我必須要做這件事」,以這樣的理念去開發這款 APP。
👉👉 Android 版本點這裡
👉👉 iOS 版本點這裡
可以做自己真的想要做的事情,不需要被錢或別人的眼光給限制住,我覺得真正好的生活就是非常安靜地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這個日子是你覺得滿足的。
不一定要大富大貴,而是你自己會覺得好幸福,我現在是活著的這種感覺,對於每個動作、每句話都願意負責,對自己的生活願意感到開心歡喜,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棒的理想生活。
📍【重點整理】#217 25歲存到一百萬
#1 如何在 25歲存到一百萬
李勛究竟是如何 25歲存到一百萬呢?我的觀察是,因為他年紀很輕的時候就有存錢的概念了,先用 4500 元台幣來生活一個月,每日上限為 150 元,這時,第一個理財的概念「每日上限」就開始套用在他的生活中。
大一下他將打工的錢全部存下來,存到 7 萬塊,雖然父母開始要他自己負擔全部的生活費,但也讓李勛開始有了「固定開銷」的第二個理財概念。大四的時候,李勛希望自己可以存到 20 萬,因此他將打工和接案賺到的錢都存一半以上。
這也代表他套用了第三個理財概念,就是不急著做「消費升級」,儘管賺的多,固定開銷盡量不變動,到了 23 歲,他開始嘗試分離帳戶和比例原則,並且開始做 YouTube 以及持續在廣告業接案,收入的來源變多,存錢速度也快,連續做了快兩年,就這樣在 25 歲成功存到了 100 萬。
#2 李勛經營 YouTube 的技巧
李勛分享了兩個我覺得很重要的關鍵,第一個是掌握市場新品的紅利期,並且抓對受眾族群。例如數位帳戶剛推出的優惠非常好,又是個沒太多人做的主題,因此有一定的紅利,加上李勛大部分的觀眾是學生族群,雖然想開始理財,但現階段只能從存錢開始。
這樣的主題抓對了受眾的胃口,進而將他的影片分享到 PTT 和 Dcard 上,而這樣的新品紅利也有長尾效應,前兩個月雖然感覺沒什麼人觀看,但後面的流量越滾越多,排名也越排越前面。
第二個是李勛會利用刷卡金或現金回饋來做聯盟行銷,內容規劃則善用懶人包和評價,用中立的立場,將每個東西的好壞透過評比來衡量,可以插入的聯盟行銷也很多,針對不同的情形客製化,讓觀眾喜歡、覺得有用、不會太推銷,同時自己的獲利效益也高。
#3 聯盟行銷的推廣策略
李勛提到,長期用聯盟行銷這樣的經營模式,也和觀眾培養出默契,觀眾如果想要申辦數位帳戶,甚至會主動來詢問李勛聯盟行銷的連結,針對那些對廣告很排斥的觀眾,李勛說,更應該站穩自己的腳步,讓觀眾知道你很常曝光別人的產品,或很常為了某個商品打廣告,就是因為對這個品牌很信任。
支持或理解你的觀眾也會知道有廣告沒關係,不喜歡跳過就好,我們現在已經在一個充滿廣告的世代中了,我也認為,廣告只會增加,因此消費者培養媒體識讀能力也非常重要,這也回扣到第二點,觀眾如果能夠理解你的客觀性,相信對於眾多的廣告也是能夠諒解的。
📍【本集結語】#217 25歲存到一百萬
你不覺得今天的內容真的很勵志嗎?尤其李勛說到他喜歡把當下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因為只要做好,機會自然會找上你,我真的看到他的認真和執著,這句話由他親口說出,也像是親眼見證什麼成功案例,很令人感動。
如果你對李勛提到的記帳 APP 感興趣,歡迎點下面的連結去下載,如果你試用完有什麼心得,也歡迎分享給我們。
👉👉 Android 版本點這裡
👉👉 iOS 版本點這裡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