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oey | May 21, 2023 | Podcast, 有錢
我因為地緣的關係,認識滿多在美國矽谷工作和生活的朋友。也因為「矽谷天龍國」依然是台灣人普遍滿嚮往的憧憬生活,因此今天我們邀請到已經在矽谷生活十年的 Nicolle 來分享一位 文組女孩在矽谷 最真實的觀察。
說到矽谷,我們都曉得他是美國的科技重鎮,但 Nicolle 自己是文組背景的,他在一開始搬到這邊所面臨的找工作的困境、他對矽谷這十年來的變化與觀察,以及後來怎麼開始到臉書上班,再到近期開始自己的個人品牌與 Podcast 節目,都是我們今天會聊的主題。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 8000 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Nicolle:Facebook、Instagram、Podcast、官方網站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54 文組女孩在矽谷
第一個是好奇心,一路走來我選擇科系或職業時都不太在乎發展,都是由好奇心來驅動著我要選什麼,創造我想要的生活體驗,因為我一直很想要在有限的人生當中儘量體驗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在創業之前做過很多不同類別的工作。
第二個是創意,我的腦中會有五花八門的點子,所以我也很在乎工作能不能讓我發揮創意,我認為寫作就是一個實踐創意的過程,我自己也很享受;最後一個是行動力,我想到什麼就會馬上去實踐,我覺得行動比完美的計畫更重要,必須要先行動,才會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方向要怎麼調整。
因為我是念文組的,當初搬來矽谷就蠻緊張的,這裡都是高科技人才,學歷都非常高,很講究技術背景,我覺得在這邊就像是小學生,後來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自己的工作和定位,我一開始先去做會用到中文的工作,因為我覺得這是我跟其他競爭者的差異,有很多在地的人並不會說中文。
因為這些磨練累積了經驗,後來才有機會透過朋友的介紹到 Facebook ,也就是現在的 Meta 工作,我的職位是供應鏈管理師,負責 material planning,那時他們非常重視虛擬實境的發展,我就是負責 VR 眼鏡的硬體原物料管理,到目前為止做了一年多。
這本書大家可以當成小說來看,我在寫的時候是希望可以透過對話跟提供細節的場景鋪成,帶大家進入我從 2014 年開始的故事,那時候矽谷在一個輝煌時代,正迎接第二波網路榮景,很多獨角獸新創公司一個個冒出來。
我也見識到一個新創公司如何因為商業決策上的疏忽而失去市場的過程,我自己是蠻喜歡那一段我在新創公司工作的歷險記。
這邊人都是穿運動褲配上衣這種輕鬆的穿搭,跟大家想的有錢城市、富貴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非常的低調,現在的矽谷跟以前差很多的原因是正在經歷景氣不好而導致的裁員潮,治安也變得比較不好,物價開始上漲,一開始會很不適應,但也漸漸習慣了。
這個節目的名字很特別,聽起來很像我的名字,但是用比較俏皮可愛的方式來呈現,因為我一開始是寫旅遊部落客起家的,2020 年因為疫情我就不能繼續寫下去,雖然有粉絲持續支持,但我覺得旅遊不是可以做一輩子的。
我就想說還有什麼東西是我擅長的、有熱情的,可以提供更多價值給我粉絲的,我就想說大學主持過廣播節目,不如就來做 Podcast,把我過去在工作上還有這幾年經營自媒體的經驗跟心法、不離職創業的這個歷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透過建立個人品牌打造一個不受地點限制的工作,擁有更多選擇權。
我在這邊的朋友圈中是唯一做這樣子嘗試的人,大家都很認真的在企業上班,這中間是經過一些波折的,在疫情來襲時我有短暫離開過企業一陣子,就直接裸辭,想說如果我全心做自媒體、接案、做開發應該可以養活我自己,幾個月之後證實沒有辦法,這時臉書的工作就來敲門了,所以我就又回到企業體制裡。
那時我就知道我必須要做好財務規劃,所以我開始主動去接業配,爭取比較長期的合作,然後也接團購,把我跟我先生在被動收入的這一塊做些調整,幾個月下來我觀察以年薪來算,我的收入是穩定的,而且超過正職工作,在經濟條件允許之下就真的離職,看看全職經營自媒體會帶我走到什麼樣的地方。
去感謝你有這個正職工作,所以你有一筆穩定的收入支援你去做有興趣和熱情的工作,所以那時我都會跟自己洗腦:「現在做這個工作是一個投資」,當你把工作看成是投資時,就不會覺得說好像是被動的聽命於別人。
而且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調整,在這個期間我也蠻建議大家可以早點開發自己的產品,發球權就會在自己手中。
一開始下了班就很累,沒時間來做自己的副業,所以後來就完全倒過來先做副業,我也很早就起床來經營,去想未來的產品要怎麼打造,我覺得先把這個東西給做好之後,去上班也會比較甘願,也就是要找到一個你可以完全控制的時間。
有幾次一天工作超過 12 個小時,上班無法集中,副業也做不好,那時候的身體比較不好,而且很焦慮,會一直逼自己每天要有產出,但沒有做什麼輸入,在這樣 burn out 的狀態下就蠻精疲力竭的,所以有跟公司請假一個月。
那個月也不做副業,就先把自己狀態調整好,然後去想有什麼方式可以把兩個都顧得比較好,所以後來才 6 點鐘早起,找到這個節奏之後就好很多。
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在什麼時間工作、想要跟誰工作、可以決定自己工作中的所有內容,2023 年我除了原本就在做的個人品牌 10 週的一對一教練課和 60 分鐘的諮詢顧問,以及商業合作案之外,我也會跟 Pressplay 合作 APP,成為他們其中一個說書人,我現在已經開始在做這件事情了,我覺得很有趣,這也是今年的新嘗試。
我覺得這本書算是我這 10 年在矽谷生活的成績單,算是對過去生活的總結,我也希望透過這本書去表達在矽谷工作生活的人,我們都不覺得自己是人生勝利組,而是人生挑戰組,因為這邊的競爭非常激烈,還有很多生活的壓力。
人生勝利組這東西是不存在的,美好或者完美的人生可以有很多路徑去達到,也是想對主流社會的價值觀提出一個反思,看完這本書就會知道真實的矽谷。
我覺得是在我迷失或在選擇人生道路時,我都會決定做真實的自己,也不是說我現在多成功,但這是我現在想要的理想生活,跟大家分享美國作家職涯教練的一句話:「不要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你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北極星。」
每當我不知道現在走的路對不對時,我都會拿出這句話提醒自己要去審視生活的喧囂,看清楚自己到底是誰,我應該要怎麼樣才是忠於真實的自我,就是因為這樣子我願意放棄矽谷的工作和頭銜重新開始,因為忠於自己讓我瞭解到「真正的自由是去創造自己的事業,還有實現人生的自主。」
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就是我理想的狀態,讓我蠻意外的是可以那麼早就達到,當然不是說我賺很多錢,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辭去工作之後成為自己的老闆,並且有百分之百的自主權跟掌控權,在世界各地只要有網路的地方都可以工作。
我覺得現在追求的是更好而不是更多,維持小小的規模,可以給我帶來更多的自由,有時可以在週間的下午拋下手邊的工作,一個人開著車去海邊什麼都不做,聽聽海浪的聲音,我覺得對我來講這就是最理想的生活。
📍【重點整理】#254 文組女孩在矽谷
#1 離開公司的起心動念
Nicolle 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個充滿好奇心又有行動力的人,過去嘗試過各式各樣的職務內容,但即便如此,文組的他剛搬到矽谷時,找工作還是費了好一番功夫,最一開始是做會需要中文的工作,讓自己的優勢和矽谷的人才有區隔。
後來因為朋友的介紹到臉書做供應鏈和分析的工作。Nicolle 表示,自己剛到矽谷時是矽谷科技業最繁榮的時候,新創公司一個個冒起,但和現在疫情後的裁員潮相比,他也感慨到公司上在商業決策的小疏忽,其實很容易引發爭議與下跌。
再加上全世界的薪資基本上都抵抗不了通膨,生活越變越辛苦,也讓他開始思考離開公司體制,出來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能耐的想法。
#2 不離職創業該有的心態
Nicolle 過去是一位喜歡分享旅遊美食的文字作者,因為疫情這些內容都面臨難產。Nicolle 開始盤點除了旅遊之外,自己有什麼內容可以分享?自己除了公司正職的薪水,還有什麼投資跟專業技能可以變現?
他先是將原本有的房地產去做 Refinance(再融資),然後開始做 Podcast、經營自媒體。有段時間 Nicolle 也是一邊有正職、一邊做個人品牌,他表示,維持動力的方法,其實就是「充滿感激。」
感謝你有正職工作,才有穩定收入,才能支持你去做你真正熱情的事情,你上班工作,就是在投資你的熱情跟未來的事業,這麼想,做起來也比較不那麼辛苦。
#3 該休息就要休息
Nicolle 表示,一定要適時的休息,只是用意志力打拼,最後很可能會精神過勞。像他就曾經面對過精神過勞導致下背疼痛跟身體變差的狀況。所以 Nicolle 也做了一點調整,例如早一點起床,早上六點到九點先做自己 Podcast 的事情,九點再開始做正職的工作,去上班心情也比較甘願,假日該休息就要好好休息,才能真正戰勝長跑賽。
📍【本集結語】#254 文組女孩在矽谷
我覺得這一集很呼應到我們上一集 253 聊人才的內容,未來的趨勢的確人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下負責更碎片化的專業項目,而我覺得 Nicolle 就是個很好的案例,用自己專業慢慢的脫離組織。
我們的 Dream To Goal 設計思考課程即將開放 2023 Q2 加開班!如果你不小心錯過去年年底的時段,現在有再一次的參加機會囉!即日起到 5/31,我會在每週二的晚上九點舉辦一場免費線上工作坊,教你如何用「設計思考」找出你制定目標的盲點,讓你的目標達成率提高 80%。
進入 2023 的下半年,如果你發覺自己這幾個月來的目標執行都不太順利,邀請你報名工作坊來找到突破的方式。在工作坊中,我會用設計思考的五原型來講解要怎麼把這套工具套用在目標規劃上,並且會一起實作,應用在你現階段的計畫中。
如果你對這個工作坊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的按鈕去報名,這個工作坊只有限定三個場次,錯過就沒有囉~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May 14, 2023 | Podcast, 有錢
你覺得「 人才 」究竟是什麼?怎麼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別人與自己創造價值呢?今天我們邀請到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的執行長 Alex 黃至堯,Alex 是中國與台灣兩岸知名的人力資源專家,目前定居上海,有近 20 年人資經驗,為超過百家企業提供人才組建與諮詢服務。
我們會聊聊企業是怎麼看待人才、未來的趨勢會在哪裡?我們要加強自己的什麼能力?以及哪些觀念和心法可以幫致我們累積自己的競爭力?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 8000 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Facebook、官方網站、影響力專案 ( 課程講座 )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53 人才
第一個是利他,我覺得能夠為他人創造價值是非常重要的,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說人脈很重要,但要怎麼去定義人脈,其實就是你能夠為別人創造價值;第二個是人才,很多獨角獸類型的公司,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密度;最後一個是持續學習、與時俱進。
小時候在電視台實習時我就發現一檔收視率高的節目,不單單是要有明星,其他團隊的所有人都很重要,我就發現核心的競爭力其實是在人才 ( 團隊 ),所以我就去國外讀人力資源碩士,後來在大陸也拿了一個博士。
我們的儒家思想告訴我們忠臣、老臣非常重要,為什麼在臺灣普遍大家會覺得待遇不太好,因為在臺灣活得久的公司都有一定的獲利率,可是他要維持永續經營,所以人力資源佔企業的比例不可能太重,人家就不會付你高薪。
你又做那麼久不走,其實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你在市場上不一定有相對的競爭力,第二個是大家也都習慣了,然後也好用,自然而然就變成像家臣的關係,家臣不是貶義,只是對這個現象的說明。
假設你有 1 億的行銷費用,在臺灣我可能可以用 10 年把它花掉,在大陸你可能要在 3 個月內做出一個策略,不然就等於把石頭丟到海裡,連漣漪都不會有,所以即戰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他要用最短的時間去試錯然後修正,在這個過程中相對來講競爭力就很大。
當時的大陸是全球資本湧入的地方,所以求才若渴,不過那麼大的市場,只要稍微有個性或想法的人根本不需要企業,可是企業非常需要人才,而臺灣的是企業需要,但又沒有那麼需要,晚點來或不來對企業的影響也不大。
任何一個外資企業進到大陸如果沒有好的團隊和人才,根本沒辦法拿下那裡的市場,所以人才的競爭非常劇烈,不管是學歷、經驗、專業,在談薪資時的要求差異也會很大,但大部分是非常明確的。
假設你是個人才,進入職場 10 年,台灣的工資可能翻個 3 倍都很難,可是大陸通常可以翻到 10 倍以上,如果位置重要一點,翻個 20 倍都不意外。
這就回到我做基金會的初衷,有很多年輕人來問我關於職涯的問題,很多問題是高中時不知道要學什麼,所以隨便選個系就去讀了,但最後才發現實際的工作內容是差很多的,如果能提早知道自己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就可以在大學四年好好的累積。
我會建議年輕的朋友們要多接觸不同的行業,並透過各種網路的方式去找到各方面的達人或專家去請教,花一杯咖啡的錢可能就可以買到未來 4 年少浪費一些時間,我覺得這是蠻重要的。
第一個我覺得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顆公益的心,做公益是會讓你很有成就感的,是生命中的另外一種快樂,我自己在讀大學時就只能打工,各種費用都是壓力,更別說去學習或累積人脈,我們就在想如何成立一個好的基金會。
去請到各行各業的老師把自己的成功經驗賦能給這些年輕人,讓他們未來在職場上更有競爭力,我認為這件事是有需要去做的。
第一個是我有寫作的習慣,不管我開心或不開心,持續寫作這件事是讓我可以容易專注的;第二個是我非常喜歡看電影,在大陸的 10 年間可能每天都看一部電影。
第三個是跟專家或比自己優秀的人多交流,他們不一定是長輩,可能是各行各業中的佼佼者,很多年紀都比我小,交流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受到很不一樣的啟發。
我自己的觀察是未來人跟企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是人才越來越不需要企業,但是企業會非常需要人才,有點像是我們在聊的零工經濟,只是更多元化,對於企業來講,以前只要訂好管理制度就好,但現在會更困難、複雜,必須要確保每個合作方都能夠達到效果。
所以未來更像是去創造一個生態,這跟以前傳統的很不一樣;第二是因為環境和工作形態改變了,所以未來的職場可能要想一想你究竟有什麼樣的能力組合,我們有個詞叫「勝任力」,我的定義是成功完成工作任務需要的行為組合。
工作任務不同,行為組合就不同,所以需要持續學習去改變你的 Skill Set;最後是收入會越來越多元化,現在你一定會活得比你的企業還要長,也就是說你不太可能依靠一家企業,收入的多少在於你能夠創造多大的價值,可以往這個方面去思考。
第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提問,你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別人問自己問題時,大部分人的習慣是回答,但我們的訓練是要把問題問清楚,因為問題不清楚答案就不太可能清楚,所以要持續做提問的練習。
第二個是要訓練自己對凡事都有好奇心,去訓練自己的觀察力;第三個是傾聽能力要很強,很多人的溝通其實是在等你說完話換我說,可是真正的傾聽是能夠聽出對方的情緒,這些文字代表什麼意思,我認為這個對邏輯思考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基金會的主力分三塊,第一塊是幫助高中生認識未來的職業,以便在大學時可以更好的提早選對方向;第二塊是幫助大學生去面對在職場的第一份工作,例如如何寫履歷、面試等等,幫助他在職場更有競爭力,去給 16-30 歲的高中生、大學生、新鮮人更多的支持。
最後一塊就是邏輯思維和個人品牌的課程推廣,都可以上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的 FB 去了解更多的資訊。
能夠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其他人,持續為他人創造價值,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會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個人的追求最後其實就是公益。
📍【重點整理】#253 人才
#1 什麼是人脈
人脈並不是你認識多少人,有多少張名片,而是你能夠為別人創造價值。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在多簡單或多複雜的企業工作,人才密度一直都是企業、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的競爭力究竟有沒有在提升?這對台灣來說或許是一件比較陌生,也比較不曉得怎麼衡量的議題。
在美國,人才會利用跳槽的方式來往上攀登,在台灣,有可能是因為許多情感因素,也可能是因為競爭力有限,勞資的關係更像是家臣,更加的忠誠、更容易有感情,而在中國,人才會運用薪資翻倍的方式去規劃職涯,非常講求即戰力,要用很短的時間去試錯,這是 Alex 這幾年觀察到最大的差異。
#2 未來年輕人需要的能力
Alex 提到,年輕人一直都對於職涯很迷惘,因為比較晚才開始想,對於選擇大學的科系比較被動,所以無法真的完全投入大學四年的所學,讓這些學習好好累積、好好內化。如果能早一點開始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學群,並且讓身邊充滿優秀的人,也許在職涯上就更能掌握優勢與競爭力。
以未來的趨勢來說,企業會越來越需要人才,反而是人才本身有能力,不需要靠企業去支撐甚至限制自己。未來 70% – 80% 都不會是全職員工,因此人們需要的能力會變得更加多元,最重要的是,要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學知識。只要能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知識都學得會,也更容易學。
#3 如何累積實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Alex 說一定要有的就是提問力,我們要學會去定義問題、問對問題,當你的問題從一開始就問錯方向,整個溝通當然不會是有效益的。再來,凡事要保有好奇心,對事物要有觀察力,多多去關注身邊的人事物,也是提升實力的好方法。
最後,一定要擁有傾聽的能力,耳朵是王,眼睛看四周,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當我們能把這些感官打開,你學習和了解效益的事物都會更高,能力提升的速度,自然也會更快。
📍【本集結語】#253 人才
你覺得自己出社會之後的競爭力有沒有不斷的在提升呢?我覺得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思考的問題,很希望你在今天的節目中有所收穫。
我們的 Dream To Goal 設計思考課程即將開放 2023 Q2 加開班!如果你不小心錯過去年年底的時段,現在有再一次的參加機會囉!即日起到 5/31,我會在每週二的晚上九點舉辦一場免費線上工作坊,教你如何用「設計思考」找出你制定目標的盲點,讓你的目標達成率提高 80%。
進入 2023 的下半年,如果你發覺自己這幾個月來的目標執行都不太順利,邀請你報名工作坊來找到突破的方式。在工作坊中,我會用設計思考的五原型來講解要怎麼把這套工具套用在目標規劃上,並且會一起實作,應用在你現階段的計畫中。
如果你對這個工作坊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的按鈕去報名,這個工作坊只有限定三個場次,錯過就沒有囉~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May 7, 2023 | Podcast, 有意義
你會不會想要為社會做一點 有貢獻的事 ?今天邀請到 One-forty 非營利組織的創辦人陳凱翔,來與你聊聊一個人是怎麼從一個小念頭、小點子,到一個團隊開始推動台灣的影響力,看見真正的改變。
一間 NGO 是怎麼營運、怎麼找到商業模式和議題的切角,把理念真正的傳達和推動出去?都是我們會聊到的重點。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 8000 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One-forty:Facebook、Instagram、官方網站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52 有貢獻的事
我大學是念商學院,快要畢業時我就在思考未來到底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大學畢業時我寫了一封信給 10 年後的自己,也真的把它寄出去了,我就寫我希望自己每天起床在做的事情是真的對社會有意義、有成就感的,並且能發揮自己的專業。
那時特別看到非營利組織的人的故事,對當時的我來說那是很夢幻的工作。為了讓自己至少有些非營利組織的經歷,所以就開始到國外做志工,去了解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是什麼樣子,後來回到臺灣跟一群東南亞的朋友見面,了解他們的故事。
就想說有沒有機會成立一個組織來協助這群在臺灣的移工,於是成立了 One-forty。
一開始只有一個大方向,那時花了很多時間在台北車站大廳做訪談跟田野調查,就發現有各式各樣的需求跟困難值得被解決,嘗試了各式各樣的東西後,才慢慢找到我們擅長,他們又很需要的, One-forty 到現在 7 年了,一直以來都是做移工教育相關的計畫。
我的做法很單純,就是把我想做的事情好好整理並分享出來,那時我在網路上 PO 了一則貼文,說我想發起移工商學院的計畫需要招募志工,一開始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能有全職的夥伴,所以先從志工開始。
結果很多人對我們要做的事情很感興趣,有些是大學生、有些是上班族,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他們可以用週末的時間來投入,我也發現他們在各自的人生經歷都有跟移工議題有關的經歷。
確保做的每一件事都從真正的需求開始,很多時候是我想做好事就開始做,但這並不一定是別人真的需要的,尤其非營利組織都在面對龐大且複雜的社會議題,怎麼真的去理解對方需要什麼東西,我覺得這是不管在做什麼樣子的非營利組織都很需要的能力。
國外有很多大型的基金會用創業的方式來呈現影響力,不是只是大家有熱情才來做,在非營利組織裡因為要解決更困難的事情,所以要具備更多的專業,進而有發展職涯的路徑,也有正常的薪水。
很多非營利組織也會有好的品牌塑造來讓大家認識這個品牌,以及他們想要推廣的社會議題,並用很有創意的募款方式獲得穩定的資金來營運下去。
有很多的移工自己有家庭,為了給小孩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就來臺灣工作,有一位跟我交情很好的看護叫 Wanny,他自己就是義工媽媽,第一次出國就來臺灣,等於是照顧別人家的小孩,卻錯失了跟自己小孩一起相處成長的機會。
有一次我們發起一個為期半年的驚喜計畫,要偷偷去印尼把 Wanny 的小孩和阿嬤帶來臺灣,但不讓 Wanny 知道,我們就把這段過程用影片記錄下來,在網路上得到很大的迴響,過往我們看待移工就只是移工,但如果我們抽掉工作的身份,他其實就是一個媽媽。
我們也曾發起一個「移工大人物」的計劃,到全台發掘大量多才多藝的移工,讓他們有個舞台來表演,有個桃園移工叫 Mark ,他創作了很多禮服,我們就邀請他在臺灣的菲律賓朋友穿上禮服一起來走秀,大大翻轉了臺灣人對移工的印象,讓很多人去理解移工跟我們沒什麼不同,可以用另外一種角度去看待他們。
我們一直在想說臺灣人跟移工之間有沒有什麼可以連結的地方,過去都是由我們的團隊去拍攝很多照片跟影像,讓大家更理解移工的故事,有一天我們就在想:「如果讓移工自己來拍呢?」,讓他們去記錄一下自己在臺灣生活的面貌,寫下他們想要對臺灣社會說的話。
所以我們就辦了徵件比賽,光是今年就收到超過 1000 位的移工來投稿,我們每年就把這些作品展出,有實體也有線上的,讓民眾可以透過這些作品看見移工視角下的臺灣面貌,在 One-forty 的官網就會有展覽的資訊。
我目前在組織裡比較負責對外的宣傳,希望讓更多人認識 One-forty 以及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故事,我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到各式各樣的場合分享,瞭解大家對移工有什麼印象和好奇,透過這些互動去改變自己的想法,或是對移工有更深的認識,我覺得這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我們也會有很多腦力激盪的會議,去發想有沒有更多的形式可以服務到更多的移工,在做非營利組織時很重要的是確保自己的社會影響力,以及是否真的能幫助到這些移工改善他們的生活。
我現在想到的答案跟大學畢業時寫給未來 10 年後自己的信中的答案是很像的,我在那封信上寫了三點,第一點我希望未來的工作能一直有機會到各地去旅行,可能不是商務旅行,而是有機會深入在地去認識文化跟人。
第二個我希望可以持續聽到很多故事並分享出來,去啟發更多更年輕的人;第三個我希望生活裡可以一直有機會遇見讓我很佩服的夥伴,我覺得跟有趣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很嚮往的事,回頭來看我現在工作其實蠻幸運的,某種程度上我覺得現在也算是在實現我的理想生活。
📍【重點整理】#252 有貢獻的事
#1 為什麼會開始經營 NGO
凱翔過去在菲律賓的基金會工作,因為做第一線的服務而認識許多菲律賓人,回到台灣後,開始與過去那些認識的人脈交流,也因為在台灣第一次接觸東南亞移工,近距離走進他們的生活,而開啟了想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想要改變社會現況的念頭。
一開始在想非營利組織的主要方向時,曾經做過菲律賓移工最想念的家鄉味零食,凱翔笑說自己的廚藝不好,所以後來又找了別的方向,開始去看包裹和貨運物流相關服務,專門來服務這群長期會需要寄東西回家的移工朋友們。
凱翔發現,很多時候會是移工有需求,但團隊不擅長,因此不斷地去思考什麼是我們擅長什麼又是他們最需要的,花了很多時間。做個人品牌其實也一樣,一邊思考著自己能提供些什麼,以及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真的就是不斷的思考和測試,才能真的從中碰撞出火花。
#2 開創 NGO 的過程
凱翔說他們先 PO 文招募志工,而許多人也真的非常有心,出錢出力,慢慢找到合適的團隊夥伴,把這個組織形塑出來。凱翔說,非營利的工作項目通常也都是有個別專業的,有行銷部門、企劃部門、營運部門等等,也都有領正常薪水。
不是像大部分社會認為的非營利組織就是做公益,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來源也可以很多元,可以是民眾一般小額捐贈,或是定期定額長期支持,也會有一些企業合作與捐贈,每一個捐贈和公益,都是一份影響力。
#3 怎麼衡量 NGO 的社會影響力
凱翔說,他們會去看移工在學習上是否真的有所成長?例如測量語言成長的考試,觀察他們對於文化的適應程度,甚至也會到移工的家做訪問,看看移工教育計畫是否真的有他們的改善生活,其實我聽到這一段是非常感動的。
覺得真的有一群人很努力想要提升移工在台灣的環境和待遇,如果你也認同他們的理念,也歡迎你捐款支持「台灣人為移工蓋的學校」這個計畫,用每月 300 元,支持一位移工走進 One-Forty 的學校,讓每一位走到這片土地的人都能好好的被善待。
📍【廣告時間】
台中市勞工大學為鼓勵在職勞工保持職場競爭力,規劃了近百門課程和 36 場專題講座,課程範疇包括產業發展與技術提升、數位資訊應用、管理、勞動權益保障、職場專業語言等,每小時的學費只要 50 元。
另外符合中高齡、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原住民、新住民、身心障礙等 12 類特定資格者,還可享各類課程免學費優惠,歡迎設籍或工作地在台中市的勞工朋友踴躍上網搜尋「臺中市勞工大學」報名課程。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pr 30, 2023 | Podcast, 有愛, 有錢
今天我們邀請到「理想自己研究室」的 Podcast 創辦人席娜,來與你分享她走出大學迷惘期、開始踏入自媒體,又將 個人品牌重新定位 的歷程。現在的你可能也正在經歷學校或職場的迷惘,可能是對於未來沒方向,又或者是開始做了個人品牌、自由接案,但成效又不如預期。
所以今天的題材雖然兩個 Part 看似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我覺得席娜的分享很有方法、很有系統,也許能讓你獲得更多靈感,在面臨類似狀況時,搞不好能試著用類似的方法來解套。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 8000 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席娜 Athena:Podcast、Instagram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51 個人品牌重新定位
第一個是我現在是理想自己研究室 Podcast 的主持人,然後我的節目是在探索人生設計以及生活優化的主題幫助大家去實踐理想生活;第二個是我現在也是 AndAction 的生涯教練,通過自我同理陪伴大家去承諾行動,最後帶來人生的持續進展。
第三個我現在是心理所的研究生,研究的議題包含錯失恐懼以及孤獨的主題。
最印象深刻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跟科系有關,另外一個是我以前在大學曾經有一段低潮、憂鬱迷惘跟不快樂的時期,同時我也觀察到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如果我們能夠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勇於追求,其實我們是能夠過上開心跟快樂的生活。
第二個原因是我自己本身是教育以及心理相關背景的學生,所以可能多少有個使命感,希望能夠去推廣更多心理健康的議題,幫助大家過得更開心,這也是一個我做個人品牌蠻大的起心動念。
大二下的某個學期我非常忙碌,身兼三個活動的幹部,同時修了 20 幾個學分、打工、談戀愛,還要跟朋友 Social 等等,把我的身心靈壓榨到沒辦法負荷的狀態,每天都要喝一兩杯咖啡,不然很容易有快要暈倒的感覺。
最後的爆炸點是身心已經很疲憊了,帶社團也遇到人情世故的問題,再來當時也失戀,所有事情同時發生,我的身心靈也來不及去修復或調適,也就導致我後面一陣子沒辦法很有精神、很有憧憬的過每一天,最嚴重的狀況就是我哭著睡再哭著醒,每天就像行屍走肉一樣,能不去上課就不去上課。
那時候我問了自己一句話:「我現在活著跟離開有什麼差別嗎?這個世界會因為我的存在而帶來什麼改變嗎?」,覺得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我覺得在心態上我過往是一個很過度努力的人,就是太用力的在生活,所以那陣子我就是不強迫自己努力,想軟爛就軟爛;那時有件事情蠻幫助我的,就是刪掉 IG。
因為我發現 IG 是一個讓我很容易跟別人比較的平臺,想要發限動去跟人炫耀,卻沒有好好享受我當下的事情,又或是我可能會把情緒直接往 IG 上面丟,沒辦法跟內心做接觸,刪掉之後一來恢復比較平靜的心情,二來也是學著跟自己對話、和自己獨處去做心情上的調適。
不過這種低迷的狀態也沒有辦法馬上恢復,大概經過 5、6 個月的時間就覺得我不能再軟爛下去了,因此我去大一時期參加過的一個活動,大三時又再辦了一次,我就想去回憶為什麼大一的我有辦法很熱血,對未來有憧憬,我想找回那樣的自己。
在那個場合因為一位老師我覺得第一次被認可,而且是別人看不到,但老師唯獨看到我的感覺,我就慢慢重新建立起自信心,覺得或許可以再試試看,不過也沒有很快地徹底改變,直到大四上參加了 Brand Your Life 的課程。
那時候我一直心情不好在滑臉書,就感謝演算法推了 Zoey 個人品牌從 0 到 1 的實體工作坊,我就在猶豫要不要報,因為當時我還沒聽過佐編茶水間,其實 BYL 正式課程的價位對當時還是學生的我有點負擔不了,當然現在回頭看我覺得 CP 值非常高,所以我就決定先上這個工作坊,如果適合我再來上正式課程。
上完我就覺得很開心,我過去嘗試過很多不一樣的工作,都沒有像看到個人品牌四個字一樣有熱情,就覺得我要來試試看,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未來要做什麼了,透過這個課程我就慢慢找到一個可以發揮自己影響力的方式,慢慢找到自己的價值。
也知道原來我可以用這個方式去幫助更多人,也是我走出來找到自我價值感,並且能站在這個地方的最大關鍵。
我剛開始做是大四,大學有延畢一年,大五畢業後有短暫的去學校實習,接著才進研究所,所以整趟歷程大概也是兩三年的時間,前一年多獲得的回饋不算多,我覺得真正進入比較順遂的狀態應該是 2020 年,當時我有進行內容的重新定位。
到 2021 年底的某個月就突然收到了 3 個合作邀約,也是那個時候開始有第一場演講,慢慢把成果分享出去,之後就帶起漣漪效應,可以跟大家說我是理想自己研究室的 Podcast,甚至有開始越來越多人會在我還沒介紹之前就會反問我你是不是理想自己研究室,我有聽過你的節目,大概到 2022 年才真的發展起來。
在 2021 年初時參加了某個聚會,主持人就邀請我介紹我的節目,結束後主持人就給我當頭棒喝說我的定位可能不夠明確,看看我能不能用最簡短的話讓大家了解我跟別人哪裡不一樣,後來我就主要做了 5 個更動:
- 將名稱改成理想自己研究室
- 將 slogan 換成「在理想自己研究室,讓你的理想生活進行式」
- 設定節目的三大主軸:探索使命、人生設計、生活優化
- 換了大頭照讓它變得比較有人味
- 針對每個環節設計專屬的節目音樂
第二季結束後我空了大約兩三個月來一次把這些全部弄好,第三季開始就全部都是新的,也是那時候開始有演講或是合作的邀約,所以我覺得那個定位多少是有加分的,我算是心裡一直有個講師夢,直到做 Podcast 之後就慢慢往這個方向邁進,有任何機會我都會盡可能的去試試看。
第一年我跟他們講我要做 Podcast,他們就很不看好,但也讓我去做,到第二年有一點聽眾的回饋,我偶爾會跟他們說,他們就慢慢更瞭解這個在幹嘛,直到第三年他們的接受度才比較提升,但心裡還是覺得我盡可能不要做這個比較好,我現在也還在努力跟他們溝通當中。
除了目前有在做的會持續做,比方說把一些成果分享到社群上創造更多的機會,另外我跟 AndAction 有固定的合作關係,無論是教練還是線下的活動也都在持續的進行,未來我目前有在參與一個講師的培訓,希望增加自己演講的能力和機會,並且多一份收入來源。
第一個的話先不管年齡,有時候我們只是能力有差距嘛,覺得一定要達到專家等級才能出來教人,但其實你只要比其他人厲害一點點就可以了,這個概念有點像家教,你可能是高中生等級,但你也可以去教國小生,對於國小生來說,高中生的程度已經很足夠了。
第二個的話是會聚焦在思考層面,因為有些思維的東西不會有年齡限制,我就儘量不要講可能需要社會經驗才要談的議題,因為會影響到你講的深度,第三個是我們可以和聽眾一起成長,這樣會讓自己在做個人品牌時的壓力減少許多。
心態上面就是去做好每件小事,例如跟聽眾回訊息做互動,我覺得它是最根本的東西。
有健康的身心靈,然後和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重點整理】#251 個人品牌重新定位
#1 如何從低潮中走出來
席娜在大學時期非常的忙碌、迷惘,嚴重的時候經常是哭著睡哭著醒,甚至不曉得現在活著跟離開有什麼差別。經歷了這一頗低潮,真正讓他開始爬起來的轉機,是先從心態開始調整。席娜發現過去的自己總是過度努力,很用力生活。
因此他開始開始不強迫自己,允許並接納自己的情緒。再來,也因為在學校的活動中被老師認可,他再次建立自信,開始嘗試經營個人品牌,並且從中找到全新的重心,和能發揮自己影響力的方式。所以我認為,如果現在的你正身處在低潮中,你要知道這是一個過程。
他可能不會是明天就馬上好的,但是任何的好感受、好經驗,都有機會層層堆疊,讓你慢慢從躺著變成坐著,坐著變成蹲著,蹲著到站立、走路、跑跳,最後飛翔。每一個小元素,都有機會推使你從低潮中走出。
#2 如何為自己的品牌重新定位
雖然找到了能夠發揮影響力的新重心,但經營 Podcast 一陣子的席娜,還是覺得自己的節目主軸太跳,不夠聚焦,因此,他做了五大更動,將品牌重新定位,包含:節目名稱調整、圖片調整、節目音樂設計、有特色的 Slogan、明確的願景。
再搭配三個節目主軸,讓整個定位對觀眾而言是更鮮明、更有辨識度的。因此,無論你是不是在做 Podcast ,或許你也可以思考看看所謂的 Re-branding,如果不曉得怎麼著手,就從席娜建議的這幾個方向開始吧。
#3 關於年齡自卑
席娜提到,因為自己長期以來都在講類似 Coaching 的內容,也經常懷疑自己是否已經把人生活明白了?然而,真正突破盲點的思考方式是,從分享專業,調整到分享經驗。我相信你永遠都找得到比你更年輕,甚至比你更年長,但是更沒有經驗的人。
只要你避開真的沒有經驗的議題,用分享的心態與觀眾一起成長,就能大幅減輕年齡自卑的焦慮感。最重要的是,不要去小看細節的力量,盡量把小事做好,每一個小動作,都是幫助你累積專業、累積好感度的加分點唷。
📍【本集結語】#251 個人品牌重新定位
今天的節目是不是挺精彩的呢?尤其我覺得席娜的分享是滿有系統的,可以說是乾貨和故事兼具的一集訪談,我聽得津津有味~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by Zoey | Apr 23, 2023 | Podcast, 有錢
你曾經有想過要做創業、作融資嗎?你知道做為一位產品營運長需要什麼樣的軟硬實力嗎?今天很開心能第二次邀請到矽谷阿雅,來與我們分享在美國矽谷創業的心路歷程,讓你聽聽看他是如何透過 思考能力 來打造自己的商業模式,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
我們除了會聊聊阿雅創業的過程,也會分享在矽谷創業有哪些能力很重要?美國創業家特別重視哪些能力?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 8000 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矽谷阿雅:Facebook、Instagram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訂閱: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Android
📍【訪談綱要】#250 思考能力
大家好我是矽谷阿雅,這本新書叫做「為自己再勇敢一次」,集結了我過去在 Facebook 等公司工作時學到的硬實力,提到找到工作後到公司怎麼升遷、向上管理,我現在是矽谷的創業家,在做男裝租賃的平臺叫做 Taelor。
我們就像 Netflix,每個月付月費之後,我們的人工智慧還有穿搭師會幫你選 8 件衣服還有褲子後寄給你,你可以穿幾個禮拜之後不用洗直接寄回來再換下一個,如果你很喜歡也可以買下來,這樣既環保,也幫助這個社會,在創業之前我主要是在矽谷的科技公司做電商和產品長。
兩年前第一次上 Zoey 的節目是我第一次宣佈這個想法,那時應該只有想法而已,大概五六年前,我開始要到很多的公司開會、演講,經常有那種沒有準備好的感覺,那時候美國就有這種租衣的服務,因為跟老闆簡報已經很害怕了,我沒時間想今天要穿什麼,但至少要看起來像樣。
用了這些服務之後,我蠻喜歡租賃的概念,但我不喜歡在那邊慢慢選,後來訪談了很多人,發現有些男生跟我一樣不喜歡逛街、洗衣服,所以才開始了這個創業的路。
一開始我們在幾乎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做出最早期的東西來驗證市場,所以我們用很簡單的方式來試營運和行銷,過程中就學到很多東西,我們後來也利用 AI 和專業的穿搭師來協助我們的業務。
以前在臺灣工作就是老闆說什麼做什麼,可是在矽谷公司他們通常不會叫你做事,就是告訴你我們公司的願景、策略、目標是這樣就沒了,剩下你要自己去想,我覺得最重要的 3 個硬實力是思考能力、產品力和策略力。
大部分不開心都是在做事的前後,在當下是比較開心的,因為做的時候沒空煩惱,不可能會不難過不傷心,但傷心代表你在意這件事,那就趕快來做,做了你就忙了,就沒空想這些事情,我儘量不要一直告訴自己我應該做什麼,因為越講就越不想做,然後心情就會很壞。
所以我會建議大家把「我應該」改成「我想要」就會比較舒服一點,會比較給自己一些動力,人需要時間來消化情緒,消化完就趕快找到下一個目標,然後把精神專注在那裡。
我覺得學校對我影響我很大,從一個臺灣的小小的記者,因為學校幫我開了 4 扇門之後有機會來到美國工作,最後做了產品經理、科技公司甚至創業,所以我一直都很願意回學校幫助學生,例如回學校演講、幫學生找一些機會、招待他們。
如果你有想做什麼事情就先免費幫別人做,當你很在意錢的時候就賺不到錢,你展現自己的實力人家就會要你了,它終究會有回報的。
每天起來我會想今天一定要完成的 3 件事,但也沒有一起床就要做這 3 件事,你只能把時間放在你最在意的事情上,這些事情或許是重要的、你喜歡的,反正就是你覺得應該要做完的事情,那我就會建議大家用這種方式。
另外我的工作時間很長,從早上 10 點到晚上11 點,但中間一定會有中場休息,必須要給自己暫停的時間,這些是我比較常用的時間管理法。
我覺得第一個是我是非常雞婆、喜歡交朋友,我很會把大家連結在一起,第二個超能力是說不聽,我常常覺得:「我就不相信你說的,我就是很想好好試一下。」
我認為窮是因為你得不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可是你想得到的東西你得到了所以你很富有,所以我想我的理想生活就是「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你現在就擁有。」
📍【重點整理】#250 思考能力
#1 阿雅在美國創業的契機
開始於自己五、六年前租衣服的經驗,有了這個想法到真正落地,會經歷一個重要的過程叫做 Bootstrapping,是一種在低成本、低資金的情況下,親手模擬創業的流程。
以阿雅的例子來說,他們就是先去採買競爭對手或參考對象的貨品,先去當消費者,然後再跑一遍試營運,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客戶,邊做邊學邊調查。
這個環節最重要的地方在於,走了一遍流程之後,才更能清楚未來要找投資者的話,大概需要他們投資多少錢,然後這筆錢要拿來做什麼?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要寫商業計劃書,然後去找投資人 Pitch 的過程。
如果能真的試營一次,就能夠更精準的知道這筆錢應該要花在哪裡、要怎麼花。以你做個人品牌來說, Bootstrapping 也能夠讓你知道時間究竟要花在哪裡才是最有效益的花法。
#2 創業、在矽谷工作需要的軟實力
阿雅特別推薦「思考力」,多數矽谷公司的主管會告訴你公司的願景、方向、目標是什麼?但是通常不會告訴你具體你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滿多人剛到國外工作,也因為這樣的文化差異有許多的不適應,但我相信這其實是一種重要的底層邏輯。
要達到公司目標的方法有非常多種,也沒有說絕對只能用這種方式,像我自己也是不喜歡講明究竟要用什麼方法來做事的人,因為我內心也期待團隊可以想出比我更好的方法,反正目的有達到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個團隊的思考力可以不斷的提升,並且有足夠的空間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之下去嘗試,那我們都能夠一起成長、一起超越,而不是只能在領導人的能力天花板下做事。或許從現在開始,你也可以去想想有什麼方法能夠強化自己的思考能力,讓我們做事都更有彈性。
#3 如何面對忙碌的工作與生活?做好時間管理?
阿雅笑說自己工作時間真的很長,大概是從早上 10 點到晚上 11 點,但是一早起床,他依然喜歡隨心所欲的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直到十點開工,他會選擇三件今天一定要完成的事情,並且會在下午四點左右休息、運動,晚餐後再工作到晚上十一點。
面對生活的壓力與低潮,阿雅則提到低潮不見得是壞事,這表示你在乎、有期待,並不是有很多的練習後就再也不會低潮。不高興就是不高興,過了就好,在忙碌的當下,我們可能也沒有時間去難過,或許就是找到下一個目標,把專注力放在那裡,就能做到壓力調節。
職涯的各種機會,其實都來自於平日保持聯繫,不要太在意一開始有沒有賺到錢,因為許多的機會都是從無償到有償的,打開心胸,累積人脈,機會就能源源不絕。
📍【本集結語】#250 思考能力
其實我真的很佩服阿雅,每次跟他聊天都覺得很勵志、很充電,希望你也跟我一樣有收穫。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怎麼達到理想生活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