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不喜歡競爭 的自己是可以的嗎?如何脫離社會框架,找到內在價值

不喜歡競爭 的自己是可以的嗎?如何脫離社會框架,找到內在價值

會不會經常覺得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而且有清楚的方向,甚至家人朋友都鼓勵你往這個方向前進,可是你一直感覺這不是你內心真正想要的,你 不喜歡競爭 、無法融入大環境,因此感到很迷惘。

今天我們邀請到知名藝人袁艾菲來到茶水間,和我們分享許多藝人不為人知的辛苦,以及他在這條路上是怎麼向內探索、認識自己的?又有哪些關鍵事件,讓他慢慢的看見了自己的核心價值呢?希望他的故事能對迷惘的你有所幫助。


 

本集來賓資訊

🔸袁艾菲:FacebookInstagram

早期藝名迅猛龍,2008 年因參加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而出道;同年演出個人的首部影視劇作《光陰的故事》。2009 年開始擔任《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工作。

 

要如何舒緩不喜歡競爭帶來的迷惘

艾菲提到,剛踏入演藝圈的他,相較於同期加入演藝圈的夥伴,他比較像是一位邊做邊找目標的人,所以先後做了外景主持、棚內主持、模仿秀、綜藝節目等嘗試,後來轉換跑道去拍戲當演員,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艾菲發現自己對拍戲還蠻有興趣的。

相較於每個人都想著如何踩著別人頭上往上爬的演藝圈,演戲一旦被選上了某個角色,大家就是一個團隊,拍攝時都會想著要如何互相幫忙,才能讓這齣戲看起來很精采,這樣的氛圍讓艾菲非常的著迷。相信不只是演藝圈,我們一般人的職場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每個人只要進入新的職場,就一定會感受到一些競爭的氛圍,可能是某個專案有很多人搶著要做、有個升遷加薪的機會大家搶著爭取。但很多時候,我們付出 100% 的努力,卻不一定會獲得 100% 的收穫,這種無法確定投報率的狀態,就會讓我們感受到壓力。

艾菲也分享到,我們要學著自己去消化這些壓力,因為演員比較像是接案的形式,收入上會比較不穩定,所以他也有嘗試經營自媒體,透過發展其他領域來減少不安全感和不穩定性,另外他也提到,自媒體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可以自由分享的平台。

如果你也不喜歡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但又無法立刻脫離當下的環境,或許找些不同的事情來做,例如找一份斜槓事業,或是有一個可以自己發聲的平台來紓解這些壓力,相信就可以稍微平衡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不喜歡競爭

嘗試去釐清自己不喜歡競爭的原因是什麼

艾菲提到在當演員的時候,總感覺一直有個力量在推著他往不喜歡的方向前進,讓他有段時間對不喜歡競爭的自己感到懷疑,例如如果選角沒被選上,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不夠積極上進去爭取?但遇到現在的先生之後,艾菲開始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整件事情。

他領悟到,當沒有被選上,有時只是這部劇、這個角色的需求跟自己沒有配合到,但不代表自己不好,釐清這一點之後艾菲就開始不再那麼嚴苛的責備自己。跟先生到山上居住後,開始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自己為什麼不喜歡競爭的原因。

當我們腦中產生一些與這個社會價值觀不符的想法時,我們總會先責怪自己,覺得是不是自己有問題?但其實你不孤單,相信有很多人都跟你有類似的想法,但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找到平衡,要做到這點的前提就要先嘗試去釐清自己不喜歡競爭的原因是什麼?

可以透過冥想、接觸身心靈,或是與人聊聊的方式,慢慢去挖掘自己內心在乎的到底是什麼?進而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的方式。

 

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內在價值

艾菲分享他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來檢視自己,思考自己到底是真的喜歡表演,還是想用演戲的方式,在演藝圈找到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經過一番思考,少數比較確定的事情是,艾菲認為自己喜歡表演,但是很討厭表演帶來的其他雜事,自己目前也沒有特別想要克服。

另外他也在某堂心靈課程中發現自己有一種莫名的正義感,那就是想要讓這個社會知道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用社會地位、金錢還有成就來衡量的」,只要發現有人用職位來去不尊重底下的人,艾菲就會異常的憤怒,甚至站出來替他講話。

於是艾菲開始在思考,要如何用現在的身分、別人對自己的定位來幫助這些人,例如分享自己曾經被救贖的故事,慢慢地從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內在價值,從迷惘中脫離出來。不管未來會不會再度迷惘,起碼這條路已經開始了,許多的可能性也就延展開來了。

不喜歡競爭

本文結語

我記得剛入職場時,就經常覺得自己對升遷、多賺點錢這類事情不感興趣,因而讓別人容易覺得我好像沒有上進心,10 多年後的現在,我才慢慢了解到對我來說,比起工作,生活更加重要。可是身處在一個需要高度競爭的環境當中,前者的做法是再正常不過的。

可是內在的價值觀會不斷的告訴自己我不認同、不喜歡這種方式,但為了生存我們的頭腦可能會嘗試去說服我們喜歡它。因為只要喜歡就可以減壓、過得更開心,然而去適應環境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面對不喜歡競爭這樣的迷惘,有人能夠適應的很順利,可是有些人會持續對抗。

我們的身體、大腦會用盡各種方式讓我們聽見、看見內在的真相,那是一個你無法解釋可是卻真真實實在大聲說話的內在聲音,如果你也正經歷迷惘,邀請你找時間靜下心感受一下那個聲音,聽聽你的內在究竟想對你說些什麼,或許那就是你突破迷惘的契機喔!

 

【 更多 Zoey 的資訊 】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中年危機怎麼辦

遇到中年危機怎麼辦?過了 40 歲還能從頭開始做好人生規劃嗎?

會害怕如果有天老了之後突然人生發生巨變嗎?如果遇到了中年危機要怎麼辦?今天我將透過與雪力的採訪過程,來跟你分享要怎麼重新認識自己,度過中年危機的低潮,重新設計一個自己想要的人生!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 報名免費品牌經營培訓課程
✨ 預約一次性免費一對一諮詢
❤️ 贊助佐編茶水間持續做節目

 

【 用聽的 】收聽本文

本集來賓資訊

🔸雪力: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的創辦人,也是「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的作者、百彥國際發展顧問的創辦人、臺灣女董事協會的理事跟導師。出生於台灣,13 歲時移民澳洲,從小經歷了東西文化的衝擊,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當地就業超過十年後返台定居。

讀組織心理學碩士時,發現人生一再碰到類似的困境,後來發現原因在於自己也是問題的共創者,而 MBTI 正是課程中的一大自我探索工具。 後續透過對 MBTI 的深入探索,開始學著讓自己變得更完整,而不是更完美,也因此活得舒服許多。

「有了這樣的體悟,我常常想,當初如果有人這樣點我一下就好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近年致力於運用 MBTI 和心理學幫助更多的人。

 

雪力遇到的中年危機

雪力提到因為以前常常在搬家的關係,練就了他不斷迎合別人價值觀的習慣,而到了中年,雪力發現自己漸漸做不到他覺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開始覺得有許多「我這個人是很廢嗎?」「那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的自我懷疑。

又想到這個年紀的人都差不多在想退休了,身邊好像沒有同儕是有再從頭開始的,但雪力自己還來不及做些什麼,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讓雪力非常的痛苦。特別是雪力自己其實在世俗的眼光中是走在一條很穩定的路上,只是他覺得自己好像不止這樣,但看不到太多的發展空間,因而感受到了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怎麼辦

遇到中年危機怎麼辦

每當遇到困境,身邊的人就會跟你說要「踏出舒適圈」,因為你想要的東西都在舒適圈外面。這句話不是不對,但雪力覺得人如果要踏出舒適圈,一定要等自己準備好之後再踏出去,不然如果沒有準備好,一踏出去之後如果受傷了,那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康復。

至於什麼叫準備好,真的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但我覺得最起碼是「你開始真的願意面對困難的時刻」,雪力用自身的經驗提到,遇到中年危機時,不要一味只想著要踏出舒適圈來改變現況,而是要先知道自己有哪些不同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我們對人生是有選擇權的,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常會覺得我會落到現在這種地步是因為我沒有辦法,我只好、必須要待在這裡,一旦你認為這是必須,你就已經把力量給別人了。但只要你知道你有選擇,就會發現待在原地也是一種選擇,而且是你自己選擇的。

當你選擇自己待在這裡,知道我只是休息一下,你就會更有餘裕去思考自己還有哪些選擇?下一步要怎麼做?當然,不可能有 100% 肯定的選項,假設以 10 分來算,雪力覺得只要你對某個選項有 6、7 分的把握,就可以去試試看了。

做好基本的把握、真的願意面對困難的心、知道自己永遠有選擇的態度,不管要做什麼都沒問題,也永遠不嫌晚!

 

低潮是讓你重新看見自己的好機會

雪力認為人一生中一定會碰到低潮,尤其在現在社群媒體不斷推播各種成功訊息的的時代下,低潮會越來越容易發生,當一個人在低潮的時候,就會把各種低潮時遇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負面偏見過度放大,慢慢的就看不到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

比方說你非常認真的工作,累積了非常多的人脈、資源、硬實力、軟實力,甚至是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的大大小小的技能,這些都是你所擁有的。只是有時低潮的黑暗太過龐大,我們已經無法自己救自己,這時就需要其他人的協助。

雖然現在的時代推播更多的資訊讓我們更加焦慮,但反過來想,其實這也代表著現在的社會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展現更多元的自己,當你可以去看見自己擁有的,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厲害,並從中找到很多新的機會,進而脫離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怎麼辦

自我療癒三步驟

最後我們來聊聊,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來達到自我療癒?雪力提到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先不要去想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先不帶任何情緒的盤點一下自己擁有的資源,通常盤點完就會發現自己其實還蠻厲害的。第二步是去回顧一下,過往的人生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不斷重複發生?以及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我在這些事情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第二步是非常不舒服的步驟,因為你會透過回歸過去、自問自答,去看到自己做了什麼而產生這些問題,這等於是在怪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可是一旦你把主導權抓回自己手上,你會發現你的內在開始有力量了!當你能夠知道這些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也就有辦法可以把這些問題解決。

中年危機怎麼辦

當我們看到了自己的盲點,第三步就可以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想完後不一定要馬上踏出去,畢竟你可能還要先養活自己,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先做一些小練習當作測試,再來看可以怎麼慢慢靠近你理想的人生。

雪力提到對他最有用的練習是觀察自己的情緒,當自已生氣的時候可以去思考我是在氣這件事情,還是只是在氣自己?只要觀察到自己的情緒狀態,就比較不會焦慮,當沒有太多焦慮的時候,你會發現問題就只是問題而已,逐步解決就好。

你愈理解自己,就愈能夠駕馭、適應自己,找到自己內在真正想要的快樂,我們太常去尋求外在的物質成就,以為那些會讓自己快樂,可是事實上只會不斷重複「快樂 → 焦慮 → 再快樂 → 再焦慮」的無限迴圈而已。當我們有意識地去調整內在,就能慢慢脫離這個迴圈。

 

本文結語

你現在遇到中年危機了嗎?你是否想要轉職但毫無方向?也不知道怎麼開始呢?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參考雪力的新書「內在自癒」,裡面會分享更多關於中年危機時如何重新認識自己的議題和練習喔!或許在人生中遇到一本好書、一個貴人、一個機會,你的轉機就正式開始了!

 

【 更多 Zoey 的資訊 】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一週只工作四天

一週只工作四天可能嗎?你想要的生活,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創造!

有想過 一週只工作四天 的生活嗎?我近期去休了一個長假回來,開始讓自己全然的放鬆,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有了一週只工作四天的想法。這篇文章我會跟你分享我休假時領悟到的 3 個啟發,以及跟你聊聊我們是如何對一件事情腦補,進而產生自我資格感不足的觀察。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報名免費品牌經營培訓課程
預約一次性免費一對一諮詢
❤️ 贊助佐編茶水間持續做節目

【 用聽的 】收聽本文


各種執著的源頭是捨不得

2023 年的我總覺得做什麼都不順利,但最近的我休完一個長假之後,覺得一切都變得順了起來!在這次休假前,我的腦子裡其實累積了好多事情,以往我都會做好各種行前準備,不讓自己的工作和品牌被影響到,這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表現。但其實,就算我不做好這些準備,也不會怎麼樣,而我內心也的確很想嘗試一些不同的事情。有意思的是,明明理智上都知道某個選擇做下去,真的不會怎麼樣,然而,內心總有種不認同的感覺。這其實跟我們人生中遇到的迷惘一樣。

我們的迷惘很多時候是對某些目標沒那麼有感覺,但不知道還可以往哪走,同時又捨不得放下自己現有的事物。因為舊有的事物關係到了我們很多的感受、情緒,甚至是身分認同,簡單來說就是「捨不得」,這種捨不得就無法讓我們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感覺對齊。

而我 2023 年不順的其中一個原因,我覺得就是源自於這種不對齊感,而在這次休假中,我領悟到了 3 個很重要的啟發,讓我開始終於跟我的內心對齊了!

 

啟發一:放下才能看見更多可能性

即使這些舊有的事物已經無法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也很清楚這點,但就是沒辦法放手。這件事其實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來看,第一個是表面層,第二個是底層。

在表面層我們會不斷思考,如果某件事情不做了的後果。例如如果辭職了,我的收入要怎麼辦?親朋好友會不會覺得我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所以我們就一直留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裡。直到事態嚴重或忍無可忍時,才會真正明白,留下,狀況也不會再變好了。

為什麼即使我們已經明白這件事,有些人還是無法下定決心辭職呢?這就要聊到第二個層次,也就是底層,這個底層會引發我們對這份工作過往產生的回憶、情緒、過去很努力的自己的一種「捨不得」,很多時候都都只是自己的主觀感受,進而讓我們無法做出行動。

到這邊也邀請你停下來思考一下,你生命中有沒有遇過一些你明明知道不困難,但就是沒有行動力的事情呢?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它關係到你過往的一些累積,你捨不得放下它。放下某件事情就像是移動冰山一樣,想移動冰山不能只動到表面露出的,而是需要移動水面下那超級大的看不見的部份。

人類的大腦針對冰山下的冰塊,也就是那些看不見的內在感受、還沒發生的事情,會自動產生很多的腦補,讓我們不斷的庸人自擾。但只要能覺察到自己正在過度腦補,就能開始嘗試去放下某些事情,就像當我躺在沙灘上時,面對工作上的煩心事,突然有個聲音跟我說:「讓它去吧,是時候了,你很勇敢,沒問題的、沒關係的。

聽到這個聲音時真的是讓我全身起雞皮疙瘩,內在頓時有種充滿能量的感覺,或許正是因為我開始去鬆綁自己,放下一些過去的執著,我才能看見更多的可能性,開始朝向下一個階段前進。

一週只工作四天

啟發二:當我說我有資格,我就有資格

第二個度假的啟發,就是我下定決心要實行「一週只工作四天」的計畫。這個想法是我在多年前讀 Tim Ferris 的一週工作四小時後就有的念頭,當時我就對自己說:「有朝一日,我會讓這會成為我的現實」,這邊也想邀請你停下來思考一下,你在生命當中是否曾經有想做些什麼,可是一直拖著沒做的呢?

一開始還在職場時,我會說因為時間還不是自己的,等我創業了再來進行。當我真的開始創業之後,頭幾年我幾乎是一週工作七天,更忙更累,我跟自己說:「等到一切都穩定下來再說吧」,當我創業超過三年,一切真的都更穩定了,我還是想說:「等到營收再高一點、等到系統運作再順一點好了」,不知不覺好幾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我們總是在等待一個「準備好」的時刻,但仔細想想,到底什麼叫做準備好了?因為這個概念太過抽象,所以我們只好用外在的具體成果來當作指標,以發展事業來說,可能會是等到商業模式能自動化、超過三個月的被動收入有多少等等。

但其實,外在的成果是什麼根本不重要,我們想完成某件事,想要的其實是一種內在的滿足感,如果達成了外在成果,卻沒有得到那種感覺,那到底不斷追求這個成果有什麼意義呢?所謂的準備好,說白了就是一種覺得自己夠格了的感覺。

過去我們總習慣透過證照、獎狀來取得某項資格,來告訴自己有資格去做某些事情。我相信在取得資格的過程當中的確會讓自己成長,可是生命,以及你在追求的理想生活,真的很難有個證照頒發給你,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現在取得了一週只工作四天的資格,至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機構,有的話,也太制式主觀了!

一週只工作四天

所以,對於是否能一週只工作四天,只有我能判斷自己夠不夠格,當我說我有資格,我就有資格!如果你一直總是渴望取得資格才要去做一件事情,希望透過外在的制度來證明自己有這樣的知識和經驗,為什麼不如從現在開始頒發給自己這個資格,一個開始學習做這件事的資格呢?

大部分的人就是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去做那件自己想做的事,但又一直沒給自己機會去累積經驗,自然就永遠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所以,開始給自己這個學習的資格,將實作的旅程,看作是你申請了一間學校,給自己受教育的機會,其實就是這樣子而已。

當我在小島上曬太陽的時候,我腦中突然就冒出一個聲音跟我說:「不如就從現在開始,一週工作四天吧」。當下的我根本沒有遲疑,也沒問自己準備好了沒,我馬上就把未來週五的工作日直接 Block 起來,那一刻,沒有任何一個指標告訴我我準備好了。

可是忽然之間,這些都不再重要,我就這樣跟自己宣布了這個決定,我就這樣兌現了我的渴望,賜予了自己資格,而這個決定也瞬間讓我神清氣爽。我們永遠都可以等到準備好了再來做,也可以直接順應因這個改變而產生的挑戰,並且去適應、調整、練習、成長 。

如果真的不行,就再還原成一週五天就好,只有實際嘗試了,才知道會遇到什麼挑戰,到時候就見招拆招、過關斬將,遇到困難就處理、面對,就好了,我總算為自己申請這個一週工作四天的入學許可證啦!我也不曉得這間學校會帶給我什麼,但至少,我終於能知道有什麼事情跟我的想像中不一樣。

一週只工作四天

啟發三:正視你的渴望是值得驕傲的

最後一個啟發則是關於「不想上班」的深層看見,有多少人曾經想過不上班是多麽美好的一件事情?但又有多少人,肯為了這個想法付出行動、實驗看看呢?以前的我腦中只要浮現這個念頭,就會馬上把它趕走,可能是我擔心別人覺得我不食人間煙火,我也馬上會被「那日子要怎麼過」這樣的想法給帶走。

但這次的休假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好奇心,不管自己知不知道怎麼做,我就是不帶批判的好奇著「如果不用上班、不用賺錢,日子會是什麼樣子?」、「好想知道那究竟是什麼感覺唷!」這一次,我在這個想法上停留了,在那瞬間,我立刻感受到一股自在和輕盈。

我不知道一週工作四天具體要怎麼執行,我也完全不曉得要怎麼「不上班、不工作」就能生活,可是沒關係,我不必知道我會贏,才願意玩這場遊戲,真正的遊戲是無論輸贏,都很好玩。許多人光是看到這,腦中冒出的想法就是:「但是不工作就是沒錢啊,沒錢怎麼生活?」​

就現實層面考量,我們都有車貸有房貸,沒有錢的確很難生活,但,說不工作就沒錢,其實就跟講廢話沒兩樣,無需一而再再而三的覆述,我們在這需要的是對於可能性的想像跟把玩!從一開始就覺得算了、不可能,自然就永遠不會有可能。

但如果換成「我不知道怎麼做,但就玩玩看吧,沈浸在想像中,好像也沒什麼好損失的」的心境,就會瞬間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的活力與可能性。我覺得自己終於願意正視我來到地球上,不是來「為了明天奮鬥,也不是為了活下來」,而是來「體驗豐盛」的。

​唯獨我先正視這件事,承認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且有自信地擁有它,不感到焦慮、羞愧、擔心遭人眼紅,我才能輕盈自在的開啟這條探索之旅,誰知道這趟探索旅程會不會成功?成功與否,可能也不是重點,也許,那個不工作、只享受生活,是一種心情,只有在我探索的時候才會出現、才有感覺。

 

本文結語

我們一般都把這件事情想得太線性且太僵硬,針對不工作,大部分人立刻冒出來的想法就是創造被動收入,達成財富自由!但,有沒有可能我們能在財富尚未自由之前就自由,就活出這種生活?我覺得這個想法很迷人呢!應該感覺得出來我看電影是熱愛開放式結局的那種人吧 XD。

在這個多重宇宙中有無限可能,不管你現在想要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我深深相信,其中一個或多個宇宙的我或你,已經實現這個夢想人生了,那這個宇宙的自己,是不是也能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過自己的人生,加入其他宇宙的自己的行列呢?

 

【 更多 Zoey 的資訊 】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金錢關係

為什麼老是得不到想要的收入?或許是你與金錢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是否學了很多關於投資理財的技術和知識,但你的財務狀況卻始終沒有好轉呢?或許你該努力的方向已經不再是冰山上的知識,而是該開始探討冰山下的金錢關係了!今天會透過「財務建築師」顏菁羚老師的分享,跟你介紹處理好你與金錢的關係的重要性。


 

本集來賓資訊

🔸顏菁羚:Facebook官方網站

顏菁羚老師目前是一位財務建築師、財務規劃顧問、金錢關係整理師,寫過兩本書「80%求穩、20%求飆,低風險的財富法則」和「越痛快花錢,越能把錢留下來」,同時也有在經營 Podcast 節目「金錢知識都是我們關心的大小事。」

 

什麼是財務規劃顧問

菁玲老師提到,當你覺得你的財務出現問題,例如錢總是留不下來、不知道如何理財、不知道如何規劃退休生活,或是對財務有自己的目標,但不知道怎麼做時,財務規劃顧問就可以幫助到你。比起市面上常見的投資顧問,財務規劃顧問更重視的是探討你是怎麼看待金錢這回事

當你來找財務規劃顧問,首先會先進行 3 小時的財務問診,了解你對於未來自己在財務上的目標是什麼?以及你對金錢的價值觀是什麼?當然也會幫你盤點你目前擁有的財務資源,例如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等的狀況。

結束之後就會幫你規劃一套生涯財務模型,幫助你看到從現在開始到你離開這個世界,整個財富水庫水位的變化。什麼是財富水庫?簡單來說就是你在某個人生階段最多能賺到的錢是多少,就像水庫有一個水位上限,財富水庫也會有上限,當超出了這個上限,多出來的錢就會用某種形式被你花掉。

每做出一個財務決策,你的財富水位就會出現變化。當你知道你的目標、你對金錢的看法、你一生的財富水位會如何變化後,下一階段才會去討論是要用股票、基金還是保險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金錢關係

為什麼需要了解與金錢的關係

我們所有做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潛意識在幫我們做決定的,它會決定我們的想法,進而影響到我們做出的行為,而行為就產生了結果。比方說你好不容易存了一筆錢,也做好了理財,結果因為某個原因,就把這筆存下來的錢一次全部花掉了!即便你理智上知道不應該這麼做,但潛意識就會幫你做出這個決定。

我們與金錢的關係就是一種潛意識,了解與金錢的關係不僅僅是幫助我們變有錢而已,而是能夠更認識自己過去不熟悉的一面。當瞭解自己的內在是怎麼看待金錢的,就能做出更好的金錢決策。如果內在狀態沒有處理好,雖然錢賺得很多,但外在世界會有 100 種方式來收割你的錢。

 

如何面對與自己的金錢關係

我們很多人平常都在表面 5% 的技術面用力的在努力,學習好多的技術和知識,但卻總是無法得到想要的財務結果。那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剩下那 95% 看不見的內在層面,也就是我們與金錢的關係,而這也是我們內在世界對外在世界的體現之一。

有三種最常見的,會影響我們金錢關係的人,第一個就是父母。如果你想發展事業,那就要處理好與爸爸的關係;如果你想賺更多錢,就要處理好與媽媽的關係。如果媽媽每天都說賺錢很難,那我們真的長大後就會覺得賺錢一定要很辛苦才賺得到,換作爸爸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二個是跟伴侶的關係,伴侶是下半生陪伴你一輩子的人,幾乎每天都要生活在一起,而與伴侶的相處模式應該是滋養而非消耗,當你和你的伴侶相處時,是否感受到自我價值感?是否能從伴侶那邊得到自信心?這些都會影響到你日常的工作表現、行動力、活力等等。

最後是跟自己的關係,你是否足夠的愛自己?你是否喜歡自己的各個面向?如果你常常在批判自己,那你與金錢的關係可能就會出問題。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先從學著不要批判自己開始,活在當下,把每天的事情做好,同時做一些能讓自己內在能量被滿足的事情,慢慢地你的財富水庫水位就會開始增加了。

金錢關係

本文結語

想要讓自己賺更多錢是人之常情,畢竟錢能夠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但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麼用力地賺錢?每天都不斷工作、追著錢跑?這或許是現代人可以重新去思考的問題,如果你已經這麼努力卻都沒有辦法賺到你想要的財富,那何不換另一條路走走看,嘗試修補你與金錢的關係呢?

如果你也對金錢關係諮詢師有興趣,也歡迎點下方連結去了解菁羚老師的課程喔!

👉 參加金錢關係諮詢師培訓課程

 

【 更多 Zoey 的資訊 】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生命教練

人生是可以被 Coach 的嗎?分享生命教練的核心以及 5 個技巧

聽過 生命教練 嗎?你認為「過好自己的人生」這件事是可以被教會的嗎?今天這篇文章會來跟你分享什麼是生命教練?以及整個教練的過程中會做些什麼?會帶給客戶哪些幫助?如果你近期覺得人生有點迷惘,需要有個人幫你指引方向,或許生命教練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
報名免費品牌經營培訓課程
預約一次性免費一對一諮詢
❤️ 贊助佐編茶水間持續做節目

【 用聽的 】收聽本文


「老師、諮商、顧問、教練」的差別

在介紹什麼是生命教練之前,我們先來釐清一下,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教練、導師、諮商、顧問」這四種職業有什麼差別?他們做的事情都一樣嗎?

老師

老師或許是我們最常見的職業,從小到大我們就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老師,通常老師都是指在特定領域有多年專業的人,例如書法老師、舞蹈老師、瑜珈老師等等。他會透過多年累積的技術、知識和經驗,指導你在這個特定學科上的學習,傳授你他知道的知識。老師也通常會有一種提攜、帶領一個人入門的感覺。

 

諮商

諮商目前為止還是比較偏醫療方面的專用術語,因為諮商需要經過一段專業的訓練過程,在與個案進行諮商時,會經過「了解 → 評估 → 診斷 → 輔導 → 陪伴」等環節,特別是前面三個階段,會要求諮商師有更多特定的專業知識,才能用有科學論述的方式來對個案做出客觀的評估,並提供適合的輔導方向,這是老師不一定會有的元素。

 

顧問

我覺得顧問跟上面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顧問通常是不參與客戶後續的執行過程的。也就是說,顧問就是你帶著「具體問題」來問他,他依據他的專業和經驗,提供你他認為當下最適合你的解決方案,藉此縮短客戶自己摸索和試錯的時間與精力,但後續如何執行解決方案,還是需要客戶自己的努力。

 

教練

教練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傾聽、提問與引導,去陪伴客戶走過一段成長的歷程,並幫助客戶發揮自己的潛能,精髓在於「長期陪伴」。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健身教練、足球教練,教練沒辦法替你舉重或踢球,但可以在旁邊持續陪伴你度過難關、監督你的動作有沒有需要調整。

有些教練或許會示範某些動作給你看,但不管是哪種教練,用什麼樣的方式,他最終都只是一個旁觀者,實際在執行的人從頭到尾都是你,也只能是你。跟老師不一樣的是,老師著重在「輸出知識給學生」,而教練則是「陪伴並激發出學生的潛能。」

生命教練

生命教練 的兩種派系

講完了四種職業的差別,就可以知道生命教練比起跟你灌輸各種關於過好人生的乾貨,會更注重在陪伴並幫助你自己去找到適合你的過生活的方式,只是如果要再細分的話,教練又可以再分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派系,分別是「Transactional」跟「Transformational。」

Transactional ( 成就型 )

通常會在整個教練過程結束後,讓你能夠帶回去某些成果,Transactional 的教練風格更著重在最後有沒有為你解決問題、過程中有沒有給你行動清單、有沒有為你設定目標、有沒有看得見、可衡量、可獲得、可執行的結果,這也是最常見,甚至是我們最關注的派系。

我們花錢請教練,總是想要確保花了這筆錢真的能夠從教練身上有所得,而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我們的確會需要看到明確的結果才會有執行下去的動力。

 

Transformational ( 療癒型 )

這個派系核心在於讓你產生根本性的轉變,已經不再是外在世界的結果了,Transformational 的教練風格並不是去告訴對方應該要怎麼做,也不會給出任何行動清單,而是給出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客戶自己去挖掘他想要怎麼做。

做教練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使用 Transactional 的方式,因為它更有效率、更明確。但我覺得很多時候這樣的方式都是將教練認為對的框架,去套用在客戶的身上,並希望產生出同樣的結果。但我們必須了解,很多時候有用只是偶然,因為影響結果的變數太多了。

Transformational 重視的是盡可能不要將教練自身的經驗、框架去套到客戶的身上,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一樣。這個派系的人認為「答案並不在我身上,而是在客戶身上」,我們不跟客戶說怎麼做,而是讓客戶自己思考想怎麼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走、要做什麼,而是我們心裡想要做的事情跟社會的期望有衝突,我們想要用熱愛的事情創業賺錢,但這個社會就會希望你腳踏實地做好大眾認知的工作,所以這個派系的教練就是嘗試幫助客戶在這些衝突中找到突破口。

我自己也是比較偏好 Transformational 的教練風格,所以接下來我會進一步跟你分享這個派系的教練會使用的 5 個關鍵技巧。

生命教練

生命教練 的 5 個關鍵技巧

接下來分享的會是 Transformational 風格的教練技巧,著重在如何陪伴客戶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式,總共有 5 個技巧。

#1 讓一切慢下來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它自己的節奏,就算你什麼都不做,還是會有進度。但我們總覺得自己想要的成果進度推進得不夠快、發展不夠好、呈現的結果自己不夠喜歡,因而想要「多做些什麼」來控制其發展,所以常常顯得生活過得很快速、緊繃。畢竟,如果能早點看到結果,有什麼不好呢?

這時教練自己就必須深刻的理解和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這件事情,這樣在教練的過程中,就不會很急躁的想要用快速、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客戶的問題,而且如果解決不了,可能就會產生急躁感,客戶其實是感受得到的。

當教練自己本身不急躁,同時尊重客戶現在的狀態,幫助客戶也找到自己的節奏,很多事情就有機會慢下來,一旦慢下來,客戶也就能夠更容易地重新去審視自己現在到底怎麼了。

 

#2 相信客戶自己的覺察

做為人類,我們有一套自己認為正確地觀念、作法,我們也很想要把這套教給別人,讓對方產生跟我們一樣的結果,它很適合用在 Transactional 的教練上,但在 Transformational 的教練過程中,教練要打從心底相信只有客戶本人才知道什麼才是他要的。

做為教練,只需要相信客戶自己的覺察,肯定他自己講出的答案,如果真的有需要,教練再做一些引導即可,最終還是要回到客戶自己身上。

 

#3 製造安全的空間

我想要邀請你先想像一個場景,當你處在一個團體教練課,或是有一群人聚在一起的場合,某個人突然情緒上來開始大哭特哭你可能會開始感覺有點尷尬、不舒服,心想著:「什麼時候他才要哭完阿?

接著再請你想像另外一個場景,同樣有人突然情緒上來了可是這次所有人都在安慰他,不知不覺開始有第二、第三個人也跟著哭起來了,甚至連你也開始想哭了!最後整群人都一起大哭特哭。不過神奇的是,在場沒有一個人覺得尷尬、不舒服,反而因為大家都在哭,自己也覺得被療癒了。

第二種場景就是一種「安全的空間」,相對於在外面的社會要時常壓抑自己的情緒,在這個空間裡,所有情緒都是被歡迎的,你想要生氣、哭泣都沒關係,哭到很醜也無所謂。沒有人會責怪你,反而會覺得你很可愛,去接住你的情緒,這種空間是教練需要去幫客戶製造出來的。

因為只有在安全的空間裡,我們才能安心釋放自己的情緒,當情緒被釋放了,我們才能開始看到內心最深層的渴望,進而挖掘出我們想要怎麼做。

生命教練

#4 默默的陪伴

在教練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客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客戶思考的時候,就會產生許多的空白時間,空氣會變得非常安靜。這時很多人可能會不自覺的想著:「等等要說什麼比較好?」但其實有些時候,默默的陪伴會比硬湊出幾句話打斷思考要來得好。

你想想看,在現在這麼快節奏的社會裡,能夠有一個你不趕我我不趕你的機會,是多麼難得的一件事情。所有人都不講話,彼此乾瞪眼也不會不舒服,讓大家都沉澱一下,有的時候更有意義的對話就會自動出現了,我們根本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就只要安靜一下就好。

我很喜歡的一個比喻是,當我們搖了一顆水晶球,裡面會充滿著雪花,讓我們看不清水晶球裡面的樣子。但只要我們暫時不再動水晶球,慢慢讓雪花降下來,自然很多東西就看得清楚了。對話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時機到了,對話出現了,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後續的內容了。

我們也可以回頭想想,為什麼我們這麼想要「說些什麼」,或許是因為我們希望帶給客戶最好的收穫,這出發點是好的,但究竟這個希望裡面有多少其實是擔憂呢?

  • 對方會不會覺得我這樣子教得不好?
  • 這樣會不會顯得我的技巧和專業不足?
  • 如果他沒有收穫的話,會不會影響到我的名聲?

暫時的安靜不代表這場教練課就是亂帶,反而是因為什麼東西都沒準備,所以教練更需要在當下全神貫注,感受到客戶最需要的是什麼?他感受到了什麼?並在當下直接陪伴他走過這段內在梳理的過程。

 

#5 讓心自己找到答案

我以前聽過一句話:「小事用腦解決,大事用心思考」。人生到底要往哪條路去走,我們常常會用頭腦理性分析各種利弊,想要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但很多事情其實無關乎理性,它就單純是一種「喜歡」,真正會吸引你想做的事情通常是不合邏輯的,無法用理性判斷。

真正適合我們的那條人生之路,常常就藏在這種感性的喜好裡面,但客戶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掙扎,而教練就是在幫助這樣子的客戶在探索人生之路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靈感和想法,讓自己多一些選項,看看哪個是自己最有感觸的,並相信客戶的心會幫他找到答案。

來做教練服務的客戶本身都沒有問題,世上也沒有人是有問題的,當客戶來找教練時,教練也要時常記住:「答案不在我身上,而是一直都在客戶身上,我只是幫你找出來而已。

 

本文結語 

今天這篇文章稍微跟你分享了什麼是生命教練?以及整個教練的過程中會做些什麼?會帶給客戶哪些幫助?希望讓你對生命教練有更多的認識,如果你想要接受生命教練的服務,或是有想要成為生命教練,都歡迎點下面的連結去了解更多喔!

 

【 更多 Zoey 的資訊 】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 雙11課程超級半價優惠 】Brand Your Life 個人品牌線上課破天荒 5 折(再送台北同樂會免費門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