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28 掌握「3E原則」 打造高流量 、高點閱且續看率長的吸睛內容

#128 掌握「3E原則」 打造高流量 、高點閱且續看率長的吸睛內容

隨著做自媒體的人越來越多,網路內容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那我們到底要如何提高觀眾對你的黏著度?並且增加流量與點閱率呢?今天我要和你分享 打造高流量 的「 3E 原則」,他們分別代表的意思是什麼?我也會做一些案例來輔助說明喔!

延伸閱讀:「 IKIGAI 人生的意義」為何這麼受歡迎?製造爆紅內容的5個配方

打造高流量

收聽本集音頻: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打造高流量

 打造高流量 

今天要來介紹做內容規劃有一個很紅的技巧叫做 3E 原則,他們分別是:

  • Educate教育性
  • Entertain娛樂性
  • Engage參與性質內容

我們都知道做內容創作時要秉持著這些原則才會吸引人,然而很多時候,做內容行銷做久了偶爾會忘記這些原則,導致我們變得更容易一股腦、一頭熱地栽進自己想做的主題裡,卻沒有考慮到對觀眾來說,這到底有什麼吸引力,現在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三個原則的做法和他的案例。

#1 Educate 有教育性質的內容

有教育性質的內容代表你在分享的東西有啟發性、有含金量,有知識或技術可以學,或者有觀點能提供參考價值。

我個人認為,做有教育性質的內容,某方面來說都還滿有票房保證的,所謂票房表證指的就是能夠有一定的觀看量,畢竟會來看你的內容的人,代表著他們有一定的需求,就是因為他們特別想要學習理財、健身或者是塔羅占卜,才會來收看你的內容並且期望能從中萃取一些知識。另外,從 2019 年開始,網路上有越來越多的學習資源、線上課程,很多人也患了學習成癮的疾病,一直想要學東西,覺得自己沒有聽到一些新趨勢、新消息、新工具就沒有安全感,因此市面上一定有一群消費者是專門在尋找乾貨、尋找知識的,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會將內容以教學的形式呈現,例如你可以看到許多網紅除了有在接業配之外,也開始教人家怎麼拍影片、修照片等等。

理財推薦頻道:柴鼠兄弟

投資理財的雙人組頻道,他們分享的東西很紮實有時候也挺有難度的,因此每當我看他們的節目時,都會有一種真的有學到東西的快感,

美妝穿搭推薦頻道:Lydia Tomlinson

她是一位英國女生,其實我平常並不會特別去看這種生活或打扮類的影片,但從他的影片裡,我真的可以獲得一些搭配衣服的好點子,這雖然並不是很深度的知識或技巧,不過如果你是走比較生活類的主題,也許你也可以朝啟發思維、獲得靈感的切入點,去思考怎麼將你的內容用教學的性質去符合觀眾的需求。

想要做出教育的內容,有兩個比較簡單的開始方式:

  1. 步驟法:只要將當前的題材做個順序統整,觀眾就能以比較有系統的方式去消化內容。舉例說明:假設你的頻道與美妝保養有關,比起介紹產品,你可以簡單的為保養程序列出步驟。例如要先用化妝水、精華液、再上乳霜產品,你也可以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順序,也許是因為化學物質的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吸收的效果也會不一樣。這樣一來,僅管是非常生活化的內容,也能夠加上一些科普小常識在裡面。
  2. 歸納法:以歸納來說方式就會更簡單,例如 2020 年必看的五本好書、成功人士的五個習慣等等。以成功人士的例子來說,我們就可以簡單列出積極、早起、閱讀、目標明確、謙虛等等,這種簡單歸納的方式就是一種內容呈現手法,我們可以再依照你所歸納出的方式,去做更深入的延伸說明,例如你就可以仔細解釋積極是什麼樣的定義到底要如何做到積極。

因此我相信各行各業都有他可以更深度專研的學問,如果一開始不知道要怎麼樣把內容用教學式的性質來呈現,或許可以試試看先由步驟法或歸納法開始著手喔!

打造高流量

#2 Entertain 娛樂性質的內容

這樣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會讓觀眾覺得好笑、逗趣或者被娛樂甚至是被療癒。

早期 Youtube 節目剛開始盛行時,最容易獲得高點閱率高流量的內容通常都是搞笑、惡整或無厘頭類的內容,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上班都很累,下了班之後如果還要再特別花腦力去思考或去學習,就沒有辦法充分放鬆。因此,早期的 Youtube 是娛樂內容居多, Podcast 可能是學習內容居多,但這幾年稍微有了一些轉變。

娛樂推薦頻道:Lily Singh

他是一位講話速度極快而且內容非常有梗的加拿大 Youtuber ,也是少數我會一直觀看而且還笑個不停的創作者,他通常會分享一些與生活或時事有關的主題,總是能讓你看了很有共鳴而哈哈大笑。

料理推薦頻道:Babish Culinary Universe
這是一個我難得覺得很幽默的美食頻道,這位Babish是一位節目主持人同時是主廚,很會煮也很會拍影片,他總是能夠用節奏很快的方式來帶入有趣的旁白,配上很美味的畫面就讓人不禁想要一直看下去,而且就像他的節目名稱一樣,你會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

推薦IG帳號:街頭故事,bailee_story

畫家叫李白,他的內容不是特別搞笑,有時候甚至會是一些比較沈重的故事,但是因為他特別的繪畫方式和貼近人心的故事,可能也會讓你覺得看了很開心或很感動。

在娛樂性質的內容裡,我認為有一個關鍵要素就是你一定要做自己,千萬不要很刻意的去搞笑,不然那就會像是打腫臉充胖子,你自己也會做的很累。在你的節目中適時地加上一些幽默感,確實能成為觀看時的調劑,但是,假設你本身不是一個非常外向或活潑的人,我不覺得你一定要用很耍寶的那種形式才能討觀眾歡心,相反的,就以 Babish 為例,他其實很少在他的煮飯影片中露臉,他通常都是用 Voiceover 的形式配上搞笑台詞,有點像是用聲音說故事、說笑話的概念。

我們要如何做出生動有趣的內容呢?

其實這個就有一點難倒我了,因為我自己本身並不是一個特別知道要如何做娛樂內容的人,但是我相信想要嘗試娛樂內容,我們也可以簡單地把它分為前置與後置兩種方式,前置的意思其實就是事前的準備,包含畫面的呈現方式、講稿、表演方式、表情、道具、場景等,會出現在畫面上的內容,都叫做前置作業。前置作業的設計比較屬於個人的製片能力和設計能力,當然這個與經驗和技術專業也有關聯,如果在前期比較困難的話,像是有些 Youtuber 可能也會讓自己的小寵物入鏡,就能營造一種親民、幽默的趣味感,像這樣的感覺就算不是你本人在特別搞笑,也一樣有機會讓你的觀眾更加的投入。

而後置的部分,可能攸關到剪輯技巧,以及內容呈現的方式,例如:我們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音效畫面特效,或者是放大一些人物表情做出比較誇張的節目效果等等,都有機會讓原本比較平淡的內容變得更加的活潑。例如:我前陣子做了一隻小木屋開箱的影片,那一支影片其實蠻正經的,也沒有什麼有趣的內容,但是後來我先生把我的影片拿去做了一點惡搞配上比較好笑的英文字母對白,就讓原本沒有在搞笑的影片,變得更好笑。

https://youtu.be/_dDK0FfX6kU

因此,想要做出趣味內容,我們可以先思考前置內容能不能在編寫腳本時就加入一些有趣故事,或是用後製來增加節目效果,當然,娛樂性不一定只能好笑,怪奇的或可愛的內容也有一定的娛樂效果哦!

打造高流量

#3 Engage 有話題、有參與感的內容

我自己對於Engaging content的解讀是具有話題性、值得討論的觀點、近日熱話、時事甚至是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就像是休傑克曼在  The Greatest Showman 裡說的:「人類總是會對稀奇古怪的事情產生好奇心,這就是人類的一種天性」,那我所指的並不一定要是馬戲團等級的奇特內容,有的時候像是最近的時事、美國總統大選、新冠疫情最新動向,這種與我們有切身關聯的內容都可以是一種讓我們更有共鳴、更參與其中的內容。

時事討論推薦頻道:志祺七七

我偶爾會去挑選我覺得有趣的主題來收看,例如:中美貿易戰到底在吵什麼?或者是蔡阿嘎的兒子生日時辦的展覽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都是一種我認為滿有趣甚至是僅有這麼一次才會拿出來討論的話題。

韓國文化生活推薦頻道:Hi A Day

這是一個在講韓國文化和生活旅遊相關的主題,主持人台灣妞和喜娜有一個特別的單元叫做「韓國真人真事怪談」,我其實有點害怕看鬼片或兇殺案的內容,但是那一系列的主題真的是會讓人很不小心就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尤其是主持人台灣妞的口條很不錯,講案件非常的清晰而且他們搜集的資料都很完善,看這一系列的內容就有種在看藍色蜘蛛網的感覺,就是會讓你有種「我不想要再看了」但就還是一直看下去的莫名其妙感,而且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 Hi A Day的怪談單元的觀看率幾乎是其他影片的五~十倍觀看率,可想而知,人類對於特別的話題是多麽的無法自拔。

如果你想要製作這種比較 Engaging 的內容,我覺得他算是比較吃主題設計和內容規劃,但是參與也可以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一種讓你感到很莫名其妙就被吸住的感覺。

日本料理推薦頻道:HidaMari Cooking

他就是以一種完全沒音樂、沒說話、沒露臉的方式的煮飯節目,比起我上面說到的 Babish 搞笑做菜內容, Hidamari 的畫面移動速度非常地緩慢又超級安靜,反而製造出一種很奇特的反差感,我甚至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去看他做菜,內心就有一種被療癒的感覺,是一種很溫柔地撫摸感,讓人覺得很想一頭栽進去,繼續看下去。

有參與感的內容有沒有比較簡單的起步方式?

我認為我們也可以往兩個方向著手,第一個是夠痛的,第二種是極端的內容。如果你有在接觸內容行銷,你一定聽過痛點這個字,痛點代表著你的觀眾內心所擔憂的不安或想解決的需求,例如:第116集的來賓 Tiffany 是一位分享日文學習與日本文化的創作者,他說他曾經做過的爆紅內容有日本人對同志領養小孩的反應,或是日本女生在聯誼時會使用的心機,這些內容對觀眾來說可能都是有痛點或比較極端的案例。而第123集的艾琳,也說過自己的爆紅作品是揭開韓國代購的幕後流程,這樣的內容絕對沒有說很灑狗血或很誇張,但確實是一些觀眾平常接觸不到,比較新奇或能夠抓眼球的題材,因此,痛點內容不一定是很傷人很遊走法律邊緣的內容,極端內容也不一定是腥羶色內容,重點還是依照你現有的題材去想出一些對觀眾來說,可能會有意思的內容策劃。

#128 掌握「3E原則」 打造高流量 、高點閱且續看率長的吸睛內容

感謝你收聽或收看今天的內容,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舉了滿多的案例分析讓你參考,而我覺得這一集要給你的Takeaway就是,之後你在發文之前,你都必須想一想:

我今天所分享的內容,有沒有帶給觀眾靈感上或技能上的幫助?有沒有讓觀眾感到舒壓、被療癒或被娛樂?有沒有帶給觀眾一些新觀點或探討有趣的議題?

如果說三個都有達成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只有符合一項也沒有關係,重點是去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提供了什麼價值?有沒有符合 3E 原則?如果你覺得還是不太有頭緒的話,我相信多多參考其他人的作品也會頗有幫助喔!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Hey,這是你想看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 僧人心態 》利用3S原則過出「有意識地」的理想生活

《 僧人心態 》如何利用3S原則過出「有意識地」的理想生活?

你會不會經常覺得自己的生活過的汲汲營營,沒有起伏、沒有記憶點,每天像機器一樣過著重複且枯燥的生活呢?今天,我想要介紹一本我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好看的書:《 僧人心態 》,我除了會做一點簡單的作者介紹、書本介紹之外,也會告訴你書中提到的「3S法則」,以及怎麼過出一個有意識的理想人生。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會 一直想換工作 、一直不想上班?用設計思考尋找核心根源!

僧人心態

《 僧人心態 》書本介紹

本書作者傑‧謝帝( Jay Shetty )目前是一位Podcast主持人、內容創作者和數位行銷策略師,他曾經做過許多心靈啟發的爆紅影片,其中一支甚至有超過80億次的觀看次數,也有被富比世評選為30 Under 30(30位30歲以下傑出青年)代表之一,但是,這些經歷都不比他的人生經歷有趣——他在英國前十強的倫敦卡斯商學院畢業後,沒有接受知名企業的工作機會,反而是選擇出家,到印度孟買去做了三年的僧人。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一個人會出家一定是有一些特別的人生事件,沒事不會特別想到要去當和尚的,但是,作者在他為何選擇做為一個僧人的這一段比較輕描淡寫,只有說到他曾在大學一年級時聽到了一位僧人大師的演講,深深的對僧人的哲學著迷,因此從大二開始,他就會一邊上學、一邊參加道場的活動,經過了三年多的洗禮也就是畢業之際,他決定不要去知名企業工作,而是選擇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

而我相信就是因為如此不同的經歷與選擇,才能造就出這麼特別的人生故事。這本書正是在分享作者這幾年來如何把僧人的信仰、精神、心態和哲學轉換到世俗的生活中,他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一一解釋我們在人生中面臨的難題和挑戰,要怎麼樣用僧人的學問來解題。

若是看書名,你可能會以為它是一本空有說法的心靈雞湯,但實際上,作者包了滿多乾貨在裡頭,例如每一個章節的最後都會有練習的方式,告訴你僧人是如何處理這個情境題,甚至在書本的最後都還有相關的心理測驗,讓你知道你是吠陀道中的哪一種種姓,因而也有一些對應的延伸議題可以去探討,因此我覺得這本書不只非常具有啟發性,而且還真的挺實用的,作者巧妙的將僧人心態與商業思維融會貫通包在一起講,讀起來真的挺過癮的。

延伸閱讀:《 人生給的答案 》頂尖人士如何解決那些人生想不透的瓶頸?

僧人心態

何謂 僧人心態 與 3S 原則?

你可能會很好奇,什麼樣的哲學、什麼樣的精神可以稱之為「僧人的心態」呢?我認為用一句話來貫穿,就會是「有意識地過生活」的方式。在日常中,我們很容易因為各式各樣的雜事,而進入了無意識的狀態,無意識狀態會讓我們用自動駕駛的模式進行事情,但在有意識的情況之下,我們其實可以更細膩的品味生活、慢慢地思考自己有什麼選擇、認真的感受活著的片刻。

想要「開啟」有意識的生活,其實就是從自我察覺開始,在這裡,作者分享了3S原則來作為輔助工具。

 

第一個S:SPOT

第一個SPOT,其實是認出、指認的意思,在無意識的生活下,我們很容易會沒發現此時此刻的自己其實正在抱怨、正在反駁、正在生氣、正在傷心、正在嫉妒、正在保護自己⋯⋯當我們沒有發現,我們當然不會停下來感受自己的情緒,那對於眼前所發生的事件,我們便很有可能用慣性的反應來面對。

慣性反應有好有壞,好的慣性反應可以讓你在面對刺激時彈性思考,壞的慣性反應可能會讓你攻擊他人來自我防衛,當然,我們人生的樣貌都是一點一滴的經驗總和,如果你對現在的「總和」不滿意,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慣性行為需要調整,而調整的第一步就是問自己:「我現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這是在反映著我的什麼情緒?」可以將這個提問問三遍,因為當你要問三遍,你的思緒就會慢了下來,只要慢了下來,就可以有空間開始做自我覺察。

 

第二個S:STOP

當你開始察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時,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停下」,不要急著反應也不用急著反應。我們面臨到的狀況通常是三種類型,分別是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將要發生的事情。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急」也不會讓時間倒轉,而人只要一心急,就容易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也就是慣性行為)來處理事情;關於正在發生或即將要發生的事情,要是一急也可能會腦筋空白,不如停下幾秒鐘,閉上眼睛整理思緒,幫助你判斷當前情況的最佳因應策略。

在停下來的時候,我們的腦中其實就是進到「有意識」的層次裡了,在有意識的層次裡,你便可以感知道自己在面對眼前的事情時,能夠停下、能夠做選擇、能夠深呼吸一口氣,用不一樣的方式來處理,透過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其實就更接近理想的生活了。

 

第三個S:SWAP

當你停下來思考後,我們就是要進到第三個重點「調換你的想法」,如果停下來之後,又衝動使用自己的慣性行為,那其實對於整體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有意識地察覺、停下,其實都是為了最後一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在察覺的過程中,你可以觀測到自己現在究竟是什麼樣的情緒,在停下的過程中,你或許就可以發現自己除了A方法之外,或許也可以試試看方法B、方法C,那在第三步Swap,我們就是要跳脫慣性,選擇一個更有意識的決定。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和你分享。我開始在做自我覺察練習後,有發現我開始可以指認自己的反駁情緒,例如有時和我老公吵架時,我會急急忙忙地想為自己的立場作辯解,或者很容易說:「你自己還不是一樣!上次XXX事情的時候,你也犯一樣的錯啊!」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心裡已經非常清楚自己已經離題了,只是想要用翻舊帳的方式來轉移目標,讓自己不再是做錯事的人,但對於「解決眼前當前事件」,翻舊帳或拉其他人下水其實一點幫助都沒有。

當然,在那個當下很容易被情緒沖昏頭,因此就算感知道了自我保護的衝動,還是難以吞下那股氣選擇不一樣的反應。因此,我開始會大聲的說出我當下的情緒,來幫助我跟我先生了解到現在的狀況,例如我會說:「我現在開始在想一些反駁你的方式了。」、「我開始在腦中尋找你過去犯過的錯了。」像這樣大聲讀出來的方式,或許並不是當前情況的有利解決辦法,但是,它完全可以幫助你與夥伴了解你現在在腦子裡做些什麼,最重要的是:「為什麼腦子會往那個方向前進呢?」其實,這也是停下來的方法之一,如果無法馬上調換自己的做法,也許說出在腦中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緩和眼前的情形。

延伸閱讀:《 大腦整理習慣 》拒絕知識焦慮!3步驟整理腦內「不必要」的資訊

Photo Of Woman Posing During Golden Hour

《 僧人心態 》 如何有意識地過生活?

我在讀了這麼多國內外的商業書籍之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 Fun Fact,很多在事業上擁有一定成就的企業家,都會有自己的信仰或在業餘的時候開始接觸道教、儒家、薩滿或僧人思想,我相信,我們在商場上的成就其實某方面來說都是身外之物,如果我們能有一種精神、信仰或哲學來體現我們的思想,那我們生活中的日常行為都能被賦予更深層的意義。

我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宗教信仰,也尚未決定自己比較信奉哪一派的精神學說,但,我自己非常認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放下,其實不等於放棄」這樣的說法。

很多人會以為出家人的生活就是放棄了與現實的連結,活在自己的桃花源裡,只與有同樣信仰的人為伍,然而,在僧人心態中所指地放下,其實就有點像是我們說的指認、暫停,當你指認與暫停後,你就可以放掉一些不適合、不必要的情緒,然後去做出更好的選擇。

因此,放下並不是說丟掉感知、丟掉情緒,若是這樣,那當然就是放棄,然而,我們丟掉情緒後是為了去再次撿起並「重新選擇情緒」,所以有意識地過生活,指的就是這種「有選擇」的生活,活著是一種選擇,結束生命是一種選擇,快樂是一種選擇,幸福也是一種選擇,當我們能夠認知到自己一直都是有選擇的,我們其實也就抱持著僧人的心態在過日子呢。

僧人心態

博客來 – 實體書連結 讀墨 – 電子書連結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點擊連結閱讀更多的書本資訊,分享一下,我最後做了吠陀測驗得到的結果是「指導者」,不知道你的結果是什麼呢?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唷。

Peace,

Zoey

如果你想要經營個人品牌、打造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歡迎你來領取免費四天的迷你課程,在這四天裡,我們每一天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Tips:包含常見的錯誤與迷思、內容變現的形式、興趣與事業的差別、以及如何找到熱情、創造價值。

Hey,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127 放棄22K 蹦跳新加坡,她如何走出職場走向創業? / Elsa

#127 放棄22K 蹦跳新加坡 ,她如何走出職場走向創業? / Elsa

隨著微型電商、微型創業越來越盛行,許多人開始考慮做副業、開啟一些小生意,而在公司上班和自己出來創業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做事業的時候又要注意哪些重點?今天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放棄22K 蹦跳新加坡 」的 Elsa 來和你分享她在台灣、在海外的求職與創業故事。

我們會和你聊聊:追求成功有什麼必要的元素?創業的產品選擇上要特別注意哪些重點?在公司工作和自己出來創業需要面對的壓力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我們也會和你分享 Elsa 去新加坡闖蕩的求職故事,這一集裡面有很多乾貨和真情流露的分享,相信你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延伸閱讀:#68 最小可行產品:免費的東西這麼多,還會有人想付錢買我的東西嗎?

蹦跳新加坡

收聽本集音頻: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蹦跳新加坡

 蹦跳新加坡 訪談綱要:

2:51 Elsa 簡單自我介紹。

Elsa 今年32歲,剛好就是大學一畢業領 22K 的那一族群,當時媒體大肆報導澳洲打工度假的新聞,後來因緣際會選擇新加坡,便開部落格、粉專分享海外工作經歷,累積了一定聲量後出版了幾本書,並決定在新加坡創了一個台灣面膜品牌,同時也賣到台灣,過了兩年後回到台灣,今年在台北開了一間咖啡廳。

Elsa的面膜品牌:苒苒面膜

Elsa的咖啡廳:Away cafe 別處咖啡館

6:45 當初 25 歲到新加玻工作的契機是什麼?為什麼選擇新加坡呢?

當初出社會第一份工作領 22K 是從事廣告公司偏行銷代理商的工作。雖然住家裡,生活開銷不大,但薪水低,加班時間長,周末也在工作,突然驚覺這種工作模式不是自己喜歡的,便開始找錢多的工作。但當時沒有業務能力,也沒有很強的技術,而大學是念實踐大學的應外系,有位學姐介紹 Elsa 去澳洲打工,她甚至有飛去看工作環境,但工作內容偏向服務業,未來發展也很侷限,後來陸續找其他國家,錄取後就在當地待三天,去公司附近觀察環境,最後找到新加坡的工作環境和社會風氣是最喜歡的。

11:11 Elsa 為什麼會開始分享國際工作的資訊?

在新加坡的第一份工作是電子業務,但兩個月就辭職了,又花了三個月找工作,最後找到一間人力仲介公司,服務對象主要都是海外年輕人,幾乎都有政府補助,當時就是負責幫這些人辦准證,這時才發現當初找工作的方式是錯的,甚至實踐大學在新加坡並不被認可,所以才花那麼多時間找工作,而這些資料是要去後台查詢才知道有哪些學校是有被列上名單的。工作期間因為幫助很多外國人找到工作,因此交到一些朋友,便跟他們交換心得,再加上一開始的幾個月真的覺得自己走錯路,因此 Elsa 就想把這些資訊分享給現在或未來想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因為資訊實在是不對等,或是跟他想像不一樣,避免他們開銷很大,卻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希望能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而很幸運的是,那個時間點沒有其他人分享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就特別專注在寫海外求職資訊。

15:29 如果要說「一個」在國外工作學到最大的lesson, Elsa 覺得會是什麼?

延續前面的故事, Elsa 認為資訊真的太重要了,在生活中首要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出國等任何領域,都需要有大量的資訊,資訊能夠開啟新的視野,但後來他發現有視野還不夠,還要建構自己的思考能力或觀點,不然沒辦法去取捨哪個資訊是對你有幫助的, Elsa 學到最大的一個 Lesson 是: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會是成功或是你做未來規劃、追求夢想最重要的事。

21:05 在職場深耕多年的 Elsa ,為何會轉向創業,而不是繼續朝向高階管理職涯發展?

Elsa 覺得這是個性使然,一直做重複的事情容易感到很無聊。他在學期間就很喜歡做擺攤、拍賣、網拍等創業的事,那時候對新加坡很熟悉了,從事網路廣告公司的工作薪水,也把三個月低潮期的卡債給還完,甚至有點小存款,同時也已經出了第二本書,有一定的網路聲量,就想試試看賣東西給粉絲,比較有籌碼又不怕失敗,從此開啟創業之路。

24:00當初是如何想到創立面膜品牌,而不是其他主題呢?

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現在只喜歡韓國文化,新加坡、馬來西亞人都蠻喜歡台灣的事物,甚至會找他聊台灣的劇或藝人,因此 Elsa 就把這個當立基點,聯想到台灣知名的美容業,於是開始思考美容產品。

Elsa 也建議,如果想要創業,可以找一個使用頻率高的消耗品。例如一罐化妝水或精華液,單價高,而且要用完需要 4~5 個月,通常都會挑信任的品牌;但一片面膜只要 10-15 分鐘就可以試出這個品牌喜不喜歡,售價也低。 Elsa 就透過幾個觀察點去挑產品,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非常對的,因為客人們使用完面膜後很喜歡,對品牌產生忠誠度,後來出洗面乳的時候,一上架就銷售一空呢!

#127 放棄22K 蹦跳新加坡,她如何走出職場走向創業? / Elsa

27:18 Elsa 覺得在職場工作與自己出來創業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Elsa 認為最大差別是有形和無形的壓力,有形的壓力可以想像是創業時候的現金流壓力,有時候錢要大進,有時候要大出,因為做品牌、生產新產品,或是其他資源,在沒有大老闆或合作廠商的情況下,創業的時候,同時又要找資源去鞏固現有的東西,壓力就會非常大。

另一個是競爭對手,在台灣美妝店有三、四櫃的面膜品牌,或是現在很多網紅他們也在做自己的美容品牌或是面膜,以前在公司底下,如果有競爭對手只要協助解決,但他不會變成你生命裡面的壓力。

管人是另一個很麻煩的事,小品牌公司只有 3~5 個人,並沒有一個制度去管理員工,也不太可能會去找專業經理人,整個制度很扁平,只能跟著他們頭進頭出。很難拿捏界線也不知道怎麼管,這跟過去當主管只需要負責下面那個人的感覺很不一樣。

29:57 假設聽眾是一位也想從職場出走,開始創業的人, Elsa 認為在一開始做重要的準備是什麼?

先斜槓、再微創業,先找出你的興趣,去培養他成為你的副業,找到固定的客源,達到收支平衡後,再考慮辭職專心創業。

現在整個世界的局勢變動都很大,媒體渠道會一直變化,永久性不夠長,這是個體創業戶所承擔不了的,因此微型創業是風險最低的,而最開始要準備的內容,需要去思考商業模式、產品、服務,是否是最低風險的。 Elsa 舉例,他的品牌從推出面膜、洗面乳、精華液,都是間隔兩年才去做,不是品牌一上市就出一系列產品,創業有個概念叫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這是創業時要找投資人或合夥人必問的問題。像 Elsa 的最小可行性產品就是面膜,萬一出產一萬片結果倒閉了,這些面膜自己用或是分送給身邊親友,這輩子也是可以用完的。

你可以用最低風險去向市場測試有沒有一個人願意買你的面膜。如果有一個人買就代表成功了,代表你的產品是有符合市場供給的,接下來只要一直複製就好了。

35:15 Elsa曾說:「出走後的世界,絕對是殘忍的、絕對會有不堪的、更不會有純粹的正面或喜悅,但這段闖蕩,終將帶給我們的,是無價又無可取代的資產。」是否能解釋這句話的涵義?是在什麼契機下有這樣的領悟?

這段話一開始是出現在 Elsa 其中一篇貼文,後來收錄到書中。當時在新加坡還沒有很多收穫, Elsa 發現在台灣很多原本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出國後就沒有了。例如:交友圈,我們成長環境自然會遇到很多同學、朋友,但到了國外,你需要很認真去認識新的人,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也才會獲得資源、或是工作。那時候他才意識到交友圈需要重新建立,而這過程非常辛苦,會有種需要有求於人的心態,而且需要花時間與陌生人磨合,甚至社會階級也是被打散的,自己不屬於任何群體,要怎麼取捨朋友群成為很大的課題。

41:10 Elsa 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Elsa一開始只想要賺大錢,但現在只想要錢帶給他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就好,所以現在的理想生活是:有一天可以自由自主過想要的遊牧生活,做自己想要的事業。

Stay In Touch:Elsa Facebook粉絲專頁:放棄22k,蹦跳新加坡!Instagram

蹦跳新加坡

 蹦跳新加坡 重點整理 

#1 Elsa提到,在現代來說,每個人都可以出國增廣見聞,因此光是有視野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思考能力,那是一種可以將資訊做篩選、拆解與內化的能力,這個能力將會是你成功或做未來規劃與追求夢想的必要元素之一。

#2 想要創業的話, Elsa 說最聰明的方式就是找「剛性需求」的消耗品,這樣的最小可行產品要能夠讓你的消費者好下手,最好也可以快速感受出使用完產品有什麼樣的成效,讓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風險去測試一套產品的市場反應,從初階產品的概念再進階到中階產品,會是最適合微型創業的品牌策略,這樣的策略剛好也最能夠因應這個高風險又高變動的年代。

#3 在公司工作與自己創業究竟有什麼不同?Elsa回答,最主要的不同是壓力來源的不同和程度上的不同,例如:創業馬上要面對的就是現金流壓力,錢雖然大進但也會大出,而競爭對手一種更直接的壓力,管人也是一種另一種層次的壓力, Elsa 笑著說,她其實並不鼓勵大家創業,因為資源整合不易,壓力也比以前大很多,但如果真的想要試試看,建議你先斜槓再創業,先試水溫再把頭洗下去。

蹦跳新加坡

開始思考新的一年的規劃吧!

非常感謝你今天的收聽,你喜不喜歡今天的內容呢?我自己非常的喜歡,也覺得收穫多多。新的一年你有什麼規劃呢?有沒有想創業的想法?歡迎分享給我和 Elsa 知道喔!

▸ ▸ 女力學院

新年的到來總是會讓我們迫不及待想要學東學西,但有這麼多東西要學,又要如何做到專注並學以致用呢?

Woomanpower 女力學院特別推出了一套一年學制的線上課程,用小班會員制的方式為你規劃每一週的學習內容,並將重點放在個人品牌、商業能力、思維啟發和職涯規劃等主題上,如果你對這套課程感興趣,歡迎點選以下連結,並使用佐編茶水間的專屬優惠碼「Zoey300」來取得三百元的優惠折扣,其實我也是女力學院的導師之一唷,期待明年能再課程裡見到你囉!

課程資訊 → https://www.woomanpower.com/

透過上述連結,使用專屬優惠碼 「Zoey300」,即可享優惠折扣 $300 元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Hey,這是你想看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126 人生規劃絕對大於職涯規劃?從獵頭角度看 生涯設計 / 江湖人稱S姐

#126 人生規劃絕對大於職涯規劃?從獵頭角度看 生涯設計 / 江湖人稱S姐

2020 年快要過完了,我想你可能也開始在思考下一年的 生涯設計 與人生規劃,當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要做的事,有這麼多要學習的項目,我們又該如何安排自己要專注的目標,讓這些養分能真的被我們吸收進去?在這集的節目裡,我邀請到江湖人稱S姐 Sherry 來用獵頭顧問的角度和我們聊聊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

今天這一集的節目需要先跟你預告一下,我們會做一套課程的介紹和推廣,這套課程是一套為期一年的線上課程,叫做 Woomanpower 女力學院,主要在教授個人品牌、商業能力、思維啟發和職涯規劃等主題,因此我們今天的內容也會環繞在這些技能與議題上,聊聊為什麼人生規劃必須要大於你的職涯規劃?

延伸閱讀:#20 如何規劃人生,打造你的理想生活?試試這3個立即見效的方法!

生涯設計

收聽本集音頻: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生涯設計

 生涯設計 訪談綱要:

3:33 Sherry 簡單自我介紹。

江湖人稱 S 姐 Sherry 過去是工程師,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因此聯繫一位研究所學長,那位學長介紹獵人頭公司給當時才 24 歲的 Sherry ,但依她當時的資歷,獵人頭公司並不知道怎麼找適合的工作給她,但市場急需工程師,而 Sherry 又有相關背景,因此獵頭便邀請 Sherry 加入獵人頭行列,待了 8 個月才過試用期,而這行業一待就是 8 年。

這些年 Sherry 看了太多的履歷,了解職場有很多面向是無法控制的,能力再好,職場上仍會有一個天花板,所以在工作第三、四年的時候開始創造個人品牌,當時她的想法是:「如果我沒有像這些人一樣那麼厲害,那我到 45 歲就沒有選擇權了。」因此工作第四年的時候, Sherry 決定轉職,並給自己訂下目標:尋求自由。她沒有朝更厲害的獵頭公司或更高的職位走,而是去一家中小型的獵頭公司學習當主管,新老闆給她很高的自由度, Sherry 開始每週空出兩小時寫文章,下班後逼自己去認識其他領域的人,發現很多人在職場上不是在想錢,也明白人生規劃是大於職涯規劃的,從那時候開始幫別人做職涯規劃,慢慢理出自己的系統。

後來文章被商周看到,開始接企業演講,當時獵人頭和職場結合的主題在市面上是沒有的,因此邀約特別多, Sherry 跟老闆談一周上班三天,到後來變成不進辦公室不固定支薪,成為公司外包的獵頭,開啟更多的事業,直到32歲的時候接近半退休的狀態,她一直都相信收入不用到很多,人的一輩子收入是工作 + 被動收入 + 投資收入,她當時的投資被動收入已經達到理想目標,因此就從那時候開始半退休生活。

11:27 是什麼樣的啟發點讓 Sherry 悟出「人生規劃大於職涯規劃」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履歷就是一個故事, Sherry 當時挖了一些人出國,也挖了一些人來台灣,但要挖台灣人回台灣工作,卻好像沒機會, Sherry 當時就跟這些人聊工作以外他們在想什麼。

#故事一

有一個人來面試的時候隨身攜帶產品,他說他在經營安麗,是一名 HTC 工程師,像這樣年薪 300 多萬的人,他也會想要練習做生意、練習講話,當初 Sherry 的年薪沒有他高,於是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應該也要做副業。

#故事二

Sherry 在國外要挖一個台灣人到越南工作,對他來說薪水是 1.3 ~ 1.5 倍成長,這機會在台灣是沒有的,因為他已經 47 歲了, Sherry 把他挖去越南當廠長,才發現一個人在 30 歲的時候想法都很簡單,例如:怎麼樣讓薪水更高?如何讓另一半和家庭過得更好? 但到了 47 歲,他的想法是要怎麼活動更健康?小孩能有什麼更好的發展?想法是更進階的。

Sherry 後來遇到很多不為錢工作的案例,例如: 200 萬的聘和 130 萬的聘,有人接受 130 萬。也有人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間,選擇了小公司,把更多時間花在家人身上。

每個人的抉擇都讓 Sherry 學到一點,原來人性是可以系統化的,很多決定不是因為工作或錢,而是因為他的家庭,或是有沒有進修、副業、經營目標。所以 Sherry 發現給每個人的職涯規劃不能只討論工作、履歷、薪水,討論的應該要是人生計畫,所以後來衍生出心智圖的生涯設計規劃。

15:38 以上的案例,聽起來都是有一些歷練的人,如果聽眾對於自己沒什麼自信,也看不到未來藍圖,在這未知與迷惘的關卡上,我們能做的第一步調整是什麼? 

其實大部分會做職涯規劃都是 22 歲~ 30 歲之間的人,對人生的迷惘多半是工作以外的,到底要怎麼安排時間?如何讓自己的生活在未來可以很游刃有餘?現階段的他們因為工作和金錢就已經卡住了,還要有社交活動,人生又有很多興趣,導致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 Sherry 都會建議他們一年只做三件事就好。

Sherry 舉例人生的十大主題:家庭、感情、工作、副業、投資理財、進修(有別於興趣是有目標性的)、興趣、健康、人生理想、人脈。

選三件事來做壓力比較沒那麼大,尤其女性的心理壓力往往更大,如果選了感情、工作、健康,而女性如果感到焦慮,其實就是因為這三件事沒有帶給他成長,因為工作的成長和突破是積年累月才有效果的。

Sherry 建議女性一定要選進修或人脈,我們都聽過一個理論叫六度空間,或是五人平均值理論,你周遭五個人的薪水平均,就是你的薪水,所以越跟同溫層生活在一起越學不到東西,除非大家一起去學習。
每年給自己幾個簡單的目標,達成就好,不需要再許要減幾公斤或是要讀幾本書的願望,那樣太累了,除非你是很自律的人。

20:56 如果我們真的突破同溫層看到更多更好的參考案例,要怎麼避免因為「看得太多」而開始羨慕起別人,又再度沒有自信? Sherry 覺得參考他人建議與挖掘自己內心的比例要怎麼拿捏?是否有更好的架構方法能讓聽眾找到更「對」的資源?

假設聽眾年齡是 22 歲 ~ 30 歲,我們常覺得資訊量太大而且每個資訊都很好,但我們忘記回頭看自己,當我們在跟一個距離很遙遠的人講話的時候,其實我們只需要吸收他一點智慧就好。而跟我們比較親近的,反而可以學到比較多。

例如:「夢想跪著也要走完」,要想清楚走去哪?走完以後要做什麼?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對自己有價值的,而不是全盤接受每一句話。

25:26 有些人知道自己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或工作,甚至也能夠明確列出希望改善的部分,但就是遲遲沒有展開行動, Sherry 認為在目標執行與目標規劃上,我們究竟該如何拉近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呢?

很多人恐懼是大於目標的,他會恐懼他看不完,恐懼學不到東西。但當你的目標大於恐懼,或是你的目標確定有獎勵回報,無論如何你都一定會做完,不然目標也只是理想而已。

不要設太多目標、給自己的每個小目標設定獎勵、不一定要設定截止日期(除非你可以承受時間壓力),或是跟別人宣告也是一種好方法。

32:20 在 Woomanpower 的學院裡, Sherry 把主題分成四大類別,分別是個人品牌、商業能力、啟發思維、職涯規劃,能不能和聽眾分享一下為什麼是這四種核心技能,以及擁有這些技能之後,究竟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實質上的改變呢?

當初會規劃這四個主題,是希望一位女性一年內能夠達成行為獨立、思想獨立、經濟獨立,而光是職涯這個主題可能就有一整個月在教目標規劃。而人脈會被分類到「商業能力」這個大主題底下,要認識人很簡單,但是如何用人脈來創造商業價值才是需要學習的部分,而人脈也會分成國際、新創、增進人際關係等,每堂課都會邀請到不同講師來講課。四個主題都是互相有連動的,希望能夠全方位的幫助學員人生過得更好。

38:37  Woomanpower 女力學院適合什麼樣的人參加呢?

這堂課適合 25 歲 ~ 38 歲,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在職場上希望有所突破、有個人品牌希望能發展更好、想要進修的媽媽、或是想要尋找資源的新創公司負責人。女力學院把這些人集結起來,希望大家能一起互相幫助成長。

39:50 為什麼是以女性為主呢?男生可以上課嗎?

一般的學院如果有男性、女性,通常都會多一層包裝,這個包裝會讓很多人沒辦法做自己,沒辦法把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只要習慣了都是女性的這個環境,出去外面就可以也很自在地做自己。

41:14 Sherry 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呢?

在財務理想的狀態下,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事裡面萃取出一些事可以傳承下去。

Stay In Touch:江湖人稱S姐-官網Facebook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Instagram

生涯設計

 生涯設計 重點整理 

#1 Sherry 建議,其實一年選三件大事情來專注就夠了,人生要兼顧的項目非常多,有感情、有家庭、健康、友情、財務、人際關係、興趣、副業,在這麼多項目裡要同時兼顧是非常困難的,到頭來還可能因為項目太多而全都蜻蜓點水,導致沒有一項真正有吸收,反而還花了大把時間與金錢來投資。

#2 外面資訊這麼多,我們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資訊呢? Sherry 表示,距離越遙遠的人,只要了解他的智慧即可,而沒有距離感的人(有機會一起對談的)的人則更深入的聊聊未來方向與規劃,其實,網路的資料都只是供你參考,參考完畢,你需要回頭來問問自己:我從這份資訊中學習到的重點是什麼?把你吸收的總結變成自己能夠看得懂內容,才是最有價值的內容。

#3 在做目標規劃時, Sherry 建議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獎勵或誘惑,一個人其實很容易被目標給驅動,但如果目標不夠吸引你或者目標太巨大就很難付諸行動。

因此,依照你自己的性格,你可以先去判斷一下自己是否能夠承受時間壓力,自己是否會主動地想要展開行動,如果是,那你也許適合為自己的目標訂定日期,但如果一遇到時間壓力你反而更想逃避,那我們就要試著把目標在拆解的更小,並且加上一些獎勵機制,來提高你的行動意願。

生涯設計

先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

非常感謝你今天的收聽,我非常喜歡S姐說的:「人生規劃大於職涯規劃。」我們一般都是先去設計工作、規劃工作,然後再讓生活配合工作型態,也許是時候可以換個方式,先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再用生涯規劃來尋找能夠配合這樣生涯規劃的職涯設計喔!

▸ ▸ 女力學院

新年的到來總是會讓我們迫不及待想要學東學西,但有這麼多東西要學,又要如何做到專注並學以致用呢?

Woomanpower 女力學院特別推出了一套一年學制的線上課程,用小班會員制的方式為你規劃每一週的學習內容,並將重點放在個人品牌、商業能力、思維啟發和職涯規劃等主題上,如果你對這套課程感興趣,歡迎點選以下連結,並使用佐編茶水間的專屬優惠碼「Zoey300」來取得三百元的優惠折扣,其實我也是女力學院的導師之一唷,期待明年能再課程裡見到你囉!

<圖>

課程資訊 → https://www.woomanpower.com/

透過上述連結,使用專屬優惠碼 「Zoey300」,即可享優惠折扣 $300 元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Hey,這是你想看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

#125 怎麼有效 建立人脈 連結?她的美國求職勵志故事 / 矽谷阿雅

#125 怎麼有效 建立人脈 連結?她的美國求職勵志故事 / 矽谷阿雅

我們經常聽到人家說要 建立人脈 、連結資源,但從實際面來看,操作的方式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真正把人脈建立起來?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邀請到矽谷阿雅來和你分享他 2008 年畢業時遇到金融海嘯究竟是怎麼找到美國工作,他是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找到人脈為自己創造機會,以及我們又該怎麼做資源整合、善用自己的專長呢?這一集的節目真的很精彩因為阿雅的故事超驚人,我相信你一定會非常喜歡這一集的內容!

延伸閱讀:#95 如何成為獵頭想要的「 超級人才 」?跨國工作者的技法大公開 / Joyce

建立人脈

收聽本集音頻: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建立人脈

 建立人脈 訪談綱要:

2:50 矽谷阿雅 Anya 簡單自我介紹 

阿雅來美國十多年,大部分是擔任產品長或是產品行銷長的工作,曾經任職於臉書電商產品負責人、全球上網計畫產品行銷長, eBay 新興市場產品長,麥當勞全球數位資深總監。

3:20 請阿雅分享 2008 年在美國遇到金融海嘯時,第一份工作的求職經驗?

阿雅跟大部分的聽眾一樣,都是在台灣念大學,畢業後曾在蘋果日報當記者,到美國後在芝加哥念整合行銷傳播碩士,沒想到畢業後卻遇到金融風暴,全美國大約有 10% 以上的人找不到工作,大部分的公司都在裁員。那時候阿雅很積極的每天去其他大科系門口等門,敲每一位教授的門請求協助,當時找到一位老師 Albert ,他說他沒辦法幫我介紹工作,但他邀請我參加隔天舉辦的演講,阿雅當天就去找講者資料,主動聯繫講者向他們自我介紹,其中就找到一位雜誌社的執行長,演講那天主動向對方打招呼、稱讚對方的演講,講者也很熱心的介紹他們團隊給我認識,幾個禮拜後阿雅去拜訪這間媒體雜誌社也覺得很合適,可惜面試以後沒有下文,聯繫上該公司人力資源,才知道人力資源已經被裁員了,所以阿雅就請對方喝咖啡,問她當時的狀況,才知道原來那間公司其實很喜歡阿雅,只是公司並沒有職缺,所以一直沒有再跟阿雅聯繫。

後續她問遍了學校師長,決定另闢途徑,她想到了校友通訊錄,透過電話、E-mail 聯絡,於是聯繫上很多大公司的高層,例如紐約時報的CEO,還有CNN、NBA的副總。在紐約、洛杉磯陸續投了五百封履歷,最後還是回到芝加哥,想起最一開始接觸的雜誌社,主動聯繫雜誌社總經理,告知對方:「我剛從紐約和加州回來,我見了很多你的競爭對手,我知道他們在著重什麼趨勢是什麼,我想跟妳分享。」後來成功爭取到面試機會,阿雅隨後拜訪雜誌社客戶收集資料,花了三天做了一本商業計劃,他說:「這個商業計劃就是告訴他們,我覺得你很適合有一個新的部門做新的開發,這個部分是產業趨勢,可以幫你有額外的收入。當天我跟總經理講完後,她答應『好啊,不然你來幫我們做這個部門吧!』」

延伸閱讀:中天新聞 <中天調查報告> 專訪

16:53 在這個故事中,可以感受到阿雅「敢要、敢給」的自信與勇氣,然而這卻是許多聽眾缺乏的心態,請阿雅分享要如何在求職過程增添個人信心?

  1. 善用你的專長與背景
  2. 身為主管,要找到自己照顧員工的方法,關心他們的生活
  3. 自己動手做

23:26 建立人脈的過程長什麼樣子?

阿雅認為,建立人脈不應該是找工作的時候才來找,不要有事才找對方,應該每天都要累積,要常常思考怎麼幫助對方。我們可能會覺得CNN的副總有什麼值得我們幫助的,但即便是他貼了一個文,你按讚或留言對他也是種幫助。甚至聊天過程中,有許多外國人的孩子都想學中文,阿雅在聊天過程中就幫助他們的小孩到台灣參加夏令營。一直保持聯繫,保持佳節的問候,當對方有一天需要幫助,還可以幫他們介紹人脈,要隨時思考你今天來找他是為什麼?希望他能幫你做什麼?一定要記得幫助對方幫助你,才能讓人脈效益最大化。

另一種方式是,當你在找工作,如果直接跟對方詢問是否有職缺,通常話題就會直接斷掉,但如果你是請對方看看你的求職計畫,請他給你回饋,聊的過程中可能他會想到他有認識的人,就有機會再多建立人脈。

30:20 如果聽眾想要聯繫一些企業的高級主管,手上沒有資源,只能陌生開發,但是都沒有回音,阿雅認為有什麼更有效的方式可以突破瓶頸?

阿雅說,其實回頭看這段求職經歷,一開始並不需要連絡這些高階主管,而是應該先從身邊的人開始問起,那些高階主管生活背景離我們都太遠,只能給你啟發,並不能提供實質的幫助,反而和我們同樣程度的人,才能給予最真實的回饋。

32:25 假設聽眾是一位想要到國外知名企業工作的人,阿雅是否覺得一定要有國外的文憑嗎?為什麼?

阿雅認為不一定要有國外文憑,但要讓對方相信你有辦法勝任工作,文憑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直接可以獲取資源的方法。

34:46 阿雅曾說:「如果你追尋不到你的夢想,你就創造它吧!」能否分享一下自己是在什麼契機下有這樣的領悟?當時有發生什麼特別的故事嗎?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方式去走出自己的路,畢竟每個人的優點都不一樣。阿雅認為自己有叛逆的性格,高中的時候就對傳播有興趣,但學校沒有相關社團,阿雅就去創社,到處請人聯署。大學時沒有考上新聞系,但仍然想走相關領域,就到處投實習履歷,也順利找到一間公關公司。我一直都相信盡全力聽天命,只要有盡全力,就算失敗也不會覺得後悔。

38:40 阿雅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阿雅這幾年對新創領域很有興趣,目前對租衣服這項產業有點想法,當初在面試工作的時候,許多經歷都沒有準備好,阿雅希望建立一間租衣服的公司,讓客人隨時都能很有自信、從容的整裝待發,幫助更多需要打理自己的人,並讓這間公司能夠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Stay In Touch:矽谷阿雅Facebook 粉絲專頁InstagramLinkedIn

建立人脈

 建立人脈 重點整理 

#1每一個人的特質都是一體兩面,他可以同時是優點也同時是缺點,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有什麼特質並且善用你的專長,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讓你最舒服、最符合你天性的方法其實就是最對的方法。阿雅說,許多事情用想的都會覺得很可怕,但當你真的開始行動,你就會發現關關難過關關過。

#2建立人脈是一件平時就要做的事,它就像交朋友一樣,總不能等到有事了才去找朋友,而是每次的對談都可以想一想:我可以幫助對方什麼事情?平時佳節的問候也是一種幫助。而當你有求於人時,你也要思考一下你今天來找他是為什麼?希望他能幫你做什麼?一定要記得幫助他幫助你,才能讓人脈效益最大化。

#3阿雅說,文憑不一定是到國外找工作最重要的事情,重點是你要讓對方相信你有辦法勝任這份工作,而且要有一些對方熟悉的證明。以學歷而言,因為對方可能是該國家的人,所以比起台灣的學校,他們肯定更熟悉美國的機構,但重點還是你要怎麼擁有對方認得的 Social Proof ,讓他可以知道你的實質技能與本事。

建立人脈

一起 建立人脈 

哇!這一集是不是超級精彩呢!我自己把這一集聽了好多遍,每聽一次都覺得像在聽一個有趣故事,同時又能學到很多東西,其實現在的疫情就是嚴重版的 2008 年金融海嘯,阿雅說當年的失業率是 10% ,但今年四月的紀錄是 40% ,但我相信人類是不會在還沒有掙扎前就舉白旗投降的生物,所以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如同阿雅所說的,我們一旦盡全力就聽天命,重點是我們都要先盡全力,希望今天的節目有帶給你一些啟發喔!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Hey,這是你想看的內容嗎?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一起做討論!

【免費支持】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