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 僧人心態 》利用3S原則過出「有意識地」的理想生活

《 僧人心態 》如何利用3S原則過出「有意識地」的理想生活?

你會不會經常覺得自己的生活過的汲汲營營,沒有起伏、沒有記憶點,每天像機器一樣過著重複且枯燥的生活呢?今天,我想要介紹一本我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好看的書:《 僧人心態 》,我除了會做一點簡單的作者介紹、書本介紹之外,也會告訴你書中提到的「3S法則」,以及怎麼過出一個有意識的理想人生。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會 一直想換工作 、一直不想上班?用設計思考尋找核心根源!

僧人心態

《 僧人心態 》書本介紹

本書作者傑‧謝帝( Jay Shetty )目前是一位Podcast主持人、內容創作者和數位行銷策略師,他曾經做過許多心靈啟發的爆紅影片,其中一支甚至有超過80億次的觀看次數,也有被富比世評選為30 Under 30(30位30歲以下傑出青年)代表之一,但是,這些經歷都不比他的人生經歷有趣——他在英國前十強的倫敦卡斯商學院畢業後,沒有接受知名企業的工作機會,反而是選擇出家,到印度孟買去做了三年的僧人。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一個人會出家一定是有一些特別的人生事件,沒事不會特別想到要去當和尚的,但是,作者在他為何選擇做為一個僧人的這一段比較輕描淡寫,只有說到他曾在大學一年級時聽到了一位僧人大師的演講,深深的對僧人的哲學著迷,因此從大二開始,他就會一邊上學、一邊參加道場的活動,經過了三年多的洗禮也就是畢業之際,他決定不要去知名企業工作,而是選擇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

而我相信就是因為如此不同的經歷與選擇,才能造就出這麼特別的人生故事。這本書正是在分享作者這幾年來如何把僧人的信仰、精神、心態和哲學轉換到世俗的生活中,他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一一解釋我們在人生中面臨的難題和挑戰,要怎麼樣用僧人的學問來解題。

若是看書名,你可能會以為它是一本空有說法的心靈雞湯,但實際上,作者包了滿多乾貨在裡頭,例如每一個章節的最後都會有練習的方式,告訴你僧人是如何處理這個情境題,甚至在書本的最後都還有相關的心理測驗,讓你知道你是吠陀道中的哪一種種姓,因而也有一些對應的延伸議題可以去探討,因此我覺得這本書不只非常具有啟發性,而且還真的挺實用的,作者巧妙的將僧人心態與商業思維融會貫通包在一起講,讀起來真的挺過癮的。

延伸閱讀:《 人生給的答案 》頂尖人士如何解決那些人生想不透的瓶頸?

僧人心態

何謂 僧人心態 與 3S 原則?

你可能會很好奇,什麼樣的哲學、什麼樣的精神可以稱之為「僧人的心態」呢?我認為用一句話來貫穿,就會是「有意識地過生活」的方式。在日常中,我們很容易因為各式各樣的雜事,而進入了無意識的狀態,無意識狀態會讓我們用自動駕駛的模式進行事情,但在有意識的情況之下,我們其實可以更細膩的品味生活、慢慢地思考自己有什麼選擇、認真的感受活著的片刻。

想要「開啟」有意識的生活,其實就是從自我察覺開始,在這裡,作者分享了3S原則來作為輔助工具。

 

第一個S:SPOT

第一個SPOT,其實是認出、指認的意思,在無意識的生活下,我們很容易會沒發現此時此刻的自己其實正在抱怨、正在反駁、正在生氣、正在傷心、正在嫉妒、正在保護自己⋯⋯當我們沒有發現,我們當然不會停下來感受自己的情緒,那對於眼前所發生的事件,我們便很有可能用慣性的反應來面對。

慣性反應有好有壞,好的慣性反應可以讓你在面對刺激時彈性思考,壞的慣性反應可能會讓你攻擊他人來自我防衛,當然,我們人生的樣貌都是一點一滴的經驗總和,如果你對現在的「總和」不滿意,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慣性行為需要調整,而調整的第一步就是問自己:「我現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這是在反映著我的什麼情緒?」可以將這個提問問三遍,因為當你要問三遍,你的思緒就會慢了下來,只要慢了下來,就可以有空間開始做自我覺察。

 

第二個S:STOP

當你開始察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時,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停下」,不要急著反應也不用急著反應。我們面臨到的狀況通常是三種類型,分別是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將要發生的事情。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急」也不會讓時間倒轉,而人只要一心急,就容易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也就是慣性行為)來處理事情;關於正在發生或即將要發生的事情,要是一急也可能會腦筋空白,不如停下幾秒鐘,閉上眼睛整理思緒,幫助你判斷當前情況的最佳因應策略。

在停下來的時候,我們的腦中其實就是進到「有意識」的層次裡了,在有意識的層次裡,你便可以感知道自己在面對眼前的事情時,能夠停下、能夠做選擇、能夠深呼吸一口氣,用不一樣的方式來處理,透過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其實就更接近理想的生活了。

 

第三個S:SWAP

當你停下來思考後,我們就是要進到第三個重點「調換你的想法」,如果停下來之後,又衝動使用自己的慣性行為,那其實對於整體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有意識地察覺、停下,其實都是為了最後一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在察覺的過程中,你可以觀測到自己現在究竟是什麼樣的情緒,在停下的過程中,你或許就可以發現自己除了A方法之外,或許也可以試試看方法B、方法C,那在第三步Swap,我們就是要跳脫慣性,選擇一個更有意識的決定。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和你分享。我開始在做自我覺察練習後,有發現我開始可以指認自己的反駁情緒,例如有時和我老公吵架時,我會急急忙忙地想為自己的立場作辯解,或者很容易說:「你自己還不是一樣!上次XXX事情的時候,你也犯一樣的錯啊!」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心裡已經非常清楚自己已經離題了,只是想要用翻舊帳的方式來轉移目標,讓自己不再是做錯事的人,但對於「解決眼前當前事件」,翻舊帳或拉其他人下水其實一點幫助都沒有。

當然,在那個當下很容易被情緒沖昏頭,因此就算感知道了自我保護的衝動,還是難以吞下那股氣選擇不一樣的反應。因此,我開始會大聲的說出我當下的情緒,來幫助我跟我先生了解到現在的狀況,例如我會說:「我現在開始在想一些反駁你的方式了。」、「我開始在腦中尋找你過去犯過的錯了。」像這樣大聲讀出來的方式,或許並不是當前情況的有利解決辦法,但是,它完全可以幫助你與夥伴了解你現在在腦子裡做些什麼,最重要的是:「為什麼腦子會往那個方向前進呢?」其實,這也是停下來的方法之一,如果無法馬上調換自己的做法,也許說出在腦中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緩和眼前的情形。

延伸閱讀:《 大腦整理習慣 》拒絕知識焦慮!3步驟整理腦內「不必要」的資訊

Photo Of Woman Posing During Golden Hour

《 僧人心態 》 如何有意識地過生活?

我在讀了這麼多國內外的商業書籍之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 Fun Fact,很多在事業上擁有一定成就的企業家,都會有自己的信仰或在業餘的時候開始接觸道教、儒家、薩滿或僧人思想,我相信,我們在商場上的成就其實某方面來說都是身外之物,如果我們能有一種精神、信仰或哲學來體現我們的思想,那我們生活中的日常行為都能被賦予更深層的意義。

我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宗教信仰,也尚未決定自己比較信奉哪一派的精神學說,但,我自己非常認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放下,其實不等於放棄」這樣的說法。

很多人會以為出家人的生活就是放棄了與現實的連結,活在自己的桃花源裡,只與有同樣信仰的人為伍,然而,在僧人心態中所指地放下,其實就有點像是我們說的指認、暫停,當你指認與暫停後,你就可以放掉一些不適合、不必要的情緒,然後去做出更好的選擇。

因此,放下並不是說丟掉感知、丟掉情緒,若是這樣,那當然就是放棄,然而,我們丟掉情緒後是為了去再次撿起並「重新選擇情緒」,所以有意識地過生活,指的就是這種「有選擇」的生活,活著是一種選擇,結束生命是一種選擇,快樂是一種選擇,幸福也是一種選擇,當我們能夠認知到自己一直都是有選擇的,我們其實也就抱持著僧人的心態在過日子呢。

僧人心態

博客來 – 實體書連結 讀墨 – 電子書連結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點擊連結閱讀更多的書本資訊,分享一下,我最後做了吠陀測驗得到的結果是「指導者」,不知道你的結果是什麼呢?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唷。

Peace,

Zoey

如果你想要經營個人品牌、打造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歡迎你來領取免費四天的迷你課程,在這四天裡,我們每一天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Tips:包含常見的錯誤與迷思、內容變現的形式、興趣與事業的差別、以及如何找到熱情、創造價值。

Hey,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