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Nov 27, 2022 | Podcast, 有愛
我們這一集是 2022 年的女力專題,這集的女力代表邀請到作家曾彥菁 Amazing 來和你分享「和解力」,身為文字工作者的彥菁,在女人迷、天下獨立評論做專欄作家,他擅長用文字來赤裸地展現內心深處的糾結,這一集我們將聊聊 如何和自己好好相處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曾彥菁:女人迷專欄、Facebook、Instagram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30 如何和自己好好相處
第一個就是赤裸,我常稱自己是裸奔系的作家,我會敞開的去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比如失戀或原生家庭的狀況。
第二個是好奇,我很好奇世界上跟我不同的其他人到底在過什麼樣的生活,大家都是怎麼活下來的?
第三個是療癒,25 歲的時候經歷了一場失戀,就開始走上了我跟自己的療癒還有和解之路,也讓我開始去把這些文字書寫出來,所以療癒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主題。
這個書名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會想說:「我跟自己不就是同一個人嗎?為什麼需要好好的在一起?」,我想大家多少都有經歷過自己的內心跟自己打架,或是很糾結、無法下決定的過程,這本書就在講我 25 歲失戀之後踏上的療癒之路。
我怎麼從以前非常討厭自己或很常活在社會的期待,讓你覺得不像自己,可是礙於別人眼光不得不去符合他人的期待,書中我詳細解釋了在感情、家庭、學業、工作上可能會碰到的挫敗經驗,以及我怎麼從這些挫敗感中把自己摔破,再重新把碎片黏起來的過程。
25 歲的失戀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時我剛開始出社會工作,感情上又被甩,非常自我懷疑,我小時候一路走來都蠻順利的,可是出社會以後突然信心完全被壓垮,覺得自己好像是很爛的人,大家都覺得我很糟糕,不想要跟我在一起之類的。
那時我跟原生家庭的關係也沒有特別好,會有一種無家可歸的感覺,不是說我沒有辦法回家,而是覺得內心上的感情狀態沒辦法對誰訴說,也很怕沒有人會接受自己,我覺得那是一種極端的的脆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
我就開始回過頭去看我跟原生家庭的的狀況,問自己為什麼在感情中會沒有安全感?情緒波動為什麼這麼大?原來是因為父親從小就外遇,我以前都不覺得父親的缺席對我有任何影響,但沒有發現內心的缺憾一直在影響我。
我就是無意識的想要透過感情去彌補那個空缺,直到那一次失戀我才發現過去 20 幾年來我都在欺騙自己,一直這樣傻傻的活著,被一個強大的力量控制著,很多人就像過去的我一樣沒辦法承認這一點,因為太令人傷心了。
後來我看了非常多跟原生家庭有關的書籍,發現世界上並不是只有我這樣子,當我看見之後就像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看世界的觀點完全不一樣了,我開始明白每件事都有它的因果,都是由小時候的經驗影響了我的性格,那種清明會讓你冷靜下來,不會一直被無意識的控制。
第一步要先了解你的父母到底對你造成什麼影響?問題可能是來自哪裡?比如你的依戀類型是什麼?有點像把身上原本揉成一坨的線,抓到一個線頭後慢慢抽出來整理,把結慢慢打開,然後藉由各種網路上的資源和工具搜尋「原生家庭影響」,已經有很多人在談這件事了。
第二步是要自己決定或觀察你跟父母的狀態是不是可以坦誠相對的,因為我媽蠻開明的所以我可以跟她坦誠,他是可以接住我,不會直接回絕的,但我跟我爸就不行,他不會懂我現在的傷心是為什麼,如果你自己判斷父母是沒有辦法坦誠的,也不要貿然面對,然後受更大的傷回來,這是很危險的。
如果你覺得他們都不適合的話,第三個是有些練習可以自己做,療癒的重點不是為了要改變父母,不要把期待放在改變父母身上,重點是我們怎麼樣做到課題分離,看清楚父母對我的影響,自己決定要不要讓這個影響繼續發聲,例如你可以寫一封信給父母,可是不用寄出去。
這真的很難,但我懂那份心情,你走過這一遭一定非常想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別人,我後來發現這是蠻自私的行為,就是我想要告訴你:「我知道的比你多,你應該要照著我的方法做,你的生命才不會痛苦。」
方向上可能沒錯,但這種強迫就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或反彈,現在如果不是對方主動來問我,就算我真的看到了,也只能默默的在心裡祝福他可以早一點看破這個局,有需要再找我,所以我就改成用文字分享我的經驗。
有緣分看到這個資訊,被吸引到的人就代表他的時間到了,他就會順順的吸收下去我想要分享的生命經驗,開始走上自我療癒的過程。
如果你現在的生命階段反復在一些問題上卡關,比如說戀情一直失敗、工作表現一直無法突破的人都可以來看,很多時候我們學的都是外在的技能,但能突破的關鍵往往是心裡卡住的那些過去的回憶造成的陰影。
找到之後你的生命絕對會很不一樣!你會開始發現原來我以前這麼不認識我自己,就可以開始決定接下來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而且很有行動力的把自己活出那個樣子,我對自己的每個選擇或情緒都蠻有意識的,一開始在療癒的時候我聽到一個說法是你過去的生命經歷了多久沒有醒來的時間,大概就需要用其一半的時間來療癒,但我的經驗是大概 1/4 就夠了。
每一個選擇和考驗都是讓你更堅定自己到底是誰的過程,到現在大概五、六年的時間,我真的有比以前更喜歡自己了,所以才有辦法寫出這一本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重點整理】#230 如何和自己好好相處
#1 開始走上療癒之路
25 歲的失戀,讓彥菁走上跟原生家庭以及跟自己的和解療癒之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需要分裂真實的自己,來符合社會的期待,而因為這樣的分裂,也可能讓我們累積許多挫敗的感覺,但一直看不清,只覺得不是那麼喜歡自己、信任自己。
彥菁說,當你願意走上療癒之路,開始和自己和解,你就會逐漸看清,越來越不被情緒給控制,可以開始與情緒對話、並且保有自己的想法,最後走向覺醒,真正睜開雙眼、睜開心眼的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2 開始與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關鍵就是先承認自己在內心上那種無家可歸的感覺,然後不再欺騙自己,不再告訴自己我沒事、無所謂,而是開始真正的去接受:「對,我是在意的、我是遺憾的、我是後悔的。」
你也許的確希望某個人能夠愛你,但當那個人無法給你渴望的東西,那種缺憾會一直存在,否定或假裝也不會讓他消失,不如就選擇正面面對,「是的,我看見了,是的,這件事情很可惜,但,難道我往後的人生就要被這件事情給束縛嗎?難道一個人不愛我,我就不能再擁有幸福、生活就不能再次圓滿嗎?」
當你願意跟內心最深處的自己對話,其實就已經開始正視和面對了,這時你會發現看世界的角度都變得不一樣了,生活可能也更加輕盈自在了。
#3 與自己和解的 3 個步驟
第一,我們要先去認清自己最痛的地方究竟在哪裡?許多人想要走上療癒之路,但拐彎抹角的去學習身心靈、尋求宗教,左顧右盼就是不願意去面對最痛苦的那個地方,可能是某一段失戀、可能是與父母的關係,或者是某一個特殊事件。
當然,尋求身心靈解方並沒有不好,彥菁說,這是在為自己累積能量、知識和勇氣的過程,但最終,我們依然要去面對,這個人究竟為你帶來了什麼影響?這是第一步;第二步,請自行判斷你跟對象是否可以坦誠相對?如果對方是無法理解或是狀態不對頻,那他可能會接不住你的情緒,這時去坦承反而是二度傷害。
無論能否與對方坦承,我們都可以進到第三個步驟,就是將心裡的話寫下來,並寫下你期待的對方的回應,不再把期待放到別人身上,你可以同時充當內在小孩與內在父母,讓整個過程有一個完整的結局,而不是好像一直沒有答案。
📍【本集結語】#230 如何和自己好好相處
今天的內容是不是超級無敵精彩、溫暖呢?跟彥菁聊天的過程,我也一直覺得很感動、但更正確的說法是,真的很療癒,是吧?相信我不需要多贅述和解力究竟是什麼,因為彥菁已經完整的說明他是如何用大約五六年的時間,在不同的階段,逐步走向內心真正的自由,而我覺得很重要的是:
療癒不是要改變對方,而是試著去接納與理解。
我相信,我們都希望不被恐懼操弄,每一刻都能與自己好好自在的相處,而你需要學習和磨練的人生課題,就是和解力。
這一系列的節目是我特別為女力學院製作的女力專題企劃,Wooman Power 女力學院是台灣首創專為女性設計的自我成長學院,透過集結女力、打造女性連結社群,幫助大家能找到志同道合、一起進步的夥伴,學院裡也有 48 位不同的專業導師在教授自我覺察、了解自己和自信心提升相關的課程。
我也是其中一位講師,會在 4 月分享生活設計的主題,10/19 – 11/18 期間加入可享「早鳥價」,輸入優惠折扣碼「woozoey」還可再折 300 元!更多細節請參考下方圖片和連結: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Nov 20, 2022 | Podcast, 有錢
這次真的很榮幸能夠受邀到 Today at Apple 做分享,今天會分成兩個 Part,第一 Part 是由 Apple 採訪我關於 Podcast 發跡、定位,以及我如何設計自己的理想生活、拆分階段性任務等訪談內容。
第二 Part 則是由我丟出一些遠距工作上的困擾跟情境,由 Today at Apple 團隊線上教學,一步一步帶你挖掘那些你可能不曉得的 iPhone 與 Mac 的功能,因為會有實作練習,所以會有五秒的空白,這個空白就是要讓你暫停,實際去操作,所以聽到空白不要緊張。
這是一堂類似工作坊的課程,不妨就先放下手邊工作,一起來試試看吧! Let’s do it!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聽的時候可以照著下方的實作手冊來操作,你會比較好消化,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29 Today at Apple
Today at Apple 是 Apple 提供的一系列免費課程,在全球的 Apple Store 都有提供,主題包含攝影、影片、音樂、藝術、設計還有編碼,讓大家一起來學習怎麼使用 Apple 的產品和服務,今天進行的系列是好創意好生意,希望可以帶你從專業創作者跟創業家的身上獲得一些啟發。
從遠距工作的成功秘訣,到製作 Podcast 的一些技巧,為你的想法帶來更多的創意跟可能,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佐編茶水間的主持人 Zoey 來跟我們分享她獨門的工作技巧,今天的課程會分成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什麼叫做理想生活?有哪些遠距工作的案例
- 第二部分:帶大家一起練習如何用 Apple 的產品跟服務來進行遠距工作
- 第三部分:Q&A
我開始做 Podcast 的契機真的是我自己的生命歷程,2016 年時剛好到紐約實習,因緣際會認識了當地的朋友,大家都在說 Apple 上面的 Podcast,所以我就開始收聽,當時臺灣在做 Podcast 的比較少,2017 年就變成忠實聽眾,慢慢在心中萌生出這個想法。
我自己也對文字類的 Blog 或是影音類的創作很感興趣,可是 Podcast 就像是全新的媒介,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啟發了我,我自己也開始在想有沒有這個可能來試試看?有一個想法到真正做出行動之間其實有蠻大的落差。
你會處於觀望期很長的時間,最後才真的有勇氣踏出那一步,我在觀望期的時候也考慮很多,最後是以三個考量點為基準:
- 我現有的專業?我過去是一位視覺設計跟產品設計師,所以就是跟設計有關的內容
- 我自己想要講什麼?當時的我非常想要嘗試講個人品牌、自我成長這方面的內容
- 市場需求是什麼?我覺得 Podcast 和遠距工作在臺灣蠻有市場潛力的,就有點賭一波
大部分想要開始做 Podcast 的聽眾在前期都會有很多的摸索,但都是需要測試才能知道適不適合,所以第一階段我花蠻多時間做各式各樣深度的訪談節目,慢慢摸索出自己喜歡的類型。
第二階段我比較回歸我真的想講的、擅長的、更感興趣的主題,也就是自我成長、個人品牌還有設計思考,大概是節目經營到 3 年左右時開始進到第二階段,現在節目已經邁入第五年,好像也到了第三個階段,開始想要有新的火花。
因此我們開始嘗試十分鐘左右的季度型節目,用比較輕快、活潑的方式做一些提問、課程同學的心得分享等,大概是經歷這些不同的階段,未來也可能會有新的階段發生。
會開始理想生活設計這趟旅程是受到一本書的啟發,那本書是兩位史丹佛大學的教授一起合作的,書裡面就提到為什麼沒有想過用設計思考,將產品設計師的思維套用在自己的人生裡面呢?
因為我過去就是產品設計師,所以真的是當頭棒喝,我心裡覺得我很熟悉產品設計、很知道設計思考,可是我從來都沒有想過原來可以把人生當成產品來設計,因此花了蠻多時間去探索我想把我的人生設計成什麼樣子?什麼樣的人生叫做理想人生?
大概 5 年前,那時我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就是可以邊工作邊旅行,訂下了這個目標之後,我就開始將設計思考的 5 個步驟套用在這件事情上,這 5 個步驟分別是:
- 發現問題
- 定義問題
- 市場調查
- 製作模型
- 測試執行
發現問題就是先釐清你的生活有哪裡不滿意?定義問題就是要聚焦,我自己習慣用很多的便利貼將各式各樣的點子做分類,拉出不同的象限,慢慢把理想具象化,具象化之後就可以進到市場調查,它是需要做資料收集的。
在人生設計的執行環節裡,你會有很多不同的機會,並不斷的去找出新的方向,做了之後才知道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這個就是第四跟第五階段在做的。
當你有某件未來想要做的事情,可以先去思考有沒有確定要發生的時間點?大概要籌備多久?這是我第一階段在做的事情,做一些初步的策劃,到了中旬就開始來確定訴求,例如工時要多長,薪水要多少?
我的訴求是希望在我休假的那 6 個月節目不要停更,團隊可以繼續營運不減薪,以及整個事業是持續有在盈利的,有這三個訴求代表我要準備的事情很多,所以我在中旬也開始做內容的統籌、交接事項的討論等等。
我明年也有回臺灣的計畫,所以也要思考在臺灣有什麼事情可以一起做,是不是要有衝刺期?最後做整個營運上或是產品上的優化、微調跟收尾,才能夠順利進到 2023 年 6 個月的長假,大概是這樣子。
👉👉 馬上報名 Today at Apple 的其他精彩課程
我覺得遠距工作拜疫情所賜變得更 accessible,我大學時就想要有這種不受地點限制的工作形態,可是以臺灣當時的狀況來說真的很難找這樣的工作,後來因為疫情我也開始觀察,真的有越來越多人因為有疫情的鍛煉,所以更加知道要怎麼樣執行遠距工作,職缺跟機會也變多了。
疫情也大概過了 2 年多,我開始覺得每個人的心裡都好像開始知道遠端工作已經變成不管你是不是遠端工作人都需要具備的技能了,現在也有很多以往認為不能遠端工作的工作也都變得可能了。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對於遠距工作都會有錯誤的想像,覺得時間都是自己的,可以從今以後睡到飽再起床工作,我也真的這麼做了,可是你會發現時間管理跟專案管理能力的缺乏會直接擺在你眼前,那時候我真的踢到蠻多鐵板的。
包含對專案管理、流程、協作工具的不熟悉,還有時差、訪談的器材摸索、溝通成本等等的問題,我才真的意識到遠距工作有蠻多的軟硬實力需要去鍛煉還有督促自己。
我個性比較保守,所以我喜歡提前規劃很多事情,那時開始來做 Podcast 也會擔心沒有流量、不會賺錢,因此我白天有正職,就不用擔心這個會不會是我唯一的收入來源,如果沒有賺錢、沒有流量不會有後盾?
但畢竟我很希望 Podcast 可以成為我的全職,所以我試了蠻多種方法來提升流量,例如業務開發,投稿,或是毛遂自薦去當其他人的來賓,大概前 5 集也都是邀請朋友來錄音,那他的朋友可能就會聽到,就可以慢慢邀請到更多的人,流量自然就有機會起來,自我推廣的力道還是要蠻大的。
解決方法:使用 Apple 的 icloud
它讓你的檔案不論在哪個裝置都會是最新版,透過 icloud 自動幫你同步;如果需要統整資料,大家就一起編輯同一份在雲端的檔案,加速完成團隊的協作;再來可以申請 Apple ID,讓非 Apple 的用戶都有 5GB 的免費容量。
就可以透過 icloud 的方式把檔案分享給這個 Apple ID,不管是什麼設備,只要在瀏覽器登錄 icloud.com 就可以一起雲端協作。
解決方法:使用專注模式
專注模式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管理通知,不應該在上班或專心的時間跳出來的通知,就不要讓它在這個時候出現。
第二個好處是可以指定特定的桌面小工具,例如行事曆,或是把會影響專心的遊戲等 APP 從桌面上隱藏,工作效率就有機會提升。
第三個好處是可以設定過濾條件,讓工作跟私生活可以區分的更清楚。
解決方法:使用行事曆
在 Mac 電腦上打開行事曆以後,裡面有個「編號設定」,在編號設定的最右邊有個進階,裡面會有個「開啟時區支援」記得勾起來,預設是沒有勾的,開啟後你會發現行事曆的右上角出現一些選項,有臺北標準時間、太平洋時間,你就可以把現在的 schedule 直接換算成當地的時間。
如果要讓 iPhone 自動轉換時區,首先要打開手機桌面的「設定」,在設定裡有一個「隱私與安全性」,要讓你的手機知道你人在哪裡,才能夠自動做時區轉換,所以在「隱私權與安全性」裡面找到「定位服務」,確認定位服務的功能是打開的,往下一點就會看到行事曆的選項。
如果看到「永不」就選擇「使用期間允許」,看到變成「使用期間」就沒有問題了。第二個設定請大家回到設定的最外面一頁,就是左上角的藍色箭頭一直按到沒得按為止,在設定的最外面這一頁找到行事曆,大家之前在使用時可能會不小心誤開一些功能,導致行事曆的設定有點怪怪的。
所以找到「時區覆蓋」並關掉,如果這兩個都設定好了,你的手機就會自動調整時區跟行事曆的狀態,再來我們要來講如何新增新的行事曆,請大家回到手機的桌面並找到行事曆,這個行事曆會隨時跟著你的日期在改變,右上角的加號就可以新增地點、視訊會議等功能。
過去在公司工作的那段期間,轉身就有同事在旁邊其實還蠻溫馨的,而遠距工作很多時候還蠻孤單的,如果你喜歡獨立作業,你會感覺很不錯,但蠻多的資訊在公司可以比在家工作來得更快,就看你喜歡人際互動多一點,還是享受自己的空間多一點,各有取捨。
👉👉 馬上報名 Today at Apple 的其他精彩課程
第一個是時間的彈性,第二個是工作的性質,能不能從中有些收穫或啟發?最好還可以磨練技能,第三個當然是有沒有薪水,這是支撐你生活的重要元素。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聽的時候可以照著下方的實作手冊來操作,你會比較好消化,歡迎你填寫下方表單免費獲得唷!
📍【本集結語】#229 Today at Apple
我相信今天的內容肯定有幾個工具或功能是你今天才學到的!這次跟 Today at Apple 的合作真的非常的愉快,我們為了這次十一月的活動,大約兩三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而我自己在跟他們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得到許多豐富的收穫,也希望今天的節目有帶給你一些收穫或啟發。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Nov 13, 2022 | Podcast, 有錢
你認為 牙醫也可以做自媒體嗎 ?這樣的內容會不會對大眾來說太生硬?要如何與民眾溝通,或者到自己的定位呢?假設你未來想轉職,或者正在思考職涯規劃,搞不好認識一種新的職業,就有機會為你譜出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今天的來賓許家榕醫師會和你介紹他如何在本業中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怎麼去抓到民眾感興趣的主題?以及忙碌的醫師工作要如何兼顧自媒體的內容產出?在最後我們也有專屬佐編茶水間的聽眾回饋小禮要送給你。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許家榕:官方網站、Instagram、看診預約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28 牙醫也可以做自媒體嗎
那時候在 IG 上 Zoey 敲我的時候我整個嚇傻,因為我已經在聽 Zoey 的節目至少快兩年,但當天從來沒有把 Zoey 跟聲音連結在一起,那陣子剛好想要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就找到 Zoey 的線上課程,一加入後看到臉就覺得很熟悉,後來就真的就接到了 Zoey 的私訊,覺得超級巧的!
在臺灣的學制下,高中念完對自己也沒有深刻的瞭解,我可能對藝術有興趣,但就被迫要選一個職業或科系,因為我們家有不少人從事醫療產業,所以我當初也就選擇醫療,也算是受到家人的影響,而且牙醫跟藝術比較有機會做結合。
牙醫的大學考試會考術科、素描跟雕塑,就有點在暗示可以透過這樣的管道進入牙醫系當牙醫,我現在大部分的治療是在做前牙美學,和讓你笑起來會漂亮的微笑曲線的設計,跟一般牙醫師在洗牙、補牙、抽神經是稍微不一樣的專業。
當我在診間跟病人講話時,雖然各自的狀況不一樣,但蠻多病人問的問題、想要得到的解答都有部分的重疊,所以就希望透過 IG 回答民眾的問題,同時我做的是前牙美學的治療,這部分剛好是民眾比較有興趣的。
這個 IG 也不是新開的,只是用我原本的 IG,並開始 PO 更多我工作的狀況,也當作是線上的作品集,至於短影音主要是當作影片版的常見 Q&A,把病人比較常問的事情錄成影片,完整地講解給病人。
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知道這項治療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並且讓大家熟悉這個治療,治療時如果用溫柔的態度去引導病人,改善病人對自己笑容的自信,有辦法勇敢開心的笑,我覺得是一件蠻有意義的事情。
加入 Brand Your Life 是我認真想要做,我就會去收集這個領域裡面我知道有誰做得很好的,然後去模仿,想要做得更好,我覺得這是我天生的個性。
我覺得幫助是非常大的,甚至大到有一點我覺得應該要更早開始做,幾乎是不能不做的,畢竟我的職業是要接觸民眾,而民眾是會挑醫師的,可能在就診前會希望知道這個醫師的風格和作品,建立初步的信任感。
雖然經營品牌是排在治療和進修之後的,不過它還是一個非常重要,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件事情是很值得投資的。
我們診所也有很認真在經營診所的 IG 和頻道,臺灣現在蠻多診所也開始知道行銷和品牌曝光的重要性,我的診所是非常支持包含我的所有醫師,把各自的品牌做出來,讓更多人可以認識我們,對我們有更多的信任。
另外以診所的名義去經營,反而跟民眾比較沒那麼接近,民眾會覺得這就是機構,不確定自己說話的對象是誰?在我的經驗裡,我自己本人露臉跟大家一起討論、親自回訊息這些事情都可以有效拉近跟民眾的距離、解答民眾的問題。
因為我真的還蠻愛我的工作,所以我並不會老是覺得好想下班,或是不想拍影片,我通常是以一週來規劃生活,除了工作,我規定自己在休診的時候要運動兩次、一個月至少陪家人一個週末,也會花時間去增進自己的能力,剩下的時間就經營品牌,例如整理照片和錄影片,也算是 SOP 了。
大部分的人雖然對自己的牙齒沒有真的不滿意,可是心裡就會想要讓牙齒、笑容更漂亮,通常這種人還是會接觸到跟前牙美學治療相關的廣告,的確它的受眾蠻小的,但是有需求的,如果去搜尋「牙齒變漂亮」,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我們,接觸後病人最在意的不外乎就是:
- 貼片可以做多久?
- 變漂亮的方式有哪些?
- 會不會很傷牙齒?
雖然這個東西很專業,但我也不會分享別人不想聽的部分,大多是我們本人拿著照片和模型跟技師一起討論的過程,細節的部分就不會講那麼多,因為這可能不是大家想看的。
但如果是對治療可以產生什麼效果?有什麼選擇、期待,或是想要改善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可以執行?這些民眾都蠻有興趣的,我並不覺得我是在把我的專業分享給一群其實不需要的人。
時時刻刻努力的、有意識的照顧好自己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照顧好身邊你在乎的人、愛你的人,盡可能的讓他們也感到輕鬆自在,我覺得我蠻幸運的,我工作花很多時間,但是我並不覺得花太多時間,熱愛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重點整理】#228 牙醫也可以做自媒體嗎
#1 開始做個人品牌的契機
許醫師說,一開始只是察覺到病患到診間問診的問題都很類似,開始想將問題記錄下來,做成圖片或影像版的常見 Q&A,讓民眾在看診之前可以事先做功課,讓整個看牙的流程更加順暢有效率。
再來,因為許多人對於微笑設計這樣的行業不是很了解,因此想要開始將個人品牌作為自己的作品集,除了找到更多的潛在客戶,也能夠讓民眾覺得這個專頁更加親切。
#2 要怎麼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
許醫師表示,自己平常就有市場調查的習慣,包含觀察同樣職業的人有沒有在做個人品牌?他怎麼做、怎麼排版、怎麼呈現、怎麼設計?或者觀察國外的同業怎麼操作自媒體,甚至跳脫牙醫產業,去觀察復健科、小兒科、手術醫師有沒有人在經營個人品牌?
同樣的,他們有哪些是可以效仿的地方?他們有哪些缺乏,而自己可以多做的地方?這些都是找到品牌獨特優勢與特色的方式。
#3 這是一個專注於個人化的時代
滿多聽眾可能會有公司阻止或身份不方便來做個人品牌的情況,儘管自己想嘗試,也不太敢分享出去,甚至需要匿名,但許醫師提到,現在許多機構都意識到機構本身去經營粉絲專頁已經不夠了,這是一個專注於個人化的時代。
每一個機構底下的個人,如果都能成為這個產業的意見領袖,對於公司的整體成長是更有幫助的,個人化不僅能讓民眾跟醫師更有共鳴、拉近距離,更可以用大眾的角度去找到觀眾期待的內容主軸,而不是用同行才聽得懂的醫學術語來做圖片、寫文章,讓大眾覺得距離遙遠、沒有親和力。
📍【本集結語】#228 牙醫也可以做自媒體嗎
今天問到許醫師:「覺得專業人士來做個人品牌究竟是一種加分,還是一種必要?」,許醫師很肯定地回答「必要」,相信他一定也是在主副業忙碌之餘,依然感受到自媒體對於他工作上的加分、磨練與成長。
雖然我們提過滿多次了,但我依然覺得這集最重要的核心,是你不一定要討厭你的正職、想要換工作才來做自媒體,有時候,搞不好就是因為你很喜歡,才會有加分和持續開拓機會的必要,是吧?
只要你在 2022/12/31 之前點擊下面的按鈕做預約,就能獲得許醫師提供的微笑設計體驗活動,我幾乎沒有在節目上做過這麼跳 Tone 的合作,不過這是我自己走過的流程,就當作聽眾回饋,送給在今年年底前想要變美美的你。
整個體驗大概是 45 分鐘,首先是先檢查牙齒健康、觀察齒列咬合、齒形顏色,然後再到攝影微笑紀錄,並且去做口腔掃描跟 3D 建模,也會一起在現場做臉部曲線分析與微笑設計,更多細節都可以點下面的按鈕去了解喔!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Nov 6, 2022 | Podcast, 有愛
今天我會與你分享我是如何年年完成自己設立的各種 新年新希望 ,以前的我並沒有發現自己在做事或思考上,用了什麼奇特的方式,但經過好幾年的累積,以及輔導許多學生的案例,我抓出了兩項你一定犯過的錯誤,也會與你分享怎麼去調整。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本集綱要】#227 新年新希望
你是一個喜歡訂新年新希望的人嗎?我從大概不到十歲就開始有計畫的概念,我會用小本本寫下回家幾點吃飯、幾點寫作業、幾點看電視,從這個過程中得到成就感和方向感,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接觸到新年新希望的概念。
那時候我覺得它就像是許願、祈福,每到新的一年,就會想要立下一些目標,享受那種儀式感,直到大約高一的時候,某年的過年在整理家裡,把過去的日記翻出來看,我就發現兩件事情:
- 我每年的新年新希望差不多都會寫十件左右
- 我每年的新年新希望都差不多
我當時的第一個反應是覺得自己好白癡又好可愛,每年都不忘用同樣的方式為自己加油打氣,然後又馬上想到我這樣立下目標,究竟是真的想要改變?還是就只是為自己加油打氣而已?大概從那時候我終於開始 Pay attention。
我注意到寫作業、去補習班的這種計畫完成率都滿高的,那為什麼新年新希望例如運動、存錢、看書的達成率都這麼低呢?不知道你是不是像以前的我一樣,每年訂目標都像是在呼口號,你有注意到是什麼原因讓你的達成率這麼低嗎?
新年新希望的英文叫做 New Year’s resolution,我覺得這個字挺貼切、挺深奧的,resolution 拆開來看,就是 re + solution,solution 是解答,re 放在字首,通常會有重複、回轉的意思,所以新年新希望其實就是叫我們重新計畫、重新思考、重新想解方。
我們真的可以多趁這個機會 re-define 重新定義,這是一個你真心想要達成的目標嗎?它還會帶給你快樂嗎?你還要繼續嗎?或者 re-strategize 重新制定戰略,可能之前用的方法已經沒有那麼有效,也有許多內容需要調整。
新年新希望從字義上去理解,是需要做許多思考的,而不是只是為自己加油打氣、祈禱許願就沒事了,你必須要帶著這樣的認知與決心,重新思考、認真計畫,當然還有付出行動,才能年年達成自己的目標。
這十年來,我每年都靠完成一點點進度,達成了自己創業、開公司、旅居各地、被動收入和買房子的夢想與目標,那我究竟是掌握哪兩個秘訣呢?
- 我不做長期計劃
- 我不訂太困難的目標
你聽到這邊一定想說:「啊?Zoey 怎麼可能不做長期計畫?而且這些目標聽起來都超難的,感覺沒什麼說服力?」,你先問問自己,你對長期計劃的定義是多長?具體時程是多少?什麼是短期目標?什麼是中期目標?每一個人對短、中、長的定義都不大一樣。
對我而言,六個月內可以完成的是短期計畫,六個月至一年的是中期計畫,一年以上就是長期計畫。但你可能會認為一到三年是中期,三到五年是長期,十年以上才是長期計畫,當然,這裡並沒有要你和我用一樣的定義。
我私底下非常少做兩年以上的目標設定,主要是因為未來的變數太多,有時候是某些原有的資源消失了,有時候是你成長了、存到更多錢了,或有意外的機會,資源也變多了,那麼繼續套用兩三年前做的計畫,真的不是最聰明的方法。
就像是你已經有機車了,卻還使用腳踏車來代步一樣,如果你過往沒有太多目標規劃的經驗,或者過去立下的目標都無法實現,不妨試試看從今以後都不要做超過一年的目標規劃。
我知道你可能在想說:「但是我想做的事情就是需要長時間來執行呀!例如我想要出國唸碩士、開一間自己的咖啡店,這些都不是一年內能夠達成的事情,該怎麼辦?」
答案就是「拆解」,如果這個是五年目標,那麼今年至少要達成什麼?才能在五年後順利銜接?並且年年持續朝這個目標推進呢?我是非常喜歡拆解任務的人,這也是我多年來的目標制定法則,只要超過一年的目標或專案,就一定要拆。
現今社會的變化真的太快了,而且它只會越來越快,所以這幾年來我都只會先專注於今年至少要達成到什麼程度,未來就是滾動式調整,我有超多很長期的計畫,如果這些想做的事情沒有拆解,它就是夢想,有夢想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我認為我們這一生,如果有一些自己很想做的事情是很難得的,一定要珍惜、一定要把握,所謂的珍惜、把握,就是付出行動,並且實現它!以蓋房子的 Crazy Idea 來說,我感覺它少說也是個五年計劃,五年的時間軸,第一年的目標可能就是學習木工,甚至是一些簡單的小嘗試,例如做一張板凳、蓋一張桌子。
這樣的方法有沒有什麼缺點?我會說唯一的代價大概就是需要時間和耐心,我的計畫從來都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循序漸進地往前推,時間是很厲害的推手,只要有累積,你就會達成,這個保證率就是很高,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是學的來的,只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自然能夠提高目標達成率。
我個人有一個小習慣,就是任何事物都會預留一個緩衝期,如果這件事情的 Deadline 是 12/31,我可能會將完成日訂在 11/30,儘管 12 月底才是真正的截止日期,但緩衝期可以針對突發事件來彈性調整,這真的是我有超高完成率的秘密,也不是什麼很神奇的事情。
任何時程太長的計畫都必須要承擔變化,現在就把一切規劃好,反倒不一定有效益,如果你有超過一年以上的目標,就請你先將它拆解成階段型目標,最考驗的當然就是你有沒有拆解的能力。
你可能會需要知道這個目標有沒有步驟?需要完成一,才能開始二,完成二,才能進行三?這是第一種拆解,再來這個目標有沒有什麼必要條件?有幾個?請你仔細列下來,然後挑選出可以作為今年主要 focus 的目標。
以出國唸書為例,假設這是兩年之後的目標,請你先思考第一年至少要有的準備,也許是考外語檢定與準備作品集,那麼,與其在目標上寫「未來出國唸碩士」,不如直接將這個目標改得更具體,像是怎麼準備外語檢定?因為這是讓你出國唸書的其中一個必要條件。
如果有持續針對這個目標付出行動,只要達成了外語檢定的目標,出國留學的夢想就應該要離你更近,先從未來的人生夢想和願景當中思考里程碑,再去拆分每一年的重要指標,再從第一年去拆分成每一季,這些目標加起來,應該要等於年目標。
然後再從季目標去拆分成月目標,三個月的目標累積起來,應該要等於季目標,月目標可以再拆分成週目標,週目標再分成每天的 To-do list ,讓這件事情變得很簡單,可以很無腦但很安心的去行動,這個方式其實也非常適合用在短期計畫上。
假設你有一件在下一季要完成的目標,那第一個月至少要完成什麼?第二個月如何才能有超過 60% 的進度?這個練習在一開始很困難,但任何事情都能透過累積來變得更迎刃有餘。
經常思考專案拆解,不只有助於你的目標達成率,更可以更透徹的思考一遍「究竟有哪些事情需要完成」,透過時間的累積,你未來在做目標設定跟執行時都會更快、更容易,推薦你試試看。
再來第二個是我不做太困難的目標,我以前就是那種會寫下很偉大願景的那種人,但是成效都不佳,我也是失敗了很多年,才意識到為什麼我們不應該做太困難的目標。
有些人很喜歡訂一些遙不可及的目標,尤其在新年氛圍下,你可能會想要一年賺一百萬、狂瘦 30 公斤,這類型的目標很容易是外在目標,它可能是一種你想要證明自己而給自己的挑戰,我會盡量不要給自己這種比較莫名其妙的目標。
難度高就難堅持,難堅持就難達成,我會選我有七、八成信心的目標,持續推進才是目標的核心,用每年一點點的概念,雖然你的理想生活沒有一蹴而幾,但至少是實實在在地往這個方向靠近,達成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明年的目標攤開來看,先尋找有沒有時程太長的目標做拆解,拆解出了在一年內要完成的目標之後,再去尋找有沒有太過困難的目標?挑出來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設立這麼困難的目標給自己?有什麼一定要達成的理由?沒有達成會怎麼樣?這又代表什麼?」
你會發現,通常 80% 太過困難的目標都很莫名其妙,都是受社會框架或同儕壓力所立下的,例如幾歲就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物品或頭銜,或者朋友都在做個人品牌,我也要趕快開始。
並不是說這些目標不值得執行,而是如果完成這些事情那麼重要,就更應該要把目光放在達成,而且是穩健、安全,而不是隨便、快速的達成後卻沒有辦法維持,對我來說,達成才是主要目標,速度則是次要目標,什麼算是太難的目標呢?任何只有五成以下把握的,都應該要抓出來好好審視。
我知道你可能在想:「我怎麼知道我有五成、八成還是幾成把握呢?這要怎麼計算?」,如果你心中出現這樣的 OS,那你必須先問自己:「你是否知道 100% 有把握的基準點在哪裡?」
你必須先知道絕對能完成的衡量基準在哪,找到了才能開始做計畫,就好比你打開手機的地圖去規劃路線,你只選了目的地,但是沒有選擇出發點,你不知道你的能力範圍在哪,就如同你不知道你現在的位置在哪一樣。
有很多人會覺得每年都訂很難的目標,才可以確定自己每年都有在進步,如果你非得要有很瘋狂、很大幅度的進步才覺得自己在成長的話,你的胃口會被養大,而且開始鄙視那些小小的成就,這些小成就會在你眼中越來越微不足道,你會批評自己,怎麼沒有像去年一樣,進步這麼多。
這真的是滿不好的習慣,人生是有機運和高低起伏的,有些年或許就是特別幸運,有些年或許就是犯太歲,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進步、任何成長,都有它的價值所在,千萬不要陷入那種一定要做到什麼、賺到多少,比去年成長兩百倍才叫做成功的陷阱裡。
我一直都喜歡實實在在且細水長流的做事方式,對你而言,這可能是相對比較保守的方法,不過,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賽道,在這條路上,我並不趕時間,我也認為步調慢一點,享受沿途風景很不錯,最終有達成就好。
什麼叫做絕對基準點?先回頭看你的目標是什麼?以及你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還有所謂的不可控因素。有許多人的新年目標是希望找到心儀的伴侶,脫單一直都是滿好且滿受歡迎的目標,但這件事情你只有 50% 的把握?另外的 50% 在另外一個人的意願上,這是你絕對無法控制的?
假設你是完全沒有約會或戀愛經驗的人,可能還會有一段摸索期,這個達成率可能又得從 50% 往下扣,當然,世界上有緣分,我也相信有奇蹟,不過在目標規劃上,我喜歡先看最低標準,如果我的終極目標是脫單,那,在沒有辦法讓另一個人愛上我的前提下,我能夠做到的 100% 把握在哪裡?
也許是去參加聯誼活動,也許是開始學打扮,花點時間來研究治裝,也許是看關於兩性相處、溝通技巧的書籍,這些都是我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做,不需要受外人或外在因素掌控的目標,這些就會稱之為 100% 有把握的目標。
找到了這個基準點,才會開始向上挑戰,例如你很確定自己可以去參加聯誼活動,或者學造型跟打扮,但你不是超確定有沒有時間兩件事情都同時進行,它的難度就開始提高了,或許同時進行這兩件事情,就會是你這一年的目標。
又或者是,你原先的想像是每個月可以參加一場聯誼,但你可以把難度調高,變成每個月參加四場聯誼,維持三個月總共參加 12 場,目的是練習溝通聊天與交友,也許三個月之後,你會開始和固定對象去約會,那就不用那麼常去聯誼也不一定,這就是我抓難度的方式。
做任何目標之前,先找出自己非常有把握的基準點,這也是讓你能持續進行計畫的好方式,如果你有很多習慣養成類的目標,許多人一下子就說每天要開始冥想 20 分鐘,但你過去有冥想過嗎?你覺得可以持續多久呢?或許先從每天兩分鐘開始,覺得還不錯,就開始增加到五分鐘、十分鐘,最後二十分鐘。
我一直不曉得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想要一次就達成某個數值,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數值是從哪兒來的?好像運動一定要半小時,五分鐘就不算,走路一定要走一萬步,只走兩千步就不算,但換個角度想,有總比沒有好,這些東西都會累積,就像是複利一樣。
📍【本集結語】#227 新年新希望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我希望你聽完這一集之後可以就照著做兩個小練習:
- 你有沒有計畫長度超過一年的目標?
- 你有沒有難度太過困難的目標?
我們的 Dream To Goal 人生設計思考課開放招生囉!這是一套為期五週的線上課程,只會在每年年底開放加入,我們今年也特別開了兩場線上直播工作坊,教你如何做 2023 年度計畫,找出你的目標制定盲區與規劃技巧。
並用「設計思考」規劃一個達成率超過 80% 的新年計劃,工作坊的時間只剩 11/12 ,假設你不想錯過這場線上活動,就趕快點下面的連結去報名吧!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Oct 30, 2022 | Podcast, 有錢
你有沒有聽過「 視覺筆記師 」這個行業呢?今天我們邀請到邱奕霖老師來和你聊聊這是什麼樣的工作?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以及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奕霖老師除了會分享一些圖像解構的技巧之外,也會在節目中聊聊他的新書《塗鴉吧!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非常適合喜歡做筆記、甚至曾經思考過成為簡報或筆記師的你。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邱奕霖:方格子、Facebook、臉書社團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26 視覺筆記師
第一個是筆記,我從小到大就很喜歡做筆記,來記錄課堂的內容或是班上發生的有趣的事;第二個是體驗教育,我是在大學時接觸到這樣的教育理念,透過戶外的活動學會團隊合作、溝通或是個人成長;第三個是圖解,這是影響我人生的第二個轉捩點。
從小到大接觸到的訊息好像畫圖就是要當美術老師、藝術家或者設計師,我就一直在探討有沒有新的可能,後來發現歐美國家會在演講或論壇中,請記錄師用畫圖來記錄演講的內容,我就發現畫圖原來可以應用在職場或生活中各個面向,但我之前從來沒想過。
接觸視覺筆記之後,我就想要刻意練習,給自己挑戰,就是一年要看 100 本書,每本畫一張視覺筆記,為了要逼迫自己能夠持續的發佈,就成立了臉書社團定期的丟上去,也不管有沒有人看,持續發了一年左右,畫了 100 多張,社團也從一開始的 1000 多人,到現在大概 3.3 萬人。
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能夠打破大家對於畫圖的框架,例如要畫得很像、配色要很豐富等等,特別是在華人的世界,我發現有很多人覺得他沒有畫畫的天份,或是畫的很醜,從此就跟畫圖無緣了,這樣我覺得非常可惜,畫圖的目的在於溝通和幫助思考,哪怕只是火柴人都非常足夠了。
我經常會帶大家直接操作,比如說在紙上畫一個圓圈,在圓圈裡寫上自己的名字,視覺上你就會認為圓圈代表你自己,這時在圓圈的右手邊畫一條箭頭,它就會帶著你去思考要走去哪裡,箭頭的右端打個問號,那可能就是你的理想生活,如果畫了一個路障或是打一個叉叉,可能就代表你會遇到的阻礙。
這個過程可以讓你看到思考的盲點,拿這張圖跟別人討論的時候,別人也比較有方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圖解思考的重點在於資訊之間的關係。
除了在學校跟老師和同學分享,我自己也有兩個小朋友,所以也會應用在親子溝通;我曾經在演講中帶著大家圖解自己的工作,例如畫金字塔將自己的職業分成 3 階段,我就發現很多人的第一層是試用期、中間是現在、最上面是退休。
但中間其實有很長的時間,但只是寫一個現在,就代表你的規劃並不是這麼明確,也因為要完成這個三角形,就會逼著大腦再去想清楚一點,例如各自的階段有沒有代表的人物?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都會幫助你對職涯規劃有更具體的畫面,前提是這些資訊本來就已經在自己的腦袋中。
最常見的就是流程圖,有個名詞叫做再現性,也就是學習完之後能不能從頭到尾把知識自己重複做一次,而且不能看小抄,再現性的關鍵是有沒有流程,當你整理出流程,未來再看到相關的資訊,就丟進去做補充就好,不用從頭整理,然後不斷實踐、修改、優化。
可以分成兩個面向,第一個是資訊本身,比如你看到了「理想生活」這個詞彙,它可能有定義,但定義是文字,單純抄下來的幫助不大,如果要畫出理想生活,就會逼著大腦去搜尋關於理想生活的所有知識和經驗,或是哪部電影可以代表理想生活這 4 個字。
從腦袋中跑出來的那個圖就把它畫出來,哪怕不是很好看,只要自己看得懂,你對理想生活這個詞彙的概念就會更加理解、印象更深刻。第二個是資訊的關係,像剛剛說的流程圖、金字塔的階層圖,資訊有很多不同的邏輯。
那要怎麼知道自己要用哪種圖呢?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當你持續練習就會發現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樣的圖,或是蒐集其他人已經幫你整理好的框架自己動手畫畫看。
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和持續的分享,打破大家對於畫圖的想像,當你願意開始畫圖的時候,就可以去思考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子,比較有趣的說法是:「把未來帶到你面前」,這是我自己在做人生規劃時喜歡的方式,也可以用來增強自己的信念。
如果只是停留在腦袋中,就會覺得我不行,但是畫出來後就會發現限制是可以被打破的。
看見你的限制就是改變的開始。
可以邊旅行、邊工作、邊分享圖解來幫助到更多人,用畫圖解決人生中的各種問題、用圖解去切入各個主題和知識,然後把它轉換到讓別人可以聽得懂,我覺得這是圖解很有意思的地方。
📍【重點整理】#226 視覺筆記師
#1 什麼是視覺筆記
從小就愛畫畫的邱奕霖老師在因緣際會下得知國外有視覺筆記師、圖解師這樣的工作,因而開始刻意練習,挑戰自己的視覺解構能力,他提到,亞洲教育說到畫畫,就會認為要畫得很像、很美、精緻、多彩才叫做「好」,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思維,讓我們不敢踏出第一步。
視覺筆記師更重要的在於資訊的傳遞,如果你畫得非常精美,但是分享的對象都看不懂你要講什麼,那你就不是一位圖解師,只是一位藝術家,這之中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如果想要開始嘗試踏入視覺筆記的行列,就不要在乎你到底畫的好不好,因為這是次要目標。
主要目標是你的圖像能否加速溝通、幫助思考,很多時候,火柴人的圖像就已經足夠了!
#2 視覺筆記的好處有哪些
奕霖老師說,這是一種梳理思緒的好方式,它能夠讓你看見大腦裡的盲點,幫助你更好的描述你腦中在想什麼,別人也可以更快速的 get 到你的問題,更有效率地提供意見給你,圖解思考的重點在於資訊的傳遞,不用像素描這麼複雜,而是能不能夠開啟思考、展開對話、抓住重點。
這套方法在職場、校園、親子關係上都用得到,每次跟我先生開家庭會議時,也喜歡用圖像的方式來開會,例如畫兩個圓圈,寫上喜歡跟不喜歡,然後我們填空,把最近喜歡對方的地方寫一邊,不喜歡的寫另一邊,然後針對個別區塊來討論,也超有效率的。
#3 什麼是再現性
就是闔上書本、不看小抄,你真正能夠記得多少內容?如果我們沒有一邊做筆記,自然很難完全記住書中的所有重點,老師建議一邊看,就可以隨手畫五個框,用線性的方式記錄流程、脈絡跟步驟。先發生什麼事,後來接著做什麼事,把學到的重點填進去。
看完之後闔上書本,再次看著筆記來複習,並且試著套用,這就是一種內化的方式,未來再看到相關的資訊時,就把新的項目丟進去做補充,這些系統是自己可以帶著走,可以變現、實踐、優化的內容,我真的覺得非常實用!
📍【本集結語】#226 視覺筆記師
在做這一集節目時,我腦中出現了很多面孔,有一些我過去學生時期的朋友,有一些我自己的學生,他們很會做筆記,不只精美、清楚,還有圖像輔助解釋,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那種很會做筆記的人呢?
如果連我生活中都遇過這麼多視覺筆記人,那視覺筆記師或圖像解析師感覺是一個超有機會被開發的職業,那你何嘗不跨出那一步來試試看呢?搞不好你就會像奕霖老師一樣,成為這個產業的先驅,開拓一條全新的道路給自己唷!
我們的 Dream To Goal 人生設計思考課即將開放招生囉!這是一套為期五週的線上課程,只會在每年年底開放加入,我們今年也特別開了兩場線上直播工作坊,教你如何做 2023 年度計畫,找出你的目標制定盲區與規劃技巧。
並用「設計思考」規劃一個達成率超過 80% 的新年計劃,工作坊的時間會在 11/1 和 11/12 這兩天,假設你不想錯過這唯一兩場的線上活動,就趕快點下面的連結去報名你可以參加的場次吧!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